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备案网络传播论文

2022-04-19

摘要:基于维纳的经典控制模式,依照接人控制、过滤控制、编辑控制、分析控制四个流程,尝试建构了网络内容的技术控制模式。此模式着眼于复杂的网络传播环境,反映了多传播时代的多向反馈,体现了效果/批判的范式融合,综合了立体多元的控制手段。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网站备案网络传播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网站备案网络传播论文 篇1:

中国互联网进入严管时代

为期5个多月、跨越2个年度、涉及9个国家级部门,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民网络整顿行动终于告一段落。

此次行动显然收获颇丰:对近180万个网站进行了全面排查,关闭未备案网站13.6万余个;1.6万多个淫秽色情和低俗网站被清理;清退违规接入服务商126家。但尴尬的是,“泼掉脏水”的同时,也“倒掉了些孩子”——大批互联网企业只因一点瑕疵而蒙受巨大损失,行业发展步伐随之受到牵制,创业激情遭到重创。

互联网,这个曾被认为是中国管制最少、准入门槛最低的行业,在粗放自由状态下旺盛了十年,2009年底中国网站数量已达到368万个,经济效益上百亿美元。但此次集中整顿行动发出了一个信号:今后互联网在中国将面临更严格的监管。

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面对陡然加高的行业门槛,年轻的创业者对互联网的热情是否会被浇灭?新的监管环境下,互联网从业者能否在规范经营与快速发展中找到新的平衡?互联网的监管究竟该由谁主导,又该如何进行?

第一章 互联网企业“被洗牌”

无论是知名的商业网站,还是“蚁族”个人网站,都如履薄冰地面临新一轮的互联网洗牌,并将重新适应新的游戏规则。

艰难应对整顿

饭否网、篱笆网、博客大巴、51.com等。这些原本不算太响亮的网站,在此次整顿中却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以上网站都是年轻人所创建,活跃在互联网前沿的他们充满激情和创意,有着令人艳羡的用户群体。也不乏新一代“粉丝”,他们代表着中国互联网领域又一股朝气蓬勃的新生力量。不过,他们最近却不开心。在应对一场突如其来的整顿运动中,他们甚至连从哪里下手都难以得知。

2010年1月25日,深夜,上海宜山路齐来工业城1号楼里依旧灯火通明,窗外寒风呼呼作响。篱笆网副总经理徐湘涛还在不停地拨着电话,尽管手发酸、口已干。从中午开始,他已经打了500多个电话,看着通讯录上未拨的号码越来越少,他的心也越来越凉……

十几个小时前,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篱笆网突然不能访问了,有热心的会员通过新网查询发现libs.com域名被停止解析,系统显示“接到上级主管部门通知,域名对应的网站涉嫌传播淫秽色情、贩卖枪支等违法信息,已停止域名的解析服务”。

在与新网联系而对方无法提供下达指令的主管部门名称之后,篱笆网工作人员又与上海、江苏相关主管部门联络。但这些部门均表示诧异和不知情。在近乎绝望的时候,徐湘涛想到了一个人——51.com总裁庞升东。

不久前,博客大巴、51.COM等知名网站同样在没有收到通知的情况下被关闭。当时,庞升东和博客大巴CEO窦毅也都无所适从,因为“直接停掉域名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不过,他们最终都挺过来了,庞升东甚至只用了28个小时就让51.COM恢复访问。

在徐湘涛与庞升东的电话连线中,庞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徐。

次日清晨,徐湘涛等篱笆网高管怀着忐忑的心情坐上了上海飞往北京的航班,他们准备去找相关部门了解情况、进行交涉。

结果证明,庞升东所指的路径八九不离十。通过咨询北京相关部门,徐湘涛等人才知道,原来是因为有个别会员在夜间发布不良信息导致篱笆网关闭,于是立刻通知社区管理部展开全面自查。1月29日下午3点,关停4天后,liba.com域名终于恢复访问。

但篱笆网此次损失却不轻:原域名“瘫痪”前,篱笆网半小时访问量为2-3万,发帖量在20万条以上,被停止解析后,访问量和发帖量都骤减50%左右,据业内专家估计,与51.com一样,篱笆网关闭一天的损失都以千万元计。

此次整顿给年轻的互联网创业者们以深刻的警醒:为了流量引入情色内容,因管理不善被贴不良信息。最终只能因小失大。风波过后,徐湘涛感到,受过生死考验的篱笆网将更懂得如何完善自我审查和应急系统,目前,篱笆网已提高了论坛管理员团队的人员配备,对社区论坛进行24小时监控,并在晚上1点至早上8点关闭论坛发帖功能。同时应用技术防控手段,建立网上筛查系统,不断扩充关键词过滤词库。一旦发现敏感信息立刻予以删除,并将有关ID列入黑名单。庞升东和窦毅也选择了勇敢面对,前者在网站恢复访问后立刻对用户做出了补偿,后者增加了站务方面的人手。当然,无法回避的是,更多不乏激情和才华的创业者将因此失去对互联网的投资热情,被严格的行业监管挡在门外。

个人网站濒危

3月8日上午,工信部部长李毅中表示。在近期网络整顿中,对个人网站采取了一些矫枉过正的办法,“是把它先停掉,停掉以后进行清理,然后再一个一个的恢复”。他否认了“封杀个人网站”这一说法。

李毅中说这番话缘于被关个人网站远高于其它网站,出现大规模消失的趋势。某互联网接入服务商透露,在近期整顿中受清查的客户大多数是个人网站。据站长网创始人章征军统计,目前国内站长的月收入为1000-10000元,做得好的一年能赚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但这条小小的致富之路在2009年末亮起了红灯。

许多个人网站都是通过网上广告来赚钱,虽然早就有从事网上广告业务必须先有ICP经营许可证的规定,但绝大部分个人站长都没有办理过。上述接入服务商坦言,因为个人站长经营的都是小资本投入的小网站,要让他们办齐所有证件几乎不可能。但网络整顿以来,一些接入服务商为规避风险,对没有ICP经营许可证挂有广告的个人网站强制关闭。

另外,据不完全统计,国内90%以上论坛都由个人站长做,他们中很少有BBS专项备案,但长期以来仍能平静地运行。此次整顿对这类交互型网站的监管严厉程度空前之大,给个人站长带来极大压力,因为让他们备案根本不现实。在北京、广东、浙江、山东等大多数省市,有关部门对个人论坛的备案申请根本不予受理,要合法开办论坛,只能以公司的身份申请ICP经营许可证,而公司的注册资金最低为100万元。另外一些省市虽然允许个人论坛申请专项备案,但通过的可能性很小,因为条件相当苛刻,如:一台服务器上只能有一个BBS网站;所有板块都要有版主,而且要有一定的在线管理时间;所有会员都必须实名制。

2010年1月,上海、浙江、江苏、北京、山东等地的部分机房由于承受不住持续的网络监管压力,开始禁止接入个人网站及交互型网站,接入服务商给出的解释是为了保证企业用户的合法利益。

小武是个人网站的热衷者。最多的时候他手上曾经有100多个网站。不过,最近他正在想办法抛售这些网站,每次成功地卖掉几个他就觉得松一口气,他甚至愿意为收购其网站的公司“贱价”服务半年。他有些沮丧地表示:“在这一行,我实在看不到什么前景了,而且我精力有限,从目前的政策环境来看,同时照顾好两三个网站就很吃力了。”仅2009年一年他的网站就被关掉了50多个,其

中论坛被关的最多。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十几万个个人网站退出了互联网舞台。

因草根网站大批退出而受到连锁影响的是搜索类网站,以百度为例,其很大一部分收入来自于草根网站所支付的广告推广费,个人网站的大量关闭难免会使百度损失收入。2009年底,很多草根站长都接到了百度业务人员催促其尽快备案的电话。

利益集中到少数人

数以万计的个人网站在寒风里瑟瑟发抖,大型门户和视频网站却可能成为受益者,但这毕竟只是少数。

细分领域一直是门户网站的软肋,而随着进入门槛提高,细分领域有集中到门户网站旗下的趋势,门户网站将因此获益。

在新的监管环境下,普通的中小企业根本不可能办好一个交互型网站(包括论坛、社区、博客、留言板等),即使你有足够的资金注册公司从而获得建站的入场券,也未必有能力监管。很多网民喜欢在交互型网站上发泄情绪或乱发违法内容。以前只要情况不是太严重,及时删除相关信息就会没事,但现在哪怕只是不小心放过了一条可疑信息,就可能面临网站被关停的命运。在如此严格的监管形势下,交互型网站必须有很强大的后台监测系统,随时扫描网站上的每一个角落。另外,还要24小时不间断地有专业人员巡视,因为很多有害信息往往都是在晚上两三点悄悄爬上来的。对一般小网站来说这很难做到。

作为交互型网站的一种,微型博客目前已进入集中化时代。微博自2007年在国内兴起,但饭否网、嘀咕网、叽歪网等先行者已普遍消失或淡出,取而代之的是四大门户网站和政府新闻网站。继腾讯“滔滔”、新浪“围脖”之后,2010年1月20日,网易微博也开始内测,差不多同一天,搜狐微博开始公测。上述门户网站都非常重视对微博内容的监管,某知名门户网站在其微博上投入了上百人,几乎是世界第一微博Twitter的3倍,而上百人中至少有一半以上充当了“守门员”角色。而人民网等政府新闻网站更是占据了最有利的位置。开展推广活动。

大型视频网站是另一个心情不错的受益者,重拳整治下的视频行业已然成了少数人的江湖。最近,国家广电总局持续清理违规视听节目网站,已关闭700多家,其中包括近三十家BY网站。国家广电总局表示,这些网站缺少网络经营许可证和视听许可证,其中一些网站内容存在盗版和色情。

据悉,申请一张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用途若是新闻或影视剧的话,注册资本必须在2000万元以上,一般视频网站怎么可能拥有如此实力?目前,国内获得过该许可证的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大型视频网站,它们成了广告主和投资机构趋之若鹜的对象。2009年12月21日,BT被封两周后,优酷网CEO古永锵就高调宣布,获得了私募4000万美元融资,这已是他创业以来获得的第四笔投资。

中国网络电视台无疑是大型视频网站中最受瞩目的一家。2009年12月28日,央视投资24L元的中国网络电视台正式开播,为网民提供了包括30多个省台卫视在内的全国电视机构每天播出的1000多个小时的视频节目。

全民营视频网站最为羡慕的是,中国网络电视台有能力化解政策风险。比如,它的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和视听许可证均与央视网共用,也没有通过工信部备案审核,但它运营依旧。正式开播的第二天,央视网副总经理夏晓晖就宣布“中国网络电视台不久将启动上市计划”,脸上洋溢着激情和喜悦。夏晓晖的自信是有依据的,广电总局近期推出的《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将“净化”出100亿元视频广告,其中有多少将流进央视新媒体不言而喻。在中国网络电视台上线之后,大量地方卫视主办的视频网站纷纷上线。不过,行业资深人士说,网络上的国进民退只在一些细分领域是大趋势,但整体来看不会大规模地发生。

第二章 网络服务商的纠结

此次整顿行动中,位于互联网产业链前端的基础电信企业为规避政策风险,不得不采取株连式“封机房”等严厉手段。由此,互联网接入服务商流失的是客户及其带来的收入,作为客户的网站则随时可能无来由地被中断,其中损失令人痛心。对于客户,互联网服务商们至今仍在“监管者”和“服务者”两个角色间纠结。

“封机房”手段代价巨大

2009年10月,一封由“中国公民李强”写给上海移动总经理郑杰的公开信在天涯社区上发布,信中提到上海移动怒江机房为色情网站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不过,这个帖子当时并不起眼。

直到11月中旬,在央视“聚焦手机网络色情系列报道”中,李强质疑部分运营商纵容和包庇淫秽色情信息通过手机网络传播,且反复提及上海移动怒江机房,此事才引起了关注。几天后,一则关于“上海移动怒江机房遭查封”的消息在业内炸开了锅。当时,为了尽快排查出有害信息以安抚躁动不安的数万用户,上海移动老总亲自出马,在机房内待了一天。

这仅仅只是全国一系列“封机房”事件的开端,这种简单粗暴的整顿方式像流感一样迅速传播。

11月30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曝光了10家互联网接入服务商,其中,上海电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曝光名单上位列第一。此后两三天,上海电信的漕宝路机房、真如机房、全华机房等几乎同时被封。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机房的所有权是属于基础电信企业,却多数由“中间商”来运营,他们承租机柜并为网站提供接入服务。

众生网络是上海最知名的一家“中间商”,在一系列“封机房”事件中,和它相关的所有机房几乎都难逃被封的厄运。2009年的最后一个月,位于田林路388号新业大厦9楼的众生网络总部在嘈杂的电话声中度过。

该公司负责人无奈地表示,一切都源于其收购不久的子公司华数集思网络的客户所做的一个测试页面,该页面是为同性恋交友网站做导航的,当其遭到媒体曝光后,众生网络立刻成为“封机房”事件的多发地。

这种“株连九族”的现象并非上海独有。继上海之后,山东联通(原网通)又进行了一次轰动全国的“封机房”行动。从去年12月11日下午5点开始,山东联通总部要求全省17个城市的联通机房断网,从未出现色情WAP网站的菏泽、青岛等众多城市也没有幸免。上百万家网站中断,其中包括酷6网等众多知名站点。仅仅隔了一个星期,江西省也开始实施全省“断网清查”。在2009年11月和12月中发生过“封机房”事件的还有江苏、浙江、安徽、河南等20多个省市地区,个别机房有两个月未得到恢复。

不可否认,“封机房”措施的确揪出了许多害群之马,也对非法网站起了震慑作用,但“一刀切”的处理方式令基础电信企业和互联网接入服务商遭到了业界的指责。事后,两者都没有承认自己是该措施的策划者,江西省的一家互联网接入服务商告诉用户“类似事件为政府相关部门强制执行,远远超过了我们能力范围”,而政府相关部门却表示并不知情。

一位不愿具名的内部人士表示,这种做法是谁主导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件事上任何一方都是输家。

基础电信企业也付出了代价,上海某运营商称,因“封机房”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有4亿-5亿元人民币。一些基础电信企业为了保全自己,单方面提出与民营性质的互联网接入服务商终止合同,广东某地区电信留给“中间商”两条路选择:1,将已托管的服务器提走,电信会单方向赔偿;2,托管费用升价,并且每台服务器只能放置5个站点。

另据了解,广东很多机房因断网清查,大量客户退机,再加上广东电信宽带大幅度涨价,一些互联网接入服务商顶不住成本压力而宣告倒闭,如东莞云龙科技有限公司。

“白名单”制度惹争议

“封机房”手段显然代价太大,在有关部门严厉打击、直接追究电信运营商责任的重压之下,为了在泼脏水的时候不把孩子一起倒掉,互联网接入服务商开始自行采取“白名单”制度。

“白名单”制度是,在各机房部署防火墙,防火墙串联在网络上,在防火墙设置允许被访问的域名通过,如果一个IP地址没添加白名单域名,那这个IP下的任何域名都将无法被访问。加入“白名单”的用户得到的好处是,当其他用户出现问题时,他们将不会受牵连。

在“白名单”制度出现之前,工信部曾要求对国内网站域名持有者实施黑名单制度,将被关闭网站的域名持有者纳入黑名单。

自2009年12月以来,上海的众生网络、易方软件,安徽的炎黄网络,以及四川的西部数据相继实施了“白名单”制度。根据众生网络所提供的材料,以下几类网站被拒绝进入“白名单”:涉及低俗、色情内容的图片站、写真站、视频聊天室,法律明令禁止的私服游戏、私服发布站、黑客类站点、六合彩、赌博游戏,未获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网络视听、在线电影、电影下载及在线观看,未获得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的小说站、在线游戏、棋牌游戏。

不过,看似合理的“白名单”制度也有新问题。在执行“白名单”制度过程中,众生网络的一条具体操作规定引起了争议:每个IP地址免费添加20个域名,超过20个域名,每个域名一次性收取设置费20元。而个别主机服务代理商甚至利用此新规定乱收费,提出了“用户交纳20元的接人费才能将域名划入白名单,不交钱就不给加入”的荒唐说法。

对此,众生网络也感到很无奈,其负责人表示,实施“白名单”制度加大了运营成本,他们需要添置些新的硬件和软件,如防火墙、检测设备、内部开发的白名单系统等,此外,还为每个机房安排指定的服务专员接受域名列表的审核工作,同时负责对这些域名进行不间断扫描,两个月不到就已花费了150多万元。同时,对上述主机服务代理商的行为他们已经及时阻止。

域名登记规定反复无常

2009年12月9日,央视“聚焦手机网络色情系列报道”中以“失控的域名”为题,揭露了域名失控现象:一些域名服务商唯利是图而让色情网站有机会钻空子,通过填写虚假信息、注册多个域名来逃避检查,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以下简称CNNIC)却没有严格执行“实名制”审查,有失职之嫌。

对于这样的指责,CNNlC立即作出反应。12月lO日,CNNIC向域名服务商发布通告:开展域名注册信息专项治理行动,信息不实的注册将被注销域名。这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但一项更为严厉的措施紧随而来。12月13日,CNNIC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公告称:从2009年12月14日上午9时起,个人,用户将没有资格进行域名注册。

事实上,早在本世纪初就有相关法规规定个人用户不可注册CN域名,只是CNNIC一直放任其代理商为个人注册,CN域名提供服务。2007年,CNNIC为了推广,CN域名。甚,至开始了为期两年的“1元注册”活动。此后,倒卖域名便成了很多人的“副业”,在游戏服务网站工作的小马就是其中之一,当时他一口气买了几千个CN域名,但谁能料到还没等他全部出手。CNNIC的态度就发生了180度大转弯,让他措手不及。

没过多久,CNNIC内部又传出消息称“正计划重新开放个人域名注册”,因为2009,年CN域名的注册数量明显下降。CNNIC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09年,CN域名数量为13459133个,比2008年下降113193个,降幅为0.83%。报告称,2009年域名指数、网站指数都呈下降之势,导致基础资源指数下降。

更让CNNIC郁闷的是,2009年12月7日至14日,境外域名,COM在中国的注册同比增长1300%,世界第一的美国域名注册公司GoDaddy也在此时宣布,正式支持中国用户通过支付宝购买GoDaddy域名。

为了留住用户,CNNIC主任助理齐麟日,前公开表态:“不能把用户都赶到国外去。其实,如果允许个人注册CN域名,更有利于落实实名制。”对此,小马不以为然地调侃道:“不好意思,我已经滚远了,回不来了。”

不过,他似乎高兴得有点早了,因为工信部正拟推出域名新政“境外注册的国际域名将不得用于中国业务”,这就意味着除了少数国际性的大网站,未备案的境外网站将从技术上无法解析域名,在中国无法访问。

第三章 互联网监管体系亟待健全

在相关各方全力以赴配合下,这场跨年的互联网整顿取得显著成效: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基础电信企业对近180万个网站进行了全面排查,关闭未备案网站13.6万余个,对743家接入服务企业逐一核查,清退违规接入服务商126家;CNNIC和全国55家域名注册服务机构共清查域名总量1350多万个。占全国域名总量的80%,暂停1.2万个涉黄域名的解析。

但这并非全部。在此次整顿中互联网监管本身出现的问题更成为业界热议的焦点。

备案审批遭遇“灰色”地带

小马妻子所在公司的官方网站5年前已经备案,但前段时间他们突然被告知上一次的备案失败。于是,他们又重新向域名服务商提交了备案申请。但由于他们在公司业务范围拓展后对公司名称作了小小改动,与营业执照上的信息不符,域名备案申请被退回了,尽管他们在提交书面申请材料时已经附上了企业名称变更申请书。

当许多人像小马一样在为域名备案而着急忙碌时。另一些人却悠然自得,比如小戴,他说自己的备案申请都是提交完没多久就马上通过了,问及原因,他神秘地笑笑:“我认识他们内部的人。”不过,他不愿意透露这个“他们”是指谁。

同样声称认识内部人士的还有网上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快速备案公司”,《IT时代周刊》记者以客户的身份根据网上提供的QQ号码联系了其中一家公司,他们声称两小时内就可以完成备案,最晚也不会超过一天,一个域名的收费标准在120元左右。

更让人咋舌的是,某互联网接入服务商

在2009年底曾一次性注销了8000个通过他们来接人的备案信息虚假的域名,这些域名在备案时填写了他们的IP地址,但实际却不是他们的客户。

该接入服务商指出,这件事情如果没有通管局的“内鬼”帮忙根本无法操作,因为最终审批都是由通管局把关的。

“我们是有备案接口的,跨过我们可以直接在上级得到批准,而且巧合的是已查到的8000个域名中多数是在黑龙江通过审批的。”他向记者补充解释了其中的玄机。

互联网的监管难题

此次互联网整顿行动暴露出一些“瑕疵”,恰恰反映了中国互联网监管的困局。

“多头管理”是此次整顿中颇受争议的一个焦点。雅虎中国前总裁、互联网专家谢文指出:“对网络业的管理,从来就是群龙治水,天下大旱。这次整顿行动一来,章法更是大乱,好像参与行动的十来个单位人人都有发言权、审判权和执行权。”而一些网站经营者也表示,事发之后他们不知道该找哪个部门进行交涉和沟通,有人甚至发现自己的网站注册地在A城市,服务器在B城市,而执法部门却在C城市。

如何解决多头管理问题?当然不可能把监管权划入某—个部门而取消其它部门,因为互联网产业涉及的范围太广。有分析人士建议,可以成立常设的联合管理机构,它能协调各个相关部门并统一执法。但其可操作性令人怀疑。

整顿行动中,一些政策执行者在对互联网企业采取措施时不够规范。很多被关停的网站经营者反映,网站被关之前和被关之后他们都没有收到任何书面通知,执行停止解析域名措施的服务商也没有给出清楚的解释,甚至不告诉网站经营者是哪个政府部门下发的查处信息。此外。相关政府部门对诸如“封机房”、“白名单”之类的事一无所知,这显然是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之间产生了脱节。

对于上述情况,徐湘涛认为,应该建立跨部门的执法平台,对网站经营者开放,在其备案后发放登录账号。政府部门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公布相关法规及动态,如阶段性整顿行动的具体要求,或是被查处网站的名单及原因,让其他网站引以为戒。此外,通过这个平台还可以对网站的违规行为进行记录、统计。对于初次、非严重行为可以向经营者提出警告、要求整改等,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避免“要么不动。一动就关停网站”的极端现象。

业内人士还建议,有关部门在对网站进行备案时应注重信息的有效性,而不是侧重于材料和程序是否齐全。前文中所提及的网站经营者提供了假的服务器地址却在通管局审批通过,反映出的正是有关部门忽视了信息的有效性。

这个问题有望在今年得到解决。日前,工信部制定了《进一步落实网站备案信息真实性核验工作方案(试行)》,并于2月8日向各地通信管理局、CNNIC、互联网协会和三大运营商印发。实际上,工信部去年12月就曾要求,基础电信企业和接入服务商要对网站主办者身份信息当面核验、留存有效证件复印件,要对网站主体信息、联系方式和接人信息等进行审查。但由于当时未提出具体的时间表,相关单位迟迟没有落实。在今年2月所公布的最新方案中,工信部要求各接入服务单位在2010年2月底前设立现场核验网站备案信息部门,3月底前正式实施网站备案信息当面核验,基础电信企业4月起将对上述情况进行检查。2010年9月底前,要完成全部网站的备案信息真实性核验。

根据新的备案流程,接入服务单位需要在备案现场采集并留存网站负责人彩色正面免冠照,这将给它们增加一笔庞大的开支,以众生网络为例,通过它接人的站点超过15万个,如果给每个网站负责人拍照,需要几十万元的费用。这笔费用应该由谁来付,显然又将成为一个新的问题。鉴于一些细节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目前还没有接入服务单位设立现场核验网站备案信息部门。

这场整顿行动取得的效果显而易见,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客观上它也牵制了行业的发展步伐。而只要互联网监管体系自身的问题不解决,今后在监管中那种“泼掉脏水也倒掉孩子”的现象就还会重现。

作者:林天爱 吴晓宇

网站备案网络传播论文 篇2:

网络内容的技术控制模式建构与评析

摘要:基于维纳的经典控制模式,依照接人控制、过滤控制、编辑控制、分析控制四个流程,尝试建构了网络内容的技术控制模式。此模式着眼于复杂的网络传播环境,反映了多传播时代的多向反馈,体现了效果/批判的范式融合,综合了立体多元的控制手段。

关键词:网络内容;技术控制;模式建构

文献标识码:A

一、作为传播过程的控制模式

模式研究在传播学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研究者总是设法找到一个直观而简化的方式来描述和解释传播的复杂过程,而模式就是人们所认为的最佳方式。回顾西方经典大众传播模式研究的变迁史,无论是基于功能效果范式还是基于文化批判范式,传播模式的建构都摆脱不了维纳控制论的历史窠臼,并不同程度地显示出注重于控制意识的痕迹。如基于功能效果范式的传播模式彰显传播主体的控制意识,而基于文化批判范式的传播模式更强调接受主体的控制意识。因此,一个传播模式也可以说是一个控制模式,是控制权利博弈、分化或协商的再现。

控制模式与传播模式在效果向度上有自身的侧重点。传播模式强调内容传播效果的外在扩张,而控制模式更强调内容传播效果的内在收敛。但传播模式和控制模式可谓“殊途同归”、“珠联璧合”,都是为了维纳乌托邦式的设想——“传播人”的实现。如果说人类的信息传播活动既是一部传播史也是一部控制史,那么内容的控制模式与传播模式都将成为传播学者的重要研究路径。

二、网络内容的技术控制模式建构

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个性化等特性改变了传统的内容控制模式——单向线性的直接控制。把对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传统媒体的内容控制模式,延续到复杂的网络媒体环境中显然难以奏效。尽管需要建立一种由政府法规政策、行业自律、网民自律等组成的综合立体性内容控制模式,但网络技术作为与传统媒体迥异的重要表征,在信息内容的控制中将起到独特的作用。技术层面是控制网络内容流向、流量、流速的重要阀门。网络技术同其他所有技术一样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成为网络内容生产的工具,也可以成为控制网络内容的有效手段。

依据维纳的经典控制模式,本文建构了网络内容的技术控制模式(如图1所示)。

假定一个信源在网络环境中通过各种信道最终到达信宿,这个转变过程将经历如下几个主要控制阶段:

(一)信息输入阶段的准入控制

从宏观视野看,可以在国家骨干网络和IAP(Internet Access Providers)层次上设置安全监控技术,控制本国网络与全球网络之间以及本国网络系统内的信息流动。这种控制可以通过广域网和局域网两种方式进行实施。

一个广域网一般会有和其他广域网相连接的多个出入口,只要在入口网关将不允许访问的网址和网页内容进行封锁,就可以有效防止信息进入广域网。通常可以在主干路由器上实行关键字过滤阻断。主干路由器的关键字过滤主要使用的是入侵检测系统。它能够从网络系统中的关键点如国家级网关收集分析信息,过滤、分辨指定的关键字,并进行智能识别,检查网络中是否有违反信息安全的行为。

对于局域网,如果采取直接路由连接的方式,可以从路由器进行内容控制,比如通过更改路由器界面的相关设置来控制局域网内用户的网络使用权限、设定上网使用带宽和数据流量等。对于代理服务器连接的方式,代理服务器成为了局域网与外网的接口和中转站。在代理服务器上使用其代理软件或者在专门的过滤软件上做出相应设置,也可以很好地实现限制网址、内容上网权限和速度、监控网内各台计算机等功能。防火墙也是局域网常用的内容控制技术,它是一个由软件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专用网与公共网之间的界面上构造的保护屏障。

另外,与网关、路由器、防火墙等内置控制相比,网络实名制在技术层面上也对信息内容的准人设置了直接外在控制。网络实名制主要有两种实施技术——“前台虚名后台实名、前台实名”,当前在网吧、电子邮件注册、网络游戏、网站备案、高校教育网、QQ群创建、博(播)客、论坛版主等涉及到信息内容传播的领域已经或者正在推行网络实名制。以实名制为主体的网络身份管理体系将逐步涵盖网络内容的接入、服务、运营等各个环节。

(二)信息流动阶段的过滤控制

信息流动主要在ICP(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s)、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s)服务器提供的各种信道(如论坛、博客、BBS、SNS等)上进行。在ICP/ISP服务器上(或者在用户端)安装监控信息流的过滤软件是主要的控制技术。网络信息过滤是根据用户的信息需求,运用一定的标准和工具,从大量的动态网络信息流中选取相关的信息或剔除不相关信息的过程。信息过滤系统的分类标准很多。比如,根据信息过滤的目的分类,可分为推荐系统和阻挡系统,前者是根据用户对信息的评价把信息推荐给合适的接收者;后者通过设置一定的条件限制来过滤色情、暴力、诽谤、诈骗、毒品交易、教唆犯罪等信息。

网络信息过滤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内容分级法。源于电影分级制,根据内容特征,运用一定的分级体系分门别类地把网页揭示出来成为分级标记,使用时与过滤模板进行比较以决定是否过滤。如英国互联网监察基金(IWF)采用“网络内容选择平台”(Platform for Internet Content Selections,简称PICS)的系统,根据色情、裸露、辱骂性语言、暴力、个人隐私、网络诈骗、种族主义言论、潜在有害言论或行为以及成人主题等分类指标,对网络内容依次分类、作出标记。

2.URL地址列表法。利用预先编制好的URL地址列表决定允许还是禁止用户访问网络信息的一种方法,这是信息过滤中最为直接也最为简单的方法。URL地址列表可以分为两种:白名单和黑名单,前者是允许访问的URL地址列表,后者是禁止访问的URL地址列表。

3.动态文本分析法。通过关键词数据库、通配符表达甚至内容语义识别,对动态文本进行自动检索和匹配来确定信息内容的危害性。

4.图像识别技术。根据图像的色彩、纹理、形状以及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等特征作为索引,通过图像之间相似程度的匹配而进行的过滤。

5.动态跟踪技术。利用服务器日志或者专门的追踪过滤软件记录用户(客户端)访问网络的情况,包括访问的时间、时长、网站(页)、流量、屏幕快照、关键词、编写的文字、上传的文件等内容。它虽然没有过滤的功能,但可以作为系统和管理员监测用户行为、记录网络使用情况和改进过滤方法的依据。

(三)信息呈现阶段的编辑控制

内容管理系统(CMS,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是一种位于WEB前端(Web服务器)和后端办公系统或流程(内容创作、编辑)之间的软件系统。内容管理系统主要包括:(1)后台业务子系统管理,如新闻录入系统、BBS论坛子系统等。(2)Portal系统,如网站首页、子频道/专题页、新闻详情页等。(3)前台发布,如面向最终用户的缓存发布和搜索引擎spider的URL设计等。很多内容管理系统对网站的不同层面人员赋予不同等级的访问权限,如网络编辑人员、发布人员通过内容管理系统来提交、修改、审批、删除、发布内容。

内容管理系统在编辑层面上具有灵活多样的控制功能,如支持内容位置、顺序调整;支持重要文章置顶;支持文章标题查重;支持多个相关文章集合;支持文章限时、定时、延时发布;支持文章推荐首页、专题等;支持专题和子网站生成;支持智能分析出标题、作者和内容进行自动归类。如何充分利用这些功能将为网络编辑的内容控制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

1.重视新闻信息的排序和置顶。新闻信息在网页中一般有两种方式编排:一是按照网上发布的时间先后排列,最新发布的标题排在最上端;其余依照倒时序的原则自上而下排列。当前按照时间进行排序在技术上已经没有多大问题。二是按照新闻信息的重要性排列,最重要的置顶或置于首页。当前CMS在内容重要性预先判断的自动智能化方面还存在技术局限性(目前主要是一种滞后性的判断,如根据网民点击率或回复数),但随着语义分析的不断突破和成熟,新闻或帖子重要性自动排序的准确度将不断提高。这种依靠管理系统“推荐”的新闻信息对引导用户注意力特别是网络舆论起着重要作用。

2.强化相关文章的聚合和凸显。在网络传播业界,标题、导语和相关文章被誉为网络新闻的三大利器。可见相关文章在网络传播中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相关文章一般显示在当前文章中或者文章后,这种相关主要体现在标题或主题相关性上。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依靠内容管理系统自动生成,而这种自动生成主要是通过标题中的某个关键字形成。这种“拉拢”过来的相关文章体现了资源整合的魅力,既有助于扩大用户的信息结构,也有助于网站的专题策划。

3.注重敏感言论的限时延时发布。很多网站的论坛、留言板、BBS、博客、播客等采用限时、延时发布评论的方式来对网络言论加以控制。网民言论的延时发布技术给网站编辑的“把关”提供了时间,一旦发现敏感或不良的言论,可以及时删帖。而限时发布的技术则可以防止网民言论的恶意或泛滥传播,甚至可以设置黑名单禁止恶性言论的发布。

(四)信息接收阶段的分析控制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传播与意见交互空前迅捷和多元。网民对人物、事件、产品等的评价性信息,需要得到及时分析,以便对公共形象和舆情走向进行有效控制。网络舆情分析系统是指通过搜索引擎技术和网络信息挖掘技术,对网页内容进行自动采集处理、敏感词过滤、智能聚类分类、主题检测、专题聚焦、统计分析等技术处理,最终形成舆情分析报告的软件工具。网络舆情监控系统的功能主要有:热点话题、敏感话题识别,舆情主题跟踪,舆情趋势分析,突发事件分析,舆情报警等。

网络舆情分析的方法和技术主要是“意见挖掘”(Opinion Mining),也称“情感计算”(Affec-tive Computing),是“社会计算在数字技术时代的典型反映。意见挖掘主要任务有:主题抽取、意见持有者识别、陈述的选择、情感分析。意见挖掘是一个多学科综合的研究领域,与文本挖掘、信息抽取、信息检索、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概率论、统计数据分析、本体学、语料库语言学、可视化技术等均相关。

意见挖掘基于数据挖掘和文本挖掘技术,但它又具有相当的文本理解能力。它是比文本挖掘技术更接近人工智能目标的一种新技术,需要深层的语义理解,以便挖掘出显性或者隐性表达结构的意见倾向。

意见挖掘技术在国外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如电子商务、股市行情、民意选举、政府形象、国家安全等,也研究设计了一些面向专门领域的网络舆情分析软件,如针对给定产品评论区别其褒贬性的系统ReviewSee,有关汽车评价中的贬褒信息和强弱程度的Pulse系统,处理网上在线顾客产品评价的Opinion Observer系统,搜索分析BLOG文本的The TREC Task Blog系统,Wilson等人研究并开发的OpinionFinder能自动识别主观性句子以及句子中各种与主观性有关的成分。

随着语义网研究的不断深入,意见挖掘将是未来Web3.0社区的关键功能之一。语义网的目标就是“基于人类交际的全面理解,帮助推向一个更易理解的网络。社区共同合作创造虚拟世界应用,促进学术和应用研究,培育创新文化”。目前在国外出现了诸多社区情感分析工具,如监测和分析社交媒体的Sysomos,允许用户在博客、社交网站中研究任何话题,专注于跟踪社交媒体数据。监测对话的Backtype,允许用户搜索、跟踪网络关键词,致力于终结社区的“评论碎片”。LiveJournal & MoodViews则可以分析重要事件或现象导致的情绪,如重大气候变化让人们的焦虑程度攀升(卡特里娜飓风);全球媒体和新闻时间带来的激动(哈利波特新书面世);恐怖袭击之后的压抑和悲伤加剧(伦敦连环爆炸事件)。Twitter还可以监督在线对话的消长,帮助媒体、营销者和学者把握重要人物的动向。

三、网络内容的技术控制模式评价

(一)技术控制模式反映了多向反馈的向度

技术控制模式从整体来看强调了从信源到信宿在各个信道上的层层“把关”过程,显示了明显的线性因果取向,从某些方面反映了大众传播媒介所含有的单向传播的特点。该模式也充分考虑到了信宿对控制过程的双向反馈,如分析控制环节所得出的分析报告,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对控制效果的检验和体现。依照这种控制效果对先前控制环节具有反馈作用,接入控制环节、过滤控制环节、编辑控制环节将进一步调整、改善控制技术,以更好地获得施控主体的目标效果。

传播模式(控制模式)的向度变迁,经历了单向、双向、多向三个阶段。如果说多向传播模式是网络时代的重要转向,那么“多维网络”(Multidi-mensional Networks)、“多传播”(Multicommunicat-ing)则是多向传播模式的理论基础。近年来Web2.0、语义网和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使人们意识到所面对的网络并非单一层面的,而是有着多种维度。在这种多维网络里,不同的人接入、创造、转载、编辑或引用同一个文件,不同的文件使用同一个数据得出结果,用来研究同一个数据的不同分析工具等等。“人们同时使用多种媒体技术进行多种传播活动的过程就是所谓的‘多传播’。多传播彰显了一种由用户控制的技术和行为切换。当前研究的重心已

转向个人和群体如何将各种技术应用和媒介环境有机地交融在一起,从而构成人们日常生活的传播整体。因而,网络内容的技术控制更需要考虑多维网络中网民传播行为的多样状态、流动轨迹和规律,以便作出更有针对性的控制技术调整。

(二)技术控制模式反映了研究范式的融合

传播研究范式一直以来以效果/功能范式和文化/批判范式为主。效果/功能范式以自由一多元的社会理论为基础,媒介常常认为或被认为在支持和表达这种基础社会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多半关心传播(控制)效果和线性模式,无论这种效果是属于有意的(如政治与公共竞选活动)或者是无意的(如犯罪和暴力内容)。文化/批判范式倾向使用文化或政治一经济理论,拒绝传播的传送模式,对于媒介技术与信息采取一种非决定论的观点。两种范式似乎一直“积怨已深”“水火不容”,但目前研究已显示出努力将两范式逐渐融合起来的趋势。技术创新和媒体变革带来受众主体性的增强,由此带来文化批判范式在政治经济权利之上增加了技术控制权力。这两个方面的突破将批判性融入网络内容的技术控制模式,使其从单纯的控制效果模式发展为综合视角的效果/批判模式。网络传播环境将见证效果影响和意识形态的博弈和协商。

“技术本身的机械性,并不能灵活地处理各种具体问题。有控制技术就会产生相应的反控制技术。”因而,网络内容的技术控制模式不仅强调控制技术的功能效果,也注重反控制技术的批判解读,揭示了控制过程中隐含的技术控制权力关系。如针对接入控制环节,运用在线代理服务器(Proxy Servers)和其他欺骗技术可以逃避网关和IAP的审查。代理服务器的名单可以在网上查找到。尽管这些代理服务器的IP地址经常很快被管理者封闭,但诸如Anonymizer、Tor之类的软件工具被设计出来以帮助用户摆脱这个问题,要么通过代理服务器的不断更新,要么通过安装软件以自动发现一些新的未查禁的代理服务器。此外,针对过滤控制环节,目前网络上流行的无界浏览软件,也可以突破绝大多数的防火墙和内容过滤限制。针对编辑控制环节,在开源软件的支持下被控主体也显示了强大的反编辑力量,如WIKI、DIG等。“WIKI由网络志愿者协作编写,任何上网的人都能随意修改维基上的内容。”“Digg网站实质上是一个文章投票评论站点,它结合了书签、博客、RSS以及无等级的评论控制。”

(三)技术控制模式注重了控制手段的综合

复杂网络(Complex Network)既不同于规则网络(Regular Network),也不同于随机网络(Random Network),它是遵循自组织原则生成的分形拓扑结构。复杂网络理论中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C9~(P35):

一是节点复杂性。组成网络的个体数目相当大(网络规模在104—107),具有成千上万个节点。每个个体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即个体能独立地演化。在某些复杂网络中,网络的节点还可能具有分岔和混沌等复杂非线性行为。

二是结构复杂性。网络中的节点连接结构错综复杂,同时网络连接结构还可能随时间发生变化。例如,网络上每天都有新的页面、帖子、博文等产生和删除,新连接关系也在不断地建立或取消。在某些网络中,节点间的连边还可能具有方向性和权重之分。

网络内容传播完全具有上述特点,其节点由各类网络媒介组成(网站、博客、帖吧、论坛等),各节点通过转载、链接、引用等形式组织在一起,形成信息传播的拓扑结构。网络的节点和结构复杂性需要控制手段的多元化和灵活性。

在技术控制模式的各个控制环节中,都试图体现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的立体控制策略。如在接入控制环节,对国家骨干网络和IAP的网关和路由器进行把关就是宏观控制、直接控制的体现;在各个领域逐步推行的实名制就是随机控制、微观控制的运用。在过滤控制环节,在重要的ISP、ICP服务器上安装过滤软件就是一种集中控制或重点控制;在编辑控制环节,新闻信息的排序和置顶、强化相关文章的聚合和凸显则显示了间接控制和软件控制的技巧。

“必须记住,运用模式(即使是处于启发性的目的)存在着某些风险。”如果一个模式是从一个庞大的多维、复杂网络中抽象出一小部分,而且所汇集的许多变量、条件均没有一个精确且单一的限定或定义,那么这种模式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传播(控制)模式研究就是对临界条件(Boundary Conditions)不断设定的过程。“临界条件是指不同理论假设成立、不同理论关系形成的背景条件。临界条件甚至能帮助准确判断传播过程何时从一种模式转向另一种模式”。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频繁更新,网络内容的技术控制模式尤其受制于临界条件的变化,它需要在控制技术和控制权利双重嬗变中不断得到检验和完善。

(责任编辑:刘传红)

作者:罗 昕

网站备案网络传播论文 篇3:

双语背景下网络聚合性群体的转移结构特征

【摘要】双语背景下网络聚合性群体的转移结构特征,描述出了少数民族地区网络发展中社会效用的分离状态,如何在社会信息自由流动与网络群体聚合分割后的单一性之间找出一个可以被社会广泛接受的平衡点,考验着建设少数民族地区双语甚至是多种语言网络的社会核心作用的选择。

【关键词】双语;网络;结构;建设

本世纪网络传播的盛况正在从真正意义上阐释麦克卢汉在上个世纪的论断:我们很快地接近人的延伸的最后阶段——意识的技术模拟阶段。在这个阶段,知识的创造性过程将被集体地、共同地延伸至整个人类社会。

在今天的网络时代,大容量的存储媒介资源以功能各异、形式多样的应用系统对数字信息进行综合采集、存储、传输、处理和利用,最终通过无处不在的网络平台给我们提供了赖以任意交流的广阔空间。“意识的技术模拟”深入到了所有可以深入的空间,这是原先的传统媒体所无法企及的。“每一项历史性的突破都是在某种需要的驱动下实现的”[1],网络传播是我们在现代社会推进下对现代技术充分依赖而演化出的传播要求,它对技术的依赖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种传播媒介。因此,技术在网络传播中改变着以往的传播趋向,同时也在固化传播中的核心要素。

与以往的传播媒介相比较,网络传播技术的层级传递不可避免,甚至于更加明显。新疆是双语背景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是一个颇有代表性的研究技术与语言在网络传播中显现出的特质的取样地域。通过对以技术为主导的双语背景下的网络发展过程进行考察,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技术传递的结果导致传播群体的层级聚合。

上世纪90年代,在网络传播已经成为世界性普遍依赖的大众传播媒介的时候,新疆少数民族文字计算机输入法处在研发时期,技术障碍阻止了新疆少数民族网络的发展进程。新疆网络发展经历了一个潜伏期和一个加速期。当这一技术障碍被突破之后,新疆网络的使用空间被完全打开,网络普及出现了一个爆发式的回补空缺的增量。新疆从2004年开始出现用户自创网站,新疆个人网站从当年的16个,在两年中激增到352个,增长了20多倍。目前,新疆已备案网站主体12467个,备案网站13754家,其中外地接入网站数量由2009年底的75%下降为当前的63%。

“意识的技术模拟”在我们用数字化作标识的空间里,其实字符原有的解读功效依然如故。双语背景下的差异性字符在解读功能的基础上增大了文化聚合的能量。如果我们对两种语言和几种语言在网络传播过程的功效做一个对比研究,其呈现出的流动性及聚合性的速度和作用与网络群体形成的关联度在增强,而不是弱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网络在有些传播方向上,跨地域传播的趋势超过了其他文字符号的传播。新疆地缘的特殊性决定了新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网络传播的跨境潜在的势能。

2010年,新疆社科基金项目《网络管理与网络舆情分析》课题组对新疆网民群体特征调查显示,网民群体的集合特征及群体聚合系数处在不断变化中,但它不是此消彼长,而是不同程度地处在同一上升通道。此项调查包括互联网普及率、网民基本概况、网民上网偏好3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新疆网民的以下几个特点:

1.在今天电脑和网络资讯费用与社会普遍可自由支配收入的比差逐渐下降的背景下,家庭网民用户的增长占有绝对的主导趋势,已经改变了6年前的网民结构状况。对被访用户电脑使用地点的分析表明,在家里、单位和网吧使用电脑的用户分别占56.83%、33.69%、9.48%。总体上在家中使用电脑的人群占了很大比重,但乌鲁木齐的情况有所不同,在单位使用电脑的比例略高于在家中使用的比例。

2.网络对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传播媒介的传播形式做了一个集合式的运用。从符号解读的角度分析,网民文字符号解读的能力要求比报纸低,又比广播、电视要高。从网民学历结构来看,其中持有大专学历的网民上网时间最长达到了30.28%,持有研究生学历的网民却只有1.10%。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和研究的数据。

3.全疆只有26.36%的网民表示喜欢上疆内网站,其中克拉玛依市网民较多,占62.50%。乌鲁木齐64.1%的网民热衷上疆外网站。网络在提供海量信息的同时,降低了信息的选择性;传统媒体传播的信息量有限,但提高了信息的选择性。

4.以城市为主体的网民群体的单一结构正在被二元结构取代。在国家不断完善农村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农村网民逐步增加。遍布全疆15个地区的新疆兴农网,设有农业科技、农经信息、供求热线等10多个栏目,已发展注册会员10万个(包括涉农单位、乡镇企业、专业农户等),并由此辐射组建农副产品交易中心网站。政府发展网络的主观目的是以信息服务的手段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它潜在地会带来网络示范效应,使一部分群体形成网络依赖,带动这一区域的网民数量的激增。

从以上4个新疆网民群体特征分析网民结构和群体聚合,可以形成网络分析的基本数据。对新疆网民状况的调查显示,新疆的网络结构具有区域性特点,与全国的网民结构相比较,大的走向是一致的,但在具体状况和细微之处,还是有相当的差异性。与传统媒体非常相似的明显特征之一是双语对网络群体的自然分割。这种分割并没有因为网络的任意性和无距离传播而缩小分割的程度,而是受双语因素势能作用引导出了深度转移。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我们从传统媒介的现状上就能够发现许多区别于其他地区的媒介生态环境特征。以报纸为例,少数民族语言媒介接触者因语言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媒介产品消费群体,而其他地区媒介产品消费群体几乎不会因为语言而形成分化結构。全国88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的报纸中,新疆占到42种,接近50%。类比新疆传统媒介的这种民族分割,网络社区存在着一致性。网络的这种一致性,实事上是对传统媒体的分割做了另一个层面的延伸。

传统媒介的分割是在传播内容比较接近的基础上因文字符号的不同而出现的分割。网络在文字符号分割的背景下,同时在网络传播议题上呈现出差异,民语网络逐渐沉积出有别于广泛社会所关注的一些固定的传播议题。这些网络议题的显著性(issues salience)变化与民语传统媒介在保持相对的一致趋势下,往往呈现偏差。“议程设置过程的实质就是议题的显著性何时会在媒介议程、公共议程及政策议程上发生变化。”[2]民语网络议题的显著性对公共议程及政策议程的影响变化在新疆区域范围内正处在一个萌生期,尽管未能呈现出具有引导舆情的聚合力,但在网络舆情测度与分析中占据着重要参数中的一项。

面对周边错综复杂的网络舆情环境,新疆加快了网络主阵地建设。新疆网络主阵地建设涉及政府、网络传媒、网民之间的互动关系。随着网民数量的劇增,新疆的一些政府网站和企业网站在汉文版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了维文版、哈文版,与此同时,一些单位和个人也开始建设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网站。目前新疆已拥有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语言网站,不断增加的趋势非常明显。

新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网站的发展与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的网民相比较,后者快于前者。非官方建设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网站主要提供交流和娱乐信息(音乐、电影、游戏等)服务,发布权威政策信息的微乎其微。

除了官方网站外,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网站在网站内容上多倾向于本民族特色文化,其他民族的文化内容较少。这些网站个性化、区域化、单一性的特点非常突出。相同语言及文化背景排除了广泛网络对话的可能性,聚合着聚合力较强的网络群体。

双语因素形成的网络分割表现为解读符号的分割。网络区域分割往往扩延到了广义的层面,意见群体和主题使用群体在单元化的分割后,形成扩延和放大,促使其形成特别的群体分割。网络区域性分割的不平衡反映了区域性的媒介接受态度,媒介使用范围和信息寻求趋向也是一个参照因素。在区域网络舆情的生成与扩散中,网络区域性分割的不平衡将开启多重层面。

网络社区与我们现实社区的最大区别在于,在这个虚拟的空间里不受距离的限制,现实社区往往以距离划定区域;现实社区可以将人文因素不同的人聚集在同一个社区里,网络社区强调了人文因素的相同和相近,消除距离后将人文因素相同的人聚合到同一个虚拟社区。消除距离后的网络聚合因素中,人文因素提高了其他选择性的主导作用。

少数民族居住的特点为分片聚居,大多集中在一定的地域里,传播主体的跨地域系数非常低,“他们通过人际传播实现基本生存、文化观念、角色和行为、社会交往等方面的适应”[3]。网络传播改变了这种结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网站跨地域传播是在传播议题获得一定的广泛性,从原有的网站向外延伸的一种传播扩延方式,一种在更大的区域引发传播扩散的现象。对双语背景的网民的调查分析反映出,建立在对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区域性社会价值关注的显要现象的归属驱使下,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网站跨地域传播主要可能依赖的传播议题的方向是:

1.民族问题。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为一个以民族群体为使用对象的符号载体,民族属性在传播过程中已经自然做了认同归属。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的范围往往限定在一定的群体范围里,缺少能够扩延出去的张力,使用者已经被限定在同一个民族的范围。因此,以符号载体作为链接的传播主体,关注他们这个群体的存在状态是首要的价值存在取向。无论远与近,民族标识在网络传播中已经潜在地聚集。

2.宗教问题。宗教作为一个普泛的意识存在,可以在网络自由的传播中得到放大,让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传播主体很容易放弃自然身份的不同而达到自觉意识的相近。宗教会影响到已经接受它或在其浸透过的文化中生活的群体态度。它在心灵的领域里存在一个广阔的时空,这个时空与网络所能够提供的空间一样不可以用计算来完成。

3.文化问题。网络汇集所有能够汇集的信息时,汇集出了文化的沉积。民族文化作为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生活方式无处不在。传播的动力来自影响力的实质作用。传统媒体的传播主体几近被机构占据,一部分人在影响广泛的人群。在人人作为传播主体的网络世界里,跨文化传播的前提是同一文化的跨区域传播。

4.环境问题。这是一个与人们的生存最相关的议题。少数民族较低的人口流动性,从历史延续、生态依恋、心理积淀等多方面形成的对自己生存地域的依赖。环境既是赖以生存的根基,也是一切方式的渊源,环境保护的概念更大程度上被提升到社会政治的层面,普通民众的环境问题浸染着浓重的情感色彩。网络传播环境中的环境问题十分宽泛,正因为如此,可能出现多元化的分歧。

众多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网站在网站建设中关注技术手段,即文字符号的转化问题。传播是建立在传播技术上的符号流动,网络媒介只是在传播技术上改变了传播方式,网络传播依然遵循传播中信息流动的矢量规律。因此,在网络海量信息的表象下,掩盖了我们对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网络传播的信息矢量规律特征做研究的注意力。

人类社会并存两类信息活动:一类是人与人之间、点对点的“个案交流”,本质是“对流”;另一类是社会与个人之间、点对面的“公众传播”,数学上服从幂律分布[4]。在网络与传统媒介传播的对比研究中,必须注重网络对传统媒介传播方式的削减,关注它的转移结构特征。我们在描述网络传播的强大冲击力时,构想出了“使世界变平了”的意象。通常确定“平”的内涵是,时空传导的无限化、身份认可的虚拟化、互动关系的平等化,以此区别于传统的信息交往模式的革命性变化。问题的关键在于,在这个被虚拟了的传播空间里,什么被虚拟了,而什么发生了转移,这种转移演化了另一种结构特征。

那些被虚拟了的身份在网络里的聚合和离散除了议题和意识因素的主导外,主体因素并未消退,“受众的社会人原型”[5]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复原着社会传播的“使用与满足”。虚拟只能说明这个空间的无限性和任意性,并不代表它在社会现实中的无意义的存在状态,而是其利用率大大超过了人们10年前对它的想象。虚拟下的现实利用、虚拟下的无限性和任意性的信息交换,改变的不仅仅是现代人信息交流和精神交往的手段,网络将会改变社会结构以及社会管理的趋向。网络可能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元素扩散到社会组织体系的各个系统中去。对新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网络发展状态数据的对比分析,就一个区域来说,其模拟了区域整体性融入外界的程度。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网站跨地域传播在“共同的意义空间”[6]发起、延伸、完成。研究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网站跨地域传播的网络通道、地域范围、人群结构,可以获得基础数据,而研究跨地域传播的“共同的意义空间”,可以捕捉到传播的方向。传播与传播对象往往在传播的过程中相互作用后形成两者的对应关系,这是我们研究网络舆情发生、发展、转移的原点。

少数民族网络发展对于充分利用信息传播的社会功效,发展先进的网络文化,推动区域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虚拟下的现实利用,虚拟下的无限性和任意性的信息交换,网络空间形成了一个个具有神奇传播力和号召力的开放性舆论场。由此,它向我们提出了由网络舆情分析及测度实现社会管理模式转移的要求。

在网络时代,公众享受知情权的方式改变了,新型媒介满足社会信息要求的技术手段革新了,在自由享受和充分满足的背景下凸显的是,政府公共决策和社会文化引导力的旧范式面临极大的挑战。双语背景下网络聚合性群体的转移结构特征,描述出了少数民族地区网络发展中社会效用的分离状态,如何在社会信息自由流动与网络群体聚合分割后的单一性之间找出一个可以被社会广泛接受的平衡点,考验着建设少数民族地区双语甚至是多种语言网络的社会核心作用的选择。

网络建设的实质是网络文化的建设。网络在传播文化时,一方面加大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度,另一方面又会潜移默化地冲击和消解着传统文化。因此,网络“文化上的领导权”建设将是一种时代转型的突破旧模式的建设体系。

(本文为新疆社科基金项目09BXW051“网络管理与网络舆情分析”课题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迈克尔·埃默里.美国新闻史——大众传播媒介解释史[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2]James W.Dearing.传播概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3]李智.论网络传播中的对话精神[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1).

[4]郭莉,谭建龙.面向信息内容安全的串匹配技术[C].互联网新媒体新技术论文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络局编,2008.

[5]顾明毅,童兵.互联网受众对网络舆情的需求起源[J].新闻记者,2011(11).

[6]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大学)

编校:施 宇

作者:武鸿鸣

上一篇:新闻评论研究管理论文下一篇:职业教育目标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