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2022-04-25

【摘要】教师职业道德是一个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必要前提。解决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突出问题,有利于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和教师的作风建设,有利于更进一步增进教师群体与社会的关系。因此,文章从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缺失现象分析入手,对教师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重点提出了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策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篇1: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的必备素质,而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更加深刻的影响着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平,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社会风气。教师仍然是辛勤的园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些高职院校教师心理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差,所以,加强高校教师队伍管理,积极应对时代的变迁,唤醒教师的职业道德显得尤为迫切。

关键词:职业道德;教师;学生;改变

1.高职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1.1 高职教师心理问题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有多角度的心理取向、良好的自我形象、较强的心理平衡和适应能力。但是,现实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如睡眠不足、脑体疲乏、心理紧张、竞争压力大、社交局限、职业疾病、经济刺激等,很大一部分教师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心理问题。突出的表现为职业疲倦症、自我中心,反映在工作中就会出现教师情绪厌倦,在单位工作不积极,遇事往后躲,我行我素,不想上班的心理倾向严重;思想陈旧、观念僵化,不迎合时代的潮流,对新政策有着抵触或反感情绪,总是以固有的思想去看问题,反应迟钝、办事方法简单。

1.2 高职教师教育观念问题

现代教育观念的偏差导致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的教育行为。比如固有的认识和想法自认为正确,而实际上已经背离了教育主旨;因错误的人才观导致的对优生恩爱有加,对差生弃之任之;因师道尊严传统观念影响,对学生中不认同自己的意见和行为严厉整治等。

1.3 高职教师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愈加强烈

当整个社会成员不断走向富裕,贫富差距日益加大,社会在一切由经济效益为决定因素的形势之下,而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社会原因造成的相对贫困的教师而言,付出与获得的不均衡,价值观的重新觉醒,使一些教师开始重新审视劳动与价值,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变得越来越清晰且日渐强烈。于是,在工作中讲报酬的教师多了,兼职搞第二职业的多了,有报酬就工作,没有报酬就不做,报酬多就愿意做,报酬少就不愿意做,而讲奉献、讲无私的少了,甚至连自己的本职工作都懈怠不前。

1.4 高职教师所处的外部环境复杂

当前有许多不利于教育健康发展的干扰因素,尤其是舆论和司法环境有失偏颇,对教师的行为起着一定的负面作用,如教师辛勤工作,严格要求学生,却被人们说成是教学方法不当,教师对学生的宽容和理解又被说成管理松散。加之高职院校招生和就业压力大,学校内部考核评比方面也有偏失,致使部分高职教师的行为有时会出现自私自利的错误表现,不顾集体利益,严重影响着教师的团结和形象,破坏了教师职业道德的传承。

2.高职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的解决对策

2.1 爱岗敬业,转变观念

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是所有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高职院校教师更要以教学为本,善于从教,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彻底改变固步自封的思想,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多因素、多矛盾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过程,转变教育观念,认真学习新的知识,接受新的事物,做一名开通、开明的教师。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是通过对学生的爱来体现的,同时,主动地、创造性地做好教育工作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爱的基础之上的,只有这样才会有教育工作的内动力。上好每节课,带好每个班,教好每个学生,联系好每个家长,组织好每次活动,处理好每一个问题,工作的每个细节都是师德师爱的具体体现。

2.2 排除障碍,净化外部环境

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提升,除了教师自身在各方面的不懈努力,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学校环境。高职教师职业道德问题来自外部环境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想彻底改变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就要从整体社会氛围上改变对教师的种种看法。首先,应该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薪金待遇,让教师在生活上有一定的物质保障,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教师搞第二职业的现象;其次,社会成员应该对教师多一些包容和理解,不能过分的苛求教师任何事情都做到完美,教师也需要自己的生活空间,如果压力过大就会使教师看不到希望而停滞不前;再次,学生以及学生家长要多理解教师,多配合教师的工作,因为来自学生及家长的鼓励是教师最大的光荣。只有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理解,教师才能够愉悦的、自觉的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

2.3 明确目标,制度先行

高职院校要在师德建设上明确地倡导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强化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修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教师,以正确的舆论引导教师,以高尚的精神塑造教师;学校要使师德建设成为学校一项全局性、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促使师德建设收到实效,落到实处,建立了一套符合实际的师德规范和激励、考核、监督机制,通过制定、完善、落实师德规范,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教育。

真抓实干,认真落实。制度的好坏,关键还要看是否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发现有违反师德现象绝不姑息,按制度规定严格实行惩戒,发现表现突出的教师要在全校范围内给予相应的奖励,使教师有一个努力的方向和动力,使制度不因流于形式而夭折。只有这样,做到奖惩分明、真抓实干,才能保证制度的切实落实,从而提高全校教师的职业道德。

结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必须要提到教学日程中来,无论是资深教师还是青年教师,都应该查找自身问题,在日常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到事事为学生着想。正确认识师德对于高职学生、对于社会的影响,使师德建设有现实针对性的进行,针对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参与进来,科学的、全面的、多层次的开展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工作。

(作者单位: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园林艺术系)

参考文献:

[1]王露璐. 高校教师师德问题研究综述[J]. 道德与文明 . 2006(01)

[2]安身健. 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教育探索.2009(01)

作者:刘静波 张柏林 田晓 张百川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篇2: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摘要】教师职业道德是一个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必要前提。解决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突出问题,有利于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和教师的作风建设,有利于更进一步增进教师群体与社会的关系。因此,文章从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缺失现象分析入手,对教师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重点提出了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策略。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 教师职业道德 道德修养

教师职业道德是一个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必要前提。社会转型期,对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的考察意义重大。解决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突出问题,有利于更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和教师的作风建设,有利于更进一步增进教师和社会的关系。

一、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缺失现象分析

1.教师职业道德理性的缺失

从社会转型期角度来看,目前,教师职业道德理性存在着严重的缺失,主要表现在:①从教师职业道德认识上来看,一些教师没有充分认识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和特殊价值,没有深入了解和掌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根本原则和规范,从而不能很好的自觉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和义务;②从教师职业道德情感上来看,一些教师不注重培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职业情怀,对待岗位和学生缺乏关爱和关怀。

2.教师职业道德责任的缺失

生活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会拒绝不公正的待遇,教师也是如此。现实生活中,部分教师不能站在教师为人们服务的角度考虑问题,看问题常常片面强调的多,主观推断的多,不能从教师职业修养提升的角度来处理各种问题。有的时候工作满腔热情高涨,有的时候得过且过,觉得完成教师基本工作职责就可以了,不能主动想工作、办事情,并富有创造性地完成每一项教育教学任务。

二、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教师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为什么在当代中国教育实践中如此普遍和突出,文章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受功利化思想的影响较深

人类的行为是思想意识的外部表现,同样教师职业道德行为也是在一定的道德意识的支配下表现出来的行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对教师素质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带来负面影响,一些教师染上了弄虚作假、追逐个人名利的坏思想、坏作风。

2.受不良社会环境影响深重

当今社会是市场经济社会,商品拜物教、拜金主义思潮蔓延引起教师思想的混乱,甚至出现教师德行背离教师职业道德的现象。部分教师重金钱,轻事业,敬业精神下降,不能安心的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纪律松懈,自由散漫,遇到一些问题和难题,就有畏难情绪。

3.自身理性精神缺失

一些教师在遇到困难时,过分强调个人本位,想到的自己利益多,想到高职院校发展的少,思考和解决问题不能站在战略的高度和全局的高度来进行,常常找理由和借口推脱各种责任,不能从教师职业道德的高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发展方式策略

1.建立制度保障

要针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出现的新问题,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从制度的层面规避他们容易出现的问题,规范教师的言行,解决对教师职业定位不清问题,并做好相关问题的问责,把教师工作执行情况都纳入到对工作的考核之中,切实维护制度权威。相关组织要协调纪检监管部门,各自侧重一个明确的任务重点,坚持务实高效,使整个工作机制的各个环节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建立一个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监督和问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2.由他律转变为自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化。

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化,首先就是要提高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认识,要让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明确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深入领悟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和精神实质,要从理论的高度理解和认清在教师职业行为中的是非、善恶和美丑的区别。其次,要培养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感,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和教育事业,要把对待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学生的情感变为自己教育工作的核心。最后,教师在职业道德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

3.抓好监督制约工作,营造纯净的环境。

认真落实教师队伍内监督制度,确实加强教师职责意识,保持教师群体的风清气正。要通过系统的整合,将纪检部门的力量与社会的监督检查力量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领导和一定的工作机制,确实让监督工作落到实处。注重深入对教师职业道德缺失行为的调查,通过调查,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利用典型案例、教育和警告教师,提醒每一个教师,促进新的风气的建立,抵制邪恶作风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冯永刚.以制度安排促进道德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4).

[2]张西方.教师德性社会转型期的结构体系与运行机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1).

[3]陈倩倩.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解析[J].现代交际,2011(10).

作者:周淑敏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篇3: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边际探微

[摘要]文章从比较普通高职院校和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内涵出发,探讨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两个维度,即深度挖掘和宽度厘定,并借此来规范与斧正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边际。

[关键词]国家示范性 高职院校 建设 边际

[作者简介]唐锡海(1966- ),男,广西桂林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示范建设办常务副主任、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理论;韦莉娜(1981- ),女,广西南宁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广西 南宁 530008)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教育部、财政部于2006年11月联合召开视频会议,正式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此次视频会议上指出:“国家在‘十一五’期间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按照地方为主、中央引导、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原则,重点支持一百所高水平示范院校建设。”由此,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成为了职业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许多高职院校正在积极努力加入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的行列。笔者认为,要想建设名副其实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首先应该对其建设边际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这里所提到的边际主要指建设的深度和宽度,对建设内容的阐述和定位。只有准确把握建设的深度和宽度,才能明确建设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产生清晰的建设思路,从而加快建设步伐,达成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最终目标。

一、普通高职院校与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内涵

1.普通高职院校的内涵。高职院校即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机构。高等职业教育既具有高等教育的属性,又是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它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高等职业教育又称为高等职业和技术教育,它以就业为导向,其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各行各业所需的应用型、技艺型、操作型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高职院校按特殊目标培养学生,决定了高职院校是一种区别于传统高校的具有职业性特点的高校,培养的人才是‘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①高职院校具有以下特点:(1)高职院校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级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机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注重实训、实习,凸显对某一特定职业的适应性和针对性;(2)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是紧随着社会的需要而适时变更的。因为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学生就业情况的制约,如果学生的就业率不高,学校的生源就少,学校就难以得到持续发展。因此,市场、企业紧缺何种类型、何种岗位的职业技能人才,学校就开设何种专业,以确保学生的就业率。(3)高职院校要与相关企业有紧密的联系。“校企合作、产教联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突出特点”,② 作为高职院校要跟一些企业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找到校企之间的利益结合点,形成利益共同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内涵。所谓示范,即“作出某种可供大家学习的典范” 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可理解为是全国同类院校学习、借鉴的典型,它能给其他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周济部长强调,“这次建设的示范性高职院校,绝不仅仅是投资建设的示范,更应该是发展的示范,改革的示范,管理的示范。”他还列举了要发挥示范作用的几个方面,分别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以服务为宗旨的示范;做以就业为导向的示范;做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示范。”④ 根据前面对高职院校的理解,并结合《全国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遴选标准》(以下简称《遴选标准》)中每一个“遴选项目”,我们认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核心内涵就是“示范”,能否起到“示范”作用是普通高职院校与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本质区别和根本标准。

二、建设深度的挖掘

建设深度的挖掘也即建设内涵的探究,是指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内涵的总体认识与把握,主要解决示范性高职院校“示什么”和“建什么”的问题。

1.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所“示”。其一,“示”教育质量之“范”。高职院校是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场所,教育质量是其生命线。创建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首先应该在教育质量上凸显其优势。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核心,则是能够为社会及时输送各行各业所需的应用型、技艺型、操作型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其二,“示”办学实力之“范”。高职院校的办学实力主要体现在“硬件”和“软件”上。硬件主要指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如学校占地面积、教学行政用房、学生宿舍、各种教学仪器设备、图书馆、体育场馆等。完备的、先进的基础设施条件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软件则主要包括经费、师资、管理等方面。一是具有充足的办学经费,经费是学校开展各项建设的首要条件;二是具有一批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这是学校发展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三是具有高效的管理体制,合理地引导、规范、凝聚、激励全体教职员工,充分整合与利用学校的各项资源,使整个学校处于顺畅、高效的运作之中。

其三,“示”就业导向之“范”。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最大区别就在于高职教育突出了它的职业性,其人才培养与就业有着紧密联系。作为示范性高职院校必须凸显其在就业方面的优势,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实践等方面都应该围绕着就业来展开,并建立起一整套帮助学生锻炼实际技能的实训机制,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其四,“示”服务社会之“范”。积极主动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是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之本。示范性高职院校在服务社会这一方面自然也应及时地为当地提供具有区域性特点的服务,以便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其五,“示”校企合作之“范”。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也是示范性高职院校的一大核心优势。通过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可以从企业方获得很大的帮助和反馈。一方面,学校可以及时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对人才有何要求等方面的反馈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改进的措施,使培养出来的人才更符合企业的需要,进而保证甚至提高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在合作的企业里建立学生校外实训基地,学校的学生可以定点定时到企业去进行实习和实训。同时,企业当中富有工作经验的工程师或技术人员也可以定时定点到高职院校进行讲学,丰富了学校的教学资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其六,“示”工学结合之“范”。示范性高职院校应率先走工学结合的路子,加快推进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由传统的以学校课堂教学为中心向工学结合转变,将校内学习与校外工作有机结合,促进高职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的融合,进而提高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与专业技术水平,确保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其七,“示”学校特色之“范”。作为示范性的高职院校更应该创出独有的特色,在众多的同类高职院校中脱颖而出。在《遴选标准》的“评价条目”之后都标明“本遴选项目内容有特色,对其他同类院校有借鉴和示范作用”。可见,彰显特色是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核心。“示范性高职院校不在于大也不在于全,关键在于有特色,并能把特色发挥到极致。”⑤ 高职院校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有鲜明的办学理念、切合自身实际的发展定位、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和人才培养模式等,这些特色是学校的生命源泉,是学校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筹码。因此,示范性高职院校要十分注重特色的创建。

2.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须“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是指学校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工作,使学校成为全国同类院校学习的榜样、模范,并形成和产生示范的辐射效应的一个过程。要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主要从其示范内涵出发,依据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六大特点逐一塑造,使学校形成独有的示范内容,树立起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品牌特色。示范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

其一,领导班子建设。组建一支有远见、有胆识、有科学决策和统筹能力的领导班子,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管理制度和高效的工作流程。

其二,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国家对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要求,努力提高示范院校基本建设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教学、实习实训的条件,美化校园环境,提升全体师生在校工作与学习的品质。

其三,专业与课程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专业的设置要紧紧依靠行业、企业,多与用人单位联系、交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不断调整学校的专业结构,开设相应的课程,选定或编订合适的教材,保证学生所学的内容能够与社会的需求相切合。同时,重点建设一批基础条件优越、工学结合紧密、就业率高的优质专业,把其作为学校的特色专业,在这些优质专业当中还要确定3~5门专业核心课程作为精品课程建设。

其四,教学工作建设。教学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决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应在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模式,突出学生职业道德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确保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其五,教师队伍建设。高职院校的发展需要有一支理论和技能都很过硬的教师队伍作为支撑。通过引进优秀高级专门人才和“双师型”教师,外聘富有工作经验的兼职教授,选送部分中青年骨干教师继续进修、深造等方式,完善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此外,还要着力培养一批名师、专业带头人、学科带头人,组建起一支优秀的教育教学与科研团队。

其六,服务社会能力建设。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能力除了体现在及时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之外,还包括开展各类培训;充分利用学校优质的多媒体课件、图书资料等教育资源,为社会提供服务;与企业联合开展应用性技术开发和推广工作,为区域的技术创新、技术开发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持等。示范性高职院校应坚持以服务社会为第一要务,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建设宽度的厘定

通过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深度的探寻,我们可以进一步确定建设的范围,使建设起的示范性高职院校能真正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健康发展。

1.示范规划建设。在进行真正的建设工作之前,需要做一份详尽的建设方案,即规划。从立项建设示范性院校开始,学校成立专门的示范建设工作小组或部门,由专职的工作人员负责示范建设的各项筹备工作。工作人员在充分调查、统计、分析、酝酿和论证的基础上,拟定学校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实施方案。

2.示范意识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仅仅依靠学校里一小部分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它需要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因此,建设的第二步要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使每一位师生心中都树立创建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意识。首先,让学校里的每一个人都知道学校正在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自己是建设者中的一员,由此形成一种责任意识;其次,使与示范有关的“精品意识”“特色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等等深入人心,让大家了解“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内涵,了解学校的示范建设规划,知道自己该如何履行自己的责任,如何为创建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最终学校内部将会形成一股强有力的示范意识,从而推动校内各项具体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3.示范内容建设。示范内容建设就是将前面提到的示范建设内容,即领导班子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专业建设、教学工作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服务社会能力建设等一一落到实处。示范建设的内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项内容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不能割裂开来建设。同时,这些建设内容需要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中。

4.示范辐射建设。示范性辐射建设主要是使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其他兄弟院校当中起到真正的示范作用。当学校的示范内容形成之后,为体现国家示范性的办学宗旨,学校应将示范内容辐射开来,用自身的优质教育资源带动其他高职院校尤其是薄弱高职院校的发展,推进高职教育的优质化与均衡化发展。示范辐射建设的步骤为:

第一,了解示范的范围和对象。在明确学校自身的示范特色之后,分析学校能够在多大范围内,对哪些高职院校有示范作用。毕竟每一所示范性院校的特色是不一样的,不可能对任何一所同类院校都起到有价值的示范效果,所以有必要在大体上明确学校的示范范围和对象。

第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带动示范对象的共同发展。一是通过帮带的方式,派遣教师或干部去需要帮助的院校挂职任教,或接受对方院校教师来本校学习或挂职锻炼,帮助提高对方院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干部的管理水平;二是让对方院校到学校参观,学习本校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三是与对方院校联合办学,共同分享学校的优质资源。

第三,不断拓展示范辐射的范围。通过各种宣传途径,让更多的单位、更多的人了解学校的建设成果,逐渐扩大学校示范的影响力。此外,学校还可以研制和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学包”与“培训包”,形成品牌,逐步推广,让更多的高职院校分享示范性院校建设的成果。⑥

四、小结

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全局的、深远的战略意义。而要使入选的示范性高职院校真正发挥示范作用,达到促进高职教育发展的预期目标,关键在于建设。本文试以示范性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对其建设的边际问题作了粗浅探讨。认清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边际,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有助于示范院校高效率地实现预期的建设目标。

[注释]

①韦进.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及其社会化[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5.

②谈松华.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定位、发展与模式(笔谈)——从外延扩张到内涵建设:高职教育发展的新选择[J].教育研究,2005(5):31.

③罗竹凤.汉语大词典(第七卷)[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1:830.

④周济.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视频会议上的讲话[J].职业技术,2007(2):17-18.

⑤蒋茂东.关于创建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思考[J].机械职业教育,2006(8):6.

⑥范唯,马树超.关于加快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6(10A):30.

作者:唐锡海 韦莉娜

上一篇:专业教师培训之无线电论文下一篇:中学美术教学信息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