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工作中的行为规范

2024-04-11

日常工作中的行为规范(精选8篇)

篇1:日常工作中的行为规范

日常工作中的行为规范

1.员工上岗时必须保持衣冠整齐得体。

2.员工应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举止热情大方。

3.工作时间应使用文明语言,不讲粗话、脏话。

4.接听电话要及时,用语规范,态度谦和,重要电话做好记录及转达。

5.工作中时刻保持安全意识,为自己、他人和公司负责。

6.在工作区域及市场经营区域禁止吸烟、大声喧哗及打闹。

7.自觉维护个人工作区域及公共区域的卫生,确保环境整洁、美观。

8.在工作时间内不得擅自离岗、串岗或闲聊。

9.爱岗敬业,不迟到、早退、旷工。

10.不得电话聊天或公话私打。

11.在工作时间不接待私人来访。

12.不谈论公司和同事是非。

13.非经同意,不得从网上下载安装与工作无关的各种软件;非工作需要不得上

网、浏览刊物等。

14.无关人员不得进入管制工作区域。

15.正确使用公司的水、电、空调、办公等设备设施。

16.勤俭节约,爱护公物。

篇2:日常工作中的行为规范

-------------------------

编辑整理: 会计网上学习编辑:aiyimingba 文章来源:新浪

篇3:档案工作者行为中的文化传统研究

一、档案工作者行为独特的文化心态

档案工作者的价值观是与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紧密相连的。中国传统文化把人的价值归结为道德价值, 作为一种道德文化, 它之所以可以长期、广泛、持久地影响着档案工作者的行为, 是因为道德文化是民族传统中的核心文化。社会上很多人都说档案工作待遇、地位这样低, 但档案工作者对档案事业、对利用者服务却那么热情, 这种忠于档案事业的献身精神让人感动, 其实这就是道德理想高于物质利益的价值观的力量, 它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积极有为、奋发向上的基本精神, 它从整体上塑造了档案工作者的风貌, 也是档案工作者所具有的共同心理特征, 其具体表现在: (1) 道德追求大于社会索取。现实中, 档案工作者所从事的工作在道德力量的支持下, 历久不渝地与社会上以“富贵利达”为生活目标的世俗价值观大相径庭, 对社会文化价值观的赞美与对世俗价值观的鄙视, 是档案工作者对这种浓重道德追求经久不衰的深层原因。 (2) 社会本位高于个人本位。档案工作者有着一种强烈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感, 能以天下为己任, 且对国家民族有较强的社会从属感。保存党和国家重要档案文献、珍贵文化遗产, 传播优秀文化思想, 培养人才几乎成为全体档案工作者的信条, 对社会未来的负责胜过自身付出的思考, 行为表现处处皆反映出它所属的社会团体的性质。 (3) 自我修养先于对他人的服务。自强、刚毅、忍耐而乐观向上的性格, 是每一个档案工作者心理品质的主流, 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已成为档案工作者服务的标准。

二、档案工作者交往中的文化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人际关系的理论特别发达, 我们民族心理倾向是“仁爱”与“和谐”, 档案工作者在对内、对外交往中也具有明显的这一民族文化特征, 不但强调“和为贵”的人与人的和谐, 知行合一的身与心的和谐, 天人合一的人与环境的和谐, 而且延伸到人内在的精神的和谐, 这种文化渗透到历代档案工作者的服务思想、途径、形式和方法之中。直到今天, 档案工作者仍保留着“和谐”、“仁爱”的特色并收到了明显的服务效益, 这种文化现象在档案工作者与利用者之间已生成并深化为一种文化型的服务思想, 并构建了具有经典意义的民族精神。和为贵的文化观念在与利用者的关系上突出的是“爱”, 强调的是服务过程中的情感因素。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事物的相互联系及统一, 主张求同存异, 使档案工作者把利用者看成是与之相辅相成的, 不是对抗力量, 因此要追求和谐。行为中的气质表现应是:稳建, 平和, 温良, 体谅, 不凭感情起伏任意发泄, 不走极端, 不冲动, 不破坏内心平稳, 对服务工作增加正效应, 减少副作用。

三、现实对档案工作者传统道德文化的冲击

从社会发展的现实来看, 中国传统文化对档案工作者的人格力量的塑造与支配力量是不可低估的, 其有值得肯定和发扬的一面, 但传统文化弊端的暴露也是比较明显的。近几年, 中西文化的碰撞已明显触及到档案工作者行为的实践领域,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民族文化传统受到了强大的冲击, 档案工作者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首先, 当社会在重视了档案工作者高层次道德追求后, 却忽视了档案工作者的物质享受, 对档案工作者及优秀事迹的表彰几乎都是以艰难困苦作为必备条件, 评价中习惯的不是工作效能、质量以及对社会发展进步产生的作用, 而仅仅是比较奉献与付出, 社会分配中不注意档案工作的需求, 尤其是在社会发展的特殊历史时期, 档案工作处在比较困惑之中时, 以上问题显得尤其严重。其次, 中国传统中的“和”对档案工作者行为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它以进展平稳为理想, 采用克制、谅解的方法, 追求人际关系的平衡。服务过程中, 往往表现为消极容纳、妥协, 缺乏工作的主动意识, 具有一定的保守性。由于档案工作者的内心普遍存在着“息争”心态, 缺乏对冲突的正确认识和恰当处理, 当服务中出现矛盾时以调合甚至降低服务水准为代价平息档案工作者与利用者之间的冲突。

篇4:日常行为中的生产力

据说英国大不列颠图书馆的新馆建成后,老馆的书就都要搬到新馆去。经测算,整体搬迁预算是350万英镑。一个馆员说他有一个解决方案,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搬迁,只需要150万英镑。馆员说,但我有一个条件,如果把150万全花净了,那权当我是为图书馆做贡献了,如有剩余,则全部归我。按照这位馆员的策划,图书馆在报纸上刊出广告:“自即日起,大英图书馆免费、无限量向市民借阅图书,条件是从老馆借出,但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还到新馆去。”广告打出后,读者借阅踊跃,在规定时间内,旧馆内90%以上的图书就移到了新馆,剩下的图书雇用搬家公司,只用了不到10万英镑。可见这个馆员深谙日常行为中也有生产力要素的道理。

在开发新能源方面,人体本身的动作被列入日程和计划。其中,人类的脚步有望成为最新的无污染能源。英国工程师就设计出一种地下发电器,能够利用人潮脚步发电。这项新的脚步发电技术能够利用脚步对地板的压力推动地板下液体的流动,继而带动迷你涡轮旋转,产生电能并贮存在电池中。研究人员已经在伦敦中部的维多利亚地铁站试验这一技术。结果证实,每小时3.4万人的客流量能够提供6500个灯泡的电能。这种利用脚步发电的装置将首先应用于英国朴茨茅斯的三角帆塔上。三角帆塔是一座高170米的观景塔,利用脚步发电的迷你发电机将安装在供游客使用的每一级楼梯下方。这一发明将很快用于各大超市和地铁站。

当然,试图挖掘日常行为中蕴含的生产力,也有不靠谱的谬想。前几年,一位德裔英国“科学家”汉斯·皮特·尼斯瓦德教授为解决全球变暖问题出了一个“良策”:在格林尼治时间2006年7月20日11点39分13秒(北京时间7月20日18点39分13秒),半个地球的6亿人一起跳,跳一下,就可改变地球的轨道,让地球离太阳远一点。如此一来,全球变暖即可一劳永逸地解决。为此,他还特地设立了名叫“世界跳跃日”的网站,据说当时已有五亿九千八百多万人报名参加这一活动。而后这被证明是一种不着边际的奇思妙想,奇则奇矣,但太离谱。据物理学家解释,这是因为地球本身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地球上所有的人都是地球这个系统的一部分。既然处于同一个系统,系统内部的任何质量变化,都不能改变该系统整体的运动状态。这正如一个人无论有多么大的力气,也不可能抓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一样,因为它们都在同一个系统之内。

(摘自《今晚报》)

篇5:档案工作者行为中的文化传统研究

一、文化对档案工作者行为研究的意义

档案工作者既是文化的贮存、延续、传播者,也是文化选择、吸收、加工者,档案工作者群体既经过了社会文化发展的传递历程,又经受了文化传递历程中的心理净化。因此,从服务与文化的功能来分析档案工作者与文化的关系,可以这样讲,档案工作者保存、传递了文化,文化又孕育了档案工作者,档案工作这一职业,经历了多年文化积淀与渗透,逐渐形成了当代档案工作者的群体行为的文化模式,这种文化模式既体现出中国档案工作者群体行为的共同心理,又不为别种民族、社会不同的文化所具有,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相对稳定,为其成员所共同遵循并形成同化的价值体系、行为准则和共同的思想作风的总和。它是联系和协调档案工作者行为的牢固纽带,是档案馆灵魂所在,它深刻揭示了档案工作者中含有的文化特质,对于发展档案事业大有益处。

1可以在本民族文化基础上正确看待并理解我国档案工作者所特有的民族心理与性格。2在中国文化背景中看档案工作者行为,毕业论文格式可以看到当今档案工作者行为形成的历史因素,看到优秀的民族文化反映到这一职业上的印记,也可以恰当地解释和描述我国档案工作者所特有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3对于档案工作者的服务实践过程来讲,既可以在新形势下弘扬民族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塑造档案工作者群体的完美人格,又可以帮助认识分析一些行为中的陋习与弊端,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并做出符合时代要求的调节。

二、档案工作者行为独特的文化心态

档案工作者的价值观是与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紧密相连的。中国传统文化把人的价值归结为道德价值,作为一种道德文化,它之所以可以长期、广泛、持久地影响着档案工作者的行为,是因为道德文化是民族传统中的核心文化,是档案工作者在行为中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念,是协调档案馆与国家、政府部门之间,档案馆之间,档案馆与职工之间利益关系的准则。档案工作者对道德践履的尽善追求,对道德人格的完美塑造以及呈现出的高志功低物欲的行为特征,都是道德这把价值尺度在起作用。

当今人们对档案工作者的赞美也是从道德尺度出发的,“人梯”、“桥梁”、“默默无闻”、“为他人做嫁衣”这些话,集中描述了档案工作者行为中的勤恳、艰苦、牺牲、甘于奉献、创造性的人格品质,忽视了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模糊了档案工作者的心理特色。社会上很多人都说档案工作待遇、地位这样低,但档案工作者对档案事业、对利用者服务却那么热情,这种忠于档案事业的献身精神真是让人感动,其实这就是道德理想高于物质利益的价值观的力量,它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积极有为、奋发向上的基本精神,它从整体上塑造了档案工作者的风貌,也是档案工作者所具有的共同心理特征,其具体表现在:

1道德追求大于社会索取

现实中,档案工作者所从事的工作在道德力量的支持下,历久不渝地与社会上“富贵利达”为生活目标的世俗价值观大相径庭,对社会文化价值观的赞美与对世俗价值观的鄙视,是档案工作者对这种浓重道德的追求经久不衰的深层原因。

2社会本位高于个人本位

档案工作者有着一种强烈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感,能以天下为己任,且对国家民族有较强的社会从属感。保存党和国家重要档案文献、珍贵文化遗产,传播优秀文化思想,培养人才几乎成为全体档案工作者的信条,对社会未来的负责胜过自身付出的思考,行为表现处处皆反映出它所属的社会团体的性质。

3自我修养先于对他人的服务

自强、刚毅、耐力而乐观向上的性格,是每一个档案工作者心理品质的主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已成为档案工作者服务的标准。

三、档案工作者交往中的文化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人际关系的理论特别发达,我们民族心理倾向是“仁爱”与“和谐”,档案工作者在对内、对外交往中也具有明显的这一民族文化特征,不但强调“和为贵”的人与人的和谐,知行合一的身与心的和谐,毕业论文格式天人合一的人与环境的和谐,而且延伸到人内在的精神和谐,这种文化渗透到历代档案工作者的服务思想、途径、形式和方法之中。直到今天,档案工作者仍保留着“和谐”、“仁爱”、乐融的特色并收到了明显的服务效益,这种文化现象在档案工作者与利用者之间已生成并深化为一种文化型的服务思想并构建了具有经典意义的民族精神。和为贵的文化观念在与利用者的关系上突出的是“爱”,强调的是服务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并具有以下特征:

“融”,即情感的融汇状态,首先要解决的是代界的填充和角色界线的延伸。心理相互渗透,“假如我是一个利用者”的心理换位,在服务功能上表现为和风细雨的沟通,减少对立情绪,扫除情感障碍。

“情”,在实际工作中只有产生情的效应,才能充分发挥服务功能,捕捉住服务最佳时机并产生出最佳效果。高质量、高效益的服务,往往会使利用者产生出久久不能平息的激情,而利用者给档案工作者的一点点慰问,也往往使我们难于忘怀。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事物的相互联系及统一,主张求同存异,使档案工作者把利用者看成是与之相辅相成的,不是对抗力量,因此要追求和谐。行为中的气质表现应是:稳建,平和,温良,体谅,不凭感情起伏任意发泄,不走极端,不冲动,不破坏内心平稳,对服务工作增加正效应,减少副作用。

四、现实对档案工作者传统道德文化的冲击

从社会发展的现实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对档案工作者的人格力量的塑造与支配力量是不可低估的,其有值得肯定和发扬的一面,但传统文化弊端的暴露也是比较明显的。近几年,中西文化的碰撞已明显触及到档案工作者行为的实践领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民族文化传统受到了强大的冲击,档案工作者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首先,当社会在重视了档案工作者高层次道德追求后,却忽视了档案工作者的物质享受,对档案工作者及优秀事迹的表彰几乎都是以艰难困苦作为必备条件,评价中习惯的不是工作效能、质量以及对社会发展进步产生的作用,而仅仅是比较奉献与付出,社会分配中不注意档案工作的需求,尤其是在社会发展的特殊历史时期,档案工作处在比较困惑之中时,以上问题显得尤其严重。其次,中国传统中的“和”对档案工作者行为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它以进展平稳为理想,采用克制、谅解的方法,追求人际关系的平衡。服务过程中,往往表现为消极容纳、妥协,缺乏工作的主动意识,具有一定的保守性。由于档案工作者的内心普遍存在着“息争”心态,缺乏对冲突的正确认识和恰当处理,当服务中出现矛盾时以调合甚至降低服务水准为代价来平息档案工作者与利用者之间的冲突。

档案工作者情感一般不外露,缺乏宣泄,形成了含蓄、内向、老成、稳建的风度,心理的自责与积累,造成压抑,内心的焦虑与挫折比较严重。

按文化人类学观点,人们为适应生存来改变着环境并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行为,同时修正传统文化以利于人类的不断发展。我们首先必须坚持传统文化的“继承性行为”,澄清一些混乱思想,端正价值导向,不盲目跟从某些理论去膨胀一种暂时实现不了的欲望,凭借优秀文化传统,积极促成振作而不是倦怠的精神状态。同时也要看到,传统文化面临着需要更新的一部分,传统文化中的弊端要靠它可以接受的时代文化来弥补,在社会主义文化影响下,全面改造封建和资产阶级文化,发挥精神和物质双因素在档案工作者行为中的激励作用,进一步完善档案工作者行为体系。

篇6:日常工作中的行为规范

[摘要]会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会计基础工作是整个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工作规范才能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会计工作才能行使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职能。现阶段,一些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管理不当,造成了会计基础工作不同程度的削弱、滑坡甚至混乱,影响了会计职能的有效发挥,会计基础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其规范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根据财政部制定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条例,重点分析目前中国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如何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问题;建议

会计基础工作是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服务的统称,主要是指企业根据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要求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服务。它主要包括:会计凭证的填制、审核、传递及保管,会计账簿的没置、登记、核对、结账等,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审核要求等,会计档案的归档、保管、移交、销毁等,会计电算化的硬件的软件要求等。企业应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管理。它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会计基础工作的簿弱不仅影响会计职能的有效发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可见,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势在必行。笔者以下就如何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目前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1、会计核算方面的问题

(1)原始凭证填制不规范,内容不完备。如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没有加盖填制单位的公章;从个人取得的原始凭证,没有填制人员的签名;自制原始凭证没有经办单位领导人或其指定人员的签名;填大小写金额的原始凭证,数字书写不正确,或大小写金额不一致;购买实物的原始凭证,没有验收人员签字确认的验收单;支付款项的原始凭证没有收款单位或收款人的收款证明;一式几联的发票和收据,没有用复写纸套写,编号不连续,有跳号、断号现象;发生销货退回时,没有退货发票或退货验收证明,退款时,没有取得对方的收款收据或银行汇款凭证;有的经济业务,需经有关会议或单位领导以及上级有关部门批准的,在报销时没有将批准报告或文件作为附件。

(2)记账凭证填制不规范,内容不完备。主要表现在:摘要不能准确、精炼地表达经济业务的内容;会计科目没有写到最明细科目;附件张数不填写或者不准确;填制凭证人员、审核、复核、会计主管没有签章,涉及收付款类的凭证也没有出纳人员的签章;将不同类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汇总填制在一张记账凭证上;记账凭证发现错误时,没有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订正或者调整。

(3)会计账簿设置不规范,管理不到位。没有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和本单位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账簿;启用或建立会计账簿时,没有在账簿封面上写明单位名称和账簿名称,账簿扉页上没有附启用表,或者没有在启用表上填写启用或建立日期、账簿页数、记账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姓名;当以上人员调动工作时,没有注明交接日期、接办人员或监交人员姓名,没有交接双方人员在启用表上签字确认。

(4)报表编制不规范,执行有漏洞。没有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并依据本单位的要求编制财务报告,包括账务决算报告、财务预算报告及月份快报;财务会计报表没有按照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和其他相关资料编制,账表不一致;有的单位会计人员受他人授意、指使,篡改报表有关数字的情况时有发生;当有重大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时,也没有相关的报表附注予以披露或说明。

2、会计监督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我国《会计法》规定,每个单位会计机构都应设置会计复核岗位,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记载不明确、不完整、审批手续不全的财务收支凭证,应当退回,要求补充、更正;对违反国家统一的财政、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财务收支,不予办理,并及时向单位领导人报告,请求查明原因,追究当事人责任等等。但是,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远远没有达到这些要求。会计监督的不规范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部分单位没有严格按照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为依据,违反有关规定,对不应纳入统一会计核算的财务收支,如个人请客的餐费或个人购买的生活用品等不制止、不纠正,违规报销入账。

(2)部分单位的会计人员没有严格履行审核和监督的职责,审查力度不够。如报销差旅费时,报销单据后没有“员工出差审批表”等附件;报销会议费用时,没有填制“会议费用审批单”及会议通知等有关证明材料就列支报销了;还有报销金额与所附发票等原始单据的金额不一致,或者大小写金额不相等,粘贴虚假发票,没有领导人的签字等种种情况,对于这些报销的费用,会计人员连审都懒得去审,稀里糊涂地就给受理了。

(3)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部分单位内部管理松懈,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会计审批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不健全,或者虽制订了各项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从未认真执行。常常存在有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不相容职务很难有效分离;有的单位财务专用章、法人章、现金支票一人保管,随意使用,没有严格的审批程序;各种会计资料没有建档保管,不便调阅、查询。

(4)会计机构或会计人员方面的问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职业判断能力不强。如对费用怎么分类,应使用哪一个科目进行会计核算等搞不清楚;对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区分不准;真假发票没有基本的辨识能力;经济事项是否真实、合法、合理,也判断不准等。

二、会计基础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人员素质低下,对会计基础工作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有的会计人员常年没有参加会计继续教育,知识老化,观念不新,思想意识还停留在以前的计划经济时代,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对本职工作没有投入高度的热情,没有岗位责任心。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会计从业资格证都没取得,直接上岗就业,更是专业素质偏低,很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会计岗位的要求。

2、单位领导对会计基础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会计基础工作重要性意识淡簿。有些单位领导人认为会计基础工作不过是简单的账务处理事务,对财务管理没有多大影响,可有可无。对单位内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从不放在心上,从而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影响了会计工作的整体管理水平。

3、政府部门对基层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有所放松,检查、监督力度不够。随着改革开放和企事业单位扩大自主权,有关政府部门对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管理缺乏全面检查、监督和指导,对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管理仅限于会计工作结果和会计报表的管理,会计监督职能得不到正常发挥。

三、会计基础规范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1、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提高会计工作水平的必要条件。会计的职能包括核算和监督,是会计工作水平的重要体现。会计职能的实现依托于对会计信息的分析,而会计基础则是取得会计信息的基本手段,因此,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提高会计工作水平的必要条。

2、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有利于提高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升。规范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意味着会计工作基本秩序的规范,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严格遵守会计基础规范,提高了会计从业人员对会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督促会计人员从会计工作最基本的环节抓起,不断改进会计工作,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对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起到应有的作用。

3、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企业经营和管理有序进行的强有力保障。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离不开会计工作的支持,企业的诸多经营决策和管理方案需参考重要的财务指标,这些重要的财务指标来源于会计基础工作,得益于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是企业进行内部管理和外界相关利益者了解企业的重要渠道,是企业经营管理有序进行的强有力保障。

四、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有效发挥会计职能作用

1、各级领导部门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监督和指导,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各级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会计法》赋予的职责,采取切实措施,指导和督促各企事业单位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整顿会计基础工作中不规范的做法和存在的严重问题,不断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定期组织会计基础工作情况的检查。财政部门或者业务主管部门可以组织检查组进行抽查或普遍检查或重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提出整改意见,并检查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具体措施有:一是彻底清除无证上岗人员;二是定期对各单位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评比和奖罚,并与岗位资格聘任、精神与物质奖励结合起来,形成人人争先的良好风气;三是在会计工作管理的范围、内容程序、方法上要制度化、公开化,实行依法行政。

2、强化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认识。首先,要加强企业管理者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意识,一方面广泛宣传会计岗位设置混乱对企业造成的危害,引起管理者对会计基础规范的重视。避免因会计岗位设置混乱造成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其次,要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对基础工作规范的认识。

3、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强化内部监督机制。工作规范化、制度标准化、管理手段科学系统化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具体目标。各单位按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内部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度,使之切实可行,便于操作。一般由单位内部的审计人员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合规性、有效性的审计,具体审计流程为:内审部门制定相应的审计方案,抽调熟悉会计基础工作的专业人员,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等方面开始进行定期审计,检查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及其执行情况,会计岗位不相容职务的分离情况等,并出具内部审计报告。另外,必要时候可聘请外部咨询机构进行会计基础工作流程等内容的梳理,从而有效保证单位会计工作的合规性、有效性。

4、严格做好凭证的审核和管理,规范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

对于凭证审核和管理,应做好以下两点:

(1)严格做好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工作。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是会计核算的基础,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告数据都是直接或间接的取自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不仅是为经济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也是实行会计监督的第一关口。因此,单位会计核算首先应从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着手,规范自制原始凭证格式,严格审核外来原始凭证,切实做到只有具备金额准确、要素齐全、手续完备的原始凭证才能作为付款、入账的依据。

(2)强化记账凭证的填制和管理。记账凭证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在该环节,要注重对原始凭证的进一步审核,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目前广大单位已普遍实行会计电算化,其使用的软件应经过财政部门认定。无论是自动还是手工填制的记账凭证,都要按照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记账凭证应序时编号、附件齐全、摘要简明、数字准确、签章齐全、装订成册。对于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单位应根据核算内容及具体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账簿。具体包括:总账、现金、银行日记账、明细账等和其他辅助性账簿;账簿设置应做到要素齐全、格式规范、序时登记、定期结账、及时对账,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种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往来款项情况进行清查,以保证账实相符;按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并及时处理未达账项,账簿要定期打印装订成册。

在新的形势下,市场经济发展将带动会计工作全方位与国际接轨,重视和利用会计信息使用者越来越多,会计管理工作也将由事务型向管理型转变,会计工作的目标、内容、方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要求也迫在眉睫;而目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原始凭证要素不全、原始凭证不合规、现金管理不规范;项目经费核算不规范,未按照部门预算及会计制度要求对项目经费分项目核算;会计人员专业水平和自身素质有待提高等等。因此,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势在必行,但同时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又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作,所以我们必须要把这项工作重视起来,尤其是单位领导层,一定要认真、细致、扎实、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努力推进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促进单位内部制约机制不断完善,强化单位内部会计监管,全面提高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质量,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充分发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Z],1996-06-17。

篇7:日常工作中的行为规范

文/李家模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即教师职业道德态度、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约定俗成以及明确规定的标准。它是依据道德原则调整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判断教师行为是非善恶的具体道德标准,它是师德原则的具体化,具有直接、具体地指导和评价教师的教育行为的功能。

中小学职业道德的规范主要有: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和为人师表。

班主任是学校具有特殊身份的教育者,是家庭与学校、学校与班级的桥梁,是联系各科科任教师和其他教育者的纽带,是班级各项工作的设计者和指挥者。鉴于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班主任职业道德规范的内涵更加具体,外延更加丰富。正是这种“具体”和“丰富”,使得班主任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就教师职业道德及其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延伸分述如下:

一、依法执教

依法执教是调整教师劳动与法律制度之间关系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国家和社会对教师提出的道德要求,是判断教师行为是非善恶的最根本的道德标准。

班主任工作的“桥梁”、“纽带”作用,使得班主任更能对教育过程中的非法执教现象具有建议权和监督权,对规范教育过程中不仅自身要依法执教,还要监督指导其他教师遵守这一规范。

二、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是调整教师和教师职业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基本含义是:“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教书育人。它是做好教育工作和履行其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思想前提。唯有爱岗敬业,履行其他职业道德规范才有主动性、自学性、和创造性。”

班主任和常任朝夕相处,“班”事缠身,更能体会教师职业的“辛苦”,更能品尝教师职业的乐趣,也更能反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神圣使命。仅此,班主任就足以成为周围同事爱岗敬业精神的样板。所以,班主任爱岗敬业具有示范性特征。

三、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调整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师生关系是教师在工作中的主要人际关系。和谐、协调的师生关系是达到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托尔斯泰认为:一个教师只有把热爱教育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才是一个完善的教师。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中的重要内容。

有一个班主任教师,当他从别的教师的反映中得知,班上一名学生在教师提问时既举了手又回答不上问题,于是就找这个学生了解情况,当得知这个学生是怕其他同学看不起才不懂装懂时,就和她约定:真正懂的问题举右手,否则举左手,并把约定通知了其他代课教师。后来,这个学生越来越多的举起了右手,并在期末考试乃至以后的历次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试想如果班主任只是晓之以理地批评该生不该不懂装懂,不该虚荣,也不失为热爱学生的好老师,但与艺术地处理这件事的效果相差甚远。还有一位班主任仅仅一句“我希望你是我的孩子”而拯救了一个被离异父母抛弃的幼小的心灵。由此可见,班主任不仅要热爱学生,更要善于艺术地热爱学生,才能创造性地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四、严谨治学

严谨治学是处理教师与教学劳动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教学是教师的主要工作,教师对教学劳动的态度直接关系到他是否具备为师从教的条件及其教学质量的好坏。严谨治学是教学工作的内在需求,是教师必须具备的道德规范。

班主任与学生见面的机会最多,学生与班主任谈心的机会也最多,主动性也最强。班主任在工作中不仅要了解学生个体对所代课程的掌握的应用程度,而且还应了解学生个体对其他学科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同时,学生也常常喜欢向班主任请教各科疑难,所以,班主任比其他教师更应有广阔的知识面,不能仅仅限于一专多能,而要多专多能,否则,很难满足学生对班主任的知识要求。

五、团结协作

团结协作是调整教师与教师、教师与教职工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

学生作为全体任课教师及学校领导的工作对象,是教师共同的劳动产品,每个教育者的工作都是不可或缺的,任何一个教育者的工作做不好或在某个阶段没有做好都会使产品成为“废品”。班主任作为学校与班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纽带,对协调和处理教育者之间的关系起着关键作用。所以班主任不仅要能够和其他教育者团结协作,而且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和他们团结协作,共奏教书育人的和谐乐意。

六、尊重家长

尊重家长是调整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就教育而言,教师和家长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在两种不同方式的教育方式之间,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要和家长本着团结协作的精神,主动和家长协调好关系。尊重家长是教师必备和主要的道德规范。

班主任作为家庭与学校“桥梁”,要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联系,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学习等情况。对于负反馈要讲究艺术,本着育人宗旨进行家访,制定切实可行的联合教育措施,使两种教育形式形成合力,对孩子的未来负责,是对家长最大的尊重。

七、廉洁从教

廉洁从教是调整教师与物欲诱惑之间的道德规范。

教师管理着学生,学生来自家庭,家庭构成社会。可以说教师的影响通过学生辐射到整个社会,为教师谋取私欲提供了可能。特别是班主任的特殊身份更是如此。另一方面,教师一生从教,桃李满天下,其中不乏手握重权、身居高位者,也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谋取私欲提供了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和现存分配方式某些不合理现象的双重作用下,提倡廉洁从教对于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更具有现实意义。

八、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是教育活动对教师个人言行提出的一条重要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师由于其特殊的社会角色,具有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誉,不仅教书,更要育人,以自己的模范品行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其人格品行一直作为重要的教育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挥着作用,为人师表是教师必备的主要道德规范。

篇8:谈档案工作者行为中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档案工作者,行为,传统文化

文化从广义上讲包括人类社会中的物质和精神两方面, 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则是指与政治、经济等并列为人类社会活动之一部分, 即关涉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文学、道德风尚等精神方面的内容。

1 文化对档案工作者行为研究的意义

档案工作者既是文化的贮存、延续、传播者, 也是文化的选择、吸收、加工者, 档案工作者群体既经过了社会文化发展的传递历程, 又经受了文化传递历程中的心理净化。因此, 从服务与文化的功能来分析档案工作者与文化的关系, 可以这么说, 档案工作者保存、传递了文化, 文化又孕育了档案工作者, 档案工作这一职业, 经历了多年文化积淀与渗透, 逐渐形成了当代档案工作者的群体行为的文化模式, 这种文化模式既体现出中国档案工作者群体行为的共同心理, 又不为别种民族、社会不同的文化所具有, 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相对稳定, 为其成员所共同遵循并形成同化的价值体系、行为准则和共同的思想作风的总和。它是联系和协调档案工作者行为的牢固纽带, 是档案馆灵魂所在, 它深刻揭示了档案工作者含有的文化特质, 对于发展档案事业大有益处。

(1) 可以在本民族文化基础上正确看待并理解我国档案工作者所特有的民族心理与性格。

(2) 在中国文化背景中看档案工作者行为, 可以看到当今档案工作者行为形成的历史因素, 看到优秀的民族文化反映到这一职业上的印记, 也可以恰当地解释和描述我国档案工作者所特有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3) 对于档案工作者的服务实践过程来讲, 既可以在新形势下弘扬民族的优良传统, 进一步塑造档案工作者群体的完美人格, 又可以帮助认识分析一些行为中的陋习与弊端, 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 并做出符合时代要求的调节。

2 档案工作者行为独特的文化心态

档案工作者的价值观是与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紧密相连的。中国传统文化把人的价值归结为道德价值, 作为一种道德文化, 它之所以可以长期、广泛、持久地影响着档案工作者的行为, 是因为道德文化是民族传统中的核心文化, 是档案工作者在行为中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念, 对道德人格的完美塑造以及呈现出的高志功低物欲的行为特征, 都是道德这把价值尺度在起作用。当今人们对档案工作者的赞美也是从道德尺度出发的, “人梯”、“桥梁”、“默默无闻”、“为他人做嫁衣”这些话, 集中描述了档案工作者行为中的勤恳、艰苦、牺牲、甘于奉献、创造性的人格品质, 它从整体上塑造了档案工作者的风貌, 也是档案工作者所具有的共同心理特征。

(1) 道德追求大于社会索取。现实中, 档案工作者所从事的工作在道德力量的支持下, 历久不渝地与社会上“富贵利达”为生活目标的世俗价值观大相径庭, 对社会文化价值观的赞美与对世俗价值观的鄙视, 是档案工作者对这种浓重道德的追求经久不衰的深层原因。

(2) 社会本位高于个人本位。档案工作者有着一种强烈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感, 能以天下为己任, 且对国家民族有较强的社会从属感。保存党和国家的重要档案文献、珍贵文化遗产, 传播优秀文化思想, 培养人才, 几乎成为全体档案工作者的信条, 对社会未来的负责胜过自身付出的思考, 行为表现处处皆反映出它所属的社会团体的性质。

(3) 自我修养先于对他人的服务。自强、刚毅、耐力和乐观向上的性格, 是每一个档案工作者心理品质的主流,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已成为档案工作者服务的标准。

3 档案工作者交往中的文化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人际关系的理论特别发达, 中华民族心理倾向是“仁爱”与“和谐”, 档案工作者在对内、对外交往中也具有明显的这一民族文化特征, 不但强调“和为贵”的人与人的和谐、“知行合一”的身与心的和谐、“天人合一”的人与环境的和谐, 而且延伸到人内在的精神和谐, 这种文化渗透到历代档案工作者的服务思想、途径、形式和方法之中。“和为贵”的文化观念在与利用者的关系上突出的是“爱”, 强调的是服务过程中的情感因素。

(1) “融”, 即情感的融汇状态, 首先要解决的是代界的填充和角色界线的延伸。心理相互渗透, “假如我是一个利用者”的心理换位, 在服务功能上表现为和风细雨的沟通, 减少对立情绪, 扫除情感障碍。

(2) “情”, 在实际工作中只有产生情的效应, 才能充分发挥服务功能, 捕捉住服务最佳时机, 并产生出最佳效果。高质量、高效益的服务, 往往会使利用者产生久久不能平息的激情, 而利用者给档案工作者的一点点慰问, 也往往使他们难以忘怀。

4 现实对档案工作者传统道德文化的冲击

从社会发展的现实来看, 中国传统文化对档案工作者人格力量的塑造与支配力量是不可低估的, 其有值得肯定和发扬的一面, 但传统文化暴露的弊端也是比较明显的。近几年, 中西文化的碰撞已明显触及到档案工作者行为的实践领域,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民族文化传统受到了强大的冲击, 档案工作者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首先, 当社会重视了档案工作者的高层次道德追求后, 却忽视了档案工作者的物质享受, 对档案工作者及优秀事迹的表彰, 几乎都是以艰难困苦作为必备条件, 评价中习惯的不是工作效能、质量以及对社会发展进步产生的作用, 而仅仅是比较奉献与付出, 社会分配中不注意档案工作的需求, 尤其是在社会发展的特殊历史时期, 档案工作处在困惑之中时, 以上问题显得尤其严重。

上一篇:遇事先停6秒钟美文下一篇:王恩哥十句话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