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新课程讲授论文

2022-04-20

数学新课程讲授论文 篇1: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有效讲授”的思考

一、一个怪现象

近几年听公开课,发现一个怪现象,许多教师在课堂上不敢讲,只是偶尔重复学生的回答。诚然,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实践,倡导主动学习,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但是这并不是说不要教师讲,教师讲了就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了。我认为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是一种对讲授法的偏见,其根源是缺乏对讲授法本质的理解。

二、关于讲授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言语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前苏联出版的不少教学论著都曾强调:“只要有课堂教学存在,讲授法就不能废止。”不可忽视,我们对讲授法较之其他教学法研究较少。可以这样说,其他教学方法,包括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多媒体的介入,都离不开教师的“讲”。教育家之所以重视讲授法,是因为它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所不及的优点;当然讲授法也有它固有的局限性,因此需要认真研究讲授法的正确运用,优化讲授效果。

三、新课程标准下对“有效讲授“的思考

高中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为此,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活动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方式结合起来,最大限度挖掘讲授法的合理内核,以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3.1“讲授式”与“启发式”相结合

这种教学模式是将教师讲授与引导学生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有机结合起来,使其达到完整、和谐的统一。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又能使学生掌握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克服单独使用两种模式的缺陷。

案例1:椭圆的定义

在引入椭圆的概念时,我让学生准备了必要的工具(一根绳子,两个钉子),大胆地请学生上来画椭圆,由学生自己进行实践和研究,启发学生把绳子缩短一点,再短一点,再短一点所画出的不同图形,由学生自己发现定义的不完整,并补充完整。也就是启发学生去发现,教师作必要的讲解指导,学生经历问题的发生发展过程,自然记忆深刻。

不难看出,这种教学模式能使课堂教学达到静与动的统一。学生时而认真听讲,时而紧张思索,时而积极发言,精神有张有弛,情绪有起有伏,最终达到课堂教学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3.2“讲授式”和“讨论式”相结合

这种教学方式是一种多向交流的活动,而有效开展这种活动则需要听课者具有与听课者或授课者之间进行交流的能力,这种能力有强有弱,因此教师只有恰当地把握好学生的这种能力,才能成功地开展课堂讨论。要达到这一目的,关键在于创设课堂讨论的问题情境。

案例2:函数概念

我设计了这样的学习情景:利用星期天的下午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分成两组参观了养鸡场。要求同学们①参观养鸡场,了解苗鸡的单价,记下至少两笔售鸡的数量和金额。②观察售鸡过程中单价、数量与金额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第二天数学课上我把同学们调查结果填在下表:

接着,我问:在出售苗鸡这个过程中涉及几个量?

学生:有三个量,单价、数量、金额。

这时我引导学生得出常量和变量的概念。

老师:请观察数量和金额这两个变量有何区别和联系?

同学们很快得出如下结论:金额随数量的变化而变化。

老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什么叫自变量,什么叫自变量的函数吗?说给大家听听。

通过讨论,同学们不但轻松地得出了自变量与函数的定义,而且明白了“数学来源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的道理。

3.3“讲授式”和“活动式”相结合

“讲授式”体现了社会本位的思想,反映了集中统一的要求,可以“阳光普照,利益共享”,却容易抹杀个性,造成“千人一面”。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的原因是:只重视“教”,而忽视了“学”。“活动式”则体现了个人本位的思想,反映了自由开放的要求,可以使少数天才脱颖而出,却容易导致学生基础薄弱。它的教学质量难提高的原因是:它只重视“学”,而忽视了“教”。因此将“讲授式”和“活动式”结合起来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这种模式我们不妨称为“融合性教学模式”。

具体操作过程是:课前把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问题或问题情境。把一节课的问题或问题情境划分为若干个“微格”,在每个“微格”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围绕问题开展活动得到体验。然后教师讲评点拨,必要时予以及时强化,力求当堂巩固消化。如此分步回环,螺旋递进,力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佳的效果”。

案例3:向量加法中三角形法则的产生

问题情境一:如图1(多媒体投影),由于大陆和台湾没有直航,因此2003年春节探亲,乘飞机要先从台北到香港,再从香港到上海,这两次位移之和是什么?

学生(齐答):这人两次的位移的和是从台北到上海。

教师:如果设A为台北,B为香港,C为上海,你能用数学语言叙述这一现象吗?

图1

学生1: + = ,并画出如图2所示的示意图。

教师:你能总结这种加法规则的规律吗?

图2

学生2:如果一个有向线段的终点和另一个有向线段的起点相连,那么它们相加的结果是以前一个有向线段的起点为起点,后一个有向线段的终点为终点的有向线段。

教师:很好!我们可以用八个字概括:“尾首相接,首尾相连。”

+ = 叫做两个向量的和。

问题情境二:

教师:他是谁?

学生:丁俊晖。

教师:对,著名的台球神童——丁俊晖,大家请看他好像遇到了难题?(出示)你能不能帮助他解决啊?

几个喜欢玩台球的男生立即给出了办法,笔者让一个学生到投影前用手比划,顺便投影出击球路线,然后把学生引到刚才那个三角形中。

教师追问:对于两个尾首不相连的向量,我们怎么定义两个向量的和呢?(画出如图3两个向量 和 )。

学生3:可以将向量 平移,使它的起点与向量 的终点重合,然后就和上面的一样了。

图3

教师:很好!这就是化归与转化的思想,即把不熟悉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已经解决的问题。

教师:能不能平移向量 呢?

学生(齐声):可以。

教师:原理呢?

学生(七嘴八舌):方向相同且长度相等的向量是相等(相同)向量。

(投影出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是很难有效地吸取知识的。”本节课一开始,笔者就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实际情景——海峡两岸直航问题和明星打台球问题,引起学生内心的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的精力迅速集中起来,迅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真正“卷入”到学习活动中,为进一步深入思考问题做好了铺垫。

3.4“讲授式”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相结合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多媒体的普及,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正以较快的速度走进每一个课堂。这一新的教学辅助手段的突出特点是:图文合一、声像并举、动静相辅、直观形象,能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弥补传统教学手段“一支粉笔,一本书”的诸多不足。但应用多媒体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明确CAI是为了使某些问题更直观化,但是直观是手段不是目的,不能为片面追求直观而忽视了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的培养。

二是不要随意选用下载的课件,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自主制作课件。

三是不能用电脑模拟演示代替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不能让学生成为观众,不然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丧失动手操作技能。

四是课件的制作要讲究梯度,注意因材施教。

四、结语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传统讲授法应该也必须注入新的内涵,“讲授式”要和“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活动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方式结合起来,这样讲授法才能焕发新的活力,在教学改革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申会文

数学新课程讲授论文 篇2:

以数列题型为例探究高中数学竞赛与数学课堂的联系

【摘要】随着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推行,高中的数学教育不仅局限在数学成绩的提高上,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培养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竞赛的设置给高中生的数学学习打开了全新的时代,拓宽了高中生的数学学习视野,高中数学教师从基础知识教学的角度带领学生探究数学竞赛的真谛,使得学生积极探索数学教学原理,探索数学竞赛与新课程改革之间的关系.本文从数列题型的角度分析了高中数学竞赛与数学课堂之间的联系,以此提高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数学课堂上的贯彻落实,提高高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解题技巧,为之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竞赛;新课程改革;联系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竞赛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高中数学教师与学生都提出了很多要求,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机会以及学习氛围,其中数学教学引进了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数学竞赛,数学竞赛与日常的数学教学既存在联系又存在区别,数学竞赛在高中数学教育中更多的是体现一种新思想、新方法以及新内容,使得高中生能够在中学阶段掌握有用的数学知识,在数学领域的学习之中获得不同的发展.为此,在新课程改革的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宣导数学竞赛,鼓励学生在竞赛之中积极主动探索,挖掘自己的数学学习潜力,激发自身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在引导学生的时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养成积极探索的习惯,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下文阐述了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应用数学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成长.

(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规划数学竞赛与日常教学之间的关系

数学竞赛在高中阶段是对数学知识的延伸、升华、综合以及提升,从长远的角度培养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高中生自小就拥有探究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但是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夯实学生的基础数学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让其在未来的高考之中取得优先选择的优势.基于此,如何衡量基础数学教学与非常规教学之间的关系是高中的数学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

常规的数学教学指的是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以知识讲授为主的引导方式,常规的数学教学目的是让高中生掌握系统性以及结构性的数学基础知识,使得学生对于现有的知识结构拥有应用实践的能力,常规的数学知识教学让高中生对整个学科有全面的认识,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建立较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使得高中生具备基础的数学素养,为今后参与数学竞赛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数学竞赛的学习提供了強有力的后盾支持.

而数学竞赛常常是在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补充和提高高中生的知识能力,打开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能力,使得学生从传统的数学学习之中解放出来,在数学竞赛引用的时候,高中生真正地应用自己课堂上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由于数学竞赛在考查学生的时候角度多变、题型丰富,对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创造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对于优秀的高中生来说,数学竞赛是优秀学生展示的舞台,能够真正地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

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竞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教师在课堂教育学生的时候可以向学生贯彻数学竞赛的思路,学习基础知识的时候带领学生从解决竞赛问题的思路出发: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以及运算求解,在这条思路的指导下,高中数学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归纳演绎、反思论证等等方法,让高中生解决问题的思维体系更加完整,同时夯实高中生的数学基础能力以及数学竞赛问题的解决能力.

(二)数学竞赛与高考之间的关系

高中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提高自己的高考成绩,纵观高考数学这几年的出题趋势,数学竞赛题所占比例以及所占的分数都大大提高,一旦得到了高考中数学竞赛题目的分数,高中生就能够在高考数学考试之中脱颖而出.高校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对于高中生的综合素质有一个考量的标准,不单单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要从更多的角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考评,而高考数学题目中竞赛题的设置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应用性以及综合性,全面且综合地考量了高中生的综合能力,为此,高中的数学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夯实学生的基础能力,还要活跃学生的思维,借助新课程改革的趋势让高中生能够灵活地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对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创新,提高自己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数学竞赛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高考对于学生的考核也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的,一旦学生在数学竞赛之中掌握了这些基本的数学素养,在应对高考的时候也能够更加从容自信.

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时候要由浅入深,从基础知识出发最终落实到竞赛能力的锻炼上,起点低、坡度大、跨度大,让高中生的数学学习与数学竞赛相辅相成,从竞赛中提升高考的解题能力,尤其是在高三复习的阶段渗透竞赛知识,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的能力,让高中生在三年的学习之中获得双赢的成长.

二、以数列特性为例探究高中数学竞赛与数学课堂之间的联系

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是数列知识,数学竞赛中对于数列内容的规定也是高中数学知识点的内容,只是在解题方法上有所拔高.高中的数学教师在教导学生的时候可以适当向学生渗透一部分竞赛学习的信息,教授一些解题的信息和技巧,帮助学生对数学竞赛产生正确的认知,树立起自信的应答态度.

例如,数学教材中关于数列讲解的时候必然会引用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研究规律,通过三角形数的构建让学生认识到递推关系式是如何形成的,通过这个知识的学习掌握了知识迭代的规律,进而推算出数列的发展规律,带领学生深入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数列知识探究思路,为高难度的数学竞赛题解答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做这道题的时候,高中的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的时候要帮助学生理顺基础知识,利用通项公式这一常见的方法得出题目的答案,但是本道题没有明确地指出相邻两项之间的差值,所以在解答本道题的时候不能简单地通过通项公式得出最终的答案,只能使用迭代方法解决问题.

高中数学竞赛的题干并不是十分复杂,简短的几句话,但是并不能通过基础公式的应用得出最终的结果,而是要让学生通过最根本的方法解决竞赛题目,并且多数的数学竞赛题目在设计的时候从基础知识出发,对题干进行轉换设计,使得学生在初次阅读题目的时候迷茫且找不到解题的思路,往往使得高中生对于数学竞赛题目有很强的畏难心理.

在求解这道题的时候,学生往往被已知条件中的等比数列迷惑,在等比数列基础知识的引导下探究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也无法得出正确的答案,此时学生如果转换下思路,从数列的从属关系入手写出,在这样的形式化简下学生能够将等比数列的解题思路转化成等差数列的解题思路,借助计算化简的方式让本道题的解答变得顺利.

通过数列问题的研究,可以看出,近几年高考对于数列的考查难度大大降低,多是在客观题设置的时候设计一点难度,大题方面数列知识的考查难度并不是很高,在数学竞赛题目设计的时候发现很多数列问题的设计,竞赛问题看似难度提高,但都从数列的基础知识出发,重点考查等差数列以及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高中生在解答数学问题的时候只要正确地抓住题目考查的是等差数列知识还是等比数列知识,就可以顺利地找到解题思路.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数列的竞赛题目的时候,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帮助学生克服竞赛题目解答的畏难情绪,夯实学生数列基础知识的理解以及应用,让学生在遇到数列问题的时候能够沉着稳定地分析而不是盲目地展开计算,顺利地利用已经学习到的知识将数学问题的“特殊化”问题转化成“一般性”的问题,掌握数列问题解答的技巧,使得高中生在遇到类似的数列问题的时候能够提高数列题目的解答效率,也让高中生的解题技巧以及解题能力有所提高.

借助数列知识的学习以及解题应用,高中数学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竞赛问题,让数学竞赛问题在高中数学学习之中不再是高不可攀的领域,也不让高中生认为数学竞赛是学优生的天堂,鼓励学生积极勇敢地挑战数学竞赛题目,让高中生学会正确地利用数学竞赛问题提高自己的数学问题解决水平,通过数学竞赛问题的研究,高中生检查自己日常学习之中存在的问题,夯实基础的同时对自我的知识结构进行拓展和联想,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以及锻炼自己面对数学高难度问题的心理素质,从而真正地提高高中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也让高中生在高考的时候掌握高考命题的基本思路,沉着地解决具有难度的数学问题,拿到较高的数学考试分数,提高自己的高中数学成绩,实现双赢的目标.

三、总 结

在高中数学学习的阶段,最直接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使得学生在高考的时候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上述目标并不冲突,高中的数学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的时候渗透一些数学竞赛的题目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高中生完善自己的基础知识体系,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思考得更加全面,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更能抓住问题的关键点,提高自身的数学问题解题效率,从而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高中生的数学高考成绩,实现互助双赢的局面.本文以数列例题入手探究了数学日常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竞赛教育模式,让高中生从基础的数列知识出发,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降低对于数学竞赛的畏难情绪,在日常学习的时候全方位地锻炼和提高自己,为之后的数学知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诚理.新课程下开展高中数学竞赛的实践和认识[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9.

[2]汤燕.对新课程下开展高中数学竞赛的实践研究[J].高考(综合版),2015(10):124.

[3]魏丹丹.从高中数学课堂走向数学竞赛——以数列题型为例探究高中数学竞赛与数学课堂的联系[J].新课程(上),2011(10):177-178.

[4]黄炳锋.竞赛促学,研究促教——新课程下高中数学竞赛的价值探微[J].福建教育(中学版),2010(10):39-41.

作者:石琳

数学新课程讲授论文 篇3: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数学教学的若干思考

解读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它重视构建合理、高效的数学课堂,同时它也阐述了科学课堂模式对推进数学教学改革的积极意义,因此,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要摈弃任何冠以新课程头衔而并非如此的课堂教学形式,并推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过程对新课程理念有效遵循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无疑对数学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笔者拟从教学诸要素中的学生、教学过程以及教师方面谈谈自己对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若干思考,

一、重视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对数学问题的研究,可以使他们更为深刻地知晓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从而加深学习印象,提高学习效果,我们知道,学生探究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己运用一定方法进行学习,并且主动获取数学知识,发展自己数学学习能力的一种活动,科学合理的数学探究活动不仅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而且它还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有效探究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诚然,数学教学过程中每出现一个新的知识点,甚至一个新的公式和定理的出现对于学生而言就是一个新问题的开始,所以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基于这样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实际,恰到好处地把数学文本中所出现的公式、定理的证明及推导作为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材料,让学生通过亲历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去发现存在于数学学习中的一般规律,体验数学探究活动的乐趣,诚然,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中不乏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内容,诸如教学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探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直线与抛物线位置关系的探究,等等,当然,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或者走弯路都是不可避免的,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轻易地指责学生的错误,相反的,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可能的创新思维,允许他们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和看法,妥善应对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以此保护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二、重视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

课堂作为学科教学的主渠道一直得到教师的广泛关注,数学课堂同样也不例外,应该说,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关键之所在,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本着学以致用的指导思想,强调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眼光捕捉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并善于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直至自主解决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实际问题,毋庸置疑,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实现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是我们教师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具体表现,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不但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也要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数学教学在符合学生数学学习认知心理的同时,也体现生活的影子,中学数学教学实践表明,数学教学只有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发,让数学问题体现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经验之中,才能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学习更具现实性,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因此,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不断尝试从学生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并且课堂上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教师所设计的学生普遍感兴趣的生活素材,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问题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实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诚然,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材建设不仅从形式上较多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而且能够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真正意识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因此,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只有把数学教学语言、数学课堂知识和数学教学思想广泛地融入于学生生活,他们才能领悟生活处处是数学的真正含义,

三、重视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

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较以往更高的要求,这意味着作为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方式主要运作者的教师要勇于抛弃传统教学观念中有碍于数学教学发展的陈旧教学思想,并确立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全新教学理念,但是,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颁布与实施至今还没有完全能够使数学教学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数学教学中的各种弊端依旧存在,诸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两重”,即重教师讲授、重学生训练的情形,在一些教师看来,学生数学学习只有在教师不断反复地讲,学生不厌其烦地大量习题训练中才能实现教学目的;诸如,数学新课程标准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适当降低教学难度,鼓励所有学生参与数学教学过程,但是,仍然有些教师不能体现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他们还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抱有只有深挖才能出成绩的思想,导致数学教学的中心不断发生偏离,例如,在函数内容教学中。有些教师过于重视对函数定义域以及值域的运算要求,注重过多的、繁琐的、过于人为的一些技巧方面的训练。而轻视学生对函数概念本质和函数基本思想的认识和理解,显然,这与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适当降低难度,体现数学教学的可接受性、趣味性的思想是相背离的,显然,在上述片面教学思想的影响下,数学教学仍然体现着应试的烙印,我们认为,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教师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确立全新的教学观念,首先,教师要从思想上主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加强新课程标准的学习、领悟数学课程改革的实质,并且深刻认识到实践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其次,教师要有研究的意识,要学会结合数学教材联系实际,在有效揣摩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的条件下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总之,数学新课程改革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到实施方法都有较大的变化,这一切都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加强对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同时,我们要以课堂教学为支撑,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积极探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我们相信,只有通过多管齐下的方法,我们才能真正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作者:张志华

上一篇:信息化小学数学论文下一篇:高中数学与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