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意识作文教学论文

2022-04-19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作文教学如何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自身在中学课程体系中的特殊作用,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使命。教育部新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写作教学提出了新的改革思路,令人耳目一新。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写作教学观念根深蒂固,影响着作文教改的进程。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主体意识作文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主体意识作文教学论文 篇1:

激发主体意识,强化作文教学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汉姆雷特”,但我说:一千个作者会创作一千个不同的汉姆雷特。作文教学不能只教写作的技法,更应注意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注重激发学生的主體意识。这是我多年的作文教学工作总结的成功经验。

1.强化“主体意识”,激发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作文是学生借助自己对自然、社会及人生的理解独立完成的一种综合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主体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表达欲望是作文成功的前提。脱离了学生这个主体的客观实际,任何作文要求和作法,必然带来学生兴趣的丧失和畏难情绪的产生。我们上作文课经常会发现只要老师一布置作文题,学生就叹气,满脸的无奈。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必须首先树立起牢固的主体意识。首先要认真细致地分析主体的客观现状,摸清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其次,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老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实际想法,尽管有时学生的想法是幼稚的,不成熟的,有时甚至是不对的,但老师也应该以平等的身份去交流,去引导,而不是以老师的身份去评判。这样尊重主体实际的做法,既促进了学生说话的欲望,也激发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对于学生作文中的不足之处,我们可以通过启发性的语言委婉发提出,引导他们用其它的语言表现形式展现自己的思想。我们还可以用推荐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将自己的作文和那些成熟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从中发现自我的不足。作文评价一定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做到“三重三轻”:重过程轻结论,重肯定轻否定,重发展轻静态。不用确定的答案来束缚学生,不因偏激片面而全盘否定学生。注重学生的真实情感和真实表达,注重学生的发展潜能,让学生在肯定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快乐中不断地提高。

2.教会学生在阅读中“蓄足”底气丰富自己

教学中我们都碰到过这样的现象,几乎每次作文课,我们都会强调学生观察生活,学生也从道理上知道观察生活的重要性,但仍对很多的生活现象和自己的生活经历熟视无睹。追根求源,这与学生认知水平有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同样如此,学生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文化积累,没有对生活独到深刻的体验和感悟,要写好作文是不可能的。所以作文重点并不是讲授作文的写法,而是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提高认识水平。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呢?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走进作品,在阅读中产生情感的共鸣。阅读可以熏陶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我的学生都会准备一个阅读摘录本,定期检查落实。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对一篇篇文章的感悟和思考,会使学生有很多收益,共鸣多了,认识就会不断地提高,认识提高了,对自己所经历的诸多生活现象就会有许多感悟。学生的阅读材料的选择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最好选取与课本单元主题相关的主题和目标。阅读材料可以源于课外书籍、报刊、网络。选文要文质兼美,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想象能力以及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并能使他们在语言表达、写作方法、思想展示等方面获得启发。从一定程度上说,阅读和积累就如作文的源头之水,广读文,强积累,学生的作文就会如百川汇海。

3.善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所谓发散思维的训练包括同题材多角度立意、同一题目(材料)多种体裁、同一主题多种写法等。而作文最能增强创造性思维,所以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多角度拓展阅读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如以主题、人物、表现手法为主题拓展;以作者为核心,由一篇课文走进作家其它作品的阅读;同一题材中外作品、古今作品的比较阅读等。把众多同一结构或写法或思想相似或作者相同的文章放在一起阅读,形成一个大语境。在阅读基础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阅读作品中的一个或多个知识点进行批注,或抒情议论式的赏析,或仿写、扩写等,以期激活多姿多彩的思想和掌握灵活多样的写作方法。这样,就可以在阅读中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

我们还可以开展思维拓展训练,如对某一事物的解读,数学只从数量上去思维,而作文即可从它的形状、属性、生长环境,从它的作用去思维。还可用拟人、比喻、象征等,从谦让、团结、坚韧、知恩知情等方面去思维。更可用寓言、童话、小说等去进行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的思维。倡导个性化的发散性的文学作品解读和训练必然增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散的创造思维,必然让学生的作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4.为学生创设展现自我语言的魅力的“舞台 ”

学生有了作文的兴趣,有了作文的“活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还必须具备运用语言展现多彩的生活,发表自我主张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讲过“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自己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作文教学实际上就是通过种种方法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过程。提升语言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如交流、朗诵、辩论会、讲演会、研讨会以及做读书笔记、写日记、写周记、写信、写作文等。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渐去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训练过程。在语言训练中感觉到不足,然后通过阅读去积累语言,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作文教学一定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依据自己的情感和经历来创造,他们的作文才如有源之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的提高作文的水平和能力。

作者:宋桂梅

主体意识作文教学论文 篇2:

唤醒师生主体意识 激活中学作文教学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作文教学如何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自身在中学课程体系中的特殊作用,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使命。教育部新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写作教学提出了新的改革思路,令人耳目一新。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写作教学观念根深蒂固,影响着作文教改的进程。中学写作教学中师生主体意识缺失,严重制约了中学生写作教学的发展和创新,写作教学整体上的无奈和沉寂令人叹息,甚至痛心疾首。要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必须破除传统的思维定势,构建一套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体系,并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才能真正提高写作教学的水平。

一、正视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弊端

当前学生的作文,程式化、虚伪编造、千篇一律泛滥成灾,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作文教学中师生主体意识缺失,才是问题的实质。具体地说,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弊端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缺乏主体能动的意识。

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按部就班,顺次而下,生怕越雷池一步的确有不少。这些人缺失自己的思想,怕担质量下降的风险,顺从教材、教参的传统分析指导,以写作教条加之机械的操作,结果是构思立意、语言修辞、章法结构、表达技巧等条条框框都有了,就是没有了教师的个性和灵性,没有了作文课的精气神。这种对写作常识进行了简单“复制”和“机械传播”式的教学,直接扼杀了学生的能动思维的发展,浇灭学生创新的思想火花。其实“文无定法”,无论立意构思,还是描景写人,文法都不是天生的,都应该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或选择,或创造,写人记事,语言修辞都带有“自我”的主体色彩。而我们一条条地讲,学生一项项地练,使最富于灵性、最有利于创造能力培养、最利于高尚人格塑造的作文教学,几乎完全成了一种纯技术性的操作,使语文人文性,文学性,趣味性丧失无遗。我们很多老师在作文教学中,机械地对学生进行训练,从拟题到开头结尾等都有一套公式。要知道作文是要学生写出一个个灵动的自我,怎能用数学公式样的条条框框来束缚呢?

(二)学生主体意识丢失。

1.漠视生活。学生在长时间的严格的学校生活中变得越来越没有生活激情了。实际情况是这样的:上学时是讲解习题,一天从早上六点半到晚上九点半,中间除去吃喝拉撒和少量的活动时间,从周一到周日,虽然国法是双休,可有些学校却总是单休或半休,临近考试时干脆不休。寒暑假时也是家教、培训加习题。正如学生在作文中诉说的:“作文不做怎么办?我写什么?我没下过乡,没有进过山,没有时间上街,没有时间听广播、看电视,更不必说上网,甚至连和父母在一起说一会话的时间都没有,我写什么!”这种枯燥的生活麻木了学生的感情,泯灭了学生的生活激情,养成了学生漠视生活的不良心理。没有了真实生活,写作的源头都枯竭了,留给学生的作文就只有拼凑和抄了。当然无可否认,中学生作文里还是有一些充满灵性、充满真情、甚至才气之文的,不过那几乎是清一色的怀旧、别离、诉说委屈,表达对教育现状、学校封闭管理的不满之作。只看文题就可以了:《妈妈让我多睡一会儿》、《把窗儿打开》、《让风吹进来》、《我的往日多美好》……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的悲哀,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无奈。

2.被动的阅读。阅读似乎可以说是学生写作另一条源头,有人撰文堂堂正正提出过这样的观点。实际上缺少生活的中学生也只能举起广泛阅读这面旗帜来强化写作。然而,中学生的阅读实情又如何呢?李明高老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发表的文章直击要害:“由于教师的越俎代庖,致使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失去了主动阅读、自主鉴赏的权利,交出了自己的思考权和怀疑权,顺从定论,重复着‘真理’的声音,他们的阅读方式就是在老师的统一指导下进行的‘齐步走’,他们的阅读任务就是在老师的‘遥控’下定‘教’的任务”。另外,被动的阅读还表现在阅读的单一和封闭性上。由于考试和升学压力的影响,学生读也只读教科书、参考书,课外书几乎没有读。很多学校有图书室且藏书不少,可学生借书寥寥无几。学生不读书或学生没有时间读书的现状相当严重,学生阅读中的主体意识丢失程度可想而知。生活源头的枯竭,阅读源流的萎缩,主动的、积极进取的意识已经缺失,又如何要求学生的作文充满生机与灵性,充满思辨与才情呢?

3.盲目的接受。写作教学中主体的缺失还表现在师生的盲目接受上面。教学的最基本要素是教师、教材、学生。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不顾实际接受一些教条的东西,跟中考风,跟模式风,强行引进嫁接,无视具体环境的差异,不管学生的实际,造成了主体丧失,丢却“自我”的可悲局面。学生呢,由于在观察生活、进行阅读的实际中缺乏必要的指导和训练,即使在写作中萌发了星星点点的自主火花、创新火花,也不能成燎原之势,只能迫于考试的压力沿袭旧例,跟着教师的身后机械地模仿,重复地训练,最后写出一些空洞无物的、人云亦云的文章。连许多杂志上都发表了许多应对考场作文技巧的文章。

二、探寻写作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中新的思想给当前作文教学送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激励着我们不断探寻写作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努力优化作文教学过程,召唤作文课的精彩。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我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习作准备:参与生活,学好思考。

叶圣陶说:“我们要记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样的文字。”学生是习作的主体,他们在校时间长,很少和社会接触,阅历不丰,见识不高,语言贫乏。所以,指导学生深入观察生活,拓宽知识积累,是增强学生作文兴趣、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在仔细观察生活的同时,捕捉自己内心细腻、微妙的情绪和感情波动,用心去体验生活。学生增长的“见识”恰恰是文章的灵魂,它决定了文章品味的高低。

(二)命题原则:新颖多样,减少束缚。

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半命题、话题作文,都本着“一定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原则,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找素材,抒发真情实感,打破过去单一机械的状态,使之生动活泼,给学生一个宽广的思维想象空间,便于学生联系各自的生活、思想实际。这样,学生作文思维的天空就不再受约束限制,他们将张开翅膀,在创造性作文的万里晴空自由翱翔,从而改变以往作文“千人一面”之弊,写出生动精彩、个性鲜明的好文章。

(三)课型模式:课内精讲,先放后收。

上作文指导课,要避免多讲、滥讲。老师讲得过多,学生常被一大堆“写作方法”的术语搞昏了头,反而丧失了表达的欲望和兴趣。如果每篇作文皆让学生当堂完成,那么不符合文章生成的自然规律。应当打破惯用的模式,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开辟一个宽松的思维与写作环境,尽情抒写内心的真情实感。当然,不定期进行“考前练兵”式的当堂作文也是非常必要的,先放后收,定会“水到渠成”。

(四)评改方略:互批互改,师生共评。

目前,许多教师都充当作文批改的“主角”,而客观上又常常从事这越俎代庖的低效劳动。学生一般只是“听众”、“看客”,他们对老师的批改似乎较“冷漠”。实验证明,大部分学生对同学的批语关注程度远远超过老师的评语,而且学生批改作文比老师更认真仔细。改变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为教师范改、学生互改和师生共评相结合。学生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主动性、积极性大大提高。

(五)评价导向:激励为主,真情至上。

作文评价的导向应贯彻以激励为主的原则,使学生的写作兴趣得以持续和巩固,并获得写作的成就感,具体方法为:

1.提高分数。对学生习作的评价不能以十全十美、面面俱到的标准,不以苛刻的眼光对待学生习作中的弊端,只要达到目标,就应捕捉闪光点给以较高的分数;

2.开辟“优秀作文园地”。学生的作品经常得到展示,其激励作用不言而喻;

3.经常举行作文比赛。设立较多的奖项,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不断激发写作的热情;

4.创造展示写作成果的机会。向各类报刊推荐佳作,激起学生的发表欲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当深入探寻作文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写作是一种极富个性化和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找回作文课应有的精彩。

江苏省泗阳县实验初级中学(223700)

作者:吴佃玉

主体意识作文教学论文 篇3:

凸显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作文教学的主体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学生主体地位要在作文教学中得到落实,就要鼓励学生参与到作文创作过程中来,激发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课堂作文教学的效率。我们可从以下几条途径去尝试。

一、开展多彩活动,参与作文过程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有效途径,它既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开阔学生眼界,又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鲜活的写作素材。活动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认真记录,学生的写作素材就会不断丰富。学生活动可以是校内的各种竞赛活动,比如:书画竞赛、讲故事比赛、小制作小发明比赛、歌咏比赛,等等,学生亲自参与了各类活动,把自己所见、所做、所感等内容有序地写出来,这就解决了学生作文“无话说”的问题。如果有学生把参赛的过程由不会到会,由失败到成功;由灰心失望到欣喜若狂,真切细腻地写下来,文章自然会血肉丰满,富有感染力,学生也就实现了“有话会说”的目标。

学生的活动也可以是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学生可以走进社区、乡村福利院,为老人送去文娱节目,参与为老人服务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孝亲敬老的品质和社会服务意识,同时,学生也可以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活动中要让学生仔细品味老人的激动、幸福,自己的兴奋、欣慰等情感碰撞的过程,让爱的冲动洋溢在学生的心里,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在学生写作冲动高涨,欲罢不能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出来,再写出来。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写,学生怎样想就怎样说,怎样说就怎样写,“我口述我心,我手写我口”,学生的作文一定会情真意切,学生就会像放飞的小鸟,翱翔于写作的天空,成了真正展现自己思想的主人!

二、关注社会生活,丰富写作素材

生活本是丰富多彩的,只是我们的学生很少有时间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因为他们的大部分时间被沉重的课业负担所牵制。所以,教师要多指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感受身边事物的美好,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成为生活的有心人,逐渐形成勤观察、勤思考、勤动口、勤动手的习惯,随着生活的积累,学生的写作也就“发于心而形诸于外”,“水到渠成”了。

笔者鼓励学生每天坚持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收看“新闻联播”“今日关注”等节目,让学生随时把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有价值信息都收集记录在“记事本”上。学生从生活中接收到新鲜信息,思想丰富了起来,有效弥补了学生视野狭窄、信息闭塞的不足。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六大解放”的理论,即:解放学生的眼睛、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陶先生的理论告诉我们,学校教育就是要彻底释放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摒弃当前陈旧的作文教学模式,构建开放的作文教学模式是作文教学实现创新的核心。“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作文教学模式,束缚住了学生的手脚,学生围绕教师的指挥棒转,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极其有限。师先导、生后做的作文教学模式,给学生定下条条框框,学生只能按教师的意图写作,作文不敢越雷池一步,何谈创新?开放的作文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我手写我心”写作方式成为作文教学的主线。

三、小组合作互助,习作互批互改

作文教学课上,教师在确定写作范围之后,就要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让小组通过讨论确定写作题目。比如:以学校举办“70周年国庆节经典朗诵会”活动为话题,笔者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确定写作题目,然后在全班交流,由全班学生选出共同认可的“我为祖国骄傲”“我在国旗下成长”等题目。然后交由小组里再共同审题,题目一中的关键词“骄傲”,题目二中的关键词“成长”,紧接着各小组围绕写作中心交流写作材料,要求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去挖掘生活中收集的素材。材料选择中,能够表现中心的材料,要鼓励学生大胆讲出来,不要保留。学生还要讨论哪些材料能够表现中心,要能够说清楚为什么能或者为什么不能的理由,有些小组进一步讨论的是这些材料哪些应重点写,怎样重点去写(如何开头、结尾;运用哪些表现手法:记叙、描写、议论等)。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布局谋篇进行唇枪舌箭,达到互相启发,扬长避短的目的。做足了准备工作的写作课,即使不会作文的学生,也能写出一篇像样的作文来。

小组合作的作文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学生集体的力量,在同学们的“七嘴八舌”中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克服了学生写作时存在沉闷、枯燥、乏味的课堂现象,因为小组合作的写作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全程参与,尊重了每个学生的意愿,学生能够写自己想写的,因此,写出来的作文富有真情实感。小组合作,互批互改,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

一线的语文教师,最头疼的就是给学生批改作文,费时长,不讨好,教师的批语,大多数学生根本不看。作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作文的互相批改中来,无不是一种获益广、收效高的方式。学生在互批互改之前,教师要交给学生批改的基本方法。比如:教师可以从卷面、格式、错别字、标点、病句、中心、选材、结构、表达等方面去要求学生。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认为,学生互批互改有以下三个突出优点:学生能够记住作文的基本要求,并且对要求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学生可以扬长避短,增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学生每次只改一篇,互换批改,有新鲜感,任务也不重。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互评互改过程中,教师要在各小组之间不断巡视参与活动,以便及时查缺补漏,鼓励优生,指导差生,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批改作文的兴趣,而且能够迅速提升他们批改作文的水平。笔者认为学生通过长期的互批互改,自己作文时的习惯、责任心以及作文质量明显好于以往。

四、教师主导评讲,提升作文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全班性的作文评讲,是小组合作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它是本次全班学生作文突出優点的反馈。教师要把本次作文中突出的优点给予总结,课堂上教师还要把本次作文的优秀作文推荐给全班学生,让优秀作文的作者朗读自己的“作品”,全班交流,以增强学生的自豪感,激励学生的上进心。2.对本次作文不足的地方全面的评讲。比如:字、词、句、标点、中心表达、材料选择、层次结构中的突出问题指导学生具体修改方法。3.学生根据同学和教师的批改意见,结合自己的具体问题,进行自我修改,教师要告诉学生觉得应该怎么改就怎么改,让学生在修改中去领悟,去提高。

总之,倡导学生在作文课中的“主体意识”,就是要让作文课教学成为学生的一种真切的体验,让写作的过程成为表达自己心声的需求,让学生在“我手写我心”的过程中感受到作文给人带来自尊,感受到作文写作带来的愉悦和快乐。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实验中学(256300)

作者:邵璐

上一篇:行政强制法律思考论文下一篇:法治民主行政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