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创新教育论文

2022-04-16

摘要:学海无涯,乐海也无涯,音乐的学习是无止境的,因为我们欣赏音乐的途径是多种类型的,我们感慨音乐的美妙,聆听那一次又一次的天籁之音,我们在音乐的海洋中尽情的遨游与徜徉,因为,音乐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音乐是疲惫生活的英雄梦想。因此,本文以小学音乐为载体,结合教师的亲身实践,对探究小学音乐创新教育的教学探索的这一论题进行一番详细的个人观点说明与探讨。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小学音乐创新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音乐创新教育论文 篇1: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创新教育探索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的改革,在核心素养理论培育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音乐教育教学也进入了核心素养时代。“核心素养”这一理念和思想在小学音乐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要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模式、跨学科教学等方面的教学改革实践,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表达能力、音乐实践能力,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音乐;创新教育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音乐是人类较古老的艺术表达形式之一,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对于人类情感的表达和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音乐课成为国家学校教育中重要的学科之一。同时,我国相关教育部门也出台了关于音乐艺术发展的文件和政策,強调了音乐核心素养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但是有关部门和学校领导并没有认识到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往往将音乐课当成“副科”或者认为音乐课是技能课,只在乎合唱团、乐团的获奖情况。忽视音乐课对于人的培育的作用,导致音乐教育流于表面。此外,音乐专职教师队伍的缺乏也是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存在的重大问题之一,且部分音乐教师对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理解不全面。

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评是检测学生学习的状况、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举措之一。教师在通过测评以后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事实上,目前中小学的音乐课的测评处在尴尬的境地,每个地区甚至每个学校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形式都不一样,这大大阻碍了音乐课程的正常实施和打击了音乐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二、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创新教育策略

音乐课程的价值之一在于“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而音乐创新教育理念的提出则为更好地实现这一价值创造了条件,进而推动音乐教育教学活动的深入发展。

(一)创新教学组织形式

在现代音乐教学中,以课堂教学为主,并以集体授课、小组合作与个别指导作为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有限的空间环境内,打破传统的秧苗式座位模式、创新课堂的空间布局则是一个突破点,如马蹄形、月牙形、方形、圆形、模块形、面对面形等,主要以教室空间允许、便于学生的互相合作与展示、利于教师对全班学生的教学监控等为原则。如果使用专门的音乐教室上课的话,教学组织形式甚至可以更为灵活、多样。另外,辅助的音乐教学组织形式如课外教学(田野音乐课、聆听音乐会、观看文艺演出等)、现场教学(如参观博物馆、艺术馆等),有利于学生贴近自然与生活,触发更多的创造性灵感,进一步开阔视野。例如在小学三年级音乐课《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一课中,可以创设条件,让学生现场看一次现代京剧的表演,让学生用亲身实践的方式学习音乐。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除此之外,还可以借鉴其他学校的一些教学和学习模式,例如“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这对核心素养下的音乐创新教学有所裨益。所谓“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即指课堂自主学习的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的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讲授时间不得过长,其余时间用于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引导上,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敢说、会说、充分展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一堂音乐课而言,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组织形式,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音乐学习能力与表现欲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能够保障音乐创作环节的有效实施,这为音乐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提供了一种不错的思路与选择。还以小学三年级音乐课《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例,这是一首现代京剧,对于学生来说相对陌生,可以让学生课前提前收集相关资料,提前预习;在课堂上,采取分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对京剧的主要知识进行讨论和学习,这样的方式使得学生既可以学到相关的戏曲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意识。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主要是利用在线教育资源与在线学习和交流的模式,对传统的教学顺序进行重新排序,这种将教学过程与教学理念融会贯通的特殊方式,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而国外将翻转课堂视为一种在线学习和教与学两个主体间面对面交流的混合型学习模式。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详细来说就是:把学科课程内容转为课下在线教授的方式进行学习和吸收,这个环节的学习方式最直接的特点是学生能够自如地掌控学习的时间、空间和学习进度等;而课上则转换为知识的内化等学习过程,这个环节的学习方式最直接的特点就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快速地进入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互相讨论与协作的学习状态,能够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思维建构,增强其对课程知识内容的熟识度。例如在学习人音版三年级下册《只怕不抵抗》这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课下了解这首音乐作品的抗战背景和故事,以及收集和掌握作词作曲家的资料,从整体上把握整首歌的感情和曲调。这样在上课时可以带着成果以及疑问进行讨论探究。

翻转课堂“先学后教,课堂内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出现,大大颠覆了传统的教学观,这样的教学方式无疑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除了翻转课堂这样的教学方式外,还可以在音乐课上采取慕课教学模式,即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让互联网与教育深度融合,这是经过很久的实践与探讨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知识传播模式,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所依赖的大规模在线课程资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这对促进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跨学科教学的运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跨学科成为当代教学的一种趋势。跨学科教学能够打破学科间的壁垒,促进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对学生当下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例如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赞美的心》内容时,可以采用跨学科教学的方式进行音乐课的教学。把音乐与美术学科相结合,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以及艺术修养。基于跨学科这样的方式,在教学实施的拓展延伸环节中进行了音乐跨美术学科的教学设计。在本节课拓展延伸的环节中,进行音乐与美术的跨学科融合,可以让学生在听完音乐之后,将自己对祖国深切的情感转化为色彩,在画纸上表现。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丰富音乐课堂的教学活动,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实践创新”和“音乐表现”等方面的音乐素养。

三、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创新教育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音乐感知能力具体指学生对音乐要素——音高、音色、节奏、力度等的感知能力,它是一切音乐素养的基础。学生认知能力较低,尤其是感知觉大多停留在认识表面,言语表达水平较低,想象力极为丰富,因此在音乐核心素养培养方面以简单的文化基础为主,强调感受音高、节奏、力度、情感体验,以教师引导为主开展少量的自主学习,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社会参与方面则表现为少量的音乐实践能力,参与简单的课后音乐活动,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例如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飞呀飞》,包括《蜜蜂》《蝴蝶》等歌曲,在进行这一单元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模仿小动物,挥舞自己的手臂,打着节奏,这也是无声的体态语的运用,这样有利于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提升。

(二)提升学生的自主表达能力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形成学生的自主表达,而无论哪一种自主表达方式——音乐表达、音乐创编,都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发展,使学生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小学中高段学生认知能力水平有了更进一步提高,感知觉、注意力、記忆力、思维、言语、想象都有了很大提高,因此在音乐核心素养培养方面全面注重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让学生具备小学阶段必备的知识、素质和品格,为中学阶段音乐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提升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音乐实践能力是体现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是指将课堂知识运用到课堂外的能力,利用所掌握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服务社会,在实现个人自我发展的同时展现音乐的社会功能和价值。例如在小学音乐欣赏课《划龙船》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表演划龙船,通过实践体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划龙船的文化意义,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臻臻.核心素养背景下音乐跨学科教学实践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20.

[2]杨春雪.小学音乐核心素养在欣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8.

[3]徐国强.核心素养培育视野下的音乐教学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7.

[4]王雪峰.义务教育阶段音乐创新教育理论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广德湖小学,宁波315000)

作者:俞懿芯

小学音乐创新教育论文 篇2:

探究小学音乐创新教育的教学探索

摘要:学海无涯,乐海也无涯,音乐的学习是无止境的,因为我们欣赏音乐的途径是多种类型的,我们感慨音乐的美妙,聆听那一次又一次的天籁之音,我们在音乐的海洋中尽情的遨游与徜徉,因为,音乐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音乐是疲惫生活的英雄梦想。因此,本文以小学音乐为载体,结合教师的亲身实践,对探究小学音乐创新教育的教学探索的这一论题进行一番详细的个人观点说明与探讨。

关键词:小学音乐;创新教育;教学问题;教学策略

小学音乐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音乐细胞,以“以人为本”理念进行的音乐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自发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的音乐天赋与潜力,教师要让生动形象的科技进入小学音乐课堂,让多种类型的乐器进入小学音乐课堂有以及让互动合作的实践进入小学音乐课堂,增强课堂质量。

一、小学生在音乐课堂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原因:

首先,从学生的角度来分析。对于音乐的学习,一些小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在高考决定命运这种理念的支配下,音乐课堂就变的可有可无,小学阶段的学生得不到音乐方面的熏陶,没有学习过乐理知识,长此以往,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就会大大下降,缺少对于艺术学习的基本常识和兴趣热情,学习状态涣散。

其次,从教师的教学水平来分析。小学音乐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一些教师对于音乐的教学能力不足,自身素质不高,与学生的互动性教差。

二、探究小学音乐创新教育的教学策略

(一)让生动形象的科技进入小学音乐课堂,增强学生兴趣

生动的科技化课堂操作其起来方便简洁,其具有高效性、快捷性以及综合性的等特点,因此深受教师和学习的喜爱,在教师运用科技化的教学课堂的 时候,教师一定要掌握这些设备的原理,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进行图片、视频和动画的形式的导入,让学生对于乐器有先知先觉,增强课程教学的相对性以及智能性。儿对于一些由古代有宋词和元曲改编的歌曲而言,教师在讲解现在的音乐作品时可运用多媒体来为学生展示作品背后的文化源头,介绍作者的生平,让学生更宏观的把握。

例如,在讲解《美丽的黄昏》这一课的时候,笔者就让生动形象的科技进入小学音乐课堂。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的音乐课堂,多媒体可以展示几幅黄昏的图片,美丽的图片吸引了学生的目光,之后笔者播放一个展现黄昏的视频,精美的视频让学生看到了黄昏时刻的落日之景,美丽的彩霞,城市中的霓虹,视觉的冲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更好更快的理解歌曲。生动形象的科技进入小学音乐课堂增强了学生兴趣,让课程讲解变得更简单。

(二)让多种类型的乐器进入小学音乐课堂,提升学生的乐感

乐器与歌曲是一对不可分割的“好兄弟”,音乐之所以听起来动听,对我们有较强和的感召力,就是因为其节奏的变换,这个节奏拥有其内在的规律,又可以在规律之外有特点和特色,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韵律,让听者闻声而悦。

因此,小学音乐学科的教师要分析学生的特点,并制定与学习能力相适应的小学生此时的心理素質也处在培养的阶段,基于这两点,如果教师不应为学生准备比较难的乐器,这样会让学生产生畏惧感,增添心理负担,小学音乐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如手鼓、手铃等简单的练习节奏的乐器,教师自身可以运用钢琴、吉他、手风琴等为学生进行伴奏,让学生对音乐有更多深入的体会,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乐感,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手和脚都变成培养音乐习惯的“工具”,从而自然而然的学习节奏。

(三)让互动合作的实践进入小学音乐课堂,培养学生的素质

教师要开展互动合作的实践进入小学音乐课堂,学生在高效的互动实践中可以提升自己的学习技能,在合作中华增强与人沟通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开展微型音乐剧的表演活动,校园歌手大赛活动、音乐作品的鉴赏活动等,调动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还可以开展音乐的游戏活动,音乐游戏可以更好的掌握基础的节拍和律动,学生结成小组玩一些趣味的小活动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乐理,增强艺术修养。

例如,在讲解《爱满人间》这一课的时候,笔者就让互动合作的实践进入小学音乐课堂。在学习歌曲《爱的奉献》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的活动,指导学生形成小组,为学生分成不同的声部,学生在相互配合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歌唱水平,教师也要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最具针对性的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要让互动合作的实践进入小学音乐课堂,培养学生的素质。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师需要积极的进行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充满乐趣与智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乐趣,不断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提升学生最基础的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参考文献

[1]王舒.浅析故事导入法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J].戏剧之家,2015(19):93.

[2]管秀.兴在趣方逸,欢馀情未终——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戏剧之家,2016(19):103.

an> 江苏教育,2011(27).

作者:李娜

小学音乐创新教育论文 篇3:

浅谈新课改下小学音乐创新教育的实现途径

摘 要:小学阶段是音乐教育的良好起点,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要重视小学音乐教育理念的更新,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改变单一的教学形式,创新性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聆听、伴奏、表演等形式体验音乐的情感。另外,有乐器特长的教师充分利用乐器即兴演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更加愉悦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小学音乐;创新教育;音乐教学

当今时代,教育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为培养目标,音乐作为小学生普遍接触的艺术学科,起着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修养,建立阳光健康心态的重要作用,因此,除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还要重视小学生在音乐方面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也是作为音乐教师应当肩负的责任。为了更好的促进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笔者就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方法,提出几点自己的见解,本文将结合笔者平日的教学实践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中现存的问题

1、音乐教育在传统教育中的重要性被弱化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较深,将语文、数学等基础性学科作为教学重点,而忽略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这种思想的形成除了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还与学校的管理层有着重要关系。学校管理者迫于家长对于学生成绩的要求,以及社会对教学成绩的考评等方面的压力。长期将音乐作为小学阶段的兴趣课,忽视了音乐课程对于小学生未来发展的推动作用。如果教育工作者们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落后的思想,音乐教育将始终面临当前的困境。

2、音乐教育专业性较差

由于小学音乐课程长期处于较低的地位,因此,各学校对其投入也相对较低。无论是教师的专业性还是教学配套设备的专业性都处于相对较差的阶段。甚至许多学校为了节省开支,没有设立专门的音乐教室,选用的音乐老师也是兼职雇佣的老师。这样的教学环境很难提升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的兴趣,更不用说通过音乐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教学内容缺乏创新

小学音乐的教学内容要以切合学生的心理,勾起学生的兴趣。并让音乐课程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因为小学生还处于思想尚未成熟阶段,他们的认知还有依靠直观的感受来进行。但是目前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中,还未体现贴近生活这一特性。当前,一些学校在音乐课堂上为学生开设了古典音乐的赏析环节,这一环节虽然提升了音乐教学的层次,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毫无意义。而且,也会进一步打击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因为古典音乐的内涵已经远远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单纯的机械性记忆,并不能真正领会。此外,在当前教学过程中,还有一种与之相反的现象,音乐教学内容设置的过于简单化。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只让学生们进行简单的学唱和节拍练习。长此以往,这种教学形式容易使学生对于音乐学习产生懈怠感。

4、缺乏实践教学

由于音乐学科长期得不到学校管理者以及家长的重视,导致了音乐教学的设备落后,并难以进一步推进实践教学。许多小学只是在儿童节或是传统节日时,通过节目汇演的形式让一部分学生参与到音乐的实践过程中。然而这种实践教学并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改下小学音乐创新教育的实现途径

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因受其年龄因素影响而对周遭的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此,教师可利用此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此一来,势必能对学生学习音乐起到巨大帮助。好的学习环境,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针对《卖报歌》的相关内容教学,教师便可借由对音乐教室的布置,首先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确保学生均能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诸如“配乐组”“表演组”等。让学生结合自身理解来开展相关的表演,如此一来,既能增强学生的与人交流能力,又能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2、结合舞蹈,加深音乐学习体验

音乐与舞蹈同属艺术类的学科,对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若教师能积极地将两者联系到一起,则势必能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以确保理想的学习成效。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应积极鼓励学生发挥自身想象力,以结合歌曲来自主编创相应的舞蹈动作,既能给学生展示自身才华提供一个有效平台,又能切实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如针对《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这一音乐教学,教师便可组织学生跟随音乐起舞。而当学生跟随音乐节奏做出一系列的舞蹈动作后,教师可要求学生自主进行动作的编排,如此既加深了学生的音乐体验,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想像创造力的发展。

3、进行互动式教学,让学生爱上音乐

新课程改革指出:教师要和学生的身份角色进行互换,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则扮演组织与引导者的角色,由學生来掌握课堂主导性,并以此来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例如在教学《三角铁、双响筒和铃鼓》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向学生表演三角铁、双响筒以及铃鼓,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再将讲台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由发挥与创新,教师则在一旁适时地指导与提醒。这样,课程结束后,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自然会爱上音乐。

4、弱化教学考核,鼓励学生自主评价

在传统应试教育中,教师通常以分数来对学生予以评价,因而不能够体现出学生对于音乐的内在理解,表现出来的仅仅是理论,而实践大于理论。因此,在新课改逐渐深入的教学环境中,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对传统教学模式当中所运用的考核制度予以改善,结合新课程要求,引导与鼓励学生开展自主评价。这就需要教师拥有一定的度量,能够用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学生所犯下的一些错误,以此来让学生在错误当中发现并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例如当学生犯错时,教师需用宽容的态度让学生自己寻找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和学生一起来探讨解决方式,这样学生就能够更为全面地正视自己。同时,学生在取得进步时,教师需及时对其给予赞扬与肯定,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

结束语

音乐教育是从小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一门重要课程,以创新教育的要求为基础,发挥音乐的魅力,有利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音乐教育的创新是音乐教师不懈的追求,在教学中,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创新好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音乐的魅力。小学阶段是音乐教育的良好起点,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要重视小学音乐教育理念的更新,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改变单一的教学形式,从而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从而推动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斯琴图雅.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9,(9):174.[1]

[2] 廖彩华.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8,(2):164.

[3] 熊梦瑶.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8,(9):618.

[4] 安柔雨.浅谈如何做好小学音乐的创新性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0):262-262.

作者:罗艳

上一篇:高校固定资产会计制度论文下一篇:煤炭企业后勤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