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技术质量检测论文

2022-07-03

摘要以現阶段农村中职学校校内质量检测体系建设为切入点,对30余所河南省农村中职学校进行走访与调研。数据分析表明,在学校内部质量检测中,存在质检功能定位不准、载体选择不当、结果使用错位等问题。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监控技术质量检测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监控技术质量检测论文 篇1:

水泥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监控技术分析

摘要:水泥是目前建筑工程所需的必备材料,增强水泥质量把控,能够最大化提升工程质量。近年来,土建工程项目数量扩增,水泥原材料需求扩大,质量成效直接影响整个施工。水泥质量检测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就目前水泥质量检测控制,主要是依靠水泥实验室来进行质量测评,從而做出综合性的评价。相关部门需严格按照规范标准,采取科学的实验方法,提高质量检测精度,全方位反映水泥质量,为工程建设奠定基础。本文会从不同的层面来论述分析,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策略。

关键词:水泥检测;实验室;质量监控

引言

水泥是工程建设的关键性材料,质量检测是施工质量把控的核心,关乎整个工程结构安全。检测实验室是对水泥性能综合检测的重要媒介,技术要求较高,检验指标多。在实际检测过程中,要进行多次比对试验,科学取样、正确运用仪器设备,规范试验操作行为,确保水泥质量检测数据的精准性。就目前水泥质量控制来看,实验室质量监控技术优劣将直接影响综合评测结果,技术部门要多角度分析,强化实验室工作质量,最大化保障水泥质量。

一、背景分析

水泥是一种粉状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主要应用于工程建设领域,水泥质量的优劣性直接关系着整个工程建设成效。近些年,城市经济迅速提升,建筑工程量扩大,水泥材料在施工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对此,必须覆盖式检测,确保水泥质量达标。水泥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涉及多个环节,以及影响因素。从某种角度来说,水泥检测实验室在整个工程领域中有着重要性作用,需对水泥比重、堆积密度、细度、凝结时间、强度稳定性、水化热、标准粘稠度等指标进行系统化的检测,综合评定水泥质量,这也是水泥配比的基础环节。根据相关指令“实验室具有系统化的控制程序和监控检测标准,所得数据科学性强,尽可能采取统计技术对结果进行审查核验”。所以在水泥检测实验室中,必须明确质量监控技术,规范实验过程,以免检测出现意外。

二、现阶段水泥检测试验室中质量检测的意义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水泥是基础性的原材料,也是实验室材料检测的重点项目,检测工作质量将会直接影响施工现场水泥的正确使用于施工质量。因此,必须认真做好水泥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监控工作,排除各项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提高水泥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公正性,为后期建筑施工质量提供必要的技术参考。水泥的优劣于混凝土制品有着紧密的联系,建议部门需严格执行行业标准规范,采取科学的检测技术,综合性评测,反映水泥质量。在所有的实验室材料建议中,水泥占据着较大的比例,就目前水泥检测工作来看,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水泥样品的取样、处理和保存,以及检验程序、设备仪器校准和运行检查、工作质量监督和管理,如果没有重视这些板块,则会影响检测质量的稳定,造成数据不公正情况。所以,工作人员要及时综合和评价,努力提升业务能力,学习各类检测技术,为施工现场提供准确的检验数据,保障施工安全。从宏观角度分析,通过系统化的水泥检测程序,能够大大提高技术人员对水泥检测的认知,树立质量意识,把握好原材料的监管工作,以免在施工中发生事故。由于水泥检测会受到多重干扰,实验室人员需注重细节,如水泥抽取、设备运用等,这些都是质量监管的关键性部分。

三、健全检测结构,明确工作重点

水泥是一种半成品,具有不稳定性,根据管理规程要求,水泥生产企业必须顶起想水泥监管局提交样本进行检验;同时,水泥检测实验室也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对比检验计划,强化监管力度,保障水泥质量把控,这也是获取大额订单、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条件。实验室检测一般是基于对比,所形成的监控技术。目前水泥实验室质量监控,基本采取区域性大对比、比对验证的方式,有质量监管中心负责组织。

例如,一般情况下是先由实验室进行水泥取样工作,对相同水泥类型、等级、期限抽取多个,明确代表性,在均匀搅拌后,进行编号处理。之后,实验室要利用检测技术设备,有序筛选眼皮,并进行封存,定时查看室内温度,在每一个存放容器中标明取样时间、地点、单位等,从而更好的观察。在进行粘稠度检测时,技术员需参照定量标准,按比例添加水,并将样品放置在试模中,以免装置空气含量造成数据影响,从结果分析,便可以得出正确的调配比例,为建筑施工奠定基础。针对凝结度,检测人员需要将水泥制成水浆,并经过多次1800翻转,并用金属棒检测,每五分钟测量一次,获取最终的数据表。实验室监督对比是能力的验证评价,为了体现水泥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监控过程,对比单位需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对水泥材料的各项指标进行复测,并展开结果对比,并进行差异化验证,监管部门需全方位的监督巡视,确保水泥性能合格。如果实验室对水泥验证计划存在疑虑,可以及时申请参加验证审核活动,确保检测的公正性。在水泥质量检测过程中,仪器设备也干扰着数据差值,这时候需对仪器进行校准核定,其中包括天平、抗震台、净浆搅拌机、沸煮箱、负压筛、压力试验机等,将记录的数据与规定要求进行详细的核对,这也是质量监控的必要步骤。总的来说,从综合实验中,水泥检测必须满足产品质量要求,对潜藏的结果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全面展现产品质量,为社会提供科学的数据,促进建筑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四、重视水泥质量检测,把握核心点

水泥实验室质量监控主要包括对比技术和能力验证两大板块,对把控水泥生产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细化水泥性能、成本、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水泥实验室应当积极提升自身质量监控技术,参加国家组织的各项验证活动,为提升实验能力奠定基础。水泥检测是建筑施工的必要环节,对后期作业的影响较大。建筑公司实验室需有步骤性的检测,掌握水泥的特性和属性,从而更好的应用于项目施工中。从行业发展角度来说,水泥是建筑的核心材料,是施工的基础,如果水泥质量不过关,将会拖延整个施工进度,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必须组织实验室对水泥批次进行科学检验,把控质量,严格按照标准工作,实现工程建设目标。

例如,为了增强检测的精准性,可以采取对比检测法。一般情况下,标准样品的要求较高,在进行细读检测时,可以采用直径为45μm和80μm孔径设备进行筛选,并以百分比来表示细度值。在实验前,检测人员要对搅拌锅和搅拌叶片进行清理,间断性添加水泥样品,以免从装置中溅出,在多次试验中找出准确的添加数值,形成水泥性能数值表,为后期施工提供技术支持,全面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水泥实验室还可以才加一些水泥检测全国大比,进行对比性验证,加强与管理机构的合作,不断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对于安定性的检测,可以以保准法为基准,进行煮沸式测验,并用钢直尺检查,没有弯曲就说明水泥安定性合格,此时水泥不能投入使用。总的来说,水泥式目前建筑施工的主要材料,现实意义重大,水泥检测实验室需加强质量监管力度,为市场展现水泥质量情况,带动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总结

水泥作为土建工程的必要材料,强度、硬度性能效果直接反映着房屋质量。基于当下的市场环境,水泥质量检测试验异常重要。在综合实验过程中,需按照产品质量规定要求,运用多种检测技术,总结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并进行改善。与此同时,由于水泥检测实验室所牵涉内容的复杂性,相关部门需精准控制实验检测过程,强化技术员专业素质,严格实验体系,全面提高实验室水泥检测试验水平,真实的反映水泥产品质量,做出科学的数据结论

参考文献:

[1]马丽,王丽英,石东华,等. 浅谈水泥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及应急预案[J]. 水泥,2019,No.508(S1):57-59.

[2]韩博. 细集料关键技术指标对水泥混凝土耐久性影响的研究[D]. 兰州理工大学,2019.

[3]谢丹. 建筑涂料试验用无石棉纤维水泥板标准样品的定值[J]. 期刊论文,2019,55(4).

作者:刘小霞

监控技术质量检测论文 篇2:

中职学校校内质量检测体系建设的理性思考

摘 要 以現阶段农村中职学校校内质量检测体系建设为切入点,对30余所河南省农村中职学校进行走访与调研。数据分析表明,在学校内部质量检测中,存在质检功能定位不准、载体选择不当、结果使用错位等问题。经过典型剖析,从质量检测的功能定位、对象的确定、载体的组织、数据处理等方面深层探究校内质量检测的数据流向,建立质量检测与反馈系统图,构建农村中职学校质量检测体系的基本框架。

关键词 农村中职学校;校内质量检测;质量保障体系

农村中职学校校内质量检测,是保障学校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校内进行质量检测是由学校组织,为保障教育教学质量而进行,是诊断性的、过程性的、递进性的,是学校质量导向有效实施的保障,是学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

一、农村中职学校校内质量检测的现状

针对学校内部质量检测,调研与走访了新安县职业高级中学、灵宝职业中专、内乡职教中心、民权县职业教育中心等30所河南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各校均有内部质量检测机制,检测对象包括教师和学生,也就是包括教与学两个部分,检测的侧重点多为学生,但不同学校采用的方式不同。表1收集了11种主要质量检测方式。从表1的统计数据分析和走访调查发现,农村中职学校校内质量检测存在下列问题:

(一)书面考试占比过大

考试仍然是农村中职学校质量检测的主要手段,卷面分数还是主要评价依据;在访谈中发现,多数学校还是以分数排队的方式来评价任课教师的教学成效;在职业学校,职业能力是质量核心,而单纯以卷面分数来评价教学,无疑是不合适的,甚至会将学校教师的质量观导向歧途。

(二)技能检测缺失严重

数据显示,4个学校举办有校内全员技能竞赛,且以产品制作或方案设计作为检测内容,这样的检测与职业能力培养息息相关。但采用这种检测方式的学校还太少,只占调研学校数量的13%左右。为什么多数学校不采用这样的检测方式呢?在访谈中,一些学校的管理者给出了答案:这种方式耗材多、检测周期相对较长、教师双师能力差等,这些都是客观因素,而学校质量顶层设计的导向错位,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三)检测人员成分单一

教育质量的检测者应该是谁?若把教育也看作是一种特殊的产业,其产品的接受者——企业,无疑是最有话语权的;家长也是教育服务的对象之一,能直接感受学生的素质提升,也应有话语权;学生是教育过程的直接体验者,学生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也应该是重要的一部分。但走访与调研数据表明:检测者单纯是学校教师的,占93%以上;只有6%左右的学校有企业或家长参与过质量检测,但参与程度尚处于较低层次。

(四)检测结果使用错位

在调研访谈开始之初,某校管理者的话——“这些老师,每次检测都排最后,也不知道自己改进”引起了笔者的思考:检测结果怎么用?想着他话中的几个关键字“排、改”,检测是为了排队吗?教师自己不想改进吗?若教师自己都做了,要管理者做什么?后续的调研中,还发现70%左右的学校存在类似现象:仅用检测结果排队,而没有有效利用在检测中发现的问题。这是检测结果的错位使用,或者说学校缺乏反馈校正机制。

(五)过程性检测不够

从检测周期与检测载体来看,终结性检测占比过大,过程性检测过少。过程性检测多为传统的检查作业、教案、听评课等,调研学校采用率占93%,发现80%的学校进行上述检测时,重点放在字迹、数量、格式、规范等方面,这样的检测促进质量提升的效果极为有限;还发现约70%的学校,进行这些检测时,没有反馈机制或反馈机制不健全,促进质量提升的效果就更为有限。而像选择产品为载体、通过模块化学分制等进行检测的,能有效促进质量提升的过程性检测,采用的学校只有2所,占调研学校数的6%。过程性检测不够,或者不全面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农村中职学校校内质量检测的理性思考

(一)质量检测的功能和目的是什么

质量检测的目的是保证学校质量导向,为提升教育活动的有效性服务,为提升教师课堂效率服务,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服务,质量检测目的定位,必须是教育质量的提升。

质量检测的周期不能过长,也不能太短,需要过程性检测与终结性检测相结合。过程性检测是对教学实施过程和学习落实过程进行的检测,其目的在于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终结性检测是较长一段时间后,对教与学的结果进行的检测,目的在于检查阶段目标的达成情况[2]。两种形式的检测相结合,既重过程,又重效果,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激励师生共同进步。

在学校质量目标确立,建立相应的质量指标后,进行系列质量检测时,要充分利用好质量检测的功能:诊断,诊断教与学进程中的问题并为改进提供参考;激励,激励教师和学生进一步提升教学能力和学习方法;调控,在教与学之间建立可控的反馈校正机制;导向,以保证质量目标的方向与进程。

(二)质量检测的载体应该是什么

选择合适的质量检测载体,可以使质量检测更具有靶向性、针对性。职业教育是特殊的教育活动,除选用传统作业、教案等检测载体外,大可以选择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检测对象。比如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的学生厌学、课堂效率低等问题,可以选择“课堂组织”等为检测载体;也可以选择更多能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载体,如前文所提到的产品载体,以产品设计与制作过程,或某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过程等,检测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过程,或职业能力水平的高低,并以此来检测教育教学的质量。从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科学地选择载体,设置符合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成长规律的检测参数,才能保证数据反馈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才能保证学校质量提升和质量导向的方向。

(三)校内教育质量检测者是谁

学校内部进行质量检测,任课教师和班主任是学生的主要检测者,学校是教师教育质量的检测者。但质量检测过程中,要做到不受任何干预,不带偏见地评论学生和教师确实有难度,因此,学校进行质量检测需要建立相应的机构,以保证在质量检测与评价活动中具有相对独立性,从而保证检测或评价结果建立在客观证据的基础上。在选择组织机构的人员组成时,要尽可能的选择责任心强、公平公正、有威望的教师,必要时吸收企业技术人员、家长代表、专业教研人员等校外人员参加,以保证人员组成的多元化。实行质量检测人员多元化,与企业需要第三方质量检测相似,目标是使检测或评价结果更客观更公正。当然,学校真正实现教育质量的“第三方”检测,就会更好。

(四)学校里有没有“格雷欣”现象

格雷欣法则①本是一条经济法则,由于企业在薪酬管理等方面没有充分体现优质优价原则,导致企业高素质员工的绝对量尤其是相对量下降或低素质员工绝对量尤其是相对量上升[3]。在學校是否也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教师成长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一定阶段内,若教师个人利益(薪资、荣誉、职称等)得不到满足,或感觉其付出与收获不相称时,就会出现努力上进的积极性下降,甚至教育教学能力水平下滑的现象,若长期这样,学校优秀教师的绝对数量或相对数量必然会减少,这就是学校内部的“格雷欣”现象。因此,学校运用质量检测结果需要理性思考,避免“格雷欣”现象的发生,保证学校优秀教师的相对数量与绝对数量始终处于上升趋势,确保学校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三、构建农村中职学校校内质量检测体系的五要素

质量检测体系的构建,是学校质量保障建设的核心。笔者认为,农村中职学校内部质量检测体系,应该包括质量检测目的定位、质量检测对象与内容确定、质量检测载体的选择、检测结果的技术处理和反馈改进机制五个部分。

(一)质量检测的功能定位

农村中职学校质量检测的功能,要定位于促进农村职业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教育质量提升的过程,也就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过程。所以,检测的目的在于“促进提升”,促进教师教育能力提升,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促进学校质量管理能力、管理水平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将质量检测的功能定位服务于学校的行政管理是错误的,如前文提到那所学校的管理者所说的“排”,就是质量检测功能的错误定位。因此,校内质量检测还要有“去行政化”思想。当然,完全离开教育行政,单纯进行学术性检测也是不可能的。

(二)质量检测对象的确定

质量检测是针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过程,不能理解为学生或教师本人,而是一个过程(过程对象);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即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与所具备的职业素养,是学生学习活动和教师教育活动的最终成果,是教与学的结果(结果对象)。教育实践和教育规律告诉我们,没有不想学好的学生,也没有不想教好的老师,有问题的只是学习能力或教育方法。所以,学校质量检测对象不是自然人,而是质量的过程对象和结果对象。很显然,学校内部进行的教育质量检测,过程对象检测应该放在首位,终结对象检测应放在次要位置,两者有机结合,质量检测才能发挥促进质量提升的功能。

(三)质检载体组织的原则

质检载体,就是质量检测信息载体。如通过书面考试收集知识理论分数数据。通过产品制作,收集职业素养、技能水平等数据;这里的试卷和考试过程、产品和产品设计制作过程就是质量检测载体。质检载体的组织有三个原则。第一,全员性原则,即检测参与质量形成的全部个体,也就是全部教师和全体学生都能接受检测;第二,全程性原则,即在质量形成的开始、中间和结束时,都有相应不同的检测;第三,典型性原则,即在质量形成过程中,选择多数个体普遍使用的方法或过程,当全员检测不能满足时,以样本代替整体,用抽样法来进行检测。农村中职学校所进行的理论考试、全员化技能竞赛、全员化素质能力大赛等均满足第一原则;但上述属载体都是针对结果的最终检测,不满足第二原则;学校平时进行的听评课等,是满足第三原则的抽样检测。

(四)检测数据的技术处理

校内质量检测结果的运用,需要建立在对检测结果科学处理的基础之上[4]。进行检测数据的技术处理,必须建立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统计学、数据分析等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基础之上。若简单的处理,如前文提到的用质检结果“排队”,是最简单的、服务于学校行政管理的处理,不能服务于教育能力和质量提升。因此,学校要建立职教经验丰富、理论扎实的“科研型”督导检查机构,需要区域“职教专家”引领,更需要技术专家的指导。

怎样对检测数据进行技术处理?查问,寻因,给策。查问,即帮助教师发现“教”的问题,帮助学生发现“学”的问题;寻因,即研究教育活动、教育过程与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之间的关系,寻找问题症结所在;给策,即从根本上给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策略、建议。

(五)反馈改进机制的建立

学校内部质量检测的目的在于促进质量的提升,在质量形成的过程中,教育活动、学习活动的效果起决定性作用,反馈是建立在质量目标与质量行动之间的桥梁,质量检测与反馈系统,如图1所示。

反映了质量进程中的数据流向,质量初态、过程态、质量终态的检测数据上行传输,经过数据处理形成反馈信息后,下行传输到质量进程的各个中间环节。在整个系统中,质检进程右行,质量进程右行,向质量终态靠近,反馈信息始终起着校正质量进程和质量导向的作用。质量进程、质量检测、信息反馈三大模块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农村中职学校实施校内质量检测,必须建立相应的反馈校正机制,才能有效保障学校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5]。怎样借助普通教育PISA、TIMSS等国际评价项目的评价理念、技术手段及操作方式,并结合农村职业学校实际校情,建立一个开放、综合的职业教育质量监控与检测体系,实现检测评价与分析自动化、信息化是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作者:付小平?王晨炳

监控技术质量检测论文 篇3: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规范化研究

[摘 要]质量检测的规范性是保证施工质量的最为直接有效的手段,也能够为建筑工程提供更加准确的检测报告,为指标量化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要想进一步提高建设工程的质量检测水平,就要进一步规划并完善建设工程的质量检测流程,这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规范化的特性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质量检测规范化所面临的问题,根据实际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意见,保证建设工程检测规范化的执行和实施。

[关键词]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规范化

由于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基础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设备满足建设发展的需求,才能促进不同行业的发展。建筑工程在这样的背景下,只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发展质量,才能创造出建筑工程行业的又一次丰功伟绩。工程质量检测是建筑行业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受到了社会的广为关注,只有全民质量意识的不断提高,才能对质量的监督和控制有本质的提升。质量检测需要考虑到质量的评定标準,要对质量进行检查,从而对出现的事故进行处理,一套完善的处理质量的流程对建筑工程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工程验收的时候,如果有质量检测报告,也能够给质量的检测起到保证作用。然而,建筑工程发展的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问题,这些会阻碍质量工程的发展,无法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予以保障。只有企业有独立的运作模式和理念,才能让规范的检测系统变得更加完善。要提高工程的质量检测,提高检验标准,这样能够促进建筑业的发展。

一、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的特性

由于建筑市场还是在不断的发展之中,只有满足业主的最根本需求,才能获取最大的利益,进而让工程检测朝向健康、全面的方向发展。作为一个行业,工程检测能够为社会的稳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现有的制度措施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发展。面对这样两难的抉择,只有从内心深处关心工程检测的发展,才能解决这个紧急的问题。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要从原材料的选择上进行努力,根据不同的特性选取工程的选择设备,质量检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性:

(1)可以体现出一定的合法性,经过了严格的法律检测,能够让执行的过程变得更加具有法律效力,在进行结果检测时,也能有检测的标准,避免一切错乱的行为出现。

(2) 彰显出较强的科学性。由于质量检测是国家和相关专业所进行的,而且具有很强的技术规范性,在规程的检测过程中,都能够坚守理论,保证在实践和真理的相结合。而且采用的检测理论和技术都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在建筑工程行业也有较强的实用性。

(3) 公平、公正性。因为有第三方检测部门的参与,检测又有法律的保障,这样就能表现出公平、公正性。因为有标准的技术作为依据,就能让结果有说服力,可以用得出的数据说话,而不是根据经验而得出结论。有了数据作为评判标准,就可以客观看待出现的问题,而且通过正规的检测,最终的数据结果也能够看出一些问题,可以表现出唯一性。

(4) 检测规划可以保证真实性和准确性。建筑工程在质量检测时,需要让检测报告中的信息变得更加清晰和准确,这样能够让检阅变得简单。例如可以在检测报告中使用条码化进行强化管理,将所需要的信息进行录入,能够让结果反映出真实的情况。质检员在检验时,要将所有的原始数据进行录入,保证最为真实的信息,这样在施工的过程中,一旦出现任何问题,都能够找到问题的根源,有利于高效解决问题。

(5) 质量检测在建筑工程的规范化管理中会表现出局限性。这是因为检测都是通过试样的形式进行,通常而言,试样的质量特性能够代表所有产品的质量,但是必定会存在一些偏差,不能避免。如果抽样的数据比较准确,那么对建筑工程的施工会有较小的影响,一旦产品质量有较大的问题,那么将有不可估量的质量和经济损失。

二、质量检测规范化在建筑工程的作用

作为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的基础工作,质量检测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不仅仅能够确保质量,还能对技术给予一定的保障。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规范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数据信息

质量检测可以为建筑工程提供更为详细的数据信息,这些都是经过详尽的检测而得出的,可以为设计单位提供详尽的依据,也能够为检测单位提供更加细化的依据。这些数据信息能够让设计变得更加量化,而不只是从性质上进行决策。有了检测控制的标准,就能够让施工变得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将所有的资源进行优化分配,就能够减少资金的投入,对工程的造价进行详尽的规划。

2.工程质量控制

工程质量控制能够让建筑材料有最大利用的可能性,可以避免一些劣质建设材料的使用,还能够让工程检测的安全性有检测的标准。但是不能向社会传达不良的信息,要让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有良好的发展氛围,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对质量进行控制,否则都是空谈。

3.工程质量评定

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工程质量的检测,但是需要有一定的评定指标,这也是贯穿整个工作流程的目标。只有真正表现出一定的规范化,才能让检测报告成为一份评定的依据。如果不能按照规范化进行评定,就会让建筑工程失去了特定的评定标准,都是按照自己的想象行事,就会失去基本的准则,无法保有本应该坚守的原则性。

三、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规范化的主要问题

为了保障工程建设检测能够符合国家的法律需求,并且让政策能够促进工程的实施,可以对工程的建设进行评估、界定。避免盲目的采取措施,要保证工程按照一定的规划进行,让工程建设趋于合法性和科学化。在发展的期间,我国的工程建设检测已经朝着先进化的方向发展,要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团队,这样对于国家检测的发展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在面临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很多领域都会出现一些困难和瓶颈,这些都是建筑工程的带动作用。需要对施工技术进行创新,也要对施工的材料进行选择,才能让项目得到完美的解决。但是目前的发展形势是,只有对工程进行减价,以此来推动工程的进度,保证工程的质量。如果不能完成目标的设计,就只能让工程的目标表现出虚假性,无法让真实性得到基本的保证。由于时代化发展的需求,需要让建筑工程得到稳定的发展,保证其有坚实的基础,这样能够让建设技术和工艺都有一定水平的提高。在之前的施工验收标准中,很多规定都满足不了现有的需求,尤其是涉及到新材料的质量检测,更是出现了很多的空白,为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留下了较大的隐患。

对于创新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不能提供全新的质量检测指标,就会导致工程投资需要较高的费用,资源浪费就在所难免的出现。在一些检测项目之中,存在监督过程的指标不明确现象,但是却没有基本的负责人进行处理,导致很多问题的滞留,当问题无法避免,只能解决时,就会让建筑工程面对较强的压力。在质量检测时,没有一整套的参数设定,就会导致工程建设出现监管的缺失。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中就有明确的规定,在安装通风装置或是一些智能化的建筑时,需要将施工内容进行设置,以防出现严重的、不可控制的问题。通过建筑工程的系统指定合理的检测项目,这样能够以定量的形式对管理要求进行制定,并将结果充分的显示出来。而且质量标准的制定会有很重要的作用,不仅仅能够体现在整个项目工程中,还能让验收要求有一定的标准。只有达到上面所提高的一些标准和要求,就能够对建筑工程的项目予以充分的保障。

四、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规范化措施研究

在长时间的研究和尝试过程中,已经基本形成了质量检测的网络格局,这是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辅助性手段,也是促進规范化研究的基本保障。为了让行为规范变得更加有体系,也为了质量有更加可靠的保障,只能在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现有的工程质量检测体系,这样能够解决出现的不适应与不协调问题。健全并建立完善的工程质量检测体系能够保证质量,也能够在验收的过程中,让各项标准都更加规范化。这样高水平的服务能够满足建筑工程的发展,也能够满足社会的基本需求。

1.为工程质量检测提供科学理论和技术基础

作为一个十分正规并且需要执行相关法律的行业,质量检测是否科学合理决定了工程质量的高低。如果检测单位不能有严格的参考标准,那么对于建筑工程行业而言,没有标准可以依存,会让规范化发展便成为一种不可能。为了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已经开始执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中的标准,通过这些体系的制定,能够促进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唯一存在不足的是在行业进步和发展的同时,检测没有并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这样会导致质量检测出现一些空白。如果没有检测项目和体系作为支撑,质量检测就不能够得到充分的细化,进而无法体现出对质量意识的认识。很多施工单位可能会有投机取巧的行为,进而让检测方和被检测放之间无法达成统一的标准,更有甚者可能会出现一片区域没有进行管理,这些都无形之中给质量控制埋下了深深的隐患。建筑行业的质量检测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点,所以应该让管理变得因地制宜,这样才能形成更加规范的统一标准。如果行业能够达到业内的要求,也能够根据法律的需求进行界定,就能够有实情,制定出最为合适的管理细则。有了详细的规定,市场的检测就能够变得更加有规则,项目内容的确立也能够有较高的新技术出现。将方法和内容进行融合,能够让质量检测有较强的保障。

2.为工程质量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建筑工程有它自身的特点,例如行业的素质、工人的品质以及管理的难度等,都会对社会观念产生很现实的影响,考虑到这些因素,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会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也因此成为仅次于煤矿业的行业。我国最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因为质量原因,每年都会有上千人死亡,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超过百万。各级政府对质量检测都很重视,但是质量检测状况并没有好转,反而出现了一些豆腐渣工程,这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不规范。建筑工程如果能够有较高的质量保证,就能够对项目投资的效益、社会以及环境的效益产生很大的影响,对国家和社会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都会有较大的影响,最终影响国民的安定。对质量进行控制,是参与到工程建设中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职责,也能够维护国家和公众的基本利益,只有积极应对工程质量问题,才能真正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只有围绕建筑工程项目,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质量监管策略,才能对建筑市场的确立起到基本的保障作用。

3.有效降低工程建设成本

由于国家对建筑工程的投资结构有所调整,这样就会让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尤其是企业进入到利益薄弱的时代,需要抓紧每一个环节,减少工程建设的成本。既要降低成本又要保证工程的满意度,这是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终极目标,材料在整个项目管理之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能够节约资源,避免亏损情况的出现。如果可以让材料成本将到最低,那么也能够控制工程的成本,这是最为直接的减少损耗的手段。降低了建筑工程的建设成本,就能够在质量检测上有所余力,让规范化发展变得更加有可能。对于标准,如果能够形成标准化设计,就可以使用更加高质量的材料保证基本的安全,避免浪费,加大工程的成本。通过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规范化的研究,能够对新增加的内容进行分类,找到合适的标准,让指标的制定更加合理化。让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内容更加清晰,尽量减少额外的材料损耗。在保证基本质量的前提下,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成本,维护后期的发展。如果能够运用科学的手段保证工程能够减少碳的排放。

4.为明确各部门监管职责提供政策依据

建筑工程的体系发展正在朝着跨越式的目标,但是因为起步晚,很多制度无法进行完善,只能导致不同部门之间出现职位的空白或是职责无法明确。导致出现问题相互推卸,让工作效率明显减低,在这种背景下,需要有更为详尽的质量检测规定,让责任范围的界定变得更加明确。如果能够在建筑工程的前后进行质量的检测,那么就能让规范化研究变得更有可能,让监管变得更加切合实际。例如安防系统中的视频监控,对于计算一路图像的监控效果各有各的观点和理由。一般检测的时候建设方、施工方和检测方都会在场,在主观评价方面即使可以依照标准,可是却很难把握好统一的尺度。此时应该用一系列的客观技术指标(图像分辨率、亮度鉴别等级和视频信号幅度等)来进行测试,以此为基础再用主观测评来辅助,保证对于质量检测的控制。

当今时代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无论从现有的形式还是检测的目标来看,都需要进行改革,要进行规范化设置,只有根据市场管理的要求,制定出符合我国发展的道路,才能让建筑行业的发展变得更加有可能性。促进质量检测的规范化管理能够让工程检测变得更加实际,让安全生产成为可能。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性既可以保证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还能让人民的基本财产安全得到保证。工程质量会对民生产生很大的影响,这是物质基础,也能够保证质量,这样做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龙振华,吴强,陈龙,张立新.施工过程中检测见证检验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建设检测.2009(11).

[2] 龙振华,吴强,陈龙,张立新.施工过程中检测见证检验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3] 马超.新形势下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深化改革[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0(S1).

[4] 姚新红.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初探[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1).

[5] 龙振华,吴强,陈龙,张立新.施工过程中检测见证检验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作者:唐建平

上一篇:中职学校电子专业论文下一篇:高中英语教学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