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建设监管论文

2022-04-16

摘要随着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高效的农业生产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而农田水利建设是充分提升农业产业整体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的关键点,也是全面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在开展农田水利工作的过程中,由于规划不足,容易在施工阶段出现农田水土流失的问题,严重破坏了农田环境。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农田水利建设监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田水利建设监管论文 篇1:

江苏“五市”农田水利资金投入情况调查与思考

摘要:近年来,农田水利建设成为“三农”焦点之一,为了解农田水利资金投入基本情况,本文对江苏农业主要产区—宿迁、徐州、盐城、淮安、泰州五市的农田水利资金投入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向政府工作人员、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农户发放并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00余份。分析当前农田水利资金投入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对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和使用机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田水利;资金投入;问题及对策

一、基本情况

(一)农业生产增长迅速,对水利依赖较强

宿迁、徐州、盐城、淮安和泰州五市是江苏省传统农业大市,也是农业强市。2010年,五市耕地面积合计39521万亩,水稻种植面积合计1945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合计30176万亩,农业总产值合计19146亿元,同比增长123%;粮食总产量22479万吨,同比增长40%。五市耕地面积、水稻种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农业产值、粮食总产值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562%、443%、527%、743%和695%。调查显示,五市农业对水利依赖较强,如2011年小麦由于受到干旱因素的影响,受旱面积一度高达1284万亩,占五市种植总面积的599%。

(二)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呈现增长态势

“十一五”期间,五市不断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累计投入资金3131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98%。其中:财政资金投入1684亿元(含省级以上配套资金1139亿元,占676%;市县投入资金545亿元,占324%),年均增长194%。财政资金投入增长最快的是2010年,增速达254%。金融机构信贷投入1283亿元,年均增长214%;社会资本投入164亿元,年均增长1213%。

二、当前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财政资金投入普遍不足

“十一五”期间,五市对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普遍不足,计划投入资金997亿元,实际到账800亿元,缺口达197亿元。

1地方可用财力不足。在参与调查的政府工作人员中,认为地方财力紧张的占86%,认为地方财力不足导致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的占69%。虽然五市地方财政收入有所增长,但预算支出也在逐步增加。五市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在2008、2009、2010年分别超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919亿元、1850亿元、2871亿元,这部分资金缺口只能依赖转移支付来弥补。

2历史沉欠较多。“十一五”期间,地方政府比较重视大江大河的治理和大工程,在农田水利建设上投入明显不足。五市在大江大河的治理和大工程上投入450亿元,而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仅为800亿元。在参与调查的农户中,认为当地农田水利项目存在资金不足的占83%。宿迁市大部分农田水利设施的运行已经超过了30年,约70%-80%的农田水利设施带病运行,但维修资金主要依赖地方财政和群众自筹,缺口很大。

3资金使用分散、效率不高。在参与调查的农户中,认为制约农田水利发展主要因素是资金投入不足的占60%;认为资金使用效率低的占41%。目前,农田水利建设涉及水利部门的建设工程、农综办的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扶贫部门的扶贫项目等,农田水利工程的主管部门较多。调查发现,水利局、发改委、财政局、扶贫办对农田水利资金都有管理职能,但各部门之间沟通不畅,没有统一规划,造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分散,使用效率不高。

(二)信贷资金投入不足

调查显示,“十一五”期间,“五市”累计发放农业贷款总额为233272亿元,约占贷款总额的322%,比“十五”期间增加20%,但“十一五”期间信贷资金中投入农田水利建设总额仅为1283亿元,占农业贷款总额的55%,与“十五”期间相比略有下降。

1农村金融市场改革后信贷机构缺位。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已逐步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对农田水利建设贷款逐步减少。“十一五”期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累计发放农业贷款1178亿元,其中农田水利建设贷款仅为113亿元,占比为96%;农发行信贷业务仍处于转型期,政策性贷款增长乏力,累计发放农业贷款4151亿元,其中农田水利贷款仅为57亿元,占比仅为14%;农村信用社虽然已经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但由于农田水利资金投入规模大、效益低、周期长,对其贷款的主动性不足,累计发放农业贷款16836亿元,其中农田水利贷款仅1024亿元,占比为61%。

2农田水利建设商品化程度低,信用环境欠佳。在参与调查的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中,认为制约对农田水利项目贷款的主要因素有二:一是缺乏必要抵押物(55%),经济效益不明显(42%),由于建成的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归属不明晰以及其他农村公共产品流通性较差,造成农田水利贷款缺乏有效抵押物,且大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不直接产生效益,“贷款本息偿还难”;二是没有合规承贷主体(52%),多年来,农田水利建设依靠国家投资,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的经营主体、运行机制、经营模式、产权归属不明晰。

3风险补偿机制缺失。五市中目前仅有宿迁、盐城、徐州三市对金融机构支持水利建设制定了扶持政策,其中包括财政贴息和奖励。2010年,上述三市地方政府对金融机构发放农田水利贷款提供资金补偿1236万元。由于农田水利设施项目风险大,金融机构对政府资金补偿需求达4500万元,尚有3000余万元的资金缺口。

(三)社会资金投入不足

“十一五”期间,社会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建设累计投入164亿元,仅占农田水利投入总额的52%,其中群众投劳折资105亿元。

1农田水利设施投资经济效益不明显。水利设施建设投入高、收益低、回收期长、自然灾害风险大,社会资金不愿投入。在参与调查的农户中,73%表示不愿意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资金,其中:认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高、收益低的占54%,认为自然灾害风险大的占35%。

2缺少相应的管理组织。“村民水利设施自治协会”是农村用水户成立的非盈利性社会民间组织,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筹集资金、发动会员投工投劳。目前由于协会运行缺少管理经费、部分群众对协会的工作不支持等原因,“村民水利设施自治协会”的数量很少。截至2010年末,五市共成立“村民水利设施自治协会”103个,其中在民政部门登记的有16个,管理灌溉面积约2795万亩,仅占有效灌溉面积的32%。

3“一事一议”执行存在困难。在参与调查的农户中,32%的农户认为“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对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的作用较小,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农民外出务工人数多,留守人员多为妇女和老人,议事能力较弱;二是少数人不交钱对其他村民造成消极影响,筹资执行难;三是筹资标准较低,“一事一议”每年筹劳不能超过8个工日,人均集资不超过20元。2010年,五市“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总额为26亿元,仅为财政投入水利建设资金的52%。

三、相关政策建议

(一)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一是建立财政投入长效机制。各级地方政府应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积极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建立长效稳定的农田水利财政投入机制,确保土地出让收益的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二是建立信贷资金投入有效机制。加强对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支农的指导,做好农田水利建设的项目信贷融资对接。设立农田水利设施政策性保险,完善信贷风险分担机制,对金融机构农田水利信贷业务实行税收优惠。三是有效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通过制定相关扶持、奖励政策,鼓励和吸引社会各界参与农田水利建设。

(二)资金投入与监管并行,水利建设与维护结合

一是建立资金统一管理模式。建议由地方政府整合水利局、发改委、财政局、扶贫办等部门水利资金,由水利部门统一牵头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强化资金监管。地方政府应加强对资金使用的跟踪监督,财政和国库要积极推进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将建设资金账户管理、资金运转纳入国库管理范围。三是加强项目后期管理。地方政府对建后监管到位的单位应给予适当奖励,大力发展农户的协作机制,成立农田水利合作社等民间组织,共同完成农田水利建设和后期维护。(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宿迁市中心支行)

作者:胡松林

农田水利建设监管论文 篇2:

农田水利建设中水土流失治理对策探究

摘要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高效的农业生产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而农田水利建设是充分提升农业产业整体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的关键点,也是全面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在开展农田水利工作的过程中,由于规划不足,容易在施工阶段出现农田水土流失的问题,严重破坏了农田环境。基于此,针对农田水利在建设过程中的相关要点,提出了合理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的具体对策,旨在为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的效率、带动农业产业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参考性的意见。

关键词 农田水利建设;水土流失;治理对策

水土流失一直都是严重的环境破坏问题,除了自然因素对水土流失造成的影响,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情况也比较常见。一旦出现水土流失问题,地区的生态系统实际服务功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区域的农业经济发展也会受到限制。大部分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地区的植被和土壤造成影响,从而导致水土流失。农田水利工程获得快速发展,为了全面加强农业产业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民生,提升水利工程的利国利民效益,开展农田水利工程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农田水利工程开展的过程中有效避免出现水土流失问题显得尤为重要[1]。

1 农田水利建设中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要作用

为了从根本上提升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中水土流失治理的有效性,需要充分结合当前的生态环境和实际情况,加强对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的特征分析,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与方法,从根本上充分保护区域水土资源,从而带动地区生态环境的全面发展。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近20年来,相关的技术手段和实际应用情况有广泛的研究成果,研究不同环境下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如何从根本上提升水土流失的治理效率,核心在于充分解决土壤肥力不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水土资源的综合运用,推广水土资源的有效治理技术,实现水利工程与周边生态环境形成协同发展的局面,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经济的发展水平与扩大其规模。

2 水土流失对水利工程和农业发展的危害

2.1 破坏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环境

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是生态环境被破坏的重要表现,在人为干预下,由于破坏地区植被与土壤的环境在雨季容易出现水土流失的情况,导致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效率不高,严重制约了农田水利工程的全面建设与发展。此外,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农田水利工程也会失去其施工设计的初衷,无法达到预期设计的效果。

2.2 对经济造成严重损失

农田水利的建设目标在于对农田进行灌溉,渔业需要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养殖,农田水利工程本质上对提高农民的基本收入,推动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如果出现水土流失的情况,农田水利工程的功能会受到影响,相关产业的发展会受到限制,后续农田的养护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农田失去生产功能,就无法推动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导致农田水利工程无法实现既定的建設目标[2]。

3 农田水利建设中造成水土流失的因素

3.1 植被破坏

大部分农田水利工程会选择在农田附近河道进行建设,会对地表周边的植被产生影响,部分开垦和土壤环境都会严重制约区域生态环境的平衡。此外,农田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容易破坏土壤环境,土壤的生态环境因而受到严重的影响。在大部分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临时场地也会出现废弃建筑材料,区域生态环境也会因施工而造成更加严重的破坏。地表的植被有助于水土涵养,如果植被遭到破坏,那么土壤环境也会发生变化,导致出现土壤沙质化的情况。

3.2 过度开垦

农田水利工程的核心目标在于全面推动地区农业产业的全面发展,并从根本上提升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为了全面提升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需要充分地规划和处理农田环境,按照前期设计的图纸,需要进行平田整地等操作,提升农田的经济价值。而在这个过程中,当地生态环境系统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整体生态面积会被分割,导致后续出现过度开垦农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水土流失的概率,进而形成恶性循环[3]。

3.3 监管力度不大

农田水利工程开展阶段,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充分提升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在大部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阶段,实施单一的监督管理工作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监督管理工作仅限于现场执行,忽视了对周边环境的监督与管理,在后续开展农田水利工程时,生态环境会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出现水土流失问题。

3.4 缺乏正确的水土保持意识

目前,随着人们绿色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充分加强水土保持,增强生态维护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施工步骤复杂,且施工需要进行开垦处理,难免会对植被和土壤环境造成破坏,大部分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有待增强,他们认为农田水利工程必然会破坏土壤环境和植被,在日常工作中不需要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正是由于这种错误的思想,农田水利工程实际开展严重破坏了周边的生态环境,无法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导致农田水利工程的全面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

4 农田水利建设中水土流失治理对策

4.1 制定科学有效的水土流失治理方案

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阶段,为了从根本上提升水土流失工作中治理的有效性,需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对应的水土流失方案,充分提升后续工作开展的效率。水利工程施工部门需要充分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整体环境的勘察与判断,明确农田水利工程的基本特点,制定相应的水土流失治理方案,在多个角度上提升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效率。此外,在确保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效果的基础上,需要尽可能加强对后续工作的监督与管理,结合施工地点,制定对应的水土保持的规划方案,规范设计流程,提升工程建设的效率[4]。

4.2 进一步增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能力

为了充分提升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阶段的生态环境保护效益,尽可能通过保护植被与土壤的方式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影响,从而全面提升施工后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效果。农田水利工程施工阶段,充分判断施工区域内的排水沟和截水渠的位置,从根本上尽可能减少水土流失问题。与此同时,有效调整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坡面,在土壤表面种植林草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从根本上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效率,推动地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3 加大监督与管理的力度

在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中,需要尽可能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进度,并且落实各项监督与管理条例,结合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落实对应的监督管理机制,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开展施工部门的施工计划,提升对施工方案监督与管理的效率。施工单位与相关部门需要结合施工地点的实际情况,加强管控与判断,对可能存在水土流失的区域进行重点勘察,制定更加周密的施工计划。同时,相关部门需要对现场环境进行动态化的监督和管理,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实施对应的防范预案,尽可能降低水土流失问题的负面影响。

4.4 加大资金投入,做好宣传工作

在治理水土流失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充足的资金储备。为了提高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效率,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加强做好前期的勘察、规划与设计工作,才能够有效避免后续出现水土流失情况。尤其是对于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除了要进行前期勘察与规划工作,可能还需要加入保护步骤,需要提供充足的资金。因此,施工单位需要加强做好前期的资金预算工作,政府部门也应该为农田水利工程提供充足的资金,从而在工程建设标准的基础上加强水土保持的管控,提升水土流失治理的有效性。

此外,针对农田水利施工人员水土保持意识不强的问题,施工单位和管理部门需要充分重视树立良好的管理和环保意识,通过阶段性培训的方式,让每个工作人员都能够认识到农田水利工程施工阶段水土保持的重要性。施工单位可以通过设置横幅、标语的方式,加强水土流失治理与保持的宣传工作;通过网络渠道答题等方式,调动基层工作人员参与的积极性,鼓励更多的人在水土治理工作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长期落实。在确保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有效开展的基础上,实现对生态环境的全方位保护[5]。

5 结束语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是提升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效率的有效措施。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受到施工的影响,会破坏地区的植被和土壤,加剧水土流失。因此,在日常施工阶段,施工单位需要加强前期的规划工作,增强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能力,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全面的监督与管理,维持农田水利工程周边生态环境,推动地区农业产业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段文明.农田水利施工中的水土保持工作探讨[J].科技资讯,2020(15):68,70.

[2] 马欣欣.基层农田水利的水土保持工作探析[J].农业与技术,2020(11):76-77.

[3] 马欣欣.浅谈水土保持工程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作用[J].南方农业,2020,14 (15):179-180.

[4] 李莹.实施农田水利及高效灌溉工程治理佳县水土流失[J].农家参谋,2020 (22):164,170.

[5] 杨彪.农田水利施工中的水土保持工作[J].农业与技术,2018(17):54-55.

责任编辑:黄艳飞

Study on Countermeasures of Soil Erosion Control in Farmland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ZHANG De-fang (River and Lake Management Center, Water Resources Bureau of Tianzhu Tibetan Autonomous County, Wuwei City, Gansu Province, Tianzhu, Gansu 733299)

Key words Farmland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Soil erosion; Governance Countermeasures

作者簡介 张德芳(1987—),女,甘肃武威人,水利工程师,主要从事统计系统管理和水库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 2021-08-24

作者:张德芳

农田水利建设监管论文 篇3:

基于我国当前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措施

【摘要】发展农田水利建设能够实现农业的增产,提高农民的收入,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因此,国家有必要投入一定的精力和花费在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上。本文将在分析现阶段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一些问题基础上,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加快我国农村的水利设施建设。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存在问题;管理措施

一、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

农田水利建设在当前农业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占据着是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保障农业生产的关键。

(一)保障农业生产

我国人口众多,农业生产需要保障十三亿人口的粮食,近年来我国的农业生产逐渐受到重视,农业生产也有了明显的进步。保障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不仅仅需要技术和资金,同时还需要农田水利设施的保障,这样才能保障农田的灌溉,预防旱灾的发生,确保农民增收。

(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需要水利设施的保障。一直以来农田水利建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到资金的限制以及技术的影响,农田水利建设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农村良好的基础设施,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这一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保障。

(三)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现状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农业生产经常面临旱灾和涝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当前我国农村采用的是比较传统的灌溉方式,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量水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加重了一些地区的旱灾。多年来我国农村对河道并没有重视保护,造成河道拥堵,难以防御洪水,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可以缓解这一现状,减少旱灾和涝灾的危害,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现状。

二、我国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工程、设施老化严重

现在大部分一些农村水利设施都是很早之前建设的。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和施工条件的限制,工程建成时就存在标准低、配套不全、质量差等问题,而且有经过了这几十年的运行,现在大部分的农村水利设施已经到了工程设计年限,进入更新、改造时期,工程年久失修,设施报废严重,早已经不能担当起服务农村发展的任务了。

(二)国家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不足

建国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大多以农民自身的投入为主,国家投入的资金相对较少。同时,随着国家“三农”政策的调整,农民自身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减少,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有限,对农田水利的投资不足,使得农田水利建设发展速度缓慢,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

(三)农田水利科技水平较低

山于农民的基本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对先进科技的掌握能力较差,因此我国很多农业地区的生产水平还相对较低,对于农业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在农田灌溉方式选择时仍然是采用传统的灌溉方式,这不但使大量的水资源被浪费掉,也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农民也没有意识到建设先进的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的重要性,这也是阻碍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

(四)基础设施养护机制不健全

目前在我国许多地区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大部分是重硬件而轻软件建设,很多地区往往是将农田水利建设进行大规模的重建、扩建,有的水利工程是上世纪修建的,并且排水标准低这些已有的各种农田水利设施基本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导致由于年老而功能弱化,不能满足农田灌溉要求,还会导致河床逐渐升高,蓄水能力下降,使有限的水资源不能充分发挥其灌溉作用。

三、加强我国农村水利建设的管理措施

(一)创新投资方式

建立农田水利多元化投资机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政府和社会联合办水利的新路子。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逐步建立政府、农民、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新机制,提高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总体投入水平。一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要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千方百计做好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重点中小河流治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小农水“民办公助”、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重点项目的对上争取工程项目资金。二是积极推进农村经营组织创新,加快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在这一前提下,通过国家投资的积极引导,广泛吸引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速实现农业水利化进程。三是鼓励群众筹资。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民主议事、组织协调和技术服务等方式,充分调动农民群众投资投劳的积极性,在农民自愿和充分考虑农民承受能力的前提下,把政府财政补助与农民自筹挂钩,多筹多补,先干后补,充分调动农民自筹建设农田水利的积极性。

(二)完善水利制度,明确产权主体

由于水利设施是公共设施,所以农民不出钱也可以随意利用,这就导致水利设施只用不修的现象。为了防止这一现象发生,政府要明确水利设施的产权。首先,对于大型的水利设施,还是由国家和政府出资兴修,然后适当地引入市场机制;其次,对于中小型的水利设施,要引入市场化的运作机制,以招标投标的方式,将水利设施的产权交给具体的个人,由个人负责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从而提高用水的效率。为了防止个人为了更大地获取私人利益,将水利设施用作他用,而不主要负责农田用水,或者任意抬高水利设施的价格,政府要加大监管的力度,进行全过程的监督,防止水利设施的建设违背初衷。

(三)建立良好的农村水环境体系

一是继续抓好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建设。加大封育保护力度,提高生态自我修复能力。继续抓好以河流治理为重点的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区建设和科技示范园建设。

二是加大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力度。综合整治的主要内容是疏浚河道、整治河堤、净化水质、恢复生态;有条件的地方可开展村镇生活污水排放治理系统建设,目标是“塘变深、水变清、岸变绿、家园变得更加洁净,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三是建立安全的农村饮水体系。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能否保障农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尽快解决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我们必须从解决农民群众最紧迫、最直接、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把解决农民饮水安全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通过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支持,全面加快农村饮水安全体系建设,努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切实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四、结语

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应该运用到农业建设中,让农民也体会到科技的力量。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环境和条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根本是质量问题,坚持不懈的开展农田水利建设,需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建立健全的质量监督体系,建设过程中科学管理,防止豆腐渣工程的出现。同时,还要加强水利工程项目的后期管理,使项目能夠长久有效的发挥其效益,促科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参考文献:

[1] 李连杰,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J] 科技致富向导,2013,15:61+78

[2] 贾陇西,张西锋,浅析我国农田水利建设若干问题及对策[J] 农业与技术,2013,06

[3] 赵东城,高爱军,孟冬冬,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J] 北京农业,2013,(7)

作者:钟胡明

上一篇:高中生物教学设计论文下一篇:语文教育传统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