成人大专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2022-04-26

【摘要】教育应当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应当关注学员的人文素养教育。学员的人文素养不容乐观。现代远程开放教学中存在虚拟性、共鸣性差、人文性弱等特点。在现有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通过一定途径开展人文素养教育,引导远教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成人大专学生人文素养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人大专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篇1:

试论成人大专学生的人文素养缺失及其培养对策

摘要:成人大专作为一个特殊的教育模式,为继续教育的社会人群提供了学习的机会。由于我国的教育模式存在着问题,导致目前的大学生在人文素质方面存在着缺失,同样,作为成人大专的学生,在人文素养方面同样存在缺失的现象,本文在此将对缺失的原因做简单的探讨,提出培养人文素质的对策。

关键词:成人大专 人文素养 人文修养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教育界在培养人才方面,出现了严重的偏颇,大都重理轻文,过分追求功利化和实用性。甚至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流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样的教育方式使得目前的75后---90前这一代人中,对于我国传统人文素养严重缺失,这一代人都普遍存在着思想道德修养、礼仪修养的不足,作为成人大专的学生,也处在这个年龄段,同样存在着人文素质不高的情况。因此在提高成人大专学生的技能方面,对他们的人文素养也要予以提高,这才是成人大专培养的目的。

一、成人大专学生人文素质的基本状况

根据陕西广播电视大学现代服务与管理部的副教授赵小瑾,讲师朱滢、陕西远程教育研究中心讲师公艳艳等人所做的一份问卷调查分析,被调查的221名成人大专学生中,文科121人,理科100人。在被问到中国传统文化这个题目时,大多不清楚传统文化内涵,63%的人认为是文化艺术,53%认为是文化经典,56%认为是道德伦理,只有46%的人认为是各种古代物质和精神文化的要素综合,并且只有25%的人对中国古代文化感兴趣。

对于我国的古代文化,像四大名著,还有10%的学生不清楚是哪四大;80%的学生不知道“破釜沉舟”这个历史故事的来历;对于常见的12首古诗词,12%的学生只能背一首,5%的不能背;85%的学生不知道“花中四君子”;95%的说不全我国的四大国粹,只有39%的人知道其中三项。

除了人文知识严重缺乏之外,在道德修养方面,51%的从来不考虑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该怎么办;在问到为理想而努力这个问题时,也有43%的学生没想过这个问题,在道德方面,61%的人没有个体意识,62%没有诚信观念。通过这份问卷调查,可以看出目前的成人大专学生不仅缺少人文修养,连道德层面的集体观、理想、道德、诚信都相应地严重缺失。

二、成人大专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

造成成人大专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还有自己的原因。

我国的学校教育,多年来都是为学生将来考大学做准备的。在小学时,因为将来考大学要考语文、数学,所以就着重这两门课的学习,对于小学阶段的美术、音乐以及社会,都没有认真学习,这种做法不仅教师认为合理,也得到家长的默许。到了初高中虽然有人文方面的知识,但因为这些课程要在高考中拿分,所以有些教师就在教学中偏重于划出重要段落让学生死记硬背,没有过细地将人文部分给学生讲解,所以像初高中历史,明明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课程,结果由于要求学生以考试为主强化记忆,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同时对于语文这样的综合型课程,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也是以考试为主,削弱了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全社会都走进了应试教育的怪圈,学生大多成了考试机器,整天忙着写作业,对于课外书的阅读也少,这也是人文素养缺失的一个主要原因。随着电视和网络的兴起,阅读离青少年越来越远。学生提高人文素养的途径越来越少。同时社会上对于人才的评价也使得人文素养得不到重视,目前社会上对人才的评价要么是名牌大学毕业,要么就是通过努力成为有钱人,那些具有优良品德的人才反而受不到尊敬。

在个人方面,成人大专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这与他们从小缺乏学习动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关系。这类学生后来专注于对技术的学习,注重学习的实用性和功利性,忽视对人文素养的学习,这样就导致了成人大專的学生具有较好的职业技术能力,由于缺乏人文素质,导致他们在工作中缺乏责任心,团队意识差,与人沟通能力较弱,有的还出现了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弱,容易出现心理疾病的现象。

三、提高成人大专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

由于成人大专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较短,同时又是以技术培训为主,如何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是成人学校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不能过于偏重技术,要将人文素养教育放在主要位置,因为学生掌握了技术没有人文素养,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不能胜任工作,并且对他们的人生会有影响。因此要多设置一些历史、思想道德修养之类的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由于成人大专的公共课主要是关于思想道德修养、心理健康、中国传统文化和体育这些课程,所以学校要加强这些公共课的学习,为提高学生对这些课程学习的兴趣,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灵活的学习方法。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组织兴趣小组,主动地学习。同时在考核中不能简单地采用笔试的方式答卷,可以采用实训考核,根据平时表现由同学和老师根据印象打分的等多种方式。

还有一点,就是希望社会能够树立正确的导向环境,比如在选拔人才方面,将人文素质修养作为首要目标,这样就会使得人们从小学开始就要重视人文素养。在考大学和招工面试时,适当增加人文素质方面的内容等,促使人们对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

在人才评价方面,无论是学校还是单位,应该全面地对人进行评价,摒弃目前存在的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总是停留在以学习成绩为主,用人单位招工时过分强调高学历,忽视个人思想品德这样的片面化评价方式。

同时,要建立一套学校和企业双方面互相反馈的选拔机制。作为学校,重点是为社会为企业输送人才,因此要坚持开门办学,针对社会需求培养学生的技能,可以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参观访问,这样让学生及时了解社会,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而企业也可以将自己对人才的要求及时反馈到学校,让学校能够根据社会所需,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在学生就业后,学校还可以根据企业对学生的评价,取长补短,在后来的教学中进行改革。

参考文献:

[1]公艳艳,赵小瑾,朱滢,李岩,郑黎辉.成人大专学生人文素养状况调差报告——以某高校成人大专学生为例[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6.12).

[2] 任继梅.大学生人文素养提高途径探索[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1).

[3] 张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之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2009(08).

作者:薛玉蕊

成人大专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篇2: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人文素养教育的思考

【摘要】教育应当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应当关注学员的人文素养教育。学员的人文素养不容乐观。现代远程开放教学中存在虚拟性、共鸣性差、人文性弱等特点。在现有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通过一定途径开展人文素养教育,引导远教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关键词】远程 人文 素养 教育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以较快的速度发展着:据教育部统计,我国于1998年9月开始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试点工作,到目前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试点院校已由最初的4所大学扩展到67所,学生人数也增加到80多万,试点院校的覆盖范围达31个省区,并逐步扩大到市县。社会各界普遍关心办学质量,特别对远教开放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问题更是给予了高度关注,而如何在远程开放教育中落实人文素养教育,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一个技能统治一切的时代,教育的真义往往被遮蔽了,教育成为“训练”的代名词。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关注完整的人的成长与发展的教育。完整的人的教育,它至少应该包括:信仰教育,科学精神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和公民教育,并且需要我们确立新的教育理想与信念。而人文素养教育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1 远教人文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计算机网络的日益普及和INTERNET的迅猛发展给教育带来了许多崭新的机遇。配合卫星、电视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远程教育代表着现代化教育的方向。远程教育所具备的种种功能优势,使得它正呈现出迅速发展的态势,但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发展的时间都不是很长,伴随着它的的迅猛发展,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对学生的“宽进严出”缺乏“严出”的有效措施;个别试点学校缺乏自我约束,招生失控,学生人数恶性膨胀;一些校外学习中心不够规范,网络教学质量令人担忧。

同时我们还看到,远程开放教育重视社会的需求,开设急需的一些专业,如管理、财会、英语等专业,取得了一些办学效益。然而也正是由于这种“务实”性,导致办学过程中的急功近利,重视对具体专业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员人文素质的培养。而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素质的主体。专业素养是人的职业化的品质,人文素养反映了个人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提高学员的专业素质无可厚非,但如果仅是单打一,忽略他们人文素养的培养,小而言之,会直接影响教学对象的全面发展;大而言之,将有可能间接影响到我国远程开放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这部分学生整体文化起点参差不齐,年龄跨度较大。由于生源问题,入学的门槛较低。一部分人专业水准和人文修养不容乐观。目前存在的考风、学风等问题,都是难以回避的。

需要我们确立新的教育理想与信念。在大力推进远程素养教学的同时,努力探索这部分学员的人文素养教育。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把人文素养教育看作是关于人生存目的的教育,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育学员处理好这些关系,并比较好地解决人自身的理性、意志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帮助每个人在智力、德行、情感、体格各个组成部分达到和谐状态,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简言之,人文素养教育就是重视人文精神的培育,使学员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实现,是经由不同的途径实现的。

目前各高校普遍逐渐开始重视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和培养,一些有条件的大学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培养,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年,开设通识课程,打通文理,尽可能兼顾到一个人今后的全面发展,如香港中文大学、复旦大学等。此外,一些大学依托专业的特点进行人文素养水平的提高,编写相关读本,开设相关课程,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等。如华师大夏中义教授2002年主编的针对在校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大学人文读本》、2003年主编出版《大学人文教程》,受到好评和关注,并成为不少大学采用的人文素养教本或读本。职教系列也有相关的一些探索,如欧阳林2005年主编的高职高专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等。并有高职高专系列人文素养教育的不同读本陆续出版。但针对远教开放学员特点的相关配套教材尚未见到。

远教开放教育学员的人文素养教学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目前还是一块盲区,亟待探索。有必要了解该系列学员个体的人文素养水平,找出他们的某些共性特征,了解其个体与人文素养水平形成之间的关系,由此制定切实有效的人文素养教学方案,并尝试通过合理有效的途径开展课堂和网络的教学,以期提高远教成人学生的人文素养。

2 远教学员存在的一些特点和问题

通常人们谈及学校的人文素养教育,多指在校的中小学生或大学生。而远教学员虽然也是教育机构中的学习者,多为在职工作的成人,学习多在业余时间,为高中起点的专科生或专科起点的本科生。主要对他们进行职业教育或学历教育,某种意义上而言属于一种补偿性教育。人们往往认为该部分学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基本定型,无需再进行专门的人文素养引导和教育。在目前的教学设计中,尚未列入教学整体规划中,该部分学员人文知识较为欠缺,人文素养有待提高,现状不容乐观。

(1)起点各异:他们的起点为高中毕业或大专毕业,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为职业高中毕业。前些年职高生的综合素养较之普高生存有一定差距。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夯实和培养。而专科起点的本科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近亲升学”,多为原远程开放专科毕业生,正规大专院校毕业的不多,缺少系统正规的训练。入学时间不同,有不少是工作几年之后再来学习。该部分学员,尽管大多有了一定的职业,身心成熟,但他们在自我意识、学习意识、道德意识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引导。

(2)彼此差距较大:远教学生较之普通高校的学生一是构成成分复杂:包括各阶层人员,在职或不在职人员,已婚和未婚,虽然多在20-30岁之间,但年龄差距较大,跨老中青;由于在职、家庭等因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彼此缺少沟通。二是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素质修养也有较大差距,加之传统的集中授课大大减少,学习方式、接受程度不同,少有共处一室进行授课学习的机会,多为异地教学,教师与学生的直接交流很少,难以进行感性的情感沟通。

(3)思想行为问题:笔者从事远程开放教学多年,了解到其中相当一部分学员参加远教学习仅为一纸文凭,学习缺乏动力,行为疏懒,作业敷衍了事,考试作弊现象时有发生,相关课程内容根本没有钻深吃透。重结果,轻过程;重文凭,轻实学;有的对所从事的职业表现出不自信、厌倦等情绪,人际交往紧张、欠缺是非判断力等等。尽管其中不乏素质良好、积极进取者,但总体素质堪忧。设置适合他们特点的人文素养教程,在为学、做人、做事方面予以积极引导,将有助于以上问题的克服或减少。

(4)网络学习问题: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是远程教育的主要形式。学习中,一是要求学生有更强的自觉学习意识,因为网上学习属于个体活动,自主性大,自由度大。二是要有自觉防范意识、时间意识,学习过程中经常接触网络,除了学习内容之外,与网络相关的负面影响无孔不入,病毒传播、网络犯罪、黄色垃圾、暴力渲染、以及网络沉溺引发人们有关网络的道德惶恐等等。显见,网络是把双刃剑。面对这样的学习载体,学习者更需道德行为的自律。通过人文素养教育,倡导学生文明上网,合理利用网络,迫在眉睫。

针对学员的具体特点展开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树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观,帮助学员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进一步说,还可以将人文素养教育与终身发展教育统一起来。人文素养教育将有利于人的整个生命历程的发展。远程教育的超时空性有利于开展终身教育,应当而且能够逐步实现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终身教育的统一。

3 远程人文素养教育内容和途径

山东大学曾振宇教授说,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健康人格。健康人格的培养应当是专业素质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的整合。针对在职成人工作、学习、生活的一些共性特点,寻找适当的内容,并通过一定的途径进行教学。在重视工具性,加强技能性的同时,让学生接受一定的人文教育。远程教育的发展也为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相应的平台。根据现有的实际情况,利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条件,发挥远教资源多、容量大、超时空、能共享的优势,通过教学实践,探寻结合他们工作和生活所需要的职业素质和道德素养教育内容,寻找合理有效的人文素养教育途径,以达到全面持久提高人文素质的目的。

3.1 人文素养教育的内容

人文素养教育可以依托社会科学基础学科中的有关内容,有选择地进行教学。社会科学基础学科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的任务是研究与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社会科学所涵盖的学科: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法学、教育学、文艺学、史学、语言学、民族学、宗教学、社会学、心理学、新闻学等。鉴于远程教学的特点和学员学习的特点,只能有针对性的择要予以运用,更多地只是作为了解的层面进行介绍。结合当下社会的形势特点,可重点选择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文艺学等相关学科开展教育。 受到时间和精力的影响,难以系统全面地向学生实施依托社会科学基础的相关知识,可以结合他们的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的实际,择要介绍。此外,结合学员的工作、生活、学习以及自身较为普遍存在的困惑,答疑解难,对他们在理财、法律常识、婚姻家庭、身心保健等方面的加以引导。旨在拓展视野,完善人格,更具教养。

3.2 教育途径

远程教学有着独有的优势,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实施教学中存在的虚拟成分较多,影响了师生、生生之间的直接感性的交流和沟通。不少科目必要的实践环节无法正常实施,影响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求实、求真。在人文素养方面的引导上,教师之于学生的言传身教十分有限。技术性、工具性突出,人文性、情感性不够。注意寻找合理有效的途径,进行人文素养教育。教学内容的选定、教学过程,应当考虑到学员的职业性、成人化、学习时间相对较少,还应兼顾教学方式的开放性。

一是依托开设的课程,如《邓小平理论》《思想道德修养》,向学生进行时事政治和方面的教育。二是部分专业开设的相关课程:如汉语言文学、文秘等专业开设了《大学语文》,广告、行政管理等专业开设了《法学概论》《艺术欣赏》课程。小学教育专业开设《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教育等课程。目前有些远教学校也在尝试将《大学语文》开设成公共课。还有个别学校通过自开课的形式开设人文素养教育课程,也有尝试建立人文素养教育网页的。

二是编写适合远程教学人文素养教育的教材。目前尚无配套的相关教本。可以组织专家进行编写,类似上面提到的华师大夏中义教授主编的《大学人文读本》(分有三卷本:分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自我》)。我们是否可以编写《远程教育人文教程》?针对有职业、成人化、已婚、业余学习、学习时间相对较少等特点,寻找他们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最需了解的难点问题,最为需要的人文知识等进行编写。内容尽可能体现短小、实用、速成、有效等特点。可以是一本小册子,可以就当下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热门学科予以编写。不必博大精深、面面俱到,但求有效实用。如从社会学、伦理学角度谈谈《人与家庭》,从经济学角度谈谈《人与经济》,从法学角度谈谈《人与法律》,从文学艺术的角度谈谈《人与艺术》等等。内容可从案例进入,高深理论少一些,实际道理多一点,务求生动、实用。也可从不同层面加以编写,如分别从人文知识、人文素养、人文精神几个层面加以编订。

三是充分利用网络课堂的教学平台,开展教育。精心制作适用性强、有吸引力的人文知识网站,根据不同学科层次、不同年龄特点、不同职业要求,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系列知识,打造人文思想教育内容精品。根据学生自身要求,自行选择在网上阅读、浏览,对每位学生就某一方面内容的学习时间加以要求,并任选其中一个方面,在网上留言或完成读后感等。

四是尽可能安排学员在自己学习的学校进行短期的住校学习,期间安排参观、学习、文体活动,使他们找到一定的归属感。并利用这段时间,安排主题鲜明的人文素养教育专题讲座。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藉由人文素养教育,为参与远程学习的人们营造精神家园。总之,在规定的知识技能学习之外,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这种教育教学虽然尚处起步阶段,但已初露端倪。

参考文献

[1] 丛磊等.媒介形态变化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新视野.中国远程教育,2001年第8期.

[2] 祝军.论成教学员人文道德素质的培养.中国成人教育,2004年第7期.

[3] 杨叔子.人文教育,现代大学之基-----关于大学人文教育之我感与陋见.职业技术教育,2001年第10期.

[4] 贺润坤.开放教育中如何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第四卷第1期.

[5] 夏中义主编.大学人文读本.三卷(广西师大出版社),2002年7月.

[6] 夏中义主编.大学人文教程(广西师大出版社)2005年出版.

[7] 朱晓刚.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解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1月第十八卷第1期.

作者:卢林妮

成人大专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篇3:

高职院校学生的素养现状及提升途径

摘 要:高职教育不断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专业技能人才。但是,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高职学生在综合素养方面日益彰显出相对薄弱的一面。文章分析了高职学生综合素养相对薄弱的表现,探讨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从学生思想教育、师资队伍、校园文化建设、班级特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提出了提升高职学生素养的方法。

关键字:高职;大学生;素养;能力

高职院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必须紧跟时代发展,与时俱进,提升高职大学生的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国家培养实践技能强、综合素养高的实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学生在学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要不断地增强专业技能,还需要不断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各类活动及比赛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1]。

一、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素质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比较稳定,对我国的发展也很有信心。但是同样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困惑,而且缺少提高自身政治觉悟的意识;其次,对于入党的动机不够单纯,把入党仅仅当作是实现自我利益的一种手段;再次,高职院校学生清楚诚信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学生往往不能做到以诚待人、诚信做事,除了生活和学生中出现些许诚信问题外,在考试中也会出现作弊的不诚信行为;此外,一些学生的价值观发展还不成熟,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虽然在思想上认可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行为,但是却不能真正付诸行动。

(二)科学文化素质

高职学生较本科生而言,文化基础薄弱,而且缺乏刻苦学习、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学习专业知识时经常面临各种各样的难题,遇到问题常选择逃避。除此之外,一些学生对高新技术不感兴趣,缺乏了解,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也知之甚少。

(三)身心素质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复杂,受到一些社会压力的影响,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严重的甚至出现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失眠、情绪焦虑、孤僻、过度紧张、亢奋等。一些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后无法融入大学这个新环境,过于孤僻,不愿意和别人来往。

(四)创新素质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越来越透明化,高职院校学生能接触到更全面、新颖的事物,这些都会启发学生的新思维,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但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创新教育并没有全面实施,没有为学生营建浓厚的创新教育环境。虽然部分高职院校开展了创新教育,但并没有将之落实到实践活动中去,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缺乏施展创新意识的平台,创新素质无法得到提高和发展[1]。

(五)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

近年来,一些学者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做了市场调查,调查结果令人担忧。调研发现,多数学生对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也仅仅是“浅尝辄止、不求甚解”,致使基本的专业知识限于表层。调研还表明,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比较弱,很多学生不愿意参加或者很少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就算参加了也是态度不端正;加上他们的专业理论知识本就不扎实,导致社会实践流于形式,没有达到理想效果。

(六)职业能力

部分高职院校学生除了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薄弱外,他们的职业规划能力、求职能力、应聘能力等同样欠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曾经“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已不存在,很多大学生毕业等于失业,就业单位对于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幸的是,很多大学生甚至部分高职院校还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依旧没有重视自身职业能力的培养。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学生对于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搜寻就业信息、准备应聘材料等基本的职业能力都知之甚少[2]。

二、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素养的方法与途径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技术人才,所以,高職院校要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念。高职院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充分解析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增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同时,将企业文化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等细节中,并将之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这样让学生在学校就能从潜意识里完成由“校园人”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提升高职学生的素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当今,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正在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由于大学生刚刚步入成年,他们的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未完全成熟,很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果不进行正确地引导,他们的理想信念很容易发生偏离。因此,高职院校要努力把握时机,教育学生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

第一,及时开展教育活动。在学生刚进入校园时,院校和班级要举办各类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比如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理想信念、如何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等;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确定不同阶段的奋斗目标。帮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大学生的学习相比中小学而言,学习时间较为宽松,学习方式也比较自由,这就需要学生能够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只有这样,高职学生才能将所学的思想道德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质,促进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3]。

第二,加强网络教育管理,抢占新阵地。高职院校要结合学校实际,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实现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信息化,牢牢掌握网络思想教育的主动权。一方面,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渠道和工作网络,实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动态。另一方面,把互联网作为重要阵地,加强老师与学生的网上互动,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关心的各种生活及学习问题。除此之外,要加强校园网舆情监控,敏锐捕捉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问题,认真分析社会发展趋势以及他们对学生思想的影响。丰富网络宣传内容,形成正面的舆论环境,吸引学生参与学习,为学生坚定正确理想信念提供支持。

第三,重视人文关怀,解决实际困难。高职院校要发动各方面的力量,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就业等方面的问题,为学生全面发展营造有利条件。此外,高职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时期,他们在生理、心理、社交、恋爱、就业等方面容易出现问题,高职院校要及时发现问题,对学生要进行科学指导,利用讲座、谈心会、个别辅导等方式解决问题,在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给予更多关心和帮助。

(二)建成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高职院校既要注重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又要注重教师的人文修养水平的提高,让教师能够将人文教育无意识的穿插在专业教育中,使得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共同提升,以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4]。

1.提高教师的个人素养,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良好个人素养的最直接的一种渠道,就是用教师的个人素养和一言一行来感染学生,为学生做榜样。因此,高职院校要致力于建造一支具有较高素养和专业水平的师资队伍,通过人才引进、培训、再教育等过程,对教师不断提出新要求,督促教师不断学习,增强个人素养,让自己成为优秀教师,以便在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中发挥带头表率作用[4]。

2.发挥辅导员的积极作用,提升学生素质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和组织者,肩负着提高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重任。他们与学生联系最密切,相处时间最长,接触最频繁,影响最大。他们的作用和任务是他人不可代替的。 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的积极引领作用,帮助高职学生成长成才。辅导员要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帮助学生转变思想,引导他们适应大学生活,步入学习正轨。除此之外,辅导员还要帮助高職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养成刻苦努力的学习习惯,实现成才的目标[5]。

(三)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环境因素对高职学生个人素养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它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个人素养起到积极作用,高职院校要对校园的文化环境加以改变和创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个人素养培养氛围[6]。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为学生个人素养的培养营造良好环境,努力建造良好的校园氛围[4]。校园文化对培养学生素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校园文化是展示校园形象、校园容貌以及学校发展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建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校园文化的建设,对师生具有较强的引导功能,有助于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第二,校园文化是学生精神面貌与文化风格的重要展现,校园文化活动是建设校园文化重要的载体。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经常性举办校园文化活动,在丰富校园文化内涵的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能有力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三,校园文化氛围与办学地点紧密相关,校园文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地域的文化特色。办学地点的文化与特色对校园文化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能促使学生为地方的发展做出贡献,形成良好的奉献意识[7]。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可利用学生的各种光荣事迹对在校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明白光荣事迹就在身边,让学生在他人的事迹中看到个人素养的魅力以及重要性,促使学生自觉的提高个人素养[6]。

(四)开展特色活动,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养

高职院校可通过举办特色活动多角度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强化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8]。

第一,以重大节日为契机,深化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利用重大节日,深化主题教育活动,如利用“五四青年节”“国庆”“一二·九”等,通过主题宣讲、专题报告、演讲辩论、活动宣传等形式深入开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导向,培养学生的无私奉献精神,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9]。

第二,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学生社团是大学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补充,对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社团活动独特的开放性、自主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增强团体凝聚力,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找到归属感。社团还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形式,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保持愉悦的生活状态。因此,高职院校要引导学生社团积极开展活动,通过社团提高学生政治、道德、专业、心理等综合素质,促使其尽快成人成才,为日后适应社会熟悉岗位需求打下结实的基础[10]。

第三,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代主力军是大学生。因此,大学生不仅要踏实学习,掌握多项知识,还要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努力提高自身实践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高职院校可开展一系列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如学校举办科技文化节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全国或者地方举办的各项创新创业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积极思考,发挥想象,学会团队合作等等,从而激发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促进大学生就业[9]。

(五)丰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社会实践能够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自身欠缺的知识点,有利于拓展、深化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自觉补充、完善专业理论知识。学生通过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进一步深化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第二,社会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不再是一个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学生的积极性、创新性能充分调动起来,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第三,社会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将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从而使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得到提升与锻炼。

第四,社会实践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就业、创业。社会实践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熟悉社会、增加工作经验。社会实践还可以让学生知晓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这样,学生在校期间就会更加努力培养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端正自己的就业态度,避免不切实际的定位,做到量能定位、量力就业[1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职院校要组织开展更多的校园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参与实践锻炼的机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个人素养,逐渐发展成为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6]。

参考文献:

[1]周伟毅.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9):33-34.

[2]运文强,吴燕.高职学生素质及职业能力的提升[J].教育与職业,2014(8):82-84.

[3]陈玉茹,张可然.提升职业学校学生素质和技能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42):225-226.

[4]胡丽琴,陈少华.新形势下提升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实效性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5(3):182-183.

[5]林叙群.论辅导员在学生素质教育中起到的作用[J].才智,2011(12):241.

[6]张潇予,谭毅.大专生个人素养的缺失与培养[J].商,2013(19):374-374.

[7]徐志勇.高校辅导员利用校园文化提升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J].中外企业家,2017(5):199-199.

[8]肖文冲.班级文化建设与高职高专学生素质能力提升的相关性研究[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4(1):22-23.

[9]徐思群.如何以丰富的文化活动推进专科院校学生素质教育[J].中国培训,2016(22):123-123.

[10]任媛媛.职业院校学生社团有效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的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7(37).

[11]刘枫.通过社会实践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认识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34):42-43.

作者:孙淑秀

上一篇:交通建设前期工程管理论文下一篇:辅助生殖技术优质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