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上市企业资本结构现状论文

2022-05-01

摘要:文章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现状的阐述,从股权结构、融资成本、资本市场结构等方面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并剖析了“重股轻债”这种不合理的融资结构所带来的弊端,并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优化提出对策和建议。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剖析上市企业资本结构现状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剖析上市企业资本结构现状论文 篇1:

新疆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实证研究

【摘要】 本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剖析了新疆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现状,通过数据的比较,分析了新疆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偏好的原因,并提出了优化新疆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措施。

【关键词】 新疆上市公司;融资行为;措施

一、新疆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现状

(一)资料准备

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来分析新疆上市公司资金来源的总体情况和融资方式的选择。

1. 样本选择及数据资料来源:2001-2006年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新疆公司,为了保证结论的科学性,剔除了ST公司的数据。融资方式的具体构成见下表:

其中:新疆上市公司债权融资主要源于银行贷款,而债券融资所占比例很少,因此我们将债权融资忽略,将银行贷款视为债权融资。

2. 分析程序:统计出各年各融资方式融资总额,通过计算各融资方式所占资金来源总额的比率来分析样本上市公司融资方式趋势和融资顺序。

(二)新疆上市公司总体融资行为的实证分析

新疆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具有以下几大特征:

1.强外源融资,弱内源融资

新疆上市公司的内部融资比率一直在10%以下,保持在一个相当低的水平。新疆上市公司表现出强外源融资,弱内源融资的特征,这与梅耶斯和马伊卢夫(Myers & Majluf)的优序融资理论(Pecking Order Theory)不一致,梅耶斯和马伊卢夫认为企业融资的顺序应该先是内部融资,然后才是外源融资。(资料来源:根据新疆上市公司年报整理)

见表1:新疆上市公司融资结构。

2.股权融资高于债权融资

从表1可以看到2001年至2006年,新疆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比例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每年的股权融资的比重一直保持在50%以上;而新疆上市公司债权融资的比重始终保持在30%-40%之间。股权融资长期高于债权融资,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

3.债务融资比例不合理(资料来源:根据新疆上市公司年报整理)

见表2:新疆上市公司短期负债占总负债的比率(%)。

公司的债务融资包括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从长远考虑公司多会采用长期负债。从表2可以看出,新疆上市公司的短期负债率很高,从2001年至2006年,短期负债率一直保持在70%以上(2002年除外),这样的负债结构会对上市公司造成极大的流动性压力,不利于企业正常的经营。

综上所述,新疆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特征,不仅与发达国家的融资实践不同,而且也不符合梅耶斯和马伊卢夫(Myers & Majluf)的优序融资理论。

二、新疆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偏好的原因

(一)股权结构不合理使公司大股东偏好股权融资

由于历史原因,目前,新疆上市公司的股票分为流通股与非流通股两部分,其中非流通股不能在市场上自由转让,由此形成了“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的市场制度与结构,表现出股权分置的特征。(资料来源:根据新疆上市公司报表整理)

从表3可以看出,截止2004年12月31日,新疆上市公司流通股占总股本的比重为38.88%,而非流通股则占到了61.12%,非流通股中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的比重接近50%。

(二)资本市场存在缺陷使债券融资停滞不前

相对于股票市场的蓬勃发展,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还不发达,依然存在着规模偏小、品种单一、利率不灵活等情况,这也使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影响上市公司融资的选择,进一步影响了债权融资的公司治理效果。由于种种原因,新疆上市公司鲜有发行企业债券,“股热债冷”的现象非常突出。造成这种现状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债券发行条件和程序的繁琐以及政府干预使上市公司缺乏发行债券的动力;二是由于我国企业债券的安全性差、收益性低以及流动性较弱等原因,投资者对企业债券的市场评价价值较低,对债券投资的需求较弱,纷纷避而远之。

(三)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使管理层逆向选择

上市公司的股东对优化上市公司融资行为至关重要,但新疆的实际情况却不尽如人意。由于上市公司所有者缺位的原因,在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国有股东并不真正关心企业价值最大化,明显缺乏监督公司的激励机制;同时缺乏股东对公司的监控,导致对上市公司经理人员的约束机制很不健全,使“内部人控制”成为上市公司权力分配的突出特征。

三、优化新疆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经理人员的选聘和内部激励机制

目前,新疆许多上市公司仍然采用经理人员行政任命制,但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应该逐步摆脱传统的行政任命制,积极培育经理人员市场。现阶段,新疆上市公司经理人员的薪酬以现金激励为主,整体薪酬不高,在短期内无法实现经理人员现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为了更好的反映经理人员的贡献,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必须尽快建立动态、长期的激励机制。一方面适当降低现金报酬中固定收入的数额,相应的引入风险收入,与企业当期经营业绩挂钩,增加经理人员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另一方面积极推行经理人员持股的激励机制,激励他们更好的努力工作,使企业得到长足发展。

(二)完善上市公司的退市和破产制度

发挥证券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关键是要充分发挥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上市公司不仅要有进,更要有退,通过不断的吐故纳新来优化上市公司的结构,从而发挥其资源配置的作用,同时发挥市场对企业经营者外部约束的作用,使其改善经营管理,减少代理成本。

(三)加强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

为了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国家应通过改革企业债券发行的审核方式、放松行政管制、逐步实现债券定价市场化等措施,有步骤地推进企业债券发行和流通市场的发展,为充分利用发行企业债券方式来筹集资金提供有利条件,从而提高企业利用企业债券融资的积极性。

(四)必须从观念上重视内源融资

内源融资的资金来源于企业内部,既不需要支付利息或者股息,又不会减少企业的现金流量,其成本远低于外源融资,因此,它应是企业首选的一种融资方式。由于新疆上市公司内源融资比例不到10%,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很低。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况,新疆上市公司管理层必须要从根本上改变融资理念,充分认识内源融资的重要性,只有充分利用内源融资才能增强新疆上市公司的活力,拓展企业发展的空间。

(五)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内源融资的资金保证

企业内源融资的源泉是企业不断创造利润。目前新疆上市公司虽然陷入一定的困境,但是,新疆上市公司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只要充分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依托新疆的资源优势、凭借新疆上市公司良好的质地,抢抓机遇,加速发展,努力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变“被动输血”为“主动造血”,从而为内源融资提供资金上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卢福财. 企业融资效率分析.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2] 万解秋. 企业融资结构研究.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8).

[3] 吴晓求. 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朱 宇

剖析上市企业资本结构现状论文 篇2: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分析与评价

摘要:文章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现状的阐述,从股权结构、融资成本、资本市场结构等方面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并剖析了“重股轻债”这种不合理的融资结构所带来的弊端,并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优化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融资结构;股权融资;债权融资

融资结构是指企业通过不同的融资渠道所筹措资本的有机搭配以及各种资本所占比例。上市公司融资方式包括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外源融资又可分为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融资顺序理论(Pecking Order Theory)是由Myers和Majluf在1984年提出的,该理论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来分析企业融资行为,得出结论:当公司选择融资方式时,将优先使用内部盈余,其次是采用债权融资,最后才考虑股权融资。而近年来我国学者在对上市公司融资结构进行分析评价时却发现了与此相悖的融资顺序,在此我们对这一现象进行初步探讨。

一、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西方发达国家对比分析

本文将以表1为例,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企业融资结构的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状况进行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美、日、德发达国家企业的融资结构与现代资本结构理论描述的最优顺序大致相同,而我国融资结构则有其独特性。

(一)内源融资比重明显偏低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上市公司融资主要以外源融资为主,内源融资比重不足,即使在偏好外源融资的“银行主导”型的日本,内源融资比重也高于我国(见表1)。

(二)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上,债券融资规模是股权融资规模的数倍,如表所示在我国上市公司直接融资方

式中,股权的融资比重73%远远高于债务融资,与经济发达国家的股权融资比重大相径庭。

二、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制度因素的制约

在我国转轨经济条件下,经济体制与宏观制度背景具有不稳定性,融资制度还处于快速与剧烈的变迁过程中,因此制度性因素势必影响到融资结构。比如说,可能存在公司过去的负债率太高,需要通过股权融资加以优化。这主要是因为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股东主要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一直靠国家财政拨款。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拨改贷”,使企业负债猛然增加,而我国国有企业摊子庞大,在这样的制度背景之下,改善过度负债的窘况成为许多国企改制上市的根本动因。

(二)股权融资成本偏低

融资成本是企业筹集和使用资金必须支付的各种费用。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都存在融资成本,主要是利息或股息支出、交易成本、纳税等。在我国资本市场上,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盈利水平普遍不高,股息率很低,企业往往采取各种手段,如不分配现金红利,以较低的比例分配现金红利或以股票的形式分配股利,所以股息支出的成本较理论水平低。而债券融资存在着还本付息的限制约束条件。所以在我国,股权融资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成为既不受监督约束又无还本付息压力的最优融资方式。

(三)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殊性

股权结构是指股份公司总股本中不同性质的股份所占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融资是为了投资的需要,融资的非理性,很有可能是投资非理性所致。我国上市公司大多由国有企业进行股份改制而来,股权结构上存在着国有股和法人股高度集中且不流通的特性。由于“一股独大”,小股东成为外部人,重大决策事实上由大股东操控,董事会的作用也就大打折扣了,这种特殊的股权结构就容易造成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的侵蚀,出现投资的随意性。

(四)我国债券市场发展滞后,债券融资渠道不畅

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公司融资环境相关。西方国家上市公司面临的是一个较为规范化的证券市场,而我国债券发行市场的管理不够宽松,市场化程度相当低,企业通过债券融资的可能性实质上受到抑制,这在客观上刺激了上市公司对股权融资的要求。截至2001年3月14日,在沪深两个交易所上市的企业债券(含转换债券)上市总额199.39亿,市价总值204.97亿元,而上市股票的上市总额达到1289.16亿,市价总值更高达48088.51亿元,二者相差甚远。

(五)债权融资的高融资风险

简言之,融资风险是融资活动偏离预期所可能带来的损失。对于企业来说债务性融资的风险要高于股权融资的风险,这主要表现在:首先,存在是否能按约付息的风险。支付利息是举债的前提,而且利息支付不因企业是否盈利变化,相反,股权融资因其利润共享、风险共担,企业不会面临付息压力。其次,存在是否能如数、按期偿还的风险。在债权融资的方式下,借债必须偿还,资本不能偿还的损失是由企业自身负担的,企业必须想方设法将所借资本全部如数、按期偿还,才可能保证企业经营持续进行下去。而股权融资所筹资金则可以永久使用,无须考虑偿还的要求。

(六)我国上市公司自身积累和盈利能力差,内源融资比例过低

发达国家的内源融资比重一般在60%左右,即使在偏好外源融资的“银行主导”型的日本,内源融资比重也高于我国。我国上市公司多为国有企业改制而来,企业产权主体,利益主体不明晰,导致企业短期行为严重,自身积累和盈利能力差,更倾向于当前消费而忽视积累。而且近几年来,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一个现象是不分股利或分很少的股利,现金方式分配股利的比例越来越低,将配股、送股视为股利分配。上述原因直接导致了上市公司过于依赖外部融资,进而造成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重大变化。

三、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影响后果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在融资结构上偏好股权融资,而忽视债务融资和内源融资。这将带来严重的后果,其中最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不能有效地发挥财务杠杆的调节作用

根据现代财务理论的观点,为有效发挥企业财务杠杆的调节作用,企业在融资方式选择时,融资项目的预期收益率与融资成本的高低是应当充分考虑的。从理论上讲,当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率较高时,选择债务融资是合理的,以便能发挥最佳的财务杠杆效应。但实际中,我国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中几乎所有上市公司都宣称募股筹资的项目有很高的内部收益率。在此情况下,上市公司却选择股票融资而不是债务融资,不按经济规律行事,其结果必然是企业经营业绩的下滑。

(二)影响证券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不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将有限的资金资源提供给那些最需要且使用效率最高的企业,这是证券市场的基本功能,也是其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由于上市公司可以轻而易举实现在股票市场上持续性地低成本融资,而部分上市公司盲目进行股权融资,造成资金的大量浪费和使用效率低下,致使证券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大打折扣。另外,很大一部分闲置资金没有明确的投资方向,游离于实际生产经营之外,追求虚拟经济所带来的短期超额风险收益,从而导致股票价格的剧烈波动,不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低效率的企业继续浪费稀缺的资源,形成恶性循环。

(三)上市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下降,不利于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

根据财务理论,适度负债是维持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因为负债不仅可以使企业获得节税利益和财务杠杆的作用,而且其还本付息的压力能促进企业经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而我国上市公司过高的股权融资比例,使得企业不能充分利用债务融资所带来的节税、财务杠杆和信息传递的功能,在获得大量可自由支配的资金后,盲目投资,并没有带来投资者预期的高回报率,反而降低了整体净资产收益率,这样对上市公司的持续赢利带来不利影响。

(四)投资者利益受到严重损害,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

上市公司合理的融资结构应该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达到配股、增发的条件,采取各种办法粉饰财务报告,造成资本市场的无序发展,而配股、增发又会稀释每股收益,损害投资者利益,从而打击投资者的积极性,逐渐对股票投资失去信心而将资金抽出股市,特别是机构投资者,这将导致股市来源不足,破坏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础。

四、改善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若干建议

根据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为引导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合理化,本文拟提出以下若干建议:

(一)大力发展与完善债券市场,畅通债券融资渠道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我国在股票市场迅速发展的同时,债券市场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甚至萎缩,这是造成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现代财务理论相背离的关键原因,所以必须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完善债券融资渠道。具体措施为:

1、加快债券市场的市场化进程。改变企业债券发行量和利率水平由政府决定的现状,由企业根据自己的信用级别及偿债能力制定相应的利率,或者根据市场供求状况相对自主地确定发行利率、价格及数量。

2、调整债券品种结构,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更丰富的投资品种。

3、降低企业债券的上市标准,简化企业债券上市手续,提高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建立投资企业债券风险转移机制。

4、建立规范、公开、公正、透明的债券评级体系,鼓励业绩优秀的企业积极进行债券融资。

(二)逐步改进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针对我国具有国有股“一股独大”特点的股权结构,应该考虑优化股权结构,适时适当的减少国有股的持有量。一方面,可以考虑利用经济手段实施国有股回购,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中小股东的地位。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可以选择机构投资者作为企业的主要股东及经理,持有一定量的股份来对国有股进行减持。

(三)加强对股票市场的监管,规范上市公司的的融资行为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偏好于股权融资一个重要的条件是股权融资成本低,股票市场不规范。而为完善股票市场,规范股权融资行为,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对《证券法》做了大幅度修订,对我国证券的发行、交易以及中介机构和监督管理等内容作出了详细的规定,更加完善了对证券市场的监管,这必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上市公司非理性的融资行为,从制度上保证融资结构逐步走向理性化。

(四)提高上市公司自身积累能力

从融资主体角度来说,上市公司应明确企业要谋求长远发展,应该注重自己“造血”而不是外部“输血”,内源融资是企业发展与壮大的最基本保障。上市公司必须建立有利于其自身资本积累的税收和适合企业现状的融资方式等财务制度。这样可以使得上市公司在提高经营效率的基础上积极的进行内源资本的积累,增强自身的实力。

参考文献:

1、王月华.上市公司融资结构浅析[J].金融观察,2005(6).

2、唐小纯.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分析[J].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3、邱凛.股权融资偏好与EVA——试论EVA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影响[J].经济师,2004(7).

4、尹亚红.论我国上市公司跛行融资结构[J].证券经纬,2005(11).

5、聂冠中,王佳凡.中外企业融资结构比较分析[J].金融投资,2006(3).

6、田翠.从两个层面优化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J].发展,2006(4).

7、黄锦亮.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国际比较[J].财经试点,2005(2).

(作者单位: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作者:文 燕

剖析上市企业资本结构现状论文 篇3:

债务融资的杠杆效应分析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内外经济联系日趋紧密,企业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发展关系到民生和社会的稳定。为此,从企业债务融资、杠杆效应以及相关偿债盈利能力指标的理论出发,运用相关概念界定企业杠杆效应、杠杆系数、偿债指标以及盈利指标,并且运用数据深刻剖析现今债务融资杠杆效应存在的现状及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债务融资;杠杆效应;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财务风险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0.043

1绪论

1.1研究背景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体制下,国内外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国内企业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的生存发展关系到国家民生和社会的稳定。对于企业来说盈利才是其本旨,而其中财务杠杆效应就反映着企业的经济后果,所以我们不难发现企业债务融资的财务杠杆效应才是整个体系的核心。有关债务融资的杠杆效应问题一直都是学术界的焦点,许多研究都让我们对其有了深刻的认识,但是这些研究都未给出明确调控债务融资杠杆效应、给出合理资本结构的具体方法,因此本文将主要通过分析其存在的问题给出可靠的建议。

1.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综合比较分析、规范研究方法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深入、广泛的资料搜集和文献阅读了解债务融资以及其产生的杠杆效应的概念界定以及本文所能涉及的所有相关财务指标的知识。

其次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搜集相关实例或者数据,运用横向和纵向比较方法来充分证实债务融资杠杆效应所面临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且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最后通过具体企业的实际数据,利用规范研究方法以及案例分析方法,运用各项财务指标的相关计算公式为案例企业探寻较为合理的资本结构和债务融资结构,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从而有效控制企业债务规模,降低资本成本,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债务融资及相关财务指标的概念界定

2.1债务融资杠杆效应的相关概念

2.1.1经营杠杆

企业因存在固定的经营成本,在不超过固定经营成本的范围内,企业可以通过增加销售额来降低单位销售额的固定成本,从而增加企业的营业利润,这就形成了经营杠杆。企业销售量的变动对息税前利润产生的影响就引发了经营杠杆效应。企业利用经营杠杆既能获得经营杠杆利益,又遭受经营杠杆风险带来的利益损失。经营杠杆用息税前利润EBIT表示资产总报酬即销售额减去变动性和固定性成本,经营杠杆的大小用经营杠杆系数DOL来表示即企业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与销售变动率之间的比。

2.1.2财务杠杆

企业因固定资本成本的存在,当企业债务经营时,无论企业掌握多少营业利润,债务的利息和优先股的股利在通常情况下都是固定的。一旦息税前利润增大,每一份息税前利润所要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就会相对减少,使得企业普通股收益或者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从而会给股东带来较大的收益。这就产生了财务杠杆。它是用来评价企业财务风险的,财务杠杆作用大小用财务杠杆系数DFL来表示即息税前利润与息税前利润减去债务利息差额的比,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则财务杠杆作用越大,财务风险也就越大;反之亦然。

2.2债务融资相关财务指标的概念

2.2.1偿债能力指标

(1)资产负债率即企业负债总额对资产总额的比率,表现为企业资产总额中,债务资金所占的比重,用来综合反映企业偿债能力。

(2)流动比率是企业存在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企业最合理的流动比率是2,在此情况下企业偿债能力才有保障。

(3)速动比率是企业流动资产扣除存貨等变现能力差且不稳定的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它准确可靠地评价了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4)股权比率是企业所有者权益与资产的比率,股权比率越大则表明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占比大。

(5)利息保障倍数是企业息税前利润即净利润、所得税和利息费用三者与利息费用的比率,它代表企业获利能力对债务利息偿还的保障程度。

2.2.2盈利能力指标

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报酬率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两大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指标代码为ROE,定义为净利润/净资产,反映企业权益资本的获利能力。总资产报酬率指标代码为ROA,定义为息税前利润/总资产,反映企业资产利用的效果。净资产收益率越大表明企业盈利能力越好;在总资产报酬率中,息税前利润总额=净利润+所得税+利息支出,息税前利润率全面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的获利水平,一般情况下,息税前利润率越高,则表明该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益越好,整个企业的获利能力也就越强,经营管理水平也就会越高。

3债务融资杠杆效应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现今债务融资模式运用较为广泛的形势下,我国企业仍然存在着依靠自有资金经营发展或者由于企业自身规模太小难以举债经营发展的两大举债不力的问题。

首先,针对企业依靠自有资金经营发展的情况来看,家族企业在这类不进行债务融资的企业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的比重。家族企业众多且分布广泛,家族企业的利益高度相关,其经营者即所有者拥有了家族共同的整体利益。一旦家族企业进行了债务融资,不管是利用债务融资获得了利益还是利用债务融资承担了风险,对于家族企业来说,无疑是不妥的。如果企业通过债务融资获取了相应的财务利益,作为家族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就会因为缺乏如其他企业那样的科学分配模式而造成家族企业为了获取的利益而分崩离析。为此,在众多不利用债务融资的企业中,存在着很大一部分的家族企业是很少通过债务融资来进行企业的生存发展的,更多的是利用家族自有的资金来发展企业,在此传统的经营模式下,这类企业就会丧失通过举债引起的杠杆作用而产生的收益。

其次,针对企业难以举债经营发展的情况来看,这类企业目前融资能力有限,融资非常困难。由于债务融资中发行债券和股票的筹资方式受到政府的宏观调控和金融风险的影响,导致该类企业难以通过这两种方式进行融入资金经营;再者由于自身规模的限制,自有资金有限,但是鉴于债权机构对于该类企业的评估,可知该类小型企业规模小,资金运营能力以及盈利能力较差,一旦债权机构向其借入资金,就必然会承担着到期不能收回债务的风险,为此,尽管这类规模较小的企业期望债权机构给予相应的借贷资金来谋求企业长久发展,债权机构也不愿意向这类企业借入资金来增加自身的投资风险。

4解决债务融资杠杆效应存在问题的对策

企业通过债务融资的筹资方式无疑能够获得财务收益,若企业放弃这一方式就会丧失利用借入资金获取收益的机会,因此部分举债不力的传统企业需要改变经营模式,适度举债经营,具体对策如下:

(1)企业应当改变传统经营模式,分离经营权和所有权。传统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相结合,若举债经营,一方面获取财务收益,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模式,难以科学分配利益;另一方面发生风险,企业所有者即企业经营者,必然承担全部责任,难以区分责任的大小及其归属。为此,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经营模式,分离经营权和所有权,只有在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情况下,企业才有可能通过债务融资方式来筹集资金,改变其经营模式。

(2)政府应当提供政策扶持。企业难以通过举债来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债务融资的常用方式:发行股票及债券、银行借贷受到政府的宏观调控。一旦政府出台政策就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为了让企业能继续发展来给我国国民经济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那么政府就应该在适应全球经济的大环境下出台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给予企业政策扶持,以方便企业更加透明地经营发展。

5债务融资杠杆效应的实证分析

5.1案例企业介绍及选取

常州市天宁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国有独资企业,是一般纳税人性质的企业,该企业财务指标的相关数据如表1。

基于债务融资的杠杆效应在现今运用不合理,存在着较多问题,大多数企业难以合理控制债务比率,无法通过合理安排资本结构,适度债务来把控企业财务杠杆并且经营企业,在此,为了对常州天宁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在债务融资下的财务杠杆效应状况进行可靠性分析,本文将运用2012年、2013年、2014年三年常州天宁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的具体数据作为分析所需要的样本数据来客观认识该企业的相关财务指标,然后通过相关财务指标运用其计算公式来分析目前该企业在债务融资的情况下各项财务指标的使用程度以及企业的经营形势,进而可以对症下药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来自我调节企业的债务,使得在债务融资的筹资方式下,利用更大的财务杠杆利益来最大程度地减少财务风险所引发的不利影响,并且科学控制相关财务指标来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下去。

5.2案例企业偿债能力指标分析

债务融资到期需要偿还一定的本息,因此分析该企业的偿债能力,能够更好地使得企业认识到债务融资给予的是财务杠杆利益还是财务杠杆风险,并且为企业做出科学的债务融资规模提供切实可行的根据,本文将对该案例企业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利息支付倍数、股东权益比率进行分析,对企业的偿债能力作出判断,见表2。

从短期偿债能力角度看,该企业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较低,表明该公司并没有偿还流动负债的良好保障,无论是流动资产还是扣除存货以后的速动资产都难以有效地保证企业能够偿还债务,这表明该企业的短期償还能力较差;从长期偿债能力角度看,该企业的股东权益比率较小,2012年所有者投入占企业资产的29.41%,2013年所有者投入有所增加,2014年则继续保持了增加态势,增加了债务融资,总体上分析,该企业的股东权益比率较低,过度依靠债务融资,对于债权人缺乏有效可靠的保障,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

5.3案例企业盈利能力相关指标分析

财务杠杆作用的大小通常用财务杠杆系数来衡量,财务杠杆系数等于1,代表企业获得少量的财务杠杆利益,也承担着少量的财务杠杆风险。在上述两大指标下,若企业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那么该企业就能够具有偿债的保证和具有获取财务利益的可能。根据第二章重要盈利指标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得出该样本企业的盈利能力,见表3。

根据表3的企业盈利指标数据的显示表现常州天宁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高于全国30%-50%的平均水平,总资产报酬率以及净资产收益率都比较低,ROA明显低于同期Rd。

根据表3中该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与资产负债率数据,可以得出下图1,直观地看出两者的变动关系。

通过图1可以得出常州天宁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与资产负债率呈负线性关系,随着在产负债率的增加或者降低,净资产收益率呈现降低或者增加的趋势。

通过图2直观反映了常州天宁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的总资产回报率与资产负债率也呈现负相关关系,随着资产负债率的降低或者增加,总资产报酬率呈现增加或者降低的趋势。

6结论

本文首先通过介绍债务融资杠杆效应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来引出本文的研究主题债务融资的杠杆效应分析。其次通过相关概念界定更加详细地阐述了债务融资的概念、特点、类型结构以及它的作用,方便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融资结构中的债务融资方式;由于涉及杠杆效应,为此本文也介绍了经营杠杆、财务杠杆的定义、主要计算公式、两者各自的杠杆系数,企业使用债务融资的筹资方式,在规定的到期日期需要偿还债务,因此本文也介绍了相关的财务指标概念即企业的偿债、盈利能力来更好地分析债务融资的杠杆效应。然后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发现目前我国企业债务融资有着令人堪忧的现状,通过我国各类行业债务融资相关财务数据的分析得出我国一部分企业债务融资比例偏小甚至不进行债务融资,一部分企业却过度使用债务融资使得企业财务杠杆效应存在着不合理的状态,在此基础上,本文各自针对两大潜在的问题给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最后本文通过具体实际的案例企业相关财务指标的分析,给出了该案例企业财务状况的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虽然财务风险不可避免,但是本文运用具体案例企业的数据证实了财务风险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这就需要企业从客观上认识自身的财务指标,通过运用科学的公式调控财务指标之间的关系,在自身合理的资本规模内就可以达到财务利益最大化,增加公司财务收益,最小程度地降低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邵函.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效应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1.

[2]沈航.企业财务杠杆应用探讨[J].现代商业财会研究2014,(21).

[3]张爱玲.浅谈财务杠杆的利益与风险[J].现代商业,2011,(07).

[4]邹宗荣.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的治理效应研究[J].现代商业,2010.

[5]袁卫秋.债务融资与企业价值[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

[6]赵晓东.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3,(23).

[7]刘丽莎.企业债务融资下财务杠杆效应对企业的双重影响[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5).

[8]李家豪,潘洪霖.财务杠杆效应对企业债务融资决策的影响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5,(09).

[9]李洋,吕沙.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效应的实证检验[J].金融与经济,2013,(08).

[10]周渊.制约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治理效应的因素分析[J].集团经济研究,2010,(34).

作者:季聿阳

上一篇:医院政工人员思想政治工作论文下一篇:企业职位晋升误区研究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