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创汇商机无限论文

2022-04-18

编者按:伴随着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在丙戌年初有了一个强有力的开局。中国的全面现代化离不开农村的现代化,作为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不能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衰败没落,“三农”问题需要逐步解决,农村需要全面建设。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蔬菜创汇商机无限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蔬菜创汇商机无限论文 篇1:

红色沙区红甜尖椒走红海外

时势造就英雄。有时,一个时代,一件事,一个物件就能成就一个人。河南省安阳市人大代表、内黄县兴隆农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杜建刚就是因为一个小小的红尖椒而成为改革大潮中的佼佼者的。

红尖椒,虽然个头较小,但它以辛辣的独特个性,深受大家喜爱。同时,经过加工后的尖椒又是方便面、辣条、辣片等多种食品的主要作料。红尖椒不但在中国备受青睐,而且也很受海外同胞的欢迎。杜建刚牢牢抓住红尖椒在全球畅销的机遇,利用他的兴隆农产品有限公司,把“红色沙区”的红尖椒远销到美国、英国、俄罗斯、德国、日本以及台湾等16个国家和地区。2020年,出口尖椒6000吨,创汇突破1000万美元大关,2021年,预计到年底出口创汇1200万美元。这个公司实现了9年创汇持续增长。

杜建刚,1971年12月出生于河南省内黄县井店镇东江村。内黄县素有“红色沙区”之称,该县的井店镇、六村乡、后河镇是冀鲁豫革命根据地中心区。抗战时期,井店镇有“小延安”之称。红色沙区曾走出过王从吾、刘汉生、平杰三、喻屏等多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其祖父杜国栋抗日战争时就是区委书记、支前模范,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过3个乡镇的党委书记,曾经被授予“共和国奠基人”。小时候,杜建刚经常缠着爷爷讲和日本鬼子斗争的故事。爷爷在杜建刚眼里是位英雄,是他学习的楷模。他自幼就在心里暗暗发誓,做人要做像爷爷那样的人。杜建刚父亲弟兄5个,都是国家公职人员。红色家庭、红色教育,父辈的言传身教和良好熏陶,使他自幼就有雄心壮志,同时乐善好施,善于帮助别人。

1988年,杜建刚接了父亲的班,到县沙灰砖厂当了一名工人。从此,17岁的他走上社会,开始在这个大千世界驰骋拼搏。

因沙灰砖厂效益不好,为了生计,1991年他辞职回家,开始了漫长的经商之路。从1991年到2021年,30个春夏秋冬,杜建刚商海弄潮,虽然他是成功者、胜利者,头上布满了光环,但是人们都知道,人生的道路并不都是铺满鲜花,洒满阳光的,也有坎坷,泥泞。他一路走来,风雨相伴,艰辛遍尝,感慨颇多。

刚辞职回家那几年,杜建刚啥都干过。除了种好几亩地外,贩运过蔬菜,到安阳卖过豆腐皮、花生米,煮过烧鸡,卖过肉,开三轮车给别人拉过化肥,整日起早贪黑,没日没夜,挣个辛苦钱。

他曾想过,如何搞一个专业生意,把它做大做强。搞什么呢?一个偶然的机会,杜建刚对红尖椒产生了兴趣,从此就和尖椒结下不解之缘。

1995年,内黄县六村乡破车口村的一户农民种了几亩尖椒,在市场上卖出了10元一斤的天价。要知道,当时一个建筑工人干一天的工资也只是这个数字。翌年,尖椒首先在破车口及附近村庄大面积种植,取得的效益依然不菲。六村乡党委、政府领导看到种植尖椒这个经济作物比种粮食收入可观,及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大力推广尖椒种植。六村乡的做法也带动了全县的种植结构调整,尖椒种植迅速普及到全县其他乡镇,同时形成规模,使红色沙区成为全国闻名遐迩的尖椒之乡。各地的客商蜂拥而至,内黄快速发展成为豫北最大的尖椒市场。

起初,杜建刚并未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一来对于种植尖椒没有经验,二来还有其他事情缠身。但架不住有关尖椒的消息不绝于耳,他也就悄悄上了心。

1997年,杜建刚在一张《河南农村报》的中缝看到一条消息,说是本省南阳地区的一个地方种植的尖椒喜获丰收。他随即与一好友商议前去考察。两个人坐车直达郑州,又倒车去了南阳市内乡县,再转乘当地农村的三轮出租车,在该县的瓦庭、师岗两个镇转悠了两天,了解到一些基本信息,取了一些尖椒样品就打道回府了。

在南阳市内乡县的这次考察,虽说没有做成生意,但也使杜建刚初步认识了尖椒,知道了其中的价格差等重要信息。半月后,他又从《河南农村报》上看到一条信息,说是商丘市民权县的一个地方尖椒滞销,种植户十分焦虑。于是,杜建刚又约上好友,坐车直接去了民权县,在该地王桥乡狄庄村的一家农户,找到了发布消息的农民,并很快谈妥,开始收购尖椒。

杜建刚两人在该农户家一住就是四五天,白天吃的是农家饭,夜里合睡一张门板,只有一条被子,冻得睡不着。就是这样,他们也忍住了。他们很快收购了六七千斤尖椒,租赁了当地一辆汽车拉了回来。还好尖椒很快出售,赚了2000多元。这是他在尖椒上淘的第一桶金。

初战告捷,让杜建刚尝到了小小尖椒所蕴含的甜味,从此专心致志地做起了尖椒生意。

怎样才能把尖椒生意做好做活?善于动脑筋的杜建刚,从自己所在村的地理位置考虑起。东江村位于内黄县井店、亳城、六村3个乡镇的交界处,内黄至浚县的省道和由六村乡通往县城的6公里长的乡道在此交会,而他的家恰恰扼守丁字路口,是过往行人的要道。1999年,杜建刚和家人一商议,在临路的房子上重新开了个小门,在路边铺了一块塑料布,摆出一台称重的地磅,当起了坐地收购的“小老板”。

六村北边乡镇村庄种植户到尖椒市场出售尖椒,杜建刚的收购点是必经之路。杜建刚抓住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顺便就把那些散户的零星尖椒收购到手,然后开上自家的三马车,拉到六村尖椒大市场出售,赚取一定比例的差价。

杜建刚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人,常年的劳碌奔波,也让其增长了许多见识,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实地考察的良好习惯。当地的尖椒收得差不多了,杜建刚听说新乡市有一个市场的尖椒销量很大,就印了一些名片,坐车前去参观考察。

到了新乡市老君庵市场一看,尖椒确实不少。杜建刚一打听,经销商大部分来自本省商丘市。他把名片一发,就有人主动和他沟通交流起来。也有人为他指点迷津,告诉他这个市场其实并不大,劝他不妨再到郑州市看一看。“郑州?在郑州哪里?”杜建刚紧追不舍。对方告诉他,郑州市北三环有个调味品大市场在陈寨,并且给了他一个电话号码。

就这样,杜建刚又马不停蹄赶到了郑州。這一次,他不但大开眼界,还和介绍的那位尖椒经销商见了面。那位客商姓李,南阳人,也是先在家做尖椒购销的小生意,后来进的城。那位客商听了情况介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和杜建刚一块儿来到了内黄。

得知内黄县有种植面积可观的尖椒,郑州的客户纷纷前来考察。杜建刚的销售点门庭若市,这个客户还没有打发,又一个客户下订单。货发郑州比发新疆及南方诸省市要方便快捷许多。有的郑州客户今天刚刚发走一车货,第二天或隔一天又带着车前来收购。杜建刚就想方设法联系尖椒货源,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那年冬天,他的尖椒销售收入5万多元。

俗话说得好:“物以稀为贵。”反之,什么东西多了,价格自然也就低了。2001和2002两年,全国不少地方盲目跟风,尖椒种植一哄而起,导致供大于求,尖椒市场价格大幅度下滑。然而,杜建刚从事的中介代购却逆势而上,异常火爆。他瞅准商机,及时扩大业务量,并且在村外的马路边又租了一块地,搭建了几间简易房,搞起了收、捡、装、运一条龙服务。

杜建剛对不管来自何方的客商都一视同仁,热情接待。在吃、住、行、收、装、运各个环节都安排得井井有条。诚信,使他的事业蒸蒸日上。最多时,他的客户一天有18位,分别来自重庆、成都、郑州、乌鲁木齐等地,日发货近百吨。到了2003年,杜建刚已经是身价百万且小有名气的“土豪”老板了。

2004年和2005年的尖椒行情更加低迷,上等尖椒跌入每斤2块多钱的谷底。令人不解的是,平时并不常见的郑州市中牟县的一些客商却出现在六村尖椒市场,大量收购低价尖椒,把开封市的冷库堆得满满的。到了2006年,尖椒市场复苏,价格步步攀升,甚至一度突破每斤10元的历史高位。那些库存的尖椒又陆续从开封市回流到了内黄,并迅速发往全国各地。

中牟客商赚了个钵满瓢满。内黄的尖椒商也闻风而动,纷纷搞起了囤积性收购,业内称“盘大营”。一时间,六村尖椒市场“盘大营”成为新时尚,大车小辆奔走在省内外各地抢购尖椒。

那时,别人囤积的多是质量好的尖椒,杜建刚却反其道而行之,以每斤0.5元的价格买了百余万元的别人都看不上眼的花皮椒。到了来年抛出时,已经是3元一斤的价格了,这次杜建刚淘了一大桶金。

2005年,内黄县政府决定建设纵贯全县南北的旅游专线,这条公路要从东江村村东500米外穿过。杜建刚十分清楚,一旦旅游专线修通,自己收购尖椒的地理优势将不复存在。他未雨绸缪,提前在省道与旅游专线交会的十字路口租赁了5亩地,着手建设新的尖椒收购点。

从中牟客商利用冷库储藏尖椒发大财的现实中,杜建刚悟出了要想把尖椒生意做大必须建冷库。于是,他在镇政府划定的商贸区流转土地6亩,利用这几年做尖椒生意积累的资金动手建设冷库。

之前,全县只有县肉联厂一个冷库。后来库存尖椒兴起,人们才发现原来距离冷库很远。于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远到郑州,开封、安阳水冶、白璧,近到濮阳、浚县,各冷库都成了内黄尖椒的天下。堆积如山的尖椒,也救活了一些即将倒闭的冷库经营者,同时也为尖椒市场增添了活力。利用冷库储藏尖椒,不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有尖椒供应。只要价格合适,随时可以发货。但是,入库、出库的费用无形之中压缩了经营者的利润空间。

2007年,就在当时的215省道、后来的230国道边,一座投资400余万元,长40米、宽30米、高8米,能容纳干辣椒1500吨的冷库拔地而起,填补了内黄储存尖椒冷库的空白。杜建刚敢为人先的举动在六村尖椒市场引起强烈反响。

一时,杜建刚的冷库在内黄成了香饽饽,那些搞储存尖椒的客商谁愿意舍近求远?前来找杜建刚联系储存尖椒的客户踏破了门槛,预约的电话响个不断,有的甚至托关系送礼物千方百计想往里挤。最旺的是最初几年,前来运输尖椒的车辆排成了长队,冷库全年几乎没有空闲时间,年创收入30多万元。

在杜建刚的影响下,六村尖椒市场周围的冷库建设迅速掀起高潮。短短几年时间,20余座冷库相继建成投产使用。内黄结束了把尖椒拉到外地去存放的历史。

2008年8月,杜建刚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取名“内黄县兴隆农产品有限公司”。因为经营尖椒购销多年,收发货物流程已经完全成熟,也基本用不着这个牌子,他就将这件事暂时放在了一旁。后来发生的几件事,让杜建刚逐步认识到了办公司对做外贸生意的重要性,并完全进入这个领域。

2012年,他决定复活自己的公司,先后跑了海关、商检、税务等7个主管部门,终于办妥了有关手续,具备了经营对外贸易的基本条件。

当年年底,香港一位客商下了一个单子,想要80箱尖椒。这是杜建刚从事外贸出口的第一单生意。虽然他知道这笔生意赚不了钱,但是他还是特别重视,挑选最好的尖椒精心包装,因为这是他第一次做外贸,以求有个良好开端。当时公司手续还不全,他就联系上一位南阳的朋友,把尖椒装到自己的面包车上,带上员工,跑到南阳进行了商检。然后又返回郑州,到省商品检验检疫局,跑妥程序后再去北京。因为北京大兴有香港客商的一个货柜,均为国外一家餐馆采购的物品。杜建刚和员工开着车,奔波2000多公里,才把货送了出去。

在杜建刚诸多的客户中,有一家山东省胶州的联大行农产品商贸有限公司,主营进出口贸易。从2009年开始,杜建刚就为人家做代工,就是代收、代加工尖椒。他发现这家公司做外贸生意发展很快,短短的时间内就盖起了办公大楼,业务量倍增,规模明显扩大。由于这家公司对他的启发,更坚定了他做外贸的信心和决心。

2012年夏天,杜建刚和云南一家公司签了一个单子。每次都是发往青岛,在发最后一个货柜的时候,对方改变了路线,让他转发云南省丘北县一家从事外贸生意的公司。

杜建刚随车同行,走了三天三夜,才找到了那家公司。对方又是设宴接风,又是派专人带他观光旅游,就是只字不提付款一事。其实这是一个圈套。待了几天,杜建刚实在忍不住了,就找到他们的经理洽谈。对方却告诉他,发往美国的尖椒有质量问题,美方不但不接受,还让再拉回来。杜建刚一听就急了:“这几次的尖椒都一样啊!咋会有问题?”“一样,是吗?”对方经理也紧追不放,随即拿出一份材料,让他在上面签字,证明自己发的货物没有任何问题。杜建刚知道自己发的尖椒都是个顶个的上等优质品,就十分自信地在上面签了字。没想到,对方紧接着又拿出了手机,让他看几张照片,说这是从美国某港口传过来的。照片上的尖椒确实不好,但杜建刚也无法解释。对方咄咄逼人,反咬一口,硬说杜建刚提供的尖椒是次品,扬言要求赔偿损失,一时间,事情就僵在了那里。

在云南,杜建刚一住就是20天。反正也没有什么事,他就在那家公司闲溜达,到各个部门参观。这家公司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各个部门都在有条不紊地运作。他就挨个走访询问。对方心中有鬼,不但没有限制他的行动,还让主管外贸的刘经理向其认真介绍了有关情况,给他创造了一个绝佳的学习机会。杜建刚虚心请教,用心记录。外贸出口的关键技术就这样被他牢牢掌握在了手中。

最后,双方达成协议,这次价值35万元的尖椒只给了5万元。后来,杜建刚多次提及这件事,并豁达自嘲:“‘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交了30万元的学费,掌握了一项关键技术,值!”

2012年春天,杜建刚在郑州市航海东路开设了自己的办事处,聘请了几位郑州大学的学生,并首次参加了广交会。

在那次广交会上,杜建刚收获颇丰。他的展位和山东省的一家公司的展位背靠背,对方的公司主营大蒜出口,规模很大,只派出一位业务经理前来主持。那位女经理姓马,30岁左右。互相一介绍,原来是河南老乡,家在郑州,二人顿时倍感亲切,沟通交流更加方便。

广交会的几天中,两人多次交谈,并互留联系方式。因为都是经营调味品的,共同语言多,会后也不断沟通联系,交流经验、互换信息。同时,也增强了互信。杜建刚十分佩服马经理知识渊博,外贸经验丰富。

2013年春天,在一次电话交流中,杜建刚意外得知马经理已经辞职回了郑州,就立即诚邀她加盟合作。3天后,马经理和杜建刚通话,约他到郑州面谈。杜建刚在郑州的办事处热情接待了她,二人就有关事情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很快就达成协议。杜建刚很大度,聘请她为办事处经理,把郑州的事情全部交其处理。

马经理接手郑州办事处后,一心扑在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加上她在原来的公司就是外贸专员、业务经理,别看年轻,因从事对外贸易多年,专业技术十分过硬,各项工作处理得很到位,杜建刚特别满意。

自从有了马经理的加盟,杜建刚如虎添翼。在她的帮助下,外贸工作迅速展开并壮大,当年就创汇50万美元,第二年达到150万美元。

面对竞争激烈的外贸市场,杜建刚又及时调整部署,扩大经营规模,引进先进的经营理念,完善运营体制,多渠道招收人才,形成了专业化、技术化的团队,使兴隆公司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刚做出口贸易时,公司主要是出口尖椒,产品附加值较低。后来为了满足国外客户的需求,他们相继开发了辣椒粉、辣椒圈、辣椒丝、辣椒籽等8个新产品,产品附加值提高了20%。

德国一客商需要辣椒粉,杜建刚立即组织生产、装车,及时发货。收到产品后,那位客商还专门打来电话表示感谢。

西班牙一家公司求购尖椒把。可是,以前尖椒把都是掰下来扔掉的废料。杜建刚不怕麻烦,立即四处联系,组织收购,以最快速度发走24吨货,创汇1万多美元。

产品的细分,档次的提升,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也带来更多的国外订单,促进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2017年,杜建刚对公司进行了大规模升级改造,重新规划了厂区布局,更新了车间设备,提升了生产工艺,规范了生产流程,健全了管理体系。通过一系列产业升级,公司成功打开欧盟市场,极大地提升了内黄尖椒的国际综合竞争力。当年,公司出口创汇336.14万美元。

为了学习到更多的外贸知识,结识更多的朋友,杜建刚立足家乡,放眼世界。从2012年开始,他多次带领自己的团队参加广交会和各种投洽会,并远赴台湾、韩国首尔、印尼雅加达及美国、德国等地参加展销会,推介公司产品,大大提高了内黄尖椒的知名度,助推乡村振兴。

笔者采访杜建刚时,一大早走进内黄县兴隆农产品有限公司,只见门前车水马龙,一车车尖椒从一个个农户家汇聚到这里。“这是六村乡刘邢堌的尖椒,一包50斤,一共200包。”正在忙碌着的工人说。

该公司有12辆小型货车,专门负责门对门收购农户的尖椒。“我们这几天每天都能收50多吨尖椒,我们的价格比市场价略高。”杜建刚说。

走进公司车间,工人们正在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他们有的分拣辣椒、有的装袋、有的称重、有的打包……好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

据杜建刚介绍,内黄尖椒出口呈现良好增长趋势,这与内黄县创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尖椒)质量安全示范区密不可分。内黄尖椒色泽亮丽、辣度高,富含辣椒素,在国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内黄县种植尖椒已有20多年的历史,常年种植面积超过30万亩。目前已经形成生产、加工、出口的产业链条。内黄县出口尖椒質量安全示范区创建于2012年,规模6万亩。该示范区远离工业区、无污染,土地肥沃、灌溉条件好。2014年,该示范区被授予“河南省出口食品农产品(尖椒)质量安全示范区”。2015年,该示范区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尖椒)质量安全示范区”称号。

“内黄尖椒出口的连续增长也促进了内黄尖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内黄县农牧局的相关负责人说,“因为种植尖椒的收益较高,群众种植尖椒的积极性非常高。如今,内黄尖椒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内黄已经形成了具有规模效应的尖椒交易集散地。随着内黄尖椒出口快速增长,尖椒的加工企业不断采用新技术、更新设备、升级改造。”这都为杜建刚的生意带来无限商机。

火红的尖椒不仅带红火了杜建刚的企业,也带动了当地种植结构调整,顺应了农业供给侧改革。兴隆农产品有限公司现有尖椒种植基地8000亩,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种植户近千户,每年收购尖椒8000吨,带动种植户年平均亩增收300元左右。

杜建刚的兴隆农产品有限公司是内黄县尖椒出口创汇大户,市、县、镇政府领导在贷款、疫情过后的复工复产等方面都给予了及时协调和帮助。杜建刚是市人大代表,市县人大领导对兴隆农产品有限公司更是情有独钟,多次前去了解生产销售情况,市人大还聘请专家为他的出口产品设计外包装。

杜建刚经常说:“我的事业和大地紧密相连,和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密切相关,同时也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帮助和支持。我们内黄县的营商环境一流。我富了不能忘记乡里乡亲,更不能忘记回报社会。”

杜建刚践行自己的诺言,致富不忘乡邻,不忘回报社会。他从收尖椒开始,就不断雇用街坊邻居帮他检、装、运,少则两三人,多时几十人,甚至超百人。因为杜建刚从不拖欠工人工资,信誉极佳,大家也很愿意跟着他干。

在内黄县兴隆农产品有限公司,检、装、运等各个环节都是本地农民工,有的已经在杜建刚手下干了20余年,他们吃苦耐劳的朴实作风让杜建刚印象深刻,对待这些父老乡亲也格外亲切。除了工资按时发放以外,谁家有了困难,他也及时伸手相助。一位工人为儿子娶媳妇,手头紧张,杜建刚得知情况后,立即拿出2万元,感动得对方接钱时双手直颤抖。

工人们在这里上班挣钱,还可以照顾家里。家门口挣钱,一举多得,其乐融融。

东江村村民苏建利说:“我们每天都来公司上班,一天八九十块钱,一个月两三千块钱。下班后又能和家里人团聚,处理点家务,感到十分满意。”

村民苏喜芬家有4亩地,以前种玉米,每年只有4000多元收入。后来改种尖椒,一年能收入一两万元,加上打工工资,年总收入超过4万元。

杜章芳,东江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近年来,他一直在兴隆农产品有限公司上班,每天能挣80元钱。在家门口上班,既能挣钱又能顾家,他非常满意。

像杜章芳一样,在兴隆农产品公司务工的贫困户有19人,占到公司总员工数的20%以上,他们从事收购、分拣、打包和出货工作,每人每月工资1500~2000元,年均增收2.5万元。

在历时5年的县脱贫攻坚中,杜建刚亲自扶持帮助98个贫困户脱贫。2021年3月,内黄县兴隆农产品有限公司被安阳市扶贫办公室授予“扶贫龙头企业”称号。

2008年,四川汶川發生了“5·12”强烈地震,杜建刚带上1万元现金,第一时间来到井店镇民政所,向灾区人民表达自己的心意。后来,这件事上了《安阳日报》,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2017年,安阳市电商网络协会集体看望慰问老城区二道街贫困户,为他们送去了温暖。杜建刚参加了慰问,并为活动捐资8000元。

2019年年底,杜建刚向全镇贫困户一次性捐款6万元。

2020年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华大地爆发,并波及到内黄县。大年初五,杜建刚专门购买的棉大衣、棉被各100套,捐给了镇政府,并向东江村抗疫执勤点捐资2000元。

2021年7~8月,内黄县连降暴雨,遭遇到1963年以来最大的水灾。尤其是从7月20日起,暴雨如注三天三夜,造成严重内涝,田野里都是水。杜建刚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立即拿出5万元,想方设法联系货源,购买了30台移动式抽水泵和抽水用的塑料管子,支援东江村抗洪救灾。农户们如获至宝,积极行动,迅速掀起排涝保产的高潮,纷纷夸奖杜建刚为大家办了一件雪中送炭的大好事。

后来,随着降水量的进一步加大,卫河水位超警,国家启动了蓄滞洪区分洪,内黄县的部分村庄被淹,蓄滞洪区的村民被政府及时转移,妥善安置。杜建刚又购买了价值2万元的米、面、油、矿泉水、卫生纸等生活用品,送到了位于井店镇一中的灾民安置点。

杜建国是村里的贫困户,杜建刚把他纳入帮扶范围,并从资金上给予重点支持。他的女儿上大学,杜建刚一次就资助了5000元。平时,零零星星的小资助更是不计其数。

2021年9月,井店镇实施亮化工程。杜建刚又积极响应号召,第一时间捐资6万元,有力助推了这项工作的推进开展。

为了支持家乡颛顼帝喾陵的开发建设,杜建刚先后捐资7万元,表达了一位炎黄子孙对人文始祖的敬意。

内黄县有一支脍炙人口的公益性组织——枣乡救援队。从救援队成立那天起,杜建刚就多次捐资捐物帮助他们,具体数目已经难以统计。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不知不觉,杜建刚已经从事尖椒购销20余年,本人也步入知天命的行列。随着事业的发展,各种荣誉也接踵而至。2014年,杜建刚被中国辣椒产业大会联盟委员会授予“优秀辣椒人”称号;2017年,当选安阳市电商网络协会副会长,同年,被评为“安阳市十佳电商人”;2018年,被选为安阳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2019年,被评为“河南省电商扶贫带头人”;2020年,当选内黄县果蔬产业协会辣椒产业委员会副会长;2021年,被河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聘为第八届理事会理事。

相信只要杜建刚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一定能把小尖椒的生意做得更大,“红色沙区”的红尖椒一定能香飘全球。

责任编辑/张美子

作者:杨国存 张国胜

蔬菜创汇商机无限论文 篇2:

印度农民致富秘诀:企业参与+信息开道

编者按:伴随着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在丙戌年初有了一个强有力的开局。

中国的全面现代化离不开农村的现代化,作为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不能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衰败没落,“三农”问题需要逐步解决,农村需要全面建设。

各地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应该遵循怎样的路径和思路?国外又有哪些农村建设的经验可以借鉴?

本文介绍了印度大企业在面对农村迷一广阔市场时,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不惜往与农业相关的产业一掷重金,加强与农民的沟通合作,并真真切切帮助农民开通信息渠道,转换其陈旧观念,使二者互惠互补,携手共建新农村,希望能为广大读者带来些许启示和借鉴。

昔日政府即便投入再多的补助金也刺激不了印度农业,如今由于大企业的参与而一举成为——

一、一门潜能巨大的致富产业

贝尔玛,一位生活在印度中部马迪亚普拉迪邦专门靠种植栽培小麦、大豆为生的农民。他家的房屋是用质地简陋且造价便宜的材料堆砌成的。但在两年前,他将计算机搬进了这座破旧不堪的平房里。

微电脑系统是由一家叫做ITC的印度大企业给配置的,该电脑系统以屋顶上的太阳能电池为电源,通过人造卫星与互联网联接。贝尔玛与周围农家的几乎每个人,都会使用该计算机系统。并应用由ITC公司制作的印地语网站自如上网浏览,与外界沟通信息。从互联网上,农民们可以随时掌握诸如自己所居住的区域气象和农作物市场价格以及农作物现代化栽培方法等一系列信息。这在过去简直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

由于有了计算机网络系统并能及时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这就促使贝尔玛下决心拿出自己的1公顷农田来专门试种杂交品种。此外,他还采用信息中提供的广播众收的间隔种植方法,用新掌握的最新技术来给作物施肥。一季下来,贝尔玛仅大豆的收获量就增产50%。“这简直是神奇的魔法”,他乐不可吱地逢人便夸。如今,依靠科学和信息,贝尔玛摇身一变而成为全村首屈一指的富裕大户。今年,他于脆将自己的10公顷农田全部种植上了大豆作物,并计划将掌握的全部新栽培法统统试种一遍。

ITC公司是以经营烟草业成功而蜚声印度产业界的。现在它的商务范围已扩展到食品、旅馆饭店等诸多服务行业,并将发展目标瞅准了与农业相关的产业。

慧眼独具且颇能瞅准农业商机的著名企业在印度何止ITC公司一家。印度通信产业的龙头老大巴尔迪电信集团,则将发展的战略重点放在果物和蔬菜产业,在与中东和欧洲的果菜贸易中,该公司也发了横财。而另一家工业大亨特特集团也将经营目光瞄准了农业,并扎扎实实地做起了专门向海外出口芥末和葡萄的农作物贸易,在生产领域也投资巨大。印度农具产业的巨无霸马亨德拉公司同样也将出口和经营的重点放在玉米等的生产力提高上。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农业部门一直是印度最大的“未开发的资源宝库”。该国的农业人口约6亿6千万人。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1%,始终是印度的主导产业。加快现代科学技术的引进并因地制宜地慎重选择农作物品种,若二者都能做到,则印度农产品的出口肯定会出现迅猛增多并在品种种类上很快会出现新的突破。因此,许多有深谋远虑的印度经济企业都纷纷“解甲归田”,且不惜往与农业相关的产业一掷重金。从基本国情来说,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果物和蔬菜生产国。但印度的天时地利却得天独厚。印度的许多地区每年可有3次收获季节。像苹果、芒果和莴苣等许多价格昂贵的农作物,堪称印度出口创汇的强项产品。但眼下企业和农民们仍感到力不从心的是——

二、政府的保守政策阻碍了改革进程

无论印度政府出台什么样的农业扶持政策,都不可能使每个人的革新意愿得到满足,2004年,政府为农业发展支出57亿美元的农业补助金。印度的国有粮食专卖公司使用这笔资金,以比平常高出许多的超高价格从农家手里收购大米和大麦,但要对那些超出需求规定而储备大量谷物的设施建造和维护,则必须由直管部门自筹资金来解决,政府的补助金只能是杯水车薪。

由于政府的政策朝令夕改,故使得普通农产的种粮压力增大且储粮积极性也受到挫折。令人欣慰的是,政府近年来推行的对农产品的出口,农产在一定期间内实施免税等优惠政策,实质上也就是政府推行的使农村实现现代化的积极政策。原先奉行多年的那条陈旧的社会主义型的法律,即如果企业不经过政府机构的批准,是不允许采购和经营农产晶的法律正在清除,但在印度,该项中央政府的法律政策在地方上却不一定畅通。现在,印度中央政府已向各邦发出呼吁,要求它们尽快撤消同样的法令条例。

在马迪亚普拉迪邦,农户可以直接将自己的农产品卖给ITC等民间企业,任何农作物都可以进行自由买卖。买卖双方可以通过现金交易。农民们在ITC公司的专卖店里,可以大量买进种子和食用油等。

按照政府现在颁布的政策,预计在今后5年内,政府会对印度的企业投入资金的总额将接近50亿美元,届时约有近20亿美元的外国资金流向农村广大区域。政符的激励政策大受企业界的欢迎。“政府完全营造了一种充满活力的自由竞争的氛围”,巴尔蒂电信集团的米塔尔董事长说。下一课题,如何使农民们依赖惯了政府补助金的心态转变过来,树立完全依靠自己实力的坚定信心。

ITC公司则一如既往地以向农产大量引进计算机为目标,在激励农民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同时,开拓栽培品种多样化战略。仅此一举,就能使农产品收获量和农民收入大大增强、增多。眼下,印度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使农作物的栽培能赚更多金钱的愿望早已变为印度农民的原动力。ITC公司的最新发展战略足,在今后10年内,使居住在10万个村庄的1千万农民都能使用上互联网。由于农村人口众多,在通过购置ITC公司的电脑装置加快倌息交流进而大大增加农作物收获的同时,还会为ITC公司的各类商品开拓更广阔的市场。仅仅在过去7年内,持续攀高的该公司销售额已出乎意料地增加了25亿美元。印度农村广阔市场的诱惑力也大大激发着全球商界巨无霸——

三、诺玛特等公司欲罢不能

印度农机具产业巨头马亨德拉公司和著名的巴尔蒂电信集团,都在不遗余力地就如何进一步提高栽培农作物附加值的转换方式做深入研究,并认为,农民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提高是决定性因素。实践证明,农民如果种植大米和小麦,每公顷只能挣125美元;而栽培果物和甜椒、莴苣之类的作物可赚600美元,悬差之大,一目了然。

实际上,随着蔬菜市场的旺销和返季节蔬菜的供不应求,农民种菜的积极性只能是水涨船高。近年来,由于针对食品销售市场的政策放宽,像诺玛特、泰斯克和卡尔夫尔这样的世界商业巨贾和一些著名的超级市场大亨,目前都在纷纷研究开拓印度农村市场的商业战略。但迄今这些商界的龙头老大们还没有什么实质性动作,至少能给印度农村带来巨大效益的那些投资企业仍在持币观望。但人们所期盼的那种气势如虹的商业世界迟早会到来的。

“农村的广阔天地为企业的发展开辟了无限的商机。如今,已有100多家著名企业集团参与了农村市场的开发,另有不少中小企业也在无孔不入地拓展自己的经营范围”,巴尔蒂电信集团的米特尔说;

不难预测,随着诸多企业的不断涌入,印度农业的生产力必将大大提高。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竞争力越来越强的印度农产品风靡世界。

(徐新明译)

作者:伦·莫罗

蔬菜创汇商机无限论文 篇3:

潜江: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

基本市情

在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腹地。湖北中南部,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她就是湖北省直管市、武汉城市圈成员之一、中国明星市——潜江。潜江市素有“水乡园林”美誉,全市国土面积2004平方公里,人口104萬,辖3个省级经济开发区、6个管理区(农场)和14个镇、办事处。境内坐落着全国十大油田之一的江汉油田。

潜江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号称“天下第一台”的东周楚王行宫——章华台就在境内,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形成了淳朴的民风,孕育了辛亥革命先驱李书诚、中共一大代表李汉俊、当代文坛巨子曹禺等众多英才。今天的潜江,在科学发展的大道上阔步前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面推进。是一座正在崛起的活力之城、创业之城、宜居之城、幸福之城。

潜江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先后获得“湖北省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湖北省最佳信用县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2011年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评选潜江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

经济地理位置

潜江地理区位优越,北枕汉水,南接长江,东连武汉,西通三峡,是湖北省内承东启西的桥梁城市。318国道、沪蓉、京珠、随岳、襄岳等高速公路纵贯全境,市域内已建成半小时城市圈,公路网络通达率居全省前列;内河航运四季畅通,流经境北的汉江建有2个百萬吨级的港口,兴隆水利枢纽和引江济汉工程竣工后将进一步提升航运能力;汉宜(沪蓉)高速铁路在潜江设有客货两站,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化现代交通网络。

武汉港:距潜江1.5小时车程

武汉天河国际机场:距潜江1.5小时车程

汉口火车站和武昌火车站:距潜江1.5小时车程

自然环境

潜江位于东经112°29′至113°01′,北纬30°04′至30°39′,居湖北省中南部江漢平原腹地,境内地势平坦,地面高程在海拔26米至31米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全年无霜期256天,年平均降水量1500mm;空气质量优良,常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不处于地震带,无发生地震可能。

优势资源

(1)水利资源:潜江系古云梦泽一角,湖泊星罗棋布,河网纵横交织。汉江、东荆河等长江支流贯穿全境。百里长渠、城南河、田关河、西荆河等21条排灌干渠。借粮湖、返湾湖、冯家湖、白露湖、张家湖、苏湖等6个湖泊遍布全市;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3.6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量为2.28亿立方米;市区自来水供水量最高峰6.5萬立方米。

(2)矿产资源:潜江地下富藏油气盐。现已探明石油地质远景储量2亿多吨,天然气储量9700多亿立方米;岩盐地质储量7900亿吨。卤水227亿立方米,富含溴、钾等18种稀有微量元素,且矿化度均超过国家开采标准,可广泛用于电子、冶金、航天等高科技领域,有着广阔的开采价值和开发前景。

(3)农业资源:潜江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48.5萬亩。地上盛产“粮、棉、油”,目前已成为国家商品粮、优质棉、特种水产、速生丰产林、瘦肉型生猪、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出口创汇七大基地。

林业:潜江现有林地面积24萬亩。木材年采伐量3.4萬立方米。

水产业:水产养殖面积14.3萬亩,总产量15.6萬吨。

畜牧业:牛年出栏2.9萬头。牲猪年出栏101.56萬头,羊年出栏2.89萬头,家禽年出栏1674.88萬只,禽蛋年产量3萬吨。

(4)人力资源:潜江是江汉平原人才密集区。全市共有科研单位56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萬多人,拥有自然科技人员230人;城区拥有大学2所,其他各级各类学校235所,在校生总数16萬人。每年向大专院校输送人才1500多人,是全国的教育、科技先进县市;现有农村劳动力35.46萬人。

(5)旅游资源:潜江素有“水乡园林”美誉。是“活化石”水杉的第二故乡,建有李先念主席题名的水杉公园。境内还有黄罗岗春秋楚城、明十号湖墓、古章华台遗址、古华容道遗址、森林公园、返湾湖风景区、借粮湖风景区、田关河风景区、平原油田风光等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

此外,“江汉皮影戏”“荆州花鼓戏”“潜江民歌”“草把龙灯”被列入湖北省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湖北第一馆:上海世博会湖北馆已永久落户潜江,复建工作将于2012年完成。

平原第一坝:兴隆枢纽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位于潜江高石碑镇,上距丹江口水利枢纽378.3公里,下距老河口273.7公里。工程由拦河水闸、船闸、电站厂房、鱼道和两岸连接交通桥等组成,以灌溉、航运功能为主,兼顾发电,预计2013年完工。届时,将与三峡大坝、丹江口水库形成湖北水利文化旅游的“铁三角”,成为全国平原地区最大的水利枢纽旅游观光目的地。

天下第一台:章华台遗址位于潜江龙湾镇,南北宽1000米,东西长2000米。东南部发现有十余座宫殿遗址,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时代最早的楚国离宫别院遗址群落。2000年,楚童华台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汉第一塔:芦洑宝塔是500年前民众为祈福消灾、抗御水患而筹资建设的一座七层实心砖塔,于民国年间损坏,复建宝塔塔高56米,位于梅苑内,现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为芦洑宝塔题字。

戏剧第一都:潜江正加快建设以曹禺大剧院、中国剧协曹禺剧本奖创作基地、梅花奖艺术交流中心为主的曹禺文化产业园并已纳入全省首批现代服务业示范园区。同时,潜江与莎士比亚的故乡英国斯特拉福镇定期开展戏剧大师故里的交流合作活动,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中国戏剧之都”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龙虾第一乡:2010年,潜江被授予“中国小龙虾之乡”“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称号。每年在潜江举办的龙虾节期间,小龙虾产业发展论坛、“楚江红”虾王争霸赛以及“萬人龙虾宴”等活动,大大提高潜江龙虾知名度,潜江小龙虾正走出湖北、红透全国。

产业发展

潜江立足自身特色与优势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了油气开采、化工医药、冶金机械、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等五大传统支柱产业及家居、生物科技两大新兴产业。市域内拥有潜江制药、江钻股份、幸福实业、永安药业等4家上市公司。永安药业是我国牛磺酸生产基地,产品销量占国际市场份额的80%;江钻股份的石油钻头、江汉盐化工总厂的漂粉精。占有市场份额分别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潜江制药是全国最大的眼科用药生产基地;莱克水产、华山水产位居全省水产加工业前三甲,全市水产品出口创汇占全省的65%。

化工医药:潜江基础化工已初具规模,引进并培养了许多知名化工企业,包括永安药业、潜江制药、金澳科技等。化工产业门类较为齐全,石油化工、盐卤化工、煤化工、硫化工、硅化工同步发展,全市现已形成年产能:5600萬方氢气、21萬吨液氯、2.70萬吨炼油、150萬吨煤、60萬吨合成氨、30萬吨离子膜烧碱、20萬吨硫酸、10萬吨聚丙烯、10萬吨漂粉精、4萬吨牛磺酸等,化工行业竞争优势非常明显。

纺织服装:潜江纺织服装基础良好。拥有大小服装生产加工企业百余家,规模以上服装企业50家,年生产加工能力7000萬件(套),围绕服装加工业的熟练产业工人超过15萬,“潜江裁缝”被评为全国十大劳务品牌。依托丰富的棉花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潜江大力发展棉纺、棉织、服装出口、无纺布等产业,形成纺纱一织布一印染一服装加工一条龙。

近年来,著名服装品牌纷纷在潜江建立生产基地,并引进瑞士利维高等服装企业,成为品牌服装在湖北的重要生产基地。

农副产品加工:潜江是特种水产、速生丰产林、瘦肉型生猪基地。莱克水产、华山水产等企业获得对美、欧、日、韩等境外水产品自营出口权。拥有集养殖、加工、检测、研发、推广于一体的产业链。重点引进蔬菜加工、水產品加工、畜牧加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及冷藏仓储等项目。

冶金机械:以江汉油田内部产业为支柱,大力发展采油所需钻头及其他器具、模具生产。围绕服务配套武汉汽车制造业及空调制造业(东风汽车60萬辆整车生产、海尔武汉工业园年产460萬台空调、100萬台热水器、美的武汉工业园年产600-800萬台空调)拉动了潜江汽车零部件及机械加工产业。同时,充分发挥电解铝产能优势,延伸铝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发展铝制品产业。

家居产业:华中家居产业园规划面积3萬亩,总投资300亿元。已引进亚洲排名第一的全友、国内领军企业之一的好迪等80余家知名企业落户,到2015年将实现产值100亿元,并带动30萬人就业,将成为中国家居产业第五极。

生物科技:小龙虾虾头和虾壳占身体的70%,这些不能被直接吃掉的部位。蕴藏着广阔的市场。虾壳可提取甲壳素,甲壳素在医药保健、食品饲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作为“小龙虾之乡”的潜江能为甲壳素深加工提供充足的原料。目前,全国最大的甲壳素深加工项目在潜江市华山水产公司建成投产,创造了废弃虾壳回收利用的农业循环发展模式,2010年世界甲壳素研讨会在潜江举行,潜江正着力建设成为“世界甲壳素之都”。

园区介绍

潜江经济开发区:潜江经济开发区是湖北省17家重点省级开发区之一,规划面积27平方公里,建成面积15平方公里。开发区立足开放开发、突出招商引资,充分发挥独特的政策、环境、资源等优势,已形成化工、机械、轻纺等三大支柱产业。开发区内有盐化工、硫化工、氮化工、油化工、生物工程及高新技术材料等2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园林经济开发区:园林经济开发区规划总面积10平方公里,首期开发3平方公里,是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也是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开发区产业特色明显,布局合理。主要产业有:汽车零部件、服装纺织、农副产品深加工、高新电子信息、医用材料等。园区规划建有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物流仓储区、农副产品深加工区等功能区。

杨市工业园:杨市工业园总规划面积24平方公里,其中一期规划面积4.25平方公里。现已完成水、路、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期规划建设面积为2平方公里。园区产业特色鲜明,现已形成纺织服装、生物医药、机械电子、食品加工、星级酒店重点行业。目前正大力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及现代物流基地。

江汉盐化工业园:江汉盐化工业园规划面积15.6平方公里,园区以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盐化工总厂为龙头,吸引了荆州菲利华、武汉有机、武汉无机、富阳化工等企业入驻。园区漂粉精生产能力位居亚洲第一,三氯氢硅、双氧水、离子膜烧碱、液氯、甲酸钠等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均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

张金经济开发区:张金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267公顷,形成了铝业、电力、服装、建材、运输及农副产品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开发区发挥现有铝电资源优势,建设铝业新城,打造百亿工业强镇。园区现有湖北齐力华盛铝业有限公司、湖北幸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

后湖工业园:后湖工业园规划面积20.32平方公里,城区预留土地面积477.7668公顷,其中预留区235.1897公顷,建设区94.1618公顷,一般农田148.4159公顷。园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定位为制造业、农副产品深加工及现代物流业。

新城区:新城区总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位于园林城区与广华城区之间,定位为潜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江苏中南建设集团投资48亿助力潜江新城区建设,目前新区道路、桥梁、安置房、市政配套、城市防洪排涝已开工建设。行政中心等核心区已启动建设。

大园区:为了促进各园区设施共享、共同发展的目的,潜江市将园林经济开发区、杨市工业园、总口工业园整合构建为功能清晰、布局合理,融为一体的大园区,争创国家级开发区。总面积70平方公里。

熊口农场及运粮湖管理区萬亩特色工业园:熊口农场面积3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萬余亩。规划1萬亩特色工业园区,以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行业为主导产业。

运粮湖管理区耕地面积4.8萬亩,初步形成了农产品生产加工、种子生产加工、肉禽养殖加工三大产业链。规划1萬亩特色工业园区,以纺织服装、现代农业等为主导产业。

投资服务

潜江是湖北省最佳信用县市之一,已成立的汇桥投资担保公司注册资本1.5亿元,是全省五家A+级担保公司之一。行政许可及与之相关的中介服务项目统一进入市行政服务中心,对园区项目和企业实行并联审批、打包收费,并在承诺的时限内办结。企业统一由市纪委和市公安局实行挂牌保护,每个项目落实一个责任单位,组成工作专班,提供全程服务。外来投资者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后,经申请发放两张“绿卡”。可享受投资服务、道路交通、治安保护、医疗保健、子女就学等方面的优惠待遇。

优惠政策

土地:对“三区三园”及其他镇处固定资产投资达到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工业项目、农业产业化生产型项目,土地使用实行预付款制度。预付款根据项目用地所在不同区域为:3-4萬元/亩;对固定资产投资达到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三产业项目,土地使用实行预付款制度。

基础设施:园区基础设施“五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路、通气、通讯,平整土地)。项目用地红线图外的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由所在园区及镇处负责投入。

收费:区镇处工业及农业产业化生产型项目办理各种证照只收取工本费。除代国家、省收取行政事业性收费外,其它市级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免收。

区镇处工业及农业产业化生产型项目厂房建设免收城市建设配套费。其它附属建筑物按规定标准的20%以下收取。

新落户的工业及农业产业化生产型项目,在筹建、基建过程中涉及企业的行政事业收费和服务性收费。按总额不超过国家、省规定最低标准的20%,实行打包收费。

企业办理土地、房产等抵押手续,综合成本不超过贷款额的0.2%;三年内涉及同一抵押物的,除第一次按此标准收取外,以后只收取登记工本费。

项目鼓励:财政部门落实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并建立基金自然增长机制。项目竣工经验收达标后,各区镇处及企业可按照《潜江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申请专项扶持。

重大项目“一事一议”:对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及以上、产业带动力强、发展前景好的龙头企业,世界或国内500强企业,上市公司,设立企业总部等投资项目及重大文化旅游业项目,按照“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

名人文化“曹禺文化周”

潜江文化底蕴厚重,名人文化、产业文化、历史文化等交相辉映。近年来,潜江市成功举办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品牌节会:“曹禺文化周”,打响了名人文化这张牌;“龙虾节”,打响了产业文化这张牌……这些节会的不断举办,不仅宣传展示了潜江市的文化资源,更为潜江市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2004年、2010年,两届曹禺文化周的成功举办,成为世界了解潜江的平台。“曹禺文化”品牌,已成为潜江对外交往的一张名片,推动了曹禺文化由文化名人到名人文化,由名人文化到文化品牌的转变,为进而推动由文化品牌到文化产业的转型和跨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中国戏剧之都”提供了坚实支撑。

节会经济带来的效益也相当可观。第二届曹禺文化周期间,潜江签订经贸投资项目52个,投资总额218亿元,创下了潜江市节会招商新纪录。

曹禺文化周由中国文联和省政府主办,获省“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特别奖。被人民网、中华节庆研究会评为“中国最负盛名文化艺术节”。目前,潜江市已确定每三年举办一届曹禺文化周。

产业文化:小龙虾红了一座城

世界龙虾看中国,中国龙虾看湖北,湖北龙虾看潜江。

文化引领。龙虾节拉动潜江小龙虾迈上产业化发展之路。从小龙虾到大产业、从产品经济到产业文化,三届龙虾节的举办,打造了“中国小龙虾之乡”“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品第一市”。

借助龙虾节这一平台,潜江的发展优势和浓厚的发展氛围得到充分展示。对外开放的形象得到显著提高。龙虾节期间举办的国际和海峡两岸甲壳素研讨会暨甲壳素科学技术大会,来自美、英、俄、韩等18个国家和台湾、香港以及大陆19个省市区学者共聚潜江,研讨甲壳素领域的科技前沿进展和产业未来发展。

小龙虾,成为潜江又一张名片,加工出口创汇额连续八年位居全国第一,2010年达到近1亿美元,占全国1/3份额,占湖北水产品出口的60%。目前,潜江已建成从科研-育种-繁殖-养殖-加工-出口-销售-餐饮完整的小龙虾文化产业链。

据介绍,潜江将用5-10年时间,建设220亿元产值的甲壳素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实现小龙虾产业由传统农产品加工向生物高新科技产业转型,建成中国乃至世界的“甲壳素产业之都”。此外,龙虾城、龙虾广场也正在规划之中……

多年来,潜江以创建文化名市为目标,以文化品牌为基础,以文化产业园为抓手,走出了一条依托文化资源打好特色文化品牌,依托文化品牌打造品牌节会,依托文化品牌、品牌节会发展文化产业、推进城市转型发展之路,形成历史有积淀、提升有品牌、发展有产业的良性格局,使得“曹禺文化”蜚声中外,“小龙虾节”享誉全国,在湖北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潜江文化现象。充分显示了潜江决策层的执政智慧。

城市形象是一笔无形资产,不仅能源源不断地吸引八方宾客前来旅游、观光、购物、置业和投资发展,而且良好的城市形象还是一个巨大的磁场,把周边地区乃至国内外的生产元素吸引进来,形成巨大的生产力,推动和促进经济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良好的城市形象将会显著地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市民的凝聚力和使命感。

潜江正在通过节会活动拉动城市发展,通过节会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城市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华中家具产业园——打造中国家具制造第五极

近年来,潜江市围绕“率先冲刺全国百强、建设‘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先行区、打造荆楚明珠”的奋斗目标,加快实施“一区两带三极”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势头,连续八年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市”,被列为湖北省冲刺全国百强县市的第一方阵。湖北省委、省政府对潜江市今后的发展寄予了厚望,尤其在做大做强家具产业上,把华中家具产业园纳入省政府“十二五”期间重点调度项目,这都为潜江市今后争取政策支持、发展家具产业、打造家具硅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了解,园区总规划面积3萬亩,计划总投资300亿元,将建成集家具材料研发、生产、销售、物流于一体的全球单体最大的产业园。华中家具产业园实现了家具产业产品供应链在人力、物力、资金、产品、信息、物流、储运等综合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为企业节省综合成本20%以上。

2012年9月24日,“珠三角”和成都45家知名家具企业签约入驻潜江华中家具产业园,至此,华中家具产业园向中部最大家具产业基地又迈进了一步,并有望建成“中国家具产业第五极”。

华中家具产业园董事长邓承旭表示将全力支持企业入驻,着力搞好优质服务。其对客商的承诺是:“我们不算成功,直到您成功为止;我们不算满意。直到您满意为止。”对于能够达成合作的,园区将努力提供一站式、全天候的服务,为所有企业入驻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华中家具产业园是一座“产业新城”,无论是政府的优惠政策还是实际建设需求,都将给业主带来无限商机。园区将朝着“中国家具产业第五极”快速推进,打造家具产业,建设“家具硅谷”,竭诚搭建承接东部家具产业转移的大物流、大产业、大集群、大平台。

目前,华中家具产业园已作为湖北家具产业惟一重点在建项目纳入省政府重点调度,并被国家发改委列为承接中国南部及西部家具产业转移的示范区。该园区现正与新加坡世界顶级资产管理公司共同谋划3萬亩园区业态规划;与世界500強中外运长航集团共同打造占地500亩的一流物流园区;与韩国ECO跨国集团共同打造占地300亩的低碳产业项目;与中国家具卖场巨头红星美凯龙共同打造占地280亩的华中家具博览中心;与香港兆龙源集团共同打造占地3000亩的酒店家具用品园区;与东莞外贸协会、家具中国杂志社合作,共同建设占地4000亩的东莞家具工业园。

上一篇: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论文下一篇:祖容画像装饰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