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方面的生物技术论文

2022-04-28

全球能源互联网加快构建我国特高压技术设备出口前景广阔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秘书长王益民此前介绍,目前世界主要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正在积极推进战略和技术创新,加快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医疗器械方面的生物技术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疗器械方面的生物技术论文 篇1:

非小细胞肺癌和食管癌微血管密度的检测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微血管密度(MVD)在判断非小细胞肺癌及食管癌患者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 入组手术治疗的34例非小细胞肺癌和81例食管癌患者,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标本的MVD,分析检测结果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MVD只对总生存期有独立预测意义;食管癌MVD对术后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均具有独立预测意义。结论 MVD是非小细胞肺癌和食管癌的独立预后因子。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食管癌;微血管密度;预后

研究表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其基质中血管的形成,诱导新生血管形成可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被公认是最重要的促血管新生因子之一。本文选择入组手术治疗的34例非小细胞肺癌和81例食管癌患者,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标本的MVD,分析检测结果与预后的关系。

1材料与方法

1.1主要试剂和设备:封闭用羊血清、胃酶、因子Ⅷ相关抗原抗体、UEA一1多克隆抗体、通用型S-P免疫组化试剂盒,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AS一325型切片机:华骏医疗器械有限公司;LK一3组织切片捞烤机:航空航天部三十五所;550型酶标仪:Bio—Rad公司;BX50病理组织图像管理系统及显微摄像机:Olym—pus公司。

1.2研究对象:1)非小细胞肺癌组:取2008年至2012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标本34例,男性26例,女性8例;年龄29~70岁,平均年龄51岁;肿瘤大小(4.45±1.77)cm;淋巴结转移:阳性18例,阴性16例;临床分期:I期15例,Ⅱ期3例,Ⅲ期11例,Ⅳ期5例;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

2)食管癌组:取2008年至2012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标本8l例,男性54例,女性27例;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56岁;肿瘤大小(4.95±3.56)cm;淋巴结转移:阳性54例,阴性27例;临床分期:I期l9例,Ⅱ期31例,Ⅲ期31例,Ⅳ期0例;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

1.3标本处理:1)首先观察每例标本的HE染色切片,选择肿瘤细胞丰富、血管密度高的蜡块(常位于肿瘤边缘);2)用选择的蜡块制成4~5μm厚的切片,每例标本切4张,烤片后备用;3)MVD由因子Ⅷ相关抗原抗体及兔抗UEA一1多克隆抗体标记。

1.4免疫组化操作步骤: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阴性对照采用PBS代替一抗,其他步骤不变。

1.5临床资料的收集方法:主要通过查阅住院病历、门诊随访以及发随访信的方法获取患者的临床资料,预后资料不完全者按照截尾数据处理。

1.6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用x2检验;单因素生存分析用Kaplan-Meier法,并经Log—rank及Breslow检验;多因素预后分析采用COX模型。检验水准a=0.05。

2结果

2.1非小细胞肺癌MVD检测结果及预后分析

非小细胞肺癌MVD以其中位数25为标准,高表达19例(55.9%),低表达l5例(44.1%)。非小细胞肺癌MVD表达与患者年龄、吸烟史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Kaplan—Meier法預后分析发现,MVD、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等因素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有关(P<0.05),提示MVD高表达者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比低表达者短。经COX模型分析发现,对于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来说,TNM分期是独立的预后因子,而MVD只对总生存期具有独立预测的意义。两者的参数均为正值,说明其都是风险因子,表达越高则生存期越短。

2.2食管癌MVD的检测结果及预后分析

食管癌MVD以其均值35为标准,高表达35例(43.2%),低表达46例(56.8%)。MVD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Kaplan—Meier法预后分析发现,MVD、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等因素与预后有关(P<0.05),提示MVD高表达者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短于低表达者。经COX模型分析发现,MVD与TNM分期都可以作为独立判断预后的因子,其参数均为正值,说明两者都是风险因子,表达越高,生存期越短。

3讨论

3.1非小细胞肺癌和食管癌MVD检测指标的确定

血管形成是一个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在肿瘤组织中,肿瘤细胞也具有分泌调控能力,其可以促进肿瘤的血管形成,并影响其生物学行为。因此检测肿瘤促血管形成能力在理论上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本实验选用MVD、TNM分期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以比较不同指标对同一肿瘤较与TNM分期等指标在判断预后方面的相互影响。预后的影响。

3.2非小细胞肺癌和食管癌的侵袭能力与血管形成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非小细胞肺癌和食管癌肿瘤组织内部的微血管分布没有规律,常浸润性散布在瘤巢内而不是集中分布在肿瘤间质组织中;微血管形态不规则,许多幼稚的微血管缺乏明确的管腔,只表现为几个内皮细胞的无规则排列。这些表现与肿瘤血管形成的特点是相一致的。

3.3非小细胞肺癌和食管癌的预后及血管形成本

研究发现,在非小细胞肺癌的生存分析中,MVD、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等因素与患者术后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有关,MVD高表达者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比低表达者短。

4结束语

总而言之,MVD的指示预后能力绝佳,因此,它能够当做非小细胞肺癌及食管癌的独立预后因子,临床应用前景非常可观,可以考虑今后扩大使用的范围。

参考文献

[1]章雪林,葛宏飞,徐晓文,毛卫华,薛松.非小细胞肺癌中骨桥蛋白与新生血管的关系[J].实用肿瘤杂志,2009,01:43-47.

[2]朱丛中,李芳,李赟,王新允.非小细胞肺癌中Survivin和COX-2的表达及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0,03:433-436.

[3]张建华,李斌,曹学文,杨永珠,苟云久.非小细胞肺癌肿瘤微血管密度检测的临床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12,06:621-623.

作者:张亚肖 褚伟伟

医疗器械方面的生物技术论文 篇2:

产业月度榜 十月

全球能源互联网加快构建我国特高压技术设备出口前景广阔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秘书长王益民此前介绍,目前世界主要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正在积极推进战略和技术创新,加快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据王益民介绍,按照有关方面达成的协议,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分“三个阶段”,2020年实现国内互联、2030年实现洲内互联、2050年实现洲际互联。目前在技术装备规划方面,提出了4个大类、18个子类、98项技术设备的研制内容、研制目标和实施计划。在关键技术研究方面,部署了17个全球能源互联网科技研发项目。

据悉,通过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建,到2050年全球清洁能源比重可提高到80%以上。每年可以替代240亿吨标准煤的化石能源,每年可减排667亿吨二氧化碳,全球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在115亿吨,仅为1990年的二分之一。

点评: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将为我国经济增长和电力产业发展带来有利契机。到2050年,全球累计电力投资规模将超过50万亿美元。我国在2016年至2025年每年将投资近1万亿元,每年可拉动GDP增长超过1个百分点。同时,我国特高压工程技术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世界清洁能源的输送均在特高压输送范围内。随着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的全面开启,我国特高压工程技术和设备出口将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中国研发”走向全球 制药和生物技术成投资重点

9月5日的英媒称,随着中国成为研发活动对外投资的主要来源,中国的“走出去”战略正在向未知领域扩展。数据显示,中国最新研发对外投资热潮的是制药和生物技术公司,自去年1月起中国建立的16家新海外研发中心当中,有7家属于这些公司。

据英国《金融时报》旗下公司的数据显示,仅2016年前8个月中国公司就宣布已建立9家新的海外研发中心,估计总支出达2.24亿美元。这也创下了中国在研发方面对外投资的年度新高,在全球研发投资领域仅次于美国公司和德国公司。

点评:据普华永道此前发布的报告,相比其他国家,中国已拥有更加完善和全面的研发优惠体系,覆盖了研发项目的全周期,这在世界上都是领先的。在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的今天,中国企业加大研发领域的对外投资意义非同一般。

20种进口医疗器械将大幅减税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批准,我国将于近期开始对从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进口的201项信息技术产品逐步降低并最终取消关税。据悉,这些产品包括信息通信产品、半导体及其生产设备、视听产品、医疗器械、仪器仪表等,其中大多数产品的进口关税将通过3年或5年降为零,少量产品的进口关税将通过7年降为零。

2015年12月,包括我国在内的24个参加方联合发表了《关于扩大信息技术产品贸易的部长宣言》,明确各参加方将按照最惠国待遇原则,对世界贸易组织成员逐步取消201项信息技术产品的进口关税。

点评:此次是医疗器械产品史上较大规模的减税。一方面,能为我国中高端医疗设备的出口创造更为有利条件;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目前高端医疗设备的核心元器件还是依赖于进口,取消关税将降低国内企业的进口成本,对国产器械提出挑战,促进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崛起。但在短期内,对国外医疗器械大幅度的减税,无疑对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发展带来一定冲击,相关企业应及时做好应对。

中美航线争夺白热化二线城市或成争夺热点

近几年,中美航线发展迅速。数据显示,2014-2015年,美国多个城市,包括纽约、达拉斯、波士顿、西雅图等地开通了与中国城市间的新航线或新航班。2015年,中美两国之间每周直达航班新增75班,比2014年增加了三成多,每周往返于两国之间的直飞航班达到了320多班。

伴随而来的是,中美航线的航权所剩无几。在一线城市,美籍航空可能还剩下两三班的余量,中方航空公司航权基本用完,两国航空公司对中美航线的争夺也日趋白热化。今年3月份,美国达美航空公司和美国航空公司先后申请在洛杉矶国际机场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之间开通每日航线。

点评:专家分析,由于二线城市申请航权指标相对容易且时刻也好选择,中美航线争夺或向二线城市转移。7月,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开通了旧金山至中国杭州的直飞航班,该公司在中国的航班目的地已延伸至西安等多个二线城市。而中国海航今年率先开通了长沙往返洛杉矶的直航航线。东航也开通上海到芝加哥的直航航线。

医疗器械方面的生物技术论文 篇3:

诺和诺德:胰岛素巨人

身为一个专科制药企业,它在产品线的建设、研发的投入、新市场的拓展和病人服务理念的提升方面已经为整个制药产业带来了生动的一课。

“我是个濒临死亡的人了我患糖尿病已有多年。我的医生说,我是否还能活一个月都是个问题。”1891年,柯南道尔在他著名的福尔摩斯系列侦探小说《博斯科姆比溪谷秘案》中将糖尿病定义为一种不治之症。的确,由于无药可用,糖尿病在当时几乎就是慢性死亡的同义词。然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30年后加拿大的科学家们在他们的实验室里发现了胰岛素,随后在丹麦境内迅速崛起了两个胰岛素生产企业,世界糖尿病治疗版图从此焕然一新。

经历了90年的发展历程,当年创立于丹麦的这两大胰岛素企业已经合二为一,成为全球最大的胰岛素企业诺和诺德公司,其市场足迹已经遍布全球i00多个国家。通过对治疗糖尿病的孜孜不倦的追求,诺和诺德不仅仅开发了丰富的糖尿病治疗药物与各类给药产品,同时也通过积极的宣传策略为企业升华了其品牌形象。此外,诺和诺德在血友病、生长疾病等领域内也小有斩获,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市场地位……

起步:伟大的医学发现

诺和诺德的诞生与一项伟大的医学发现息息相关。这一切始于1921年的夏天——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家弗雷德里克·格兰特·班廷(Frederick Grant Banting)与他的助手查尔斯·赫伯特·贝斯特(Charles Herbert Best)第一次从狗的胰腺中提取了胰岛素,并在第二年成功地用这一提取物抑制了糖尿病的症状,班廷因此获得1923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此消息传至另一位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得者丹麦教授奥古斯特·科隆(August Krogh)时,他正携其身患糖尿病的妻子(Marie Krogh)接受耶鲁大学邀请访问美国。

了解到糖尿病的治疗将因此发生革命性改变时,奥古斯特改变了行程,与妻子转去了多伦多。在多伦多逗留期间,奥古斯特获得了在北欧地区从事胰岛素的研究与生产的许可权,并回到丹麦与另一位医学家汉斯·克里斯汀·哈格多恩(Hans Christian Hagedorn)合作创办了诺德胰岛素药厂(Nordisk Insulinlaboratorium)。到1922年底,诺德药厂已经可以从牛胰腺中提取少量胰岛素。1923年自诺德药厂的胰岛素产品开始投入临床应用,由此开启了诺和诺德90周年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成为了胰岛素发展史的开篇。

同年,分别为药剂师与机械师的彼得森兄弟先后加入诺德药厂,但他们却因与哈格多恩不和而很快离开。随后,彼得森兄弟于1924年另起炉灶建立了诺和Terapeutisk药厂(Novo Terapeutisk Laboratorium),生产与诺德药厂同样的产品。从此,丹麦境内出现了两个胰岛素先驱企业竞相追赶的格局,根本性地改变了世界糖尿病治疗的格局。

成长:诺德与诺和

诺德与诺和药厂在成立之初就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虽然相互之间竞争激烈,但丰厚的企业利润还是保障了这两大企业对产品研发的源源投入,也因此收获了一个接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作为一名医学专家,诺德的创始人哈格多恩一直致力于提升胰岛素的纯化技术,以此提升胰岛素产品的起效时间,并在这一基础上开发出了新的速效胰岛素产品。此后,哈格多恩又与诺德其他的科学家一起,于1936年合成了世界上首个长效胰岛素——鱼精蛋白锌胰岛素(PZI),并投入市场。

与此同时,诺和药厂也专注于企业研发与生产能力的提高。1937年,诺和创始人哈拉尔·彼得森的女婿Knud Hallas-Mller加入并领导企业的研发重任。在他的促进下,诺和药厂的新产品开发加快了步伐,一系列速效和长效胰岛素的开发被纳入到了研发日程中,这为日后诺和药厂的最重要的系列产品——长效胰岛素锌悬浮液(Lente)的问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战爆发后,诺和药厂开始尝试生产其它生物制品。在胰岛素被提取后的残液中,诺和药厂成功地分离了胰蛋白酶。1941年,诺和公司推出其第一个酶产品——胰蛋白酶,从此跨入酶制剂生产的新领域,并促使以后的诺和诺德成为全球最大的酶制剂生产企业之一。同样在这一时期,诺德药厂则尝试开发了人生长激素,至今这类产品仍是诺和诺德在胰岛素之外最主要产品之一。

二战后的欧洲迎来了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丹麦的这两大胰岛素企业再次开始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中大显身手:1946年,诺德药厂的两名研究人员开发了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而诺和药厂也不甘示弱,于1953年成功地推出了长效胰岛素锌悬浮液Lente系列产品。Lente的成功令诺和药厂在全球市场所向披靡,迅速进入了美国、日本和澳洲,并在随后几年内取得了近三分之一的胰岛素市场份额。随着胰岛素产品使用量的不断增大,临床界也对这个胰岛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胰岛素过敏是临床所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胰岛素提纯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微量的杂质可能造成病人过敏,诺德药厂和诺和药厂为此又开始了一轮“超级纯化”胰岛素产品的大竞技——1973年,诺和药厂开始向市场提出了单组分纯化胰岛素的理念和产品,到了1977年更是推出了全系列的各种产品。相比较而言,诺德药厂在这场竞技中逐渐落了下风。

诺和药厂的杰出表现与首席执行官Knud的领导有方密切相关。从20世纪60年代初接过公司帅印开始,Knud重新优化了企业的组织管理,在企业内部建立了一个有活力的且以产品为导向的组织架构,同时也启动了诺和药厂从彼得森兄弟的家族企业向着一个现代化公众企业的转型。1974年,诺和药厂在其建立半个世纪之后正式成为哥本哈根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到了1981年,诺和药厂成为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第一家北欧公司。

Knud于1981年退休。此时的诺和药厂已经在胰岛素市场中扮演着领跑者的角色,还相继开发了胰岛素的注射装置以满足糖尿病病人长期血糖管理的需要。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1982年,诺和药厂在全球范围内首次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改变了猪胰岛素中的一个氨基酸而合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等同于人胰岛素的人单组份胰岛素。1987年,诺和药厂生产出世界上第一支人胰岛素产品,并于同年应用于人体的临床应用。与第一代的动物胰岛素相比,第二代人胰岛素与人体分泌胰岛素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所以抗原性大大降低,胰岛素耐药和注射部位局部的不良反应显著减少,降糖效果也更好。这一划时代的产品新陈代谢迅速而深刻地改变了全球胰岛素市场的格局和进程。

除了核心的胰岛素业务,诺德与诺和药厂同样在其它治疗领域方面尝试着各种有益的开拓:诺和药厂曾于1947年以发酵的方式生产青霉素,再次之后又开始了激素药物的研究直至推出了相关的激素替代疗法产品。到了1986年,诺和药厂收购了本国企业Ferrosan公司,将自己的触角伸入到了神经系统药物的研究之中。在诺德药厂方面,公司借助于胰岛素的提纯工艺平台开发了儿科人生长激素产品,同时还从70年代开始陆续推出了白蛋白与治疗血友病的八因子等血制品产品。时至今日,血友病药物与人生长激素依然是诺和诺德在糖尿病领域之外的最主要产品系列。

合并:新的胰岛素巨头

诺和药厂与诺德药厂终于在1989年1月宣布联合,这也是当时全球第二与第三大胰岛素企业的联手,即便后者的胰岛素规模此时已经远逊于前者。在这次企业合并之后,新生的诺和诺德由来自诺和药厂的掌门人马斯·厄夫利森继续掌舵,出任首席执行官。此时,这个企业共拥有着7000多名员工,其全球销售额约为60亿丹麦克朗,其产品线既包括了核心业务胰岛素还有着酶制剂、血制品以及生长因子等其它一系列产品。显然,这样的企业合并更能够联合协同双方的研发资源,促使企业在未来开发新产品的能力大幅度提升。不过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联合行为将提升整个企业的经营规模和团队的力量,促成合并后的诺和诺德进一步向全球市场渗透,进而赢得更大的市场空间。

新合并的诺和诺德首先在新产品研发上表现出了更强健的活力。其下属的Ferrosan公司陆续成功开发了抗抑郁药物赛乐特(Seroxat,后为葛兰素史克在全球营销)与抗癫痫药物噻加宾(Gabitril)。不过当整个公司意识到企业发展战略必须停留在胰岛素、八因子等生物制品之时,诺和诺德最终剥离了Ferrosan公司,并放弃了其神经产品系列。

相比较而言,胰岛素业务仍然是诺和诺德的重中之重。就在合并后不久,诺和诺德上市了全球首个预充型胰岛素注射器Novolet。1995年,诺和诺德还开始与强生医疗器械公司的血糖仪系列产品合作,共同推进糖尿病治疗和护理市场。在地域推进方面,诺和诺德在1990年代初就开始挺进巴西市场,更于1994年通过了在中国实施战略投资的计划,由此也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大规模进军中国市场的跨国胰岛素生产巨头。

北美市场是全球胰岛素市场的核心,只有赢得美国市场才真正能使诺和诺德登顶胰岛素市场霸主地位。然而,自胰岛素被发现之后,来自美国本土的礼来制药一直牢牢地把持着北美市场。虽然诺和诺德合并之初就占据了欧洲75%的市场份额,但20世纪90年代初它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还不到20%。为此,合并后的诺和诺德开始采取更为主动的行为,一方面斥资5000万美元兴建了一个全新的生产基地;另一方面成立了独立的美国分公司以代替原先与施贵宝合作的营销团队,并在美国北卡莱罗纳州设立了地区总部,以此向美国市场发起了新的冲击。

这是一场反客为主的战斗,而诺和诺德所遇到的对手也并不示弱:1996年,礼来公司在美国市场上先期推出了划时代产品重组赖脯胰岛素优泌乐,这是全球第一个超短效人胰岛素类似物产品。胰岛素类似物是一种基因重组技术合成的新一代胰岛素产品,它更接近于人自身胰岛素分泌的特点,而且大大加强了胰岛素治疗的安全性和便利性,从而也提高了病人的依从性。面对礼来公司咄咄逼人的攻势,诺和诺德暂避其锋芒,在糖尿病领域之外首先推出了新的重点产品,分别于1996年与1998年先后上市了糖尿病领域之外的两个重要产品:血友病药物诺其(NovoSeven)与口服激素代替治疗药物Activelle,随后又于1998年在欧美市场上市了其第一个口服降糖药产品诺和龙(NovoNorm),并与先灵葆雅公司签订了共同在美国市场营销推广诺和龙的协议。随后,当诺和诺德自主研发的第三代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Novorapid)于1999年终于登陆欧洲与美国市场之后,这一产品迅速成为了优泌乐最强劲的对手,胰岛素市场上的巅峰对决从此在美国市场上拉开了序幕。

拓展:全球化时代

为了专注于生物制药,特别是胰岛素业务的经营,2000年的诺和诺德进行了一轮新的业务架构调整,整个集团重新拆分为主营生物制药业的诺和诺德公司与全球最大的酶制剂生产企业诺维信公司,并成立了一个诺和控股公司进行集团投资及诺和诺德基金的管理。作为两个独立的上市企业,诺和诺德和诺维信公司将规划实施不同的企业战略,从而为双方各自的业务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完成了这次业务重组之后,拉斯·雷宾·索文森(Lars Rebien.Sorensen)接替了马斯·厄夫利森(Mads Ovlisen),出任新的诺和诺德首席执行官一职。

索文森上任后的诺和诺德继续专注于胰岛素业务并进一步加大了对市场的投入,由此为整个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就在诺和锐上市后不久,诺和诺德就在市场上推出了方便易用的诺和锐预填充注射剂FlexPen,以及一个专用的胰岛素注射装置InnoLet,它主要能方便那些视力不佳或是手脚不便的病人自行注射胰岛素产品。随后,诺和诺德又开始在美国市场上重新演绎了半个世纪前它曾经在其王牌产品Lente中所实施过的产品战略,陆续在美国市场上推出了诺和锐30,诺和锐50和诺和锐70预混注射液的产品系列,从而为临床界提供了丰富的胰岛素注射解决方案。2004年,诺和诺德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诺和平(Levemir)开始陆续进入全球各地市场,进一步丰富了诺和诺德的产品线,并大幅度增加了在产品组合上的竞争力。通过对多种胰岛素与注射器的多样化组合,诺和诺德打造了全球最具竞争优势的庞大而完整的胰岛素产品线,这不免令美国市场上的传统巨头礼来公司单薄的产品线相形见绌。到了2005年11月,诺和诺德第一次宣布,公司在美国的胰岛素销售处方量已经超过礼来公司而名列榜首,并将这一优势保持至今。对此,诺和诺德首席执行官索文森事后评价认为,“礼来有段时间的注意力偏离了这个领域,从而为我们带来天赐的良机。”

除了美国市场的大获全胜,诺和诺德同样把目光投入到了全球的其它市场区域。早在2001年,诺和诺德就成立了一个独立运作的非营利性组织——世界糖尿病基金会,用以支持发展中国家提高糖尿病防治水平。在巴西,虽然诺和诺德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了相关的市场经营,不过随着拉美市场重要性的增加,诺和诺德还是于2001年收购了巴西当地的胰岛素生产企业Biobras公司,以此加快其在这个市场中的本土化进程。2007年,诺和诺德又在巴西扩建了其生产工厂,这也是诺和诺德在丹麦之外的全球最大的胰岛素生产基地。

新兴市场的更大机会则来自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根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于2010年的报道,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研究组”的研究结果显示,这个13亿人口大国内约有9200万糖尿病人,同时另有1.48亿人口成为即将罹患糖尿病的高危人群。面对这样庞大的市场机遇,自1994年诺和诺德进入中国之后,整个企业一直通过规模化的投资行为来实现其业务在中国地区的本土化,进而得到更佳的投资回报。

2002年初,诺和诺德在北京成立研究发展中心,这不仅仅是跨国制药公司在中国设立的第一家生物技术基础研究的研发中心,同时也是诺和诺德公司在海外设立的两家研发中心之一。2003年8月,占地4万平方米的胰岛素生产厂在天津泰达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投产。2008年,诺和诺德在全球经济处于停滞状态之时高调宣布投资4亿美元,在天津新建全球最大的胰岛素制剂与灌装生产厂。到了2010年,诺和诺德再次加大了其在中国的研发投入,计划在5年内通过1亿美元以上的投资将北京研发中心的规模扩大一倍。到了2011年初,诺和诺德进一步将大中华区升级为独立大区,直接向丹麦总部汇报,成为与北美、欧洲、日本、韩国和国际运营部并列的全球5大业务群之一。

通过多年的努力,诺和诺德的产品已经在全球100多个国家的市场登陆,这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糖尿病专科领域内领头羊的地位。为了保持这样的领先优势,诺和诺德一方面通过开发各种糖尿病药物以及相关给药装置来赢取市场,更通过持续性的公众糖尿病教育来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与社会责任感。例如,2006年,诺和诺德曾经启动了大巴车环球之旅这一公益项目,通过全球性的宣传来提升公众对防治糖尿病的知识和理念,同时还推动力联合国的决议,将世界糖尿病日升级为联合国糖尿病日。

未来:专注与研发

在胰岛素被发现近90年后,2009年,诺和诺德研发的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治疗的新一代产品诺和力(Victoza)在欧洲上市。在随后的2年内,这个产品先后成功获得了美国、日本和中国市场的通行证。作为新一代人GLP-1类似物,诺和力不仅能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人的血糖,还可以保护胰岛B细胞,从根本上延缓糖尿病进程,同时也有助于减轻病人的体重并预防心血管事件。虽然这并不是全球第一个上市的GLP-1类似物产品,但凭借着诺和力本身的临床表现,外加诺和诺德在糖尿病领域内强大的营销力量,这一产品在上市后销售一路扶摇直上,到了2012年迅速突破了10亿美元的大关,成为诺和诺德旗下的又一个重磅炸弹产品。

诺和力的成功从某一个侧面也反映了诺和诺德的战略构思,那就是对以糖尿病为主的单一领域的持续关注,通过新产品的持续开发来保证企业在这些专科领域内的领先地位。不过,全球范围内糖尿病发病率的快速增长已经吸引了众多跨国制药巨头的目光,这也使得整个市场竞争变得愈发地狼烟四起。除了礼来公司,欧洲最大的制药企业赛诺菲安万特所推出的长效胰岛素产品来得时(Lantus)的年销售规模已经达到数十亿美元,对诺和诺德构成了强劲的挑战。面对于此,诺和诺德不仅仅依托于现有的丰富产品库保持其市场中的领先地位,同样也通过积极的研发手段予以回应。2013年初,欧盟批准了诺和诺德新药新一代超长效胰岛素——德谷胰岛素(Degludec)上市,这一产品具有超长作用时间,糖尿病病人只需一周注射三次即可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同时还能有效降低夜间低血糖发作频次。诺和诺德对德谷胰岛素寄予厚望,希望借此巩固其在胰岛素领域内的优势。此外,诺和诺德的研发产品库中也包括了数个口服胰岛素,而这正是胰岛素科学研究中最难攻克的堡垒。

除了胰岛素产品之外,诺和诺德公司在血友病药物、人生长激素以及激素替代疗法方面同样采取了积极的新产品研发策略。如在血友病领域内推出了新产品Novo Thirteen,意欲保持其在这个市场中的地位。与此同时,考虑到肥胖症本身就是导致糖尿病的主要因素之一,部分糖尿病药物本身也具有控制体重的治疗潜能,诺和诺德由此启动了探索将诺和力用于重度肥胖症的辅助治疗用途的临床研究,以期待其获得新的适应症,从而迈入一片新的市场增长空间。

在诺和诺德的所有战略行动中,对病人的专注也许是其最为重要的成功因素之一。一般而言,制药企业都会将处方医生作为最重要的客户人群,通过对这些人群的拜访交流来加强他们对产品的了解,继而提高处方量。不过,诺和诺德并没有单纯性地遵从这样的市场法则。在完善胰岛素产品的过程中,诺和诺德充分注意到了病人的重要性,另辟蹊径地开发了更人性化的胰岛素注射器械来减少病人对日常药物注射的恐惧和烦恼。

不仅如此,诺和诺德还开发了一些专用的注射产品,能针对特殊人群如视力不佳或是双手不敏捷的病人或是儿童,通过方便病人自主用药的方式来加大病人对公司产品的忠诚度,进而提升病人的依从性,最终达到对品牌的忠诚度。与此同时,诺和诺德从不吝惜对病人教育的投入,开展了各类病人教育活动,提升病人对糖尿病防治的意识,选择正确的生活与治疗模式,进而提升糖尿病的诊断率和治疗达标率,同时也取得了积极的销售业绩。

在过去的90年内,诺和诺德从没有停止过创新和扩张的步伐,长久以来对糖尿病领域的专注已经使这个位于北欧一隅的制药企业成为全球最大的胰岛素巨头。身为一个专科制药企业,它在产品线的建设、研发的投入、新市场的拓展和病人服务理念的提升方面已经为整个制药产业带来了生动的一课。

作者:黄东临

上一篇:数学多媒体教学课件分析论文下一篇:强化班主任工作规范行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