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创新影视音乐论文

2022-04-26

在相关政策的鼓舞下,中国三网融合的步伐正在加速推进。日前,国家广电总局正式向中国互联网电视台(CNTV)颁出了第一张互联网电视牌照。康佳、TCL、海信等国内电视巨头随即高调宣布互联网电视发展战略,并推出一系列互联网电视新品。互联网电视牌照的发放无疑是给国内电视业的发展打了一针兴奋剂。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数字技术创新影视音乐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字技术创新影视音乐论文 篇1:

信息化时代提升中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分析

摘 要:文章从教育的信息化时代的背景着手,结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通过若干信息技术与音乐课堂教学融合的实践案例,详细介绍了信息化时代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及常用信息技术软件,提高中学音乐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音乐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研究是目前我国中学教育改革的关注点。现代社会信息高速发展,新的教学目标要求学校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运用工具获取有用信息并加以有效处理的能力。而实现这一目的的最好方法就是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学科教学中去。近年来,福州市的中学校园已基本实现网络化。在日常音乐教学活动中(包括各级各类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等;省、市、区、校的教学交流;青年教师技能大赛等),音乐教师都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信息技术能力已经悄然成为教师执教生涯中的必修课。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设施的辅助下,中学音乐的学科特色和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文章从教育的信息化时代的背景着手,结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加强信息技术与音乐课堂教学的融合,对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及常用信息技术软件进行研究,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 应用信息技术创新音乐教学模式

(一)基于互动反馈的交互式学习模式

课堂上运用“基于互动反馈的交互式学习模式”,创新性地引入Pad、智能笔等电子终端设备,作为师生交互手段。这有利于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实现了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等的教学模式。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主动参与音乐实践。

智慧课堂应融合“数据、检测、小组活动、对话、差异性、生成”这六个核心要素,进行发现式学习,并结合大数据实现差异化教学。以音乐综合课《探戈舞曲》为例。

1. 让学生在课堂上聆听乐曲主题a,配合声势动作,找出旋律节奏难点。

2. 让学生认识主题b中的旋律走向。教师弹奏钢琴旋律,学生通过听旋律(上行、下行、平行)来辨识,以“IRS即时反馈系统”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图谱。教师通过统计结果,发现学生在判断上的难点。

3. 为了解决难点,教师可让学生跟唱,加深他们对三种不同旋律的唱法、旋律走向和情绪表达的理解。然后教师再发任务单要求学生在乐谱上填入正确音符,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练习。

4. 教师拍摄四张不同答案的任务单后,再请学生以“IRS反馈器”票选一张他们认为正确的任务单。待学生投票完毕后,教师从最多人选的清单中挑一位同学上台说明。

综上,教师利用“IRS即时反馈系统”获取学生思维,抓住学习难点,利用学习任务单拍照上传对比,并经过IRS票选与挑人解说,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难点。再用二次作答功能,进一步了解学生原先的困难是否得以解决。这种基于融合反馈系统的发现式学习法,同時配合大数据进行差异化教学,可真正融合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音乐学科的课堂教学,为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二)基于微课资源的自主学习模式

课堂上也可运用“基于微课资源的自主学习模式”,即以微型教学视频为核心,以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等数字资源为支撑的创新学习模式。学生借助微课程可以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学习,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能力,也拓宽了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音乐微课案例《照片编辑》(搭配背景音乐),示例如下。

笔者制作主题为《编辑照片》的微课,按照基于微课资源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过程划分为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如图所示)。学生对这个主题很感兴趣。课前,学生按小组相互拍摄了个人照片。

基于微课资源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1. 课前环节:教师事先制作微课并上传,创设情境,明确学习任务或主题。

首先,教师根据项目任务进行教学设计。具体项目任务包括:该微课制作相关的知识点、微课类型、微课所发挥的作用等。教师应在充分考虑上述问题后,开始制作微课。其次,学生观看微课并组建小组,明确学习任务,制定研究计划。最后,各学习小组成员间进行讨论和交流,搜集资料并共享资源。

2. 课中环节:学生分小组讨论并交流协作,探究完成任务。

学生完成任务后,按小组演示成果。可演示的成果包括作品、模拟授课、内容报告等,也可以交流完成过程。演示过程中,其他学生进行观察并点评。教师对各小组的成果进行评价。通过小组展示和教师点评,学生进一步修正和完善自己的作品。

3. 课后环节:为了强化学生获得新知识的体会,继续开展小组互评。

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体验成功和自我价值,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协作学习及人际交往能力,提升他们的艺术素养。

二、 实现音乐教学的个性化学习方式

当下,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各不相同,个性化学习已成为趋势。实现教育公平,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是信息化时代音乐教学的目标。教师应综合运用PPT、Hiteach互动教学系统、希沃白板课件、希沃授课助手等软件,优化教学流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效益。笔者示例如下。

(一)音乐欣赏课《影视音乐》

通过希沃授课助手,将学生聆听到的音乐主题情绪以人脸的形式拍照同步上传投影到课件中,在白板上画旋律线和音程,从音乐要素入手分析主题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学生可以轻松地自主探究音乐的旋律特点,提高学习兴趣。

(二)音乐综合课《凤阳花鼓》

在导入环节采用随机挑人的方式让学生猜猜安徽凤阳花鼓。学唱歌曲是运用希沃白板的即时书写功能和动画功能,形象呈现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切分节奏,运用倒计时功能,分组合作,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表演和演唱能力。在旋律创作和分组竞赛环节,运用学科工具功能和游戏化教学,提升学生的融入度,学生在游戏中探究知识,练习巩固并得到及时反馈,实现了课堂互动的高效性。

信息技术与音乐课堂教学的融合运用,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审美能力,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后续音乐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三、 音乐学科常用的信息技术软件

(一)使用直观易懂的“爱剪辑”软件

“爱剪辑”软件,拥有多达上百种专业的风格滤镜及调色效果,适用于音乐教学中录制片段视频。在音乐民间采风中,它能让视频妙趣横生、充满格调。同时它可实现动态或静态滤镜特效技术,具有画面修复、画面调整、画面调色方案等功能。教师只要简单点击便可轻松调用视频。同时,该软件创新的MTV歌词字幕同步功能,可根据背景音乐动态显示歌词信息,并且每行歌词都具有动感十足的字幕呈现特效,这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该软件的高兼容性意味着几乎所有的视频和音频格式都可以随意导入并自由剪辑。

(二)使用360快剪辑软件

“360快剪辑软件”可用于录制视频。教师在安装360浏览器并用网页播放任意视频时,将鼠标放在视频框内,就会在视频右上角出现录制小视频的按钮。该软件的插件提供了超清录制、高清录制和标清录制三种录制模式,还可以自定义区域录制。视频录制完之后,插件还提供了简单的视频处理功能,包括裁剪、特效字幕、去水印等。它的优势在于录制下来的视频直接是MP4格式,教师能直接运用到音乐课件中,无需转码即可直接使用。

(三)无瑕音頻变调变速播放器(v1.6)

“无瑕音频变调变速播放器”可以轻松地对任意的音频文件进行升降调或变速,能够在处理过程中最大化地保持音色音质不失真,这在歌唱教学中运用广泛。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演唱能力将歌曲升调或者降调。该软件可大幅提升歌唱教学的有效性。

以上三个软件,是笔者在长期信息化音乐教学实践中经常使用的。笔者详细介绍了它们的使用方法和效果,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四、 结束语

开展信息技术与音乐课堂教学融合的研究和实践,有利于促进音乐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利于引导教师实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应逐步学会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团队合作学习为手段,通过信息技术发掘与处理,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

对于持续提升信息化时代中学音乐教学的质量,笔者将继续深入持久地进行研究探索,进一步搭建高效的信息化交流平台,同时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继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伟.《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探索》实验课堂结题报告[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5).

[2]郭怡雯.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率的方法探析[J].新课程研究,2019(12).

[3]刘莉.关于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若干思考[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2(6).

作者简介:傅岚岚,福建省福州市,福州铜盘中学。

作者:傅岚岚

数字技术创新影视音乐论文 篇2:

互联网电视大戏开唱

在相关政策的鼓舞下,中国三网融合的步伐正在加速推进。日前,国家广电总局正式向中国互联网电视台(CNTV)颁出了第一张互联网电视牌照。康佳、TCL、海信等国内电视巨头随即高调宣布互联网电视发展战略,并推出一系列互联网电视新品。互联网电视牌照的发放无疑是给国内电视业的发展打了一针兴奋剂。那么,互联网电视将对整个产业带来何种意义的影响,电视厂商又该如何抓住互联网电视发展的机逼,才能使自己在产业变革的新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呢?

三网融合催生互联网电视

国家开始加速推进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与互联网三大网的物理合一,实现数据、声音、图像这三种业务共用一个网络、共享一种平台。2010—2012年重点推进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探索促进三网融合发展的政策和体制。2013-2015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三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将有利于推进国家信息产业的调整。

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建设全国性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和发放互联网电视牌照均将带动社会对互联网电视的需求。科技部和广电总局开始联合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以满足人们利用互联网电视参与互动服务的多样化需求;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设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示范网,预计用10年时间全部建成。NGB将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互联网与通信网互联互通,并形成一个海量节目与信息的提供平台。广电总局开始颁发互联网电视牌照,互联网电视的正式营运将刺激互联网电视需求。2010年3月,中国互联网电视台与杭州华数分获广电总局颁出的前两张互联网电视牌照。

中国宽带网民数量的快速增长,使互联网电视即将成为市场销售的主流产品。互联网电视是三网融合的主流终端产品,是家庭客厅的信息与娱乐互动中心。相对干PC,互联网电视具有更完善的视觉效果,用户可以双向点播或定制网络上的海量视频资源,还可舒适、便捷地实现游戏、通信、上网等各种需求。

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网民总数达到3.84亿,其中,宽带网民数占网民总数已超过9成。据市场研究机构奥维咨询2009年对全国1200个城市家庭的入户调查显示,消费者对互联网电视的欢迎程度达到84%。

各方争抢互联网电视市场

2010年,国内厂商将在互联网电视领集体发力并展开全面竞争。截止2010年3月底,国内厂商的互联网电视已集中上市。淘信推出13款19-55英寸蓝擎LED液晶电视,与此前“蓝媒LED”品牌相比,蓝擎LED是前者在互联网方面的升级。康佳宣布3个系列28款网锐二代系列新品将上市。TCL推出第二代互联网电视,并宣布其家庭互联网战略全面升级。国内厂商将淘汰非互联网大屏幕电视。

去年年底,TCL和长虹分别停止了40K寸以上和32英寸以上的非互联网电视的生产,所有大屏幕电视流水线全面转入生产互联网电视。康佳在互联网电视方面规划出5条高中低端的产品线,规格覆盖24-55英寸。

目前,互联网电视以浏览资讯、影视音乐下载、在线游戏和教学、视频通话等互动服务功能吸引消费者。海信互联网电视具有“网络偷菜”等互联网游戏应用功能,还可进行网络视频聊天,其电视通话费用每分钟仅0.06元,比IP电话价格还便宜。TCL互联网电视主推下载功能,内置TCL独家研发的“影客引擎”技术,可以下载影片和歌曲,并支持待机下载。创维互联网电视具备在线酷影、音乐相册、网上邻居、3G酷影、下载搜索等多种娱乐互动功能。

各厂商倾力打造自己的互联网电视技术平台、内容与应用解决方案。海信互联网电视与新浪网实施战略合作,并采用了Widget多任务操作系统,通过该系统,用户只要接入互联网,就可任意选择添加海信开发的产品功能项。康佳互联网电视提供开放式的SDK软件开发工具,鼓励第三方开发应用程序,还与中录联兴、中国精品教育学习集团等多家内容提供商合作。

海尔联合搜狐、迅雷推出可下载影视片的模卡电视,并采用开放式流媒体技术,用户可自选插接相应的功能扩展模块,满足个性化消费需求。创维建立酷开网不断丰富网站内容,并与土豆网、PPStream、迅雷等网络内容运营商展开合作。TCL集团2009年投入超过5000万元购买了大量正版互联网版权,并建立了TCL“欢网”,与华数展开内容方面的合作,并计划与长虹联手打造网络平台。

国际IT巨头也将进入互联网电视领域,使未来竞争加剧。谷歌与英特尔、索尼正在联手开发一款被称为

“Google TV”的、并运行谷歌Android软件的机顶盒及互联网电视。谷歌为用户设计全新的电视界面、英特尔提供芯片、索尼负责设计硬件。技术将使用户像换频道一样轻松地在电视节目、搜索引擎、门户网站诸如微博Twitter和图片网站Picasa等网络应用间进行切换。

谷歌和英特尔要把自己在计算领域的统治地位扩展到电视机领域。谷歌和英特尔将技术平台向软件开发人员开放,从而推动类似在手机应用程序方面看到的那种技术创新活动,通过扩大影响力来实现对互联网电视技术平台的垄断。苹果在2007年曾推出用以连接电视机和网络的机顶盒Apple TV,未来也有可能延伸其在iPhone、iPad等终端产品领域的竞争优势,加入到互联网电视竞争中来。

互联网电视成功的关键

互联网电视内容的提供问题急需解决。未来互联网电视厂商的竞争将集中于内容,只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应用才能吸引用户。苹果Apple TV的失败就在于缺乏节目,大型电视和电影工作室不愿意与苹果合作。国内电视厂商尽管已经积累大量视频内容,但面临产业链各方利益分配的矛盾。

互联网电视内容的播放要涉及广电、网络和电信运营商等各方利益的再分配。目前没有出台关于播放内容问题的明确规定,电视企业能否播放内容、如何参与内容播放的利益分配尚未可知。尽管互联网电视牌照已经开始发放,但国内众多民间视频网站以及电视机厂商暂时与许可证无缘。

电视厂商软件开发能力有限,只有开发出有广泛影响力的开放式技术平台,才能吸引足够多的应用开发者参与创新,共同将互联网电视的市场蛋糕做大。由于尚未出现能够跨越厂商的统一技术平台,各厂商只能采取各自为营的开发策略,走差异化竞争路线,但成本巨大。

TCL要维持超过200人的研发团队以及对游戏和远程教育等新应用的开发费用。出于规模经济的考虑,程序开发者不愿为影响力尚且不大的互联网电视应用平台开发软件,更不愿为不同电视厂商的电视机系统开发不同版本的应用软件。雅虎曾在2009年初为三星、索尼、LG和Vizio的新款电视机预装Connected TV的平台,并向所有软件开发商开放,但是直至2009年底,其应用软件数量也只是两位数,还不及苹果软件商店的零头。电视厂商目前左右为难,既想与其他厂商合作实现规模和范围经济,但又难以解决不同厂商之间技术平台不同的矛盾。

电视厂商应该从互联网电视的内容和技术平台方面提前布局,才能保持竞争优势。未来电视厂商的努力方向不仅体现在显示技术的改进,还体现在网络功能的完善,如果能提供杀手级的应用,将大大提高竞争力。如同在手机、电脑行业出现的对操作平台的争夺,未来互联网电视的竞争也会从功能竞争上升到平台竞争时代。

作者:邱 罡

数字技术创新影视音乐论文 篇3:

让自己坐进自己的怀里

面对山姆大叔的文化入侵,芬兰人急忙举起自己的“文化内容创作计划”。

难道中国人就只能追捧可口可乐之类的舶来品。而没有自己的文化产业吗?

说起信息产业,人们马上会想起网络,而说到网络,人们又无不注意到它面临的最大问题——内容贫乏。几年来网站建了一拨儿又一拨儿,但其中究竟有几个能让你难忘和迷恋?如今我们有了日益松快的带宽和广大的信息平台,那么带宽上走的和平台上放的该是什么?一句话,当众人尽情欢呼信息技术产业正在把我们带入美妙的“应许之地”时,我们可有谁在那块土地上看到了期待中的大片葡萄园——文化产业呢?

SiSu:芬兰构筑的文化防线

北欧的芬兰只有几百万人口,但那满世界打着“科技以人为本”广告的“诺基亚”,却是国际信息技术领域中的翘楚。诺基亚的技术让芬兰人骄傲,但其巨大网络所承载的内容却是一水儿的美国文化产品,至少也是被美国人包装过的本地文化产品!

且不说作为网络世界普通话的美式英语,单是无数的美国网站和电子杂志、美国广告和歌星影星脸谱、美国公司制作的影视音乐,就让原本很傲慢的北欧人觉得丢不起那人——要知道,在西北欧的传统语汇中,“美国文化”就是“没文化”!

说美国文化粗鄙,那还只是个口味问题。但若说到美国文化产品充斥本国文化市场,那就是个关乎一个民族精神家园的“生存还是毁灭”的大问题了。为此,芬兰政府在1997年公布了一个文化产业研究项目,它有一个特别便于记忆的芬兰名字——SiSu,即“内容创作启动计划”。

在发达世界的第二集团中,芬兰还不是动作最早的。早在1992年,法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就制订了国家文化产业发展计划。但芬兰人的危机感似乎更强,并且最能唤起欧洲人的普遍共鸣。

如今,SiSu已不再是芬兰人一家的计划,它已成为欧盟成员国的“框架性合作项目”,成为美国之外的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便帖。它贴在网络上,贴在报刊上,贴在每个国家的年度发展报告里。这些文字中只跃动着一个主题:拯救文化——通过发展本国的文化产业来拯救自己的文化。

这种拯救意识显然来自强烈的危机感:可口可乐已经漫过了他们的躯干,现在美国的娱乐产品终于要淹没他们的头脑!要逃过这种命运,不仅要有“诺基亚”,还要有打上自己印记的文化产品!

不难看出,在欧洲、澳洲和北美的加拿大,文化产业“首先是作为一种针对美国的对策而出现的”。这是发达国家对最发达国家的抵抗和防范!在那些欧洲人眼里,民族文化像一只易碎的玻璃杯,为了保护这只原本用来喝水的杯子,所以要搞SiSu,想方设法举高那只杯子,让它不至于被挤碎。

美国没有文化部

美国人不搞SiSu。美国文化是只大塑料杯,不怕挤,极易复制和批量生产。多少年来,随着可口可乐流淌到全世界的,不仅有好莱坞大片、迪斯尼的卡通形象、华纳灌制的唱片,还有自命为用一个声音传达所有声音的美国之音或CNN、美国《财富》或《时代》杂志以及麦当娜或杰克逊那特有的音乐动作。

截止到2000年,全球互联网有60%以上的内容来自美国;美国传媒娱乐业产品已超过波音公司的飞机,成为第一大出口行业;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电视台和网站其实只是美国视听产品的转播台或连锁店。

美国是个文化产业的超级大国。但奇怪的是,美国居然没有文化部,他们的媒体也不提文化产业,这倒不是因为他们“没文化”,而是因为他们一开始就关注着文化的产业化、市场化,让文化坐在市场的怀里。结果,市场做大,文化生产能力也被随之做大。

好莱坞、迪斯尼、宝丽莱,这一切带来的不仅是可供人们欢悦一时的视听比萨,也不仅是一些光怪陆离的时尚,而是世界上多数国家中的多数人对于20世纪的基本记忆。一句话,20世纪市场的高度决定了美国文化产品制造业的居高临下之位势,这恐怕不能简单地以文化殖民主义的动机来加以诠释。

所以,要生产出高水平的文化产品,固然要有高技术手段,如昂贵的摄像机、录音棚或通道宽大的光纤缆,更要有一个尊重消费者需求、充满竞争活力、法规严格透明的市场。

在这里,文化产品的生产者不是消极等待着顾客订货,顾客要什么才生产什么,他们的活力在于创造产品的同时也创造着顾客的需求、品味和时尚。这种生产和营销本身就与艺术创造相似,他们导演着顾客,导演着文化消费的世界。它们最后嬗变为一种文化权利或权力!

2000年初,美国在线与美国华纳公司实现组合,人们在关注高科技与高文化这两大要素的强劲组合时,更把目光聚焦到了纳斯达克股市。那里不断向美国的文化制造业和信息产品业发出一个个脉冲信号,控制着那个庞大巨人。

在很多人心目中,技术、市场与文化的品格毫不相容,老派的欧洲人如此,我们的老派学者也多如此。深刻的人爱把美国产品称为“垃圾”,无非是说它充满了市场味或能令人联想起市场的气味,如汉堡包中的香料气味、可口可乐中令人上瘾的口味、还有迪斯尼或好莱坞中那或虚拟或现实的卡通味,他们特别能让人上瘾,所以很俗,很糟践文化。

但反过来想一想,难道不正是这些味道,才使得文化消费区别于单纯的食物吞咽或精神灌输吗?对比那些把美德诠释得面目可憎的黑猫警长一类的娱乐产品,迪斯尼动画这类在市场中长大的产品似乎更合乎人性:它们做的也是人类共同的纯真美德和智慧,但却诉诸节奏、趣味和想象,注重人的视觉、听觉和口味的全面需求。

它们不仅以关怀人性为目的,而且本身就体现着对人性的关注。面对这样的产品,孩子们是全无抵抗力的,即使是那些具备特有文化的成年人,不也充满一种爱恨交织的情结吗?成熟的市场告诉我们,消费者的偏好是无法强制的。所以,塑料杯越来越多,而玻璃杯越来越成为收藏品。

中国文化与美国的《木兰》

中国文化是瓷杯子,同样不经碰不经摔。在我们一向的信念里,文化就是教化,教化就是教育,教育就是育人,育人是百年大计——如此一来,文化一事便需特别郑重和严肃。

在这个背景下,将文化产品产业化,让人们习惯文化产品上那股子市场味和卡通味已属不易,但如今偏偏又遭遇上了信息时代,大家紧紧张张忙乎了几年,烧了几年的钱,最后才发现这信息时代太邪门。

所有玩过一阵网站或音像制作的人都知道,在这个行当里,上“手段”容易,上“内容”难;挪用别人的文化产品容易,制作自己的产品难;一句话,花钱容易挣钱难!

这种状况让人感到意外。我们原以为只要掌握了信息技术,就可以拥抱信息时代,谁知半路竟冒出个文化产业问题!与这种“信息内容产业”相比,我们在信息技术设施方面所做的那些事,如铺光缆、设网站、更新数字化设备等等,充其量只能算信息时代中铺路

修桥的“粗活”。

尼葛洛庞蒂说,高速的信息管道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还是那里“上载”、“负载”或“下载”的内容。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最重要的是,那里负载的是何种内容、谁的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文化产业的信息时代是不完整的。

面对山姆大叔的文化入侵,芬兰人急忙举起自己的“文化内容创作计划”。

难道中国人就只能追捧可口可乐之类的舶来品,而没有自己的文化产业吗?

目前,发达国家正大规模地将文化遗产转换成数字化形态,而我国各种文化资源的数字化水平还相当落后。在这个背景下,一些拥有大量文化资源的单位,如图书馆、博物馆或文化遗址保护单位,便忙不迭地引进外来资金和技术,使自己的内容多媒体、虚拟化。

从技术的观点来看,这是一种“文化的跃升”,但从市场和文化的观点来看,我们更关注的是.经过别人的“数字化改造”,这些内容是否还是我们的资源?

对于花高价购买别人用我们的资源生产的产品,我们从来不乏体验。君不见我国的《木兰辞》硬是被美国人改造成日本女孩模样的“木兰”而风靡世界;国外唱片公司抢滩中国,让中国歌手纷纷与世界接轨。这还仅仅是开始。看着大量文化单位热衷于通过引进外资建立数据库,我们担心,不定哪天一觉醒来,我们只能手捧着美国版权的信息文化产品来“弘扬民族文化”。

简言之,在文化遗产数字化和“介质转移”过程的背后,有可能发生“产权转移”和“资源转移”,这是一个与我国经济、政治、社会的未来发展有巨大干系的问题。

传媒汇流:将世界一网打尽

前几年,一位美国人写了一本书,其书名变成了一个口号:数字化生存。我们由此关注0与1这两个数字与我们生活世界的关系。最初,我们对这个说法的理解是,一切电器都已经是或者即将是数字化的,如数码相机、数码电视、数码音响等等,更不用说电脑或保险柜了。

然而,我们客厅或厨房中出现的这一系列变化其实只是那波澜壮阔的数字化革命的一点细枝末节。在信息业领域中,这个革命有一个响亮的名称,即“传媒汇流”。

所谓“传媒汇流”,意思是把数字技术当作一切信息资源形态和媒体形态的基础,为与信息有关的一切产业——无论它曾经多么传统或原始——提供一个统一的平台。

传媒汇流的一个严重后果是,使许多以前各自为政的企业产生了“跨产业”、“跨平台”、甚至是“跨部门”合作的动机。它由此对传统媒体起到了一种“解放”作用:破除不同传媒问的传统壁垒,信息资源共享。这势必引发传媒业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整合和竞争。

在2000年以前,整个世界的信息传媒领域,主要由9大传媒娱乐巨无霸把持,排名前5位的是:美国时代华纳公司(1998年销售额285亿)、美国迪斯尼公司(1999年销售额234亿)、新闻集团(1999年142亿)、贝塔斯曼(1999年141亿)、维康公司(1999年120亿)。

从内容上看,这些公司长于新闻和娱乐内容制作。它们把持重要的电视频道,掌控响当当的出版机构与报刊杂志,拥有遍布全球的连锁品牌营销系统,甚至举办重要体育赛事、经营著名主题公园……。随着信息革命的到来,这些依赖传统媒体经营文化内容的公司,开始与网络企业合并。最著名的合并发生在时代华纳与美国在线之间,经过1年的艰苦努力,两家终于实现全面联合,从而成为上述巨无霸中的“诸侯上将军”!

国际传媒娱乐业巨头的出现,带来了“范围经济效应”。作为制造、传播、消费“文化符号”的特大型企业,各大传媒娱乐公司日益成为“团块式的”、超大型的实体。它们同时介入多种产业,往往是一种投入推动大量不同种类产品产出。

比如,迪斯尼制作一部电视,既可以将其在不同的传媒上推广,也可以同时制作该节目的副产品,出版有关的书刊画报,建立主题公园,在连锁零售店中出售与该节目相关的玩具或时尚物品,等等。它们还彼此互相参股(9大传媒巨头之间有2/3的业务彼此参股),既竞争又联盟,令它们更易于将经营单一传媒的中小企业挤出牌局。

在“范围经济效应”的作用下,传媒巨头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时代华纳集团2000年的国际市场收入已达到其总收入的40%以上,贝塔斯曼公司的国际市场收入已经超过其国内收入,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更是早已走出澳大利亚,在国际市场上翻云覆雨。

上述发展趋势的结果是,由传媒、电信、信息业的汇合产生了一个空前巨大的新兴产业部门,成为全球经济中的最大的和发展最快的部分。在这个产业领域里,以令人无法想象的速度与面貌诞生了一批空前绝后的“巨无霸”式的企业,正是他们推动着新一轮“全球化”的浪潮。

随着“文化产业”这个话题的展开和深入,我们忽然发现窗外是一个十分陌生、但却对我们影响甚大的世界。遗憾的是,过去由于我们只带着单纯技术的有色眼镜,所以对它视而不见。如今看过去,我们不单感到新奇,更感到震惊。我们素称文化大国,但我们的文化制作作坊在哪儿呢!

在冰冷的技术世界里,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中,我们宝贵的、唯一的、蕴育着民族情感的文化还需要呵护与培育。文化的失落是任何一个民族国家都无法承受的失败,我们面临的挑战实际上是根本性的!

“头脑国家管思想,肌肉国家干粗活”,有人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新世界格局作如是推测。

信息产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绵绵不绝的创新动力和源泉,它包括技术创新、内容创新、制度创新。文化产业只有成为信息产业的“内容”才能焕发新的生机,而信息产业只有成为文化产业的操作平台,才具有真实的价值。沿着信息技术革命开辟的大道,我们正在全面进入“内容为王”的时代!

让自己的文化坐进自己信息技术的怀里,这就是我们走向头脑国家的通行证!

作者:何西风

上一篇:信息技术水利工程管理论文下一篇:水利水电管控工程施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