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通信网络人才的培养论文

2022-04-29

摘要:以《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为背景,围绕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这一主旨,探讨了《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中有关语言选择、教学方法及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程序设计语言;能力在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作为课程体系的一个环节,占有重要的地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通信网络人才的培养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计算机通信网络人才的培养论文 篇1:

计算机通信类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

摘要:在人才市场需求和高考改革推动下,各独立学院向应用实践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做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本文以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计算机通信专业为例,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教学体系等方面的教研教改做了有益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对人才需求多样化的不断快速发展,独立学院均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向、模式以及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教研教改,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通信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市场对计算机通信类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我院现有的教学模式没有跟上市场的发展步伐,导致理论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学生的实践创新与独立学院计算机通信类专业的创新速度不协调,学生的综合能力无法适应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当前社会对独立学院计算机通信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不断增加,而我院该专业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由于专业知识不够扎实,缺乏创新意识,与企业技术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出现毕业后找工作困难或从事了非通信行业工作的现象。为此,迫切需要对现有的独立学院计算机通信类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为我院该专业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着力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独立学院计算机通信类应用型人才,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一、目前独立学院计算机通信类专业在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的教学模式。当前独立学院计算机通信类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仍然相对比较传统,教学手段也相对陈旧,以教师的授课为中心,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使得学生在低年级基础专业课学习时被枯燥的理论击垮,最终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另外,学院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导致学生重考试轻实践,缺乏实践创新能力,无法真正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真实水平,也就无法掌握过硬的技能。

2.教师团队建设不完善。和多数新办高校一样,专业教师呈现年轻化,很多教师刚走出高校,又进高校,缺乏实践经验,专业素质不够扎实,不熟悉教学课程,这严重影响着教学水平。另外,教师队伍缺乏团结协作精神,导致课程脱节,学生学习困难。更加突出的是,个别教师在临近考试时划重点、圈范围,提高及格率,出现了学生成绩不真实、学生自我安慰的现象,严重影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

3.学生学习不主动。作为独立学院,我院的生源较二本院校相对要弱一些,学生自学能力不强。同时独立学院计算机通信类理论课程较为抽象,学生学习较为困难,导致缺乏兴趣,产生畏难厌学情绪。学生没有束缚、压力和学习上的成就感,出现了波逐流、从众的现象,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高中的“口号式”教育导致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创新意识薄弱,缺乏自信,没有冒险精神,缺乏学习主动性,习惯于跟随性学习,形成了依赖心理,无法自主学习。同时,学生的思维方式往往是单一的和直线式的,缺乏灵活性和全面性。

4.学院提供的实践机会不足。虽然我院有省级示范中心的工程训练中心,实验室完备,但是学院提供给学生的实践机会相对较少,同时学院还缺乏完善的实训基地。另外,学院在设置教学课时的时候,没有完全按照专业特色设置学时,导致实验课时不足,学生无法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由于学院没有自己的实训基地,导致学生在实训期间,找不到与专业对口的实训岗位,就算找到了对口的岗位,也只是在其中“跑跑龙套”,没有真正地得到提高和锻炼。

二、独立学院计算机通信类专业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内容

制定和实施独立学院计算机通信类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将使学生从传统的闭门造车培养模式向以注重技术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这一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1.将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为切入点,持续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如何提高独立学院计算机通信类专业的教学水平,课程体系的优化至关重要。首先是根据深入调研,贴近市场需要不断修订教学大纲,同时增加学生选课范围,激励教师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法,把科研成果引入日常教学,成为综合性实践课程内容,拓宽学生视野。其次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反转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走向讲台与同学讨论,变教师授课为学生讲课,变学生被动听为学生主动学,学生相互研讨学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通过讲师的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2.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强化实践能力训练。独立学院计算机通信类专业是培养具有现代化通信管理理论基础,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通信信息分析与处理能力以及较强的应用、维护管理网络的能力,实现通信信息化的专门人才。首先,制定详细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有效开展各项实践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由教研室制定,最后工程训练中心与教研室共同检查、督促和考核。其次,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认证,强化实践技能。督促该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相应的职业技能考试,加强实践研究,以积累经验。组织社会上相应的企事业单位对该专业学生进行全面的技能培训,确保每位学生了解专业动态,不断调整学习方向。在学生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平后,可安排一些项目交给他们完成,并全程跟踪完成过程,及时指导和纠正错误,确保学生在经过三年的学习后,能独立完成本专业领域内的工程项目,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平。第三,在学院工程训练中心的基础上建设以项目为主导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学校就能够参与项目开发,并力争使学生参与整个项目的开发过程,从项目需求定义、项目设计、项目开发、项目测试运行到项目维护都能全程参与,在项目中得以学习,得以提高。

3.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和校内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制定教师评价体系,实施动态管理,建立教师聘用机制,重点为培养青年教师创造良好成长环境和条件。通过让教师在国内外大学开展短期研究、访问或合作研究,接触学术前沿,提高创新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经验丰富的教师充分发挥“传、帮、带”青年教师的作用。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基地,验证和加深课堂讲授的理论基础,积累知识,有利于学生将来创新。实验室建设与产业的发展能够互动,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性和实验教学中的学生的自主性是至关重要的,实验室建设与产业发展互动可以增加开放性和学生自主性。实验中心应做好切实可行的实验室建设详细规划,加大实验室建设经费在学校建设中的比例,保证实验室建设经费按规定比例增长。同时又要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改革实验教学手段,为培养具有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提供技术保障。

4.重视学生生产实习环节,提早进入自主设计阶段。优化学生生产实习环节,建设和巩固生产实习基地。学院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生产实习活动拓宽知识面,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各项赛事,组建结构合理的“研究小组”和其他专业专项研究小组,相互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设计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重视“产学研”的合作模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研究项目当中,通过研究交流,挖掘学生的兴趣和潜力,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学院应增加与企业合作的机会,让师生得以深入实际,自主参与到企业的科学研究及工程实践,通过与企业合作,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方式,同时也能够得到很好锻炼,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5.实际效果问卷调查。为了评估学生对培养模式的看法,我们选取了2个改革试点的教学班,共120名学生,与没有参加教学改革的相关2个专业教学班一起以问卷方式开展调查。通过对比结果,改革试点班在各个方面均有较大提升,在培养模式是否切合学生能力、是否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是否强化实际动手能力、是否有利于掌握全方位的技能、是否可行和值得推广等主要调查指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实践证明这套教学改革模式切实可行,效果显著,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认可。

三、总结

本文针对我院计算机通信类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培养创新型人才体系的研究,提出了以工程实践和应用为导向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并从教学改革入手,对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教学体系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结果进行了问卷调查,获得了大多数学生的一致赞赏。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继续围绕课题目标,进行深入研究,争取尽早形成一套真正能够培养出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彭军,雷亮,向毅,游明英.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2010,(11).

[2]尤磊,王财玉.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J].成才之路,2010,(13).

[3]何满辉,赵宏霞,万君.基于产学研的定制式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为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4]吴树畅.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0,(04).

作者:周玲 李湘文 袁连海

计算机通信网络人才的培养论文 篇2:

高职《程序设计语言》能力训练的教学改革

摘要:以《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为背景,围绕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这一主旨,探讨了《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中有关语言选择、教学方法及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程序设计语言;能力

在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作为课程体系的一个环节,占有重要的地位。高职院校学生感觉《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内容枯燥乏味,难以学习,更难以实际运用,造成了教和学的困境,部分学校甚至为了迎合学生的要求而考虑减少程序设计课程在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重。笔者认为,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应该增强,并注意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本文将围绕高职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这一主旨,探索高职教育环境下《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

高职的《程序设计语言》教学

在本科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计划中,《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一般开设C语言,总学时在54~64课时之间,以基本概念的讲解为主。由于高职学生在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上与本科生有一定差距,如果依然照搬本科的教学方法,则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没有积极性,继而产生抵触心理。我们应该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但不能削弱《程序设计语言》作为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的地位。主要因为:(1)计算机专业教学规律的要求。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是许多后继课程学习的基础,例如《数据结构》、《数据库概论》等,如果不打好坚实的程序设计基础,必然会影响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同时也给教师今后教学带来困难。(2)职业技术资格证书考核的要求。程序设计能力是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必备能力,大多数的计算机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中都会涉及,在高职教育越来越强调“双证”的环境下,是否拥有良好的程序设计能力,决定了学生能否顺利获得职业资格证书。(3)高职人才岗位能力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专科教育的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是职业岗位的高针对性,需要注重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作为计算机专业人才岗位能力的重要部分,程序设计能力在计算机专业高职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该得到强化。

由上可见,程序设计课程在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且由于高职教育的特点,程序设计课程不仅是专业基础课,更是一门专业技能课。

高职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开设的《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所选用的语言很多,但可以归为以下两类:(1)面向过程、基于文本界面,主要有C、Pascal、True Basic等程序设计语言,以C语言为主;(2)面向对象、基于Windows图形界面,主要有Visual Basic、Delphi、Visual C++、Java、C#.NET等,以Visual Basic语言为主。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也是多种多样,有的学校仍然开设C语言,而有的学校则用Visual Basic等代替;有的学校只开设一门课,课时很多,而有的学校则开设三四门课,但每门课的课时都很少。笔者认为,在程序设计语言选择上要注意以下两点。

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贵在精而不在多 由于高级语言有较强的共性,比如数据类型、程序结构、函数等概念,如果能熟练掌握一门高级语言,则对其他语言的学习会变得很容易。

兼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的要求 高职教育中的程序设计课程不仅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更应该作为一门专业技能课来对待,所以,在课程设置和语言选择上应该兼顾这两方面的要求。C语言一直是程序设计专业基础课的首选,也有些学校开始使用Visual Basic等可视化语言代替C语言,但这容易增加部分后续专业课的教学难度,例如《数据结构》。如何解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要求不同的问题,这是设置课程时必须考虑的。

为此,建议以两门高级语言作为程序设计的主干课程,一门面向过程的语言作为专业基础课,教学的重点在于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础;一门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作为专业技能课,教学重点在于面向对象和Windows程序开发。例如,我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中开设有两门程序设计语言,第二学期开设C语言,85学时,1周课程设计;第三学期开设C#.NET程序设计,75学时,1周课程设计;第四学期再按照专业需求的不同,开设基于C#.NET的《数据库程序开发》、《多媒体程序开发》、《网络应用开发》等课程。学生通过以上课程的学习,既具有扎实的结构化程序设计基础,又具有很强的面向对象和Windows程序开发的能力。

高职《程序设计语言》教学方法探讨

《程序设计语言》课是高职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点课程,但如果不顾高职教育特点,照搬本科教育的教学计划,则很容易造成教和学的矛盾。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就是确定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作为人和计算机通信的程序设计语言,在教学中应达到如下目标和要求:(1)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养成好的编程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2)了解数据处理的结构和算法;(3)能阅读、理解、使用各类应用程序;(4)能设计、编写及调试程序,具有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在上述目标和要求中,其中心在于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这也是《程序设计语言》课教学的中心环节。下面就围绕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这一主旨,探讨《程序设计语言》课教学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应强调的几个问题。

把握程序设计语言的全貌和特色 在语言课基础知识教学中,应注意点和面的结合。一方面,应从全局来把握一般高级语言共有的特征;另一方面,在每一环节教学中,应讲清该语言的特色,使学生对其特色部分有较深入的了解。

注重数据结构和常用算法 语言归根到底是要用来编程的,而数据结构和算法是程序的两大要素,教师应避免把教学重点放在语法的定义、规则上,而应将数据结构和算法这条线索融合在程序设计语言课教学中。在教学中宜将数据结构的基本内容穿插于语言基础知识的讲授和程序设计之中。

强调实践环节 高职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课的教学应格外强调实践环节的训练,除通过上机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训等多个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外,还应该注重课程考核中实践内容的比例,比如可以采用书面考试、上机考核、项目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上机考核可以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对给定的程序设计题目编出程序并上机调试通过。项目实践在期中布置,期末验收。这样,通过多方面的综合考察,有助于全面衡量学生学习情况和实践能力。

注意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教学的特点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程序设计语言层出不穷,特别是许多可视化的、基于面向对象思想的软件开发语言得到了业界的认可。作为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熟悉这些行业内常用的程序设计语言也是必须的。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这些语言的特点,应适当调整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1)应该把课程放在专业技能课的角度上来制定教学大纲,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使用真实的项目案例,让学生能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不要忽视基本语法的学习。由于这些程序设计语言往往都有很强的可视化开发工具,使用其设计Windows程序界面变得非常简单和有趣,学生一般比较感兴趣。但如果在教学中迎合学生的口味,只讲界面设计而忽视了基本语法和结构化程序设计基础的学习,最终学生还是无法真正掌握程序设计这门课程。(3)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因为,可视化的程序设计语言往往都拥有丰富的可视化工具和控件,若仅以板书和口述来介绍,学生根本无法理解控件究竟该如何使用。而使用多媒体教学,既可以生动、形象、直观地介绍控件,又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4)实行以实例为中心的实践教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应该以实例为中心展开。比如,在讲授C#课程时,笔者发现该语言有很多标准控件,而又不可能每个控件都花大量课时讲授,所以,只在最基本的三个控件上花了一定时间,其余控件则通过“1+1+1+1”实例教学法让学生掌握使用。所谓“1+1+1+1”实例教学就是对每个控件准备若干实例,讲课时选取其中一个进行完整的讲解,上机实验时选取一个让学生完成,课后再选取一个作为作业,期末复习时还可以选取一个作为复习题。通过“1+1+1+1=4个实例”的反复练习,在不增加课时的情况下使学生学到了更多的编程知识和技巧,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现在,许多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都已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如果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具备程序开发能力,毕业后会处在一个很不利的竞争地位,所以,掌握好一两门程序设计语言对他们尤为重要。本文仅以《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为背景,围绕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这一主题,阐述了语言课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程序设计语言》课教学中要探讨的问题还很多,如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还有待于教师进一步积累教学经验,探求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恒博,魏晓鸣.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设置的分析[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5,(4).

[2]张敏霞.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4,(1).

[3]张书云,姜淑菊.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计算机教育,2005,(10).

作者简介:

滕刚(1975—),男,江苏苏州人,硕士,苏州市职业大学计算机工程系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软件工程。

作者:滕 刚

计算机通信网络人才的培养论文 篇3:

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学创新研究

摘 要:针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武及教学方面存在的特点,分析和研究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创新的要求和部分成果,结合自身近十年来在高职院校的教学经验,提出了高职院校中教学创新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教学创新;高职教育;专业教学

前言

教学创新,是指以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方法和渊博的教育科学知识,创造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运行体制及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育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高职教育的教学创新,其目的是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更好地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服务。高职教育的教学创新,要求高职教育的主体要从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和本主体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熟悉各类专业的新技术、新成果,瞄准各个行业专业技术的制高点,积极创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学校的教学工作出现新的局面。

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特点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人才。”它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明确了目标,同时,也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专业教学的教学创新指明了方向。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是高职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与核心问题。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下特性:1)多样性: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用尽可能多的形式和手段,来满足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不同需求,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需求。2)应用性:高职教育强调职业技能、技术应用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而理论基础则以“必须、够用”为度。因此,高职教育以应用和特征为主旨构成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3)实践性:高职教育必须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高职教育培养计划中,专业实践课时所占比例较大,实验、实习、实训是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4)全面性:高职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需要充分考虑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有针对性的处理好专业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高职教育的教学特点主要包括:

1.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着重建设以关键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创业能力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特点,抓住重点,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成为合格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2.正确把握基础理论必须够用的原则。应注意高等教育的基本规格,切掉没有应用价值的部分,保留必须的基础知识,加强外语和计算机的教学;应调整专业对口课程的结构,注意拓宽专业知识领域,课程深度不一定很深,但专业知识面应当宽泛一些。

3.把素质教育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全过程中。在素质教育中,应注意加强学生的专业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结合。特别在基础课、专业课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中要体现素质教育。

二、高职教育中教学创新的要求和已有成果

在高职教育的专业教学实践中,积极参与、努力探索租实践专业教学的创新模式,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早在2005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已经超过2000万,规模位居世界第一,进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而在全国每年新增招收的大学生中,近一半数量的学生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学生。

高等职业教育界对于教学创新的基本要求是:

1.必须依靠思维创新推进专业教学创新。教学创新,思维是首要。思维依旧,谈何创新;思维陈旧,无法创新。在传统的教学思想中,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是绝对的教学客体,是所谓的教学对象或静态的培养对象;灌输式、记忆式的教学方法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而创新是人的本质的主体性特征的充分拓展,是人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集中体现。教学创新则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承认学校的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保证。

2.必须依靠制度创新推进教学创新。教学创新,制度是保证。体制不合理,机制不顺畅,法制不健全,教学创新就无法进行。

3.必须依靠实践创新推进教学创新。高职教育的教学创新,其中很重要的—个方面就是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践创新是教学创新的重中之重。

4.必须依靠教材创新推进教学创新。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博士早在20世纪B0年代就指出,世界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知识经济的发展给社会各个领域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也给高职教育的专业教学带来了新的课题。在专业教学中突出创新能力教育,必然要求其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所用的教材的内容,都要紧跟时代的发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

5.必须依靠评价创新推进教学创新。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采用适合各专业教学的有针对性的评价体系,对于教学活动是有极大帮助的,因此在教学评价方面也必须进行创新。

当前,国内外教学创新的部分成果中,通常都会结合各专业、各学科的特点,采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应用现代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可接受性。

常见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包括有:  1.互动式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密切配合,在和谐、愉快的情景中实现教与学共振的新型的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的专业教学中,作为教学过程的主角,教师和学生都有自身的不同的角色。作为学生,应该通过外在的教育和自身的努力,不断培养自己独立的创业精神、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以期将来能够在社会上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实现自身的个人价值。作为教师,应该研究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的特点及专业教学课程的不同要求和安排,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不断提高专业教学的效果和效率。互动式教学模式应该是一个由互动式备课、互动式上课和互动式评议所构成的一个有完整程序的教学过程。

2.开放式教学模式。开放式教学模式,就是充分利用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的设备进行课程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实现开放式教学,要求教师通过计算机、投影机等工具,将教学内容生动直观地呈现出来,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教师在专业教学的教学过程中,必须突破教材的束缚,将自己收集到的专业方面的新技术、新成果的最新信息,补充到课程教学中去,不断提高专业教学的效果;教师必须与时俱进,认真学习并熟练掌握先进的教学演视工

具,认真做好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课件,授课时应采用动态的动画、文字、图表及电影,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情景,使课堂教学变得有声有色;教师必须熟悉互联网相关网站的使用与维护,并能在授课的适当时机进行连接,保证专业教学效果的落实。

3.模拟式教学模式。模拟式教学模式,就是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以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为目标导向,对学生进行的专业的一种教学模式。模拟教学分为模拟设备教学和模拟情景教学两大类。模拟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配角的过程。模拟教学中不仅可以迅速提高学生的理论和操作水平,而且非常安全、可靠,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向上、克服困难的精神。

4.自学式教学模式。自学式教学模式,就是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达到自主、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模式。学生在教师或工人师傅的帮助下,最大限度的参与学习过程,观察、阅读、质疑、讨论、交流、领悟,通过自己的反复实践和认真地总结经验,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积极地参加社团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组织与协调的能力。

5.合作式教学模式。合作式教学模式,就是以工学结合为重点,深化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改革,重视研究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养的一种教学模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所谓“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就是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双向介入,将学校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和企业的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势下学校和企业发展的战略诉求。坚持走合作式教学模式之路,就一定能培养出更多的“有创意、能创造、善创业”的专业技术人才。

三、针对高职院校中教学创新的若干建议

教学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创新内容保持协调发展。在当前的教学创新研究中,人们更加注重教学创新环境的优化,注重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注重摆好教与学的位置,注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本文基于笔者在高等职业教育学院10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当前国内外对于高职教育的研究,提出了高职院校教学创新的若干建议。 教学创新从大的方面来讲,应该从三个层面着手考虑:

(一)学校层面

首先,学校应该深入分析自身的优势、劣势,存在的发展瓶颈、发展机会,结合学校的整体发展目标,推进高职教育的专业教学创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束缚,确立科学的教学创新理念,保证专业教学创新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学校管理层面应该成立专门的教学创新管理组织,建立学校教学创新管理体系,督导各学科、各院系根据自身的发展规律采用适合自身教学需要的创新方式方法。

其次,学校应该在教学创新的具体实施、奖惩、评比、标准化、规范化等配套措施方面形成完整的管理模式。通过课程教学评比、教学交叉竞赛、跨校合作创新等方式,鼓励和推动各学科的教学创新活动能够持续有效开展。

再次,从学校的宏观角度出发,落实教学创新的一些举措,可以有效地发展优势课程,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其竞争力。比如,可以组建学习型组织教学创新研究会、教学创新教师校外班,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来促进教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信息化的平台,在学院、系、教师、班级甚至教师、学生的主页上划出教学创新专区,来共享教学创新的各类资源,定期交换教学创新的经验。还可以利用社会资源扩充校内不充足的教学资源,促进教师在新课程设计、教学质量、教学水平等方面的提高。

(二)教师层面

高职教育要办得有特色,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教师的作用是至为关键的,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时刻注重教学创新,提高自身创新意识,不断实施教学创新,来提高教学质量。

1.教学创新的观念要牢固树立。教学过程中每年都应该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有所突破。教师的教学理念,只有在不断创新中,通过教学活动体现出来,而且教学创新包括了教学本身的创新和师生关系建设创新两个部分。教师要把自己定位成和学生平等的学习参与者、合作者、服务者,虚心倾听,尊重学生,从善如流,有科学的教学精神。因为教师在与学生的平等交往中思想往往会发生互相碰撞、互相激发、互相接纳、互相融合,会大大促进教学创新活动的开展。

2.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要不断坚持。教师在教学中,不应仅限于教科书,教科书是使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参考材料,但教学内容却是可以超出甚至部分脱离教材,教师要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学内容,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学生就业素质的培养,增加书本没有的常识和技能。同时在教学方法上,基于传统的系统讲授法、对比法、演示法等,还应主动积极采取一些新的方式方法,比如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开放式、互动式等等方法,使得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方面,能够很快提高自身的学习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3.教学考核方法要不断推陈出新。在教学考核方面,教师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同等视之,以培养能够适应生产、适应社会服务需要的学生为目标,改革考试方法,推动教学改革。考核方法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考试内容的选择,除了要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的要求,还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是评价学生的成绩,教师要把课程终极考试与过程考核相结合,更注重过程考核。要把有创见、有创意、有创新作为成绩评判的重要依据,以推动教学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学生层面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最重要的—个对象,在教学创新中也有较为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善于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学生才能不断提高其学习效率,开拓其视野,培养其自尊心。

教学是双向的,学习的效率是与学生的个体心理发展及其心智能力密切相关的。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在优质多元的课程安排中,选择适合自身素质培养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帮助其不断追求实现自我,让其充分掌握当前社会需要的各类科学技术,在其能力培养和思维训练方面,能够做到自觉学习、苦中为乐、勇于克服困难、敢于面向社会。

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在教学创新中,需要注意与学生平等相处,能容忍学生的出格想法与做法,给学生创造生动活泼、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同时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趣味性。可以想见,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起来的情况下,教师在开展教学创新的过程中会事半功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也会与日俱增。

总结

高职教育的教学创新应当贯穿在高职教育的始终,尤其是体现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激励教师和学生的自觉性,其同克服专业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国内外高职教育研究中,教学创新的研究一直是热点。我国具有世界上数量最大的高职教育群体,教学创新更应该常抓不懈,以期能在高等职教方面不断提高水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可用人才。

作者:程 宁

上一篇:高等院校设备信息系统设计论文下一篇:企业管理通信设备优化措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