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现状分析论文

2022-04-19

摘要:鉴于社交网络的传播效果对移动SNS的使用尤为重要,本文充分分析了移动SNS的社交网络近距离传播方式现状后,探索性的提出了蓝牙网络和Wi-Fi网络两种技术改进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指引了方向。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网络传播现状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网络传播现状分析论文 篇1:

戏曲网络传播的现状分析及途径研究

摘要:随着互联网与日常生活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网络也正深刻对我国戏曲传播方式的影响已经扩散到网络传播时代。面对新媒体,为了应对变化,戏曲不断尝试着做出回应。因此,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我们必须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平台来促进戏曲的发展,从而改变戏曲发展的现状和戏曲传承。

关键词:戏曲;网络传播;发展现状;戏曲传承

戏曲在中国独特的民族艺术,其传承与保护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历史中,逐渐形成了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几千年来,戏曲作为人们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之一,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如何发展自己的生存空间,是戏曲传承与推广的重要课题。长期以来,戏曲在寓教于乐和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是人们学习知识、了解历史、接受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以京剧为例,目前,京剧戏曲网络传播的现状远远不能令人满意,并不像以往的研究那样乐观。虽然京剧网络传播的现状并不理想,但在当前的媒介环境下,网络仍是戏曲传承的最佳选择。因此,寻找适合戏曲发展的路径,有助于他们延续其永恒的艺术生命力。

一、戏曲网络传播的现状

(一)戏曲网络发展的“繁荣”表象

戏曲网站是戏曲传播、戏曲综合网站、专业网站、视频网站等传播的主战场。据统计,2005至2008年间,京剧网站的数量稳步增长。今天的论坛和博客已经没了过去的热点。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它们逐渐被新的、更精确的方式所取代。在戏曲论坛和博客之后,戏曲在网络上的呈现也成为了观众的日常生活,也是当前主流的社会媒体。网络以其传播特性打破了现实世界的界限。这为戏曲主题的拓展提供了一条途径,也使得一些地方戏曲被放逐,以期看到重生的希望。在网络中,戏曲作为地方文化的代表,已成为当地旅游资源的一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中国旅游市场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热。新浪微博指数显示,在微博上,“京剧”和“二人转”是与搜索主题关联度最高的关键词,成为当地旅游的文化标签。大多数人会在外出旅游之前学习一个策略,了解当地的旅游景点、当地文化、特殊的菜肴等等。传统戏曲在网络上与旅游、特色文化等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真正的中国戏曲表演伞市场的发展。

(二)戏曲网络发展的尴尬处境

戏曲网站数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统计方法的差异,或者可能是由于网络发展模式的改变。戏曲院网站数量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资金。这些专业戏曲网站大多是由个人艺术家资助的,他们热爱戏曲和他们的责任感进行戏曲。他们大多利用业余时间更新和维护自己的网站。在网站成立后的最初几年里,这些网站的更新速度和质量得到了其他戏曲爱好者的肯定。然而,由于创始人个人的精力和资金有限,网站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在以前关于戏曲网络传播的论文中,一般提到了网络媒体的互动性,认为“互联网已经实现了从单向传播到双向互动传播的戏曲传播的质变。戏曲用户不仅可以随时获取戏曲的相关信息,而且可以自由发布信息、上传信息,并能够及时与其他粉丝进行交流在戏曲网站上。在规定的权限范围内,我们可以就我们关心的问题发表意见和看法。然而,这种纯粹的技术观点实际上被忽略了。戏曲传播的基础:戏曲是否被接受,取决于观众是否具有相应的审美心理基础。

二、时代更迭导致的戏曲传播矛盾

(一)网络媒介对戏曲的冲击

戏曲网站数量和质量的下降、戏曲微博的关注度和受欢迎程度、微信公众号、戏曲应用软件数量不足、质量低劣、创新进展不尽如人意,已证明了当前的戏曲不理想。戏曲网的阅读现状并不理想,互联网并没有改变人们对戏曲的认识和态度,也没有引起人们对戏曲的关注和兴趣。戏曲冷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农业时代和信息时代的更迭所引起的矛盾是主要原因。網络信息的空前流动使世界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地球村”。在关注网络媒体的广泛性、整合性、即时性等特点的同时,也突破了地域性的限制,也不能忽视网络媒体对戏曲传播的负面影响。

(二)传统戏曲特征与网络受众审美的矛盾

每一种艺术风格的诞生,都是当时社会生活和审美特征的反映。戏曲是在一种农耕文化的背景下形成的,生活节奏相对缓慢。它的表演模式、和舞蹈姿态,必然要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特征和倾向。在当今社会的快节奏生活的影响下,大量的信息和娱乐方式迅速闪现并迅速消逝。受众需要新鲜感和影响力的信息,快餐式大众文化成为主流。因此,戏曲艺术的传统“长”和“慢”特征与网络时代的“短”和“快”信息传播模式是矛盾的。

三、完善戏曲网络传播的途径

(一)促进戏曲和网络媒介的深度融合

从戏曲网络传播的现状可以看出,早期将戏曲信息机械化地引入网络,有必要利用网络媒体的特点,扩大戏曲信息的范围,使戏曲信息得以复兴,传播效果不太理想。目前,大多数戏曲剧中的发展仍面临许多困难。许多戏曲戏曲甚至濒临灭亡。因此,根据当前戏曲的发展,应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来保护戏曲信息系统,避免戏曲灭绝的危险,加强网络虚拟化技术的应用,建立完整的戏曲数据库以及网络性能。只要戏曲存在,就有需要,无论是欣赏,研究或其他目的。

(二)延展戏曲的兼容性

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戏曲文化不断吸收和兼容华夏明文、历代的文化思想。它体现了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成为世界文化中耀眼的“珍珠”。戏曲文化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和“消化性”特征,但在当前的传播环境中,戏曲文化的兼容性不仅应包括其自身艺术风格的兼容性,还应与现代多元文化主义和传播媒介相兼容。以增强戏曲改编和生存能力,跨文化戏曲合作的“新鲜性”和跨学科的戏曲风格满足了观众对“新鲜”信息和事物的追求,激发了观众对戏曲的兴趣,从而恢复了戏曲的娱乐功能。

总之,在戏曲和网络媒体结合的早期,人们只是简单的将戏曲“数字化”。这只对戏曲的保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且杂乱无章,戏曲回归观众的视角是不理想的。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网络用户和戏曲网络的受众并不仅仅是对等的。虽然在线用户的数量很大,但这个数字并不等于戏曲网络传播的受众数量。戏曲与网络的结合,仍有许多“环境可接受”的现象。其发展形式也不理想,戏曲观众数量没有明显增加,青年戏曲观众的缺乏依然严重。因此,面对戏曲与网络媒体相结合的困难和问题,如何利用网络媒体开展戏曲,如何更好地将戏曲和互联网结合,是我们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作者:华夏

网络传播现状分析论文 篇2:

移动SNS的社交网络传播方式现状分析与改进探索

摘要:鉴于社交网络的传播效果对移动SNS的使用尤为重要,本文充分分析了移动SNS的社交网络近距离传播方式现状后,探索性的提出了蓝牙网络和Wi-Fi网络两种技术改进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指引了方向。

关键词:移动SNS;近距离;传播方式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of the Network Transmission Mode Based on Mobile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

XU Biao

(Software Institute of 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angsha 410118,China)

1 引言(Introduction)

SNS,全称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1],即社会化网络服务[2],它主要是帮助人们建立社会化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SNS最早的产物就是Facebook、MySpace。以Facebook为代表的SNS网站的成功及风险投资商对SNS的青睐,使得国内SNS的发展也是群雄并起,出现了人人网、开心网、腾讯QQ、QQ朋友圈、新浪微博等当前炽手可热的SNS应用。据易观国际(Analysys International)预计:到2013年中国SNS用户规模将达4.25亿,中国SNS市场规模将达52.98亿[3]。因此,研究SNS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价值。然而,未来SNS平台的阵地将不仅是传统互联网,更多的是移动互联网[4],移动SNS势不可挡。移动SNS主要采用手机等移动终端作为用户接入和使用SNS服务的手段,从而充分发挥移动终端随时随地的可携带优势。开心网、人人网等传统SNS网站也纷纷进入移动互联网市场,推出其移动SNS应用,而腾讯公司的微信更是在移动SNS领域大放光彩,各种对移动SNS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发也是异常火暴。

2 研究现状分析(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status quo)

SNS是以“六度分隔理论”为基础的。1967年哈佛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Stanley Milgram提出的六度分隔理论。理论表明:社会化成员之间,都可通过“六度空间”联系起来,绝对没有联系的两个人是不存在的。按照六度分隔理论,每个个体的社交圈都不断放大,最后成为一个大型网络。此后根据这种理论,创立了面向社会化网络的互联网服务,通过“熟人的熟人”进行网络社交拓展,也就是现在的社会化网络服务(SNS)。在国外,除了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SNS研究外,也有很多互联网公司,从事SNS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发工作。如Facebook、MySpace。

SNS业务的核心是社交网络[5],社交网络的传播与建立是SNS业务最根本、最基础的需求。目前,大部分移动SNS应用软件主要有两种方式进行社交网络的传播,一是通过查询应用软件数据库信息后完成增加好友方式;二是结合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基于位置服务)来查找地域附近的好友后[6],再增加好友并建立社交网络的方式,这种方式也是移动SNS区别于互联网SNS的重要特征,许多基于LBS传播模式的移动SNS应用,更是大放光彩,如微信的“附近的人”功能。同时,随着智能手机用户的增多、3G用户的增多,面向大众的基于位置服务有望成为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实现差异化的重要领域。

在国内,SNS研究方面主要分为从社会学的角度和应用开发技术两个角度进行研究。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典型有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通信信息研究所工程师王亮的《SNS社交网络发展现状及趋势》、山西大学的石艳霞的博士研究论文《SNS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和哈尔滨金融学院的奚望园《移动SNS发展现状与趋势探析》等,这些论文重点研究SNS发展趋势和制约因素等。从应用开发技术的角度研究典型有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杨春的《基于手机通讯录的移动SNS系统设计》,此论文重点研究手机通信录通过互联网和3G网进行交换的SNS应用、宁波大红鹰学院方颖松的《LBS技术在移动设备中的发展与研究》则重点研究LBS技术在SNS中的重要特性、2012年中南大学唐磊等人研究的《面向现实的移动SNS系统》则重点研究GPS定位技术、重力加速器技术为移动社交网络服务的应用[7]。

这些结合LBS技术进行社交网络传播的方法是利用手机自带的GPS接收器,获取位置信息后来查询附近的好友。然而,一方面由于手机GPS使用的是粗码,精度最高达到100米,而且对于100米范围内距离越近的社交网络,反而会在搜索定位时变得模糊。另一方面在室内使用手机GPS定位时,由于搜索数量过少,也很难进行有效的定位[8]。因此,在室内近距离环境中利用手机GPS定位方式进行社交网络传播将会失效。这一点,也可以通过微信的“附近的人”功能在室内搜索不到近距离内的另一个微信用户的实验得到证实。但是,在SNS中,越是近距离的社交网络传播,其需要建立社交的愿望可能更强、更有效,如参加同一次会议(活动)的人之间都有相互结识的愿望。但这与当前在室内近距离中使用手机GPS定位进行社交网络传播性能差的情况正好相矛盾。因此,寻找并研究一种能够在室内近距离进行有效社交网络传播的方式,对移动SNS理论研究和行业应用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社交网络理论表明,以需要进行社交的个体为中心画一圆,则离圆中心越近的个体之间需要进行社交的可能性越高,社交的效果越好。因此,手机定位技术成为了移动社交网络的催化剂。在国外,手机定位技术主要通过GPS定位,手机GPS使用的是粗码,精度最多达到100米;虽然军用GPS使用的是精码,精度可以到几米内,但军用GPS一般不对民用开放,而且收费昂贵。另外,手机自带的GPS定位需要室外才有较好的信号,而卫星被遮挡的室内、地下停车场等场所,GPS无法发挥原有作用,定位较困难。虽然现在有伪卫星增强GPS[9]、基于自包含传感器[10]等技术可以解决室内GPS定位问题,但这些技术目前都没有应用到手机上且应用难度较大。在国内,我国自主研制和建立的用于导航和定位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免费服务的定位精度是10米[11],但目前安装了北斗导航信号接收器的手机数量太少,而且也面临室内接收信息号差的问题。然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室内需要进行社交的场合比较多,而且通常需要近距离的社交更多,如在同一个会场内。综上分析可知,采用手机GPS或北斗定位方式在室内进行近距离的社交网络传播效果较差。

3 改进方法探索(Improved method of exploration)

3.1 基于蓝牙技术的改进方法探索

现在的大部分手机除了自带GPS功能外,一般还具有蓝牙。它能为室内进行近距离的社交网络传播提供新的方式。目前手机中蓝牙设备标准主要采用3.0版,其理论传输距离是100米,在没有阻挡的室内,实际传播的距离约为30米,有障碍物的情况下,也能达到10米以上,而且蓝牙的数据速率为24Mbps,最新的蓝牙4.0[12]则性能更好。蓝牙的传输速度完全能满足用于发现附近社会网络所需的几百字节要求,也能满足用于名片交换、文件传递、语音等基本社交行为的网速要求。如果能将同一个室内区域的手机蓝牙设备进行自组网,通过“蓝牙手机找到的另一个蓝牙手机”进行网络社交拓展,就可以将整个室内的手机都找到,并建立起整个社交网络。

目前关于蓝牙组网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蓝牙底层物理通信协议和位置固定的专用蓝牙设备组网研究,一般都是通过蓝牙微微网和散射网方式组网。国外已经提供了较多的组网算法,主要有BTCP、BlueTrees、BlueStars、Scatternet-Route、近饱和组网方法[13]、遗传算法[14]等。这些算法适用环境虽然与本文中研究手机蓝牙技术环境有所区别,但仍值得借鉴的,可为基于蓝牙技术的移动SNS社交网络传播方式改进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3.2 基于WiFi技术的改进方法探索

现在的大部分手机除了自带GPS和蓝牙功能外,一般还具有WiFi功能。日常工作中,同一个室内环境中,用到WiFi方式上网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同一个室内的手机,一般来说都是接入到同一个WiFi接入点,那么通过WiFi网络终端搜索、传播等相关技术,就能查找到位于他/她身边近距离的其他网络个体,进而建立社交网络。WiFi的带宽一般可以达到100Mbps,完全能满足进行移动SNS各种应用的行为。

在WiFi局域网技术方面,目前主要研究通过单播、组播、广播方式[15]和实时定位技术[16]进行局域网内终端的搜索,这些研究内容可以借鉴,用于基于WiFi技术的移动SNS社交网络传播方式改进的研究。

综上所述,移动SNS近距离内的社交网络传播方式改进可以采用手机蓝牙自组网和WiFi局域网等两种技术手段进行研究与应用。

4 研究价值(Research value)

4.1 应用前景

本文提出的针对移动SNS近距离传播方式改进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为我国建设各类移动SNS应用提供新的社会网络传播方式。例如,在腾讯公司的微信产品中增加通过蓝牙技术和WiFi技术进行室内近距离的社交网络搜索和传播,则可以更好查找到身边的朋友、“对面可见”的朋友,进而建立一种基于近距离的社会化网络服务,使社交更有影响力和成效;也可以用于开发一款移动SNS产品,对参加同一次会议、音乐会等室内社交场所的社交个体,进行近距离的社交网络搜索和传播,从而建立各种可能的社交网络,进行各种社交行为,如名片交换、文件共享、文字或语音聊天等。

4.2 学术价值

本文提出采用蓝牙技术和WiFi技术在室内进行近距离的社交网络搜索和传播,是对移动SNS理论中采用查询应用数据库和GPS定位两种现有社交网络搜索和传播方式的有力补充,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能使移动社交网络更具有影响和成效。因此,本文提到的研究内容也势必会对该领域的学术研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5 结论(Conclusion)

本文通过分析移动SNS的近距离环境中,尤其是人们经常需要进行社交的室内场景中社交网络传播效果差的现状,结合现在移动SNS典型载体手机的特性,提出利用手机蓝牙技术和WiFi网络技术提高近距离社交网络传播效果的方法探索,为后续的研究与开发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Zhu Zeng,Qiang Lu.Understanding Individual Adoption of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Proceedings of 2011 3rd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ICIME 2011),2011,05(21):239-243.

[2] 郑志刚,陆杰华.面向老年人的社会化网络服务平台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2(05):31-34.

[3] 易观智库.行业数据:预测2013年中国SNS市场规模将达52.98亿[EB/OL].[2011-01-04]. http://www.enfodesk.com/SMinisite/index/articledetail-type_id-1-info_id-5639.html.

[4] 李永梅.私密社交:开启SNS后时代序幕[J].互联网天地,2012, 06:46-47.

[5] 闵栋.移动SNS业务跟踪研究[J].移动通信,2010-3-23:13-17.

[6] 方颖松.LBS技术在移动设备中的发展与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3):117-117.

[7] 唐磊,等.面向现实的移动SNS系统[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2(01):5-12.

[8] 梁坤,施浒立,宁春林.室内环境中的GPS信号特性分析[J].天文研究与技术,2008:30-32.

[9] 王晖辉.伪卫星增强GPS技术及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博士论文,2009:30-53.

[10] 陈伟.基于GPS和自包含传感器的行人室内外无缝定位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论文,2010:24-43.

[11] 陈新保.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民用市场建设的思考[J].中国航天,2010(01):17-21.

[12] 陆楠.蓝牙4.0为更多应用提供平台[J].电子设计技术,2010(09):73-74.

[13] 伍春,等.蓝牙无线传感器网络近饱和组网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1(06-):114-117.

[14] 牛继来,刘勇.遗传算法在蓝牙scatternet组网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2(07):35-37.

[15] 彭曦. WIFI广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23-37.

[16] 孙莉,戴浩洋,李继云.基于WIFI实时定位技术的偏好动线挖掘[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2(05):203-206.

作者简介:

许 彪(1981-),男,硕士,讲师,工程师.研究领域:移动计算,软件工程.

作者:许彪

网络传播现状分析论文 篇3:

省级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探讨

关键词:省级公共图书馆;参考咨询;现状分析

摘 要:本文通过对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的调查,分析了省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现状,指出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完善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建议。

Provincial Public Libraries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hen Hai-yan

(Nanjing Library,Nanjing 210018,China)

Key words:Provincial Public Library; reference; Analysis

省级图书馆作为我国公共图书馆的重要主体,是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活跃城乡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机构,对当地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经过几十年来不断发展,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中借助多年来累积而成的传统资源优势,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在为政府决策、科研生产、文化教育和社会公众的参考咨询服务中展示着自身优势与特点,发挥着其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社会职能。与此同时,在社会日益信息化的今天,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发展同样面临着文献资源不能满足大众需求、网站建设不完善、共建共享程度偏低及人员素质不高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分析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存在的不足,并探讨其可持续发展策略对促进我国公共文化传播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省级公共图书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图书馆文献资源不能满足大众需求

省级公共图书馆是面向社会和大众开发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大众的情报意识增强,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需要更多的信息。群众对图书馆的要求再也不满足于借几本书,而是希望能从图书馆得到多方面的信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然而,自五十年代以来,省级馆一直把为生产科研服务作为信息咨询服务的重点。但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划分和分工越来越细,省级馆却出现了“找上门来的少,走出门去寻也难”的局面,文献资源匮乏,信息加工力量薄弱,无法满足大众需求。另外,省级馆为领导决策需求服务,已经成为较稳定且有成效的一面。而目前多数省级图书馆不具有这种优势。因此,省级馆的信息咨询服务应由主要面向科研需求市场转向大众需求市场,努力开发信息资源。

1.2 图书馆网站建设不完善

通过对省级公共图书馆网站建设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网站的信息内容日趋丰富、信息检索与检索功能比较完善、合作性越来越强。同时,由于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网上信息咨询服务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从规模、服务形式还是相关的技术等都与国外水平相差很远。即使有些省级图书馆在这方面做得不错,其开展的深度也不够。具体分析如下:

一是特色数据库资源少。大多图书馆只是购买了中国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等很少几种常见的数据库,且更新慢,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度开发。

二是网上信息咨询服务功能不到位。好多省级图书馆有实时在线咨询,邮箱回复承诺24小时回复,但是只能够满足一般问题咨询、原文传递,深层次咨询水平有待提高。同时,图书馆与读者的交互性不够,为读者提供多向实时交流平台的网站极为稀少。

三是检索复杂,使用不方便。有些图书馆建设了多个资源数据库,但使用不方便,需进行多重检索,才能查看原文;有些数据库只提供文献目录检索,没有全文阅读;有些数据库建成以后,只能在局域网或本馆电子阅览室可以提供阅览,这也为读者的利用带来了不方便。

1.3 图书馆共建共享程度偏低

由于我国省级图书馆缺乏统筹统建原则,已建立的省级图书馆也受到建设主体和其他各方面因素影响,多数各自为政,相互独立,各系统之间信息封闭,信息资源互不相通,导致各省级图书馆之间无法进行正常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图书馆共建共享程度偏低,使得服务体系和运行成本增加。

1.4 图书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现代图书馆以网络化、数字化、自动化为主要特征,即不再以馆藏为中心,而是以读者为中心,它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以网络为基础、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如何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如何帮助读者寻找他所需要的信息,馆员的信息获取能力是十分关键的。所以,要想真正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信息产品和服务,满足读者不断变化的信息需求,处于知识和文献服务前沿的图书馆事业,必须对馆员的文化素质和信息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大部分图书馆在队伍结构上都存在一些问题,集中反映在结构单一、综合素质低、知识更新速度慢等。因此,提高图书馆人员素质是省级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2 省级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2.1 加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

就目前我国省级的发展来看,前面已经谈到图书馆可供阅读文献量相对也较低,不能使图书馆更好地起到文化传播的作用。对此,笔者建议通过以下策略实现文献资源转移和共享,增加读者的知识,扩展他们的视野:

一是建立省级区县各个图书馆之间的资源交互平台,实现网络环境下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网络环境下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可避免重复建设现象,优化各馆藏书建设,协作建设各种文献数据库,共同开发文献资源,采取多种办法,如广开收集渠道、强化整理开发、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合理调配经费问题等等,对于重点学科的建设,还有复制、交换、公开征集、主动索取、接受捐赠等方式。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各种载体、类型、学科、语种的文献,使其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二是建立省级区县各个图书馆之间的群体知识库。馆员通过个体间信息交互平台,在底层生产大量个体交互信息。对这些海量信息进行整理、归纳、统计与分析,根据读者需求导向,把其中有共性价值的部分抽取出来,提升为群体知识,并存入相应知识库中,提高各馆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三是关注文献征集和交换。购买是主要的文献收集方式。为了最大限度地收集文献,保障重要文献的完整收藏,应加强地方文献征集,对于本省正式出版的文献要确保收集全面完整,对于本省非正式出版物的征集应给予足够的关注。重视交换工作,扩大国内交换的单位,同时也可采取措施与国外建立交换关系,以补充外文文献。

四是加强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开发。省级公共图书馆建设文献资源开发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较强的工程。文献资源既包含静态的已成体系的文献,也包括正在发展中的动态的未成体系的信息资源。因此,应对本馆资源进行调查、摸底,依据本馆的特点及本省当前读者的实际需求,确定重点的开发内容,并重视多媒体等新技术的应用,以保证文献资源开发的高质量、高效率。

2.2 加强图书馆网站建设

2.2.1 加大特色资源数据库的开发。首先,深入资源调查。在建设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前,应该进行科学论证、市场调查,以确定建设主题。最终选择利用率比较高、用户需求大的,更重要的是具有本馆特色、地方特色的馆藏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建设,选择具有较高利用价值和学术价值的相关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以满足经济发展和科研需要。其次,统筹规范,保证质量。公共图书馆建设特色数据库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较强的工程。特色信息资源既包含静态的已成体系的文献,也包括正在发展中的动态的未成体系的信息资源,应对本馆资源进行调查、摸底,依据本馆的特点及本省当前的实际需求,确定重点的建库内容,以保证建库的高质量、高效率。

2.2.2 完善网上信息咨询服务功能。一方面可架构实时交流平台,实现图书馆与读者的互动交流。图书馆可以通过计算机等网络传播媒体接触用户,可在自己的Web主页上设立“询问图书馆工作人员”友情链接、咨询栏或留言簿,将常见问题(FAQ)及解答放入图书馆信息咨询主页,使用户可以自由访问,定时解答咨询问题。同时,利用互联网上的Stumpers来解答咨询难题,提问和答案均可用电子邮件发送:将咨询问题回复、查新服务、原文传递申请等利用电子邮件提供给用户。电子邮件信息咨询服务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有助于图书馆建立读者常见问题信息库。另一方面,开展网站个性化信息服务。图书馆可建立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对无序的、交叉的数字资源进行重组,对相同学科或专业的,来自不同数据开发商的数据库建立统一的、智能化的用户界面,一方面根据用户需求提供相应的信息资源,生成用户自己的数字图书馆,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

2.2.3 优化检索模式,方便读者信息查询。可在本馆网站上建立跨库检索系统,对不同数据库中相同学科专业的数字对象进行优化整合,提供统一的界面和共同的检索方式。首先,建立学科导航系统,对某一学科相关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分类、整理,按专业化体系进行组织形成导航库。然后,利用各类信息技术设备对信息进行设置,利用网络进行信息咨询项目的管理。最后,在本馆主页上用链接的方式建立信息导航系统、网上信息指南、搜索引擎,链接相关的学术资源站点,使重点信息用户在网上能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2.3 优化图书馆共建共享工程

我国应结合实际国情,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建立一种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利益平衡机制和组织协调机构,使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各馆必须相互沟通,以地方基层图书馆为主体,组建联合性图书馆;应以网络技术手段为支撑,组建立体化图书情报体系;应以跨馆际人才交流为依托,组建成高素质、一体化的图书馆管理人员队伍。并制定统一的文献资源建设规则,共同搞好文献资源建设,合理分配各自的任务,以便形成本地区的文献资源网络,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2.4 提高图书馆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新时期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工作是一种以科学为依据,以信息为基础、综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为解决人们所面临的各类问题而进行的一系列智力劳动,是具有创造性的高智能的服务工作,要求信息咨询服务人员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咨询技能外,还包括以下几方面:(1)识别信息能力要准确、广泛。高校图书馆从事咨询工作的人员必须走出馆门,深入系部,加强交流,了解广大教师的教学、科研动态;走出校门,主动与其他行业联姻,为企业决策、产品服务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参考,提高对信息的敏锐的感受力、综合的分析力。(2)熟练使用计算机技术。能运用电脑多媒体技术使图、文、声、像信息一体化;能运用现代通讯技术使咨询服务网络化、信息传递高速化。(3)加强自身学习。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精深的图书馆专业知识,必要的外语知识,才可担任起“信息导航员”、“网络咨询员”等新角色,因此,对馆员进行继续教育是图书馆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使他们不断加强对自身的学习完善,

2.5 开展公益活动,丰富服务内容,开拓服务领域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其实质就是面向社会大众开展公益性服务的文献信息服务系统,图书馆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应为读者提供多元化免费服务。近年来流动公益讲座活动蓬勃发展,公共图书馆可以在分馆,社区、农村的集市、或者是大型的机关单位设立不同内容的讲座点,突破传统场所固定的局限,将丰富的内容向不同的地点、不同的读者广泛传播。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开拓服务范围,使图书馆成为引导社会信息传递的领导者,充分发挥其文化服务功能推动服务工作广泛、深入、持久开展。

3 结 语

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图书员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克服阻碍,积极完善,把省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打造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最成功、最卓越的部分,为我国的图书馆事业的进步提供有价值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严晓媛.省级公共图书馆网上参考咨询服务的调查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31).

[2] 曾燕.浅谈我省科研图书馆的现状与发展[J].广东科技,2004(1).

[3] 麦敏华.公共图书馆数字化阅读的困境与思考[J].公共图书馆,2009(4).

[4] 赵波,焦慧敏.省级公共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0(4).

[5] 吴倩.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0(4).

(编校:杨金霞)

作者:陈海燕

上一篇:法律素质研究管理论文下一篇:教师校本培训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