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比赛职业技能论文

2022-04-26

摘要:培养生态文明高素质人才是高职院校的历史责任,也是高职教育的内在要求。“三全育人”是我国教育的有效模式。“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是高职育人的重大时代课题。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高职院校比赛职业技能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高职院校比赛职业技能论文 篇1:

江苏省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实证研究

摘 要 选择2013-2017年《高等学校科技资料统计汇编》中18家高职院校为研究样本,对江苏省内高职院校科研投入与产出情况作出综合绩效评价。选择高职院校科研绩效评价指标,构建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体系。研究显示,样本高职院校存在科研效率水平总体不均衡、教师分类管理不明确、科研经费投入与产出不匹配、激励机制和内在动力不健全、各类科研成果不突出等问题。江苏高职院校要提升科研绩效水平,需结合本校实际明确科研落脚点,实施教师科研分类管理,完善投入与产出绩效指标,建立健全融合激励机制,提升高质量科研成果。

关键词 高职院校;Super-SBM模型;科研经费;绩效评价

一、引言

2018年8月26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制定了四大项目共计30条科技改革政策措施,这是江苏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2018]25号)等文件精神的具体举措。高职院校作为重点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学校类型,是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8年12月,江苏高职院校共计89所,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此外,高职发展智库对全国1366所高职院校报送的《2018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进行统计,整理出2017年度高职院校科研社会服务经费排名,包括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纵向科研经费、技术交易到款额。其中,排名全国第一的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年度科研经费高达12901万元,排名第二的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年度科研经费达到9186万元。随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参与企业技术研发、产品升级改造越来越多,高职院校科研经费普遍逐年增加,而这也引起了学界对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的研究。

二、文献综述

近年来,国外研究者Edward Martins Costa(2012)采用Dynamic-SBM模型和SBM-DEA模型深入分析了巴西高等教育研究机构2004-2008年科研绩效;M. Mahallati Rayeni和F. H. Saljooghi(2015)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分析公平分配固定成本对大学技术和成本效率的影响;Joanicjusz Nazarko和 Jonas Saparauskas(2016)运用C2R-CRS产出为导向的DEA模型对波兰19所技术型大学绩效进行比较研究。国内研究者刘慧群(2013)提出高校职能转变在于科研团队变革,依据专家意见法征询15位专家意见,选取科研成果数量、质量和科研团队协作程度作为评价指标,构建高校科研团队绩效评价模型;高庆浩(2014)将修正后的平衡记分卡应用到科研经费的价值管理中;甘涛(2015)提出建立基于“投入-产出”视角的高校科研绩效考评模型,充分考虑科研效益、持续性和可靠性、根据实际情况保证公平性,同时要求该模型计算方法简便容易操作[1];梁珣(2015)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Super-SBM模型对京津两地高校科研效率开展比较分析,得出天津市高校科研效率明显低于北京高校科研效率。综合以上国内外学者对高校科研绩效评价的研究,发现绝大部分研究都专注于本科高校科研绩效体系构建,很少有对高职院校科研绩效水平开展深入研究,常用的平衡记分卡和专家意见法来构建科研绩效评价模型主观性较强,同时对于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缺乏针对性,特别是忽视了高职院校投入与产出的指标选用上应该突出高职院校的特点。

三、研究设计

(一)高职院校科研绩效评价研究样本获取与数据来源

江苏省教育事业近年来发展较快,不管是从学校数量方面还是从教育收入和教育支出方面都有显著增长。2017年,江苏省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0621.4亿元,其中,教育支出达到2003.7亿元,比2016年增加8.7%。1995年江苏省高等教育学校数量仅有67所,2017年增长到136所。研究与发展经费收入从2013年的6744011万元增长到2017年的8870740万元,与此同时,参与科技统计的高校数量也从2013年的89所扩展到2017年的136所,见表1、表2。

江苏省各高职院校科技经费和人员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与之对应的课题数也逐年增加。2017年当年高职院校具有研究与发展高级职称人数为1744人,比上年增加了15.42%,2017年高職院校课题投入人数2250人,比上年增加了18.17%。见表3。2017年江苏省内高职院校课题数达到4362项,比上年加了17.51%。2017年当年江苏省内高职院校科研经费投入494275万元,比上年增加6.49%。见表4。

为了便于对江苏省内各高职院校年度数据进行对比,本文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资料统计汇编》,从中选择2013-2017年一直都有统计数据的高职院校为数据来源,剔除2013-2017年汇编中数据不全的学校,同时根据高职智库统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名单,研究样本最后选取了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等江苏省内18家高职院校。

(二)高职院校科研绩效评价指标选择

高职院校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主要分为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高职院校投入指标体现在资金投入和人力投入方面,具体包括财政拨款、科研人员数量、课题数量和经费支出等;高职院校产出指标体现在科研成果方面,具体包括学术论文数量、课题成果、技术转让收入和科研获奖数量等。本项目初始选择科研绩效评价指标9项,其中5项投入指标和4项产出指标。确定5项投入指标为研究与发展活动高级职称人数、科技课题当年投入人数、科技课题总数、科技课题当年投入经费和科技课题当年支出经费;确定4项产出指标为国外及全国发表论文数量、当年技术转让收入、当年成果授奖数量、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获奖积分[2],见表5。

通过SPSS软件对5项投入指标和4项产出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为保证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绩效评估的准确性,把0.01水平上显著相关指标予以剔除。经过相关性分析筛选初始选择的投入和产出指标,最终确定高职院校科研绩效评价的投入和产出指标体系,投入指标分别是研究与发展高级职称人数和科技课题当年投入经费,产出指标分别是国外及全国发表论文数、成果授奖数和全国职业院校大赛高职组获奖分数,见表6。

高职院校科研绩效评价体系投入指标:研究与发展高级职称人数指标是统计当年从事研究与发展工作时间占本人教学、科研总时间10%以上的具有高級职称的“教学与科研人员”人数;相对于科研课题总数指标和科研课题当年支出经费指标而言,保留科技课题当年投入经费指标能较好反映高职院校科研投入。国外及全国发表论文数产出指标既能反映数量,又能反映论文发表质量;当年成果授奖数量产出指标反映高职院校科研产出质量;指导学生获奖数量产出指标体现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水平。高职院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数据主要从教育部官网公示的主动公开事项目录中选取,以2013-2017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一等奖(0.3分)、二等奖(0.1分)、三等奖(0.05分)和优秀奖(0.04分)汇总获奖积分作为产出指标[3][4]。

(三)构建高职院校科研绩效评价体系

选择18家江苏省内高职院校作为决策单元样本进行科研绩效评价,根据数据包络分析BCC、CZR、SBM和SUPER模型特点,确定Super-SBM模型来进行高职院校科研绩效评价实证研究,利用PEARS ON相关性分析计算,剔除投入和产出弱相关性指标,并根据以往研究者对科研绩效研究指标选择,最终确定江苏高职院校科研绩效评价投入和产出指标。

(四)江苏省高职院校科研绩效评价分析

根据江苏省高职院校科研现状和统计数据,建立高职院校科研绩效评价体系,指标包括2个投入指标和2个产出指标。运用超效率SBM-DEA模型分别计算2013-2017年18家江苏高职院校科研绩效评价并排序,投影分析计算各高职院校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应达到的水平。

1.Super-SBM模型测算结果分析

针对18家高职院校2013年科研投入与科研产出指标进行分析计算,利用Super-SBM模型评估效率值达到1的决策单元,得到大于1的相对效率值。江苏省高职院校2013年科研绩效评估见表7。由表7可知,Super-SBM模型下决策单位有6家超效率SBM效率大于等于1,有12家科研未达到DEA有效的单位,其中DEA效率值最低的DMU7仅为0.020,效率最高的决策单位DMU2,效率值达到2.148,18家高职院校科研投入产出平均Super-SBM效率值为0.60。可见,江苏省高职院校科研绩效水平相差较大。

江苏省高职院校2014年科研绩效评估见表8。由表8可知,Super-SBM模型下决策单位有8家超效率SBM效率大于等于1,其中效率最高的决策单位DMU16效率值达到7.639,DEA效率值最低的DMU15仅为0.105,有10家科研未达到DEA有效的单位,而平均Super-SBM效率为1.34。可见,18家江苏省内高职院校科研效率仍存在巨大差距。而DMU4在2013年和2014年都达到技术效率有效且DEA效率都大于1,说明这家高职学校虽然研究与发展高级职称人数和科技课题当年投入经费都较少,但其在全国范围发表论文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获奖方面都好于别校,表明其有较高的科研项目管理效率和水平。

江苏省高职院校2015年科研绩效评估见表9。由表9可知,Super-SBM模型下决策单位有6家超效率SBM效率大于等于1,其中效率最高的决策单位DMU5效率值达到6.160,DEA效率值最低的DMU17仅为0.116,科研未达到DEA有效的单位有12家,而平均Super-SBM效率为0.97,表明江苏省内18家高职院校科研效率仍差距较大。

江苏省高职院校2016年科研绩效评估见表10。由表10可知,Super-SBM模型下决策单位有10家超效率SBM效率大于等于1,其中效率最高的决策单位DMU2效率值达到2.384,DEA效率值最低的DMU17仅为0.230,科研未达到DEA有效的单位有8家,而平均Super-SBM效率为1.02,表明江苏省内18家高职院校科研效率仍存在巨大差距。其中DMU1、DMU7、DMU8和DMU10在2016年首次达到技术效率有效且DEA效率都大于1,说明这四家高职院校在成果授奖数、全国范围发表论文数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获奖数三方面或多或少有所提高,这几家单位的科研项目管理效率和水平也有所提高。

由表11可知,Super-SBM模型下决策单位有11家超效率SBM效率大于等于1,其中效率最高的决策单位DMU6效率值达到8.279,DEA效率值最低的DMU17仅为0.134,科研未达到DEA有效的单位有7家,而平均Super-SBM效率为1.65,18家江苏省内高职院校科研效率整体提升,但不同学校之间仍存在巨大差距。其中DMU4在2013年、2014年、2016年和2017年都达到技术效率有效且DEA效率都大于1,DMU13在2015年、2016年和2017年也达到技术效率有效且DEA效率都大于1,说明这2家高职院校在成果授奖数量、全国范围发表论文和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奖数量三个决策单元保持稳定,两家高职院校有较高的科研管理水平。

2.Super-SBM模型下科研投入产出改进值分析

近年来,江苏省高职院校科研经费总体投入大大高于产出,为了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水平,有必要科学合理地分配高职院校科研人力和科研经费。由于高职院校科研课题受考察时间段影响,可以利用Super-SBM模型,根据投影定理,为了实现财政经费与人力投入最优化配置,以三年作为一周期来分析科研投入产出如何达到最佳水平,见表12。

根据表12江苏省高职院校科研绩效最佳投入产出水平表,对2017年未达到DEA有效高职院校以后三年内增加产出项目和减少科研投入值进行调整:DMU1三年内可增加科研课题当年投入人数7人;DMU2三年内可增加科研课题当年投入人数6人,同时增加科研课题经费当年投入金额4008.98(千元);DMU3三年内可增加科研课题当年投入人数6人;DMU4三年内需要增加科研课题经费当年投入金额8778.5(千元)。以此类推,可以为其他高职院校以后三年提高科研绩效水平达到最佳水平指明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工作。

3.总体分析

根据表13的数据,分析得到近5年江苏省高职院校科研绩效情况,包括近5年来未达到DEA有效院校和能达到DEA有效院校。

江苏省高职院校科研投入和产出情况,在2013-2015年間DEA无效数占院校数比例超过50%以上,说明科研投入使用情况并不理想,但是从2016和2017年数据分析来看,情况有所好转,DEA有效数占统计院校数比超过50%以上,说明江苏省高职院校科研投入管理较好。

由图1可知,江苏省高职院校从2013年到2017年平均科研绩效水平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均值大于0.5。说明近几年来江苏省高职院校重视科研投入的同时也注重科研产出,整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由图2可知,平均能达到DEA有效的单位有DMU1、DMU2、DMU3、DMU4、DMU5、DMU6、DMU8、DMU12和DMU16,其中,DMU5和DMU16这两家高职院校科研绩效远高于其他学校。DMU16五年间DEA效率均值达到2.266,是18家高职院校中最高的;其次是DMU5,其5年间DEA效率均值达到2.039。5年间DEA效率值低于0.5的有3所学校,说明江苏省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水平差距大,具体表现在成果获奖数量和科研文章数量过少,科研绩效水平偏低,说明这些学校重点仍放在教学方面,对于科研投入与科研产出重视程度不够,绩效水平不高,这也是此类高职院校今后努力的重点。

由图3可知,从江苏省18家高职院校2013-2017年间DEA效率方面来看,DMU3和DMU4都达到DEA有效(DEA效率值≥1),是18家高职院校中最多的。DEA效率曲线中DMU3的DEA效率呈现平稳上升态势,说明这所学校在科研管理水平上好于其他院校。

有3家高职院校处在DEA无效水平,分别是DMU7、DMU11和DMU17,主要集中在散点图左下角,绩效水平波动不大,DEA效率均值都未超过0.5。DMU6的DEA效率值是18所高职院校中最高的,说明该院校科研绩效水平并不稳定。见图4。

四、江苏省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效率水平不均衡

由图2可知,DMU16五年间DEA效率均值达到2.266,3所学校五年间DEA效率值低于0.5,DEA效率值最高的院校与DEA效率值最低的院校相比较科研绩效水平差距很大。分析其内在原因,主要是不同高职院校对待科研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有些高校立足教学和技能培养,忽视科研工作,具体表现在成果获奖数量和科研文章数量等方面上投入不够,导致这些高职院校科研绩效水平偏低。

(二)教师分类管理不明确

对于科研绩效水平偏低的高职院校,其内在问题是对教师分类管理不明确,未对教师能力、工作范围等实施区别化管理。通常高职院校教师分为管理型、教学型和科研型等,教师由于所属学科、专业和岗位职责不同,在教学、科研兴趣、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各有差异,绩效水平低的高职院校不重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未能有效发挥教师所长,导致人力资源闲置浪费。

(三)科研经费投入与产出不匹配

由表13可知,2013-2015年间DEA无效数占院校数比例超过50%,说明科研投入与产出情况并不理想;但2016-2017年,DEA有效数占统计院校数比例超过50%,说明江苏高职院校科研投入管理有所好转但总体还是不匹配。江苏省近年来财政拨款逐年增加,但科研经费投入还不够,还不能充分调动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四)激励机制和内在动力不健全

对2013-2017年DEA效率均值分析来看,DEA效率均值低的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兴趣主要是教学工作,教师科研产出的内在动力更多取决于职称压力和学校制度导向要求,对于教师发表论文、成果授奖数量和全国职业院校大赛获奖、科研成果转化等产出指标的奖励力度仍不够,配套体制机制仍未落地,导致部分高职院校DEA效率均值偏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教师内在科研动机。

(五)各类科研成果不突出

江苏省高职院校科研绩效水平不稳定,呈现“无量无质”“有量质不高”等特点,在国家级、省部级和市厅级项目数量上各有不同,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存在获得国家级项目少、公开发表核心论文数量停滞不前、全国职业院校大赛获奖没有突破等情况。

五、江苏省高职院校科研绩效水平提升路径

(一)结合本校实际明确科研落脚点

高职院校教师从事科研项目与普通高校教师不同,落脚点应放在“类别方向”,强调“借位发展”,既要兼顾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又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科研重心着重解决企业遇到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等实际应用问题。高职院校在强调教学和技能训练的同时,也应注重教师科研成果获奖数量、公开发表论文数量和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的经济效益等绩效评价要求[5]。

(二)实施教师科研分类管理

教师所属学科、专业和岗位职责不同,在教学、科研兴趣以及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也各有差异,高职院校应实施分类管理,让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团队负责组建全国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和指导学生准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让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团队重心放在开展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上,让社会服务能力强的教师团队注重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优化科研人力资源配置。

(三)完善投入与产出绩效指标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既要评价科研投入,又要评价科研产出;不仅要评价产出数量,更要评价科研成果质量;成果形式既要评价专著、论文和专利等,也要评价结题报告、政府采纳政策建议等,同时更要评价成果转化率和对地方社会贡献的经济效益,多样形式的成果都要纳入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全方位提高科研成果质量,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6]。

(四)建立健全融合激励机制

为了鼓励教师科研成果有量有质,高职院校需要融合政行企校等资源,建立健全科研绩效奖励机制。根据科研绩效评价结果分别对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设立基本科研积分,对于超额完成科研积分的给予超额奖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等突出科研成果的应该给予特殊奖励,以激发教师全身心投入教科研工作,驱动教师内在动力和积极性。

参 考 文 献

[1]甘涛.高校科研绩效考评模型构建——基于“投入一产出”视角[J].财会通讯,2015(16):68-71.

[2]王希.江苏省高职院校科研绩效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16.

[3]晏自翔,张小军.资源视角下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4(12):46-49.

[4]王雅芝.高校院(系)级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1(4):365-367.

[5]刘颖,范文博.强化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5(22):117-120.

[6]孙静.财务管理视角下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研究[J].财会通讯,2015(13):67-69.

作者简介

李正伟(1979- ),男,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绩效评价(苏州,215009)

基金项目

2019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科技改革30条’背景下江苏高职院校科研绩效评价研究”(19SCC-013),主持人:李正伟

作者:李正伟

高职院校比赛职业技能论文 篇2: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路径探析

摘要:培养生态文明高素质人才是高职院校的历史责任,也是高职教育的内在要求。“三全育人”是我国教育的有效模式。“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是高职育人的重大时代课题。本文论述了“三全育人”的内在意蕴、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价值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发现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在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生态文明教育理念认识与践行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认为针对这些问题,高职院校要坚持“三全育人”,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体系构建、理论实践结合方面实施生态文明教育。本文旨在丰富高职院校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工作的理论研究,为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提供一些实践参考。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职院校;生态文明

党的十八大以后,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建设生态文明必须要有与时俱进的人才。高职教育在培养与时俱进人才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新时代如何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值得高职教育去努力探究。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大大激励了我国高职院校实施生态文明教育[1]。

一、“三全育人”与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及其内在联系

从“三全育人”的维度来看,探讨高职院校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首先应当明确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内在意蕴和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价值,并分析其内在关联。二者关系如下:“三全育人”是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条件;培养生态文明高素质人才是“三全育人”的目的[2]。

(一)深入挖掘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内在意蕴

“三全育人”的主要特点可从时、空和人三方面来把握。在教育活动中,每个在职教职工都不应置身事外。每个岗位都有一定的职责,每个在职教职工都应自觉主动地承担起自己岗位的责任,尽力为全员育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全育人”的初心是立德树人,高校通过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调动一切能利用的力量、资源,尽力开发育人元素,打造全面、立体的育人模型,让全校所有在职教职工都加入立德树人的庞大工作队伍中,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有思想、重科学、全面化、多样化的教育,为高职院校学生健康成长、综合发展保驾护航,真正做到立德树人。

(二)充分认识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价值

紧跟时代步伐,高职院校必须抓好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建设的好坏关系到当代及后代人能否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生态文明建设除了要有必要的主体,也就是人的参与,更需人们发挥聪明才智,并且需要数量庞大的高素质生态文明人才。如今,高等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它的职责之一就是培养更多高素质生态文明建设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输送有智慧的人才。所以,高职院校必须重视生态文明教育。

生态文明教育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高职教育要想谋发展,必须要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培养能够担负时代大任的生态文明人。生态文明是国家意志之一,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布局之一[3]。高职教育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把握机遇,重视内涵建设,在建设有职业发展指向、实践性强、服务好、具有开放特点的教育的同时,注重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全面多样的服务,增强国民生态文明意识,提升国民生态文明素质,方能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三)“三全育人”理念与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在关联

让高职院校学生接受生态文明教育,使他们成为生态文明高素质的时代新人,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目标。“三全育人”是高职院校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载体。首先,“全员育人”即让全校所有在职教职工都加入培养高职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庞大队伍中;其次,“全过程育人”即让广大教职工在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整个过程,了解学生所思所想,以强大的应变能力随时引导学生;最后,“全方位育人”即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教学手段等形成增强高职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合力。因此,“三全育人”是增强高职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条件。

二、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现存的问题及原因

目前,高職院校生态文明教育存在诸多欠缺之处。首先,高职院校涉及生态文明教育的领域很有限。大部分高职院校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主力军是一些环境保护专业,其他一些技术性专业,如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非常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但其生态文明教育如蜻蜓点水,甚至提都不提。这使得很多学生环保意识不足。其次,在少数生态文明相关的课堂中,部分教师实施“灌输式”的讲课方式,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一些教师在授课中只重“灌输”,不在意学生听不听课,不在意学生在课堂上干什么,不在意学生的心在不在课堂上,使得学生的课堂学习很被动,也没什么乐趣可言,临近考试就知临时突击、死记硬背。因此,学生对于环境现状把握不足。且由于课程实践不足,学生很难理性认识生态文明。再次,一些高职院校使用的教材比较陈旧,教材的内容与时代发展不接轨。最后,一些高职院校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教育往往以人为中心,而忽视对动植物的关爱,在环保教育、生态教育中不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个人品德。

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窘境源于以下因素。第一,生态文明教育在一些高职院校存在感很弱。很少有高职院校设置了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教育的课程,并且喜欢把这类课程归置到选修类课程。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要求学生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相关课程中修足应有的学分,完成应完成的学习任务。此外,即使开设了这门课程,一些教师重说教,轻实践,使得学生只是浅浅地认知基本理论,而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没有多少情感。甚至,一些高职院校在自身发展中违背了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往往只停留在各种形式的口号中。第二,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对环保、生态认识不到位。他们不了解基本的生态文明常识,不了解我国环境现状,没有环境和生态危机意识,没有适应时代发展的生态文明情感、态度、价值观,更不用说投身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很多学生潜意识当中就没有环保意识、生态文明意识,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往往会因为不良生活习惯给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第三,一些高职院校自身在发展时没有很好地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教师也没有给学生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榜样。比如,一些高职院校只顾扩大办学规模、扩建校园,占用农田、破坏植被,没有保护环境反而破坏了环境。还有一些高职院校的食堂经营者为了追逐利益,大量使用一次性饭盒和筷子,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相关管理部门也放任不管。此外,一些高职院校在卫生工作方面没有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比如,在校园里经常可以看到被涂画得满目疮痍的课桌、垃圾成山的教室角落。第四,一些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中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思想不足。很少有专业课教师会在专业课教学、实践中贯穿环境保护、生态文明意识。在一些专业课程中不乏一些生态文明建设元素,但是少有专业教师能对其发掘,并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教育。

三、“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具体路径

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是个复合系统工程,基于“三全育人”的视域,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具体路径,能够更好地服务高职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从而真正地促使高职院校培育出适合新时代要求的生态文明高素质优秀人才。

(一)坚持全员育人,建设高职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合格师资队伍

在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让党委、团委、行政部门、学工部等各个部门的在职教职工都参与生态文明教育,形成全员育人新局面。首先,高职院校要制定明确的生态文明教育目标,建设生态文明教育体制,大力宣传生态文明思想,并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教育系统和管理系统中。其次,学校要将生态文明教育列入教师的绩效考核之中,鼓励全校任课教师结合所教课程实施生态文明教育。任课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创新教学方法,增强生态文明教育育人实效。再次,在合适的情境中,教师要亲自示范,给学生树立好先进模范[4]。学校可以针对教师生态文明素养、生态文明教学进行形式多样的培训。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生态文明素养,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注意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充分挖掘所教课程的生态文明教育元素,将生态文明教育贯穿教育实践过程中。最后,学校有关部门要结合职能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不同部门可以联合举办丰富多彩的生态文明建设活动。如资产管理部门和后勤部门可以开展绿色校园建设活动,向全校师生征求生态校园建设的建议,鼓励全校师生投身生态校园建设。团委可以邀学工处联合开展生态文明方面的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辅导员要积极动员学生参与各种生态文明建设活动,在日常交流中,有意识地给学生灌输生态文明思想。总的来说,高职院校的所有在职教职工都要自覺担负起高职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责任,实现全员育人,形成生态文明教育一体化育人体系机制,形成生态文明教育的强大合力。

(二)坚持全过程育人,构建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学体系

生态文明教育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不仅要将生态文明寓于教学中,还要体现于管理和服务中。在高职教育中,要把培养生态文明高素质人才写进人才培养方案。首先,要抓好课堂教育。课堂是学校对高职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主战区。高职院校应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课堂之中,既要重视环境保护、生态文明相关专业的课堂,又要看重专业课堂的教育,要发动其他课程支持生态文明教育,要善于挖掘、利用专业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润物无声的生态文明教育。其次,要建设好网络课堂,进行线上线下结合的生态文明教育。高职院校应开设与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网络课程。利用互联网多媒体教学资源向学生展示我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生态环境,还要与环保工作者多多交流,学习他们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

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把学生带到各种生态环境中,让他们体验环境恶化、生态破坏的后果,让他们明白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校园网和校园官微宣传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政策和相关知识。最后,高职院校应建设生态文明校园,让整个校园充分彰显生态文明理念,以文化人。比如,高校应在校园内设置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标语,倡导全校师生建设生态无烟校园。高职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生态文明素养的提高都需要长期坚持,需要学生自身加强生态文明素质修养也需要环境的熏陶。所以,高职院校应将生态文明教育常抓不懈,建设好绿色生态校园,利用各种方式加强对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以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

(三)坚持全方位育人,将高职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与实践相结合

“全方位育人”就是围绕学生,充分利用一切能利用的资源、调动一切能调动的积极力量进行教育,从而发挥整体功效。高职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需要做到多方面、多样化、立体化。因此,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学校、家庭、社会都应贯彻生态文明理念、自觉建设生态文明,从而深化高职学生对生态文明的认识,促进他们做生态文明人[5]。第一,高职院校要结合高职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给学生制定生态文明规范,并引导学生从我、从小做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生态文明活动,比如,生态社团、生态征文比赛、生态实践等。第二,高职院校要开辟并利用好第二课堂。高职院校要与相关单位进行合作,比如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建立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基地的实践工作。高职院校可以制定生态文明奖励制度,促进高职学生做生态文明人,如建立生态文明行动档案,记录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情况;对学生的生态文明行为进行表彰,对他们的事迹进行报道宣传。第三,高职院校在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生态法律法规意识。高职院校要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结合我国现阶段国家生态文明政策、社会上的生态环保宣传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教师要鼓励、支持、引导学生社团举办丰富多彩的生态文明建设活动,鼓励、支持学生对自己家乡或学校所在地的生态环境进行实地考察,深化学生对生态环境现状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观。第四,高职院校还要与学生家庭多多沟通,让学生家长也参与生态文明教育。比如,高校应让学生家长在家庭生活中重环保、讲生态,给学生树立生态文明好榜样等。

四、结语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是高职育人的重大时代课题。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在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生态文明教育理念认识与践行等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对于这些问题,高职院校要坚持“三全育人”,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体系构建、理论实践结合方面实施生态文明教育。本文丰富了高职院校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工作的理论研究,为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提供了一些实践参考。由于个人学识、能力、视野的局限,对相关资料掌握不全面,加之时间、精力、财力的限制,没能对本研究的主题情况进行深入系统的调研,因而没法从数据方面作出解析,这可能导致对本研究主题的近况认识不全面、不深入,提出的措施可能不科学、不准确。总之,对“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路径探析的研究兼具理论意义及现实价值,希望研究者能够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发现问题,并着力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吴晶,胡浩.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01).

[2]宋正富.“立德树人”视域下的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初探[J].中国高等教育,2020(09).

[3]叶莉,俞玥,李宝艳.“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生态素养培育探析[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3).

[4]李雄德,丁国华,程志山.生态文明理念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路径探讨[J].职教论坛,2019(12).

[5]吴康妮.高职院校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4).

(荐稿人:陈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责任编辑:邹宇铭)

作者:吴江平 王丽娜

高职院校比赛职业技能论文 篇3:

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影响因素及控制

摘  要:高职院校能够有效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从而为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撑。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培养高职院校人才过程中尤为重要。以此,文章通过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并且寻找问题解决的主要对策与途径,从而有效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因素

在国家政策支持与鼓励背景下,我国高职教育实现了跳跃式的发展。高职教育的重点为培养技能型、应用型、职业型的人才,为社会的建设、生产、管理、服务培养一线高技能人才,以此忽视了高等教育思想政治的教育培养[1]。高职教育对于普通高等教育来说,学制比较短师资力量有限,面临目前科技与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社会竞争中,使高职教育更多投入到学生技能与社会竞争力培养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所忽视,降低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思想品德各不同[2]。所以,我国高职教育要转变观念,使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到全新高度重视,并且始终坚持育人为本,重视学生敬业精神、诚信品质、责任意识的培养。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影响因素

(一)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为高校使命,如何培养人才、培养什么人,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主要问题。但是不同层次与类型的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方面具有一定差别。高职院校具有培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并且培养面向建设、管理、服务和生产的人才。但是,由于目前学校管理层对于办学思路、教育理念等存在差别,导致人才培养的目标受到影响。主要包括:其一,由于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导致各高职院校教育具有功利价值,就业压力大,忽视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人才教育;其二,高职院校没有通过学生角度考虑问题,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的地位,无法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达到预期效果[3]。

(二)教师队伍构成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构成情况、办学历史、办学特色具有密切关系,高职院校目前都是利用原本中专学校的升级,无论是行政管理人员或者任课教师,中专教育的教学模式都会对其造成影响,从而无法完全、快速的实现高等教育。通过整体分析,高校师资队伍的主要问题为素质参差不齐等,无法深刻掌握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从而影响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学校教学的主体为教师,学校学习的主体为学生。教师的学术水平、理论水平、人格魅力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实现高素质、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的创建,从而解决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4]。

(三)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滞后

高职院校目前的主要问题就是教育手段封闭、滞后、单一,教学模式不够丰富、完善,无法满足学生生活方式与学习的需求。高职院校教学目标的社会性定位能够提高培养方式的开放性,但是工作模式比较封闭,局限在学校中,使学生独立思考与实践体验的能力得到弱化。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教育工作还是传统模式,辅导员主要是停留在情感层面,重视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忽视了学生的自身成长、心理健康与培训就业等。以此,此工作模式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5]。

(四)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落后

与本科类院校对比,高职院校的起步比较晚,办学时间比较短,思想政治团队建设不到位,还是在过渡阶段中。比如,高职院校辅导员大部分都是刚毕业的研究生、大学生等,对于师范院校大学生来说,其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比较欠缺,无法深入了解高职生成长规律,提高了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6]。

(五)学生自身情况

学生自身情况指的是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造成影响的内在因素,只有对学生自身情况全面的掌握,合理的分析,从而针对性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学生大部分都是中学学生与高中理科学生,无法达到本科院校要求的学生。虽然不能够利用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能够通过成绩反应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对未来没有信心,构成高职院校学生显著的心理特征,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独特性,展现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強的紧迫性与重要性[7]。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控制策略

(一)转变人才的培养观念

将服务作为指导,使就业作为导向,实现职业教育的培训,高职院校要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重视,将职业技能的掌握水平作为学生就业的基础。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全球化与高新技术在不断的更新,要想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与专业型的人才,就要求人才具备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并且还具有优质的思想政治素质与心理素质。使其作为本质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对高职院校大学生专业技能、素养的构成轨迹,对群体未来发展轨迹造成影响[8]。

首先,要重视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内容分析,高职院校要使人才培养理念转变,通过多方面培养人才为目前高速发展下社会需求必然的选择。另外,高职院校要能够遵守人类与社会进步规律,社会快速的发展对于人才具有高需求。为了使社会人才动态需求得到满足,高职院校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尤为重要,之后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才能够真正的掌握改进方法,使大学生政治职业道德与素质得到提高[9]。

(二)贯彻高校教育方针

高职院校要基于满足市场需求考虑如何根据教育规律组织教学,高职院校要和地方紧密合作与联系,利用邀请社会精英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实现素质培训、职业道德培训,使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观念得到提高。基于大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利用培养职业道德和素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高职院校大学生养成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方式就是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利用产学研结合,使学生了解理论和实践联系与差距,在实践过程中提高个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素养[10]。

(三)打造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高职院校要想使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得到提高,对高素质人才进行培养,就要加强师资力量配套的提高。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要求高素质教师进行指导,理论扎实、师德高尚与专业功底深厚的高素质思政教师队伍具有重要作用。为了避免思政教师队伍参差不齐的情况,学员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开展教师培训,组织思政教师研讨与交流,以此为提高思政教师教学效率提供理论支撑,并且规定青年教师工作量,增强教师培训经费,使大量高质量教师成为思政教育一份子。另外,对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视,此为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的牵动力[11]。

(四)完善相关制度

高职院校要做好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制定有效制度保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经费,并且保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创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档案具备可行性。从学生新入学开始,创建个人思想政治教育档案,其中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第二课程成绩、日常管理成绩等,使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到教学计划、制度化中,并且实施学分制,使软约束转变成为硬要求,从而能够为毕业生最后思想政治教育情况提供根据[12]。

(五)积极宣传防范不良文化

在新时代社会背景中,高职院校要对不良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与影响重视,对课程教学策略调整。对于不良文化,要积极的开展防范与宣传工作,教学生拒绝不良文化影响,对校园网络环境净化,降低不良文化的影响。使高校网络工作得到加强,针对贯彻并且落实党的精神,促进网络强国战略的发展。开展网络文明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促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使高校网络工作的加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主要的内容。高校要对网络文化建设重视,使师生网络文明素养得到提升,使其作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针对性的主要措施,并且作为新形势下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主要内容。研究通过网络工作制度完善、网络文化内容优化、网络工作平台的拓展等方面促进网络文化建设工作措施,通过网络文明意识、特征、素养等三个维度使网络文明教育得到加强,促进网络文化建设。高校要认真研究网络文明时代特征,充分了解到社会文明、网络文明的关系,增强广大师生网络文明意识,并且树立敏锐政治意识与高度安全意识,使广大师生网络文明素养得到提高,尤其是建网使用网管网能力与网络舆论教育引导的能力[13]。

(六)做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保障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初期,做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保障工作为重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保障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与评价体系,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完善方面,就要创建完善组织机构,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给予足够发展空间,使工作者有足够信心能够参与到此工作中。另外,设置学生工作部门、社团与组织等部门,方便今后更好的开展工作。另外,创建完善激励机制,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有热情更好地完成工作。最后就是评价体系,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根据[14]。

(七)丰富思想政治工作形式

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较为单一,大部分通过灌输方式教育,在校园中局限了使用的范围。以此,就要有效强化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传统教育方式转变,从而进一步的调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组织学生创建丰富的思想政治主题活动,比如主题讲演比赛、思想讨论会等,主要目的就是使理论在实践中融入。其次,以学生各自优势开展多样、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对人才进行寻找和培养,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并且使学生自觉投入到校园建设与发展工作中。总而言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和社会对接,创建丰富多彩教育平台,从而能够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15]。

三、结束语

总体来说,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较繁琐,要基于实际不断的探索满足感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求的工作手段与思路,从而能够培养大量德才兼备的实用型高科技人才,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章彬.新媒体环境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策略[J].赢未来,2017,15(2):23-24.

[2]印璇.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17,21(29):74-74.

[3]韩旭.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6(3):74-74.

[4]张云腾,李金城.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与探讨——以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为例[J].山西青年,2018,21(4):78-78.

[5]孙亮.浅析自媒体背景下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2017,26(17):121-121.

[6]柳玉民.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丝路视野,2017,16(9):22-22.

[7]姚兵,秦颖.基于手機传播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冶金教育,2018,18(2):103-104.

[8]金华.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认同”[J].长江丛刊,2018,22(23):32-32.

[9]鲁若曦.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平台建设研究综述[J].长江丛刊,2018,26(23):25-25.

[10]潘佳妮.试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育模式创新[J].明日风尚,2018,11(24):182-182.

[11]邓绮文.新媒体环境下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学园,2017,14(5):148-149.

[12]冯引娣.高职院校不同年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J].好家长,2018,21(7):11-15.

[13]李慕堂,巩立超,周凤雄.新时代加强甘肃省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甘肃教育,2019,21(6):24-25.

[14]王烨.对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文教资料,2017,14(18):74-75.

[15]伊克.对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J].明日风尚,2018,12(19):74-76.

作者:熊安锋 阳军 殷遇骞

上一篇:建筑防水工程施工管理论文下一篇:住宅建筑外墙渗漏原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