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2023-02-08

笔者认为, 在历史教学中要多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让其个性充分发展, 使之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 在观念上得到更新, 使之获得生活和工作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 让其思维得以全面发展, 成为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独立的人, 从而获得更好的生存发展能力。那么, 怎样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呢?

一、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人性与个性

新课标认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发展的主体。在历史教学中, 教师要循循善诱、因势利导, 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人性与个性, 重视学生心灵中需要学习、需要发展、需要创造的那部分人性。而学生要努力成为学习的主人, 就必须自觉地发展自己人性的成份, 发展自己心灵深处真善美的成份, 力争由自在的人变为自由的人, 由蒙昧的人变为理智的人。为此, 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是极为重要的。作为教学活动的合作者、参与者和促进者, 教师要引导、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 制定学习计划, 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等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

新课标强调, 学生是发展的人, 是独特的人, 是独立的人。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发展的、独特的和独立的学习主人, 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 即不仅参与学而且参与教。参与的多了, 自然就会增强自主意识。比如, 阅读是人的个性行为, 需要独立的阅读时空, 需要沉心静气地思考和陶醉其中的涵咏内化。教师要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 给予安静而自由的时空, 营造平和而内敛的气氛, 实现自主阅读。至于作业的留置与批改, 教学决策一定要民主, 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权, 给予相当份额的自由度, 教师不要总是越俎代庖, 横加干涉。

二、要重视和强化学生学习历史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指人的智力因素 (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等) 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 主要是指人的动机、兴趣、习惯、情绪、态度、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科学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将对智力活动产生深刻影响。因此, 要改革历史教学,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保障和提高历史教学水平, 必须根据新课标要求, 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自觉学习的先导。

经常而细心地观察和发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育者是很重要的。历史教师就是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验学生的心理特点, 从学生知识、经验、生活与未来四个世界出发, 通过翻新教学内容, 更新教学手段, 创新教学方法, 增添活动机会, 激发学生的需要和疑问, 让其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2、动机是个体需要和形成主体的意志力的重要因素, 是

能引起个体活动, 并维持这种活动, 使之朝着某一目标前进, 以满足个体需要的一种内部动力。因此, 教师要通过诱导,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让其逐步明确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充分调动学生如何学习运用祖国历史文化的自觉关注, 从而主动积极地学习历史。

3、良好的习惯是主体意识的集中体现或外化。

自觉的主体意识的形成过程就是历史学习良好习惯的形成过程。诸如历史学习中预习复习的习惯, 阅读课外书的习惯, 主动作笔记的习惯, 自觉查阅工具书, 搜集资料等, 对提高历史水平都有着直接作用。

4、情感是人的行为因素, 它能直接转化为动机, 是主体意识生成的营养剂和催化剂。

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 就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新课标要求, 培育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及正确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因此, 在历史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中浓郁的感情色彩, 挖掘教材中深厚的思想内涵, 挖掘语言文字的美感成份, 并引导学生去体验、鉴赏和运用, 使之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从而生发浓郁健康的情感因子, 进而满腔热情地学好历史。

三、要改变教师角色, 构建和谐氛围

传统教育中, 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 “我讲你听”、“我教你学”, 这种不尊重学生的做法是扼杀主体意识的重要根源。落实新课标, 改革历史教学, 教师必须率先改变自己的角色, 努力构建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 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 以给主体意识的培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自由、民主的天地和氛围。

首先, 教师要善于在课标要求与学生的心灵实际间架设一座师生交往互动的桥梁, 努力防止离开学生心理的此岸世界, 而只在课标、教材的彼岸世界动脑筋、做文章的倾向。要充分了解学生, 因人而异, 把教学目标尽量定低一些, 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实现, 从而得到体验成功的喜悦。

其次, 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职能是引、是导、是促、而不是“灌”和“考”, 那种睁着眼睛只顾照本宣科的“灌”和“考”, 以求得检测、反馈的做法, 只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戕害主体意识, 结果得不偿失。

再次, 教师要做平等对话的首席。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只起相应的导向作用和促进作用。在一般性的学习活动中, 比如, 作业的留置、检查及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等, 要在给予一定学习方法指导的前提下, 尽量多给学生一些当好主人的机会, 以期使学生在平等互助和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滋生主体意识。

说到底, 教育的核心问题, 就是人的问题, 就是人的发展以及发展机制的问题。历史作为人文学科的基础工具课, 在人的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甚至决定性的作用。历史教学若能因应时代发展和课改需要, 以人为本地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其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这样, 学生不仅可以在学习过程中, 掌握好祖国历史文化, 而且还可以产生人性和人格的升华。因此, 肩负历史教学任务的我们, 必须为此而努力。

上一篇: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改革的体会下一篇:对社会利益在经济法中独立价值的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