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思维能力培养高中政治论文

2022-05-01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素质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全面发展。政治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能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学生思维能力培养高中政治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生思维能力培养高中政治论文 篇1: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探究

【摘 要】针对高中政治教学实际,提出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迁移思维能力等五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政治教学 高中学生 思维能力 培养

高中政治课由于涉及较多的理论教学,有些理论与学生生活实际存在脱节的现象,使得部分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对政治课不感兴趣。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课堂思维,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政治教师必须建构高效的政治课堂教学,并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来实现。

一、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政治课堂上,老师可以把学生的生活经验梳理整合成各种小例子,以“案”说理,深入浅出,这样复杂的道理也就变得简单直观并浅显易懂。例如,学生对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两者关系总是容易搞错。从抽象到具象,若有“形象”来过渡,学生便容易理解。于是笔者举一例:早晨值班某同学见老师辛苦,说老师我有一个蛋饼,送给你吃。显然,学生不是以交换为目的,老师吃完蛋饼填饱肚子,此时蛋饼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不是商品。老师发现学生做的蛋饼味道可口,隔天再遇该同学,同学说,老师,这次蛋饼3元一个。蛋饼同样可以填饱肚子,不同的是老师拿出3元用来交换,这时蛋饼即为商品。通过这样的例子,商品的抽象概念就变得具体。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具象再次回到抽象,这就是我们熟知的四个判断来检测学生对商品这个概念的理解程度,即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使用价值;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

形象思维是把复杂转化为简单,把深奥转化为浅显,以此类推,政治课堂应该多一些这样的“桥梁”,让学生回到生活的经验中,概念不是要学生记住,而是要让他们理解,让学生拥有实实在在的情境体验,在做中学,在学中问,直接经验不断被唤醒,转换为一个个“形象”映入脑海,有了“形象”作为跳板,学生兴趣被激发了,课堂参与度就高,主动探索求知欲望就强。

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知识都是环环相扣、有内在联系的。所谓某门学科“入门”了,也就是掌握了该学科知识的逻辑架构,能够以思维导图呈现知识体系。以哲学中量变引起质变为例,量变为何会引起质变,当学生学习到矛盾主要方面的知识时,笔者在课堂上让学生尝试用数理逻辑思维去证明这一结论。学生一开始比较好奇,因为常见的证明题比较多地出现在数学课堂上,政治课也有证明题他们觉得新鲜,都跃跃欲试想挑战一下,许多学生开始尝试证明的方法与步骤。笔者请了两位课代表上黑板板演,一位政治课代表,一位数学课代表,让他们PK。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证明的过程。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主要方面决定的;又因为事物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量变为矛盾主次方面的转化创造了条件;当矛盾次要方面转化为主要方面后,事物的性质就由新的主要方面决定了。这个证明题让学生看到了哲学知识点内在的逻辑联系。

以此类推,每一个章节结束,笔者都会让学生自己去画一张知识结构图,并且鼓励学生把章节与章节之间“关系树”理清,强化这样的逻辑思维训练,学生逐步会养成“瞻前顾后,左顾右盼”思维习惯,从而领悟知识体系中蕴藏的逻辑关联。

三、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

系统分析理论表明,对现象的分析要具备综合思维能力,知识有跨度、有角度,问题解决需要切入口。解读复杂的社会现象,如民生问题、改革问题,牵涉到方方面面,如果此时仅以单个的维度去思考解析问题,会出现挂一漏万。数理学科中强调一题多解(综合各种思维方法),政治学科中对社会现象的解读当然也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综合思维能力,即多元主体确定、多元路径确定,角度的多元化需要综合思维能力支撑。

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师在这其中扮演的角色,往往是“授之以渔”即启发、引导。切忌直接地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这样会阻碍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时老师不妨等一等,不要急于推进课时进度,应让学生多一点时间课前预习准备,当堂深入思考(同伴学习互助、社会角色扮演),甚至是课后的反思,“放慢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例如,社会上存在的就业问题的解决、交通问题、住房问题、食品安全等都可以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已经遇到或即将遇到的,学生肯定想知道答案。政治课堂成为他们探索问题、创新思考、发表见解的地方,这样的思维训练多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一定会得到培养。

四、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政治课的内容充满着唯物辩证法。辩证思考是从联系、发展和全面地眼光看问题。我们都知道辩证法来自生活,对问题看法、见解和思考问题的角度都离不开辩证法来提纲挈领,生活中的例子比比皆是,一个个形象的案例本身就是很好的辩证法解读的素材,形象、逻辑和综合等思维自然离不开辩证法。

在哲学与生活的有关章节,笔者在课堂上以家庭为例,举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对话与冲突的根源,有统一才会有对立,有对立才会有发展,父母对自己亲生子女关切与关联出现的喜怒哀乐原因,不是自己的子女,父母关切程度没有那么深厚,正是因为关联度高,彼此之间才会有权利和义务之界定,父母的焦虑和着急有时候也会因为子女的变化而变化,这样孩子们既可以转变对父母养育和教导的认识,又可以加深对联系、发展以及矛盾的理解。同样,中西医治疗疾病的例子在这里也可以运用,病人生病要吃药,是药三分毒,西药治病杀死病毒,带来副作用。服用中药也有副作用,可是中西医治病的立论基础有不同,中医强调有害病菌与有益菌和谐相处,达到平衡,西药是要杀死和消灭病菌,有时候势必会造成好坏通吃。这些例子似乎又和前面的形象思维呼应起来,如果学生学会辩证思考问题,会发现大自然、人类社会、人的思维中蕴涵了很多辩证的东西,父母与子女、教师与学生、人与自然等,好奇心是创新的原动力,辩证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全面看世界的本领,为今后一生绿色健康幸福生活打下思维基础。

五、学生迁移思维能力的培养

建构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知识的迁移,在教学中应该营造这种氛围,鼓励学生知识迁移。

(一)创设情景,启发学生学习迁移

1.创设新知识(新的学习内容)情景,连接新旧知识,从而完成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学习迁移。例如,新的知识难点:马克思的一句名言,“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很多同学绕不过这个弯,不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来引导,积极促进知识迁移。

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为:

金银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作为自然界的附属物很早很早就已经存在了

金银有何特点?→质地均匀、体积小、价值大,易分割、保管……

积极引导学生知识迁移:

作为自然界的附属物很早很早就已经存在了→金银早于货币的产生,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金银的特点→是其他一般等价物所无法比拟的→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一旦产生就必然降临到金银的头上→货币天然是金银(而不是其他任何一般等价物)

2.创设社会时代热点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完成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迁移过程。中共中央关于增加农民收入文件的出台,有其时代背景和积极的社会意义,可运用所学农业相关知识,加深学生对此问题的理解。

(二)运用比较(对比)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

事物之间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近似的事物放在一起时,分别从相同点和不同点两个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实现学习的迁移。例如,当我们要研究国际市场的价格与价值时(国际价值),在此问题之前,已经研究过一国范围内的价格与价值问题(国别价值),让学生分别从各个方面进行比较(对比),就很容易从国别价值过渡到国际价值,顺利地实现知识的迁移。

(三)让学生自己创设情景

让学生自己去创设情景(比如遇到的什么新问题、什么疑难问题等),运用已有的知识,提出大胆设想,甚至是“异想天开”,这正是创新思维的起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大胆鼓励,积极引导,也有利于研究性学习(这也是新课程方案的重要内容)开展。

政治课可以上得很风趣,因为道理来源于生活,抽象的道理还原到生活本身,许多复杂就变得简单。多一些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综合思维、辩证思维,让学生从生活的点滴中去找到问题的根本,学会思维迁移,各个科目学习就会轻松许多。总之,老师应想方设法创设情境让政治课堂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带着发现的眼睛去主动观察,主动思索,主动建构解决复杂问题的应对策略,这样一来,政治课不仅不乏味,而且会给学生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海梅.高中思想政治有效课堂的构建[J].教书育人,2011(31)

[2]邵娥梅.论构建高中思想政治高效课堂[J].学苑教育,2012(11)

[3]黄祖伟.浅析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中旬),2013(1)

【作者简介】沈明程(1975- ),男,江苏扬州人,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长助理(挂职苏州市教师发展中心)。

(责编 刘 影)

作者:沈明程

学生思维能力培养高中政治论文 篇2: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探究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素质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全面发展。政治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能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思维能力作为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还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下面笔者就简要介绍一下需要培养的思维能力以及培养这些思维能力的措施。

一、需要培养的思维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思维能力有多种类型,且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需要培养的思维能力也不相同,下面笔者就对需要培养的思维能力作简要介绍。

1.分析性思维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家长往往尽自己的努力帮助孩子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一切困难。不少家长认为,孩子的根本任务就是学习,应该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不用管其他事情,这就造成了孩子的实践能力很差。有些家长很少让孩子参加社会活动,从而造成了孩子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很差,分析事物的能力也相对较差。

因此,教师在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多为学生创造分析事物、动手实践的机会,以提升学生的分析性思维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实践性思维能力。

实践是合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实践性思维能力是一个人能否完全融入社会的重要前提。学生在毕业后都会进入社会,因而教师应该多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不怕吃苦、不怕失败的精神,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锻炼,培养学生独自解决生活中困难的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实践性思维能力的形成。

3.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以知识储备为依托的,是一种高层次的能力,学生只有充分掌握了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并达到对事物的完全理解,才能在此基础上追求事物的创新。创造性思维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因为只有在实践中积累足够的经验,才能在实践中求创新、促进步。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开展讨论,互相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培养思维能力的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联系实际,多为学生讲述一些新鲜的东西,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位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激发学生求知欲。

求知欲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情境,并进行互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实现学生对知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促进学生进步。

3.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也是时代得以发展的根本动力。国家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就是创新意识、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备了浓厚的创新意识,才能逐步向创新型人才方向发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将创新意识列入学生培养计划中,将思维教学与政治教学相结合,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因而现代教育体系注重素质教育而非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切实落实教育制度改革,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潘桂玲

学生思维能力培养高中政治论文 篇3:

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摘要】随着我国高中教育事业改革的进行,高中教育的目标有了明显的变化,政治教学的任务也随之改变,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高中政治教学的授课知识包含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所以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用强大。本文将对高中政治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关系进行分析,探索利用高中政治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思维能力

从我国的教育事业已经发展到素质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形成多种思维模式,是当代教育的重要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课堂教学的每分每秒,从理论到实践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改变他们的思维定式,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重要意义

由于我国素质教育的逐步展开,素质教育的优点越来越明显,高中政治教学受其影响也改变了教育方法,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不但重视基础知识的讲授,还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因此,高中政治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发散思维等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1]。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特点

(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一种比较低级的思维模式,也是学生学习思考的基础,高中政治重视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在讲“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时,用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逻辑思维的方式思考,首先问学生“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再问学生“有哪些内涵?”,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找到建立逻辑思维的意识[2]。

(二)培养学生辩证思维

逻辑思维的相对容易掌握,但辩证思维较难形成,需要在教学中慢慢形成。高中阶段是学生辩证思维形成和爆发的阶段,而政治学习是辩证思维培养主要途径,在整个高中政治教学中,由深到浅的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比如,在讨论我国的经济体制时,“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但要公有制要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教师要让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公有制经济是否会制约其他体制经济的发展?”。学生通过思考理解了辩证思维的本质,学会使用这种思维模式解决问题[3]。

(三)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高中学生学习知识,为了将来更好的利用,随着知识的积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基础逐渐形成。经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及其本身对政治的学习和思考,学生对政治学领域开始自主的探索和创造,对政治知识有自己的见解,创造性思维逐步形成。

三、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方法

(一)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繁重,政治的学科知识难度加大,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望而生畏”的现象,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学好政治这门功课,进而培养多种思维方式。很多人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高中政治学习的兴趣要结合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和学科特点进行,教师可以运用生动的授课方法,结合高中生关心的奇闻异事,激发学生对政治的兴趣。高中阶段,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迅速发展,书本上的内容满足不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他们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怀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与课本知识结合,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打开了学生的思维。

(二)拓展思维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重要方法。人类思维往往通过疑问的产生而打开,因此要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要求其对所学知识能提出疑问,才能引导学生走上探索之路。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又与政治联系密切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授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理念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你认为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是谁,谈谈你对他(她)的事迹?学生对问题的热烈谈论,锻炼了他们的多种思维能力,还帮助学生理解了我党“执政为民”的理念。

(三)强化“个性化”教育的意识

每个老师都知道爱迪生、牛顿、华盛顿成长的故事,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应该是不同的,这与素质教育提倡“个性化”发展的理念相符。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对知识的理解也不相同,因此,不能要求所有学生面对同一个的问题,给出相同的答案和见解。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见解,思考结果的不同,说明学生的思维方向不同,对创造性思维的提高意义重大。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大声说出来,不要只是死记硬背政治知识,倡导学生用自己理解重新组织课本的内容。比如说在讲述当今世界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列出什么是机遇,什么是挑战,期间不要干扰学生的思考,不要否定学生的想法,最后可以告诉学生机遇和挑战是相对的,可以转化的。学生对这个问题又有了新的理解,辩证思维得到了很好地锻炼[4]。

结束语:我们的社会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全面培养高中学生的各项素质是高中教育的重要工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育工作的重点。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好的作用,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很大帮助。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多种思维能力共同作用,不但提高了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习效率,大大降低了政治学习的难度,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更加适合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何冬怡.在政治教学中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06)

[2]游庆红.刍议创新能力在高中政治课中的培养[J].湘潮(下半月).2011(06)

[3]余希望.如何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考试周刊.2013(22)

[4]李崇敏,范祎.在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7)

作者简介:姓名杨莉,1976年5月出生,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湖南常德,职称中学一级学历本科,工作单位湖南省常德市第二中学单位所在省市湖南省常德市研究方向高中政治。

作者:杨莉

上一篇:基层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下一篇:具有消极影响的流行电视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