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上市公司利润管理论文

2022-04-24

摘要:成本利润联动管理模式是一种生产经营组织方式,也是一种管理会计的实践新模式。其主要思路是通过加强各工序成本与终端产品利润的联动计算,不断对成本结构进行优化,确保成本最优、利润最大。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剖析上市公司利润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剖析上市公司利润管理论文 篇1:

上市公司高派现股利政策动因分析

摘要:本文运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从贵州茅台连续多年的高额现金股利分配现象入手,分别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本结构三个方面分析支撑其高派现股利政策的财务因素。通过对公司股权结构与投资状况的考察,剖析上市公司采取高派现股利政策背后的动机,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股利政策 现金股利 政策建议 案例研究

一、引言

我国证券市场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与变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截至2013年2月底,沪深两市共有上市公司2 493家,市值总额达247 902.67亿元。然而,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证券市场仍然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其中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活动就是一个亟须研究并规范的问题。股利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不仅影响到公司股票价格的形成、投资与融资活动的开展,而且对维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有着重要影响。我国学者近年来关于上市公司派发现金股利的研究形成了诸多理论观点:陈信元等(2003)认为现金股利是大股东圈钱的工具;刘峰等(2004)认为大股东通过派发现金股利将上市公司的资金转移到自己的手中;吕长江等(2005)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的小股东处于弱势地位,若上市公司派发现金股利,则其利益会被大股东侵占;若不发放现金股利,则会增加他们的代理成本。特别是2008年10月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关于“上市公司最近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百分之三十”的规定之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的分配问题再度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4月30日,沪深两市共有2 403家上市公司对外披露了2011年的年报,其中1 645家提出了2011年度的利润分配方案(含转增股本),占全部上市公司总数的68.46%。其中,纯派现的公司1 100家;同时采用现金分红、转增股本、配股的公司有31家;采取派发现金股利并配股的公司有44家;采取转增股本并进行现金分红的公司有425家;仅转增股本的公司为45家。我国上市公司采取的股利政策通常有现金股利、股票股利、公积金转增股本和股票回购四种,其中只有现金股利才是投资者从上市公司分得的“真金白银”。因此,对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的分配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将以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茅台”)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从多个方面剖析其连续派发高额现金股利背后的原因与动机。

二、贵州茅台股利分配的基本概况

贵州茅台(600519)于1999年11月20日依据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1999]291号,由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主发起人,联合贵州茅台酒厂技术开发公司等其他七家公司共同发起设立,2001年8月27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贵州茅台是国内白酒行业的标志性企业,主要生产销售茅台酒,同时进行饮料、食品、包装材料的生产和销售,防伪技术开发,信息产业相关产品的研制开发。其生产的茅台酒是我国酱香型白酒的代表,享有“国酒”的美称。

贵州茅台自2001年上市以来总计向A股流通股股东派现12次共计88.77亿元,却只进行过一次募资,募资金额为22.44亿元,其派现金额是募资金额的3.96倍,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在业内享有“现金奶牛”的美誉。贵州茅台最近5年股利分配情况如下页表1所示,从中可以看出,贵州茅台近年来分配的现金股利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的股利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8.36元,2008年即为每10股派现11.56元,2009年为每10股派现11.85元,2010年突然猛增至每10股送一股并派发现金股利23元,2011年公司更是推出了每10股派现39.97元的分红方案,一举成为A股史上最高的现金分红方案,连续两年摘得“A股分红王”的桂冠 。

三、贵州茅台高派现股利政策的财务支撑分析

一般来说,采用现金股利政策说明公司在以前年度的经营过程中积累了充余的资金,但如果对投资者进行回报,还必须满足“有利可分,有利愿分”的条件。对贵州茅台能够有如此充裕的资金连续多年给投资者派发高额现金股利,本文主要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资本结构三个方面来分析贵州茅台高派现股利分配政策与其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之间的关系。

首先,从盈利能力来看,贵州茅台自上市以来积累了巨额资金,货币资金从2001年上市时的19.56 亿元猛增至2011 年的182.55 亿元;未分配利润则从0.78 亿元上升至199.37 亿元,净资产收益率近年来一直保持在30%以上,2011年更是高达40.39%,比上年增长31.39%。由于白酒行业的毛利较高,2011年贵州茅台的毛利率高达82.36%,远远高于行业的平均值63.73%和市场的平均值26.44%,其盈利能力之强可见一斑。与此同时,成本费用的降低也是影响其获利重要因素之一,销售成本率和销售期间费用率的逐年下降显示了贵州茅台超强的成本控制能力,“开源”与“节流”两方面的出色表现为贵州茅台赚取巨额利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从偿债能力来看,公司2011年资产负债率为27.21%,较2010年的27.51%降低0.3个百分点,低于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从短期偿债能力看,2011年其流动比率为2.94,速动比率为2.18,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表明贵州茅台的短期偿债能力很强,对外负债较少,承受债务违约风险的可能性很小,可以说派发现金股利并不会过度增加其财务风险,反而有助于优化公司资本结构。

最后,从资本结构和发展阶段来看,表4列示了贵州茅台部分资本结构指标,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贵州茅台的资本构成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流动资产占比高;二是有形资产占比高,这表明了贵州茅台资产的流动性高、变现力强,从而为公司开展各项业务,进行资金周转提供了重要保障。此外,从公司的发展周期来看,贵州茅台目前正处于稳定增长期,随着公司融资成本降低和融资渠道扩充,贵州茅台已具备支付高额现金股利的能力。可以说,贵州茅台的现金流颇为充裕,有充足的资金为其股东派发高额的现金股利。

四、贵州茅台采用高派现股利政策的深层原因分析

为什么贵州茅台乐于采用高派现股利分配政策呢?我们从企业的股权结构、投资机会以及股利政策理论三个方面来逐一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首先,从股权结构来看,截至2012年底,贵州茅台的第一大股东为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共持有641 615 868股国有法人股,占总股本的61.80%,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属于典型的“一股独大”企业,而其他几大股东绝大部分均为机构投资者,其持股比例之和远远小于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我们通过图1进一步考察公司的股权控制情况可以发现,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贵州省国资委,贵州省国资委对其控制的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所持有的国有法人股的现金股利享有收益权。所以,当地方财政吃紧时,当地政府便会考虑借助贵州茅台近年来所派发的高额现金股利来合法地补充本地财政收入。因此,我们不难看出贵州茅台近年来的高派现行为实质上是为其实际控制人补充收入。

其次,从资金利用情况来看,贵州茅台高派现的背后或许还隐藏着投资机会不足的事实。我们发现公司近年来进行的与主营业务相关的新项目建设,其投资额仅占公司未分配利润的20%左右。不仅如此,公司的对外投资更是少得可怜,2006-2010年贵州茅台对外股权投资增加额为0,对外债权投资则只在2010年增加了5 000万元的商业银行次级定期债券投资和1 000万元的国债投资。除此之外,贵州茅台还鲜有长期借款和临时性负债,更无从谈及通过适当负债来发挥企业的财务杠杆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贵州茅台近年来没有为其经营活动所积累的巨额资金找到良好的投资机会,企业中以货币形式存在的大量资金造成了贵州茅台资金闲置的状况,导致企业资金收益水平大大降低,给企业的投资活动带来了巨大的机会成本。

最后,结合信号理论的观点来看,贵州茅台透过其高派现股利政策向外界显示出公司管理当局对于企业未来经营业绩的坚定信心,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还有助于对外营造一个良好的公众形象,真正体现出对投资者的价值回馈。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贵州茅台充裕的现金流主要来源于公司高盈利能力所积累的大量资金,由于贵州茅台并没有将这些资金充分地用于对内或对外投资,加之当地政府需要利用贵州国资委控制的贵州茅台所分配的现金股利补充财政收入,因此出现了贵州茅台连续多年的高派现股利政策。目前,塑化剂风波、需求不足、增速疲软,正是贵州茅台所背负的“三座大山”,从长远来看白酒行业产能供大于求,加之我国政府和军队禁酒令的出台,公务接待用酒的萎缩更是给贵州茅台未来的经营前景打上了一个个问号。公司虽然具有很强的偿债能力,但是流动资产过多,货币资金占比较大,严重影响了企业进一步提升利润空间。因此,贵州茅台应该加强对货币资金的管理,将闲置的资金用于对外投资或者对内开发新产品、更换生产设备等。此外,对外进行适度负债用于生产经营与投资,借助财务杠杆作用以降低资本成本,提升企业价值是贵州茅台当前应着力改进之处。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仍有许多值得完善与探讨的地方。特别是股利分配政策受大股东意愿支配而导致中小股东利益常常受到侵蚀。因此,建议我国证监部门从两方面着手解决高派现股利政策引起的利益侵蚀问题:一是加强对上市公司高派现行为的监管,并以法律或规章的形式要求上市公司在分配现金股利时要充分说明分配的依据,以及股利分配对公司未来发展可能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证监部门应规范上市公司在重大问题上的信息披露制度,向市场投资者披露真实、完整、可靠的信息,不断完善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的立法,例如可以逐步建立起对股东民事诉讼的赔偿机制,让中小投资者维权不再处于弱势无助的境地。与西方国家较为成熟的证券市场相比,我国在这些方面可谓是任重而道远,真心地希望我国证券市场在加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的道路上能取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信元,陈冬华,时旭.公司治理与现金股利:基于佛山照明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3,(8).

2.刘峰,贺建刚,魏明海.控制权、业绩与利益输送——基于五粮液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4,(8).

3.蒋东生.内部人控制与公司的股利政策——基于宇通客车的案例分析[J].管理世界,2009,(4).

4.周县华,吕长江.股权分置改革、高股利分配与投资者利益保护[J].会计研究,2008,(8).

5.胡元木,赵新建.西方股利政策理论的演进与评述[J].会计研究,2011,(10).

6.张孝梅,王勇.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J].会计之友,2011,(2).

7.陈咏英.股利分配政策探讨——基于福耀玻璃股利分配案例的思考[J].财会通讯,2010,(2).

作者:丁楠

剖析上市公司利润管理论文 篇2:

成本利润联动管理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摘要:成本利润联动管理模式是一种生产经营组织方式,也是一种管理会计的实践新模式。其主要思路是通过加强各工序成本与终端产品利润的联动计算,不断对成本结构进行优化,确保成本最优、利润最大。本文以复杂的长生产流程的钢铁制造业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XXZG)作为案例分析基础,对成本利润联动管理会计新模式的设计和实践进行了研究,上游通过铁前工序与采购进行联动,不断降低采购成本,降低铁前成本;下游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和物流结构,将盈利能力最强产品的产能发挥到最大,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关键词:成本利润联动 钢铁制造业 管理会计

一、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管控模式分析

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是世界五百强企业、国务院国资委直属的新兴际华集团公司的核心企业,是全球最大的球墨铸铁管及管件研发制造商,全国最大的双金属复合管和钢格板研发制造商。公司前身是1971年建厂的军队唯一钢铁联合企业——2672工厂,1996年工厂改制为新兴铸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997年6月,由集团独家发起募集设立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深交所上市。 在“深化结构调整,拓宽发展空间,优化区域布局,创新发展模式”的战略思想指导下,通过战略并购、重组、控股或参股等方式,目前拥有河北、安徽、新疆、湖北、湖南、四川等多个生产基地,是跨行业、跨区域的大型企业公司。2015年,公司在中国上市公司500强排行榜中排名第88位,所属母公司新兴际华集团公司2015年位居世界500强第344位。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蔓延和欧债危机产生的经济萧条,市场不断恶化,XXZG的包括采购、生产、市场关键要素的整体经营管控模式受到了挑战,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下三方面。

(一)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明显滞后

市场的变化主要反应在上游的原燃料价格震荡,下游产品需求及价格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物流市场价格的波动,这种变化需要产供销运协同配合、快速联动做出反应,而原有的相对稳定的标准成本模式显然不能适应快速多变的市场。

(二)核算机制与市场发生脱节

产品的标准成本计划实际上是产量和单耗指标计划,各实业部只要完成产量和实物消耗等指标计划,就能完成内部标准成本计划。市场原燃料价格波动因素主要由公司承担,与实业部关系不明显。但在钢铁市场剧烈变化的情况下,由于各实业部原有思维惯性和机制惯性,对市场反应明显滞后,仍然抱着标准成本不放,出现了“实业部报喜、公司报忧”的局面,各单位均完成了标准成本计划,而公司产品成本在同行业排名却远远落后,公司利润大大缩水。

(三)分配机制与工序实际业绩不对称

公司经济责任制以工序标准成本和内部利润为主,以产量和指标为核算基础,对实际工序成本和实际工序利润掌控较弱,导致在公司利润下滑的情况下,对各工序的经营效果评价不能形成对应关系,整体导向出现偏差。

二、成本利润联动管理模式的设计

(一)成本利润联动法的设计背景

2009年以来,XXZG采用全新的生产经营管控模式,通过加强各工序成本与终端产品利润的联动计算,不断对成本结构进行优化,确保成本最优、利润最大。上游通过铁前工序与采购进行联动,不断降低采购成本,降低铁前成本;下游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和物流结构,将盈利能力最强产品的产能发挥到最大,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其核心思想是额定目标,市场倒逼,层层承压,收入激励。

公司成本利润联动生产经营模式分为两个阶段:2009年为第一阶段,该时期以成本控制为重点,取消标准成本,在各个实业部全面引入市场成本,考核导向以考核产量和经济技术指标全面转变为考核成本和利润,产量和经济技术指标作为辅助考核项目;具体做法是公司首先锁定利润,通过成本倒推确定每个工序的成本。从2010年至今为第二阶段,各实业部全面考核利润指标,成本和产量作为辅助考核项;具体做法是公司通过确定每个工序的利润来保证公司的整体利润。

(二)各工序成本控制方法

1.通过准确掌握市场原燃料价格,测算球团及冶金焦成本、测算烧结矿最佳品位,对工序成本进行测算。测算依据主要包括:参照某特定日期的市场原料价格对主要原料种类进行测算;以当时烧结矿特定品位为基准;综合入炉品位每升高1%,焦比降低2%,产量增加3%;钢材价格取当日市场价格;按照标杆单位经济技术指标进行测算;铁水不足部分外购生铁补充,假设外购生铁单耗不影响炼钢加工费。通过对烧结原料结构与钢材利润的联动计算,可以准确测算出烧结矿的最佳配比,以获得最大的利润。

2.原燃料性价比控制。采购成本是企业在采购原燃料过程中所支付的各项费用,包括原燃料的车板价或到岸价(CIF)、原燃料质量、汇率、铁路或公路运输费、港杂费、装卸费、仓储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检化验费用和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金(如关税)以及其他费用等。除此之外,采购原燃料时还要考虑采购品质差异造成的潜在亏损。冶金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采购成本是制约成本完成的主要因素,降低采购成本是降低成本的主要手段。

另外,提高烟煤比例,是降低生铁成本的重要手段。烟煤与无烟煤价差正常在120元/吨左右,最高时达到300元/吨以上。例如,通过对喷煤系统中速磨进行改造,烟煤比例可达到36%以上。烟煤由于挥发分高,配比太高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混合煤粉挥发分控制在20%以下相对比较安全。神木地区烟煤灰分和硫磺低,性价比相对较高,但神木烟煤挥发分在38%左右。如果完全使用神木地区烟煤,混合煤粉挥发分将达到22.7%。因此,通过完善安全防护设施,加强工艺检测,提高烟煤比例,生铁成本降低产生的效益更加凸显。

3.产品结构优化。一是提高小规格钢材产品比例。2009年以前,公司的考核导向主要是考核产量和标准成本,而小规格产品不但成材率低、消耗高,而且职工劳动强度大、产量低,实业部生产小规格产品的积极性不高。公司调整考核导向后,一切以利润为中心,职工收入也主要看利润完成情况,由于小规格产品比大规格产品具有比较明显的盈利能力,职工主动要求提高小规格产品的比例,并且小批量的订单只要利润高就接受,提高了公司利润。二是提高高附加值产品比例。例如,新兴格板是公司主导产品之一,公司对钢格板生产组织的要求是,不追求产量,合理掌控生产节奏,通过提高高附加值产品产量提高利润,通过适当生产低附加值产品产量提高设备利用率,发挥产能,降低固定费用,进一步提高利润水平。

三、新管理理念及工具的借鉴及应用

(一)边际效益

2010年XXZG炼钢改造后,炼钢和轧钢的产能均达到理想水平,受炼铁工序品位降低的影响,铁水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发挥炼钢的产能,提高经济效益,公司通过测算,在市场形势较好时外购生铁,充分发挥炼钢工序产能,提高公司边际效益。

(二)边际成本

边际成本指的是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到总成本的增量。这个概念表明每一单位的产品的成本与总产品量有关。例如,按照正常的计算方法,如果外购生铁价格为1 500元/t(含税),加上银行贷款利息、炼钢和轧钢正常的加工费及钢材外发运费后,基本没有利润。公司通过引入边际成本的概念,增量部分扣除固定费用,果断决定采购生铁,每月利润提高显著。

(三)套期保值工具的应用

套期保值的基本原理是“对冲”,以一种资产的收益来弥补另一种资产的损失。通过利用期货市场与现货销售形成对冲,可以有效地控制价格下跌的风险。 XXZG充分利用套期保值原理,在签订远期铸管合同时,对当前和远期的铁矿石价格进行预判,如果远期铁矿石价格看涨,而当前铁矿石价格满足预期利润水平,为了锁定利润,提前按照当前价格买入相当数量的远期铁矿石合约。这样做的优点是,如果将来铁矿石涨价,则可以提前锁定利润水平,如果远期铁矿石价格下跌,则可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四)放弃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业已发生或承诺、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2011年以来铁矿石价格波动频繁,为了降低市场风险,公司一方面快进快出,降低铁矿石库存,同时,公司加强对市场的研判和分析,在铁矿石价格进入下降通道后果断出售部分高价原料,在市场低位时再进行补仓,有效地控制了市场风险。

四、结论与展望

本文根据XXZG生产经营和成本利润管控存在的问题,针对当前钢铁行业面临的产能严重过剩,原燃料价格进一步攀升这一环境现状,提出了成本利润联动计算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根据XXZG生产实际情况,剖析了经营管控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和优化方向,构建了成本利润联动计算数学模型,并结合公司生产实践说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在成本利润联动管理新模式的实践过程中,充分应用了套期保值等新概念新工具,有效防范了市场风险,提高了公司盈利水平。

但本文提出的成本利润联动管理新模式还存在很多有待在实践中继续优化的方面,例如,关于工序成本的测算,由于长流程制造业的固有特征,涉及的上下游生产流程复杂、核算内容繁多、计算方法和手段多样化,因此如何更科学、更准确地对所有工序成本进行分析计算,以及如何提高信息化化管理水平,使其更便于操作和具有效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敏,王普查,邓建高.基于循环经济的资源价值流成本核算方法研究——以钢铁制造企业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5,(12).

2.孟凡生,王雪松.具有双重标准的制造成本控制系统研究——来自HD公司的实证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

作者:李国光

剖析上市公司利润管理论文 篇3:

EVA与会计利润的盈利能力的分析

【摘 要】随着证券市场管理制度的标准化增强,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逐渐受到股东、债权人、政府部门、证券评价人士以及公司员工的关注和重视。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及其盈利能力是广大利益相关者迫切需要的数据,而如何能公平公正的评价其指标,又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通过对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两个指标的剖析,以及相互间的盈利能力比较得出,以经济利润为基础的盈利能力评价指标更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

【关键词】经济增加值;盈利能力;企业考核

1.经济利润(EVA)的盈利能力

1.1经济利润内涵

经济利润即经济增加值, 是建立在经济增加值的概念为基础之上的一种财务管理系统以及决策、激励报酬制度,是一种基于价值基础的管理理念。其本质是对投资成本的一种衡量,收益超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部分的价值,就是经济增值。

1.2经济利润盈利能力坚持的原则

(1)存在的成本。一是企业的成本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生产和经营当中所消耗的和债务,一部分是股权成本。二是资本成本与风险是相对应的,反映的是预期的回报。

(2)纪律作保障。经营者的责任与义务就是确保股东和债权人所投入的资本能高效的被使用并期望达到预期的收益。

(3)企业与价值的辨证统一。

(4)相关利益者与股东达到“共赢”。既要满足股东的利益也要一定程度的兼顾到相关人员的利益。

2.会计利润的盈利能力

2.1会计利润内涵

会计利润是在会计标准下计算出来的净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基础。

企业的盈利能力从两个角度看。一方面从利润和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的比例关系来看,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利润占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从而利润越多,主要有销售净利率和销售毛利率等指标。同时从利润和资产的比例关系得出,资产创造了收入,收入产生利润,并让获得的利润进入资产,主要有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上述指标虽然可以对公司盈利能力的提供一定的信息,但其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2.2会计利润盈利能力的局限性

(1)以会计利润为基础盈利能力指标的失真。多数人认为,会计遵循一套严格的计算准则,但实际上对利润的计算往往只是一种估计。通过会计准则算出的净利润,真实性值得探讨,很大一定程度会忽略权益资本,而企业的资本又包括权益资本。股东对收益率有一定的要求,如果股东得不到满意的收益率,便会卖掉股票转移资金。因此,股东的资本也成为了一项机会成本,因此,忽略权益资本,会将企业的利润无形中虚增,给投资者造成一定的误导。

(2)忽略了权益资本成本。现行的会计准则,由于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是不计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所以企业的财务报表并没有反映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

(3)易误导企业错误的偏重经营下的短期行为。

(4)易受人为因素影响。由于现有的会计准则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在选择相应的会计政策时也会有多种选择的方案。

3.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盈利能力比较

3.1利润值比较

从某公司2006年至2010 年计算的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利润要低于会计利润,这也就说明了加入权益资金成本后利润的减少。也充分的说明了会计利润在一定程度上是虚增了利润。而这虚增的又不同程度的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许多的参数因此发生了变化。

3.2销售利润率比较

销售利润率是企业利润总额与企业销售收入净额之比。另外我们注意到,在两种模式下,某公司2006-2007年度销售率润率的走势也有所不同。在会计利润模式下,2006-2007年,公司销售利润率略有下降,而在经济利润模式下,这一数值在一年内却增加了将近5个百分点。这是因为在这一年中,某公司不仅扩大了销售经营的规模,同时也提高了公司在各方面的效率,降低了成本和支出,令公司的销售更多的转化为了最终的利润。然而这一变化在会计利润模式下并没有体现,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上,会计利润模式下的净利润增长数值比经济利润模式下的净利润增长数值要大。无形中,企业在一些方面的进步与效率的提高,被这种传统的评估方法所忽略掉了。

3.3总资产收益率比较

总资产利润率是企业利润总额与企业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我们可以看到,在会计利润模式下的总资产利润率被虚增了。2006-2009年,某公司的总资产利润率并不是很理想,然后传统模式衡量,却都达到了较高的数值。

3.4净资产收益率比较

该指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一般情况,净资产收益率越高,企业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运营效益越好,对企业投资人权益的保证程度越高。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2009) 同样的情况,在传统会计利润模式下,净资产收益率更高,再次说明了加入权益资金成本后利润会相应的减少。

3.5成本费用利润率比较

该指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我们看到,某公司是一个将成本费用控制得非常好的企业。在两种标准下,其成本费用利润率都很高,始终保持在55%之上。而在2010年,公司更是将这一指标提高到了164%和129.8%。然而我们同时也发现,成本费用利润率在不同的标准下,相差约为30%-70%。不同的标准对使用这个指标的人来说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使其做出错误的判断。

3.6每股收益比较

每股收益是指普通股每股税后利润。每股收益越高,说明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强。自2006年以来,某公司股票的每股收益率在逐年稳步地增加。尤其是在2009-2010年度,公司每股收益率在经济利润和会计利润标准下分别由25.56和42.74增加到了惊人的80.05和101.15. 这意味着股票的股民持有的每一股股票在一年内涨了80元或100元。然而这一指标在不同的模式下,数值也不同,传统利润下的每股收益依然因为虚增利润而高于EVA模式下的每股收益。 虽然这并不能改变股票在股市及股民中的地位,但依旧会对人们的判断产生影响。

通过以上分析和对比,进一步验证了将经济利润加入到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优势。

(1)企业决策关系到股东财富。EVA指标能将财务指标很好的融合到企业的经營决策当中,第一,股东财富的最大化是企业的主要目标;第二,企业能否帮助投资者实现预期的利润超过资本成本是企业价值存在的最关键因素。EVA的合理利用有利于股东利益,助于企业制定出符合股东利益的决策。

(2)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从以上的分析能看出,EVA更好的考虑了资本成本,充分考虑了权益资本成本后的经营业绩指标才能更真实的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当企业的收益高于企业所有的资本成本时,此时企业增值了,为股东创造了财富;反之,股东的利益受到侵害。

(3)降低了会计指标的可操作性。传统的会计指标益受会计政策的影响,而EVA指标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会计政策对其的影响。

(4)对费用化问题进行了修正。而EVA指标一定程度上对特定的费用进行资本化,从而将费用化问题给予改善。 (下转第275页)

(上接第269页)本文通过对经济利润和会计利润基础的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比较,以及对经济利润优势的说明,说明了替换后的盈利能力指标更具有有效性和真实性,更能够反映企业真实的盈利能力。然而,EVA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自身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不论是会计利润下的盈利能力评价指标还是经济利润基础上的盈利能力评价指标,都是从不同的角度说明盈利状况,两种指标都无法改变经济业务本身,以期找到更准确的评价指标评判企业的盈利能力。 [科]

【参考文献】

[1]林琳.基于EVA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

[2]刘淑莲.企业财务管理[M].大连市: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市: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作者:潘艳

上一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论文下一篇:油田企业交通安全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