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小学语文论文

2022-04-17

摘要: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中的支架式教学思想展开讨论,研究如何在小学语文纠正错题中有效地运用支架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词:支架式教学;小学语文;错题纠正支架式教学这种教学思想来源于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支架式小学语文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支架式小学语文论文 篇1:

浅谈“支架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的探索

纵观课堂教学,最终预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与提问设计的有效与否密切相关。本文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探索在“支架”指引下推进教学目标生成的教师提问设计。

一、提问设计的准确性

提问设计的准确性要求问题紧扣教学目标。以《孔繁森》教学为例,这堂课的提问设计均要围绕“结合文本内容让学生把话说具体”展开。

在教学本课时,由教师引导学生接触文本开始,让学生以“谁做了什么”(“孔繁森抚养孤儿”)的语言形式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随着提问设计依次完成如下的练习:

孔繁森 (谁) 抚养孤儿 (做了什么)

孔繁森抚养孤儿。(优秀的援藏干部)

孔繁森抚养 孤儿。(三个在地震中失去亲人的藏族)

孔繁森 抚养三个在地震中失去亲人的孤儿。

在教学的最后要求把“孔繁森抚养孤儿”说具体,再以填空的形式呈现:

孔繁森 抚养 孤儿。

教学过程中学习者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教师的提问与任务的解决上,以填空的形式理性地呈现教师的提问设计。

二、提问设计的关联性

提问设计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要通过提问设计将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以《说勤奋》教学为例,对于一篇说理文,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核心提问的设计:

(1)作者在第一自然段非常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是什么?

(2)为了证明这个观点是正确的,课文列举了哪两个人的事例?

(3)每一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勤奋,但课文只列举了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事例,够吗?是否需要再多加几个事例?

以上提问围绕“说理”(说什么理?怎么说理?)进行设计,让学生在对话文本的过程中明白要想验证自己的观点是对的就必须提出充分的证据,而事例不在于多,可以充分验证作者观点正确,事例证明就成功了。

关联性的提问设计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最后以表格形式的练习,再来感知说理文的文体特点,便能很好地理解一般的说理文通常会采用的结构:开头——提出观点;中间——证明观点;结尾——总结观点。

在学习了具体的课文之后,整理总结一般的文体特点,以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接触到类似的文章也能得心应手地去自主阅读。

三、提问设计的适时性

(一)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对于课堂实录中教师上百个的提问进行再整理,是否可以删去的标准在于提问能否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谈礼貌》教学为例,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说理文对于典型事例的选择,在学习了“岳飞问路”“女青年与小学生”“周总理理发”的事例后提问:比较《说勤奋》的事例证明,谁能说出这三个事例在写法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如此提问设计在横向比较文本事例的过程中激发并提高了学生的理性思维。

(二)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避免一部分学生成为课堂中的“无所事事”或是“滥竽充数”者,就要让提问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以《郑和远航》教学为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难度的提问设计。对基础较弱及一般的学生设计提问:叙述场面,首先要抓住哪些要素?再问:叙述时要强调的内容,找到了吗?最后让学生借助关键词完整地复述三个场面。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设计提问:你打算怎样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这样的提问设计,是对教学任务的分解与整合,既达成了教学目标,又照顾到了各个层次的学生。

四、提问设计的生疑性

提问设计还要追求诱发学生质疑,这是课堂教学中具有灵气的部分。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联系已学的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设计提问:萧红忆园子,景暖情暖;彭德怀杀骡子,景冷,情是否也冷?学生回答:景冷但感情炽烈。追问:你有什么疑问?学生会围绕提问质疑,当学生提出“为何作者要通过彭德怀杀骡子这么残忍的事情来体现人物的感情?”“既然他这么喜爱大黑骡子为什么还要杀掉它?”时,思维互动下的教学目标便自然生成了。

提问设计最核心的理念在于应立足于学情之上,这是搭建“支架”的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有效设计提问的起点,倾听学生的回答,思考学生如此回答的原因,据此产生的追问与由此引发的更为复杂的回答,这便是有效提问设计下的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振华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作者:沈茜

支架式小学语文论文 篇2:

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错题纠正中的有效应用

摘 要: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中的支架式教学思想展开讨论,研究如何在小学语文纠正错题中有效地运用支架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小学语文;错题纠正

支架式教学这种教学思想来源于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在学生智力活动的过程中,所解决的问题和原有的能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个差异就叫作“最近发展区”。而支架式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教师将知识的理解过程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让学生通过支架一步步地解决问题、学习知识,提高自身能力。

一、课前准备支架布置任务,集体讨论待评价错题

支架式教学的特点在于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明确自己的位置,即始终处于学习主体,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教师在搭建支架式教学任务前可以提前针对高频率错题给学生布置一些学习任务。例如在每次完成语文习题后,教师可以将错题大致地进行分类统计,对于出错率较高的题目单独作为教学重点进行讲解。教师可以将几个出错率较高的题目提供给学生,然后将学生进行分组,学生在出错率较高的题目中自由选择一道题目进行消化整理,让学生将错题中的知识点、解题思路,针对其他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做好汇总整理,最后单独利用一堂课的时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讲解。在支架式教学开始就设计这样的环节,首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先在小组内部学习中消化错题,拥有充足的时间将知识吸收;其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共同思考其他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并提前做好准备,一方面使学生的逻辑思维有所提高,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让学生能够更加大方地展示题目处理的方式。

二、围绕易错考点搭建支架,以问题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易错考点为学生搭建“援助”性质的学习支架,方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能够及时给予适当的帮助。支架式教学模式的重点是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拥有主动探索知识的兴趣。要达到以上目标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适合学生的解疑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思考。例如,关于《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段话先是描写了小女孩擦燃了火柴,再写小女孩由于饥饿极了眼前出现了美食,最后写了小女孩又回到了冷酷的现实。发挥你的想象,此时的小女孩擦燃火柴还会出现什么幻觉?请你仿照这段话的写法写一段话。”这一题目中,问题的最后要求学生根据段落的描写方式进行仿写。在仿写中,由于学生的语言迁移能力较差,所以容易在仿写中出现差错,在语言迁移的过程中受阻。针对这样的错误,教师可以结合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把握片段中的语言特质。例如,在上面这道题目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想象。在天气寒冷的夜晚,小女孩最盼望什么来消除寒冷呢?或者小女孩一个人孤苦伶仃,她最希望谁能在她身边呢?以這样的问题让学生展开想象,让想象的内容丰富起来。

三、教师点拨易错之处,梳理思维规律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待学生的错题通常都是采用教师借助粉笔、黑板进行讲解,而学生则是以倾听记忆为主。但是根据调查得知,通常运用这种方式学习效率非常低下,在学习两周后所存留下来的记忆只有5%。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搭建支架,让学生依附支架的学习平台来交流、答疑。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

例如,在“根据词语构成规律,仿写词语”“根据情境写成语、填写关联词语”的相关题目中,以上题目都是重点考查学生词语的积累与运用能力,但是往往是这种送分的题目学生出错频率较高。首先在仿写词语的题目中,不少学生因为弄不清楚构词规律而出错;在关联词语填写过程中,对关联词语的运用不是很恰当。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从学生方面看,均是因为学生的词汇量太少所导致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注重词语的积累就容易导致词汇量减少,脑中没有词语。从教师方面看,一是积累词汇以及运用词汇的比例失调。在日常教学中注重词汇的积累,但不注重词汇的运用,导致学生知道词汇,但不知该运用在何处。二是词语运用背景较窄。教师没有根据相关的情境进行设计,所以在面对根据情境填写词语的题目时学生无从下手。根据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为学生疏通渠道,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思考。比如题目要求学生替换“赢得”这一词,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生活进行联想:在生活中你觉得自己什么时候赢得了什么?你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别人赢得了什么?运用这样的训练拓展学生的空间,让学生对词语的运用更加熟练。

总而言之,支架式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其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进一步对支架式教学方式展开研究、学习,更深层次地进行了解,在一次次教学中不断完善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课后还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延伸,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为语文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陆国武.唤醒课堂活力,打造高效课堂:论小学语文高效讲评课堂的构建策略及探究[J].求知导刊,2020(13):21-22.

[2]黄建英.基于合作的语文错题资源的利用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9(36):44.

[3]徐良发.建构小学语文“错题管理”的有效策略[J].语文天地,2018(18):3-4.

作者:范利

支架式小学语文论文 篇3:

支架式教学下的小学语文低水平学习者自学能力培养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新课改力度加大,支架式教学模式越来越为教师所关注。从教师层面入手,结合支架式教学的概念、步骤、支架的类型、本质属性以及实际课堂应用等方面,探讨支架式教学模式在以低水平学习者为中心构建新的学力中起到的作用,以此改进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对低水平学习者采用的教学策略,为提高教师教育实效作些探讨。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低水平学习者;自学能力

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新课改要求教师应而向全体学生,突破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新的学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仍以教师本身和教材内容为主导,忽略r小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速度,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

随着新课改力度的不断加大,驱动着教育研究从思辨式分析向精细化转变。本文试图对支架式教学下小学语文低水平学习者自学能力培养研究的述评,引发小学教师对低水平学习者的关注,改进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对低水平学习者采取的教学策略。

一、关于“低水平学习者”的研究

低水平学习者,又称学困生、后进生,指智力正常而学习结果远未达到教学目标的学生。[1]其明显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混”字当头;学习努力但成绩差,丧失自信;学业压力大等。有学者根据不同的特征将“低水平学习者分为:暂时困难的“学困生”、能力不足的“学困生”、动力不足的“学困生”和整体性困难的“学困生”。[2]从现有的文献看,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低水平学习者,他们都表现为学业上的“无力感”,因为非智力因素沒有足够的能力去完成学习任务,难以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导致学习兴趣不足。

二、关于“支架式教学”的研究

根据资料,最早提出支架式教学这一概念的是布鲁纳、伍德等学者,他们在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Lev S.Vygot sky,1896-1934)搭建支架(scaffolding)的基础上提出了支架式教学。[3]支架式教学方式要点如下“首先,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发现活动;其次,教师指导的成分逐渐减少,最终要使学生达到独立发现的地位,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由教师向学生转移。”[4]

(一)支架式教学的步骤

关于支架式教学的主要步骤,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划分方式。最早是Brown等人1984年提出支架式教学的三个步骤:预热、探索和独立探索。学者林丰芳在前人的基础上将支架式教学的上课环节分为以下五个步骤:创设问题情境、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儿童独立学习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效果评价。[5]有的学者指出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包括构建支架、进入情境、自我探索、效果评估和反馈教学。[6]总之,关于支架式教学步骤的探讨,国内外学者在Brown三个步骤的基础上进‘步细分,在此基础上加上效果评价环节,但并未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制定客观、系统的评价标准。

(二)支架的类型

济南大学梁爱民副教授指出概念支架表现形式有如下几种“示范和大声思维、范例、问题、建议、向导图表。”[7]有的学者从支架的表现形式来看,将常见的学习支架分为范例、问题、建议、工具、图表等。[8]罗梅从商务英语角度,认为主要有问题支架、建议支架、案例支架、工具支架、图表支架、向导支架、模拟支架、反馈支架等表现形式。[9]因此在语文课堂较多采用示范,问题等概念支架,而在数学课堂较多采用图标,工具等更具象化的支架。

(三)支架式教学的课堂运用

在实际的课堂运用中,支架式教学在不同学科中的分布并不均匀,较多运用在文科课堂,较少涉及到数学、化学等学科。从年级来看,支架式教学在大学课堂运用较多,在初高中其次,小学课堂较少。在现有的文献中,学者梁承晖以提供建构认知结构的框架为教学的切入点,对小学语文合作学习使用支架式教学策略进行研究。[9]有的学者以广东省内多所小学作为调研对象,探讨促进儿童语言智能的支架策略,提出支架时动态的观点。[10]朱玲针对大学生的英语写作现状,从构思阶段、写作阶段和英语写作评价中,指出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11]基于此,当前虽有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具有支架式教学的意识,但多是理论层而的探讨,停留在支架式教学的功能和意义方面;同时,虽有学者指出对支架式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效果评估,但尚未形成一个评估的标准。

三、小结

在支架式教学的既有研究中,研究者常常在理论层而将支架式教学分为若干个步骤,却未能在实践角度相对全面、客观、准确地记录支架式教学在课堂上的运用情况;其次,由于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理念的差异,支架式教学模式较少应用在基础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阶段;部分教师虽不自觉地应用支架式教学策略,但缺乏系统化的、实践性的理论指导,未能显著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从现有的文献看,我国对支架式教学模式和低水平学习者的自学能力研究是不足的,需开展更多切实有效的研究。同时以低水平学习者自学能力的提升作为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小学语文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评价的重要指标,为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制定客观的评价标准,促进小学语文低水平学习者的转化,此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薛辉,陈思傲.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业情绪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3(3):52-58.

[2]蔡守生.化学学困生的转化途径[J].青海教育,2004(9):87.

[3] Marlene Scardamalia,张建伟,孙燕青.从“做中学到构建主义”[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 (4):35-39.

[4]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27.

[5]林丰芬.维果茨基和皮亚杰的理论在支架式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论坛,2007(12):227-228.

[6]蚁哲芸.多尔4R理论指导下的健美操支架式教学模式[J].体育学刊,2014(2):86-89.

[7]梁爱民.“可理解性输入”与“最近发展区”概念支架类型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29-32.

[8]高艳.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支架式教学模式探讨[J].当代教育科学,2012 (19):62-63.

[9]罗梅.关于支架式教学中的支架探讨

以商务英语课程为例[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3):184-187.

[10]梁承晖.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支架式教学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09 (8):436.

[11]赵阳.支架式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广东:广州大学,2011. 11.

[12]朱玲.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英语写作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学刊,2016(12):114-115.

作者:蒋鸥晨 曹丽萍

上一篇:互联网金融法律论文下一篇:中美贸易战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