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班主任工作规范行为论文

2022-04-28

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我想,对于班主任来讲,这也是我们的一个首要任务。可见,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多么重要!我在报刊上曾看到过这样一段真实的故事: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强化班主任工作规范行为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强化班主任工作规范行为论文 篇1:

实施精致化管理 促进优质化发展

精致化管理是学校科学管理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是学校教育优质化发展的条件和需要。抓好常规、落实过程、严把细节,努力使学校管理做到“事事有人问、处处有人管、人人有事做、事事讲成效”,牢固树立“精心、精细、精品”的观念和意识,精益求精、精雕细琢,才能营造精致化的校园环境,打造精致化的工作作风,从而真正实现学校精致化管理,扎扎实实地促进学校的全面健康发展。

德育管理在精致化中规范行为养成

“抓德育,促管理”、“向德育要质量”。三年多来,我们认识到德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育人讲精致,成功在细节。

1.精致化的德育工作首先从学生的规范养成抓起

“嫩枝易弯也易直”。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在进行行为规范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坚持抓好“严”、“细”、“实”三个字:

(1)所谓“严”,即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评比。严格要求:就是对学生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都有明确而严格的要求;严格训练: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知道了就可以形成了,而是需要严格的训练、不断的强化,才能逐步形成良好习惯;严格评比:为了督促行为规范的落实,我校每天有三支队伍随时履行检查评比的职责。三支队伍各司其职,分早、中、晚三次对各班的宿舍、教室、包干区卫生和秩序纪律进行全方位检查,发现违规现象立即公布,扣除相关班级当天考核分数,绝不走过场。德育处每月汇总,及时评出月优秀班级和月文明宿舍。在此基础上,学校每学期统计汇总,评出校级优秀班集体进行表彰奖励。

(2)所谓“细”,就是本着“细处着眼、小处入手”的原则,坚持将各项规范要求落到实处。学生宿舍里抹布的摆放、班级教室里黑板槽的清理、学生课前学习用品的准备、每天早上课桌椅的排列、周末放学前门窗的关闭……每一个细节都成为我们规范养成教育的落脚点。

(3)所谓“实”,即从学生、班级、学校的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地抓好规范教育的管理,不求形式上的轰轰烈烈、不搞花架子,而是注重实效、着眼于学生良好思想行为的养成。目前,我校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了家长乃至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肯定。

2.精致化的德育工作离不开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了师德建设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通过专题教育、主题活动、典型引路、舆论导向、制度约束等途径,使“育人德为先、教书德为本”深入人心。在我校大批德育骨干的引领下,全体教师能加强职业道德自律,规范教学行为,关心学生品行健康发展,坚持耐心教育与严格管理相结合,真正做到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校教师的敬业精神和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着学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

作为苏州市红十字示范学校,我校广大教师充分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扎实开展“成长1+1”师生结对帮困系列活动,以爱心为纽带、以进步为目标,使不少与教师结对的受助学生取得了可喜的进步。这不仅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且还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吴江日报》、吴江电视台等媒体都曾对此活动进行专题采访和跟踪报道。

我校将进一步努力实施全方位的德育教育,明确树立以人为本、抓好常规、争创特色、求真务实的理念,营造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氛围,使我校德育工作的精致化管理再上新台阶。

教学管理在精致化中强化过程实效

精致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在教学管理上,我们要注重细节、立足专业、科学量化,这样才能使精致化管理落实到位。

学校的精致化管理,首先离不开教学,而教学工作中的“六认真”工作,占据着教师在校百分之七十左右的时间,可以说与教师的专业成长息息相关。因此,教师教学“六认真”管理的精致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

1.完善制度和考核方案,以规范引领、合理量化

我们根据学校实际已经制定并实施了《作业规范要求》、《考试规范要求》、《教研活动规范要求》等规范;编制了《教师帮教记载》、《备课组活动手册》、《教研组活动手册》、《师徒结队记载(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教师作业编制情况记录》、《兴趣小组活动手册》、《教师听课笔记》、《教师培训手册》、《教师值日记载》、《学生双休日告家长书》、《学生问卷调查表》等记录手册;完善了《教师学期岗位考核方案》、《教师“六认真”百分考核方案》、《教研组百分考核方案》等考试制度。

2.覆盖教学的全过程,以体现环节环环紧扣

教师备课笔记要求一课一案,格式规范、内容详实,能够较好地体现学生的活动安排,要包括教学内容分析、教学方法设计、教后反思记录等。教师在认真备课的同时,还要针对教学情况对教案进行修改,对于每节课的教案内容用红笔增添、删减,使之更完善。此外,为了督查教师的备课情况,教师每天离校前将备课本放在办公桌桌面显著位置,供相互学习交流,也供教研组、校长室平时抽查。

以抓课堂常规入手,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倡“一二三”制度,即提前一分钟进入教室(督促上课准备等);推迟二分钟离开教室(解答学生疑问等);抽查三层次学生学情(掌握反馈信息等)。同时,由教研组和教务处安排每月教学研讨公开课、青年教师公开课、春季对外公开课、骨干教师展示课等多种形式促进教师研究课堂教学。

根据《作业规范要求》,教务处加强对作业的调控力度,通过备课组长把关,通过认真检查作业、学生作业月调查、作业编制记载、学生问卷调查、双休日告家长书以及不定期抽查等对教师作业布置及批改情况进行检查评价,严格把好作业质量关、提高作业有效性。

此外,根据《教师“六认真”工作百分考核实施方案》的要求,教务处作出明确分工安排,内容主要包括:学生调查问卷、学生作业检查、教师补差记录、教师备课笔记等环节的检查。检查结束后,教研组长撰写月教研工作回顾,认真检查反馈编入《教研通讯》,每月一期印发到每一位教师手中,供校内教师学习交流。

学校对于“六认真”工作的精致化管理,说到底是为每一个教师的成长服务,它要求服务管理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使每一方面都能成为精品。

教科管理在精致化中追求和谐之道

我校教科工作借鉴了“三才天地人”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遵守“天道”、尊重“人道”、落实“地道”,力求“天地人和”的教科精致化管理,实现了教科精致化管理思维观念的突破与方式方法的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效益。

天道刚健有律的运行不息,因此才有鸟飞兔走、云行雨布、四季更替、万物化生。教科精致化管理首先要借鉴“天道”,也就是需要引入具有刚性约束力的规范管理。主要包括:

精严的教科制度。在精致化管理的实践中,校教科室在学习和贯彻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教科工作的部署与要求的基础上,建立了旨在规范教师教科行为的教科规章制度。明确了本校教师应该在教科工作方面做什么、怎么做、做得怎么样,每学期期末都要用《吴江经济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学期岗位·教科工作考核方案》来衡量与评价。有制可依、有制必依是我校教科事业正常发展的重要保障。

精密的工作流程。校教科室安排的每一项工作,都有细致的工作流程说明,执行人员只要按照流程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就能把事情办好。这样节省了教师摸索的时间,节约了劳动成本。

精当的过程控制。规范管理注重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对其质量进行监控,发现问题就会及时调整策略或干预操作。这就避免了工作的自由化、盲目化和粗劣化。

精致化管理的实施是个动态化的进程,精致化的程度也是需要不断提高的。如何使精致化管理在我校扎下根来,还要从我校实际出发,继续寻找突破口,分层次、分阶段予以实施完善,继续组织开展各类研讨活动,总结经验教训,加强校际交流,不断创新学校精致化管理的模式。我们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教育发展,以精致化管理奠基质量提升,为吴江义务教育做出新的、应有的贡献!

作者:沈剑华

强化班主任工作规范行为论文 篇2:

从点滴做起,促养成教育

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我想,对于班主任来讲,这也是我们的一个首要任务。可见,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多么重要!

我在报刊上曾看到过这样一段真实的故事: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的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些什么呢?”学者答道:“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錯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了。”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到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概括起来,就是他们认为终身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是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

当读完这个故事,我心中为之一震。不难看出,或者甚至可以说养成教育是一种关怀一生的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小学教师更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小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又极具可塑性的阶段,是施教的最佳期,紧紧把握住这个有利时期,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文明礼貌等习惯,将对他们现在的和谐发展起很大的促进作用,并使他们终身受益。对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和文明程度,也会起很大的推动作用。那么,如何通过有效的培养和训练,使小学生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做班主任工作将近十年,或多或少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浅谈几个观点和做法:

一、明其道理,积极引导

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道理,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行为规范,形成符合规范的行为意向,端正行为态度,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动机,自发配合教师的教育。例如,在一次升旗仪式上,难免出现了一些小小的失误:国歌已结束,但国旗还未升至杆顶。这时,学生队伍中出现了骚动议论的声音,班里的几个“小调皮”如张杰、阴磊等同学受此影响,也变得不安分,跟着“闹”。对此,我集中学生,请学生回顾当天升旗时的纪律情况,谈谈看法,说说对错,讲讲理由,对表现好的予以了表扬,对表现差的提出了批评,督其改正。同时,为了加强学生对升旗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我还利用思想品德课让学生了解了国旗的来历、它的象征意义、为什么学校要在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等有关知识,利用班队课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在之后的升旗仪式上,他们都能自我约束,做到认真、守纪。

二、严格要求,反复训练

任何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与巩固,都是知行结合的结果,都要经过相当复杂的发展过程。小学生自制力和持久性差,因此教师在向学生讲清应该怎样做以及为什么这样做的基础上,还应狠抓行为的训练过程,不断地、反复地、严格规范地训练,纠正学生不良的行为,形成良好的习惯。值得慎重的是,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能朝令夕改,不能一时心软就“手下留情”,因为有了第一次的原谅,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每一次的原谅都会使原本已经减弱的不良习惯又得到一次强化,最终功亏一篑。

三、严于律己,从我做起

前两年我校安装了简易多功能讲台,桌的面积很大。可能由于自己不太利索,每天桌面上都摊得很乱,但我发现学生的桌面也不整齐,我看不惯了,批评了他们。可当我教育完这些孩子时,我的脸不禁煞红,因为我看到有些孩子正盯着我的讲台桌显露出不解的表情。可我明白了:为人师表,就必须处处以身作则。

可见小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左右着学生的品质和道德行为的养成。前苏联教育家加里曾说过:“教师的世界观、品行、生活,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会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因此,在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只有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才能赢得学生的敬重,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威信,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促使他们往好的方向转化。例如,教师要求学生要以礼待人,说文明话,做文明人,那么当学生热情地向你问好时,希望你也能微笑着说声“你好”;当你借用了学生的物品,希望你在归还时务必说声“谢谢”;当面对学生犯了错还不知悔改时,希望你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谆谆教导。

四、建立网络,形成合力

要教育好一个孩子,学校与家庭之间是必须默契配合的。因为学生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良好习惯的养成,一方面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家庭的影响。要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需要家、校配合,步调一致,发挥整体育人的功能。如果学校教育学生要谦虚礼让,而家长却告诉孩子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那么学校的教育就会被抵消。所以,只有把学校的系统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整合起来,形成一个规范的教育网络,才能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作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教育贵在坚持,只要我们都提高认识,从点滴做起,常抓不懈,那么,在我们的校园,在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文明之花必将时时处处开放!

(工作单位 河北省乐亭县新寨中心小学)

作者:卢艳艳

强化班主任工作规范行为论文 篇3:

浅析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摘要:我国近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点,要求学生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活动激发兴趣,规范行为,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和个人才。

关键词:中学生 良好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

我国近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依据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以全面提高学生道德素养为目的,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求学生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活动激发兴趣,规范行为,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和个人才。为此,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做到运用知行结合,以活动为载体,来培养并巩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组织活动,规范行为,加强良好行为习惯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贯彻教育部颁的新《中小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我校结合实际,提出了“以德尚智,以德立校,八文见长,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结合有关文件精神,出台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方案、计划、准则。在新生入学8天内,以军训、《守则》、《规范》、《阡中学学牛必读》、《和谐成长》等为内容对新牛进行入学教育,然后举办以“环保我能行”为主题的文艺晚会。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学生会提出“革除陋习,树港中新形象”、“树立正确消费观,少花父母血汗钱”等倡议,各班主动报名成立文明督查小组,轮流值日督查。

如八(5)班《带着诚信上路》主题班会,在看过学生自排自演的小品后,让学生们“讲讲自己诚信上的丑事”,大部分同学都勇于献丑,并能认识到臼己错在何处,思考今后该怎么做。又如八(6)班的“划龙船”主题活动班会,通过开展分组划龙船赛,培养了同学的闭队精神,增强了凝聚力。在实验班和学生会、校团委联合开展“环境怎么了”的调查活动后,学生们自觉地与方便盒、方便袋告别丫,校园内不再“雪花飘飘”了。活动能增智,史-能育人。

学生在愉悅中自觉增强了规范意识,文明了行为习惯,这样做效果很明显。三干多学生的大学校,违纪学生数直线下降,违法学生几年来保持了零的记录,取而代之是“垃圾不再流浪”、“钱物准能失而复得”,同时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为良好习惯的养成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二、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重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能力的增强。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有力保障。要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就要以学生为本,体现新德育论的“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转变德育教育观念,完善德育方法,改变德育途径。

学生郝世达,从小任性,好打架。一次他又欺负本班学生,情形相当恶劣。我毫不留情当众给予严厉批评,并申报政教处要求给该生处分。当时,郝世达想转学,一走百了。我知道后,直言不讳地告诉他父母:“孩子转学可以,你们也有这个自由,但你们想过没有,这样会更促使你的孩子仗势欺人,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为了教育孩子,我觉得他不能转走。让他在哪摔倒在哪爬起来,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经过一番开导,郝世达父母同意了她的意见。从那以后的头几天,对他实行冷处理,然后再百倍地关心他,呵护他,教导他,对他实行热处理。在这种严父慈母般的感化下,时华建渐渐变了,变得和从前判若两人。这名有劣迹的“差生”终于变成一个品学优良的“优生”,并且考入了理想高中。教师节他寄来的贺卡内容至今让我记忆犹新:老师,你在办公室里和我促膝交谈的情景,是我人生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三、多认可学生、赞美学生,能促进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曾听说陶行知老先生用四块糖教育了学生,改变了学生。我们也试着用四块糖的方法教育学生,学生毕竟是学生,他需要老师、家长的认同、赞美,他们更需要榜样,示范力量的引领,这样养成教育才会持久稳定地深化下去。只要教师善用激励机制,多鼓励,多用正面事例弓l导,将会促进他更加努力,因为老师的一丁点认同、赞美,学生都会认为是一种骄傲、一种荣耀。为此,学校制定了《文明班级评比细则》、《文明寝室评比细则》、《星星评比细则》(包括“卫生之星”、“学习进步之星”、“好人好事之星”、“勇之星”等),采用月评选制,公布在“星星闪耀”栏中,对先进集体颁发流动红旗。竞争这些荣誉的过程,就是自我反思,自我发展。自我教育的过程。通过一年来的自我督促教育,校园环境变化很大,垃圾不再流浪,语言不再难听,学生们也已经有了自己初步的人生目标

四、重视老师的示范熏陶,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作用

近墨者黑,近朱者赤。首先要。蔡元培说:“什么叫师范?范就是模范,可为人榜样,自己的行为要作别人的模范。”

从走上三尺讲台的那天起,我就树立起“立志于党的教育事业”的远大目标,处处以一名合格的党员标准来衡量、要求自己。教育教学中,我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她十分注重“师范”作用,衣着整洁大方,言行规范得体,对待任何学生一视同仁,尤其是对待后进生,更是关爱有加。她始终坚信:班主任工作的创造性,就在于让每一棵草都能开出灿烂的生命花朵。2001年中考在即,我班的时国云同学因为不适应住校生活,解不出大便,看着孩子难受的样子,她用手帮助她解出了大便。事后,孩子的妈妈感动的说:“老师,您做了连妈妈都做不到的事,谢谢你。”

由此可见,中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要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反复强化,在纯净的社会环境中不断感悟体验,才能逐步形成,才能巩固和发展,十年树木,百年育人,习惯是逐渐养成的,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便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学生有着非常强的可塑性,习惯一旦形成,也很难改变。因此,要求我们教师,培养和指导学生科学地、有效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教师的100封信.开明出版社.1989;

【2】 叶圣陶教育文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0;

【3】 叶圣陶语录汇编.苏州教育出版社.2002;

【4】 朱复融.儿童行为习惯训导法则.重庆出版社2005.8.1。

作者:吴亚平

上一篇:医疗器械方面的生物技术论文下一篇:常态化多媒体教学的思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