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学习论文

2022-04-16

【摘要】自我效能感在大学英语学习中至关重要,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采用CiteSpace计量分析软件,对2006-2021年中国知网收录的中文文獻进行检索分析,探索我国大学英语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主题、热点、历程和发展趋势,以期为进一步提升大学英语自我效能感和教学效果提供依据。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大学英语学习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学英语学习论文 篇1:

基于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学习融合的思考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大学英语学习者带来新的学习视角,为创新性学习提供 可能,同时为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与实践带来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因此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融合信息技术十分必要。本文从信息技术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为切入点,分析了融合过程中教学与学习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信息技术;大学英语;对策

【作者简介】孙雅楠(1982-),女,河南平顶山人,英语语言文学硕士,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和英美文学。

一、研究背景

教育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和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大学英语》是一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在英语语言知识与使用技能、学习策略、文化素质为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及掌握信息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大学英语的学习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提速和职业要求的逐步提高,使得受教育者在知识总量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有关资料显示:最近30年产生的知识总量等于过去2000年所产生的知识量的总和;到2020年,知识的总量将是现在的3—4倍;到2050年,目前的知识只占届时知识总量的1%(李瑞,2011)。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者们不但要意识到学习不再是临时的、阶段性的任务,并且要意识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跟学习具体知识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大学英语学习者也不例外。

基于上述原因,大学英语学习者与教师都认识到仅仅依靠学校教育已不可能把一个人终身需要的知识储备下来,并且在知识更新速度提升的前提下,借助信息技术不断拓展大学英语学习的宽度就显得十分必要了。200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已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转变教学观念,摒弃传统教学模式而采纳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全新教学模式”(教育部,2007)。

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大学英语学习优势与困境

1.信息技术为大学英语学习带来的优势。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术(李雪顺,马武林,2010)。

信息技术对大学英语学习的支持首先体现在,学习资料的获得随着现代大量的电子、网络产品的日益普及和广泛应用而变得更加简单快捷。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大学英语学习者处在一个英语学习资料无处不在的信息世界中,语言学习视角随之发生巨大改变,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信息技术有利于营造大学英语语言学习环境。信息网络在对图形、文字、声音和视频等信息的集成能力方面有强大优势。教师通过信息网络搜集英语学习视频及音频资料,通过信息网络技术集成英语教学所需的外部语言环境,不但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让学生轻松領会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更可以感受到英语国家不同的人文风情和社会文化等。

信息技术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方式对整个教学规划顺利实施起着关键的作用。在瞬息万变的技术环境中,想要教给学生“一滴水”,教师的“一碗水”就不但要包括语言知识的设计,还要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使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师也意识到传统课堂主要靠“讲”的教学模式将变得枯燥乏味。而融合了信息技术的大学英语教学可以高效、系统地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教师的能动性这教学过程中得到激发,以应对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中的挑战。

2.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学习的困境。信息技术条件下,大学英语学习者的焦虑未有效降低。传统教学模式中语言学习处于“半封闭”状态,知识相对固定且变化较少,且学生接受语言知识途径较为单一主要依靠教师讲授,与外界交流不多,因此使用“轻车熟路”的学习方式如背诵、习题演练等基本可应对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焦虑。而在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支持下的大学英语学习处于半开放状态,并且课堂传授信息量成倍增加,往往会导致大学英语学习者不知道该怎样去学习。这种不适应在大一第一学期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表现较为明显,因此教学反馈中不少同学会表示“上课节奏快,跟不上”。学习方式的不适应直接增加学生的“考试焦虑”,笔者任课班级的学生直接表示“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最担心的就是英语挂科”。而多数学生对此表示认同,因为考试不及格不仅拿不到这门课程对应的学分,并且会影响到奖学金的获取。因此,大学英语学习者在学习方式和考试压力方面的焦虑在信息技术环境的影响下没有有效降低。

信息技术条件下,大学英语学习者营造个性化语言学习环境的主动性并未得到增强。随着网络的发展,大学英语学习者不但可以通过网站获取大量在线英语学习资源,还可以利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实现便携的协同交流、互动等。现代信息技术条件的便捷性,允许学习者进行自主构建知识意义,激发学习者采用探索式和研究式的学习方式,营造个性化的语言学习环境,从而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但利用网络资源活化课本知识,有意识通过互联网搜索英语资料的行为并未随着信息技术手段走入课堂而得到增强。究其原因,学生还是习惯纸质材料的学习,且以做题为主。笔者所在三本院校学生本身英语底子薄弱,且没有可行的学习计划而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同学学习导向主要以考试为主,期末能及格或者四级能过即可,对自身英语学习要求不高,因此并不会主动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拓展学习视野。另外,学生面对网络上海量的信息甄别意识不强,无法高校筛选出适合自身的学习资源,造成网上学习时容易分神,注意力分散,使得网络资源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大大降低。

信息技术融入大学英语课程,对大学英语教师的要求提高,无形中加重了教师的压力。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的有机结合又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系统地运用信息化理论来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多样化学习资源,并指导学生不断探究更多的信息化学习资源。除此以外,还有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大学英语教师通常本身已承担大量教学工作,同时又有科研工作,工作压力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缓解。再加上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千方百计想要运用多媒体及网络等营造多元立体的学习环境,因此压力重重的大学英语教师就会逐渐出现疲于应付的现象,这势必影响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三、整合信息技术的大学英语学习对策

信息技术环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更加真实和自然的语料与交际环境,长期处于传统教学模式中且考试压力常在因素的存在,使得适应接受式学习的大学英语学习者难以迅速适应新型教学模式,因而出现上述学习困境。再加上教师授课过程中的压力存在,就容易导致即使利用先进技术手段,但因师生交流缺乏,学习监督不足,学习过程就可能会弱化为只是上传教案和布置作业,学生仍是被动完成任务,从而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整合信息技术的大学英语学习策略必须重新定位教师角色、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自主学习。

1.确立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在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教师具备终身学习意识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应当要随着教学理念、教学目标等的不断改变,不断发展自身专业水平以适应不断更新的教学环境。要善于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将之融入教学实践,保證课堂教学质量并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对整个教学规划进行设计师,要明晰重点和难点,突出教学目标,但要转变“课堂控制者”的角色,要充当“辅助者”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语言应用综合能力。

2.搭建协作研究共同体。协作研究共同体首先是指教师之间的相互研讨与学习。信息技术条件下,课堂授课方式的多样性要求教师不但对专业知识能够做到熟练运用,还有借助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有效传达。独木难成林,信息技术时代单打独斗是不行的。有了协作研究共同体,教师在学习和探索过程中便能获得实时帮助,并实现资源共享从而达到交互协作的目的。

搭建教师与学生协作研究的网络共同体平台。教师在现有知识结构、教学风格及学生学习需求等因素作用下,形成不同种类的适合各个学习层面的网络学习共同体。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共享的资源环境下,与共同体成员进行交流协作,完成自身学习任务,交流学习方法和反思学习成果对网络平台的学习资源及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能动的反馈,从而为大学英语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有力帮助。

3.树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目标。大学英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目标应包括:

信息工具的使用能力。包括资料检索能力、信息工具的使用及信息处理能力等。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在,微信、QQ、微博等即时交流工具,以及微信公众平台,网络在线课程及各类英语学习APP等现代交互媒体增加了学生课后学习的又一课堂。教师应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意识,及时掌握信息工具的使用能力,才能真正打破英语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为学生提供开放、自主、交互、共享的语言学习环境(张宁,2013)。

提升信息综合应用的能力。信息综合应用能力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传达教师综合提炼后的学习信息。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需求利用信息技术主动探索、收集、整理信息,并对众多信息进行归纳、综合和评价,最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技术将之传达给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兴趣,要注意避免学生出现被新奇吸引而失去自控力,教师应避免被技术统治和控制。因此,提升信息综合应用能力才能真正实现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达到训练学生思维力和创造力的目的。

4.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多元评价体系是学习者学习效果的最终体系,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学习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英语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焦虑现象与考试压力的存在有着莫大的关系。公正有效的评价体系可以在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保障学习的公平性,从而实现最优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针对学生对终结性评价即期末考试过于重视的现象,教师可适当选取大学英语相关课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减轻学生对于考试的焦虑。如本院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方面,积极引进语音室设备,以便于教师进行课堂翻转。教师学期评价时依据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参与活跃度与课堂学习效果获得形成性评价,并根据形成性评价进行过程中学生养成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多样化设置期末考试形式。此举大大降低了学生对于考试的焦虑,课堂参与活跃,课后自主学习度明显提高,并且为学生实现学习的良性循环提供了可能。

四、结语

信息技术融入大学英语学习,可为大学英语学习营造理想的语言学习环境,支持自主探索、资源共享、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有效缓解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的焦虑,从而提升学习积极性,并未建立学习自主性提供可能。信息技术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使得教学结构发生根本变革,由原来的“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改变为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四要素(马俊波,2008)。教学结构的转变促使教学方式的改进,信息技术的融入使得教学方式的改进灵活有效。信息技术融入大学英语学习同时提升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的及时转换与学生个性化学习模式的出现。因此,随着信息技术的日臻完善,大学英语学习者与教师要有意识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帮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李瑞.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C].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1,51.

[3]李雪顺,马武林.信息技术环境下本科院校学生大学英语学习行为个案研究——以长江师范学院为例[J].外语电化教学,2010:134.

[4]马俊波.社会文化理论及二语习得研究的社会文化视角[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3).

[5]张宁.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大学英语课堂整合的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3(6).

作者:孙雅楠

大学英语学习论文 篇2:

大学英语学习中自我效能感研究热点与趋势

【摘要】自我效能感在大学英语学习中至关重要,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采用CiteSpace计量分析软件,对2006-2021年中国知网收录的中文文獻进行检索分析,探索我国大学英语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主题、热点、历程和发展趋势,以期为进一步提升大学英语自我效能感和教学效果提供依据。

【关键词】大学英语;自我效能感;知识图谱

【作者简介】朱晓艳(1985-),女,江苏宿迁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认知语言学;周玲燕(1984-),女,广东高州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课程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应用型大学英语智慧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2019年茂名市科技局项目“智慧教育背景下大学英语学习者知行合一路径探究”;2019年广东省高等学会“十三五”规划高校青年教师高等教育学研究重点课题“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工科专业大英‘金课’课程构建与实践”。

引言

心理学家班杜拉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80年代开始,自我效能感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也得到大量实证研究支持。自我效能感在教育领域中受国内外广泛关注。边玉芳(2004)编制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分析自我效能感在提升大学英语成绩方面作用机制。池丽萍等(2006)修订学习动机量表,探讨了大学生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关系。李昆等(2008)研究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和归因与自主学习行为关系。李航等(2013)分析大学生外语写作焦虑与写作自我效能感关系,并对大学英语写作成绩进行预测。近年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条件、资源等都有显著发展和变化。因此,有必要对大学英语自我效能感进行总结,以期为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支撑。

一、研究方法

本文基于陈超美教授开发的CiteSpace科学计量软件(5.7.R5W版本)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以“大学英语+效能感”为主题词,选取中文文献,对2006-2021年我国大学英语自我效能感研究成果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究该领域研究热点、发展和趋势。检索截止时间为2021年5月31日,剔除无效文献,共分析399篇期刊论文。

二、结果与讨论

1.研究论文发表年份分布。依据检索结果,最早关于大学英语自我效能感论文发表于2002年,随后三年没有相关研究成果。因此,整理2006-2021年论文如图1所示。从年份来看,大致可分三阶段,第一阶段:2006-2010年,论文数量逐年上涨;第二阶段:2011-2015年,每年论文数量超30篇,其中2013年发文量达40篇;第三阶段:2016年-至今,每年论文仍然保持较高数量。从论文数量来看,大学英语自我效能感研究受广泛关注。

2.高被引论文分析。以“大学英语”+“效能感”为主题词,分析2006-2021年关于大学英语自我效能感研究排名前十高被引论文,其中被引频次最高的杨晓琼等在2015年研究成果,被引频次达286次。内容分类如下:

(1)大学英语写作自我效能感实证研究。杨晓琼等(2015)通过调查问卷、半开放式访谈和对比分析批改网对提升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动机和自我效能感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十周自主写作训练后,不同基础大学生英语写作水平、成就感和满足感得以提升。唐芬等(2011)发现大学生英语写作自我效能感总体处于中等水平,自我效能感水平与写作成绩正相关,写作重要性的认识和写作能力的自我评价对英语写作自我效能感有显著影响。孟彦莉(2011)研究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英语写作自我效能感,对于英语写作水平有促进作用。吴育红(2013)发现同伴互评能够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自我效能感,且女生和低水平学生自我效能感提高显著。

(2)大学英语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研究。陈亚轩等(2007)研究表明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自我效能感不高,成绩与效能感水平呈正相关。刘艳菊(2010)发现自我效能感与动机呈正相关。英语学习难度与学习策略呈负相关,自我效能感与学习策略运用呈正相关。李珩(2016)定量研究表明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与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唐雄英等(2017)研究发现新型评价受学生广泛喜爱,新型评价有助于提高学习激情和热情。

(3)大学英语教师自我效能感研究。刘萍(2014)研究分析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和自我效能感关系,表明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呈正相关,大学英语教师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并讨论了教师自我效能感对职业倦怠影响,提出应对职业倦怠提升自我效能感策略。

3.研究热点分析。本文对自我效能感研究关键词进行分析,切片时间为1年,阈值分别设为(2,2,20),(2,2,20),(2,2,20),采用MST最小生成树算法,共得59个关键词,节点数59,连线数115的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如图2所示。其中,Q值为0.5022(Q>0.3),S值为0.8836(S>0.4),表示所得关键词聚类图谱显著、可信度高。出现频次排名前十的关键词如表1所示:关键词出现频次、中心性和年份。中心性较高的词分别为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效能感。

关于大学英语自我效能感研究可分三阶段:第一阶段(2006-2010年)主要涉及大学英语自我效能感作用机制、有效教学、自主学习;第二阶段(2011-2014年)主要涉及大学英语教师教学效能感、自主学习、学习策略、形成性评价、情感因素等;第三阶段(2015年至今),延续前期研究,英语写作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教学模式与英语写作关系等,研究主体从本科扩展到高职院校。

4.高产作者和机构分析。分析大学英语自我效能感高产作者和机构。其中发文量较高的作者为王国良、邹琼、玉开慧、陆红燕、刘萍、曾祥发、施惠平、李航等。发文量较多的机构有成都医学院、湖北医药学院、甘肃政法学院、江南大学、丽水学院、武汉科技大学、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等。各作者之间,各机构之间关于大学英语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合作较少。

三、大学英语自我效能感研究趋势分析

1.大学英语自我效能感作用机制研究。当前,大學英语学习者学习背景、动机与十五年前相比都发生了较大差异。自我效能感量表应与时俱进,根据当下情况进行修订编制。大学英语自我效能感作用机制,需结合当下大学生英语学习者背景和动机进行分析。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城乡之间教育资源有较大差异,不同生源大学生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有何差异,跟大学英语成绩关系仍需进一步分析。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由听说读写译等部分组成,自我效能感对各部分作用机制是否一致还需探究。

2.新型自主学习和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英语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作用研究。随着网信息技术发展和教育资源优化,智能化教学是高等教育发展必然趋势。当下大学生自主学习方式、高校教学模式已发生较大变化。智能手机APP和网络在线课程运用对传统学习方式和课堂教学带来较大冲击,不管教师还是学生都应适应时代变化。学习动机、行为习惯是影响大学英语自我效能感重要因素,应当结合新型学习和教学模式加以激发和培养。对地方高校而言,大学生在英语成绩上有较大差异,如何提高不同群体大学英语自我效能感是迫切需要解决问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导向教学模式或许是可行途径。

四、结语

通过CiteSpace科学计量软件对我国2006-2021年大学英语自我效能感进行知识图谱研究,分析历年发文数量、高被引论文、热点主题、高产作者和机构等基本情况,梳理大学英语自我效能感研究历程,探讨了大学英语自我效能感研究趋势。新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自我效能感量表编制、作用机制、影响因素等仍需探究。

参考文献:

[1]周文霞,郭桂萍.自我效能感:概念、理论和应用[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01):91-97.

[2]边玉芳.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J].心理科学,2004(05): 1218-1222.

[3]池丽萍,辛自强.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测量及其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02):64-70.

[4]李昆,俞理明.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和归因与自主学习行为的关系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02):1-5.

[5]李航,刘儒德.大学生外语写作焦虑与写作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及其对写作成绩的预测[J].外语研究,2013(02):48-54+112.

[6]谭坚锋,王催春,潘宏伟.我校学生英语学习困难原因分析[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2(S1):44-46.

[7]李杰,陈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7.

[8]杨晓琼,戴运财.基于批改网的大学英语自主写作教学模式实践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5(02):17-23.

[9]唐芳,徐锦芬.大学英语写作自我效能感调查与研究[J].外语界,2011(06):22-29.

[10]孟彦莉.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写作自我效能感培养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05):96-101.

[11]吴育红.同伴互评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一项基于大学英语写作的实证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3,34(06):68-72.

[12]陈亚轩,陈坚林.网络自主学习成绩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7(04):32-36.

[13]刘艳菊.大学英语学习者的学习观念、自我效能与学习策略相关性的量化研究与分析[J].外语教学,2010,31(04):65-69.

[14]李珩.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与自我效能感的实证研究[J].现代外语,2016,39(02):235-245+292-293.

[15]唐雄英,章少泉.新型评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和问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01):14-19.

[16]刘萍.大学英语教师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J].外语教学,2014,35(06):68-72.

作者:朱晓艳 周玲燕

大学英语学习论文 篇3:

基于隐喻理论的大学英语学习者概念流利研究初探

摘要:无处不在的隐喻一直是外语学界研究的焦点,概念流利是大学英语学习者熟练掌握目标语言概念的标志,其深层结构更是隐喻能力的强弱。因此,隐喻能力和概念流利的相关分析对外语学习研究至关重要。本研究介绍隐喻、隐喻能力和概念流利的关系,分析培养学习者隐喻能力和概念流利的方式,阐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以期促进外语教学。

关键词:英语学习者;隐喻能力;语言能力;概念流利;思辨能力

前言

无处不在的隐喻现象是我们认知世界、人类交际和外语学习的桥梁和工具。著名语言学家Lakoff and Johnson 认为:人的思维过程是隐喻的,隐喻是认知活动的工具,甚至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近年来,学术界对隐喻的研究取得了傲人的成绩,随着隐喻研究的发展和认知理论的逐步完善,研究者把研究层面提升到思维高度和认知领域,隐喻能力和概念能力的相关研究成为他们研究的焦点和关注的对象。本文阐释隐喻能力、概念流利和概念能力的关系,分析培养学习者隐喻能力和概念流利的方法,探讨培养学习者英语能力的有效方式,以期有助于外语教学。

一、隐喻与隐喻能力

语言学家Grahamd Low把隐喻定义为: Treating A as if it were,in some ways B。换言之,隐喻这种方式是通过 “类似的联想” 把所要描述的A事物描绘成在某一方面具有相似特征的B事物,我们可以把隐喻的格式理解为 A is B,及A是B。例如 Life is a journey; Argument is war. 隐喻本身是一种修辞手法,从修辞角度讲 A是本体,本体体现描述的主题,B 是喻体,喻体传达主题信息。

“隐喻能力”概念是学者Marcel Danesi 提出的。Littlemore(2001)把隐喻能力归纳为四方面:一是隐喻的创造性,即产出新隐喻;二是理解熟练度,即明确隐喻含义;三是理解新隐喻,即理解“原创性”隐喻;四是理解速度。换言之,隐喻能力是语言学习者能否正确进行理解和自如创造、使用隐喻的能力。Gardner和 Winner认为“能够理解隐喻,能够在语境中运用隐喻,辨别隐喻表达在同一语境中运用好坏的能力”。国内学者王寅、李弘研究表明:识别、理解和构建跨概念类比联系的能力构成了隐喻能力,学习者不仅要需要理解和学习隐喻,也要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和创新性。

二、隐喻能力与概念流利

(一)概念流利

所谓概念流利是指能够根据隐喻知识,了解概念构成,把语言的词、短语、句法等表层结构与所反映的概念深层结构进行匹配的能力。Danesi认为这就是利用目标语言重新进行概念化的过程,最终目标就是要外语学习者形成目标语言模式的概念世界。也就是说,概念流利接近本族语的使用者,具备了本族语者理解和使用语言概念的能力。

研究者发现,二语学习者的语言输出不像本族语者那样地道,语言表达还是表层的习得。究其原因,是缺乏本族语者的概念准确性,而概念流利性知识和我们所学的外语语法知识一样,在很大程度上,对于本族语者都是无意识的,还有一部分是自然习得的。以大学英语学习者为例,他们使用英语的形式结构进行语言输出,而深层结构却是汉语的概念系统和思维模式,也就是说,只是在用英语的词汇和语法结构表达了汉语的概念而已。而当英语表达方式和汉语概念结构存在差距时,大学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输出就会存在语言表层表达和深层概念系统的不对称。学习者概念能力低,导致了概念流利性的缺乏。大学英语学习者想达到本族语者的概念流利性,就要提高概念能力,究其根本就是提升隐喻能力。在提升隱喻能力的基础上,做到了解英语是如何在概念性隐喻理论推理性的基础上映射概念的。试想一下,作为汉语的本族语者,我们进行语言输出之前,大脑会自动“扫描”我们的概念体系。同样,英语本族语者进行语言输出时,思维也会自动“扫描”英语的概念系统。大学英语学习者只有具备了英语本族语者类似的隐喻能力,才能达到英语的概念流利,从而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因此,大学英语学习者学习中必须具备隐喻思维和隐喻意识,提高隐喻能力和概念流利,因为语义表达往往隐喻性含义要多于外延性含义。

(二)隐喻能力与概念流利的培养

前人研究表明,每种语言都有独特的隐喻系统,不同语言的隐喻系统是不兼容的,是也是二语习得的难点和焦点所在。隐喻系统是深层形式,而语言表达是表层形式,在进行二语习得时,我们要透过表层形式的学习发掘深层结构,与语言形式内在的概念系统结合起来。

作为汉语的本族语者,我们已经很好地掌握了汉语的概念系统,汉语的概念系统先入为主地负迁移和干扰着目标语概念系统。如何克服英语和汉语两种概念系统存在的差距,成为提升大学英语学习者概念流利的关键。在英语学习和教学中,我们可以做出如下尝试:首先,英语教师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有意识地输入外语学习的隐喻性思维。根据授课内容,设定情景语境,针对英语和汉语的根隐喻进行综合比较分析,为达到学习者的概念流利做基础铺垫。其次,在进行根隐喻知识铺垫的基础上,对英汉两种不同的语言形式、文化体系和思考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深入挖掘隐喻概念的差异性,进一步提高隐喻能力和概念能力,提升概念流利。最后,进行考核测评制度考核,把英语输入中的隐喻运用和理解作为衡量标准,作为激励机制鼓励学生有意识地提高隐喻能力和概念流利。培养大学英语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意识,让他们意识到,作为二语学习者,提高英语的个人隐喻能力与概念流利是非常重要,它们在英语习得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三、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概念流利是外语学习的重要标志,作为其深层结构支撑的隐喻能力,能够帮助大学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目标语言的意义,所以概念能力和隐喻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所以,英语教师有必要进行隐喻性外语教学,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能力,把大学英语学习者培养成为具有隐喻性思维的语言学习者,具有主动学习意识。我们应该依托行之有效的隐喻能力发展途径,培养隐喻性思维模式,加强语言文化教学,把词汇教学紧密地结合概念隐喻理论,有意识地将隐喻融入教学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大学英语学习者的隐喻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概念能力和概念流利程度,帮助他们提高英语学习。另外,英语教师的隐喻意识和隐喻能力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当中也得以充分体现。英语教师也应加强自身隐喻意识和隐喻思维的培养,加强隐喻研究学习,掌握与隐喻相关的各类研究成果,并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更好地进行英语教学。对于大学英语学习者而言,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大量的阅读和不断的实践丰富自己的隐喻知识,提高个人概念流利性。

结语:

隐喻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我们无法避免而又要欣然接受的普遍现象。它已然成为外语学习无法逾越的重要层面,所以培养大学英语学习者的隐喻能力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鉴于隐喻能力、概念流利和概念能力的相关性,能够为了更好地提升大学英语教学、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必须致力于培养和提高大学英语学习者的隐喻意识、隐喻能力和概念流利,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强化隐喻意识,进行隐喻性教学,提高学习者的概念能力,改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为现代大学英语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 Lakoff,G.&M.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 Lakoff,G.Women,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3]Danesi,M.Metaphorical Competen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The Neglected Dimension[C]/ /J.E.Alatis.Georgetown University Round Table o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Washington,D.C.: George town University Press.1992.

[4]Low Grahamd: On Teaching Metaphor,Applied Linguistics,Vol. 9,No. 2,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

[5]Little more,J.Metaphoric Competence: A Language Learning Strength of Students With a Holistic Cognitive Style TESOL QUARTERLY Vol 35,No. 3.2001.

[6] Gardner,H. & Winner,E.. The Development of Metaphoric Competence: Implications for Humanistic Disciplines[J]. Critical Inquiry,1978,(1).

[7]王 寅,李 弘. 語言能力、交际能力、隐喻能力“三合一”教学观[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6).

[8]严世清. 隐喻能力与外语教学[J]. 山东外语教学,2001,(2).

作者简介:

金艳杰(1980-),女,吉林省吉林人,吉林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研究。

项目简介:吉林工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学习者隐喻能力研究》(课题编号:吉教科文合字S[2018]第012号)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金艳杰

上一篇:工会安装工程论文下一篇:科学社区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