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

2022-04-26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疼痛科临床护理带教中联合教学模式的应用。方法:选取于我院疼痛科实习的20名护理专业学生,所有学生均为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实习,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研究组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观察两组理论知识成绩、实践技能成绩,并分析数据。结果:理论知识成绩、实践技能成绩对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 篇1:

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中的应用

【摘 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將50例慢阻肺患者随机分成护理路径组与一般护理组,一般护理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措施,护理路径组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指导下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护理路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语一般护理组患者(P<0.01),临床路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0%)小于一般护理组患者(24.0%)(P<0.05),临床路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100.0%)高于一般护理组患者(76.0%)(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人类第4位死亡原因,目前我国每10个人中就有1个人患有此病,且我国居民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的人数占到全球的3成[1]。患者病情反复发作,频繁入院,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2]。慢阻肺患者疾病迁延不愈,病情发展将导致患者出现肺癌、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一些列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机体健康,而该病发展至终末期则具有较高的死亡率[3]。本研究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慢阻肺患者进行护理,效果较好,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将2017年1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成护理路径组与一般护理组。护理路径组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为67.83±9.27岁,病程3年-8年;一般护理组中,男性17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为68.13±8.89岁,病程3年-9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相比较无差异存在(P>0.05)。纳入标准:①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②病程≥3年者;③无精神障碍史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②意识障碍、昏迷患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

1.2研究方法

一般护理组患者接受常规的基础护理及对症护理等措施,护理路径组患者接受:①成立护理路径专家小组,负责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临床护理路径细分到每一项护理工作中;②观察患者的病情,如有异常,及时进行汇报;③每天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观察患者痰液的性质及颜色的变化;④定期对病房进行紫外线消毒;⑤定期进行雾化排痰,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做好口腔以及皮肤护理,避免出现感染发生;⑥当患者对疾病或身体的不适状态产生疑惑时,需要护士耐心地解释,用娴熟的操作技术及热情的笑容获得患者对护士的信任;⑦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适当的健康指导。

1.3评价指标

评估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记录患者并发症的出现情况,采用研究者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总满意率为(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软件19.0版本,计量资料用 描述,应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率和百分比进行描述,应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的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干预后,护理路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一般护理组患者(P<0.01),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并发症的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干预后,护理路径组患者仅出现1例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一般护理组中出现2例呼吸衰竭、3例肺源性心脏病、1例气胸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经干预后,护理路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100.0%,一般护理组中有6例不满意的患者,总满意度为7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容易出现肺部通气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机体健康,不利于患者的预后[4]。本研究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经干预后,护理路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一般护理组患者(P<0.01),研究结果说明临床护理路径可为患者针对性的进行各项护理服务,配合治疗方案显著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加快患者的恢复。干预后,护理路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一般护理组,护理路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一般护理组(P<0.05),研究结果说明临床护理路径科学有效,可明显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保证了患者的健康,且患者感受到自身的恢复,树立了充分的信心,提高了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对护理服务较为满意。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在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加快患者的康复,能够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且患者较为满意,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使用。

参考文献

[1]唐平静,罗玉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教育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8,33,(15):106-109.

[2]陈林,况九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与肌钙蛋白的研究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18,23(8):1538-1540.

[3]方森,陈燕,朱正刚.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不同病程分期康复治疗进展[J].护理研究.2018,32(11):1697-1699.

[4]牛宏涛,杨汀,王辰.慢阻肺的临床表型和治疗策略[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45(9):1-4.

作者:徐怡 史志雪

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 篇2: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疼痛科护理教学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疼痛科临床护理带教中联合教学模式的应用。方法:选取于我院疼痛科实习的20名护理专业学生,所有学生均为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实习,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研究组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观察两组理论知识成绩、实践技能成绩,并分析数据。结果:理论知识成绩、实践技能成绩对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疼痛科护理教学实习中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成绩、实践技能成绩。

【关键字】疼痛科护理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传统教学;理论知识成绩;实践技能成绩

疼痛科是医院治疗各种慢性顽固性疼痛疾病的科室,收治患者具有病种复杂、涉及疾病类型和范围广泛、心理状态差等特点,护理工作较为繁琐复杂,且工作量大,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更高。加之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也在随之提升,故培养优秀的疼痛专科护理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实习阶段是护理专业学生进入临床学习的第一阶段,该阶段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提高疼痛科护理教学水平和质量,本院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疼痛科护理教学中,取得的效果较为满意,现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疼痛科护理教学实习中的应用探讨分析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于我院疼痛科实习的20名护理专业学生,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10例,主要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中男性1例,女性9例,年龄20~25岁,平均年龄22.45±1.26岁,研究组中男性2例,女性8例,年龄19~25岁,平均年龄22.07±1.14岁。两组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带教老师根据教学要求、教学大纲等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并传授临床经验,示范护理技能操作等,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的学习;研究组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1.2.1 PBL教学。对所有学生进行分组,5人一小组,带教老师选取适合教学的案例,该案例需具备实用性、可借鉴性、典型性、严谨性,拟定课题,确定教学问题,学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教科書等途径查阅资料,小组内交流探讨,讨论该案例的发病机制、临床症状、治疗方法、护理诊断、护理方案等,小组代表发言,学生和老师共同进行探讨,最后由带教老师总结难点、重点等,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1.2.2模拟教学。对所有学生进行分组,5人一小组,选取疼痛科实际案例,根据选择的病例带领小组进行讨论,后指导组间进行角色扮演,采用情景模式模拟患者的完整诊疗护理过程,学生均参与到医生、护理人员、患者和家属等角色的扮演中,练习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问题确定、护理方案制定、健康教育、护患沟通、心理护理、实践操作等,带教老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针对性指导,教学结束后总结课程,提出过程中的不足,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1.3 观察指标

结束教学后,统一进行考核,主要考核两个方面,理论知识成绩和实践技能成绩,理论知识成绩采用我院自制的试卷评价,实践技能成绩由学生根据考核项目进行操作,带教老师按照评分标准进行打分,满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代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实践技能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采用t检验,P<0.05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理论知识成绩、实践技能成绩对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下表:

3 讨论

疼痛科是临床科室之一,该科室收治患者较为特殊,具有疼痛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大、治疗难度较高、患者心理状态较差等特点,对护理的要求和需求更高,故培养优质的护士十分重要。加强临床带教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是培养优质护士的关键,故需提升该科室的护理教学质量。以往在该科室的护理教学中一般采用传统教学法,传统教学虽具有教学质量稳定的优点,但该教学方式将如何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理论知识作为重视点,忽略了如何启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临床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造成了课本知识和临床实践的脱节,总体教学效果较差,需选取其他教学方式。

本研究即应用了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包括PBL教学法和模式教学法,其中PBL教学法是指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问题,以病例为导向的问题教学方式,该教学首先由带教老师选取典型案例,拟定课题,提出教学问题,学生根据问题搜寻相关资料,根据问题组间进行交流探讨,最后解决问题。该教学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引入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深入讨论,不仅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提升学生对临床实践的了解,通过病例分析讨论的方式,可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并可提升其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模拟教学是指在带教老师带领下,学生扮演相关角色,或在老师营造的情景背景下于模拟情景中展现显示情景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教学模式下教学环境和条件仿真度高,通过模拟情景可有效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切身体会各角色的处境,更贴近临床护理工作。本研究结果显示,理论知识成绩、实践技能成绩对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切实有效的,这主要与该教学方式更为全面、综合有关。

综上所述,在疼痛科护理教学实习中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成绩、实践技能成绩,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树丽, 张彩琳, 韩娜,等. 以问题为导向带教模式在疼痛科中的应用[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000(9):1.

[2]雍娟, 戴婷婷.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妇产科护理教学实习中的应用研究[J]. 现代医药卫生, 2021, 37(5):2.

[3]王芳, 王来福, 刘珊,等.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外科护理临床教学设计的实践性研究[J]. 临床护理杂志, 2020, 19(3):4.

作者:陶剑芳 贾小梅

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 篇3:

老年高血压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医院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期间诊治的高血压患者中抽取89例作研究对象,随机将本组患者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5),观察组在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血压变化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是92.3%,高于对照组的82.2%(P<0.05),护理后的舒张压与收缩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显著,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更佳,且护理满意度较高。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满意度

本研究为明确老年高血压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对89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入选本组研究的89例高血压患者均在参与本组研究前签署了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是44例和45例。其中,观察组中男20例,女24例,年龄为55~85岁,平均年龄为(69.12±4.19)岁;病程是4~18年,平均病程是(9.82±2.04)年;对照组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为56~85岁,平均年龄为(69.15±4.01)岁;病程是4~17年,平均病程是(9.87±1.97)年;两组患者于病程、年龄和性别等资料上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入院介绍、起居护理、血压监测、用药指导以及常规健康宣教等,不强调特殊护理内容;观察组则在护理中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即成立临床護理小组,参考高血压治疗护理工作经验,并梳理其中漏洞,总结护理要点,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高血压临床护理路径,其临床护理路径内容如下:①患者住院第1d,查阅高血压健康教育表,遵医嘱给予对症治疗和I级护理。告知患者禁高脂、高盐饮食,检测其心理状态和生命体征,并给予风险评估。嘱咐患者定时检查体温、血压等,晚上10点钟禁饮禁食,预备第2d凌晨时验血。给与患者健康宣教,介绍医院环境、科室医生和规章制度等,并普及高血压基本知识,提升其治疗信心;②患者住院第2~4d,协助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同时监护其生命体征,给予药物治疗,如有异常立即上报给医生。指导患者进行生活技能训练,告知家属控制患者饮食,适当补充蛋白质,预防便秘。此外,保持健康生活行为习惯,维持血压平稳。③住院第5d到出院前1d,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教授患者及其家属正确检测血压,保持乐观心态,避免因负面情绪诱发血压波动,鼓励患者每日坚持适量有氧运动,保持治疗顺利开展。④出院当日,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为其介绍老年高血压预防和治疗知识。如果医生开具药方,则为其详细介绍各类药物作用,嘱咐其定时定量用药。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护理前后的血压水平,并自主拟定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检测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患者出院时嘱咐其填写,令其自行评估住院期间的护理服务质量,总计44分,37分以上为特别满意,30~37分为满意,22~29分为一般,21分及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特别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所有数据资料均应用SPSS17.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n)表示,其组间率(%)对比则采用c2检验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以均数 表示,两组正态计量资料对比采取t检验;P<0.05表示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压水平

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舒张压与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特别满意33例,满意8例,一般2例,不满意1例,护理满意度是92.3%;对照组特别满意20例,满意17例,一般5例,不满意3例,护理满意度是82.2%,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病理表现的内科疾病[1],其发病率、致残率均比较高,还是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2],对患者健康有严重不良影响。高血压患者主要采取药物治疗,期间应用高质量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其降压效果。然而,由大量临床实践结果可知,常规护理在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方面效果不明显[3]。

临床护理路径,是针对特定患者群体设定的一种住院护理模式[4],其在常规护理、循证护理基础上,融合整体护理理念,依据疾病特征设定护理流程,使得护理人员能够有计划和预见性的进行标准、科学护理服务[5],从而提升护理工作效率。而就本组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护理后的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对照组高,可见老年高血压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护理中效果明显,其在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促使其血压水平下降方面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朱梅花 . 临床护理路径在13例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中的效果探讨[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22(22):95.

[2]刘小红 .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研究[J]. 吉林医学. 2010,31(6):804.

[3]黄锋,陈英,李扬 .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医药前沿. 2012,2(15):96—97.

[4]梁丽萍,潘妍君,林良素 .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健康必读(中旬刊). 2013,12(9):381.

[5]沈素花 . 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小儿输液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观察[J]. 医药前沿. 2015,5(5):103—104.

作者:高荣

上一篇:数学课堂教学心理健康论文下一篇:提高素质做好档案工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