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培训学校 徐州新华电脑如何培养职业人才

2024-04-25

计算机培训学校 徐州新华电脑如何培养职业人才(精选10篇)

篇1:计算机培训学校 徐州新华电脑如何培养职业人才

计算机培训学校 徐州新华电脑如何培养职业人才?

漫画:职业人才该如何来培养?

计算机培训学校 徐州新华电脑如何培养职业人才?

计算机培训学校(徐州新华电脑学校)讯

当大家都在热议“谁是下一个乔布斯”时,宁波市新近出台了一份关于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培养的《意见》。据悉,从今年开始,宁波市将以5年为一个培养周期,在3个层次培养1400名“乔布斯式”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一个周期培养经费超5000万元。

乔布斯离去之后,许多人对其进行追悼寄托哀思,同时也有不少的人在思考,中国何时才能出现乔布斯般的人才?宁波新近出台的人才培养《意见》,不能说和乔布斯的去世有直接关系,只是具备新闻敏感的媒体把两者联系了起来。古人呼吁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可现在从小学到大学,早已是“一格一格降人才”。摆在教育者面前的问题是,怎样教学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徐州新华电脑专修学校资深教育专家李老师说:“人才的界定有很多种,拥有各类证书只是学习能力的证明,而在自己的岗位上能为社会贡献一己之力应该是衡量人才最好的标准。拔尖人才可遇而不可求,我们不能因一味的追求优秀人才而采取„揠苗助长‟类似的人才培养方式,关键还在于因材施教。”

据悉,徐州新华电脑专修学校拥有一套科学的人才教育体系,从新生入学时的潜能测试开始,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专业。新华教育研究院在全面调研国家IT发展战略和IT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斥巨资研发“数字艺术人才”和“信息技术人才”两大培养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专业教师在教学中,更是通过简化理论,强化实践应用,独创的全场景模式表述、实战强化训练教学法,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易懂、易学、趣味、专业。并设有小班教学,因材施教,分段教学,阶段达标等先进的教学模式。

徐州新华电脑专修学校独创的“爱与责任”的学生管理模式,不仅形成严格严谨的校风学风,也让学生体会到“家”的温暖。

先进的专业教育、务实的职商教育,着力塑造学生积极进取、团结协作、奋发有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并鼓励学生参加到各种学生社团中,锻炼和发展自己多方面的能力。着力培养学生成为综合素质兼具的国家紧缺、现代企业急需的设计师和工程师。

篇2:计算机培训学校 徐州新华电脑如何培养职业人才

关键词:徐州新华、职业教育、电脑培训

核心提示:中国的职业教育正迎来阳春三月,百花争放的春天。而立足爱于责任的职业教育学校,走专业之路,办受人信赖的职业教育,相信这条阳光大道定会越走越好,永葆生机。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事业,教育不仅仅是给孩子分数,还要为孩子的生命奠基。但是,在中小学教育中,分数却成为教育至高无上的追求,成为衡量教育品质的标准。在大学教育中,就业成为最急迫的任务,成为判断大学品质最关键的指标。分数与就业,成为我们整个教育的原点,成为教育的重要追求,这是中国教育许多问题的滥觞。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成功地解决了“穷国办大教育”的难题,逐步从人口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大国。但是,教育面临着“再出发”的问题。我们应该追问教育的原点,应该尽最大的努力提高全社会的教育素养,应该让每一个公民重新认识教育、思考教育、理解教育的使命。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时,特别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在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政策的引导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办学模式不断创新,招生规模和毕业生就业率再上新台阶,驶上了发展“快车道”,形成了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地位平行的四大教育板块格局。

据统计,2005年全国仅有中等职业学校11611所,当年招生537.29万人,在校学生1324.74万人。经过3年发展,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共有14767所,招生规模达810万人,在校生达205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规模已大体相当。

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05年起,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5%以上。2008年及2009年,尽管国际金融风暴使许多人就业困难,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仍没有回落,分别高达95.77%和 95.99%。

众所周知,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新华教育集团作为直属国家信息产业部、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中国IT职业教育十大影响力品牌,历经23年的耕耘,为国家培养了50多万优秀人才,并成功就业。徐州新华电脑专修学校作为新华教育集团的一份子依托集团品牌资源优势,走专业化计算机技能教育,立足使每一位学子具备一技之长,毕业即就业,就业做白领,获得了广大学生家长的信赖。

篇3:计算机培训学校 徐州新华电脑如何培养职业人才

但如何能更好的让校企合作为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服务, 让学校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呢?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校校企合作以来人才培养中的几点收获。

1 传统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从人类劳动开始分工以来就有之, 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传统的职业教育虽然也非常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但由于学校师资力量的不足, 大多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的经验;实训设备陈旧、设施不足, 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只能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这与当今发展迅速的工业技术显得格格不入, 培养出来的人才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满足不了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渴望。

2 校企合作的含义和意义

2.1 含义

校企合作是中、高职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能人才的重要举措;其初衷是让学生在学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 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以切实提高育人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2.2 意义

校企合作的意义首先在于学校能准确、及时的了解企业需要哪方面的人才, 在制定教学任务和计划上更有针对性, 培养出来的学生更能符合企业需求, 让学生能顺利找到满意的工作, 解决学校就业安置问题, 有利于以后的招生工作和学校发展, 提升学校知名度。

其次学生能较早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 使用企业提供的设备, 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能更好的学习专业技术, 同时能体验、熟悉企业工作岗位, 利于培养学生劳动习惯, 实现企业和学校的无缝对接。

最后对于企业而言, 有了较稳定的用工源, 因为这些员工在上岗之前就比较熟悉企业的实际生产需要, 上岗后便能很快的适应, 增加了员工的稳定性;同时由于学校对学生是有针对性的培养, 相对来说其素质高于其他员工, 这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素质, 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 学校人才培养与校企合作的融合

在以往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 学校闭门造车, 培养出的人才大多实践能力弱, 给企业用工造成了不少困扰。结合实际情况, 我校与理思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华浔、力方国际数字科技集团、嘉陵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力帆实业 (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格力电器、旭硕科技、纬创资通 (重庆) 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进行校企业合作, 组建“定单培养”的定向班级。引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后, 学校的教育更接近于企业的实际需要。

3.1 成立专业小组

为更好的让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实践需要接轨, 学校成立了“校企融合”办公室, 由专人负责与企业对接, 建立合作桥梁。企业借此桥梁指导学校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并督促学校具体实施。在实施过程中, 如果发现问题, 双方就通过桥梁及时进行协调沟通处理。

3.2 订单式培养

“订单式培养”是指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的一种方式。即根据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同时签订用人协议。学生经过在校期间的文化课, 专业课学习培养及在企业的顶岗实习, 毕业时由企业按照协议约定, 安排学生进入该单位工作的合作办学模式。

1) 组建“定向班”。在校企双方协商好具体事宜后, 学校开始按企业要求挑选合适学生组成以企业命名的定向培养班级, 如纬创班、格力班、力方班、海德士班、嘉陵本田班、华浔班等定向班级, 进行有针对性的文化与技能教育。为了让定向班的学生能提前了解企业文化, 塑造完美的人格, 企业派遣了一批了解企业文化和情况的优秀员工组成的讲师团队, 分时段到定向班进行企业文化、感恩教育、团队意识等方面的教学。

2) 组建“特训班”。随着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入, 学校将按照企业的实际需要, 从定向班中选拔一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组成专业技术培训的“特训班”, 为企业培养某些特定岗更为专业的技能型人才。比如学校针对纬创资通集团修复岗位培养的“烙铁手”。这样, 既为企业培养了更为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节约了用人成本, 又增加了学校在学生与社会中的认同感。为了保证培训质量, “特训班”的教师必须经过企业的培训与考核, 合格后才有资质上课;企业还定期派遣工程师来校对学员进行技术指导。培训结束后由企业安排专业人员来学校对学员进行考核, 通过考核的学员将根据技能水平被授予A、B、C级证书, 并能进入企业相关技术岗位, 获得相应薪资待遇与晋升机会。这样, 学生真正学到了一技之长;教师有了更深入进入企业锻炼的机会;学校得到了更多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认同;企业有了更稳定的用工与专业技术人才, 真正做到了企业、学校、学生的双赢。

3.3 工学结合

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习而且工作, 也就是半工半读。

定向班的学生进入学校后, 企业将组织他们去企业参观学习, 了解企业文化与对人才的要求。在相对较长的假期里, 学校与企业联系, 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假期实践;在校学习一年后, 企业将为学生提供3个月的教学实践活动,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让学生更好的接受与理解企业文化、理解专业课程。

3.4 组建校办工厂

随着合作的进一步深入, 学校将依托企业在学校组建实习工厂, 学校负责对工厂的领导管理, 承担教学实习, 生产经营任务;企业根据当地情况协助建立完善的制度, 负责技术指导、产品开发、质量检验, 以及安全监督等方面事宜, 以保障校办厂顺畅运行。

有了校办工厂, 学生就能进行有效的实习, 真真实实的进入到岗位上学习、体验, 使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 提高动手力, 熟悉企业各个岗位, 以后到企业就能顺利上岗, 同时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校办厂实习期间学生还可以有适当的经济收入, 让他们体会赚钱的不易, 从而更加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

3.5 共同打造师资队伍

为了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以更好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学校选派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到企业进行相关的培训, 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 培养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合作企业不定期的派工程师到校举办讲座, 给教师提供最新的企业咨询与文化;有条件的情况下, 企业工程师也将直接面对我们的学生授课。真正实现了整合专业教师与企业技师、工程师, 优势互补。

3.6 成立“产、学、研”一体的组织机构

由学校领导牵头, 全体参与成员组成, 主要负责记录、总结、研究校企合作与学生“订单式培养”的相关事宜。目的在于能从不断的总结中, 寻求最合适的学生培养方案, 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让学校培养的学生更符合企业需求, 同时提升学校办学层次, 企业的专业水准和管理水平也在归纳总结中得以提高。

目前我校与各校企合作单位间的合作进行顺利。学校开设的定向班, 统一接受企业培训, 并分批送到企业实习, 既保证了公司员工的数量, 也保证了质量;同时让学生能学到很多课堂外的东西。当然, 在合作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学生进入企业锻炼的时间尚不能完全确定, 对学校的教学计划难免有些影响。但随着校企合作的不到加强, 订单培养模式的不断成熟, 沟通协调的不断深入, 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摘要:本文结合当前中职教育的新形势和目前企业用工情况, 通过分析校企合作的具体措施及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转变, 就校企合作对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加以阐述。

关键词:校企合作,定单培养,企业文化教育,工学结合

参考文献

[1]方德英.校企合作创新:博弈·演化与对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7.

[2]高文举.培训管理[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1.

篇4:职业学校计算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职业学校 计算机 技能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8-070-01

0

一、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

当今世界,教育同产业的结合愈来愈密切,职业教育是教育事业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部分,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又是与就业结合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同时它也是大众化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强有力的助推作用。从本质上讲,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先生曾把职业教育的目的概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它使更多的人能够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发展空间,从而使教育事业关注人人成为可能。

某种意义上讲,职业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而据统计,现阶段大多数职业学校均设置了计算机专业课程,同时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基本每所职业学校均有计算机专业,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出计算机技能型人才就成为各职业学校所面临的问题?

二、紧跟时代主流,改革教学手段

作为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仅仅掌握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很不够的。他们还应当是决策者的参谋、助手,从事其单位决策者指挥和管理的辅助工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讲授理论知识外,还应让学生结合实践,锻炼、培养学生的多项动手技能等。

(1)课程教学与社会需求接轨:我们必须了解社会所需人才的要求,不断对其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才能给学生留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才能有利于学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实现知识与技术的自我更新,把社会近期需要和长远需要结合起来,使课程教学对学生现在有用,将来更有用。

(2)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加强教学实践:教师要树立现代教学思路,站到时代教学的前沿,充分利用计算机这一现代教学设备,开发教学课件,同时有效利用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发教学,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进入一个崭新的探索空间。

(3)强化个性化的课程教学: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上,应侧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尤其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上,以应用性为主,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训练。而“创新教学”体现在教学活动和教学模式上。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多种互动方式、多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三、明确市场需要,改革培养模式

当今,整个社会出现技能人才“断层现象”,技能人才短缺困扰、制约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恰恰职业学校学生满怀绝技,实际操作能力强,正好满足社会的需求。

计算机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培养的目标。培养目标不能太窄,要面向职业岗位开发专业课程,这样一方面增加学生就业选择的机会,另一方面增强毕业生将来转岗的能力,在宽泛的基础上也要有所测重,强化重点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以增强竞争力,提高人才质量。从职业教育特点出发强化计算机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明确专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从标准上强化到位,细化专业岗位能力,从标准上找对找准,提高认识。建设好校内外培训基地,使硬件环境强化到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软环境强化到位。

四、从实际出发,加强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是学校实力的体现,大力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水平办学目标的根本保证,是强化学生技能的关键。具体措施为:

1.对教师队伍建设的业务培训和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以专业技能先进成果展示推介为媒体,不断加大教学科研力度,提高专业技能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具有系统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是缺乏教学经验和教学艺术的教师,通过对他们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和教学过程的培训,使他们逐步适应教学工作,同时要求他们多听其他老师的课,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多总结心得体会,提高教学水平,并派教师到有学科优势的职校学习。

2.抓好岗位自学,教师可以从图书资料室查询学科资料学习,也可从远程教学建设和宽带接入学习,积极改善学习条件,建立鼓励教研人员自学的长效机制。

3.聘请专家讲课,本着“不为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请专业内的专家,也请专业外的专家;请学者,也请实际工作者,各取所长,相互结合,以求实效。

4.抓好集体备课,以老带新,整合智力,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是在长期中被普遍接受的行之有效的提高教师素质的最好形式,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不断创新。

5.加强在职教师继续学习的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对现有教师还要进行新知识新技能培训,使教师掌握本专业新知识新技能及发展方向,使教师始终站在专业知识的最前沿。

只有高学历、没有高技能的人才链是不完整的,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的技能型人才。当前培养出优秀的技能型人才既是职校难得的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

世界上所有的花都是美丽的,而在这美丽的背后却是育花人辛勤的劳动和细心的呵护,职校学生如同未绽放的花朵,相信在广大园丁的培养下,一定会在祖国的大花园中展现独有的美丽。

篇5:徐州新华电脑专修学校简介

徐州新华电脑专修学校始创于1988年,是全国著名教育机构、国家信息化教育示范基地,首届品牌中国“金谱奖”徐州新华电脑专修学校坐落于江苏省徐州市,学校占地60余亩,总建筑面积12200平方米。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兼职教师80余名,主要来自南大、东大、科大、南航、矿大等知名院校。学校拥有PC机400余台、苹果机100余台;设有国际互联网教室、电子分屏教室、影视创作实验室、安装网络实验室、大屏幕投影教室、图形图像工作室、数码设计室、多媒体教室、实物展台演示室等各类实验室。

23年来,新华教育集团始终秉承“新华教育、兴教报国”的宗旨,坚持“创造让客户满意和尊重的教育服务”的方针,在全国16省市设立了30多所直属院校。23年来,新华电脑教育始终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在2009年又推出了两大培养计划和八大王牌专业,培养国家和社会紧缺的IT专业高级设计师和信息化工程师。

23年来,新华教育集团的就业服务体奖”等多项奖项。

23年来,新华教育集团承载并发扬“团结、务实、开拓、奉献”的精神,不断探索职业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之路,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新华电脑教育已成为中国最优秀的IT技术培养品牌。

乘车路线

徐州新华电脑专修学校地址:徐州东甸子工程兵指挥学院南200米

乘车路线:(火车站、朝阳市场、汽车总站)乘10路、25路、26路、80路(汽车南站、食品城)乘81路、808路(市区)24路、70路、606路、608路到东甸子下往南200米。

专业设置

广告传媒设计师专业

本专业针对广告和艺术创意行业职业发展设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综合的理论知识、良好的艺术素养、较强的广告艺术设计能力和现代广告理念,能熟练运用广告设计知识和各类艺术设计软件工具进行广告策划、创意、设计及制作与管理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数码影视设计师专业

本专业影视创意行业职业发展设计,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学生够对电影与电视后期制作的各个层面工作有所了解,对各个方面工作所涉及到的技术原理有较深的认识,对电影与电视后期制作所应用到的工具有所掌握,并通过使用低端到高端的各种类型软件对电影与电视制作中不同类型、不

同要求的案例进行实际的练习,从而具备一名影视后期工作人员所具备的基本技能与知识框架,为今后从事电影与电视后期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确立正确的方向。建筑环境设计师专业

本专业针对建筑和家装行业以及相关职业发展设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综合的建筑装饰理论知识、良好的艺术素养、较强的建筑设计、室内效果设计能力和现代建筑艺术理念,能熟练运用建筑家装行业知识和各类艺术设计软件工具进行建筑效果、室内装饰、园林、装饰品等艺术设计及制作与管理的复合型技能人才。网络技术工程师专业

本专业针对企业中大量围绕网络设施部署和维护工作需求设计,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的基本理论、方法与应用,具有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和技能,从事计算机网络硬件组网与调试,网络系统安装与维护,以及网站建设与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电子商务工程师专业

本专业针对电子商务技术的复合应用人才岗位需求设计,学生通过专业学习系统掌握电子商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各类电子商务活动的基本业务流程,能熟练运用电子商务技能和现代信息技术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电子商务网站及系统建设和安全维护工作、电子商务管理业务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电脑硬件工程师专业

本专业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硬件相关知识,并可以实际操作;具有较强的分析、学习、创新能力。计算机硬件工程师主要从事计算机硬件的开发、管理、维护等工作。就业保障

1994年,新华教育集团率先在国内实行毕业生就业安置制度,逐步建立了日益完善的就业保障体系,开创了职业教育就业的先河!1999年成立了新华教育集团全国就业管理中心,下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苏州、南京、合肥等20多个就业指导中心。与海尔集团、中国国家数字图

书馆、联想集团、TCL集团等40000家用人单位建立和保持着良好用人合作关系。

就业管理中心秉乘“服务学生、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就业宗旨,每年定期策划和举办人才交流会、校友联谊会、成功学子报告会等大型活动。为新华学子和企事业单位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为国家信息化建设输送大批IT紧缺型、实用型人才。多年来,新华教育集团根据市场需求,培养了40多万名一专多能的综合型人才,且综合就业率一直在98%以上,获得了政府、用人单位等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并受到广大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学校荣誉

1988年8月 新华电脑修学院面向高校开展计算机培训,由此拉开了新华电脑教育的序幕;

1995年 学院根据职业教育管理的特点,总结自身管理实践经验,率先推行“二元管理模式”,从而使教学和管理更加科学、规范、高效,创造了著名的“新华模式”;

1996年 新华电脑教育在全国首推“一年制电脑高级就业班”,在全国引起轰动,受到劳动部职业技能教育管理中心领导的高度评价;

1997年 新华电脑专修学院在全国独创了电脑教育的科学方法——“任务驱动式五步教学法”,受到电脑教育界的高度赞誉,被誉为电脑教育的一次重大改革;

1997年—2006年 先后被国家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美国微软、AutoDesk、Macromedia、Adobe、Sun以及加拿大Corel 等机构特别授权定点培训及考试基地,并先后在北京、南京、南昌、济南、长沙、昆明、贵阳、石家庄、重庆、西安、徐州等地设立电脑教育连锁分校;

2001年—2006年 连续六年被省市工商局、消费者协会评为“消费者最满意学校”和“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优秀单位”; 2001年 清华大学万博网络工程师教育项目、印度NIIT 软件工程师教育项目、上海交大信息安全工程师教育项目同时落户安徽新华电脑专修学院,与新华一年制特色专业共同形成了闻名全国的“新华四大王牌专业”;

2002年3月 通过严格评审,被国家信息产业部确定为安徽省唯一的国家信息化技术培训认证中心和管理中心;

2002年9月 被中国名牌与市场战略促进委员会评为“全国质量服务无投诉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被《人民日报》社评为“重教学质量,守服务诚信”全国先进单位;

2003年2月 学院教学研发中心组织编写的《轻松学电脑》系列教材,在中国电子工业出版社,并向全国发行,在电脑教育界引起轰动;

2003年3月 省委宣传部、人事厅、省劳动厅联合授予安徽新华电脑专修学院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授予沙旭院长全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光荣称号。此奖项是党和政府针对职业教育特别嘉奖;

2003年4月 在安徽省首届计算机应用技能大赛中,新华电脑专修学院代表队荣获团体第一名,并一举囊获三个单项第一。充分验证了新华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展示了新华学子过硬的专业素质;

2003年6月 新华电脑专修学院被美国Adobe公司授予安徽唯一的中国Adobe学院,这标志着新华的Adobe平面设计师、网页设计师、数码视频设计师培训达到了国际水准,获得美国Adobe公司特别支持;

2003年8月 在美国微软中国合作伙伴大会上,新华电脑专修学院被授予最高奖“微软优秀合作伙伴”;沙旭院长代表中国南方区教育专家在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说,介绍新华先进的办学经验,再次为安徽电脑教育争得了荣誉;

2003年9月 新华电脑专修学院再次荣获美国Discreet公司合作最高奖“Discreet优秀培训中心”奖;被加拿大Corel公司授予唯一最高奖“最佳合作伙伴奖”;

2003年-2005年,新华电脑专修学院连续两年被国家信息产业部评为“国家信息化教育全国示范基地”荣誉称号;

2007 年1月,新华电脑教育再度领航:在全国各新华电脑教育院校统一实施“365国家紧缺型人才培养计划”和“技能+学历TC精英教育”两大教学系统,以培养高素技能型人才和精英级“技能+学历”人才为目标,采用专业化、标准化、国际化的IT教育模式,通过全程体验式教学,把素质教育、技能训练、专业理论紧密结合,此举被教育分析界人士再度誉为“中国IT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2007年4月,新华电脑专修学院在“Adobe FY07中国教育年会”上脱颖而出,凭借着办学多年来在图形、图像、数码数字艺术教育等方面的突出成绩,再次包揽了“Adobe最佳数字艺术中心”和“Adobe十佳优秀教师”两项最高大奖,成为全国各大高校与同类IT教育院校中唯一连续七年获得两项最高奖的教育机构。

篇6:计算机培训学校 徐州新华电脑如何培养职业人才

关键词: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中职计算机专业,职业素质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特色的, 必须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这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和改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中职计算机专业改革的指导思想就是要“以就业为导向”, 结合计算机专业自身的特点, 培养能力强、素质高的实用型人才, 从而实现零距离就业。本文结合学校实践, 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培养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职业素质的几个途径。

1 树立全面质量观, 加强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

知识、能力、素质是人才培养三要素。知识是能力和素质的基础和载体;能力是在掌握了一定知识的基础上, 经过专业培养训练和实际工作锻炼后形成的;素质是人在学到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逐步养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和素养。以就业为导向, 培养具有社会竞争力的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 应尽可能地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协调地发展, 才能培养出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综合素质高等特点的高职业素质的计算机应用人才。

计算机是一个应用广泛、讲究团队协作精神的专业, 所以要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较强的社会活动组织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承受挫折失败的心理能力。所以, 除了专业技能外, 还要加强人文素质的教育。如我校的课程改革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把计算机专业职业道德及职业生涯教育作为德育课重要内容, 加强就业、创业和人文素质教育力度;文化基础课在遵循知识内在衔接规律的前提下, 大胆取舍, 重新组合, 特别注重文化课的基础性、应用性、实用性和对计算机专业的渗透性。

2 以能力为本位, 加强职业技能训练

从根本上讲, 职业教育是直接为就业服务的教育。职业学校应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位置, 加强实践教学, 努力造就生产和服务一线迫切需要的、具有较强就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职业技能训练采用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形式, 在教师指导下, 到专业实验实习室或生产现场直接参与生产过程, 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 以完成一定生产或设计任务为目标, 通过项目制作, 进而掌握职业技能, 提高职业素质。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学生在以培养职业技能为主的实训教学过程中更容易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职业素质。如我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正在进行下面的实践:在公司人员及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在网络实训室进行网络实验的仿真操作, 如配置服务器、交换机及路由器。在教学过程中, 经常给学生设置一些实验问题, 如网络不通、找不到交换机等问题, 让学生讨论、排查直至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动手实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知识, 提高技能。

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培养职业技能为主的教学过程中, 要掌握有序递进的原则、个性化的原则。学校必须根据所培养人才的多样化和层次化特点, 开设不同能力培养层次的职业技能教学项目, 对不同能力的不同学生, 提供有所侧重、有所选择的职业技能教学培养平台, 形成具有全程性、有序的、个性化的职业技能教学体系。又如, 我校计算机组要求教师在进行“汉字录入”技能训练时, 结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和毕业生的追踪调查, 针对不同学生汉字、数字录入水平的差异, 采取不同的形式和训练内容。以小组计成绩的方法, 促进学生练习;以打字员的要求来训练学生准确率和正确率的练习。这样, 可以防止实训过程的过分重复, 针对性强, 大大提高了实训效率。

此外, 在进行以能力为本位的计算机职业技能教学的同时, 学校必须对计算机教师不断进行培训:可以参加短期的计算机专业相对应的最新软件培训, 到相应岗位中实习、实践, 了解行业最新技术与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专业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活动, 聘请行业专家来校授课等方式来提高教师的计算机专业水准, 掌握最新技术, 从而确保专业学生与新技术、新流程、新标准的零距离接触。

3 以就业为导向, 重构科学的中职计算机专业专业课程体系

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程改革要改进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内容与授课方式, 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计算机课程应随市场和行业的发展而开设, 要跟上行业需求。例如计算机平面设计与装潢专业要学习设计、印刷、出版类的流程中所设及的软硬件知识。

学校要积极开发密切结合企业用人要求的, 对学生就业有帮助的, 与相应计算机职业资格认证和培训认证相结合的项目课程, 通过任务、活动和主题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开发与之相适应的切合学校实际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校本教材。在课程设置上, 一定要突出专业特色, 对不同模块所需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知识和各种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进行取舍, 注重社会实效性, 注重学生实际操作应用能力, 按各模块方向的特点, 选择开设实用的应用软件课程。

我们还应注意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计算机学科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 要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 强化综合实践能力考核。在考核方面可适当减少闭卷考试的科目, 安排具体实践项目, 如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制作项目、写出某系统实现的可行性方案、组织一些大规模练习性项目等, 通过更多的实验项目和实施成果对学习成绩进行评定, 这样能够比较全面、客观的反映出学生理解、掌握、应用知识的实际情况。

仪征工业学校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方面也做了有益的尝试:根据市场需求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专业模块, 采用“一纲多本”整合专业知识体系, 在专业课教学中推行《网络三剑客》等校本课程。课程考核采用学分制和过程式考试相结合的方法:如必修课或选修课考核通过、获得NIT证书或计算机等级证书及高博软件论证证书、相关作品或产品展示等等都可以得到相应的学分, 与实践有关的课程均以实践考试作为评定成绩。

总之, 仪征工业学校在培养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实践证明,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树立全面质量观、加强职业技能训练、重构科学的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 是培养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邓琨.以就业为导向调整计算机教学模式[J].中国计算机学会职教专委会收录论文.

篇7:计算机培训学校 徐州新华电脑如何培养职业人才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实用型人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被逐渐应用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这种趋势下,各个学校都开始增设计算机课程。作为为社会培养各类专业人才的职业技术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也开设了计算机课程,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这一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不合理,教师的教法陈旧、千篇一律,学生的兴趣不高、厌学情绪严重等,影响了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质量。对此,教师必须在分析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几点解决对策,为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注入新的生命活力。

一、存在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在探索和研究计算机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阻碍了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进程,影响了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模糊、不明确

中等职业学校总的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技术型人才,这就决定了其教学应不同于普通高中,必须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但目前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却未达到这一要求,尤其是教学目标模糊、不明确,根本无法成为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更别提为人才培养指明方向了。

(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造成中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教学内容抽象,教师教法不当是关键。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复杂、抽象,往往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再加上教师教法不当,就极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时力不从心,产生抵触心理与厌学情绪,影响学习效果。

(三)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大多数中职院校的计算机课堂授课都停留在旧的教学模式水平上,教师在课上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云里雾里,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阻碍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影响了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四)评价方式不合理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考核方式仍是以考试为主,重视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显然不合理,只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

二、解决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经过不断思考与实践,总结了以下方法与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预期的教学结果,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由此可见,教学目标的重要性。目前,社会急需网络管理员、广告设计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操作等中级计算机技术人才,中等职业学校必须适应社会需求,结合专业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教学目标,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不断为社会输送高水平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感兴趣,他们就会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如果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他们就不可能有积极的思维活动,相反会产生厌学情绪。由此可见,兴趣培养的重要性。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如教师可以利用新颖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其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导入的设计,通过故事、游戏、情境等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又如教师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组织竞赛活动,同时以操作正确、完成速度快、效果好为标准评选出最佳小组,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创新教学内容

计算机教材内容存在陈旧、落后的情况,常常有学生抱怨:“学校学到的知识没有用,工作中需要现学”,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改编教材,创新教学内容。具体做法:中等职业学校要根据学生的要求、特点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发校本教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及时掌握和了解最新的计算机知识。

(四)优化教学方法

1.实施分层教学法。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他们的知识水平、学习态度、理解能力等都不相同,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结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这样,既能充分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又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中职学校培养的是“应用型”的中等技术人才,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传授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这一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的任务,让学生在探究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实践、思考、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加深记忆。

(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教师应改变以往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式,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客观公正地看待学生的优点与不足,给予恰当的评价。具体来说,评价应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真正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为标准,同时采取组内互评与组间互评相结合、个人自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扬长避短,努力学习,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

(六)增加对教育教学的经费投入

计算机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校对于计算机课程的要求并不严格。学校的这种消极对待的态度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对于专业课不上心,缺乏学习的动力。增加学校对计算机教育的重视程度,对于学生本身的学习态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加大对计算机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及时更新教育工具和相应的设备,为学生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尤其是计算机作为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其更新换代的速度之快必须有强大的资金链作为后盾。只有应用较为先进的教学设备设备才能避免学生学习与社会脱轨的情况发生。设备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做准备。

三、结束语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教师必须以学生能力提高为目标,根据教学需求,完善教学内容,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应用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庆成.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及对策[J].电子制作,2013(6).

篇8: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之探究

一、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 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2008年,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达到16000多所, 年招生规模达到1100多万人, 在校生达到3000多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分别占到高中阶段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规模的一半。面向城乡劳动者的各种形式的培训广泛开展, 年培训规模超过1.5亿人次。

(2) 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 (1) 办学方针: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2) 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 (3) 注重职业教育的“两加强”:一是加强思想与职业道德教育, 二是加强技能训练, 提高职业能力。

(3) 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1) 大力发展“现代学徒制”, 校企合作提供职教课程, 践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准备就业者, 加强“实践性教学”, 强化“就业导向”的教育与培训, 提高其就业能力。 (2) 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 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 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 (3)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4) 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 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 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渠道。 (5) 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内涵

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 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 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 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包括: (1) 培养目标和规格; (2) 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 (3) 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 (4) 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多元性是语文课程的特点之一。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面对丰富的语文材料, 学生的理解和反应往往是多元的。语文教材和课外阅读中的每篇文章, 尤其是文学作品, 包含着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方式、情感体验, 学生在阅读时, 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年龄特点、文化素养, 会做出多种理解, 得出不同的感受。因此,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但在当前, 不少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过于注重体现“个性化阅读”和“独特体验”, 课堂上, 教师更多关注学生的“独特”“多元”, 追求活跃、热闹的课堂气氛, 至于如何引导学生感悟、体验文本的价值取向, 如何从文本中获得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则在有意无意间被忽视了。曾经在某小学听过一节内地老师的教学交流课, 一位老师上《姥姥的剪纸》, 为了让学生体会“我”被姥姥的剪纸“拴住了”, 教师出示句子“从那时候起, 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 然后创设情境对话, 表现作者“缠”的过程, 结果有些学生说的话听着很不舒服, 有的说:“姥姥, 你要不教我, 我就离家出走”, 有的说:“姥姥, 你要不教我, 我就不认你做姥姥”, 有的说:“姥姥, 你要不教我, 我不给你吃饭”……授课教师依然微笑着应答着, 没有对学生的发言作出评价。孩子的话虽然天真, 但这些耍无赖式的语言让人感到一种凉意, 使姥姥与外孙相濡以沫的亲情瞬间被击碎, 难怪一位老师听后流着泪说:“没想到这些学生会说出这种话”。

尊重独特体验, 倡导个性化理解, 鼓励有创意的思考, 必须是建立在一定的标准和共识的基础上, 这就好比是“太阳”和“阳光”, 如果没有“太阳”, “万丈光芒”不就成了“无本之木”?这“太阳”就是文本的原意, 暨文本的价值取向, 这是共性, 而“万丈光芒”好比读者的多元解读, 独特体验, 是个性。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现实的事物都是特殊性和普遍性、个性和共性的有机统一。只有特殊性、个性而没有普遍性、共性的事物也是不存在

三、我校五年级高职人才培养方案

(1) 制定依据。 (1) 各地、各校经社会调研、企业用人需求调研后形成的相关调研报告。 (2) 劳动部门颁布的相应工种高级工技能等级标准。 (3) 各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和办学特点, 形成的计算机专业建设方案。

(2) 制定方案的主要特色。 (1) 方案合理定位五年制高职的培养目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 方案执行“3+1”培养模式, 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努力体现“五年一贯制”办学特色和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3) 方案贯彻“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 从毕业生将来要从事的职业岗位 (群) 对从业人员的素养要求出发, 建立以职业技术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课程内容充实了“四新”内容, 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 (4) 方案在设计制定时,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在做中学”和“以能力为本位, 在评价中学习”的现代职教理论为指导,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积极推行理论实践一体化和项目教学法, 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5) 方案以选修课的形式给各校制订实施性教学计划时, 留下了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兼顾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统一性和各地区、各校办学的特色差异性, 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的。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 个性离不开共性。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切实转变观念, 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和体验, 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但是, 独特体验不等于无视文本的原意, 不等于脱离文本, 随心所欲, 甚至荒诞不经, 要把独特体验和尊重文本统一起来, 要在“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同时, “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如何实现珍视学生独特体验与正确价值观的引导统一起来呢?我认为首先教师要能正确理解和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语文教师在钻研教材、进行备课的时候, 要深入研究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体现的价值取向,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理解和把握得如何, 影响着课堂上教师如何正确的引导, 影响着学生会享受到什么样的精神食粮。其二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引导者的角色作用。教与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他们的学习体验可以是多元的, 由于受自身的生活经验、年龄特点、文化素养的制约, 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既有积极的、健康的一面, 又有消极的、颓废的一面。当他们的独特体验与文本倡导的价值取向、与社会提倡的公共道德和主流价值观产生对立时, 教师价值取向的引导作用就不可忽视了, 此时语文教师要当机立断地给予纠正, 采取质疑、讨论、辩论、深入研读文本等手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那种不敢引导, 盲目尊重“独特”“个性化”的态度实际上是对教学和学生的不负责任。

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读”, 也要尊重教师的“教”。在课堂上, 语文教师要想到学生是富有个性的, 尊重学生的个性是“以学生为本”教学思想的体现, 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自身育人的责任, 努力将学生的独特体验与正确价值观的引导统一起来, 使阅读教学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西藏拉萨江苏中学)

(6) 推出了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课程, 其课程结构和特点为综合化模块结构课程。综合化模块结构课程由以下三大类模块课程组成:基础理论类模块———综合化课程、专门技术类模块———理实一体化或项目课程、技能训练类模块———项目化或课题化课程。

(3) 内容的解读。包括招生对象、学制与办学层次。 (1) 招生对象: (应届) 初中毕业生。 (2) 学制:五年。 (3) 办学层次:专科。 (4) 培养目标———总体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介于高职教育、本科教育和中职教育之间: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技术性强的操作岗位、工程师与工人间的纽带岗位———“员”、生产一线的组织管理岗位等。

以就业为导向要求职业教育的课程应以行为为导向, 最终以项目课程组成专业课程体系, 学生的学习不是按独立的学科课程, 而是按工作项目进行。

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开发综合课程和项目课程, 将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职业活动的真实场景引入到教学内容中来。

篇9:计算机培训学校 徐州新华电脑如何培养职业人才

【关键词】韩国职业教育学校 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

一、韩国职业教育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

(一)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

早在1967年韩国政府就颁布了《职业培训法》,特别要求要提高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实际操作能力,以法律形式明确了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培养以及在职培训,资格标准,实践能力,任用等有关事项。同时还规定在高等职业学校内设产业教育审议官来对教师指导学生在企业内实践的工作进行专门的管理。1973年,韩国政府又颁布了《国家技术资格法》,同时开始执行国家技术资格测试制度。在该法律中严格规定高职毕业生及教授必须到现场进行调查研究,高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必须在技能士一级和技能士二级的国家技术资格中合格,否则学校将不予向用人单位推荐该毕业生。

(二)明确的办学目标定位

与韩国大学相比,韩国职业教育学校培养出的学生要有比大学生有更强的技术应用性和职业适应性。韩国职业教育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学生培养成实际应用型人才,学校通过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教育和职业训练使其成为某一专业领域内具有独立从事职业活动能力的职业人才。韩国职业教育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活动等都是围绕这个目标定位展开的。韩国专科大学的教学过程不是强调让学生掌握整个专业系统或高深的理论知识,而是偏重实际应用技术,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更为关注职业实践等专业内容。职业教育学校所开设的专业领域非常广泛,但主要是工程技术类和商业类等应用型专业。它们明确的目标定位是确保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取得成功的首要因素。

(三)严格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韩国政府从 1973 年开始探索建立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系,以劳动部为主建立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首先,将科学技术领域的人力资源分为科学家、工程师、现场技术人员三类;其次,对工程师的技术水平和技工的技能将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估,据此建立了包括技术部分和商业部分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共覆盖 550 多个职业工种。近年来,根据产业发展需求,韩国不断修订和完善技术资格标准,鼓励企业和私人开发职业资格证书,推进职业教育和培训与技术资格的紧密联系,推动双边职业资格证书的互认。竞争激烈的国家资格证书考试,为职业教育的质量提供了保证。

(四)学校与企业紧密的合作

首先,韩国企业依据法律向职业教育学校捐赠器材并参与创建校内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实践练习提供了物质基础。其次,学校与企业在人员的交换上也非常频繁,学校会定期聘请企业内专家为兼职教师到校内指导学生的实践练习;同样,企业也会聘请职业教育学校的老师到企业中为员工进行相应的理论培训。同时,企业为专科大学的学生提供到工作现场实习的机会,帮助其形成现场工作的能力;而学校也会接受企业的委托培养计划,对在职员工进行相关培训,这个项目对许多不具备实力进行独立培训的中小企业来说尤为适用。

(五)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韩国政府于 1967 年颁布的《职业培训法》,将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作为重点之一。该法明确规定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及在职培训、资格标准、实践能力、任用、报酬及身份保障等相关事项,同时还规定在职业学校内设置产业教育审议官来对教师指导学生在企业内实践的工作进行管理。为了配合该法实施,韩国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国际劳工组织的援助之下,于1968 年 6 月成立了国立中央职业训练院,及时解决了职业技术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以符合高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发挥职业教育在整个韩国经济发展中的促进作用。

二、韩国职业教育学校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韩国职业教育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但同时他们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日新月异的国际发展背景中也在面临一些严峻的挑战,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

首先,尽管高就业率是韩国职业教育学校办学成功的金字招牌,但同国际上很多国家一样,韩国职业教育学校毕业生的学生工资待遇仍然与四年制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待遇相差很多,且近年来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两者之间的差距有逐渐加大的趋势。

其次,尽管韩国政府通过职业教育立法提高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但是仍然存在公众期待不高的问题,难逃“次等教育”的命运。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无外乎是生源的原因,职业教育学校接收的都是升学考试中被淘汰下来的学生; 另外,职业教育学校毕业的工人在升职、薪水等方面受到的一系列不公正待遇的现实更加剧了这种状况。

三、韩国职业教育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学校改革的啟示

(一)明确职业教育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并不是十分准确,导致了专业设置出现错位的现象,一些高职院校忽略了社会需求的发展变化,盲目地追求高层次的教育模式。这些错误的办学理念使得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走了很多弯路。而韩国职业教育学校的办学思想则特别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毕业生实际技术的运用能力。专业根据地区发展实际需要而设置,课程内容精练适用,结合科技发展不断补充最新内容。因此,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要明确办学理念,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做出一个恰当的定位,进而根据当前的技术发展和行业特点设置更加灵活实用的学制;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设置专业、开发课程;在教学上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二)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

目前我国举办的职业教育学校一方面由于多方办学、多头管理,造成学校布局不合理、专业重复设置现象严重,致使学校教学质量无法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学校管理人员大多来自教育管理部门,他们对普通学校的管理有着丰富的经验,可并不适合对职业院校的管理。为了将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劳动就业紧密结合起来,亟须国家及政府主管部门制定职业教育学校管理与发展的政策和法规,实施严格的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

(三)加强职业教育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自身素质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师资来源比较广泛,体现出了职教师资队伍组合的多样化、人员结构的日益合理化的趋势。但是,我国职业教育仍然缺乏规范的教师准入程序,使得师资的质量水平难以保障。而韩国专科大学的教师教育师资培养有一套规范的准入程序,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申请教师的人员除了必须经过教育学学习,还至少要有 3 年的专业工作经验,且要求申请人员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 因此,我国职业教育应加强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制定严格规范的教师准入制度,及时对在岗教师进行进修培训,建设出一支高素质的职教师资队伍。

(四)加强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学校的人才培养应当在自身条件完善的情况下,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要让企业自觉地、主动地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在我国,区域性经济发展的特征日趋明显,不同地区的经济基础、产业结构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高职院校一定要依据所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来设置专业,以行业为依托来开发专业。应借鉴韩国职业教育学校“产学合作”模式的经验,在合作过程中企业应积极参与制定教学计划、专业设置等教学内容;要向学校提供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作为实践指导教师;要向学校提供实训实习场所等。同时,高职院校也应按照产业需求的不断提升自身实力,积极参与企业相关项目的研发,为自身发展寻找现实落脚点。

四、小结

韩国职业教育学校以服务地区经济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完善的职业教育法规和严格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保障,为社会与企业培养了大量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应积极借鉴韩国的成功经验,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余祖光.透视韩国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05).

篇10:浅析如何加强职业化人才素质培养

一、加强职业素质的培养

(一) 忠于职守, 爱岗敬业, 就业能力树立责任意识是一个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基础条件

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 特别是在实习期、试用期内, 一般不会被委以重任, 而是先从最简单的辅助性工作做起, 甚至被安排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去锻炼, 这也符合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如果凭着对工作的新鲜感和学识上的优越感, 认为自己被大材小用了, 对一些工作不愿意干, 其实就是缺乏责任意识, 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的表现。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大干一场, 建功立业, 不管工作的大小, 分工的高低, 仅仅有满腔的热情和很强的能力是不够的, 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更加重要。

(二) 诚实守信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 也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基础

不少单位在进人时就提出“德才兼备”, 这里的“德”就包含了“诚信”。可以说, 诚信就是品牌, 就是竞争力, 就是效益, 就是财富, 就是成功。现在不少高校都建立了学生诚信档案, 这是监督学生自觉培养诚信的有效途径。学生不管在择业过程中, 还是实习工作过程中, 都必须诚实守信, 这是一个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基础条件, 是事业成功的基石。

(三) 从小事做起, 甘于吃苦

企业的每个岗位都有严格的规程和要求, 都需要一定的技能技巧。目前职业生前两年一般都是在学校以理论学习为主, 没有实际经验, 必须要从最基本的细节小事做起;实习过程中, 走上一个新的岗位, 面对的往往是一些最基本的、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如果只凭自己的喜好做事, 眼高手低, 自以为是, 就会给实习指导老师落下不踏实认真的印象。

(四) 虚心请教, 勤于思考

学生在学校的前两年尽管学到了不少书本上的理论知识, 但在企业的顶岗实习需要更多的是动手实践能力。在企业一线的工作人员, 很大一部分的学历是中专或高中, 但是, 他们进企业早, 在工作岗位上工作了多年, 具有丰富的一线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都是师傅。因此高职生走上岗位后, 要从零做起, 尊重他们, 虚心向他们请教, 勤学多问, 埋头苦干。要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 在工作和学习中发现问题, 找规律, 找办法, 找技巧, 逐步培养自己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

二、加强最受企业青睐的几种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提高

(一) 动手实践能力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学生要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和企业提供的空间。一是积极参加校内社团活动和校外社会实践活动, 这是动手实践最基本的形式和重要载体。特别是一些与专业结合紧密地社团活动和实践活动, 对自己开阔视野, 增加社会阅历, 提高专业技能大有裨益。二是认真完成校内实习。校内实习是按照人才培养目标, 在实验、实习老师指导下进行的职业技术应用能力的训练过程, 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间带。因此, 职业生应高度重视, 认真执行每一个实习环节的操作规程, 为即将进行的“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是参加合作教育模式下的“顶岗实习”, 这是实习与就业的直接对接, 即是“预就业”。这个过程是高职生就业力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步骤, 一定要有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 虚心向前辈学习, 练就一身过硬的技术技能, 以尽快适应职业岗位, 顺利就业。

(二) 交际能力

要自信有勇气, 大胆参与各种活动, 特别是协作性强的活动, 提高交际能力;待人要真诚守信, 做到知行合一;要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如参加座谈会、辩论会、演讲等活动, 这些都是理想的学习人际交往的平台;与人交往要平等互利, 即不能太过高傲又不能太过自卑, 平等对待每一个人, 做到物质互利、精神互利、物质———精神互利;多观察身边“人缘好”、“会处世”的人, 看他们在人际环境中如何对他人做出反应。

(三) 学习能力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新知识层出不穷, 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 一个人要把工作做好, 就必须有好学的精神, 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一要在学校掌握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二要在实习单位多向经验丰富的员工学习一些新知识、新技术, 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三要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重视学习方法的掌握, 善于有创新性的学习。在学习中要勤于观察思考, 善于发现问题。

(四) 团队意识

当今市场竞争激烈, 崇尚团队精神, 具有较强的合作意识的团队和个人, 才会取得更大成功。通过对企业用人的了解可以看到, 团队意识比个人获得的荣誉还要重要。要完成一个大项目, 个人能力再强, 没有他人的帮助, 也做不到十分完善。如果没有很好的团队意识, 整合不好人才资源, 就业能力对于企业来说, 其实是一种损失。这说明, 在一个大集体里, 要做好一项工作, 占主导地位的往往不是一个人的能力, 关键是各个成员间的团结合作。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每一个人的能力都不应忽视, 都应该是自己学习的对象, 都应该是团结的对象。与人团结, 就是提升自己, 团队的每一个人就会心甘情愿地贡献自己的才能, 做到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大学生只有把自己置身于一支合力强大的团队之中, 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才能达到自己追求的目标, 事业才能更加成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高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纵横职场——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3]山东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大学生职业发展与求职方略[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5.

[4]施锡栋, 匡奕珍.高职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8, (5) .

上一篇:二级建造师市政答案下一篇:河师大培训研修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