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事业单位投资企业监管论文

2022-04-30

现代服务业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形势下加快发展服务业,是优化我国产业结构、促进市场繁荣、提高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关键环节,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是缓解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就业难题的主要渠道。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水利事业单位投资企业监管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水利事业单位投资企业监管论文 篇1:

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摘 要】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今天,各类企业、事业单位都在积极探索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业务也逐渐发展,并且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本文将探讨和研究事业对外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对外投资;问题;措施

2012年2月7日,我国颁布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第68号令),规则明确规定,要着重突出和强调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严格限定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要在相关审批程序的规范要求下,遵照国家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外汇管理等相关规定,履行报批手续,展开对外投资。国家政策的嚴格要求和国际市场的变化都对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业单位要明确自身在对外投资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自身应对风险的能力。

一、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存在的问题

1.缺少关于对外投资的综合考量

在国家积极提倡“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指导影响下,不少企业开始进行了对外投资的探索和尝试。事业单位顺应时代和经济发展潮流,积极改革自身,进行对外投资具有一定的意义。但这其中不乏不符合对外投资水准的事业单位,这些单位只是单纯跟随大流,没有综合考虑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也没有充分研究国家经济发展形势,盲目进行对外投资,缺少一定的综合考量,这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2.缺乏对于对外投资的事前准备

事业单位在进行对外投资前,首先要充分了解所投国家、地区的经济运行情况,政治格局是否稳定,准确分析事业单位需要承担的风险。其次,要充分调查对外投资的领域未来发展形势及时作出战略的调整。最后,要培养处理对外事物的人才,进行一定的人才储备,保障对外投资项目能顺利进行。但是,不少事业单位并没有做好对外投资的事前准备,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和资金损失。

3.欠缺对外投资的监管体制

一些事业单位在进行对外投资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管体制,也没有设置专门的职能人员和职能部门对资金进行监管,对外投资专项资金的使用和安全都没有得到相应的保障。

4.缺少对外投资的经验

事业单位不同于一般的企业,缺少对外投资的相关认识,在决策过程中存在不完善、不规范的问题,极易造成不理性的、不科学的投资。缺少对对外人才的储备和培养,不能及时和对方沟通,了解合作方意图,对实际的对外投资项目造成很大障碍。

二、造成事业单位对外投资问题的原因

1.我国对外投资大环境

(1)我国对外投资起步较晚。19世纪中期,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了直接对外投资。到了20世纪60年代,发展中国家也顺应世界经济潮流,开始兴起直接对外投资。而我国由于一定的历史原因,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进行真正的直接对外投资。对外投资晚、发展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总体环境是事业单位进行对外投资时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2)缺少对外投资的环境风险管理。目前我国还没能对企业实施到位的监管环境,国家缺乏关于对外投资的指导性意见和相关法律法规,造成企业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约束力不足、措施不完善、重视程度不够。国家对企业对外投资管理经验的欠缺,也直接影响到对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管理。事业单位投资起步和发展都晚于企业,国家对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相关管理措施和经验更加不足。(3)国家规定不完善。对于事业单位,国家出台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的对外投资范围不清晰,要求不准确。国家规定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可以利用有形的资金、货币,也可利用无形的资产,但这些资产都是属于国有资产。事业单位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可能会增大对外投资方式的主观性、任意性,提高对外投资风险。

2.事业单位特性影响

我国的事业单位是国家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社会服务组织,要始终将事业单位的社会公益属性放在首位。这就决定了事业单位在进行对外投资的过程中不同于一般企业,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盈利而展开的,而事业单位要时刻把社会公益属性放在首位,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范围和方式。

三、解決事业单位对外投资问题的措施

1.国家层面

(1)建立健全对外投资资质审核制度。要建立健全对外投资资质审核制度,对于申请对外投资的事业单位要进行全面的审核,检查其是否具有对外投资的资质。支持和鼓励符合条件的事业单位进行对外投资,坚决不允许不符合要求的事业单位进行对外投资。(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完善对外投资的相关法律,规范和明确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最新理念、范围和手段,使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行为规范化、合理化。加强对外投资的环境风险管理,营造公平公正的对外投资环境。

2.事业单位层面

(1)积极贯彻执行对外投资政策规定。事业单位要明确自身的公益属性,各项对外投资要符合国家的规定。做好对外投资的事前调查和准备,明确对外投资的目标和内容,多方考量,实现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2)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监管体系建设。设置专门的部门和人员监管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明确对外投资资金的使用状况,保障资金的使用安全。及时把握对外投资项目的实际进程、整体状况,并进行定期的审核和检查,把控好对外投资的节奏,对危机要有敏感度,及时作出反应,避免不必要的损失。(3)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培训,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外工作的能力。另外,还可采取招聘的方式,积极为单位争取对外工作人才。对工作积极、工作效率高、工作能力强的工作人员进行鼓励和奖励,发挥先进分子的先锋带头作用。

四、结语

在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要明确自身在综合实力、人才储备、监管体制方面的缺陷,从多方入手解决问题,提高事业单位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当然,事业单位的一切对外投资活动的展开都要基于国家的政策规定,不能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不能忽视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

参考文献:

[1]李霞.中国对外投资的环境风险综述与对策建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7):62-67.

[2]姚利云.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河北水利,2016(11):25-25.

[3]杨建.关于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J].辽宁经济,2016(12):54-55.

作者:李中会

水利事业单位投资企业监管论文 篇2:

以金融创新助推现代服务业发展

现代服务业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形势下加快发展服务业,是优化我国产业结构、促进市场繁荣、提高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关键环节,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缓解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就业难题的主要渠道。从投入产出效果看,每单位投资可提供的就业岗位,第三产业是最大的,说明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极大。与西方发达国家和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平均吸收就业劳动力的比重仍然很低。从长远看,大力发展教育、文化等服务业,有利于创造更多新就业机会,满足各种层次人力资源的就业需求。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服务业具有需求收入弹性高、发展潜力巨大、环境污染小的特点,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源泉。因此,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物流、咨询、信息服务、科技开发、商务服务、教育培训等现代服务业,是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提升制造业竞争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保障。为工农业提供中间服务的金融、物流、批发、各类专业服务等服务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素质和运行质量。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仅对服务业本身,而且对提升其他产业竞争力,改善我国投资环境将发挥重要的推动力作用。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加强社会事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也是服务业发展的过程。服务业的繁荣,有利于增强城市的服务功能、集聚水平和辐射能力,是提高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推动力量。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现代服务业涌现出很多新业态、新模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当今世界,服务贸易方兴未艾,服务产业转移加快,服务领域国际合作潜力很大。服务业发展程度已经成为反映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

服务业融资的瓶颈

我国服务业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与国外横向比较,其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甚至还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不仅如此,而且服务业内部结构落后,传统服务业比重过高,新兴服务业发展不足。总体上仍处于传统服务业为主体的结构。这一结果与金融业的发展和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当前我国金融政策在促进新兴服务业发展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我国已相继建立起了主板、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市场,中国证监会2001年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中将行业分为13个门类,其中有7个门类属于服务业。但是我国不仅主板而且连中小企业板、创业板都对上市门槛的要求过高,如公司资本金要求、持续盈利能力等。因此上市的企业,选择发行的企业都是过了初创期,经营稳定效益良好,而那些急需用钱的初创型企业反倒是无法融资。这样上市的企业无疑与创业板高成长、高风险的定义相冲突。对大多数中小服务企业来说,由于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规模往往较小,且无很好的经营业绩,故很难通过上市融资。事实上很多很优秀的小企业,并没有连续三年的盈利纪录,甚至经营时间不到一年,但它的发展前景却非常好,投资者也会愿意去投资。

二是金融支持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业,对现代服务业的金融支持相对不足

银行的信贷体系基本都是对应于传统服务业,而对新兴服务业缺失相应的历史数据作为评级基础,人才以及评级技术也很缺乏。另外,服务产业覆盖面很广,既有传统的贸易行业,也有新兴的软件服务业,这些行业的盈利模式以及现金流分布并不相同,所以需要银行进一步细分,并制定相应的政策。这些因素也使得银行不愿参与服务性企业的融资。

三是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配套政策不健全

目前,我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各项内容都取得不小的成绩。支付系统已形成以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以商业银行行内资金清算系统为基础,同城票据交换所和清算系统以及外币清算系统、银行卡支付系统并存的格局,同时,支付结算体系引入了实时全额结算机制和债券交易的付款交割机制。

但我国目前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仍有继续改进的余地。我国还需完加快社会信用制度法律建设,构建诚信社会。建立反洗钱法律制度,遏制和打击各种洗钱犯罪,维护金融稳定。研究有关金融创新的法律制度,鼓励和规范金融创新。对一些跨行业和跨市场的金融创新产品,加强监管协调,推动制度化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建立。

加强服务业金融创新

服务业投融资问题一直以来是服务行业发展的瓶颈。金融体系各部门应结合国家产业发展战略,深入研究其盈利模式和风险特点,进行融资产品和管理模式的创新,不断拓展服务产业融资产品和信贷模式。

完善服务业信贷管理体系,健全信贷营销和激励约束机制

创新服务业信贷产品,满足服务业企业个性化资金需求。金融机构要根据服务业企业不同的生产周期、市场特征和资金需求,创新信贷业务产品,实现金融服务的专业化、特色化和多样化。对信誉度高、资产质量良好的成长型服务业企业,可采取公开统一授信的方式,适度扩大授权授信额度,积极推行仓单质押、订单融资、应收账款托管和对公客户活期存款账户透支等特定资产项下信贷业务品种,支持其做大做强;对信誉良好、收益稳定的服务业主,可适度发放企业主创业贷款或提供具有一定透支额度的贷记卡等金融服务;对市场波动较大的服务业企业,可以法定代表人或自然人财产抵押质押的方式提供可循环使用的信贷资金额度扶持;对中小型服务业企业和业主,适应其短、少、频的资金需求特点,可在适当增加动产、不动产抵押质押及财产权利质押等信贷业务的同时,积极探索开发中小企业或业主联户联保贷款业务。

降低资本市场进入门槛,积极引进风险投资

主板面对的是已经培育成熟的大中型企业,创业板面对的是正处于成长中的富有潜力的企业,但是在我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中对发行条件规定的门槛过高,不利于增加服务行业企业上市融资,因此从有利于服务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应适当放宽创业板的上市条件。同时,还应处理好主板与创业板间的互动,对于在创业板中发展较好、经营稳定的企业可以到主板申请在上市。

另外可以发展风险投资。风险投资投向于那些不具备上市资格的中小企业和新兴企业,无需企业的资产抵押担保。风险投资基金多以股份的形式参与投资,其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所投资的企业尽快成熟,取得上市资格,从而使资本增值。一旦公司股票上市后,风险投资基金就可以通过证券市场转让股权而收回资金,继续投向其它风险企业。引入风险投资,一方面可使企业获得所需资金,另一方面可使企业改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制度,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逐步建立了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公司体制。

加强金融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金融服务平台

主要是推进征信体系建设。应继续扩大信息采集面,加大非银行信息的采集力度;扩大企业和个人信用报告使用范围,提高征信系统服务水平;积极推动我市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继续开展中小企业信息采集和更新工作,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档案数据库信息服务功能;全面推动信用担保机构和中小服务企业的信用评级工作;加强和规范应收账款融资管理,推进应收账款融资业务顺利开展,在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日常业务正常运行的基础上,逐步将收费权质押贷款范围扩大到城市供水、供热、公交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对具有一定还贷能力的水利开发项目和城市环保项目,逐步探索开办以项目收益权或收费权为质押的贷款业务,促进公共服务业加快发展。

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服务业,增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

新兴服务业却很难得到资金支持而不能快速发展,除了金融政策缺乏导向和一些新兴服务业因具有公益性而经济效益不高之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产业的垄断性和封闭性。因此,要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取消投资审批制,降低进入门槛,打破行业垄断和所有制政策歧视,让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尽快进入。与此同时,发展民间金融机构,开通民营企业融资渠道,让进入新兴服务业的民营企业不断成长壮大。

作者:史琪

水利事业单位投资企业监管论文 篇3:

西部地区农民创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通过对临桂县农民目前创业情况的研究,找出农民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力求对欠发达地区农民的创业活动有所启发。

关键词:临桂县;农民创业;创业现状;对策

一、临桂县农民创业的现状

本文数据来自于国务院西部办“双新”计划广西临桂县“新农村、新农民”创业能力培训班的统计数据。该培训班的200名成员来自临桂县的各乡、镇、村,是临桂县农民中各行各业的代表。此次调查共发放200份调查问卷,收回189份。因此,实际受访者总人数为189人。其中,受访者担任村干部的有75人,占实际受访者总人数的39.68%;经济能人75人,占实际受访者总人数的39.68%;协会会长及成员39人,占实际受访者总人数的20.64%。

(一)创业总体情况。在收回的189份调查问卷中有137人正在进行创业或经历多次创业。其中第一次创业的有42人,第二次创业的有57人,第三次创业的有29人,第四次创业的有7人,第五次及五次以上创业的有2人。目前,临桂县约有72.49%的农民正进行创业或经历多次创业。其中第一次创业的农民占创业农民总人数的30.66%,而经历多次创业的农民占创业农民总数的69.34%。从创业人数比例及进行的创业次数看,目前临桂县农民创业的总体情况较好。

(二)创业者特征。在137位有创业经历的受访农民中,9位为女性,女性与男性创业者的比例为1:14.22。这说明临桂县农民创业主要以男性为主。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受访的农民创业者的年龄在23到62岁间,平均年龄为45岁。临桂县年轻农民创业者(20到29岁)人数很少,只占创业农民总人数的9.49%,而中年农民创业者(30到49岁)占大多数,为创业农民总人数的66.43%。临桂县农民创业者的学历普遍不高。其学历主要集中在中学文化程度,占受访创业农民总人数的91.98%,大专学历的农民只占农民创业者总数的2.92%,没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而在沿海发达地区,如浙江省,农民创业者中有13.2%持有大学文凭。相比而言,临桂县农民创业者受教育的程度还远远不够。受访的农民创业者中有122人集中在种粮、养殖、经济作物种植行业,占受访创业农民总人数的89.05%;而只有10人在工厂行业创业,占受访创业农民总人数的7.30%。另外还有5人在各类服务行业创业(分别为:宾馆、农家乐、运输、中介、产品维修行业),占受访创业农民总人数的3.65%。上述数据表明,临桂县农民的创业主要集中在种植、养殖行业。

在受访的189位农民中,137人正在进行创业或多次尝试创业,占受访总人数的72.47%,还有50人目前有创业打算,准备进行创业,占受访总人数的26.46%。只有2人完全没有想过创业,占实际受访总人数的1.06%。这表明,目前临桂县农民创业的积极性较高。

二、农民创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一)宏观环境因素。在受访农民中,有106位农民认为创业中遇到的问题来自宏观环境,占受访总人数56.08%。宏观创业环境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18.21%的受访农民反映,创业环境中的基础设施建设不理想。主要表现为:不通水、不通电;排污设施差;交通不发达,产品运费高;报刊、杂志递送速度慢,信息闭塞。这些硬件设施建设不到位,给当地农民的创业带来很大不便,甚至遏制一大批农民的创业念头。二是农民创业政策不完善。48.15%的受访农民反映。目前对新农村建设实施的政策还不十分有利于农民创业,主要表现在:对农民创业的银行贷款政策依然没有放宽;当地还没有切实落实对农业补贴的有关政策;目前实施的政策只利于农村种植、养殖行业创业,而不利于农民在工厂、企业及各类服务行业的创业;对农民创业的执照发放政策太严格;得不到政府在市场引导与流通渠道方面的扶持。三是创业基金短缺。51.32%的受访农民反映,他们在创业过程中缺少政府给予创业基金的扶持。没有创业基金的扶持,农民创业的融资平台就难以构建,创业过程中出现的资金周转困难问题就难以得到解决,农民创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也难以得到改善。

(二)农民个人因素,有83位农民即占受访总人数43.92%的农民表示,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来自于自身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知识水平不高。83.27%的受访农民认为,目前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很匮乏,急需进行进修、培训,以应对在创业道路上遇到的困难,或以此来把自己所进行的创业项目经营得更好。据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95.54%的受访农民不会操作电脑,农民在电脑、网络方面的知识很欠缺,需要得到培训。二是自有资金严重不足。由于农民个人资金不足,农民难以进行投资创业;不能使创业规模扩大化;难以应对创业过程中资金周转困难问题,甚至由于资金不足而直接导致创业失败等。

三、进一步促进农民创业的对策

(一)加大实行政策引导。我国长期以来对农业的投入较少。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调整补贴结构,建立对农民收入的直接补贴制度,千方百计增加种、养殖农民的收入,激发农民在种植、养殖行业的创业积极性。同时,针对农村的具体情况要重点照顾到农民创办企业的积极性,对农民创业要适当放低门槛、给予各种优惠等政策。此外,要通过各种政策的引导积极鼓励年轻农民在农村进行创业。另外,要大力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对大学生返乡创业实行银行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以此吸引更多高学历者返乡创业,改变目前农民创业者学历不高的局面。

(二)放宽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领域。进一步放宽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领域的政策。允许社会资本在投资开发农业的基础上,进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参与农村文化、旅游卫生、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大胆借鉴工业招商引资的成功做法,依托各地农村的资源优势,包装、运作农业项目,加大农村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吸引国内知名企业集团前来投资,综合开发农村资源,嫁接改造农村企业,从而聚集各方面资金,为农村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和后劲。

(三)严格执行国家的各项惠农、支农政策。确保各项转移支付资金专款专用,及时足额下拨到位和各项政策补贴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到农民群众手中。积极整合现有的财政支农、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和财政专项贴息贷款等资金,统筹安排,捆绑使用,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率。对国家投资和补助的乡村建设项目,要加快实行公示制度,通过招投标、资金使用跟踪监督和项目投资评估等办法,确保管好用好资金,保证项目质量。农民自建或自用的小

型工程,可核发产权证。对业主开发建设和买断经营的农村基础设施要给予扶持,并规范收费标准和服务行为。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规范、完善农村投融资体系,创造良好的农民创业环境。

(四)抓好创业区域布局,根据农村的自然条件和实际情况。在发展规模化经营上下功夫、把地方特色产业做强做大,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业和一业为主、多业互补的格局。实践表明,组织农户的最好形式是通过协会来吸引。农协在联结农户、整合资源、抵御市场风险等方面有巨大作用,可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农协+农户”等产业链,使看似分散的小农经营走上产业化发展轨道,既为农民创业提供很好的平台,又有效地维护了农民经济利益,增加农民收入。

(五)为农民提供培训、信息、技术指导等服务。目前,农民创业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知识储备不足。针对这种情况,各级政府应积极建立人才培训体系,实施人才战略,支持或帮助建立各种培训机构,定期举办各类讲座、培训活动,增加农民的知识储备,提高农民知识水平。同时,要加强对农民进行电脑、网络知识的宣传工作,分批对各乡、镇、村农民进行电脑知识培训。此外,还应注重对农民思想观念的教育,改变农民陈旧的创业观念,鼓励更多女性农民进行创业。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民创业行业的技术指导力度,从指导的内容、形式、效果上更深层次地进行研究,切实提高农民创业的技术水平。此外,各级政府还应积极加强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如,信用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为农民创业拓宽融资渠道创造条件;加大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建立,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沟通政府与企业关系、协调行业纠纷等方面的作用。

(六)加大对农民创业的金融支持力度。1加快农民创业的金融改革。美国农业投资的40%来自银行贷款,政府为90%的农业贷款提供银行担保。而我国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撤销了县以下部分网点,逐步退出农村市场,国家金融机构向农业领域发放的贷款不到15%,仅占贷款总量的5%,大量资金由农村流向城市,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一些有发展前景的项目无力实施,直接影响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因此,国家应从金融市场主体和资金规模上增加对“三农”的供给,加大对农村农民创业的贷款扶持力度,鼓励、支持发展民间投融资机构和贷款担保机构,进一步畅通农村投融资渠道,要从农村实际和农民需求出发。按照有利于增加农民和企业贷款,有利于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要求。加快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针对农村金融需求特点,加快构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体系。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扩大农民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民联保贷款,增强支农服务能力。采取有效办法,引导县、乡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增强支农力度。抓紧制定县域内各金融机构承担支持“三农”义务的政策措施,明确县以下金融机构新增存款用于支持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比例。加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设立农业生产风险基金,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开展农业保险业务,逐步建立农业生产支持保护服务体系,使农业和农村发展投入体系更加健全,进一步调动农民创业积极性。

(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政府直接投入资金。政府要切实改善农村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水资源保护开发力度,加快水利设施建设;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能源建设。二是多种形式投资。允许、鼓励、支持个人、集体、企业等非政府组织和其他非国有经济单位投资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运用资本运营理念,借用发展工业的融资方法,面向社会和市场引导各类民间资本进军农村领域,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多元化投入格局,从而逐步解决国家投入有限、银行信贷不足、农民投资乏力的现状。同时,抓住国家增加“六小工程”投资机遇,争取各级政府在项目建设上给予资金扶持。引导金融部门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信贷力度,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对农村创业的各项政策补贴、扶贫开发资金,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形成各路资金合力支持农民创业的良好格局。

(责任编辑:李 琪)

作者:周劲波 杜丽婷

上一篇:施工质量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论文下一篇:音乐教育与大学生素质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