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支架式教学的理论研究

2022-09-12

1 支架式教学的由来和发展

任何一种新理论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 支架式教学也不例外, 它是以往教学理论的完善与发展。

传统教学, 一般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 也就是“讲解教学”, 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单向关系, 但其理论中, 也是建构的思想。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构建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不单单是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 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它强调教学环节的设计, 对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做了明确的界定。在此基础上, 建构主义提出了支架式教学模式, 它源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在当今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所谓支架式教学是指教师引导着教学的进行, 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 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识活动, 简言之, 是通过支架 (教师的帮助) 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 最后撤去支架。这是以维果斯基的“辅导教学”为基础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中,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掌握和内化那些更高的知识技能的, 以便更多地进行自我调节。

从上述可知, 它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方法, 是教学理论不断完善与发展的产物, 它将影响各国教学模式的改革。

2 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支架式教学源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这个理论是以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为基础的。

维果斯基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 一种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借助语言工具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发展起来的, 它受社会文化历史发展规律的制约。由此可表明教育对人发展的重要作用。

维果斯基在说明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时, 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思想, 认为教学必须要考虑学生已达到的水平, 并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为此, 在教学中, 必须注意学生的两种发展水平, 一种是现有的发展水平, 一种是潜在的发展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 即学生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 就是“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的提出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 教和学的相互作用, 刺激了发展, 社会和教育对发展起了主导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 我们认为教学创造着发展。

3 支架式教学的影响因素

支架式教学有别于其它的教学模式, 它是以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有步骤、有秩序进行的, 它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搭脚手架——就是教师在授课前, 应建立一个概念, 框架就是一步步地设疑。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有助与学习者进行新旧知识经验间的联系, 进行知识的建构。

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 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 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所学到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去利用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 从而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起联系, 并赋予新知识某种意义, 另外, 还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

独立探索——就是让学生独立去完成某项任务。这是学生的独立阶段, 但也需要老师指出探索内容, 即:确定与给定概念, 有关各种属性, 并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大小顺序排列。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引导, 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 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 起初, 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 以后逐渐减少, 愈来愈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 最后要争取到无需老师引导, 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攀升。

协作学习——就是进行小组协商讨论。对于同一问题, 不同学生可能有不同的答案。进行小组讨论, 进行概括、归纳, 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 这是传统教学模式所忽略的。

效果评价——就是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 它包括: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对小组学习所做的贡献;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在以上教学环节中, 教师和学生地位关系已有所了解, 但具体怎样呢?下面我们来分析。

教师的作用地位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 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他的教育对象是学生, 那么在教学中就应做到: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 新旧知识间联系的线索, 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 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 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 使之朝着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 制定不同的学习要求。

学生的地位。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 是教育的对象, 是知识的接受者, 那么学生要求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主体作用。

要用搜索法, 发现方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在建构意义过程中应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 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要把当前的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道的事物相联系, 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对所学的内容应定期复习巩固。

4 支架式教学的实施条件

从以上论述中, 已知支架式教学所需要素及执行环节, 那么对于支架式教学要想普遍应用于教学上, 它需要哪些条件呢?

政治条件。

教育是为政治服务的, 政治决定教育的方式、性质、特点、规模及所需人才, 并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政治保证。社会的和平和安定, 有利于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 从而有利于教学思想的传播。

经济条件。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经济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的高速发展, 需要具有全面发展的人才, 这就需要对人才进行能力的培养, 而支架式教学正是注重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它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的要求。

环境条件。

一个好的社会环境, 有利于新知识的传播, 是新的知识产生的摇篮。支架式教学要得以利用, 应有一个乐于吸收他人经验, 吸取他人精华所用的精神, 而不是固步自封。

文化条件。

一种新有教学模式的应用要有一定的文化为基础。也就是教师应大胆采用的新的教学模式, 不断向外界搜索新思想、新知识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专业文化知识, 以方便教学正常进行。

5 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影响

支架式教学明确了教师和学生的作用和地位, 这种教学方法从学生自身发展规律出发, 进行有效的教学。而我们的启发式教学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主动学习。这两者之间有差异也有联系。

支架式教学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 它具有科学的理论体系。启发式教学是以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基础的, 吸收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 它还没有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启发式教学不是某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而是运用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它是各国进行教学改革的依据, 可以说支架式教学具有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形式。

由于教学条件及对象的不同, 教学方法也是各异的, 但都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作用, 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中, 注意方法的运用, 以达到更加有效的教学效果。

摘要: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的核心内容, 源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以该教学理论学生的学习规律为基础, 注重教学环节的设计。它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 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有明确的界定, 对教学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最近发展区,教学环节

参考文献

[1] 维果茨基著, 余震球选译.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M]第2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年

[2] 单文经《教学引论》.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年

[3] 柳海民《当代教育理论专题》.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上一篇: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研究下一篇:高校非艺术专业学生艺术教育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