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现状

2023-01-24

第一篇: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现状

关于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陈林(衡阳师范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系 湖南 衡阳)

指导老师:凌云志

[内容摘要] 新世纪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及其所带来的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改革,使我国对基础教育开展全面反思。而农村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改革进程却不容乐观。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给予保证。但在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现状、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及其学生现状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而产生这些不足之处的原因不外乎政府及其部门政策不到位,教师对新课改认识不到位以及学生、家长的不够重视等等几个方面。这也就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去考虑其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 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现状 原因 对策

一、关于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分析

(一)对当前教育制度的现状分析

20世纪中期以来,伴随着人类社会空前迅猛的发展,整个世界特别是发达国家似乎都卷进了一股教育改革的大潮之中,其改革强度和影响范围都是前所未有的。1983年邓小平给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推向世界改革的大潮。1985年颁布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拉开了我国教育改革的序幕。20世纪90年代以来,批判应试教育,倡导素质教育,是我国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新世纪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及其所带来的教学改革、教育管理改革、使我国对基础教育开展全面反思。

传统的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无法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思想政治课的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使思想政治课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需要,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阐明了改革思想政治课的意义。教育首先是针对传统应试方式教育提出的,培养创新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最高目标。素质教育就是以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点,把德、智、体、美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自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的号召以来,素质教育理念不仅进入官方文件中,而且逐步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理论根据。

教育改革至今,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但也应看到教育改革还有许多不足之处,特别是在许多的偏远农村中学,还是一如既往地采用应试教育模式。而在其教育中,对思想政治教育非常不重视,大部分学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和理解完全不够。

(二)、浅析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现状 在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一些过高、过空、过急的现象,没有能做到从学生实际特点出发,缺乏合理的教学思路。对中学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道德要求也不明确,更有少数政治教育工作者,为了追求升学率,只让学生简单的背背记记,分数第一。另外,一些学校认识不到位,重智育、轻德育、重学业、轻品德。在我国,有的省已经取消了中考政治考试。网上也有民意调查显示,政治教师人人可以当。可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和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再者,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重记忆和轻行为的倾向。社会上各种不正之风,会使学生对课本产生怀疑,即使他们迫于压力,背了,记了,但还是不信,一到实际生活中,就会忘得干干净净。

1、从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来看,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材。近年来,国家教育委员会不断修订和完善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材。初中思想政治课在以“五爱”为中心内容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础上,对学习进行公民的良好道德品质教育、健康心理素质教育、法律意识教育、社会发展常识和国情教育。高中思想政治课上在初中教育的基础上,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理论为中心内容,简明扼要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有关政治、经济、哲学的基本理论观点教育和必须的社会科学常识教育。教材的改革所取得的成就是值得称道的。但是,我们在肯定教材改革的同时,还应看到广大农村教师对改革后教材的不适应和无法充分运营起来的现象。 教材知识量的大量增加,教材中大量的跨学科、跨文化、超时代的素材更是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深厚的知识文化底蕴。教师自身知识和水平方面的欠缺会影响到教学的质量。这是农村思想政治教学师资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教材已经不是教师授课唯一的教学资料,教师除了充分利用教材外,在备课时以互联网获取各种资料,但由于大部分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教育投入少,教学条件,设备滞后,硬件、软件设施也不齐全,所以农村的教师上课就只能讲教材上的内容,时政教育自然不了了之。在当今这个知识信息的时代,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即使是老师,同样需要不断学习,否则仅靠自己学生时代的知识储备,很快就会落后于社会和时代了。所以,重视并进行时政教育刻不容缓。

2、从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来看,新课程改革方兴未艾,但农村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仍然不理想,大部分农村中学没有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呆板,教学质量无法提高,使得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不感兴趣。

在教学方法上,长期以来我们都习惯于“灌输法”,老师充当的是“独角戏”,学生似乎成为“留声机”,没有把学生当成是一个活生生、富有思想和感情的人来看。新课改以来,我们一直强调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老师仅充当主导的角色,但结果并不是很理想,特别是一部分农村中学,这部分学校对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明白人”太少。

而在教学手段上,大部分农村中学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不够重视,教师也普遍照本宣科,学生听着乏味,迫于压力,死记硬背。这也说明了趣味性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

3、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来看,所谓教学效果,也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而在广大农村中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的滞后,严重束缚了新课改的手脚。虽然新课改进行的轰轰烈烈,但适应新课改的多元评价体系还没正式形成。因此,目前很多对教师的评价还是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有时甚至是唯一的评价指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教”和“学”。因此,评价制度成了课改的“瓶颈”,束缚了教师课改的发展。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对智育评估非常具体,从每个年级学生入学成绩开始,往往有一个计划指标。在此基础上,智育评估措施非常完备,而德育工作的考评却没有一套可操作的标准,使得德育工作的考评基本上无章可循,穷于应付。这样就很难体现政治老师的教学“成绩”,因而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教学标准。 ( 三 ) 、对教师现状的分析

农村基础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薄弱的,在师资教育方面,农村中学的思想政治老师是严重不足的,很多中学的思想政治老师只有一个或两个,甚至在有些偏远的地区还没有一个专业的政治老师,多数农村政治老师所教非所学的情况非常严重,还有相当一部分老师是“半路出家”,他们一般有自己的主课,而上思想政治教育课时学校领导安排的,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因而没办法让学生系统的接受和理解这门课的重要性。他们采用最原始的教学方法去授课,不拓展,不深入,照本宣科,学生很难深切理解。试问连自己都不了解教学宗旨和内容的人,他们怎么能够去教好这一门塑造孩子心灵的思想政治教育课。

农村中学还是有少数“所教所学”专职专业的思想政治老师,但是他们的年龄结构都偏大,他们大多曾经是专科学校的师范生,加之他们本身并没有进行与时俱进的有关政治理论的深入学习,采用的又是直接灌输式教育方式,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新课程的编排打破了旧的体系,内容更加贴近于现代中学生的发展历程,更加人性化,从关怀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包含在丰富多彩的现实实例中,这就对政治老师的教学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老师的教学模式没有与之相配,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也不可能实现。当今,高考制度的盛行,就业的严峻,更使得上至教育机构下至学校学生家长,认为学习思想政治课对学生成长对国家社会发展是无关紧要的,起不到什么作用。因而农村的政治老师的发展也就不乐观了。由于农村经济没有城市发达,学校的待遇和福利也就相对差些。即使在同一学校,老师的待遇和福利是按老师的级别划分的,级别高的老师福利和待遇自然就好,这个级别是指老师的职称和学历。可是在农村中学思想政治老师评职称是很困难的,而且晋升的空间非常小,相对于城市里的政治老师,农村中学政治教师中高级职称的职数远远低于城市。在一个农村中学里,有一位从教四十年的政治教师到退休还是初级教师。教师在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的时候希望能够升华自己的人生,实现自己的价值,也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而评职称就是一种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方式。现在许多中学将老师的绩效考核与学生的考试成绩挂钩,有的甚至采用一票否决制度,教学成绩很多时候跟评优评先进挂钩,跟工资资金福利挂钩。因此学生的平均分数越高,教师的考核分数也高,老师的评优评先进也就更有优势,而且工资福利待遇也会相应的提高,所以现在的老师仍然还是只注重学生的分数。

教师教书育人,责任重大,是一个压力较大的职业。中学政治老师虽是“副课”老师,可他们的压力一点也不小。首先,教学任务繁多,在一些中学,一个政治老师要教几个班,甚至在边缘地区的中学,一个政治老师要负责整个学校的政治课。其次,老师还要承受生活的外在期望,以及职业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会造成教师的心理压力过大。当前中学教师群体中最主要的心理健康是躯体化(指心理冲突通过躯体反应表现出来,强迫症、焦虑和不安、恐怖精神、抑郁、人际敏感、敌对、偏执。)这些心理问题给老师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也不利于教师教学工作,但教师的心理问题却被相对被人忽视。

(四)、对学生现状的分析

1、农村中学生学习基础差,行为自控能力弱 由于目前农村学校生源不好,招生时一般不需要入学考试就可以进入学校念书,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接受能力并不强,对文科又不怎么“感冒”,因此学习上只是应付一下考试而已。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并不怎么听思想政治教育课,上这门课的时候他们大多“上甲课做乙事”。

2、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积极性。有部分农村学生甚至家长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课学不学也无所谓,因此他们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激情和热情就不高,他们的政治课成绩自然就不高。

二、关于现状的原因分析

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新一轮革命,它的理念在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有机结合基础上体现着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生活化的教育,发展型的教育。理念虽好但是它在现实环境的运行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针对上述那些问题,我们简要还需分析一下这些问题的原因。

(一)、教育部门及当地学校方面

作为被广泛认为是“副课”的政治这门学科来说,教育部门对这门学科的不重视,是新课改遇到困难的首要原因。在把升学率排第一的教育部门,只分数,而忽略了政治这一门学科对于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其次,教育部门对教材的编写也不科学,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信息量大,且有些地方不能很好的衔接上,是的老师不能在规定时间内教完教材。最后,教育制度的改革扼杀了政治新课改的有效进行,有些地方甚至将政治这门学科取消考试资格。

(二)、教师自身方面

作为授课的老师,有部分农村政治老师对课标认识不足,不习惯看课标,或对课标把握不准确,不能用课标定位教学,仍然不改初衷没有全面地把握教教材。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且还没完全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习以为常的“教教材”的根深蒂固的教材观,没有很好的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上。与此同时,政治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还需大大加强。

(三)、学生方面

作为实践新课改的主体,学生们对政治这门课停留在死记死背这种观念根深蒂固,没有积极主动的配合老师将自己变为政治课上的主角。其次,在考试排名的压力下,对政治这门课也缺少重视,没有真正理解政治教育课改的实质。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是我国几千年的传统,当前的教育制度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精神需求的变换,教育制度的改革不可避免。素质教育的倡导是对应试教育的颠覆,而要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决不可忽视。真正的素质教育应该是让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融入当今社会并使学生融会贯通地应用于现实生活。令人痛心的是,在许多农村中学里,思想政治课本虽已采用最新版本,事实却是“换烫不换药”。

下面是我们根据所发现的问题而提出的解决方案,相信能对衡南县农村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改善有所作用。

(一)、政府部门必须加强重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投入

1、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制定出可以保障素质教育正常进行的政策,提供充足的教育经费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工作正常运行。在社会上做好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家长逐渐摒弃迷信高分数以及迷信全才的观念。

2、鼓励学校组织学生到有关企事业单位参观,培养他们正确的择业观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传统的“老师讲,学生背”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必须改变。

1、加强课堂上师生互动的环节,增加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表见解的机会,老师从中给与正确的引导。

2、教师授课方式多样化,可通过网络观看视频,讲解时政,阅读报纸杂志书籍等方式授课。

3、教师可指导学生课后多翻阅资料,充分运用网络 获取更多的知识并探究如何应用于实践。

(三)、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质量要保证,人数要增加,专业化程度要提高。

1、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必须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的,热爱教育事业的,有责任感的,真正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老师。

2、教师自身要不断学习,不同学校、地区的教师可多交流合作,共同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的美好蓝图。

3、为保障教学质量,至少每两个班要有一个思想政治老师。

4、教育机构必须重视师资培训,教师必须经常参加学习培训和深造

在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再加上本课程的知识具有广、博、杂的特点和非专业老师缺乏专业知识的实际,思想政治教师如果不及时参加培训和学习深造,将无法胜任这门学科的教学。因此,必须建立稳定的在职教师培训制度,用制度形式保证教师有时间有机会学习新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水平。

(四)学校要改变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思想政治课老师的待遇要相应的提高,教师的评优评先要给予适当的调整,给予其相应的学习和发展空间及晋升机会。

2、定期举行相关的讲座,演讲比赛,讨论会,评优评先,要重视学生的德育发展。

3、教材的改变要实事求是,符合教师及同学的适应情况,教学设备要及时更新,改善教学环境。

四、结语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当前新课改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是我们的重要课程,使我们深一步的了解新课改的性质,有利于推动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推动传统教育模式的改变。与此同时,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推动青少年政治方向的确定,使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参考文献:

1、张振宇《当代农村中学思想品德教育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第11期

2、李杰《浅议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J】开封教育学院

3、张志兴《农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应注意几个问题》.【J】甘肃教育编辑邮箱.2006年01期

4、宋玉彬《在新环境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编辑部邮箱2008年06期

5、刘日邦,钮秀渠《对加强农村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思考》.【J】改革开放.2009年第5期

第二篇:当前农村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及对策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的思想也随之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也不可避免的影响到农村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建设。本文主要从分析当前农村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展开分析,提供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

思想道德现状对策

正文 :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广大农村中小学生的身体发育普遍提前,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了良好的身体基础。但因中小学生心理发育的滞后性与生理发育的提前性的矛盾,导致当前了中小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诸多问题。如社会公德意识滑坡、尊师节俭意识差、厌学情绪及“早恋”等,这些问题是我们老师在内的每个人必须认真思考并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现状:

其一,社会公德意识薄弱。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因中国社会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新旧思想的冲击不可避免地产生某些负面效应,“一切向钱看”的思潮严重侵蚀着中小学生的心灵,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独生子女问题也日渐凸显,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人为地给孩子培养成了各种不良习惯。家庭里面不懂得孝敬 1

老人尊敬家长、社会交往中缺乏爱心责任感、破坏公物随地乱扔垃圾等现象十分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进取精神精神。家长们忙于生计挣钱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把子女完全推向学校,忽视子女存在的各种问题有的认为“树大自直”,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方面的总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放任自流,从而助长了孩子不良行为的发展。另外,学校德育教育的不健全,也是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滑坡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因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有的中小学口头上。喊的是“素质教育”,行动上却大搞“升学教育”,以至学校德育工作或形同虚设,流于形式,学校只做表面文章,实际考虑的仍旧是学校的升学率,看重的只是学生的成绩,从而导致中小学生思想道德问题不能得以解决,形成恶性循环,积重难返。

其二,尊师意识差。“尊敬师长”,是中华传统美德,是中

小学生的行为规范之一。但近年来,因种种原因,出现了师生关系淡漠乃至情绪对立现象。比如学生辱骂殴打老师、故意和老师作对不学习、网上发帖恶意攻击老师,给老师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另一方面在素质教育的大旗下许多地区教育主管部门给学校下达各种教学目标和任务,学校同样把这些目标任务下达给一线教师,而教师为了完成任务指标必然对学生要求严格甚至产生各种师生矛盾,形成师生关系紧张,但是不可避免教师队伍中也存在一些害群之马,但这也只是少数。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个有很复杂的社会原因和现实的原因,比如社会风气、各地的传统、教师社会地位不高等等。

其三,学生节俭意识差。花钱大手大脚,不珍惜父母的劳动

成果,是当代农村中小学生的另一倾向。如有的“零嘴”不断,有的甚至汽水喷同学,遭踏父母的血汗钱。国家的惠民政策“蛋奶工程”目的是改善农村中小学学生的营养水平,减轻农村家长的经济负担,而现实是享受“蛋奶工程”的部分学生浪费严重,鸡蛋扔的到处都是,纯奶喝一半扔一半,烧饼包子等更是垃圾箱里的常客,让人心寒。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有三:一是家长的“补偿心理”。觉得前几年条件差,自己的童年很寒酸,不能让孩子再过那种穷日子。二是“攀比心理”。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不让孩子在同龄人面前低人一等,于是“打肿了脸充胖子”。三是学校教育不力。学校、教师们的精力全用在提高教学成绩上,认为那是学生的私事,该由家长管,教师也没有精力管其他的。四是整个社会风气的影响,在社会上存在普遍的铺张浪费的现象,这也不可避免的影响到学生的行为习惯产生消极的影响。在这些学生身上根本就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

其四,厌学情绪呈上升趋势。青少年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急功近利”,急于赚钱。在利益的诱惑下,有的家长鼓励孩子辍学赚钱,减轻家里经济负担,学生也就产生了学不学习都无所谓的心态。二是素质教育大旗下“应试教育”思潮的影响,教师往往把目标注意力放在培养“尖子生”上。结果,忽视了“后进生”,许多学生因学习“不跟班”而丧失学习信心,破罐子破摔。三是因学籍管理的弊端,一些辍学生、不学习的仍能轻而易举地进入学校获得学历证书等,而且影响一批学生。但我认为,

上述原因仍是表象。造成农村中小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是新的“读书无用论”。有的大学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某些素质低下的人却能通过非正常渠道找到一份好工作。对此,家长、学生只能无奈地慨叹。试想“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谁还肯发愤读书?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中小学生的厌学问题,出路仍寄希望于改革。只有革除“人事制度”、“用工制度”的弊端,任人为贤、量材使用,能者上、庸者下,才能激发农村中小学生的读书积极性,改变整个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

五,“早恋”现象。据有关调查显示,随着农村物质、文化

水平的提高,农村中小学生的“性”意识觉醒提前。中小学生“性”行为呈逐年上升趋势。青少年“早恋”现象是社会产物。首先不健康影视、书刊、网吧等,对青少年的不良行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次,是“性教育”的不力:社会缺少积极的、行之有效的“性教育”措施;父母谈“性”色变的传统观念;学校“性教育”的形式主义等,都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网恋”现象。随着农村电脑的增多、网络的普及,一些中小学生开始迷恋“网络”。有的因上网影响了健康,有的因上网而荒废了学业。对此,许多家长忧心忡忡,无可奈何。网络世界为青少年认识世界开启了一扇窗口,使他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但是,因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正处在逐渐形成阶段,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经不起强刺激和低级趣味的诱惑,有的在网络世界迷失了自我。

综上所述,农村中小学生存在的种种不良倾向是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在学校的集中反映,因为学生也是社会中的人,社会问题也从学生的身上表现出来。对于解决学生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我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我们深信以供大家探讨,

第一,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学校、家庭应大力弘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传统美德,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必须把思想道德教育摆在首位,重视青少年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同时,教师、家长必须言传身带,率先垂范,潜移默化地熏陶,使青少年从师长的身上找到做人的规范。

第二,改善师生关系、增强中小学生的尊师意识是系统工程。国家必须制订切实可行的法规,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发放,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各行各业要树立“尊师重教”风尚,真正使教师职业成为全社会羡慕的职业,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和业务进修,提高自素质,为人师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成为学生的楷模,学习的榜样,躬亲示范以密切师生关系。

第三,提高家长的认识。要通过“家长学校”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培训,从而使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对孩子“爱而不溺”,从小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学校社会应大力弘扬“节俭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给学生创造一些实践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勤俭节约的重要性,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四,对农村中小学的“早恋”现象,必须持积极的疏导方针。一方面,对农村中小学生的“早恋”现象不必大惊小怪。另一方面,要对中小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进行正确的性道德、性观念教育,进行积极向上精神和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把旺盛的精力用于学习,从而健康地成长。对于“网恋”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一方面,家长必须切实加强对家庭电脑的管理,对子女进行正确的教育、监控和引导,干预孩子无节制的上网。学校应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倡导“文明上网”,拒绝色情诱惑,争当文明青少年。另一方面,软件开发商应多生产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软件,使他们从中学到知识,增长才干,陶冶情操,健康成长。社会应进一步加强对网吧的监管,不断净化网络市场,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我相信只要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系列指示,一定能使农村中小学沿着正确的办学方向前进,从而使农村中小学生健康地成长,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篇:农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水稻农场农村青少年思想教育现状调研

报告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新疆个复杂的环境中,我们要遏制宗教势力利用新型多媒体进行非法宣传,深化基层工作、淡化宗教氛围,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了解并掌握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利用近一个星期的时间对农场的村(队)进行了调查。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共发放问卷1879份,有效问卷821份。其中,年龄段为6-28岁,平均年龄l2.6岁;男956人,女728人。汉族821个、维族1058个,经过对比分析,总体状况基本相符。

一、农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调查

主观上认同和维护社会稳定,但主动性不够,并且在基本素养上存在着随年龄增加而逐渐淡薄的倾向。有5%的学生(6-10岁)的青少年对调问题不清楚,95%的青少年表示基本能清楚认识当前的形势,说明广大青少年有一定的社会稳定意识。

二、影响农村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原因

1、市场经济多元化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中国加入wt0,使得中国经

济发展趋向多元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使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更加凸显,精神文明建设让位于物质文明建设的思想在社会上有着一定的市场,这些都助长了农村青少年的享乐主义、自私自利、极端个人主义消极思想的滋生。

2、社会影晌

从社会环境来看,尽管农村相对城市而言有点封闭,但各种不良风气无孔不入,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成为社会公害;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等等,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一些影视作品、报刊中色情、打斗、凶杀与暴力场面充斥,使一些学生盲目模仿,危害极大。

3、国家应该重视和加大对农村教育的经费投入

应将农村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纳入党政干部的政绩评价体系,纳入学校和学生工作评价体系,不断把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另外,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建立文体活动基地,使农村青少年开阔视野,接触到新事物,缩小与城市学校的差距。

4、利用各种法定节日和纪念日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红军长征、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九?一八”、“南京大屠杀”等国耻纪念日,以及未成年人的入团、

成人宣誓等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都蕴藏着宝贵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要抓住时机,整合资源,集中开展思想道德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用祖国大好风光和现代化建设成就教育青少年。

广大青少年要坚定不移地维护团结稳定大局,认清三股势力的丑恶嘴脸。要始终把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对“三股势力”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以依法严惩“七〃五”严重暴力犯罪为重点,严厉打击各类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和其他严重扰乱社会治安、侵害民众利益、破坏市场秩序、贪污贿赂等刑事犯罪,切实维护国家安全统一,确保社会安宁。

第四篇:农村妇女工作现状调研建议

根据市妇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安排,按照认真深入基层妇联组织和妇女群众中开展调研活动的要求,我们通过发放调研问卷、召开座谈会、现场查看等形式,广泛征集妇女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全面了解掌握农村妇女工作的现状,针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现汇报如下:

一、农村妇女工作现状

近年来,通过国家

政策倾斜、党和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各级妇女组织的不懈努力,**市农村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广大农村妇女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身伟大的变革,积极参与各级妇联开展的“双学双比”活动,充分发挥了“半边天”的作用,为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全面参与中实现了新的进步。农村妇女工作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妇女,在探索中不断前进,焕发出蓬勃生机,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是农村妇女的生产力得到解放,成为振兴和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力量。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大批农村男劳力流入城市或进入乡镇企业,多数农村妇女因为社会角色等原因留守在家,部分农村妇女告别锅台、走向市场,从事编织、加工、运输农副产品等工作,走上了亦农、亦工、亦商的路子,农村妇女在农业生产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成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力量。随着“双学双比”竞赛活动的不断深入,各级妇联组织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对农村妇女进行大规模的实用技术培训,通过妇联自办、与有关部门联办、请女能人代办培训班等方式,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优秀农村妇女人才。

二是农村妇女的文化科技素质明显提高,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以其聪明才智承担起重要责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级妇联根据不同的形势要求,及时调整培训重点,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培训工作,拓宽了广大农村妇女的视野,求知、求富、求发展已成为现代农村妇女的共同要求。广大农村妇女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身优势积极向社会传播文明新风,带头参加妇联开展的“五好文明家庭”、“平安家庭”、“净化居室、美化庭院”等创建活动,促进了家庭环境的改善;带头倡导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推动了文明家风的建设;带头参加“家庭读书”、“万名妇女学礼仪”、“廉政文化进家庭”等活动,提高了农村妇女文化素质。“做文明人、建新农村”已成为广大妇女的自觉行动。

三是农村妇女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保护,社会和家庭地位进一步提高。各级组织高度重视促进维护妇女权益的法制建设,《妇女权益保障法》深入贯彻落实。各级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依法维权,开展了妇女权益保护等专项执法检查,妇女法制环境进一步优化。广大农村妇女参与民主政治的权利、劳动权利、受教育权利、婚姻和生育自主权利、财产继承权利等都得到进一步保障,生存健康发展条件明显改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维权法庭”、“权益热线”、“投诉站”等机构的建立,方便了妇女,缓解了妇女投诉无门、诉讼难的现象。通过“四五普法”、“五五普法”、“法律下乡”、“法律进万家”、普法知识竞赛、以案说法等活动的深入开展,使87%的农村成年妇女接受了法律知识教育,增强了法制观念和权益保护意识。农村妇女在广泛参与中获得了更多的劳动机会和收入来源,不仅有效地改善了家庭经济状况,也促进了妇女家庭地位的提高。

四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日益完善,农村妇女在民主政治建设中参与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不断提升。按照“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女组织”的要求,全市农村妇女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目前,全市共有5个县(市、区),县、乡镇、村(局委会)三级妇联组织网络基本健全,49个乡镇(局委会)、512个行政村基本建立了基层妇女组织,组建率达98%,同时,各级妇联组织寓农村妇女的思想政治教育于致富能力培训之中,带领广大农村妇女转变思想观念,参与农村民主政治管理,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一大批年纪轻、文化程度较高,能够带头发展庭院经济、增加家庭收入、热心公益事业的优秀农村妇女进入党员队伍,奋发有为,干事创业,为促进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广大农村妇女凭着自己的出色表现,赢 得了干部群众的好评和上级领导的信任,逐步成为农村领导层中的中坚力量。

二、主要问题及其形成原因

1、组织建设方面。

“妇代会”是最基本的农村妇女组织,在组织农村妇女开展各项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这次调研发现村级妇女组织建设面临着不少问题,主要有:

一是乡镇、村级党组织不够重视。农村妇女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政的重视和支持,党政领导对妇女工作重视的乡镇,在换届选举中给女性以适当的倾斜措施,女性进入两委的情况就好,反之,党政领导在思想认识上不够重视,在宣传引导方面不得力,没

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在两委换届中妇代会主任当选率就低。还有为数不少的村两委干部认为农村妇女工作说起来重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就认为没什么作用,因而不重视妇女组织建设。

二是传统的观念落后、妇女自身素质偏低。首先是妇女自身性别观念浓厚、参政意识不强。在农村,男主外、女主内是大多数家庭的生活模式,大部分妇女在家庭中处于从属地

位,出头露面的事情妇女也总是把男人推在前面,自认为女人的天职是持家管孩子。其次,农村妇女文化程度整体上不高,农村妇女接受再教育的机会少,这导致她们参与村务管理的能力有限。另外,大部分妇女对参政参选持“无所谓”、“小家更重要”的态度;在思想上不够解放,在人际交往中过于羞怯,不善于表现和宣传自己等,这也是造成妇女参政参选比例低的原因。

三是受村级经济基础方面的影响较大。经济条件好的村,妇代会组建率和妇代会主任进入两委的比例较高,妇代会主任的经济待遇落实的好,反之,经济条件薄弱的个别乡镇村的妇代会主任进入两委比例低。导致这种不平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在经济基础薄弱地区,妇女的主体意识、觉醒程度较低,主要精力放在维持生计方面,不愿意参政议政;另一方面是由于村经济基础较差,村委会出于减少开支的想法,不愿采取聘用或误工补助补贴妇代会主任,所以很多村都聘用计划生育小组长兼任妇代会主任。由于绝大多数村妇代会主任享受的是计生补贴,妇代会主任通常会花时间完成有工资待遇、经费支持的计生工作,对妇女工作没有热心,影响了农村妇女工作的开展。

2、经济建设方面。

一是农村妇女观念有待更新。绝大多数农村妇女带头致富的竞争意识不强,市场观念淡薄,不敢大胆探索,不会主动创业,全市相当数量的农村妇女从事传统的农业种植、养殖和加工技术,由于科技含量比较低,附加值高,收入偏低。

二是掌握的农业科技知识滞后。在农村妇女中,绝大多数文化水平低,与现代农业的发展不相适应。具体表现为掌握的农业实用技术和科技知识滞后,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的渠道少,掌握现代科技能力较差,缺乏增收致富的本领。

三是驾驭市场的能力较弱。由于农村资讯不够发达,难以及时而准确地获取高科技、市场等多方面信息,难以把握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造成盲目模仿生产和盲目决策,缺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3、维权能力方面。

受经济地位与残留的性别歧视影响,在农村侵害或轻视农村妇女合法权益的现象仍然存在。究其原因:

一是社会化维权机构作用发挥的不够好。农村妇女的权益涉及社会方方面面,仅靠妇联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从过去维权工作实践看,由于妇联的职能有限,上访受害妇女由妇联说服教育之后,必须转移到具有相关职能部门处理,有的职能部门以种种理由推脱不接受,协调难度大。还有的职能部门,把上访到本部门的妇女直接推到妇联。

二是农村妇女的法律意识比较淡漠。固守着“家丑不可外扬”,的错误传统观念,对家庭暴力等不合理的婚姻状况,大多是忍气吞声,不能很好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尤其是离婚妇女家庭财产权利、城乡结合部出嫁女土地承包及受益权利等时常受到侵害,由于法律意识不强,一旦受到侵害,不能提供有力的证据,自我保护能力不强。此外基层执法人员有限,处理不及时,农村妇女的侵权问题得不到有效地解决。

三、今后农村妇女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妇联工作,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重大课题。无论是市妇联的主体活动,还是承接**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都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妇女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只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市委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上来,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妇女全面发展,才能实现妇女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1、科学定位,新思路引领新农村妇女工作。

随着**市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农村大部分男劳力外出打工,广大农村妇女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和谐新农村,离不开全市农村妇女的的广泛参与。能不能提高农村妇女的文化科技素质、经营管理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想法设法帮助她们增加收入,关系**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也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实现。各级妇联必须站在新的高度、以新的思维、新的举措,积极探索城乡统筹发展的工作机制和城市带动农村、社会各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妇联宣传、组织、教育、服务农村妇女的工作优势,让她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建设新农村这一目标任务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奔小康这一时代主题上来。

一要加强宣传力度,营造农村妇女发展新环境。在农村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意识仍很淡薄。在新农村建设这一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大国策在农村的宣传力度有利于唤醒广大农村妇女的性别意识、主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有利于提高社会对女性重要性的认知度,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各级党政领导对女性发展的重视程度,为农村妇女创业、发展营造和谐、平等的积极环境。要不断开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进农村活动,让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深入千家万户,激发广大妇女“男女并驾建设新农村”的新局面。

二要加强道德建设,倡导乡风民俗新风尚。积极倡导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倡导讲文明、树新风、革陋习的现代农村新风尚。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活动,帮助农村妇女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在参与中移风易俗,陶冶情操;引导农村妇女和家庭以德治家、文明立家、平安保家、节约持家、和谐兴家,全面提升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

三要发挥女性优势,创造和谐美好新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仅表现在经济层面,不仅仅是建新房、修新路,只有改变了陋习、提高了素养、开阔了视野的农民,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决定自己的命运、创造美好的生活。妇联有责任引导好、教育好、服务好广大农村妇女,通过广泛开展文明进农家、和谐进家庭活动,充分发挥她们在家庭、社会等方面的特殊优势,营造和谐温馨的亲情、纯洁高尚的友情、宁静安逸的人情,营造安居乐业的人文环境。

2、分类指导,新渠道拓展增收致富空间。

让农民富起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终目的,也是妇联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落脚点。妇联要千方百计帮助广大女农民拓宽增收渠道,拓展致富空间,过上富裕生活。要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因人制宜,对有创业能力的人,引导她们自主创业;对有劳动技能的人,促进她们转移致富;对有劳动能力的人,支持她们充分就业,努力形成个个有技能家家有产业的良好局面。要深入实施“巾帼致富工程”,帮助农村妇女转移创业致富,帮助农村妇女参与培训会技能,帮助千家万户依靠科技发家有产业。为她们增收致富寻找门路,打好基础。

一要以创业促增收。创业是女农民增收致富最有效的途径。一个人成功创业,可以带动一片人增收。各级妇联要大力弘扬自主创业精神、宣传自主创业典型,大力开展创业技能培训,大力培植和扶持一批女性创业项目,营造千方百计想创业,齐心协力创大业的浓厚氛围;要加大呼吁力度,主动牵线搭桥,积极为农村妇女自主创业提供必要的政策、资金、信息、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让创业农村妇女成为妇女工作的品牌和旗帜。

二要以基地建设促增收。抓基地、办协会,为农村妇女参与经济发展搭建平台,做好服务。一是抓科技示范基地。建立以妇女发挥作用为主的示范基地,增强周遍辐射带动作用,为基地提供技术指导、资金扶持和市场服务工作。二是围绕“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继续抓好“妇”字号项目示范基地的幅射作用,使妇女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蓬勃发展,形成亮点,带动多点,覆盖全面。

三要以“城乡联动”促增收。各级妇联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妇女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推进城乡妇女统筹协调发展。通过岗村联动、结对帮扶形式,实现以城促乡、城乡互动。各级“巾帼文明岗”要立足自身特点,发挥自身优势,为广大农村妇女在技术、信息、资金、项目等方面提供了优质服务和强力支持。真正实现城乡妇女发展资源的有效对接,构建“城乡互动、统筹发展、共同进步”的妇女发展新格局。

四要以组织建设促增收。各级妇联要积极争取各级党组织的重视与支持,切实抓好党建带妇建,开展妇代会整建行动,健全村妇代会组织,完善工作制度,创新活动方式,增强组织活力。要围绕“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有一支能发动农村妇女投入生产和建设的妇女代表队伍,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妇代会组织工作制度,有一系列适合农村妇女特点的活动,有一个保证组织妇代会正常活动的创收基地和活动阵地”的“五有”目标,加强培训,提高岗位待遇,激发工作积极性,真正把妇代会建设为能带领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坚强妇女组织。

3、培养人才,新农民注入农村工作新活力。

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提高广大农村妇女的整体素质,不断开发农村妇女人力资源是各级妇联妇女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支撑和源泉。各级妇联要把提高妇女素质贯穿建设新农村始终,引导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多层次、宽领域的学习培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素质,打造创业新形象,打造文明新形象。要进一步实施农村妇女人才培训工程,每年培训百名农村女村干部、千名创业带头人、万名农业技术骨干,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农村妇女人才队伍,再通过这一优势群体将知识层层传递,提高整个农村妇女创业、增收、致富的能力和层次。

一要培育一批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女村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有好的带头人,今后各级妇联要在培养选拔基层女干部中积极呼吁,竭力推荐,选拔出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女村官”。要切实提高村妇代会主任的自身素质和领导能力,使她们真正成为带领妇女群众科技致富的明白人,成为保护妇女群众合法权益的代言人,成为带领广大妇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引路人。

二要培养一批致富有门路的女能手。女能人是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是培训的重点对象。各级妇联要有的放矢,广泛开展营销、网络等知识培训,帮助她们提高创新、创优本领,成为懂技术、会经营、能增收的“领头雁”;要深入开展“女企业家、女能手、女农民”的科技结对以及“岗村连动”活动,帮助她们提高种养殖技能,成为带头富、带领富的女能手;要鼓励、扶持女能人创办科技服务组织、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把它建成广大农村妇女学技术、学本领的“实习地”,带领更多妇女共同走上致富路。

三要培育一批适应发展的新型女农民。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培育新型农民。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的要求,培育一代有作为的新型女农民是各级妇联组织的重要责任。要对农村妇女积极开展文化教育和实用技术等普及型培训,开展法律、法规、政策培训,增强她们适应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能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要开展帮助广大农家女找到一条致富门路,掌握一门技能技术,订阅一种书籍报刊,学会一种文体爱好健康文明的活动,引导她们走出家门学技能,让广大农村妇女会种田、会上网、会生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

4、整合资源,新力量搭建服务妇女新平台。

农村妇女工作面广、量大,各级妇联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潜在资源,整合社会资源,借劲使力,互动联动,搭建教育培训、科技示范、信息服务、项目入户和扶贫救助等工作平台,有效地为农村妇女的发展服务。一是整合培训资源。充分发挥各类培训基地的作用,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农业、科技、教育、林业、科协等部门的支持,共同推进农村妇女整体素质的提高。要采取“走出去培训,敞开门学习”的方式,组织妇女外出参观学习,拓宽视野。二是整合扶贫资源。要坚持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不动摇,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创新扶贫形式,加大扶贫力度,建设扶贫开发的长效机制。鼓励经济薄弱村妇女自主创业、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积极为贫困妇女牵线搭桥,寻找脱贫门路。三是整合维权资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方方面面,牵涉千家万户,各级妇女组织要密切关注农村妇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转变工作方法,整合社会资源,由说服教育式的妇联独家维权向依法维护的社会维权转变,积极争取、依靠党委和政府部门(公、检、法、司法等)支持,善于协调各职能部门的力量,解决维权问题,首先要真正实现维权工作社会化,形成社会化维权大格局。各级妇联要加强妇联人民调解员队伍、妇女维权信息网和妇女维权自愿者队伍建设,畅通维权渠道,完善诉求表达机制,及时释疑解惑,化解矛盾,理顺情绪。要对广大农村妇女进行知法、懂法、守法的普法教育,不断提高农村妇女自身法律素质和法律意识。农村妇女作为权利主体,只有懂法,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增强依法维权能力。

农村妇女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变化的新时期,各级妇联组织应该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发挥其独特的优势。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用创新的精神,去审视和改进农村妇女工作,从动态和发展的角度,积极研究和探索农村妇女工作的新问题、新思路、新模式,使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更畅通,纽带更牢固,妇女工作更有活力,不断开创新时期农村妇女工作的新局面。

第五篇:农村扫盲工作现状调查报告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市教育局职成处:

**农业大县,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素质整体不高,农村生产力普遍偏低,解决好“三农”问题具有重大意义。为此,我们本着逐乡逐村实际统计,不隐不漏普查总结的原则在全县境内开展农村扫盲工作调查和分析,现将有关意见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扫除文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社会工程。多年来,我县主要抓了四方面的工作:①建立健全机构,②广泛宣传鼓动,③建设乡村两级农技校,④组织师生包教,旨在大面积实施农民教育,提高农村文盲的文化水平;九六年省、市政府对**“两基”验收合格后,及时调整工作重点,转入巩固提高扫盲成果,开展农民技术培训阶段,目的在于提高农民脱贫致富能力。应该说,全县在农村实施农民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收到明显效果。

据调查统计,**县现有**个乡镇,***个行政村,全县常住人口总数******人(不含外出务工人员约*万人),其中山岭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群众的文化程度较差。农村人口中15~45周岁青壮年共有*****人,其中文盲、半文盲人数为****人,占青壮年总人口的**%,其中男****人,女****人;全县常住人口中接受大学专科以上教育的人数为*****人,占1.0%;接受高中(含中专)教育的*****人,占8.2%;接受初中教育的******人,占38%;接受小学教育的有******人,占37%。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扫盲困难较大。

从调查资料看,当前扫盲工作对象80%是妇女,大多数居住在山岭地区,交通不便;从思想状态看,她们只顾眼前利益,害怕别人知道自己是文盲,不愿参加扫盲学习,困难较大。

2、扫盲经费严重不足

扫盲经费的投入无论从渠道到数额,均不理想。***属省级贫困县,经济发展滞后,经费严重不足,扫盲专项资金无法保证;实际工作中提出的在基层实施“三个一点”筹集到的资金量杯水车薪。经费匮乏始终制约着扫盲工作的开展。

3、扫盲阵地设施简陋,人员不稳定。

乡镇农技校达到市颁标准的比例太小,扫盲工作队伍的主体力量,乡镇成人教育干部,农民技术培训学校专职副校长的岗位受体制改革的冲击,不能完全落实。

4、扫盲工作协作不够。

扫盲工作是政府行为,应该是有关部门协同攻坚。沿袭传统扫盲格局,仅靠教育部门一家的力量,远不能适应新的农村教育工作,应加强农、科、教统筹、协调动作。

三、今后设想和建议

1、完善“以县为主”体制下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财政保障机制,由县政府出面,协调财税部门直接参与,推进扫盲工作有效展开。

2、整合农业、教育、科技部门在农村实施教育培训工作的人力、物力资源,重视教育培训过程,扎实富有成效地完成新的扫盲工作任务。

3、要加强农村教育工作,必须加强农村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在稳固乡镇成教干部和农技校长的基础上,建议出台相应激励政策,增强农民学习的动力a

上一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浅析下一篇:年底防火防盗温馨提示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