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情感教育与教学

2022-09-10

大学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 他们的情感教育已成为现今素质教育的主题。但能否在有限的课堂实施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 融情趣与知识为一体, 提高学生愉快、兴趣等主体的积极的情绪情感状态, 营造一个自由民主的课堂, 需要我们认真探讨。

1 情感教学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题传授是一个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过程。情感是联系双方交流、沟通的基本方式。课堂上知识接受全有赖于情感的铺垫。而学生心理的接受程度往往是一个教师能力的综合体现。对于正处于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关键时期的大学生来说, 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对大学生的心态、思想有深远的影响。师生的融洽关系是基于课堂上的交流才能够建立, 景语是客观存在的形式, 而情语是主观情绪的流露。把真景化成意中之境, 将精神注到语端。在教学中, 首先是知识的启动, 拉近师生之间的互相交流, 这时的情感成分是互相交往的一个主要特征, 真情的流露往往是教师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一种发自真心的关爱, 这些真心的关爱学生是能够真切体会到的, 这对于课堂的学习效果, 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而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改进学生的学习态度。我在讲授秘书实务这门课时, 一个学生对此认为秘书就是做好领导的后勤、管好办公室日常事务就行了, 所以上课不认真, 我在讲解秘书技能的知识环节中, 穿插古今中外秘书的经典事例, 声情并茂的分析秘书的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 强调秘书在工作中的悟性是关乎整个事件的成功所在。我举的例子是比尔盖茨的第二任秘书的故事。同时采用实地情景演示, 我和这个学生参入其间, 互相配合, 互为默契, 感情不知不觉就完全投入到整个的学习中了, 并且还提出改进的建议。在以后的课堂上, 这个学生的学习面貌焕然一新, 他告诉我, 老师, 是你的精彩的讲授和亲临演练完全改变了我对这门课的看法和态度。因此, 充满情感的课堂是完成教学任务、教育培养学生的积极人生态度和道德规范形成而为之提供的一个有利条件。

2 情感教育能有效促进发展大学生认知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 良好的情感教育对学生学习科学知识、认识掌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们在探索未知的事物所表现出的强烈求知欲望、好奇心、以及解决问题后所获得的喜悦、快乐等情感都有助于大学生认知的发展。情感教育通过对学生情绪的调节, 把学生在学习上的兴趣、愉快情绪调控在适度的水平上, 使其对学习充满了热情, 做到“愿学”、“乐学”。积极的情感可以拓展学生思维, 开创学生的创造性, 改变学生思维的方式, 增强感悟性;消极的情绪会使学生思维灵敏性大打折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应该充分地表现出自己对教学的热情和追求, 以此感染学生, 增强学生对学习的情趣, 当然, 首先要感动自己, 你连自己都感动不了, 有怎么能去感动学生呢?

情感教育首先表现在教师对专业学科的态度或价值观, 这种讲解应与课堂教学过程有机结合。这里面反映出教师讲课中对学生学习的关注与热忱, 教师应在教学中表现出关心学生的进步, 及时赞美;同时帮助他们纠正错误, 那么, 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投入会更全神贯注, 增强信心。如此也折射出教师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感情投入, 教师充满激情, 全身心地融入到教学中, 不是一种应付式的照本宣科, 而是一种探讨问题, 追求真知的态度, 讲述中探讨知识获取成果产生的喜悦和艰辛, 这些学生对此会感同身受, 产生强烈的共鸣, 这时, 学生会感觉得到一种享受, 一起体会到知识的力量。具有了这种信念, 学生自然就有很高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 就会扭转原有知识基础较弱的劣势, 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3 情感教育能辅助提高大学生审美能力

课堂情感教育对提升大学生情感意韵的内涵、对事物理解的深度有深远的影响。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创美能力离不开课堂教师对美的事物、积极的人生体验和美好情感的灌输。大学生正是处在对情感探索渴求的满足期, 渴望得到美好活动的主观体验。美感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高级社会性情感。审视美的事物须具备对美的清醒认识, 在此基础上才能深刻体会到美的真谛, 才能在实践中自觉地创造美、维护美、爱护美。但这些都应对美有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在课堂的教学情感教育中自由民主的课堂气氛, 教师引人入胜的讲授, 真诚亲密的同学关系, 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 这些形成的快乐、宽松的课堂教学气氛等都蕴涵着丰富的审美因素。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完全履行“教书育人”的职业准则, 培养具有高尚情操, 提高审美、爱美能力的人才。如此对教师的综合业务水平有更高的要求, 这更需要教师在当前功利化的教育中保持独立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用自身的言行对大学生情感形式和人格培养作榜样。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情感是道德信念、原则性及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 没有情感, 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 只能培养伪君子。当前大学忽视对大学生的情感关怀与培养, 一种产品式的技术性教育。教师在课堂上只灌输纯粹的理论、技能、知识, 进行的是知识教育, 而不是素质教育。在这样的教育环境和气氛下, 为了取得好成绩, 获得老师的好感和器重, 学生无疑会加重个人的功利追求, 真正的美好情感体验和认识一片空白。学生的价值取向趋于功利思想;这时, 学生的知识在增长, 但人格已有缺陷。人生追求的变迁, 严重困扰着大学生的追求取向, 影响着他们正确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在最近举行的公务员考试中, 一个学生说:“要去就去海关、工商税务机关, 有油水。”

可见, 情感注入使教育教学隐含着内蕴的美学隐性影响, 马克思说:“用爱来交换爱”。师生之间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感情基础, 教育才能够成功, “亲其师而信其道”, 只有和学生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学生才会无保留地理解并报以全身心的回应。

摘要:本文分析了在课堂教学中施以情感教育方式的特点, 论述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把握情感与教学相结合的角度和尺寸, 提出了在重视教师情感的感化作用、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等几方面的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课堂情感教学,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1] 蔡汀, 王义高, 祖晶.苏霍姆林斯基选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2] 李伯黍, 燕国材.责任编辑钟海连.教育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 62.

[3] 鱼霞.情感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

上一篇:“班级导师制”下教育教学方法现状及对策分析下一篇: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