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蔬菜栽培论文

2022-04-20

摘要:伴随着园艺新科技的不断发展,高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园艺实践技能的培养,高职高专院校作为实践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更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蔬菜栽培》(陈杏禹主编)作为园艺专业的重要课程,有着极强的实践性,对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的综合素质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完善《蔬菜栽培》在园艺教学中的改革,走实践教学之路成为当前高职高专院校的重要课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践教学蔬菜栽培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践教学蔬菜栽培论文 篇1:

蔬菜栽培实践教学创新应用策略及效果探究

摘 要:文章结合蔬菜栽培实践教学,对蔬菜栽培实践教学的创新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探究,同时总结出几点有关蔬菜栽培实践教学创新应用的效果,以供参考,希望这些分析和介绍能够进一步提升蔬菜栽培实践教学质量,更好地发展我国园艺产业。

关键词:蔬菜栽培;实践教学;创新应用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全面进步,我国园艺产业的发展步伐加快,国家尤其重视蔬菜生产。为了促使蔬菜生产朝更稳定、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开展蔬菜栽培实践教学非常有必要。目前,全国各大高校相继开设了有关蔬菜栽培实践教学课程,但从教学现状来看,实践教学基地面积不足,教学设备不完善等,造成实践教学效果不明显。此文以蔬菜栽培实践教学创新应用作为重点,阐述了实践教学的创新策略,并分析了其应用效果,为培养出更多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技能丰富的复合型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蔬菜栽培实践教学创新应用策略

(1)指导思想的创新。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江苏省常熟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本校”)以“遵循教学规律,体现学生为本,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实践技能,培养创新能力”为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丰富其理论知识,增强其操作技能,满足人才需求。

(2)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为了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本校构建了完善的教学体系,分别利用实验室、实验基地、社会与市场,促使学生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改善实践操作水平,最终为成为“高素质、强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提供保障。

(3)教学内容方面的创新。本校在演示性实验的基础上,增设了实践基地,并通过实验连接实验的方法,促使学生参与完成整个实验过程。这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另一方面增强了实验知识的连贯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4)教学方法的创新。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实践能力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尽可能将实践教学内容与蔬菜栽培管理教学相结合,以便学生在今后实践中能够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此外,这种教学方法的创新,还能够提高学生对蔬菜栽培学的认识程度。

(5)考核方法的创新。通过制订完善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对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具体情况进行量化考核,明确蔬菜栽培实践教学的目的。例如:采用成果汇报的形式,了解学生在栽培蔬菜中的实践情况。

总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方面的创新,可提升实践教学效率。

二、蔬菜栽培实践教学创新应用效果

创新教学模式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课程实践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对满足园艺岗位需求产生了积极影响。其应用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使学生的积极性和实践水平得到提升。实践教学的创新,实现了从填鸭式教学到责任制实践教学的转变。这种创新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实践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蔬菜栽培课程的热情,提升了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认识能力。此外,这种教学模式的创新,使得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有助于园艺业复合人才的形成。

(2)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了自身的实践能力,这样为今后就业带来很大的积极作用,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园艺业的岗位需求。

(3)推动了蔬菜栽培课程的发展。教学模式的创新,使得教师和学生在短时间内积累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从而更好地为生产及科学研究服务。

从上述几点蔬菜栽培实践教学创新应用效果可以看出:开展实践教学创新模式非常有必要。

综上,蔬菜栽培学作为园艺专业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研究蔬菜农田栽培系统的内部关系,重点对蔬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品形成规律和生长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促使学生不断提高实践技能,成为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本文以蔬菜栽培实验教学创新作为论点,阐述了几点创新应用策略,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总结和归纳,体现蔬菜栽培教学课程实践教学的特色。笔者希望更多人士参与到蔬菜栽培实践教学研究中来,为发展我国园艺产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 燕,王志勇,梁本国.对提高“无土栽培技术”课程教学效果途径的探索[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27(5):79—81.

[2]向 红,陈疏影,于虹漫,等.植物生理学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1) :59—62.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中等专业学校)

作者:王素明

实践教学蔬菜栽培论文 篇2:

浅谈高职高专《蔬菜栽培》实践性教学改革

摘要:伴随着园艺新科技的不断发展,高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园艺实践技能的培养,高职高专院校作为实践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更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蔬菜栽培》(陈杏禹主编)作为园艺专业的重要课程,有着极强的实践性,对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的综合素质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完善《蔬菜栽培》在园艺教学中的改革,走实践教学之路成为当前高职高专院校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高职高专学生及园艺专业特点,立足于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对《蔬菜栽培》实践教学的改革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希望在一系列改革的影响下,全面提升教学水平及学生的专业能力与专业素养。

关键词:高职高专蔬菜栽培实践教学、改革

园艺专业是高职高专院校中较为传统且具有强实践性的专业之一,而《蔬菜栽培》又是园艺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集技能性、实践性、应用性、生产性于一体的学科,对培养现代实用性园艺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加强实践教学也是学好《蔬菜栽培》课程的关键。与普通本科高校相比,高职高专院校尤为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和实践能力,尤其在如今严峻就业形势的促动下,如何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实现产学结合,全面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促使高职院校的就业模式顺利达成市场导向化,成为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挑战。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蔬菜栽培》课程所要求的实践技能,应对传统的教学进行系统化改革,保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验与实践相促进,教学与就业相衔接,实现学生为主体、实践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新型体系。

一、《蔬菜栽培》实践性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随着高职高专院校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封闭式的教学已不能满足当代社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相互脱离而培养出的人才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节奏,现今社会的发展建设需要的是高端技能型及专业智能型人才,高职高专院校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性人才为培养目标,而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种教学形式紧密结合。《蔬菜栽培》实践教学改革就是园艺专业中理论与实践的最佳契合点,传统单调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使得课堂教学往往只注重教授概念、理论及室内实验,《蔬菜栽培》实践教学改革后则更加突出重视课外实践,带领学生亲自试验,深入教学基地与实验室,在校内教师和校外专家的现场教授下,学生反复操作。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实践更好地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巩固理论的教学目的。通过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强化理论体系;通过实践教学改革,更好地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强化学生学习意识和责任意识。所以《蔬菜栽培》实践教学改革是达成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蔬菜中培》理论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措施,在高职园艺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蔬菜栽培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如果实践教学质量跟不上,就很难使学生深刻领悟和掌握课程的理论知识内容,更无法谈及培养学生全面的实际专业技能。因此,优化《蔬菜栽培》实践教学的改革,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势在必行。

二、《蔬菜栽培》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一) 改革教学内容

《蔬菜栽培》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就是要改变以往以教材内容为实验标准的固化体系,按照当代社会发展和企业各方面的要求,重新构建一套全新的蔬菜栽培课程教学体系。

1、 合理增加或删减课程内容

《蔬菜栽培》实训内容应依据当地实际生产情况,适当删除强理论性、弱实用性且过于重复繁杂的实践教学内容,增加市场需要的,更适于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教学内容。例如,结合当地实际删减“电热温床制作”、“设施环境监测”、 “大葱定植及软栽化培”、 “菠菜雌雄性型调查比较”、 “西芹和本芹形态比较”等实验实训,增加“穴盘育苗”、 “土壤苗床育苗”、 “蔬菜市场经营销售调查”、 “大蒜种辫处理及播种”、“当地无公害蔬菜或绿色蔬菜存在问题及对策调查”、“当地主栽蔬菜〈种1-3种,由学生任选〉无公害丰产栽培”。此外,还应根据当地当季蔬菜生产及市场销售情况灵活安排其它实习项目。

2、合并实验实训内容

根据当地蔬菜实际生产情况,将教材中孤立单一的实践操作整合为完整统一的新型的实验实训内容。在蔬菜生产这一过程中,必然涉及到蔬菜种子的识别、种子品质的测定、种子处理、盖膜、定植、肥水管理、植株调整等等,而这些技能在实际生产中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有些甚至是需要(或可以)同时完成的。因此,将部分单一实验应进行有效合并,使之成为更加完整的实验实训是有必要的。如将教材中的“蔬菜种子识别”、“胡萝卜种子处理”与“蔬菜种子播前处理”合三为一,让学生在识别种子形态、结构、鉴定种子新陈的基础上完成包括胡萝卜种子在内的多种种子处理作业;将“地膜覆盖技能训练”和“整地定植技能训练”相合并,让学生在整地作畦的同时完成地膜覆盖、定植等作业; 另外,“茄果类蔬菜分枝结果习性调查及植株调整技能训练”与“番茄保花保果技能训练”也可合二为一,让学生在进行番茄植株搭架、植株调整及打杈时实施“保花保果”,这是教学的需要,也是实际生产的需要。但应注意的是几个单一实训的整合并不是机械的合并,而需要对其内容进行科学调整,有机组合。总之,通过整合孤立实训,不仅可以在课时有限的条件下丰富实训内容,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完整的教学实践过程,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同时提升学生融会贯通的学习能力。

2、 压缩验证性实训,加大综合型实训比例

蔬菜栽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实践教学是其提高教学水平的有力武器。然而以往的教学中验证性实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导致在有限的课时内,验证了大量理论知识,反而减少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蔬菜栽培》课程改革将验证性实训与综合性实训的比例转化为2: 10,增加了综合性实训的比例,这种做法极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参与生产实践的机会,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对培养综合型的实践性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 改进教学模式

“教学有法,却无定法”,《蔬菜栽培》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体现,依托校企合作,促进公产学相结合,依据课程教学需要,结合社会企业需求,突破传统单一的教学形式,形成以实践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育模式,引领学生投身于生产一线之中,建立不同类型的教学模式。这些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反复训练模式。改变传统简单的训练模式,对一些很重要的实训如瓜类嫁接、穴盘育苗、定植、整枝、肥水管理等实训项目进行反复训练,这种模式可以使学生在反复训练中,明确实践重点,强化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第二,“包产到户”模式。蔬菜丰产栽培实习中,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到人”。引导学生独立进行蔬菜生产,从品种选择、种子处理、配制营养土、播种、育苗、整地作畦、定植、田间管理乃至最后的收获、销售皆由学生自己掌控和负责。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进一步强化专业综合素质,提升岗位能力;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在责任机制的推动下,使学生勇敢的面对各种问题的挑战,辛勤劳作,不怕苦累,以促使自己的责任田达优质丰产。这样还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精神;第三,双假实习模式。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双假进行调查实习。实习项目为“当地蔬菜市场及经营模式调查”、“当地主蔬菜栽培品种类型、蔬菜常年发生的主要病虫害的调查”、“特种蔬菜栽培情况调查”、“无公害蔬菜或绿色蔬菜发展概况调查”等。在培养学生经营理念的同时,使学生在不断的实习过程中克服懒惰习惯,以内容丰富的实地调查研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实习思想,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提升学生沟通协调能力和社会调查能力;第四,进村住农户实习模式。根据当地生产季节安排总计7-15天的时间,入住农户家中,在菜农的带动和专家的指导下分期进行生产实习,如西瓜种植或冬季马铃薯种植或番茄、辣椒、黄瓜定植管理等。分期让学生完成大规模的整地播种、中耕培土、施肥灌水、植株调整等多项蔬菜生产作业。这样让学生真正走进实际生产基地,亲身体验蔬菜种植的各个环节,感受蔬菜种植的苦与乐;通过亲身接触,对蔬菜种植有更加直接的认识,避免学生只具备纯理论的知识构架,在实际体验中经历真正意义上的蔬菜生产。第五,课余时间实习模式。如每天利用课后时间(或无课时间或双休日)到附近农户或农科所等地进行生产实习。实习中给予适当的劳动补贴,促使学生更加青睐实习工作,避免对实习的过于反感。 第六,生产经营实习模式。在利益驱动之下,进行生产经营,可根据学生意愿和学校时间限制情况,利用课余时间,选做一些“短、平、快”项目,如在实验室内栽培芽苗菜或在校内实习基地栽培速生蔬菜,栽培后的产品投入市场,获取经济利益,这样既验证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市场需求效果,又能使学生获得经济效益,且由于经济效益的驱动,又大大激发了学生对生产经营的兴趣,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促进了知识的有效转化,保证了实践教学效果。七,见习模式。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参观研究型或专业型的蔬菜栽培现场会,或蔬菜栽培高新技术基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投身于实战之中。第八,顶岗实习模式。毕业顶岗实习是对学生先前专业学习的全面检测,是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的关键的教学环节。通过顶岗实习,实现“工学” 结合、“校企” 结合,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顶岗实习实行“2+1”模式,即用前两年结束所有课程教学,第三年学生以“员工”和“学生”的双重身份到实习单位顶岗实习一年。顶岗实习前,学校、实习单位必须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包括制定科学、严密的实习划和严格的考核标准;进行细致有效的岗前动员教育等;在实习过程进行科学、严格的管理,把管理重点放在实习计划的落实与检查、实习质量的保障与监控及突发问题的处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面必须加强互动,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协调,防止或避免“错位顶岗实习”和“流于形式的顶岗实习”, 切实保证顶岗实习效果,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第九,是动员、日记、讨论模式。不论学生参与何种模式的实践教学,都要遵循三个步骤:一是在实习开始前开好动员会,并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二是在实践过程中认真做好记录。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详细记录实践操作过程、出现的各种现象,各种问题,以备交流总结,并由专业课教师严格监督、批阅,计入实习成绩。三是在实践课结束后及时开好总结座谈会。每次实训课开始前用15-20分钟的时间(也可利用课外时间)开好讨论总结会,让学生把在上次实践中学到的,看到的,发现的,解决的和不能解结的各种知识、现象和问题,在总结交流会上进行讨论交流,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实施“头脑风暴”策略,激发学生分析问题根源,找出解决问题方法。

(三) 改革考核制度

首先,实践考核与理论考核相互分开,独立考核;其次,对单次实践实训成绩做具体化考核,制定详尽的评分细则和考核标准,加大实践过程与结果的成绩考核比例,压缩实验实训、实习报告成绩比例;再者,强化以结果定成绩的考核机制,且实行“一票否决”制,即只要实习结果不符合要求,则该次实训成绩记为零分。例如,在实验实训中,种子催芽以发芽率定成绩,播种以出苗率定成绩;分苗、定植、嫁接等实训以成活率定成绩等等;另外,学期末进行抽题考核和实践理论问答考核或实践理论笔试。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实训态度10﹪)+30﹪平均实验实训报告成绩+40﹪实训过程的平均成绩+期末考核20﹪(选题技能实际操作考核+实践理论考试或问答考核);综合技能训练(1学分)及见习(两个学分,与蔬菜栽培课时无关)独立计算学分,独立考核。而顶岗实习成绩考核则比较复杂,顶岗实习作为一种以工代教、以产代学的教育活动,不能用单一的学科式或生产管理式的方法考核,其考核评价具有多元性。包括教学性评价层面和生产性评价层面。教学性评价层面应从学生的专业理论、专业能力、实习态度、岗位融入度、团队精神多方面进行考核评价;生产性评价层面,应参照职业岗位员工考核内容进行考核,主要包括工作态度、技能水平、生产质量等。另外,鉴于对学生的尊重,还应采纳学生的自我评价。所以具体的顶岗实习成绩应由实习过程和实习总结组成,实习过程占70﹪,实习总结占30﹪。实习过程成绩由校外、校内实习指导教师评价成绩和学生自评成绩组成。其中,校外指导教师考核成绩占60﹪,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占30﹪,学生自评占10﹪。《蔬菜栽培》实践性教学考核制度的改革,改变了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而存在的现象,使之成为既与理论教学密切相关而又相对独立的“学科”,从而引起学生对实践性教学的高度重视,彻底改变了学生“实习态度敷焉,实习过程偷懒,实习报告抄袭,实习结束没收获。”的不良现状,尤其注重以实践结果进行考核评分,大大增强了学生对实践训练的责任意识和认真的态度,提升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深入掌握程度,使学生更有自信的完成同类专业的其他实践技能。

三、结束语

现代化园艺技术日新月异,高职高专要想输送社会需要的专业型人才,就应先从实践能力的培养入手,对于园艺专业来说,应着力改革主干课程如《蔬菜栽培》的实践教学,联系生产实际,学习先进方法,以教学方法、内容、教学模式及考核制度等的改革,促使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在不断的改革探索中,使《蔬菜栽培》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以蔬菜实际生产为标准,使高职高专院校的实践教学更加符合社会发展和生产所需,并且为社会企业的发展输送了越来越多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符庆功,吴慧敏,王华森. 《蔬菜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讨[J]. 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1(02).

[2]曹霞,武春成,宋士清,王久兴,李晓丽,张慎好. 设施蔬菜栽培学实践教学的创新与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11(18).

[3]刘中良,涂清芳,江生泉,姜自红. 浅谈高职高专《蔬菜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J].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

[4]冯志红,张慎好,李晓丽,闫立英,王久兴. 新就业形势下蔬菜栽培课程的教学改革[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5]宋士清,王久兴,武春成. “设施蔬菜栽培学”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创新[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6]王广印,陈碧华,李新峥,李贞霞,孙涌栋,沈军,杨和连,孙丽. 蔬菜栽培学实践性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04).

[7]邱开金.如何组织开展好顶岗实习工作.中国教育报,2012(08).

作者:郭云仙

实践教学蔬菜栽培论文 篇3:

蔬菜栽培学课程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研究与实践

摘 要: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深入开发蔬菜栽培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爱国主义教育、大国意识、民族意识、环保意识、团队合作意识根植于学生心中,以专业知识为载体,以“润物细无声”教学方式,增强学生专业自信心、使命感和责任感。

关键词:蔬菜栽培学;思政元素;教学研究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中央进而明确提出了“课程思政”的建设思路,这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全面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充分体现了“三全育人”发展理念的总要求。通过开展“课程思政”,改变了原来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相对独立的育人方法,整合各类课程的教学资源,充分开发各类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加强育人效应。

1 蔬菜栽培学课程特点

蔬菜栽培学是传统园艺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以蔬菜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蔬菜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产量、品质形成特点,着重介绍蔬菜安全、优质、高效生产技术方法和环境调控技术。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蔬菜栽培基本理论知识和栽培措施,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蔬菜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在课程教学中,通过开发与思政相关的教学案例,培养学生“三农”情怀和“爱农知农为农”素养,使其逐步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蔬菜行业人才。

2 蔬菜栽培学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蔬菜栽培学课程思政建设,要把落实立德树人作为重要抓手,将课程思政建设立足于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之上,完善课程教学大纲,开发适宜的教学案例,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将爱国主义、大国意识、民族意识、环保意识、团队合作意识、职业素质修养等内容渗透到教学内容中,保证学生在充分掌握蔬菜栽培理论和基本技能之外,也接受了德育的潜在熏陶,形成知识传授、价值引领、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3 思政元素融入蔬菜栽培学教学的具体内容

3.1 树立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在讲授蔬菜栽培方式时,向学生介绍中国的特色蔬菜栽培种类,如黑龙江省的马铃薯、四川涪陵的榨菜、山东胶东白菜、长江流域一带的水生蔬菜、西北白兰瓜等,这些名特产品不仅国内驰名,还远销国外,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和说明,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感。

3.2 确立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模式 辩证唯物主义是学生确立科学思维观念的基础,蔬菜栽培学课程中蕴含大量的科学素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解释蔬菜栽培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模式。在讲解蔬菜栽培生物学基础一章时,涉及到蔬菜生长发育基本理论之一的光周期学说,讲授光周期现象时可通过Garner和A11ard无意当中将烟草转到温室发现其顺利开花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光周期学说可被辩证唯物主义三大规律中的“质量互变规律”所解释:烟草在夏季长日照条件下,即使长到3.5m也不开花;在冬季短日照条件下,长到1m就开花(温室内)。科学的思维模式不仅在专业领域可以运用,在日常生活中也同样实用。根据这个案例,跟学生说明一个基本自然规律:做事情要适可而止,量力而行,欲速则不达。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融入个人思维模式中,科学解决日常生活及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3 发挥榜样作用,塑造学生科学奉献精神 专业课程学习容易局限于一点一线,学生很难提升专业能力并将其与国计民生联系在一起。在各论番茄栽培技术教学中,跟学生介绍东北农业大学李景富教授带领的番茄育种团队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和丰硕成果,焕发学生追求科学的志趣,培养学生为科学奉献的精神;同时,明确说明番茄育种科研不仅可以丰富老百姓菜篮子,还可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生活。教育学生在追求科学发展的道路上不能孤军奋战,团队友好协作将为科研发展奠定基础。

3.4 培养环保意识,增强专业责任感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然而近年来,蔬菜产品中农药、化肥、重金属污染逐年加剧,已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从栽培角度着手,加强学生安全生产意识。在讲授施肥技术一节时,详细阐述国家减少化肥、减少农药使用量的“双减”计划,增强学生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教育学生在以后工作中不能为了追求短期经济效应而丧失职业操守,应为保证人民吃上放心菜而不断努力。农产品安全是蔬菜未来产业长期发展的坚强保证,应倾其一生为社会、蔬菜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3.5 增强专业技能,培养大国情怀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蔬菜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新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型产业,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国蔬菜产品在进出口贸易中仍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劣势。因此,在讲授蔬菜栽培技术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我国该如何通过技术革新来提升蔬菜产品質量,提高蔬菜产品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外贸收益,激发学生认真学习专业技能,发挥专业优势,为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

4 蔬菜栽培学思政教学的具体措施

4.1 丰富教学内容体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优化教学内容,紧抓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其育人的主渠道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与价值观,提升育人能力。课堂教学主要是对理论性较强的蔬菜植物栽培生理、蔬菜的生育特性和关键栽培技术进行讲授,可通过引入特色鲜明的教学案例,丰富学生专业知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培养专业能力,达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培养效果。

4.2 完善课程试卷库建设 为适应学科发展需要,根据农业部和国家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在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和规范教学大纲的同时,积极开展课程建设,建立和完善蔬菜栽培学试卷库,以最大程度体现出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的反馈效果。

4.3 完善课程内容结构体系 园艺专业是农业院校的传统专业,蔬菜栽培学是园艺专业的主干专业课。在过去学科体制下,蔬菜栽培学课程分为总论、各论2部分,理论教学学时多,讲授周期长。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高等农业院校逐步实施教学改革,减少理论课内容,增加实践教学比例,教学实习学时数少而集中,这与蔬菜的周年生产相矛盾,难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制约了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高。为适应高校教学改革需要,必须制定新的授课计划,以专业岗位能力培养需求为中心,重新编写《蔬菜栽培学教学大纲》《蔬菜栽培学教案》《蔬菜栽培学实习指导》。在理论学时缩减的情况下,课程中删除了生产中栽培较少、经济效益不高的蔬菜种类和茬口,以经济效益较高的茬口为重点,根据农业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引入最新技术成果,形成独特的课程体系。

4.4 开展多元化教学方法

4.4.1 多媒体课件教学法 利用精心制备的多媒体课件,将大量与教学有关的图片、视频导入教学课件中,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增加教学的实际信息量,改善教学效果。同时,对于理论性强的知识点,采取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结合,通过板书进行强化记忆,提高教学质量。

4.4.2 自学式教学法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渠道在不断拓展,网络资源共享课、互联网视频资源、图书馆电子书籍等成为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主要手段。教师预先安排具有专业拓展能力的知识点,鼓励学生通过多元化途径去完善相关资料,以课程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

4.4.3 互动式教学法 教师针对相关教学内容,通过引导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在课堂上,教师提出与相关教学章节密切相关的且生产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方法。

4.4.4 讨论式教学法 教师针对相关教学内容,设定讨论内容。课前,学生查阅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堂上,各组学生通过实际演示,展开相关讨论,明确和丰富专业知识点,提高专业技能。

4.4.5 以项目为依托的田间调查和实际操作教学法 蔬菜栽培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培养学生专业动手能力可以提高其专业技能。结合学生毕业课题,以项目为载体,让学生通过田间管理进行实际调查和室内实验,提高专业能力,专业教师则负责田间实际示范和具体指导;同时,结合挑战杯、“互联网+”大赛,鼓励学生以项目方式参与其中,增强学生专业认知感和归属感。

5 结语

蔬菜栽培学课程思政的目标是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水平,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与价值观。通过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设计中,达到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和谐统一,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家、爱农情怀,增强其专业归属感和历史责任感,这才是课程思政教学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姚敏磊,仲开泰,庄宇萌,等.优秀农业文化在农科专业大学生爱农意识培养中的实现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8(36):217-219.

[2]陈书霞,孟焕文,李玉红,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蔬菜栽培学原理课程的建设与思考[J].高等農业教育,2020(06):69-73.

[3]陈碧华,郭卫丽,孙丽,等.蔬菜栽培学总论实践教学的整体优化与创新[J].中国园艺文摘,2014,30(02):199-200.

[4]许淑琴,邱晖,孟惊雷.高校本科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与机制[J].高教学刊,2021(11):193-196.

[5]梁杰华.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向的探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3):100-102.

(责编:徐世红)

作者:马光恕 廉华 盛云燕 王茹华 高玉刚 王彦宏 李丹丹

上一篇:小学语文拼音教学论文下一篇:人力资本供给结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