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思想道德论文

2022-04-15

摘要:农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新时代的三农工作中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出发:第一,当前农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大致情况;第二,农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建设路径思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农村思想道德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农村思想道德论文 篇1:

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思路探讨

摘要: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富强。文章通过对现阶段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分析,探讨推进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思路,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谐社会

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然而在当前的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中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面对社会转型期农村新旧问题的交织冲撞,探讨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思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道德支撑和思想保证,是关系到富国强民的重要课题。

一、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国家,农村发展是重中之重,“三农”问题是关系到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现代化建设、共同富裕、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经济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环节,然而政治、文化、道德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强大的反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括“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5个方面,只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农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良好的乡风民风、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民主的决策管理、健全的法制基础是保持农村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胡锦涛同志指出:“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前提。

二、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的思想道德状况和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的自立自强意识、商品意识、竞争意识、求知意识、时效意识都得到增强,然而转型期也带来了农村新旧问题的交织冲撞,经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社会主流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各种亚文化不断充斥人们的思想,影响人们的道德行为,出现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

(一)信仰流失

近年来我国农村出现了一股“信教热”。各种地下宗教、邪教力量和民间迷信活动正在快速扩张和“复兴”,一些地方农村兴起寺庙“修建热”和农民“信教热”,正在出现一种“信仰流失”。针对河北(闵淑范、韩松青,2002;傅国钧,2002)的调查表明,农村地下宗教活动滋生,封建迷信活动是当前一个带有倾向性的社会现象。地下宗教、邪教力量和民间迷信只是我国农村“信仰流失”的一种,属于普化宗教的范围,而相对普化宗教,制度宗教也是“信仰流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仅以基督教为例,在国家正规宗教部门所统计的2000万宗教信仰人数之外,还存在大量的数以亿计的信仰人数,农村信仰流失规模很大。这种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薄弱,也说明了我国农村的文化产品供给贫乏,与庞大的农村文化需求相比,目前中央政府对农村的文化公共产品投入还属杯水车薪。

(二)精神贫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精神文化生活中,然而他们的思想观念、角色意识、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却无实质性的改变,精神贫困是农民的一种生存状态。精神贫困是“因种种发展障碍和制约因素造成的某一社会群体或个人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知识水平,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和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落后于社会主要物质生产方式,以致影响物质生活资料获取和精神生活需求满足的生存状态。”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虽然提高了,但是精神文化水平及精神状态却没有出现相应的跟进或提升,各种社会文化性问题开始浮出水面,如婚姻家庭、宗教信仰、精神文化生活等,农民的精神生活陷入虚无状态,只能靠打麻将、买码等消磨时光、寻求刺激。这种思想境界低下、道德意识缺失、文明素养滑坡、价值观念陈旧的现象大量存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农村的非组织化和农村自身缺少外来信息的有效流入,农村精神文化产品供给缺乏。

(三)道德失范

在社会转型期,传统的村庄成员之间那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断淡化,村庄成员之间的角色行为、思维方式、社会心态、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变化,村庄成员之间交往的功利性和目的性越发浓厚,心理交往距离扩大。在家庭内部,代际“观念沟”的存在使得代际之间的交流无法正常实现,农民家庭关系日益理性化,孝道衰落,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盛行,公共生活日益萎缩,公共舆论日趋无力,传统的家族伦理已经不能发生作用,集体主义伦理也退出历史舞台。生态伦理意识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也严重削弱,在个人利益或局部利益的驱动下,许多农民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滥砍滥伐、乱捕乱杀、乱排乱放,滥用农药,致使农村生态伦理道德水平下降,造成严重社会后果。农民诚信缺失的状况同样不容乐观,农副产品中掺假现象屡见不鲜,在蔬菜生长期使用违禁农药,在家畜、家禽生长期喂催肥剂,这些不良行为严重影响到食品的安全并直接损害了他人利益。农民骗贷、欠贷现象也较为普遍。农村道德失范的出现是由于“经济利益”成为村庄逻辑的普遍核心,伦理道德已不能满足农民对物质利益的需求。

三、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思路探讨

加强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在于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保证文化教育资源的共享,创造乡风文明认同平台,建构主流道德秩序,保持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平衡,建立民主管理的社会环境,需要诸多因素的共同努力。

(一)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保持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平衡

人们的道德观念,归根到底,由他所处的经济地位决定。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经济地位和什么样的利益关系,就会有什么样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意识。农民的道德素质、道德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物质生活水平的制约。因此,现阶段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就必须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正如温家宝总理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农村全面进步,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特别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道德对社会发展还有其相对独立性,这种独立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道德的变化、道德意识的发展往往同社会经济关系、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完全一致,道德的变化往往落后于经济关系的变化,但有时又可以成为经济关系变革的先导。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却没有出现相应的跟进或提升,这需要注意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考虑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理性,加强农民思想道德建设,保持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平衡。

(二)办好农村教育,繁荣农村文化,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广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农民群众,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形成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农民思想道德建设,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三)提高生态伦理观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村风民风

生态伦理建设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在农村新一轮经济改革中,要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农民思想道德建设,把环境教育纳入农民教育体系,强化农民生态环境道德观念,理性控制各种欲望和行为,有节制地开发和消费自然资源,推进生态伦理建设的法治化,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农民群众行路、饮水、用电、物资供应、垃圾处理等方面困难。为农民参与农村社区的社会生活,提供公共的空间。注重村风民风建设,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增加农民的守法意识和诚信意识,提高农民的道德水平,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风气。

(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关键在党,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大力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弘扬求真务实、公道正派、艰苦奋斗的作风。江泽民同志指出:“搞好农村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加强党对农村工作领导的基础一环。”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廉洁自律,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为群众做出榜样。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还要善于从农民群众中去发现和运用先进典型,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楷模,让广大农民群众从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

开展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农民是农村的主人,必须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以农民为本”,倾听他们的意见,吸引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参与民主管理和文化活动。教育工作者应该切实转变思想教育观念,采取多种教育、多渠道教育的教育方式。只有切实为广大农民理解和支持,才能增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鲜活力、吸引力和实效性。因此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就必须结合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选择适宜载体,开辟多种途径,探索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符合他们审美心理和当地文化习俗的方式方法,因地制宜,使农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参考文献:

1、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思考[EB/OL].http://active.zgjrw.com/News/20081020/ruraleconomics/684917847300.html,2008-10-20.

2、闵淑范,韩松青.唐山市宗教基本状况及发展态势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4).

3、傅国钧.基督教发展问题的典型调查与思考[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院刊,2002(4).

4、博议“两会”(六):向文化部部长提问[EB/OL].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id=91004481,2009-03-06.

5、余德华.论精神贫困[M].哲学研究,2002(12).

6、温家宝.统筹城乡发展 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02/20/content_4204867.htm,2006-02-20.

7、中共中央宣传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M].学习出版社,2000.

*本文为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厅指导性项目(07457257)。

作者:王炳义 王智华 孟文静

农村思想道德论文 篇2:

当前农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之思考

摘 要:农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新时代的三农工作中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出发:第一,当前农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大致情况;第二,农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建设路径思索。

关 键 词:农村思想道德文化;乡村振兴;建设

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要求,到十九大报告当中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要求,农村思想道德文化领域建设的重要性更加彰显。

一、农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情况

(一)自新世纪以来,国家在农村政策建设方面支持力度大

笔者经过从国务院、文化和旅游部政务网查询文件整理得出,国家主要从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方面建设乡村文化,同时也助力了美丽乡村的建设。(如表1)

(二)农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从上图关于农村文化建设政策文件来看,十一五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农村思想道德文化方面的软硬件建设,但普及面不够深入,中西部地区旧的文化现象没有全面改造过来,导致现在还有一些与新时代格格不入的怪象,东部农村地区处于发达地区,也没有从根本上建设文化,导致部分农民唯物质化现象严重,普遍重视物质享受,吃喝玩乐,没有做到触及灵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

2. 2018年是国家农村改革的第40个年头,从1978年安徽省凤阳小岗村的包产到户,自此揭开了中国改革的序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农村思想文化建设却严重滞后。一是農村近年来没有组织过一次包括讲座、学习、读书会、文艺演出等形式的有目的的学习教育活动;二是大部分村庄没有文化场所,小部分的村庄,虽然设有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但实际上成为做买卖、聚众打牌甚至赌博的场所;三是农村目前普遍存在天价婚嫁彩礼的乱象等。

(三)农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短板

1. 农村理想信念的淡化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人口流动的快速发展,使得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集聚,一直持续到现在,导致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从当年的人口红利、经济发展的快速崛起,如今到影响中国全面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城乡差距仍在扩大,农村思想文化的建设没有从根本上建设起来,在发展的探索中,肯定发展改革的同时,是不是会有发展的极端之论呢?计划经济时期过于重视思想文化,如今市场经济又过于重视物质上的享受,但反而论之,事物理解都有一个缓慢上升期,其理解层次上更应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上来。

现在很多农村中青年人都在外面,远离家乡打工赚钱,受到知识水平的限制,许多人从事建筑、加工制造、快递服务等一线产业,工作繁重,使其为了生计,疲于奔命。笔者走过的村庄来看,大多数农民认为思想道德文化是空洞的,只有金钱才是真的,一些南方农村全村进行电信诈骗,采访时他们竟然不以为然,不认为是触犯了国家法律,而认为通过头脑实现了快速致富。这些对于金钱观的认识不足,对思想道德文化追求认识不到位,导致了一些社会问题此起彼伏,比如赌博、离婚和打架,这可能会导致社会生态的不平衡。

2. 农村思想道德文化基础设施的落伍

一篇《农村孩子正在大批被手机游戏废掉》的文章在朋友圈广泛传阅,文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进入暑假后,年轻的高中生杨小龙(化名)便开启了“游戏模式”,网络游戏逐渐消耗村庄的青少年。农村组织没有从根本上形成一股合力,没有将文化设施配套。试想一下,农村下一代事业是根据村民自治实施的,农村思想文化建设的硬件设施不配套,村民又没有思想道德文化上的追求,文化基础设施不加入到农村这块阵地建设,农村事业的发展笔者不敢想象。

3.农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者的乏力

目前留在村庄的大多是留守儿童、留守老年人、50/60岁左右的中年人,可以做工的青壮年在乡村无法承担养家糊口的生活重担,他们大多是到城市打工生存,成为城市、乡村的边缘人(农民工群体)。农村因为是现行村民自治制度,留村精英有限,担任工作的大部分是50/60岁的中老年人,他们大部分缺乏思想文化建设的学习,不能把党和国家具有高站位的政策落实到位。

二、强力推进农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

(一)持续加强中西部、县级以下区域的文化建设资金

从文化和旅游部2017年的文化发展统计公报来看,全国文化事业费中,县及县以下文化单位 457.45 亿元,占 53.5%,比重比上年提高了 1.6 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文化单位 230.70 亿元,占 27.0%,比重下降了 1.3个百分点。县及县以下区域文化事业资金逐年增加,西部地区文化事业资金仍有很大范围提升。

(二)艺术创作演出机制要形成常态化

2017年全国艺术表演团体共演出 293.77 万场,比上年增长 27.4%,其中赴农村演出 184.44 万场,增长 21.7%,赴农村演出场次占总演出场次的 62.8%;国内观众 12.49 亿人次,比上年增长 5.7%,其中农村观众 8.30 亿人次,增长 33.8%。

农民的生活简单无趣,一天下来的繁重的下地劳动,不可能让他们产生去跳广场舞、打篮球这些活动的兴趣,而面对面的戏曲类节目下乡可以使村民集中在广场,相互促进村民沟通,也可以使村民陶冶情操,精神上得到放松。笔者建议在农活少的冬天可以多搞一些戏曲下乡的活动,一方面为农民送去关怀,另一方面给予中华传统戏曲生长发展的土壤。艺术创作演出机制形成常态化,下乡演出一定要形成制度惯例,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可以凭借戏曲下乡来推动乡村文化艺术节与传统民俗的对接,扩大受众面积。

(三)没有新型农民,就没有美丽乡村

这几天笔者再读《我向百姓说实话》一书,文中讲到北京的火车南站,是进北京上访者最集中的一个地方,上访的人称之为上访村。笔者就在思考,依法治国、依法治村的现代化模式,是不是更应该加强以德治理的力度,那么德的建设如何真正落实到每一名国人的言行举止,其根本恐怕还是要落实到文化观的建设上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为引导,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更是当前农村文化发展的可行之路。

目前,中国的城乡利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民的思想观念伴随着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而随之改变。政府应该以喜闻乐见的形式,结合农村实际,出台深化农村改革、优化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重点关注土地流转、农产品价格、农民工权益、农村医疗保险、农村养老保险、粮食安全等问题,关注群众利益,向农民解释疑虑,增加信任并建立共识。

(四)巩固农村思想道德文化阵地

在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农村社会心态上下功夫。一是针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糟粕要铲干净,农村不是法外之地,深入地开展“扫黄打非抓黑恶”活动进基层。二是建立城乡地区学校人才的合作交流机制,充分建立城乡科技人员到农村志愿服务的常规机制(如三下乡长效机制)。三是深入宣传身边好人、见义勇为的典型事迹,将雷锋精神再次解读,与农村的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结合上来。

(五)丰富乡村思想道德文化生活

一是完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引入民间社会资本,完善公共服务购置,全面覆盖村级健身设施。二是加强地方特色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优质品牌的建设,比如地方戏曲等古典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秋分日是中国首个农民丰收节,要倡导全社会亲农、爱农的良好氛围,以农民丰收节为支点,打造中华传统农耕文化。三是支持“农业、农村和农民”题材的文学艺术创作、地方戏曲表演下乡,鼓励创作乡村振兴方面的题材。

(六)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有必要制定引进农村教育学校的总体计划,以确保学生享受其所掌握的教育质量。2017年山东省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共有农村留守儿童12.36万人,其中在小学就读8.79万人,在初中就读3.57万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为1.19%。

1.紧抓九年义务教育不放松,不能让在其阶段求学的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辍学,比如新疆在义务阶段的学生是免费上学的,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上马政策,坚决防止有一个学生掉队。

2.继续实施特殊教育推广计划,科学稳妥地推进民族地区中小学农村国语教育和残疾人特殊教育,坚决推广普通话教学。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专项岗位培训,在边疆、山区农村加强对农村双语教师的培训,落实农村教师生活保障、工作晋升政策。

3.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快高职院校规划的调整、专业和课程,比如农村急需的全科医生、家庭护理、畜牧业技术、植保技术、育种技术等,满足乡村振兴的需要。

农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从事三农工作者、关心支持三农的人员咬定青山不放松,久久为功,一年接着一年干。

参考文献

[1] 王怀超,农民才是农村思想文化建设的主角[N].人民政协报,2018-11-15(评论003).

[2] 李勇,农村思想文化建设的缺失与建构[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98-100.

[3] 刘奇葆,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 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J].党建,2015(9):18-21.

[4] 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N].中国文化报,2017-04-20(要闻006).

[5] 文化部“十三五”时期繁荣群众文艺发展规划,2017.

[6]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J]农村工作通讯,2018(3):5-13.

[7] 何勇海,谁来回答“不玩游戏干啥”的留守之问[J].中国妇女报,2018-08-07(女报视点004).

[8] 中共中央 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N].人民日报,2018-09-27(001).

[9] 山东省2017年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8.

[10]  安雪慧,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戰略的先手棋[N].中国经济时报,2018-10-10(智库005).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17年文化发展统计公报[N].中国文化报,2018-05-31(统计公报004).

作者:张芳 游训龙 吴映嫱 吴琳娜 唐浩强

农村思想道德论文 篇3:

论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着力点

摘要: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准,需要重点把握四个着力点: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找准突破点;继承和弘扬农村的传统美德,形成共鸣点;建设农村文明的生活方式,激活兴奋点;开展官风、民风、家风建设,多方整合,拓展结合点。

关键词:新农村 思想道德建设 着力点

Key words:New countryside thought moral reconstruction point of application

作者简介:李春花(1979—),女,重庆文理学院学工部,助教,硕士,主要从事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现代化研究;于大海(1979—),男,重庆文理学院美术学院,讲师,硕士,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第一,加大投入 找准突破点——加强农村思想文化传播的设施建设

文化基础设施包括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博物馆等,它们是党和政府举办的公共文化设施,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1]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是广大农村居民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物质载体,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是为广大农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依托、媒介,是衔接文化产品生产与文化产品消费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因此,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以此为突破点,加大投入,加强农村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然而,由于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和受当地经济水平状况的制约,当前农村在投入上存在的突出问题,首先是物质投入不足。对宣传文化事业投入总量偏低,比例偏低,精神文明建设所需要的一些硬件设施费用得不到保障,阵地建设不足。其次是人力投入不够。由于政工人员的待遇偏低,活动经费也没有保障,直接挫伤了其工作积极性;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是兼职,中心任务一来,他们就被抽到其它工作上,严重影响了思想道德建设的开展。再次是政策投入不全。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作用、权力、义务、职责、待遇、工作目标、评估考核标准等都非常模糊,并且缺乏科学的界定和规范。

针对以上现象,中央和地方要从多方面下手,建立对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多元投人机制,多渠道、多层次筹措资金,保证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正常开展。第一,完善资金保障机制,把所需资金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要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和检查,真正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到广大的农村。第二,广开渠道,多方筹措资金。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地开辟县、乡、村三级筹资渠道,使思想道德建设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另一方面,要采取市场化运作手段,筹措资金,动员鼓励社会各行各业力量,支持和参与各种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活动,第三,组织和引导农民正确投入。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广大农民,政府是主导力量,这是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两个根基。除政府、社会力量财力、物力投入外,要正确组织和引导好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到这项伟大的事业中来,这也是政府投入能够切实发挥引导作用的关键所在。

第二,精心传播 形成共鸣点——继承和弘扬农村的传统美德

传统美德,又称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品质、优秀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2]《淮南子?卷十三?氾论训》中指出:“国之所以存者,道德也”。加强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就要注重继承和弘扬农村中的优秀传统美德,并体现鲜明的时代精神,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发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3]

我国有近13亿人口,约70%在农村。因此,在农村充分发扬传统美德,不仅有利于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能够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对于促进文明村镇的建设,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三,立足当地 激活兴奋点——建设农村文明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人类的基本社会活动方式,它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下,在主体的一定价值观的指导下,社会中的个人群体或全体社会成员为满足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全部生活活动的稳定形式和总体行为特征。[4]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生活方式是指人们的全部生活方式,包括劳动生活方式、消费生活方式、闲暇生活方式、政治生活方式等等;狭义的生活方式专指消费、闲暇生活方式。这里主要指的是狭义的生活方式。所谓文明的生活方式,是指人们的生活活动和行为方式必须反映现代化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成果,体现高尚的道德与完美情操,符合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水平。

农村生活方式是否文明,直接影响到农村的生产方式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生活,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开展,要立足当地,结合农村实际情况以及当地的生活方式,尤其要与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紧密联系在一起,激活农民的兴奋点,增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性。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在创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同时,要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也指出:“在广大城乡要积极开展移风易俗的活动,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克服社会风俗习惯中还存在的愚昧落后的东西。”党的十五大报告再次强调:“提倡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质量。”[5] 因此,加强农村文明的生活方式建设,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这对于培养农民的高尚情操,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从而加强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四,多方整合 拓展结合点——积极开展乡风文明建设

乡风指的是一个地方人们的生活习惯、心理特征和文化习性长期积淀而成的精神风貌,它包括官风、民风和家风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开展,必须狠抓乡风文明建设,结合农村的官风、民风、家风,整合多方力量,净化农村的社会风气,达到官风端正,民风淳朴,家风和谐。

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是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新的标准之一。而官风、民风和家风是乡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并反作用于乡风。其中,治理官风是关键,是根本,抓住了官风的整治,也就抓住了治理乡气矛盾的主要方面。官风正则党风正,党风正则民风清。在很大程度上,乡风受制于官风,因为官风处于社会风气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地位,对民风甚至家风有着重要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单纯的民风的产生和发展,会受到相应的政府行为的赞许和限制,而官风一经形成,则往往会被当作一种正统的力量直接影响带动民风,好的官风会带来好的民风,促成文明乡风的形成,而坏的官风也会带出坏的民风,从而导致整个社会风气的恶化。

民风建设也在文明乡风建设中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农村不能光有蔬菜大棚,不能光有水泥路,不能大家低头忙挣钱,还得有一人有事大家帮,全村有事共商量,敬老爱幼学贤良,和谐助人成风尚的良好风气。新农村还必须建立各种积极规范的群众自治组织,共同抵制歪风邪气,弘扬社会正气。

《辞海》中解释:“家风,犹门风。指一家的传统作风、风尚。”《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也提出,要在家庭生活中,通过每个成员良好的言行举止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形成良好的家风。透过官风、民风和家风,人们往往可以感知当地百姓的思想修养、道德素质和文化品位,同时,也可了解到当地社会风气的好与坏。因此,建设新农村,树立新风尚,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进行文明乡风的建设,使官风端正、民风淳朴、家风和谐,这也是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着力点。

参考文献:

[1] 本报记者王宁.加强文化设施建设 构建文明和谐社会——访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N].城乡建设, 2005.3.

[2] 刘定平.公民道德建设需要传统美德[J].思想教育研究,2002 .9.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5.12月31日)[N].人民日报,2006.2.22.

[4][5] 范大平、刘红燃.论当代中国农村的生活方式建设[J].零陵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04.4.

作者:李春花 于大海

上一篇:油田企业投资论文下一篇:市场营销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