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主体体验真情书写人生——小学体验作文教学策略谈

2022-09-11

体验作文, 就是让学生把对文本的感悟与对人生的体验、对生活的体验结合起来, 不断获取富有伸缩性和吐纳性的认识, 并把这种认识化为自己认识领域的个性所有物, 用恰当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的习作。我们学校的泉州市立项科研课题《关注成功体验, 促进生命成长》就是从“教育的生命性”的高度, 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体验成功乐趣, 从而促进他们生命的健康成长。下面一位老师的案例就是孩子们在生活中的真实体验, 他们真实地感受到生活中的蜗牛, 所以才有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案例:下雨了, 湿漉漉的草地成了孩子们的天地, 他们一个个小心翼翼地在地上寻找着什么。上课铃响了, 他们还是恋恋不舍。喔, 原来他们在找蜗牛呢!于是笔者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孩子们顿时欢呼雀跃。

他们兴高采烈地托着盒子、捧着草窠给笔者看。

“老师, 你看, 我找了两只, 他们是双胞胎。”

“我找了三只, 一个是爸爸, 一个是妈妈, 一个是蜗牛娃娃。”

“我要好好养着他们, 让他们幸福地生活。”

孩子们为小蜗牛安了新家, 还铺上了嫩绿的叶子。

“老师, 蜗牛真可爱!”

“是啊, 蜗牛真是太可爱了!我们到教室写一写好吗?”

于是, 教室里出现了一个温馨的场面, 一个个孩子, 一边和蜗牛说着悄悄话, 一边写了起来。很快, 一篇篇富有童真童趣的佳作问世了。

这就是体验作文。

那么, 在体验作文中如何丰富学生的主体体验, 引导他们在学习中融入丰富的生活, 去切实地感受生活中的每一株草, 每一朵花, 每一个人, 每一件事, 写身边的人, 记身边的事, 在自己独特的体验和个性感受中记录真人真事, 抒发真情实感, 真情书写人生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实施的几点策略:

1 品读感悟, 体味语言魅力

1.1 得法于课内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中强调“鼓励学生多诵读, 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 发展语感, 加深体验与领悟”。从语文学习规律来看, 小学生学习语文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学语言。学习语言首先要有积累, 在此基础山进行模仿, 更高的层次就是创造。“积累——模仿——创造”是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 而积累主要是靠对语言的直接感受。朗读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 文章读得越好, 越能说明学生理解得深透, 并受到感染, 就如同走进作者所描绘的情境, 走进作者写作时的心境, 文章一旦被学生高声诵读, 就回变得好懂和易解,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现”。熟读成诵, 书本的语言就会变为自己的活的语言, 成为自己的储备和财富。因此, 语文教学最下功夫的应该是把课文读进去, 并读出来, 达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的境地。这样, 就能不知不觉地应用到我们的习作之中。

如《鸟的天堂》一课中讲到榕树的“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 从远处看, 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时, 笔者就抓住“垂”和“卧”字, 请学生反复诵读前后的语句, 品味出巴金先生用字的精妙:一个“垂”字既展现出榕树的枝繁叶茂, 郁郁葱葱, 又呈现出榕树姿态的优美;“卧”字表现出大树的柔美与有趣, 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审美。课后请学生观察周围所见的树木、花草有什么与众不同, 讲给大家听, 并把它写下来。

1.2 得益于课外

比如学习了《赤壁之战》《草船借箭》, 给学生一个月的时间读一读《三国演义》, 然后一同来“读《三国》, 说《三国》, 议《三国》”, 读出《三国》中最感兴趣的章节,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抑扬顿挫, 入情入境;说说《三国》中的成语故事、俗语典故,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有理有据, 妙趣横生;议一议《三国》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原来在《赤壁之战》中阴险狡诈的周瑜是一个‘羽扇纶巾, 谈笑间, 墙橹灰飞烟灭’的英雄少年”……

课内举“一”, 课外反“三”, 使学生喜爱语文, 热爱读书, 积累也就多了。

2 放飞心灵, 用心体验生活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体验是积淀生活叠加成文的手段。要让学生体验到作文乐趣, 首要的是要想方设法拓展学生生活空间, 丰富学生生活, 带他们去体验生活。要解放学生的眼睛, 让他们主动去观察;解放学生的双手, 让他们主动去操作;解放学生的口, 让他们说自己想说的话;解放学生的头脑, 让他们主动去思考……

2.1 体验课堂生活

课堂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步入课堂, 并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能力的培养, 其实, 教室、教材、老师、同学……都在学生记忆的画屏上烙下了不灭的印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数学教学的逻辑性、英语教学的新鲜感、音乐教学的旋律美……老师的严谨、幽默、循循善诱、温文尔雅……女同学的腼腆、男同学的大方、调皮……以及在学习的过程中, 破解难题的畅快, 不被理解的忧伤等, 皆为学生习作长河中的一朵朵鲜活的浪花。我们要引导学生有意地去关注、体验这些浪花, 并渐渐地内化为其习作宝库中的一串串素材。

2.2 体验家庭生活

现在的孩子, 很多是独生子女, 是家中的小皇帝, 缺少对父母辛勤劳动的关心。可引导学生在“今天我当家”、“我帮妈妈做家务活”等活动中扮演角色, 鼓励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体验长辈的甘苦, 加强两代人之间的沟通。同时, 让他们写好体验笔记, 把情感变化之处写下来, 就能很好地感受到父母的亲情和长辈的关怀。

2.3 体验身边生活

热爱生活, 热爱身边每一个平凡、普通的人, 让学生用心去感悟生活、赞美生活。父母的亲情, 长辈的关爱, 同学的友谊、与周围人们的交往, 这些是学生们每天要经历的, 只有留心, 才会有体验、有收获。一位老师上作文课, 拿出一元钱问学生它能做什么?然后老师请同学们带上一元钱, 走出教室, 去尝试一下一元钱到底能有多大用处。一节课后回来, 学生的交流变得热闹了。有的用一元钱买了几只金鱼, 打算回家养它;有的用一元钱买了四个山东馒头, 解决了早餐问题;有的把钱给了一位乞丐……这样, 像《小金鱼》《尝试》《品山东馒头》等一篇篇情趣盎然的习作呈现出来了。

2.4 体验大自然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学习完有关春天的内容之后, 可让学生走出教室, 走出家门, 去找找山上的春天, 看看水边的春天, 古诗里的春天, 歌谣里的春天……让学生体验大自然的美好, 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我们还组织学生开展对学校周围环境污染情况的调查, 了解环境恶化对人类生活的破坏性影响, 做“环保小卫士”, 自觉保护环境, 改善环境。也就有了《我是环保小卫士》《保护环境, 从我做起》《我是一节废电池》《我做环保小主人》等一篇篇环保文章。

2.5 体验社会生活

震惊世界的“9.11”事件、美伊之战、中国的三峡工程、申奥成功、抗击“非典”、抗震救灾、台湾的能源问题……这些新闻、报道都应该成为学生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组织“一分钟演讲”“辩论赛”, 让学生谈出自己的观点、看法, 一篇篇习作就应运而生:《2011年的我》《假如我是战地记者》……

总之, 作文教学中倡导真体验是联结生活与作文的一条大动脉, 它将会给我们的作文教学输入新的血液, 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将会迎来新的生命。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在着力强调学生习作兴趣的同时, 提出了调动学生习作兴趣的方向——突出主体体验。当学生有了自己心里想说的话, 有了对周围事物的观察, 有了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热爱, 才能够提起习作的兴趣, 才会“乐于表达”。但是从当前学生习作现状来看, 学生缺少生活体验, 学校与家、家与学校两点一线, 他们似乎看不到今天的太阳与昨天有什么不同。作为老师, 有必要让清新的空气吹进我们的教学, 让我们的教学走进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作文教学,感悟,体验

上一篇:浅谈民办高校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下一篇:基层动物疫病防治问题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