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与地理教学论文

2022-04-20

地理教学过程设计是地理教学设计的主体和核心,它直观展示了教学过程,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保障地理教学的方向性。本文以“城市化”一节的教学设计为例,选取教学过程中的导入环节和新课讲授环节,采用纵向分析和横向比较相结合方法对这两个环节随课改推进而产生的变化进行探讨,以期为地理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提供借鉴。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情感教育与地理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情感教育与地理教学论文 篇1:

浅谈地理教学与情感教育

[摘 要]“未来的世界方向比努力重要,能力比知识重要,健康比成绩重要,生活比文凭重要,情商比智商重要!”——这是清华大学校长留给毕业生的五句话。在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地理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态度、价值观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情感教育是地理学科育人功能的体现,是教学规律和客观的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对培养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提高民族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地理教学 情感教育 双赢 素质教育

作者:吴兴建

情感教育与地理教学论文 篇2:

新课改以来高中地理教学过程设计的变化探讨

地理教学过程设计是地理教学设计的主体和核心,它直观展示了教学过程,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保障地理教学的方向性。本文以“城市化” 一节的教学设计为例,选取教学过程中的导入环节和新课讲授环节,采用纵向分析和横向比较相结合方法对这两个环节随课改推进而产生的变化进行探讨,以期为地理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提供借鉴。

一、 展示案例:直观再现课改不同时期地理教学过程设计的演变(表1)

二、分析差异:纵横向结合分析课改不同时期地理教学过程设计的变化

1.课堂导入设计凸显直观性、情境性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始,好的导入能起到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和激发求知欲的作用。表1显示:地理新课程改革前,地理课堂导入是以教师平铺直叙式的讲授导入为主。案例中的教师虽为学生例举了学过的“美化、磁化、公式化”帮助学生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但依然是从知识到知识,创新性不够,学生积极性和好奇心未能充分调动,课堂气氛不够活泼。随着新课改推进,课堂导入发生了变化:2005年采用文字与图片、影视结合,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有利于发挥其主动性和参与性,为课堂教学创设了轻松而开放的基调。这一特点随着新课改的继续推进愈加明显:2011年教学设计中,课堂导入选用当下“民工潮”、“春运”等相关图片展开,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经比较发现:地理课程改革后,课堂导入部分更加注重直观、新颖,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调动参与性,凸现学生主体地位。

2.新课讲授设计明显发生变化

(1)教学内容:“教教材”导向“用教材教”。新课程改革前,教师课堂教学更多依赖于教材,以知识学习为主。研读案例发现,2001年以阅读课文回答问题为主要教学方式;在2008年教学设计中,实现了教材与图表的结合;在2011年教学设计中,教师为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学生认识,在教材学习基础上配合投影教学等。可见,新课改实施后,地理课堂教学的内容实现了由教教材向以教材为基础,引导学生自己建构认知的转变。

(2)教学方法:讲授法导向多法并用。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式,选取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在2001年教学设计中,教师主要通过讲授法传授新知识,教学方法单一,教师主导性强,学生主体性不突出。新课改之后,地理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如在2005年教学设计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尝试采用启发式教法等;到2011年,案例显示地理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上表现出更大的自主性和科学性,能够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3)师生地位:教师主体导向学生主体。教师与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性明显,而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之教学活动,学生的主体性就较为突出。新课程改革前,地理课堂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倾向明显,教师的主导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被弱化,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一现象在2001年教学设计中体现明显;到2005年,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将图表与教材结合,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问题,主体性开始凸显;2011年,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地图册,在学生回答、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纠正、解释,并补充说明,可见,学生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教师则“退居”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和辅助者。

三、地理教学过程设计变化的启示

1.关注情感教育,注重情感培养

地理新课程推进后,一个突出的变化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三维一体,即教学过程不仅要重视知识掌握与技能习得,强调学生体验和感知的方法与过程,还要培养学生对人、对己、对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判断以及做事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这就要求教学中应更加注意对学生进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把学生认知上的“会学”与地理情感上的“乐学”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趣激疑,以趣导知,知趣相融。

2.目标渗透过程,过程中实现目标

地理教学目标是地理教学活动的灵魂,对地理教学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地理教学过程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因此对地理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就成为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地理教学过程设计环节,应将教学目标融入地理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选择合适媒体与方法,开展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上首先设计三维教学目标,保证目标的全面性;其次注意目标的陈述。目标表述要具体、完整,同时还应可测量、可评价,并在教学中能够进行评价和反馈。

3.预设为基础,关注动态生成

预设与生成是矛盾的统一体,处理好两者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高质量的预设是保证教学过程正确方向的基础,而生成则是课堂教学的活力所在。没有生成,课堂会变成毫无生命力的“一潭死水”,没有预设,教学可能会偏离教学目标;但预设过强则会使教学成为“剧本化”的行为,丧失课堂应有的活泼与开放。因此,地理教学设计中应注意把预设作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动态生成,实现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

作者:赵金凤

情感教育与地理教学论文 篇3: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

摘 要:新课程改革让初中地理教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师如果依然沿用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将不能适应新课标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变革,探索适应新课标改革的教学模式。所以加强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地理教学

我国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人们对初中地理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因此,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研究,并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促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开展。

一、目前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陈旧

虽然我国已经全面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但是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对地理教学依然不够重视,而是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语文、数学和英语等学科上,而地理课就是放松的课,学校方面在地理教学方面的科研力量和师资力量投入比较少。家长对孩子的地理学习也不够重视,在家很少监督孩子学习地理相关知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生也越来越不重视地理的学习,课外几乎不花时间在地理学科上,课堂上也没有投入大量的精力。

2.教學方法枯燥单一

地理教学由于不受重视,所以教师也没有过分注重地理这门学科的教育,在实际教学环节中,往往是按照课本上的资料进行讲解,采用“填鸭式”和“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被动学习。教师无论是针对什么地理内容,都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容易使学生丧失兴趣,抵触地理知识的学习,同时也使一些地理内容的教学不够合理,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3.教学与实践脱离

初中地理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气候、地形等内容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都无处不在,而新课标也指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生活化教学,加强教学和实践的联系。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地理内容的实践性,完全按照课本来讲解理论知识,营造的课堂氛围比较枯燥,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并且也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1]。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1.转变观念,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

以往注重知识教学,而新课标要求在注重知识教学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要全面落实三维目标。学校方面要增加地理教学方面的资金投入和师资投入,引进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不能让别的学科教师代替地理教师,而是要建立专门、专业的地理教师队伍。此外,要建设地理教学课程体系,严格按照科学的教学体系来开展教学。此外,学校要加强宣传,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纠正错误的观点[2]。教师一定要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教学环节中不仅要注重知识教学也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创建有趣、轻松的课堂氛围,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环节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一定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新课标的要求。因此,教师可以将开放式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和情境教学方法等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师的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从而提升其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例如,在学习“自然环境”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在课堂导入环节采用情境教学法,采用多媒体播放亚洲自然环境的典型视频,引出亚洲自然环境的概念。教学环节中还可以引入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将生活中具体的事件作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提升了自己的学习水平。项目教学法是将学习整体划分为不同的项目,以学生为主体参与到项目

中,掌握相关知识,提升学生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角色扮演法、模拟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灵活应用到教学环节中。总之,教师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3.促进教学和实践有效融合

新课标指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来开展地理教学,让学生明白地理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提升学生对地理学习的认同感,并培养学生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气候”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了解我国主要温度带及划分的标准,并能够分析气候形成的原因。教师不能只按照教材上的内容来开展教学,而是要结合学生所在的城市,让学生总结教材中的内容和当地气候特点之间的区别和共性,进行知识拓展延伸,让学生掌握当地的气候特点。

新课程改革对初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地理教师要进行教学改革,转变观念,提高对地理教学的重视,注重知识教学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财生.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中),2015,31(4):128-129.

[2]邹露青.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方法浅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6,19(5):54-55.

[3]付伟.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有效教学的方法[J]. 青年时代,2016,24(13):209-210.

作者:姜荣基 张永芬

上一篇:不安全因素采矿工程论文下一篇:任务驱动法商务英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