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纸媒报道的网络传播论文

2022-04-29

【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推广,各种信息传播模式诞生,给纸媒带来了新的挑战,尽管纸媒的竞争压力加大,但相较于新媒体,纸媒的优势依然存在。本文从真实性、价值性、专业性上探讨了纸媒的优势,并从四个角度分析融媒体时代纸媒的突围方法。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基于纸媒报道的网络传播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基于纸媒报道的网络传播论文 篇1:

走出“驾轻就熟的陶醉” 关键在这六大转型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潮中,纸质媒体的转型显得比其他媒体更为艰难。上海《文汇报》根据纸媒的特点和优势,精心布局融合化发展之路:领导层要形成推进全员转型、把核心资源全力向融媒体关键环节倾斜的高度共识,以清晰的融媒体发展战略规划指导纸媒未来发展;中层干部要正确对待因融媒体架构重组带来的调整,平衡好纸媒报道任务与融媒体报道要求的关系,重点把核心骨干力量投入融媒体生产一线,研究新媒体稿件的规律与特点,带动内容生产;一线采编经营人员要认清融合转型的大势所趋,积极投入,加快实现自身转型。三级结构形成合力,快速实现转型。

传统纸媒融合转型后,基于报纸的传统考核机制已不再适用,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全媒体采编人员考核机制。《文汇报》正在探索建立一套符合媒体融合发展需求的全媒体绩效评估考核系统,依托互联网传播数据搜集技术,对各采编部门、人员的网上传播力、影响力效能进行综合评价,以此激励优质报道的生产制作。

敬请关注。

当前,面对互联网带来的挑战,中国纸媒正积极进行融合转型发展的探索,许多媒体走出了各具特色的融合之路,也都经历着告别过往的痛苦和面向全新未知领域的惶惑。如何顺利推进融合转型,迅速在互联网上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文汇报社在实践中的体会是,关键要解决好以下六个核心问题。

一、思想与观念转型,尽可能形成全员共识是转型成功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

能否在报社全员形成加快推进整体转型的最广泛共识,是纸媒能否实现顺利转型的关键。许多纸媒无论在品牌影响力还是经营业绩方面都曾有过辉煌的历史,有些习惯做法仍然在传统领域发挥着较大的作用,打破路径依赖有时候需要更大的勇气,而纸媒的属性特点又决定了其无法完全适用新型互联网公司的一整套管理与人员考核办法,在人员管理、内部资源分配和利益重新配置方面难度更大。

在加快推动融合转型方面形成统一认识,看起来简单,其实很难。很多媒体都知道转型的重要性,但一遇到具体问题,如重点领域和次要方面投入的力量如何配置调整?怎样保证报纸品质?如何进行绩效奖励?哪些内容具有竞争力需要鼓励?等等,往往就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和观点。

从上、中、下三个层面看,纸媒领导层要形成坚决推进全员转型、把核心资源全力向融媒体关键环节倾斜的高度共识,以清晰的融媒体发展战略规划指导纸媒未来发展;中层干部,要正确对待因融媒体架构重组带来的调整,平衡好纸媒报道任务与融媒体报道要求的关系,坚决把核心骨干力量投入融媒体生产一线,研究新媒体稿件的规律与特点,带动内容生产;一线采编经营人员,则要认清融合转型的大势所趋,积极投入,加快实现自身转型。

因此,实现思想转型、观念转型,绝不是开一次动员会就能够解决的,而是贯穿融合转型的全过程,在推进改革中,通过各个层级的调研座谈,听取各方面意见与建议;加强全员培训,形成内生凝聚力;不断进行阶段性总结,研究规律反思问题,以一往无前的坚决断绝幻想,以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激励并引导全员向共同的目标前进,循序渐进地在内部形成最大共识。

二、顶层设计转型,按融合需求调整组织架构设置

能否按照互联网思维和融媒体需求来重新规划设置媒体组织架构和生产流程,是能否顺利推进纸媒转型的基础和保障。

纸媒转型,要解答好“真融合”还是“假融合”这道考题。建一个网站和客户端,把报纸内容搬上去,也算一种“融合”,但纵观国内纸媒融合转型做得比较好的,往往都是实现了顶层设计和流程再造。

与纸媒生产比,融媒体产品的采集、制作、发布、推广、互动、反馈等全流程,与纸媒图文稿件的制作刊发比,环节更多。几十年来,基于纸媒运转建立的采编发组织架构,已不能完全适应目前融媒体内容产品的生产与发布,必须对纸媒组织架构进行适当调整,否则在融合转型推进中,就会举步维艰,难以取得实效。

从国内传统纸媒转型探索看,有的进行了顶层组织再造,对报社部门进行重组,把过去围绕报纸组织生产,彻底调整为围绕新闻客户端和网站来组织生产。除传统“采集中心、编辑中心、技术中心”外,按照融媒体发展的需要,孕育出“分发中心、互动中心、活动中心、视觉与视频中心、审读中心、考评培训中心”等一批新的部门,这些部门的设置和骨干力量的配置,体现出报社对新媒体内容产品属性特点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比如,《文汇报》为推动海报、长图、H5和视频生产,将报社原有的摄美部及原属新媒体中心的视频、美编等人员合并组建“融媒体视频聚合部”,极大支持了融媒体产品的生产。

有的是生产流程再造,改变原有的记者—编辑—部主任—副总编辑这一传统生产审核流程,推动“栏目制”或值班主编负责制,通过审核权限的下放,实现融媒体24小时快速发布;有的是部门架构再造,通过建立“工作室”“项目组”,以“轻骑兵”模式打破采访部门中心制,实行独立的绩效奖励制度,在采编核心重点领域释放出青年一线采编人员的生产力。比如,《文汇报》将原来的五大采编中心,设置为9个小部门,责权利更加明确,也更方便指挥,当遇到重大报道任务时,又可以跨部门组建专门的报道小组,通过跨部门策划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三、技术转型,走出符合纸媒特点的技术发展之路

技术创新能力匮乏和技术团队薄弱可以说是传统纸媒融合转型道路上最大的拦路虎。那么,如何解决纸媒融合转型技术能力匮乏和技术人才短缺的难题?

近几年来,传统纸媒的新媒体部门大多建立了技术团队雏形,但与互联网公司动辄以千以万计的技术团队相比,两者根本不在同一个量级上。新媒体发展应当以技术驱动为主,但除了极个别具有强大实力的超级传统纸媒,能依靠庞大的技术团队力量做到技术研发输出外,大多数省级、地市级纸媒和都市媒体很难有大量的资金投入技术人才挖掘、团队组建与研发上去,挖到的技术人才也较难留住。

因此,一些纸媒走了一条“技术外包—自有团队及外包合作—与商业互联网平台联合研发”的道路。特别是随着5G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在人工智能新闻传播应用研发方面,传统纸媒与互联网商业平台的目标是一致的,商业平台具有资金和研发人才的优势,缺少的是新聞传播采编发应用场景的实践,而这恰恰是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双方牵手合作进行人工智能技术在采集、制作、分发等方面的研发探索,是纸媒快速摆脱技术短板,利用有限资金实现技术突破的捷径,国内许多纸媒已经开始进行这方面的探索。上海报业集团在集团层面成立技术委员会,制定与推动总体技术发展战略规划,进行技术资源集成与分享,实现内部资源共享与互补,这未尝不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四、传播方式转型,拓展分发渠道,以互联互通扩大传播力

提高传播力,关键在于传得通并有效。与报纸这一单一传播平台不同,互联网传播具有极强的互联互通性。纸媒想要提升在互联网上的传播力、影响力,要重视把渠道建设和创新作为近期奋斗目标,把平台建设和创新作为远期奋斗目标,分步骤、分阶段稳步推进。

在纸媒拓展分发渠道的过程中,经常会面对“谁为谁打工”的困惑,一些采编人员觉得,通过合作,把优质内容提供给较大的商业互联网平台,是在为他人“打工”。但“有容乃大”是互联网的一大属性,优质内容只有在更大平台露面,被更多读者看到,才能最大程度提升其传播力、影响力。同时,也要研究传播的目标受众,重视分众有效传播,扩大重点人群的覆盖面。

在进行内部改造的同时,要确保传播渠道畅通无阻,改变“信息孤岛”局面,通过“借船出海”实现优质内容最广泛的分发,通过精准定位影响要影响的人,这是迅速提升纸媒传播力和影响力、抢占互联网舆论引导主阵地、凸显媒体品牌与价值的关键。

五、内容产品与生产方式转型,寻找互联网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纸媒的融合转型工作成效如何,主要就是看其生产的内容是否在继承原有优势的基础上,能按照互联网传播规律进行创新发展,实现传播与影响。从新闻传播的内容看,在文体、文风、文气方面,适合互联网传播的融媒体产品与一般纸媒报道有着较大差异。如果简单地将纸媒报道搬上互联网,这样的“融合转型”就是典型的“换汤不换药”。内容转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体文风转型:有别于消息、评论、通讯、访谈等,融媒体产品的文体、文风呈现出更加活泼自由的趋势,出现了更多口述实录、亲历式报道。有的报道如同与网友聊天娓娓道来,有的报道凸显作者观点和情绪化内容,引导读者同悲同喜。标题字数、长短、特点也与纸媒标题迥异,更加随性,更加强调信息量、吸引力和感染力。

生产方式转型:大多数纸媒目前采取的还是以区域和条线为主的信息采集生产模式,而融合转型则在原有的基础上,特别加强了热点新闻评述、专家评点、深度调查的比重,打破了地域限制与条线分工的局限性。往往一个热点新闻出现,不同采访部门从各自角度出发,纷纷滚动跟进,实现对新闻热点的快速全方位覆盖,在此过程中,融媒体指挥中心进行统一指挥协调。生产方式转型带来的是对突发热点新闻的快速反应、报道视野的极大拓展、发稿数量和质量等方面均会取得明显提升。

产品形态转型:如果说以前纸媒的产品形态主要是图文报道,融合转型后,则更加丰富多样,包括图文、短视频、H5产品等线上融媒体产品。比如,在2020年全国两会报道中,《文汇报》将多个战“疫”期间的感人场景视频,与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一段深情的话语,通过二次创作整合在一起,既向广大网友传递了最真实、最准确的“两会声音”,又通过多幕感人场景,重新唤起大家心中的回忆与感动,相关报道策划精心、剪辑得当。

以“文汇时评”为代表的各类评论报道是文汇融媒体重点打造的新闻产品,但此类“硬核”评论报道在网络舆论场中有时存在传播力相对不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适应网络传播规律,尤其是便于在圈群等社交媒体中传播,文汇融媒体着重为重点评论设计配有二维码的海报,提升了相关文章的网上传播力。

随着融合转型向纵深推进,产品形态可能发生更大变化,将从图文报道、融媒体产品向与线下活动相结合的项目产品转型,传统记者编辑,既是报道的撰写者,也是项目产品经理、活动策划者、组织者和推广者。

六、考核模式转型,建立科学的全媒体采编人员考核机制

传统纸媒融合转型后,基于报纸的传统考核机制已不再适用,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全媒体采编人员考核机制。从目前国内纸媒融合转型后的绩效考核办法看,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模式。

A是传统报纸考核方式不变,对融媒体高流量稿件按排名前后给予不同档次的奖励;B是建立以融媒体为主的KPI(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机制,对采集到的点击量、评论量、传播力影响力数据进行加权统计;C是在进行KPI考核的同时,由采编部门负责人、第三方专家根据稿件题材重要性、采访难度给予人工评分,综合两个分数形成一篇稿件的最终分值,并按此进行绩效考评;D是不进行KPI考核,由部门负责人对所辖采编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综合考评。

目前,传统纸媒大都在努力探索建立符合自己特点的绩效考评办法,采取的方法各不相同,有的简单,有的烦琐,尚未形成一个具有普遍示范作用的“标准答案”。

目前,《文汇报》正在探索建立一套符合媒体融合发展需求的全媒体绩效评估考核系统,依托互联网传播数据搜集技术,对各采编部门、人员的网上传播力影响力效能进行综合评价,以此激励优质报道的生产制作。

傳统纸媒融合转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大胆探索,走出驾轻就熟的陶醉,打破坛坛罐罐的迷恋,摆脱得失进退的忧心,勇敢地拥抱变革,才能使报道质量和水平有一个明显提高,掌握好舆论场的主动权和主导权,在激烈的互联网竞争中脱颖而出。

(转自中国记协网)

作者:王欣之

基于纸媒报道的网络传播论文 篇2:

融媒体时代纸媒如何突围

【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推广,各种信息传播模式诞生,给纸媒带来了新的挑战,尽管纸媒的竞争压力加大,但相较于新媒体,纸媒的优势依然存在。本文从真实性、价值性、专业性上探讨了纸媒的优势,并从四个角度分析融媒体时代纸媒的突围方法。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纸媒;优势;突围

报纸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新闻传播形式,最早可以追溯至唐朝,在广播、电视出现前,报纸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进入融媒体时代后,新闻传播模式呈现多元化特征,报纸的优势渐渐丧失,相较于新媒体,纸媒在互动性、传播速度上,都无法与之抗衡,那么,在融媒体时代,纸媒应该如何突围?

1. 纸媒的优势分析

尽管新媒体凭借信息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传播范围广,成为传播新闻信息的主流媒体,但是与纸媒相比,新媒体还是存在一些不足。纸媒的优势地位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真实性,近年来,各种新媒体平台遍地开花,进入门槛非常低,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为了吸引受众目光,在新媒体平台中出现了大量的假新闻、恶俗内容,而纸媒中的信息是经过专业采编人员精心甄选,真实性可以保障;其次,价值性,纸媒中的新闻信息在内容和排版上,都有严格要求,根据新闻信息的价值来进行排序,受众可以根据新闻事件大小来选择性阅读,新闻价值远远优于新媒体;最后,专业性,纸媒从业人员都是科班出身,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在采编工作中,要严格遵守职业操守,能够为受众提供正确引导。

2. 融媒体时代纸媒如何突围

2.1 借助网络平台,传播优质内容

互联网信息传播迅速,但是,粗制滥造、传播随意的问题普遍存在,作为纸媒,要积极利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东风,创设专有的移动新闻客户端,弥补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上只求快、不求质的问题,秉承内容至上原则,为受众提供高效、优质的新闻信息。同时,新媒体中的新闻信息报道往往缺乏内涵,对于新闻事件的陈述,大多只是集中在表面,无法满足受众的深层次需求,尽管纸媒在速度和实效性上无法与新媒体抗衡,但是,在长时间的发展下,纸媒拥有专业的采编人员和专业分析人才,对于新闻事件的分析,他们更具洞察力。为此,纸媒要以内容为主,为受众提供具有内涵、深度的新闻信息,同时,推广特色栏目,如腾讯新闻客户端的今日话题、网易新闻客户端的每日轻松一刻等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栏目,纸媒需要基于新闻客户端来发展、推广特色栏目,从内容上与新媒体平台做出有效区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当然,传播优质内容,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却并不容易,作为纸媒从业人员,要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提出独家观点,深度解析相关内容,确保每一项都做到极致,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那么必然能够互惠互利、实现发展和共赢。

2.2 创新传播渠道,实现融合发展

在融媒体时代下,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技术融合,在技术浪潮面前,纸媒要以开放的姿态来主动改革,为自身的发展、转型寻求新的支撑点。一方面,纸媒要对自身现有的设备进行升级与改造,实现数字化转型,推动技术改革,从设备技术、人员技术、平台技术方面来进行升级,实现平台的技术化,提升运行效率,淘汰落后的硬件和软件设备,引入移动性、便携性的采编设备。另一方面,要走融合发展战略,新媒体之所以备受人们的推崇,便是由于其满足了受众对于信息时效性的追求,这是纸媒无法与之抗衡的,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纸媒要调整发展战略,主动融入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中,与新媒体相结合,在这一方面,要做好网络版块内容的设置工作,网络板块不应该是纸媒内容的替代品,而是要做到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借助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兴传播载体,融入重点要闻,具有引导性的内容和知识点,提高用户粘性。

2.3 突出个性特征,迎合受众需求

在融媒体时代,纸媒要基于受众需求来着手,针对受众的需求进行精准分类,为其提供贴心的信息传播服务,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纸媒品牌。在融媒体时代,各种信息泛滥成灾,用户的忠诚度大大减小,纸媒要在这一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受众的关注,必须要做到以服务至上,尽可能满足受众的多元化与个性化需求,改进新闻内容传播方式,打造个性化内容。在内容选择上,要突出地方特色,让受众能够产生共鸣,减少网络中普遍的国内新闻和国际新闻内容,彰显地方受众为主的核心定位。在题材的报道上,要发挥优势,加强对信息的深度加工和剖析,提炼新闻信息的内涵,走网络化、视觉化、融合化和数据化发展战略,在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要定期收集受众的反馈和评价,进行总结与分析,不断改进新闻传播方式。

2.4 挖掘优势资源,做好营销工作

相較于新媒体而言,纸媒具备扎实的群众基础,也有更好的上层关系,在融媒体时代前,纸媒主要是通过售卖版面广告来获得收入,在品牌的塑造上,没有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融媒体时代下,纸媒要注重挖掘自身的稀缺优势资源,通过科学配置,优化资源价值,发挥出现有社会关系、政府关系的作用,提高服务附加值和报道吸引力,并将现有的关系资源和市场营销活动相融合,构建完善的关系营销平台,提高自身的影响力。除此之外,纸媒还要增加与受众之间的互动频率,明确受众需求、学会倾听受众声音,定期为受众分享一些“运动与健康”、“生活常识”、“心灵鸡汤”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营销打造出个性化形象,并以第一口吻来进行营销,减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感,与受众建立平等、友好的关系,树立出具有特色、旗帜鲜明的媒体形象,积极从互动中探究用户需求,明确内容生产方向,更好的为用户服务。当深入了解到用户需求和喜好之后,才能更好地总结出每个平台用户的特点,从而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投放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提高媒体传播的效果和质量,用良好的互动来增加账号的活跃性,树立自身的品牌形象。

2.5 重视版权保护,实现良性发展

传统纸媒在朝着数字化道路发展的过程中,盈利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经过了长期发展,其盈利模式已经成熟,而自媒体夺走了纸媒的大量受众群体,但是其经营、管理模式还处在摸索阶段,利润空间不太乐观。纵观国内的情况来看,互联网网络秩序不太理想,网络版权的需要加强保护,大量的网络资源被网友们肆意转载,给网络平台管理造成了诸多不便,资费问题也难以解决,若不能第一时间解决,那么纸媒很难在融媒体时代中实现突围。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完善立法,保护网络版权,尤其是针对时事性文章,这类文章并不符合《著作权法》的保护内容,因此,还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规范网络传播秩序。同时,纸媒对于自身的线上资源,也要做好后台管理工作,限制转载次数,避免信息被过度传播、复制。

3. 结语

融媒体对于纸媒产生了双重影响,从媒介发展历程来看,任何新媒体的诞生并不会取代传统媒介,而是让传统媒介走上了新的发展路线。在新媒体时代下,纸媒要进行改革与创新,紧跟时代步伐,提高自身对于融媒体内涵的认知,结合发展情况推广特色专栏,提高内容报道的深度和广度,打造个性化特色,从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浅析融媒体时代新闻摄影的变革与发展[J].金振强.新闻研究导刊. 2019(17)

[2]全媒体时代深度贫困地区县级媒体融合路径选择——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J]. 孟丽涛,苏勇.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3]融媒体时代新闻人的自我修养与技能提升[J]. 张晓晨.  西部广播电视. 2018(21)

[4]全媒体时代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J]. 秦芬.  传媒论坛. 2018(21)

作者:贺娟芳

基于纸媒报道的网络传播论文 篇3:

全媒体时代传统纸媒的语言优势

摘要:当今世界,网络技术飞速进步,网络已经逐渐普及,人们的生产生活已经和网络融为一体,传统媒体在受到了网络媒体的冲击之后,逐渐与网络媒体融为一体,现在已经进入了全媒体时代。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传统纸媒;新媒体;语言优势

当前,人们喜欢通过新媒体了解新闻信息,新媒体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特色鲜明。纸质媒体一方面向着网络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利用自身的优势开辟新的发展途径,扩大市场占有率。在语言方面,纸质媒体比新媒体有着更多的优势,因此,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纸质媒体都无法彻底被新媒体取代,两者将长期并存,并不断深度融合。通过对全媒体时代传统纸质媒体语言优势的探讨,从而为纸质媒体的生存和发展找到一条可行性较强的途径。

与纸质媒体相比,新媒体的接受者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为主,这类人群的文化素质偏高,对新闻信息的选择性比较强,新媒体信息的接受者偏重于城市中的年轻人,这类人群生活节奏快,很少花费大量时间进行阅读,同时又具有追求时尚的心理,喜欢新鲜的事物,因此,适合碎片化阅读,常用快速阅读的方法浏览新闻信息。新媒体基于网络传播,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可以自由表达,语言往往比较新颖,比较接地气。新媒体的受众还可以成为新闻的生产者,因此可以顺利地进行角色转换。新媒体的新闻交互性特点也比较显著,受众和新闻生产者之间的界限不是特别明显,网民和记者、编辑可以随时随地交流想法,不受任何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一对一、也可以一对多或者多对多,但这也会使新闻的真实性受到影响。纸质媒体的语言精炼,经过严格的筛选和仔细的编辑,传达的信息比较准确,因此纸质媒体发布的信息往往比较具有权威性,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新媒体与传统纸媒在语言上的区别

传统纸质媒体语言严谨

新媒体产生于报刊等纸质媒体和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它利用数字方面的优势,通过网络和移动工具进行传播,电脑和手机是主要的终端,而纸质媒体以报纸和杂志为主要终端。新媒体所使用的语言包括了文字、数字、图片、表格、音频、视频等,而纸质媒体往往只使用文字、数字、图片和表格,传统纸质媒体传播的新闻具有平面性的特点,而新媒体传播的新闻具有立体性的特点。纸质媒体用语规范,而新媒体用语往往不规范,甚至进行了创新。语法结构也往往会出现变化,当然这并不影响人们对新闻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理解。现在新媒体已经广泛用于新闻报道之中,一些纸质媒体也往往会引用新媒体所使用的网络化语言,使纸质媒体的新闻报道出现生动活泼的特点,但总体来说纸质媒体的语言一般是进行客观事实的陈述,使用网络语言的场景并不多,因为使用太多会导致纸媒的权威性受到影响,这不符合纸质媒体的语言风格。传统纸媒只有保证语言的规范,才能维持其权威性,消息来源可靠是纸质媒体保持良好信誉的基本条件,因为纸质媒体一般由政府部门举办,在群众中具有较高的威信,虽然传播新闻信息没有新媒体快速及时,但是其可信度要远远优于新媒体,这是纸质媒体在激烈的媒体行业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地位的根本所在。

新媒体语言生动而活泼

新媒体的信息传播不仅仅局限于文字和图片,往往还加了表情符号、视频、音频等多种要素,通过多种形式立体传达信息,传播样式具有多元化的特点,这使新媒体聚集了一大批受众,新媒体通过添加表情符号能够使新闻主题的表达具有强烈的情感倾向,能够与受众发生情感共鸣,而纸质媒体就做不到这一点,因此,纸质媒体不如新媒体直接与生动。新媒体经常使用多个图片形成一个图片来组合报道新闻,还会添加视频使新闻的报道更加生动形象,能够使人们更直观地了解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新媒体的语言极具口语化的特征,能够产生强烈的冲击力,年轻人更喜欢这种活泼而富有变化性的语言,因此,在年轻受众中新媒体往往比纸质媒体更具有吸引力,而纸质媒体的标题有主次之分,句式工整,就不會使用口语化的语言。

全媒体时代传统纸媒的语言优势

全方位多侧面的报道角度彰显语言优势

为了做好新闻报道,广播电视、网络和纸质媒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由于报道的角度不同,报道方法也不同,因此报道的效果千差万别,视频报道通过解说词与图像能够展现宏观的场面,但是往往只能进行现实报道,具有平面性的特点,而且解说词必须与画面紧密配合,亦步亦趋。网络报道主题十分多样,给人一种杂乱无序的感觉。纸质媒体虽然不能现场报道,时效性不如新媒体,但是语言优势特别明显,纸质媒体通过创造性的组织语言,可以把现场和幕后,历史、现状和未来进行充分结合,通过点和面的整合而融入现场感受,能够全方位从多个侧面报道事件的全过程。在纸质媒体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读报刊杂志时内心更稳,因为纸质媒体能够深入新闻背后使读者了解更多的信息,将最有价值、最真实的新闻展现给读者,精炼的语言能够让读者充分了解事件的深刻内涵,还能够补充视觉形象上的不足,纸质媒体的语言能够在历史和现实之间进行大跨度的调转,能够彰显独特的魅力,这是新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例如对我国火箭成功发射、运动健儿参赛等的相关报道,虽然新媒体更加直观生动,但是纸媒可以借助语言优势展现紧张的场景以及激动的心情,做到点面结合,将复杂的心情描述得更为具体,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

散文诗式的报道形式彰显语言优势

网络语言以叙述事件的过程为主,虽然经过一定的加工,但是由于太仓促导致没有现场感,语言结构可能具有不合理的特点,无法进行很好的转接,人们会感到杂乱无章,难以震撼人心,而传统纸质媒体拥有专业的编辑队伍和专门的采访团队,报道比较慎重,形式相对灵活,往往用一句话就能够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交代清楚,可以使用丰富的词汇,通过结构的变换,把庄严或者宏大的场面展现出来,与新媒体相比,表达的内容更加具体,能够体现优美的意境。例如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相关报道中,就可以借助纸媒进行散文诗式的报道,用优美多样的诗词语言表现对祖国的热爱,体现祖国蓬勃发展、欣欣向荣之势。新媒体虽然能够展现宏大的气势,但是文字情感更能引起共鸣。

用诗词转换场面彰显语言优势

传统纸质媒体在叙述事件时,对于事件的顺序往往会把握得很好,对重要事件往往会选择更合适的叙述顺序,能够彰显历史的厚度,在结构上通过创新也能够使内容的表达更具有震撼力,新媒体无法做到这一点,无法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是纸质媒体的语言优势所在。视频力求展现事件的本身,往往采用实时的监控方式叙述事件,让观众全身心参与过程,了解事件发展的前因后果,但是往往会受到画面的限制,无法使用虚实结构和丰富的语言来表达内容,网络新闻按时间顺序记流水账,叙事结构单一,语言没有张力,缺乏美感。

重视语言表达效果彰显语言优势

传统媒体注重新闻语言的表达效果,注意如何把话说对,然后才使用修辞,网络上流行的语言就没有这种特点,往往会注重修辞,没有章法,显得不规范,网络信息的表达杂乱无序,头尾不分,视频虽然能够将事件的场景直接呈现于观众面前,镜头能够快速变化,但观众无法进行回味,报纸和杂志却有充足的时间来报道主题,语言表达严谨客观,适合大众了解事件的真相。

纸媒语言具有意蕴丰富的优势

报纸中的语言虽然在很多时候仅能够具备辅助性的功能,但是其本身具备更加丰富多彩的内涵,在很多时候能够将各种情感鲜明地展现出来,这种情感的表述方式能够真正引起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在很多时候甚至能够超过实际语言的张力,真正起到振聋发聩的效果。纸媒语言能够从展现形式上分为两个类别,其一是显性的语言,其二是隐性的语言,这两种语言风格中,隐性语言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媒体形式的语言都难以比拟的。在纸媒领域中,文字语言能够给予读者十分直观的感受,读者在结合图片阅读的时候能够对其中涵盖的关键信息加以捕捉。纸媒上的文字能实现字体、字号的变化,让文字的风格可以随之产生改变,能够和文字所想要表述的内容相得益彰。纸媒当中的隐性语言是工作人员通过排版设计实现的,能够彰显出编辑对内容的态度。比如,稿件本身的重要程度、其中的强弱对比或者是组合呼应等,都能够彰显出纸媒的隐性语言。

纸媒当中的显性语言相对直白,能够从题目上彰显出来,隐性语言则需要负责做好传递信息结果的工作,具有一定的能动性。如果将一组意义相关或者相反的信息零散地排布在同一个版面上,这些稿件依旧会展现相对独立的关系。但是,如果将这些信息科学合理地规划在一个板块之内,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让信息的表述更为生动,很多时候甚至能够体现出1+1大于2的效果。纸媒语言在运用的过程中能够让报道的内容更加丰满,传播效果也会因此提升。从这点则能够清晰了解到隐性语言在很多时候依旧需要依靠显性语言的帮助才能够体现出其内在的价值。隐性语言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增加显性语言的张力。

展现强化视觉语言效果的优势

视觉语言效果的强化对于提升纸媒语言张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切实提升对读者的阅读吸引力。这种语言方式能够真正使读者深度挖掘各项事件中的深刻内涵,让原本静态的文字能够彰显出其本身的灵动性,读者的阅读兴趣能够借此机会得到深度挖掘,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感也能够借此机会得到激发,读者也会对纸媒抱有更多的研究兴趣,对于其中所展现的文字信息能够给予更多的信任。尤其是图形语言出现后,纸媒语言的表现能力变得更加立体,并逐步进入到了一个多元化的发展空间,纸媒语言的表现方式能够更为自由。这样能够帮助纸媒在崭新的时代背景下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也能够让纸媒中具有更多的亮点,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能够产生更为深刻的体会。尤其是在网络技术发展较为迅速的当今,信息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纸媒语言本身具有一种安静的力量,让读者能够真正静下心来阅读其中涵盖的深刻内涵,并且能够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在脑海中构想出其所要描绘的内容。

具备评价新闻的重要优势

对于纸媒而言,每篇稿件在撰写和发表的过程中都需要经由多种程序,无论是选题还是着笔写作等,都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时刻保持着公平理性的态度,把控正确的舆论导向,对事件的脉络要精准把控,不得出现新闻稿件信息东拼西凑的情况,让客观稿件内容能够和客观公正的主观态度进行有机融合,这样才能够让纸媒中的每个工作内容都可以达到水乳交融的状态,才能够对各项事件进行客观评价,也能够将事件的真相更好地传递给受众。编辑还需要在执行工作任务的时候充分表现出纸媒报道内容的立意。比如,纸媒编辑在工作的时候认为某条报道内容是极为重要的,则需要将版面位置提前预留出来,这样才能让读者在阅读刊物的时候能够对其中内容进行精准分析,让纸媒的观点能够在第一时间被受众察觉,使读者能够对纸媒中的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这样才能够丰富读者的精神世界,也能够切实维护好社会的和平稳定发展。

纸质媒體发展历史悠久,运营经验丰富,有固定的发行方法,受众比较稳定,行业比较规范,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比较高,因此新闻报道的水平也偏高,新媒体就不具有这些特点。新媒体对新闻的报道往往仓促上阵,采编人员素质不一,融入较多的个人感情因素。报纸发行历史悠久,有专门的部门主办,威信高,而新媒体往往报道随意,甚至进行虚假报道,或者以偏概全,新媒体和纸质媒体虽然各有语言优势,但是纸质媒体无法被新媒体彻底取代,纸质媒体的发展只会越来越好,当然两者取长补短和共同发展,更能够促进媒体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维,林文秀.全媒体时代传统纸媒的语言优势——以获奖通讯《今天,我们豪迈受阅》为例[J].新闻知识,2012(03):94-95.

[2]徐茜.“心媒体”—新媒体背景下传统纸质书籍的优势[D].中央民族大学, 2012.

[3]张素琴.浅论传统纸媒的发展优势[J].科技传播,2016,8(023):40-41.

[4]刘晓林,邓利平.传统媒体的传统优势[J].青年记者,2012(21):17-18.

作者:冯涛

上一篇: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论文下一篇:教育需要宽容与善待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