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纸媒网络传播论文

2022-04-19

摘要:微信已经成为人们最常使用的网络社交软件,其不但为人们提供了高效、便利的线上交流平台,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自由的信息发布渠道,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本文针对微信公众号的特点做了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微信公众号在推动纸媒转型中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关改善性策略。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我国纸媒网络传播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国纸媒网络传播论文 篇1:

网络传播下地方主流媒体的坚守与突围

【摘要】网络传播下新兴商业媒体以技术和渠道优势争夺用户、分化受众,使传统媒体被边缘化,地方主流媒体(纸媒)陷入内容被覆盖、受众流失、营运困难等困境。这需要从顶层设置新闻传播的规则,维护传播价值平衡,如此方可重构传播秩序。地方主流媒体可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坚守内容生产主阵地持久作战,以“新闻服务”融入市场,多向突围,重塑网络传播的主流品牌。

【关键词】分众化;主流媒体新闻;新兴商业媒体

网络传播分散式网状结构改变了以往金字塔状的线性传播结构,往昔大河奔流式的大众传播被肢解成千万条涓涓细流的分众化传播模式。网络传播以技术翻越新闻传播的围墙,模糊了社交与新闻之间的界限。新兴商业媒体在网络上分化、肢解、削减了主流媒体的传播渠道,使主流媒体①的内容垄断与权威性遭遇瓦解风险。[1]新兴商业媒体与主流媒体争用户、争利益、争话语权,扰乱了既有的传播秩序,使主流媒体有被边缘化或被屏蔽的危险。

尽管新兴商业媒体大量挤压主流媒体的传播空间,中央主流媒体仍然有巨大的传播力并投入巨资与新兴商业媒体争夺传播的制高点。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受众调查中,CCTV的傳播力仍高居榜首,省级卫视其次。但以腾讯网、新浪网为首的新兴商业媒体已经拥有很强的传播力,腾讯网的传播力已经超过了CCTV,新浪网的传播力已超过省级卫视。[2]然而,由于技术滞后,地方主流媒体中的省市报业被网络传播挤到了边缘,报刊读者与经济效益双锐减,面临维持与转型的两难境地。

一、网络浪潮中地方主流媒体面临多重困境

有学者认为,媒介产业面临媒介功能变迁带来的危机、媒体体制与经营管理危机、媒体人转型与流失危机等三重危机。[3]由于缺乏规则控制,新兴媒体野蛮生长,以技术怼内容,服务怼产品,以入口控出口使主流媒体陷入困境。[4]地方主流媒体尤其是纸媒面临的三大困境尤为突出。

(一)内容及成本遭遇不对称竞争

新兴商业媒体的新闻内容以搬运为主,大多来源于全国各地的主流媒体,其内容丰富度要比靠自主采编为主的地方主流媒体网站大得多,可以一网览天下,新奇杂趣尽在其中,形成了对地方主流媒体内容的大面积覆盖。新兴商业媒体从各处筛选富有吸引力的新闻置顶主打,加之标题党以有趣、犀利、卖萌、诱惑等方式吸睛。

在地方主流媒体有限内容与新兴商业媒体无限内容的不平衡不对称的竞争中,受众多数倾向选择无限内容,导致地方主流媒体用户大面积流失。

地方主流媒体以原创为主,每一条新闻都要付出很高的费用成本,加上庞大采编队伍的培养与维持,新闻采编成本巨大。由于复制随手可得,新兴商业媒体的内容成本几乎为零,即使批量购买成本也十分低廉,而主流媒体的单条内容采编成本比之高达数百倍,造成了极不对称成本的竞争。

主流媒体的内容上网越多,被新兴商业媒体复制的概率就越高。新兴商业媒体似乎进入了内容越来越丰富,成本越来越低廉的“良性循环”态势。而主流媒体广告营收断崖式下降,采编队伍收缩,似乎陷入内容生产能力下降,成本不断增高的“恶性循环”之中。

(二)渠道为王与内容为王的颠倒逻辑

Web2.0时代网络传播竞争进入智能手机之争。网络公司以通信服务吸纳数以亿计的手机用户变成了社交媒体,推送新闻随心所欲。其推出第三方平台“公众号”让更多的新媒体“入驻”,不断扩大用户。“两微”控制着用户数额巨大的传播渠道,地方主流媒体须注册成其用户方可进入,且发布数量与字数严格受限。新兴商业媒体可以随意搬运主流媒体的内容上网,主流媒体上新兴商业媒体发稿却受到限制,这便是由“内容为王”到“渠道为王”的有趣逻辑颠倒。

作为移动网络自主传播平台的APP,聚合类新兴商业媒体抢先一步,以诱导分享、捆绑安装、粘贴插件等手段进入手机,以机器算法将搬运来的新闻直接推送给手机用户,想方设法黏住用户。地方主流媒体手机客户端开发滞后,营销乏力,用户少之又少,眼睁睁看着聚合类媒体搬运自己的内容而“野蛮生长”,自己的内容还得跑到别人的渠道去传播。

(三)盈利模式断裂与转型困难

新兴商业媒体以渠道、服务优势分化瓦解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使地方主流媒体的“内容■广告盈利”模式发生断裂。报纸广告从2012年开始一路走低,随后更是断崖式下降,内容依然精彩的都市报已经到了广告有一顿没一顿的境地,各省报业集团经营效益萎缩难以支撑。

网络预言的纸媒合并潮和停刊潮即将到来。直陈纸媒痛点:分发陷落、用户离失、定位失焦、网媒打击、广告滑坡、版权之殇、创意匮乏、人才崩塌、管理不善等。笔者认为归根结底是渠道转移失策,版权失守。由此带来纸媒受众离失,盈利困难,产能过剩,成本倒挂。纸媒作为媒介按市场法则可以关停并转,而作为新闻机构的地方主流媒体不能随便关闭,必须掌握新闻的话语权。媒介渠道转移媒体可以转型,而纸媒转型却遇到三大难题:一是新渠道能否赢回受众;二是过剩产能如何转移与削减;三是如何创立新的盈利模式与品牌。若找不到接替的盈利模式,主流媒体的规模便难以维持,都市报黄金期膨胀起来的过剩产能必定消减,减员对国有模式的媒体来说是最难以纾解的矛盾,弄不好会伤及地方主流媒体的四梁八柱。

二、地方主流媒体的坚守与突围

在网络传播浪潮中,地方主流媒体中的纸媒受冲击最大,不得不四处突围,或媒体融合,或转型升级,虽投入巨资,仍收效不大。冷静观察其实不同媒体各有优劣。地方主流媒体也有其优势:一是有体制支持,政府投入;二是有采编资质与强大的专业采编队伍;三是内容生产的主导权;四是本地受众需要本地新闻;五是有很强的公信力。反观新兴商业媒体也有其劣势:新闻投资盈利比不大、没有采编资质、内容搬运又遇版权屏障、经营不确定性、人员流动性大、留不住人才等。地方主流媒体面对的威胁并不是本地的新兴商业媒体,而是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腾讯、头条、新浪甚至境外的凤凰网等新兴商业媒体。知己知彼,找准定位,未必不能冲出重围。

(一)重构传播秩序维护价值平衡

一是重构新闻媒体入口机制,实行新闻媒体许可制度。新闻媒体必须具备必要的专业资质条件,获得政府许可方可进入市场,非新闻媒体不得从事新闻传播业;二是建立传播责任制度,拒绝非法传播。新闻媒体按其性质、资质与经营范畴承担传播责任,用责任机制与把关机制,将新闻传播活动的过程纳入法制化管理,避免非法媒体与合法媒体的不正当竞争。保护合法传播,打击非法传播。不能承担传播责任的媒体必须退出传播市场;三是完善版权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可执行性制度,打击非法传播与不劳而获。国外的网络传播是在版权制度保护下进行的,网络媒体不能侵犯传统媒体的知识产权。美国的网络付费墙便是有效例子。《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的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移动端付费用户量分别占美国的第一和第二位。[5]Facebook邀请《纽约时报》《卫报》、BBC等传统媒体入驻它的“即时文汇”(Instant Article)平台传播新闻,以利润分成的方式获取传统媒体的内容,[6]而不是复制偷运。我国《新京报》的数字版也进行了收费订阅尝试[7],取得了一些经验。新闻是付出劳动与成本才能产生的。新闻实行网络订阅,有偿传播,能真正体现新闻媒体的劳动价值,平衡新闻生产与传播的利益关系,可以很大程度地改善主流媒体的生存环境和网络传播的生态环境。新闻产权保护可使地方主流媒体获得较大的生存空间。

(二)坚守内容生产主阵地展开持久战

纸媒之所以被新兴商业媒体频频唱衰仍屹立不倒是因为它内容生产能力的无可替代性,这一新闻传播的核心模块是纸媒最为坚实的优势。网络传播环境下,主流媒体应加快内容供给侧改革,发挥新闻的质量与产量优势,据守内容生产主阵地,从源头占领新闻传播的制高点。独据一方的地方主流媒体在本地新闻内容生产上难有对手,只要坚守主阵地,内容生产以不变应万变,传播渠道以变待变,与洪水般的新兴商业媒体展开持久战,坐观潮起潮落。

地方主流媒体可以在政策的支持下,收缩战线,精干队伍,与新兴商业媒体展开持久战。一方面坚守内容生产主阵地,牢牢把握话语权,以不变应万变。加快内容供给侧改革,处理好新闻与宣传的鱼水关系,增强内容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进行传播多模式升级转型,拓渠道、扩经营、吸用户,以变应变。第一种模式:网络转型,融合传播。《东方早报》整体转型为澎湃新闻,《成都商报》打造“红星新闻”就是很好的例子。第二种模式:纸媒合成转为通讯社模式,以生产内容为主,网络免费传播,控制源头,以守为攻。第三种模式:凭借政策与资本展开市场化多元化竞争,夺渠道增效益。三种模式的核心是牢牢把握住内容生产的主阵地,进退有据,长久坚持。三种模式可能产生三种结果:第一种是微利。第二种是非营利公共事业。第三种是因势盈利。而非利与微利环境下新兴商业媒体便无法坚持,因而会风过潮落。

(三)“新闻服务”博弈“服务新闻”

传播渠道的争夺一刻都没有停息,猎豹全球智库发布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APP排行榜显示:拥有9亿用户的Wi-Fi万能钥匙与腾讯系的微信、QQ,继续领跑国内APP。[8]Wi-Fi万能钥匙从移动网络的入口端强势突入,撼动了腾讯系用户端的霸主地位,武器就是服务。如果说社交媒体是“服务新闻”模式开辟传播渠道,那么地方主流媒体也可以开创“新闻服务”模式黏住受众。一些经济实力雄厚的地方主流媒体采取资本运营方式收购用户量大的网络平台获取用户,如浙报传媒收购了杭州边锋和上海浩方两家游戏平台,一举拥有3亿注册用户和1000万移动用户的成熟游戏平台,成为首个国有资本控制的大型自主性网络用户平台,并从中开辟新闻传播渠道。浙报传媒打造了以浙江新闻客户端、浙江手机报、浙江在线为核心圈,边锋网新闻专区和新闻弹窗等为紧密圈,微博、微信等为协同圈的“三圈环流”数字媒体产品阵列。②

地方主流媒体完全可以“新闻服务”的模式争夺用户市场,地方政府可以统筹安排,在智慧城市、网络政务、生活服务、文化教育的网络平台建设中与新闻传播网络结合起来,用刚需的服务产品或项目吸纳用户,大量的市民用户集中于网络服务平台中,形成本地的主流传播场,传播新闻便能轻而易举。其实,地方主流媒体也有许多优势,最重要的是拥有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地方受众的信赖。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将新闻传播、论坛舆论、民生服务等融合在一起,将是一个丰富多彩、功能齐全而受众离不开的主流传播与服务平台。

(四)拓展自主空间打造主流品牌

目前主流媒体上网的渠道主要是网站、手机客户端、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其中网站和手機客户端是自主品牌,发展不受限制。借助第三方平台传播新闻有利于扩大地方主流媒体的传播范围,但第三方平台对主流媒体有很大的制约性:一是无偿入驻实际是消解主流媒体的内容版权;二是推送数量限制主流媒体传播力拓展;三是无任何营销收入;四是主流媒体以新闻内容建造第三方平台的品牌,自己却被边缘化。因此,地方主流媒体必须全力打造好自己的网站和手机客户端等自主传播平台,拓展传播空间,树立好自己的网上品牌。Web2.0时代,移动网络传播用户化、品牌化特征更加突出,竞争更为激烈。地方主流媒体必须加快面向手机传播的销售侧改革,打好主流媒体入手机的攻坚战。一是加强技术传播推广。运用软件预装、扫码安装、弹窗推送、阅读推荐安装、算法推送等方法扩大APP的手机用户量。二是加强网络推广。主流媒体要善于运用网络资源,借助微博、微信、商业网站、应用市场、APP Store进行网络推广,链接主体,以网联网。三是投入商业营销,融入市场。投入全方位广告宣传,张贴宣传画供大众扫码安装,按市场法则,无处不在,广泛吸纳用户。四是用足用活政策资源进行推广。可适当进行指导性网络订阅,促进党员看党媒,主流社会看主流媒体,带动全社会关注主流媒体。

地方主流媒体的营销千变万化,关键是主流媒体要激活思想,放下身段,要善于运用市场办法来应对市场竞争,在竞争中建立响亮的、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传播主流品牌,才能获得网络传播的主动权。

三、结语

网络传播看似汹涌澎湃,但我国网络传播的线路毕竟掌握在国家手中,网络媒体不过是网络线路上跑的车而已。抓住这个本质能处理许多现象问题。一是构建网络传播的良好秩序,二是把握网络传播市场化的规律,三是要看到主流媒体的优势,四是看到商业媒体的劣势。商业化的网络传播主要目的是争夺经济利益,而党和政府要保持主流媒体主流地位的目的是要把握传播权和话语权,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治理。加强法治,建立规则,强化管理是建立网络传播新秩序的重要保障。面对网络无序化的传播竞争,地方主流媒体需要坚守核心,把握政策与市场空间,强化用户意识、竞争意识和营销意识,树起主流品牌,突破网络重围,真正提升主流媒体的网络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

注 释:

①本文中的“主流媒体”是特指取得政府新闻出版(播出)许可的新闻媒体及其网络传播机构。

②http://lohas.china.com.cn/a/ecology/brand/20170418/26516.html.

参考文献:

[1]王蔚.整体转型深度融合:三年来上海主流媒体改革分析[J].新闻记者,2017(2).

[2]强月新,陈星,张明新.我国主流媒体的传播力现状考察[J].新闻记者,2016(5).

[3]陆地,敖鹏.媒介产业的三重危机[J].新闻爱好者,2016(7).

[4]支庭荣.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如何“相向而行”[J].新闻战线,2017(5上).

[5]陈力丹,陈辉.美国新闻的数字转型及对中国的启示[J].新闻爱好者,2016(3).

[6]史安斌,王沛楠.传播权利的转移与互联网公共领域的“再封建化”[J].新闻记者,2017(1).

[7]翟娜娜.立足内容,渐进转型:《新京报》媒体融合策略与实践[J].新闻爱好者,2016(8).

[8]郭全中,胡洁.复盘浙报集团的转型之路[J].新闻爱好者,2017(2).

(作者为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

编校:张红玲

作者:黄国春

我国纸媒网络传播论文 篇2:

论微信公众号推动纸媒转型应用研究

摘要:微信已经成为人们最常使用的网络社交软件,其不但为人们提供了高效、便利的线上交流平台,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自由的信息发布渠道,使得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本文针对微信公众号的特点做了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微信公众号在推动纸媒转型中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关改善性策略。

关键词:微信公众号;大众传媒;传统媒体

一、微信公众号的特点

微信公众号基于微信庞大的用户群体,在传播中还会存在一定的特定性,即用户只有关注微信公众号才能收到信息推送,这使得微信公众号的受众群体在兴趣、价值观上基本与自身生产的信息相趋同,从而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微信公众号在推动纸媒转型中的作用分析微信公众号在信息传播上的特点与优势使得其备受传统媒体的重视。尤其随着现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阅读习惯已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纸媒已经明显无法适应现代人的阅读需求。而微信公众号作为一种开放性媒介,其可以与传统媒体进行有效衔接,因此,微信公众号对推动纸媒转型具有重要作用。

1.1   微信公众号帮助传统纸媒

传统纸媒在信息传递上具有单向性,受众只能被动接受信息。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受众的信息需求越来越个性化,传统纸媒明显已经无法满足这种需求。微信公众号的平台开发功能与自身的传播特性为传统纸媒开辟新的信息传播渠道提供了帮助。一方面,传统纸媒可以将自身内容在微信公众号上进行重新编排设计,使其更符合碎片化阅读习惯;另一方面,传统纸媒可以依托微信公众号的三级界面构造对信息的呈现加以优化,为受众选择信息提供便利。此外,传统纸媒还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搭建与受众进行互动交流的平台,从而增强自身传播的互动性,为用户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

1.2   微信公众号可以提升纸媒的传播

一是可以将纸媒自身的优势进一步放大。传统纸媒作为专业性的大众传媒机构,其拥有极其丰富的媒体经验,在人、财、物方面都具有雄厚实力。此外,纸媒还拥有一套完善的内容生产机制,在信息内容的质量上优势显著。但其弊端也十分明显,传播时效较低、传播形势单一。而微信公众号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能够弥补纸媒信息内容在传播时效上的不足。在短板补上之后,纸媒内容质量上的优势使得其在新媒体领域更有竞争力,也更能获得受众的青睐,使得纸媒的本来优势进一步放大。二是可以对纸媒品牌进行推广和塑造。微信公众号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其能够打破原有纸媒传播上的地域界限,使纸媒的品牌让更多人知道。此外,微信公众平台推出的二维码服务,能够帮助纸媒建立起一种线上线下推广营销渠道,微信公众号上优质的纸媒内容又可以在微信的分享推送功能下为纸媒品牌赢得更多忠实读者,从而使品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三是有助于增强纸媒的传播效力与用户黏性。网络信息技术拥有无限可能,尤其依托微信公众号可以有效帮助纸媒将信息内容传递到目標受众面前,从而增强纸媒内容在线上的传播效果。而微信公众号为纸媒吸引来的受众多是存在信息认同的,所以其可以成为纸媒长期稳定的受众群体。不仅如此,纸媒利用微信公众号在线上开展各种优惠活动或互动活动,能够增加受众的黏性并吸引更多受众,这对传统纸媒的发展无疑起到积极作用。

二、纸媒利用微信公众号转型存在的问题

2.1   媒体间的联动

微信公众号为纸媒实现线上线下同时传播提供了便利与技术支持,但现阶段我国纸媒在转型中与微信公众号的联动并不充分。由于微信公众号依托的是腾讯这个大平台,所以微信公众号本身与其公司旗下的相关媒体之间是有联动的,这是完全可以被纸媒所利用的。如利用微信公众号关联纸媒其他线上平台的账号或依托线上用户资源开展线下活动等,都是纸媒在转型中寻求发展壮大的有效手段。

2.2   对线上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转化研究

纸媒在转型中最主要的就是在线上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并尽可能实现线上线下的共同发展。虽然微信公众号可以与纸媒之间形成互利共赢局面,但这条路能走多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微信平台。因此,纸媒必须将微信公众号上的用户资源转化为能够脱离于微信公众号的忠实用户群体。但目前为止我国纸媒在这方面的工作并不充分。

2.3   内容同质化问题

虽然纸媒在生产高质量信息内容上的实力十分强大,但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的情况下,纸媒想垄断信息资源几乎不可能。一方面,纸媒生产内容的时间较长,在各种新闻和热点问题发布到网上后,其他媒体账号或媒体人可能已经将类似信息大量发布出去,所以纸媒的信息内容存在与网络信息巨大的同质化问题。另一方面,传统纸媒本身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所以通常都是其他媒体关注的对象。而微信公众号上的信息发布并没有严格的版权限制,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简单的复制、粘贴完成信息发布,这就使纸媒内容在发布出去后会被大量剽窃,这也导致了线上内容的同质化问题。

2.4   缺少专业运营团队

纸媒的实践经验都来自线下,因此其人才队伍也都更擅长与传统纸媒的运作,在微信公众号上的运用能力则存在明显不足。许多纸媒为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而“赶鸭子上架”进行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导致其运营队伍的专业性明显不足。此外,由于纸媒管理者在思想观念上的滞后,也使得其未能在专业人才的引进上投入过多精力。凡此种种造成了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上人才的匮乏。微信公众号助推纸媒转型的改善性策略

三、树立新媒体思维

随着网络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新媒体思维成为现代传媒发展的原动力。为有效利用微信公众号助推纸媒转型,纸媒的运营者必须树立新媒体思维,打破传统媒体运营发展的桎梏,从而为微信公众号与线下纸媒的联动做出正确指引。一方面,纸媒运营者应将微信公众号视为纸媒转型的起点,而非终点。由微信公众号出发,建立起围绕线下纸媒主体的线上媒体群,如微博、今日头条、自身官网等都应该与微信公众号联动起来。另一方面,围绕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特点打造专门信息内容生产团队和营销推广运营团队,以不断加强线上线下间的联动协作。在纸媒转型过程中,人才支撑是基础。一方面,纸媒应注重内部员工的新媒体思维与技术的培养,使之能够迅速适应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相关工作。另一方面,纸媒应与高校中的新媒体专业合作,共同搭建新媒体实践平台,以为自身培养和输送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四、余论

在内容同质化的网络传播时代,纸媒的转型不应在时效上与新媒体较量,而应着重提高内容的深度,向社会传递更多有价值、有温度的信息,从而发挥好自身作为大众传媒所应该有的社会作用。同时,这种高质量的内容能够帮助纸媒在微信公众号上塑造自身媒体形象,使受众为媒体内容贴上专属标签。如此即使被他人转发剽窃也能够被受众甄别出来,从而在海量微信公众号中树立起独特标杆。

参考文献:

[1]    刘兆丰.微信公众号在纸媒转型中的应用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1).

[2]    郑贻丹.报媒微信公众号的同质化现象分析[J].新闻论坛,2015(06). [3]陈文丽.浅析报纸微信公众号的发展新路径[J ] .今传媒,2015,23(07).

作者简介:

胡一文(1980.8-),男,汉,四川成都人,乌克兰国立民航大学计算机硕士研究生,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工程师,四川广汉,618307,研究方向:计算机硬件及网络应用。

作者:胡一文

我国纸媒网络传播论文 篇3:

纸媒与短视频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近年来,匠心精创的短视频内容生产理念逐渐被网络视听行业和受众所认可,短视频质量大幅提升。在优质内容的支撑下,纸媒开始尝试优化新闻报道形式,拓展信息传播方式,并通过多样化的内容传播渠道整合自身转型创新之路。本文分析了纸媒与短视频融合发展的价值内涵,从技术、内容、生产能力维度分析了其融合发展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纸媒“短视频+”的融合发展策略。

关键词:纸媒 短视频+ 媒体融合

媒体融合背景下,短视频成为最为显著的增长点。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8.73亿,占网民整体的88.3%。随着5G网络的加速推进,未来短视频的用户总量将进一步提升。如今,纸媒已经感受到技术与环境的双重压力,开始向“纸媒+短视频”的方向转型,但如何运用短视频打造新闻资讯的创新表达,借助短视频的多种形态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媒体格局,是其转型升级、融合发展过程中亟须思考的问题。

一、纸媒与短视频融合发展的价值内涵

2021年元旦前夕,《遵义晚报》等8家纸媒宣布休刊或停刊,伴随着融媒体浪潮,已经有超过60家纸媒结束了传统的媒体运营方式。媒体技术的革新、受众阅读习惯的转变等无一不促使着纸媒走上转型之路,“无视频不新闻”已成为纸媒新的内容表达方式。

1.从生产到运营的生态重构。短视频作为当前网络视听中的主要表现形式,对传统纸媒造成了很大影响,迫使纸媒必须加速生态重构。这其中包括生产组织的重构、生产流程的重构、内容标准的重构和运营模式的重构。在生态重构的过程中,纸媒从业者的思维也需要重构,具体地讲,是从理性到感性,从宏观、抽象到微观、具象,从全面、严谨、深度向视觉冲击、画面美学、现场价值的重构。

2.从分散到融合的传播演变。传统纸媒的内容传播建立在刊物发行的基础上,虽然纸媒纷纷建立了如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多元化的内容投送渠道,但无法改变以纸质内容为“传播蓝本”的局面,总体仍呈现分散传播的现象。纸媒与短视频的融合能够在碎片化、社交化、现场化等特性下完成信息的多次、多重的整合传播,将原本以平面化纸质内容为核心的信息传播方式向全媒体信息整合方式转变,通过短视频的多场景、强渗透传播效应促进并革新已有的多元化、分散式传播局面。

二、纸媒与短视频融合发展的维度分析

短视频能够在几分钟甚至几十秒钟内实现内容的传播,这是对传统新闻报道模式的一种颠覆。高信息量的短视频以可视化的方式将新闻事件描述清楚、抛出观点并产生受众聚集的现象值得被以信息传播为核心的纸媒所关注,更有必要从技术、内容和生产能力等维度具体分析。

1.技术维度。随着2020年5G通信技术的民用化,4K超高清画质的影像内容在移动端流畅传输成为可能。借助AI与VR创新技术的发展,传统纸媒需利用当下的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具有灵敏新闻“嗅觉”、高价值新闻线索的融媒体资源平台,以实现内容的可视化生产、全流程分发和矩阵式传播。同时,短视频算法分发机制带来了用户信息接收方式的改变,这为纸媒的图文内容向短视频转型提供了条件。纸媒与短视频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利用合理的算法对用户接收的信息进行精准推送,从而锁定目标群体,并依靠用户行为、使用时长等画像信息对用户群体进行分类、分层,使内容的传播更加精准。

2.内容维度。内容的优劣是信息能否有效传播的基础。绝大多数纸媒是以新闻媒体的形象占据着“本土化”采访报道的核心优势,但面对短视频的“全球化”网络传播,融合发展过程中必然要将“本土化”与“全球化”相统一。纸媒可以在新闻价值、核心现场、核心人物三个要素中通过周边信息、历史影像、抽象可视化信息的构建实现内容的展示;加之其固有的新闻属性,在内容上强化新闻特征和情感渲染也能促进传播内容在多场景、多角度、短时间内实现信息视频化的呈现和快速扩散,满足受众对权威信息和情感价值共鸣的双重诉求。

3.生产能力维度。纸媒的内容生产团队以文字记者、摄影记者、职业编辑等专业化队伍为基础,能够在诸多信息中迅速捕捉到核心的价值内容。借助短视频的低门槛化生产流程和操作方式,纸媒的内容生产团队可以将图文信息转化为动态的视觉信息。加之团队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认知水平,综合能力过关,在短视频内容生产方面具备可操作的空间。

三、纸媒“短视频+”的融合发展策略

纸媒与短视频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应注意结合形式、机制、算法等方面在品牌、生产、传播上实现优化。

1.“短视频+”形式的品牌优化。纸媒作为传统媒体中新闻报道的主力军,在融合发展时也应立足于新闻短视频领域。据艾瑞咨询《2020年中国资讯短视频市场洞察白皮书》统计,“跟踪某个热门话题相关资讯内容”和“有定时查看资讯内容习惯”的短视频用户分别占69.2%和60.7%,这表明短视频用户的观看目的性和获取信息的欲望强烈。因此,整合信息资源,呈现“短视频+”的品牌化运营模式,利用不同品牌、欄目直击用户至关重要。

如新京报社推出的“我们视频”,从原创图文内容生产向视频、图文并驾齐驱的融合内容生产平台转型,使内容呈现多样性、丰富化,形成全网覆盖、矩阵传播。新京报社利用“我们视频”,发挥深度报道团队的优势,以“记录真实可感的生命”为主题创立了“剥洋葱”人物类短视频栏目;结合评论部的特色,打造“陈迪说”快评类短视频栏目。“我们视频”在品牌打造和优化过程中注重将现场直播、短视频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巩固了自身传统的纸媒品牌,也树立了“我们视频”的特色。

而作为中央主流媒体的《人民日报》在融合人民网整体资源的基础上,以受众为中心打造品牌化矩阵式传播,形成兼具趣味性、时新性、人情味的“人民视频”。“人民视频”联合明星、网红共同设置短视频平台话题,将直播带货与央媒关怀结合,形成了散点式、事件式的话题品牌。此外,“人民视频”还结合社会发展与时代背景打造短视频品牌专题,在丰富短视频内容的同时,更加全面和直观地体现了纸媒借助短视频实现专题内容品牌化的运营策略。

2.“短视频+”机制的生产优化。在“无纸化”阅读的今天,纸媒应改变现有的采编队伍组成结构,将侧重点放在原创新闻视频的生产上,并在提升短视频内容流量上下功夫。纸媒与短视频的融合不仅仅有短视频一种形式,应融合直播、视频内容片段等,构建短视频内容矩阵。

一是建立持续关注的强新闻现场报道机制。建立“30分钟上线”快速反应机制,形成组织内部跨组、外部跨部门、传播跨平台的联动机制。媒体可通过融合纸媒图文团队、短视频团队、UGC用户团队,统筹协调,快速反应,增强影响力。尤其是报道突发事件现场时,令人震惊的瞬间、震撼的场景或是当事人对发生过程的描述等,很难用文字直观地呈现,这种情况就凸显了短视频的内容表达优势。“我们视频”打造的“紧急呼叫”“回到现场”两个栏目在报道突发事件时就是第一时间派出记者、拍者抵达现场,以记者采访、编辑加工、社交媒体视频核实,来引导用户在海量的泛资讯中增强对事件的认识,以重大、独家、高质量的视频内容换取影响力。

二是建立“短视频+深度报道”的融合机制。“短视频+深度报道”是将碎片化的短视频内容向聚合化、完整化、具有事件分析逻辑的深度报道类视频内容过渡的方式。短视频除了能够巩固原有品牌之外,还可以利用连续报道和增强报道打造用户的“内容记忆”,凸显报道的专业性和完整性,提升纸媒信息传播的内容质量,增加视觉价值、热点价值。“我们视频”是较早采用“短视频+深度报道”形式的媒体,在内容的垂直性和延展性上都凸显了纸媒短视频化的深度和广度。在2019年6月的四川长宁地震报道中,“我们视频”围绕震前预警、震中救援、震后恢复和故事挖掘等专题内容制作了超过60条短视频内容,报道内容丰富、涵盖信息全面、短视频内容生产结构合理,并同步直播地震的最新资讯,发布时间也从地震发生之时持续到24小时之后。根据其后台数据显示,该事件相关视频在各大短视频平台的平均播放量在300万次以上,短视频《#130秒回顾宜宾地震#:房屋崩裂遍地碎石 各方陆续投入救援》更是创下了5000万次的总播放量纪录。2020年4月黑龙江省建三江虐童事件中,“我们视频”利用短视频的现场感、社交属性、发酵迅速等特征,围绕被虐待女童周边的人、事、物展开深入挖掘和跟踪报道,快速生产了近20条短视频,形成短视频集合,引起了受众的高度关注。

三是建立PGC+UGC的内容生产机制。传统纸媒的新闻报道形式以记者采写为主,鲜有记者团队融合“智”作新闻的形式,内容较为单一。短视频时代的纸媒融合需要在文字记者转型与提升的同时,强化团队协作,即将原有的记者单独采编转变为PGC+UGC的多元化内容生产。具体来说,纸媒可以构建拍者团队为自身提供资讯,搭建与政务、高校、其他媒体合作的资讯联通平台,从而发挥核心资讯的“刚需效应”。《成都商报》的“红星新闻”在打造有特色的热点资讯社交短视频账号过程中,走出了一条从“单兵作战”到“团队协作”的内容生产模式。“红星新闻”短视频内容生产并非立足本地,因此需要大量的拍者协助,通过组织拍者、培育拍者实现其由UGC向PGC的转化,短视频内容生产更具专业性。同时,“红星新闻”还有一支专业的资讯可视化转换团队,可以将拍者通过视频记录的内容整理转化成可视化的动态表达,既有第一现场的既视感,又有重要信息的展示。PGC+UGC的内容生产方式在保证画面生动性、创意性和完整叙事的基础上,更能发挥纸媒记者的报道优势,抢抓时效、表明立场。

3.“短视频+”传播效果的优化。短视频新闻作为动态画面展示,体现核心现场和重要进程,但这些内容的呈现是以算法分发为引导,借助大数据和用户画像技术生成个性化推荐。厘清算法新闻的本质,辅以短小精悍的视频片段,便不难生产出高流量的爆款短视频新闻。

首先,短视频的标题对算法分发至关重要。短视频标题需要在精确描述、突出细节、口语化、热词、定位等方面深入思考。好的标题不需要概括短视频新闻的全部内容,而是突出核心亮点;以叙述性语体表现,而非标签体或短语体,增强标题的可读性,并用视觉期待给受众一个继续观看的理由;要善于用标题说事,抓住劲爆点设置悬念,但不可故弄玄虚,在引入参照系的同时把核心事实留给大众;把握清楚的事实、抓住引人的看点、调动受众可联想的现场感。

其次,短视频新闻的算法要善于通过封面图像捕捉信息。与人眼的具体真实有所差异,算法更习惯于利用人脸识别、坐标系、清晰度等技术指标感知内容,因此,封面图像既要与短视频新闻的内容保持一致,还要有高清晰度、实在的画面内容,不能出现二维码等疑似广告的信息元素,以保证封面影像不被自动判定降级,减弱算法推荐的力度。

最后,要以短视频片段引导用户自觉获取完整内容。短视频片段是在短视频基础上通过内容分类拆分出的若干条,精细化、散点性是其显著特征。短视频片段的时长更短且信息量大,对受众的注意力要求更高,这促使短视频片段的流量更强、复播率更高,在竖屏聚焦的瞬间,细节带来的震撼引导受众建立瞬间记忆的可能性更大。纸媒视频化报道的新闻可先以多个短视频片段作为内容的引导,每个片段都只保留新闻内容的某个核心信息,与受众的“速成”效应心理需求形成投射,引导受众自觉地获取短视频的完整内容。

融媒体时代,大众获取新闻的方式与阅读习惯不断发生变化,纸媒利用短视频推进融合发展也将越来越紧迫。纸媒需要从多个层面改进短视频新闻的生产模式和策略,不断满足受众的需要,推动纸媒与短视频融合发展。

作者毕翔系湖北文理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高级实验师唐存琛系武汉大学舆情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系2020—2021年湖北省教育厅和湖北文理学院新媒体研究研究生优质课程“新媒体研究优质课程建设”(项目编号:YZ1202005、E6-E629)、湖北文理学院博士科研启动项目“5G时代AI技术驱动下的短视频内容生产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59116)、湖北文理学院学科开放基金项目“基于VR技术的研究生实践教学探索研究”(项目编号:XK2021021)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宋晓农.纸媒发展新闻短视频的实践与趋势[J].传媒,2019(10).

[2]李静芳.短视频新闻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J].中国报业,2019(02).

[3]纪祥祥.纸媒短视频化转向的问题与策略[J].青年記者,2020(20).

【编辑:陈琦】

作者:毕翔 唐存琛

上一篇:历史教学讲练结合论文下一篇:职校电子商务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