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信仰研究论文

2022-04-18

基金项目:2014年西安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编号:14Y143题目:网络环境对大学生信仰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文章摘要】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虽然它使信息时代有了爆炸式的发展,但也同时使一部分大学生产生了的“信仰危机”。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生信仰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信仰研究论文 篇1:

大学生信仰现状及信仰教育研究

[摘 要]大学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加强新形势下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关系到当今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国家的发展。文章对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现状进行调查,对大学生信仰的缺失、迷茫等突出问题进行规整,提出新形势下开展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方法,为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信仰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信仰现状 信仰教育

一、大学生信仰现状分析

(一)信仰主流积极健康

在“大学生是否应该树立人生信仰”问题上,有96.8%的学生认为应该树立,3.2%的学生认为没必要,走一步算一步,而对于该问题持无所谓态度的为0人。在“自身是否拥有明确的人生信仰”问题上,认为自己有人生信仰的学生占调查总数的89%,不知道自己有无人生追求的学生占5%,认为自己无人生追求的学生占4%,没想过人生追求的学生占2%。

调查结果很明显,总体来看,大学生还是将中心词选为“大家”和“小家”。这既说明“国是大的家,家是小的国”,国和家是人的一种强烈归属感和认同感。这种感情就是共荣共耻的一种抽象体现。只有认识到这个层面,当代大学生才能够更好地认同奉献精神,对社会责任、国家和集体利益有更深刻的认识。对于生命、家庭、感情、金钱、权利、生存这些中心词也有很高的信仰率。

正确的信仰和美好的人生追求,需要科学的理论来引导。高等学校应从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进一步加强对他们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地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理想追求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艰苦奋斗、积极进取、乐于奉献。

(二)部分学生信仰迷茫

在“你目前是哪一类大学生及对将来的人生目标”的问题上,13%的学生认为,自己态度乐观,有理想、有抱负,并积极努力着;有17%的学生认为,有自己的想法,认真负责,没有太远大的抱负,顺其自然;有41%的学生,认为知道未来形势严峻,但现在很茫然,不知从何处着手;有29%的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很悲观,不知道今后该干什么。

通过统计,发现这些学生多数为大一新生。大一新生进入大学,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掌握“中学—大学”这一转折时期学生的心理、生理、学习、生活等特点,注重中学与大学的衔接,采取多种形式对大学新生进行教育,帮助学生尽快熟悉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早日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

(三)信仰呈多样化趋势,少数学生价值取向扭曲

在对物质、精神、宗教信仰等方面调查中,认为“当今社会金钱是衡量个人价值最重要的标准”中,45%的学生选择了同意;在“宗教是否对你有帮助”问题上,有3%的学生认为有帮助很重要,有17%的学生认为可以帮助发展自我人格,有41%的学生认为有一点帮助,有39%的学生则认为没有帮助。

结果表明,当今的大学生信仰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当前,大学生的整体信仰表现出以下特点。第一,政治信仰边缘化。有些大学生,对我国当前社会性质等问题认识不清。第二,价值信仰日趋功利化和世俗化。主要表现为价值观重心向个人本位偏移、价值目标向现实主义转变、价值评价标准向外在功利型转变等。第三,信仰方向的多样化。应当指出的是,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心态不仅仅表现为各种思想、观念的平行排列,更多的是各种古往今来的思想叠加。在价值信仰方面也由一方面向多方面并存发展,由单一型向多样化发展。

信仰多样化也带来信仰的不稳定。有少数学生认为,共产主义的实现仅是一个设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经不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自我价值的实现”成为部分学生的价值取向。特别是在就业等方面,更多大学生主要考虑的是福利待遇与生活条件,只有少数大学生能够主要考虑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更有少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乏、诚信意识淡薄、自我中心突出、善恶标准失范、道德行为更趋于功利性和随意性。

二、加强新形势下大学生的信仰教育

(一)加强党的建设,提高教师自身信仰水平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推进,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现实主义、利己主义等思潮严重影响了当今社会的信仰。作为教育执行者,高校教师自身的信仰建设和形象树立直接决定着学生的信仰趋势。在当前形势下,应坚持中国共产党在学校教育的领导核心地位,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切实为学生成长成才做好教育和服务工作,以实际成效来提高党组织的威信,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突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信仰。特别是要增加强高校教师自身的教育意识和信仰水平,通过教师自身形象的树立来影响和熏陶学生,给学生做好表率,并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大力倡导马列主义、爱国主义的主流信仰教育

在大学课堂上,继续坚持以马列主义、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开展民族精神教育。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当今社会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和深层次原因。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做到以热爱祖国、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贡献全部力量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和荣誉为最大耻辱。加强大学生的历史教育,使其从民族发展历史中汲取丰富的爱国主义营养,培养大学生崇高的精神追求和勇于奉献的精神。

当然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实践中还是要做到信仰教育的内容不要拘泥于形式和照本宣科,要把信仰教育内容转变为容易理解接受的具体理论,教育教学内容要和当今社会的现实紧密地结合起来,注重在日常生活的小事情中发掘大道理,把理论知识落实到学生亲身所处的环境中,使教育内容能真正地深入学生内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三)丰富大学校园文化生活,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高校应当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内容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以此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报效祖国的豪情,坚定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在传统理论教育课的基础上,应树立当代先进人物的典型,引导大学生以先进人物为榜样,鼓励大学生把成长和成才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在社会上、校园内树立积极向上的舆论导向。利用社会实践等形式,组织大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等参观学习,广泛开展以服务社会为主旨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信仰创造良好氛围,引导学生做到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四)创新信仰教育方法,营造良好氛围

对于大学教育,特别是信仰教育来说,仅仅依靠学校和老师的教育是不够的,应当建立社会、大学、家庭、传媒四者相结合的现代信仰教育新模式。信仰教育的教育方式离不开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强化、激励、群体活动、集体参与等。社会要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中寻找突破口,建设信仰文化载体。高等学校在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中有许多好的经验,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系统化、规范化、效益化,应当投入更多的资源用于大学生的道德信仰教育。对于家庭来说,要从小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培养其健康的道德品质,树立科学、合理的道德信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媒体要致力于当今社会新型价值观念的普及和宣传,注重积极向上的舆论导向,要形成规模,造成声势,常年不懈。只有真正做到社会、大学、家庭、媒体四者有机结合才能有效地做到在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和大学生成才过程中加强理论指导,促进思想启迪,完善行为规范,增进情感交流,进而树立正确的、先进的、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信仰。

大学生的信仰树立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动态的过程,涉及教育、心理等多方面的知识,需要我们不断地去付出和积累。一个人的信仰决定了个人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是人的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大学生健康信仰的牢固确立,在我国这样一个社会转型的国家更加重要,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的共同关注和努力,更要靠学生自己深入学习、用心领会。只有这样,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注]文章获内蒙古自治区高教学会学生工作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

[ 参 考 文 献 ]

[1] 林贤明.解决大学生信仰问题的对策思考[J].Social Sciences Journal of Universities in Shanxi,2010,(4)88-89.

[2] 张向飞.西安地区大学生信仰问题调查与研究[J].新西部,2011,(9):58-59.

[3] 陈兵.大学生的信仰教育[J].中国建设教育,2008,(8):24-25.

[4] 胡海.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探讨[J].大学教育,2012,(12).

[5] 张琪. 关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大学教育,2012,(1).

[责任编辑:雷 艳]

作者:康恩胜 庞文娟

大学生信仰研究论文 篇2:

网络环境对大学生信仰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基金项目:2014年西安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编号:14Y143题目:网络环境对大学生信仰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文章摘要】

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虽然它使信息时代有了爆炸式的发展,但也同时使一部分大学生产生了的“信仰危机”。这就导致了有些大学生缺乏信仰、引发了越来越严重的混乱趋,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因素有三个方面,分别是认知、情感与意志,这三种因素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对国内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造成了巨大的挑战,所以通过网络资源怎样引领大学生的信仰、如何净化网络环境使大学生避免发生信仰迷茫,都是工作在一线的教育人员必须应对的问题。

【关键词】

网络环境;信仰危机;影响机制;对策建议

0 引言

在如今这种传媒业发达的时期,大学生通过使用手机和互联网等现代化的传媒方式能深入地认识和了解世界。与此同时,对网络进行过度的使也让一部分大学生对网络有了很严重的依赖性,导致其自身的培养认知和培养方面和树立价值观都具有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严重冲击了大学生的信仰,也使高校思政教育人员面对了严峻的挑战。

1 问题的界定

人的信仰是在物质基础上具有的精神状态和意识形态,是在信念的基础上又高于信念的指导精神。信仰分为人生信仰、宗教信仰以及政治信仰,它是依据人类较长时间的行为过程和具体实践而总结出来的一种精神追求。目前,因为我国的经济快速增长导致国民的信仰教育断层,与上个世纪的状况已经大不相同。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重要的学习阶段,有着很强的学习能力同时又正处年少青春的阶段,所以对于一切新鲜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与此同时,大学阶段正在形成和发展一个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但是,现在的网络发展异常迅猛,而作为青年的大学生又是网络中的常客,所以网络对大学生的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大学生对世界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也没有很强的是非的判断能力,对网络中各种各样的诱惑缺乏抵抗力。所以,准确地分析和把握大学生的精神信仰受到网络环境怎样的影响,掌握精神信仰教育的发展规律,研究如何信仰教育方式方法是目前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对新一代大学生能否健康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对我国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也有着重要的关系。因此,对当前网络背景中大学生的信仰处于何种状态进行深入调查,对提高高校的信仰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有很大的帮助,也有助于大学生正确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 大学生信仰受网络的冲击影响

网络本身具有的即时性使获取大量的信息异常简单,所以大学生很乐于从享受网络的便利,但网络存在的虚拟性使其信息种类繁多,导致大学生难以准确地认清信息的真实性以及优劣性,这些对大学生平时的信仰和思维都有着严重的影响。网络的多元化对大学生信仰具有的冲击具体表现大学生的认知、情感以及意志三个方面。

2.1 网络信息多元化使大学生产生认知混乱

目前的传媒方式处于泛滥时期,网络提供的一些多样化和便捷化的信息内容确实让大学生在日常学习以及生活中获得了许多方便。但是,数量众多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对大学生自身的思想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导致一部分大学生思想过于混乱。而且过于复杂的信息内容也会扰乱大学生的认知方式,使大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受到冲击,注意力不集中,让大学生只能别动地接受信息。而一部分大学生不具备很强的自制力,非常容易沉迷于暂时的娱乐,用游戏人生的态度追求所谓的个性和自由。

2.2 网络信息的多样化使大学生情感冷漠

大部分大学生都处于感情叛逆的时期,非常厌恶把传统道德束缚强加在自己身上的,而处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可以暂时逃离现实生活存在的规范和责任限制,无需对自身行为承担任何责任。通过网络世界,他们享受着所谓的自由,不能积极面对现实生活,从而逐渐地脱离了现实生活。大学生过度沉迷于网络就会把自己所有的情感都寄托在网络生活中,以至于对周围发生的一切都不闻不问、漠不关心,现实生活中也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中他们逐渐丧失了自身的责任感,最终被传媒异化。

2.3 网络信息多元化容易让大学生意志薄弱

在网络世界中存在各种各样的诱惑,这使得大学生非常容易具有浮躁的心态。在面对许多没有道德的信息或者充斥着负面新闻的网页,他们已经无动于衷,而对于许多论坛与网站中充斥着的“新潮流”,他们没有足够的抵抗力,使其具有了更强的好奇心与反叛心。受这类“潮流”的长期影响,很难对其进行培养道德与意志的工作,而他们也会渐渐地丧失自身具有的自立、自主和自律能力。所以,如果缺乏引导,一部分大学生的信仰必将受到网络信息的多元化而游离。

3 增强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3.1 从实际情况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加强学生信仰的教学必须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当代学生的心理需要。据调查,认为自己具有信仰的大学生数量占总人数的30.5%,而正在寻找信仰的大学生人数有33.33%,这就说明了一部分大学生能够明白自己目前还没有完全解决思想上存在的困惑,正在努力的寻找答案,还有20.1%的学生不知道是不是具有信仰,这表明了这些学生处于被动等待的状态。而还有15.9%的学生明确表示自己没有信仰,以上数据表明了我国接近一半的大学生缺乏信仰,必需通过额外的力量来引导。所以,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才可以良好的解决学生的信仰教育工作。

3.2 提高教师学习机会,增强教师教学水平

目前,大部分思想教育的教师的年龄都在45岁以上,他们没有新颖的观点,在课堂上也是陈腔老调,让大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因此,必须有效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定时让一部分年轻教师获得进修学习,从而让教师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才可以让思想教育课良好地发张,使学生的信仰教育更加有效。

3.3 提高网络教育的核心建设

网络以一个所有人共享的环境,即使马克思主义没有占领网络世界,也必然会存在其他的信仰占据网络。现存的多数网络教育,不管是名称或形式都能够引起大学生的注意。,但是真正用心领会、从中受到启发的学生数量非常少,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我们活动的内容比较重视形式和表象,非常缺乏深入学生内心的东西。所以,在教育人员在进行网络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实际情况,而不能只重注题目与形式,必须有能够深入打动学生内心的内容。

【参考文献】

[1]祝安荣.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问题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9).

[2]李荔.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下的大学生信仰教育[J].林區教学,2012(08).

[3]章秀英.新时期大学生信仰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高教论坛,2003(1):8-12.

【作者简介】

李美玥 性别:女.出生年月:1982年7月.籍贯:山东.学历: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职称:讲师

作者:李美玥

大学生信仰研究论文 篇3:

当代大学生信仰问题研究

摘要:当代大学生对信仰自由和拥有信仰呈现一种宽容的态度;而略占多数的大学生有信仰,并且在有信仰的学生中有近一半的人坚持共产主义信仰。对宗教和迷信、伪科学,持信仰态度的学生不多,并且不太坚决。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信仰;共产主义信仰

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亚文化群体,不仅是面向未来的一代,而且是我们国家的精英群体。如何能使他们自持的理想和信仰更科学、更加符合且有利于他们的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一个远大的理想、一个完整的人生设计是一个人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从社会的角度来看,社会主流信仰的强弱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因此,研究当代大学生的信仰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同时结合少量的个案研究。在调查对象方面,由于人力和经费所限,我们的调查是以华中农业大学全日制本科学生为调查总体,以年级为单位,兼顾性别、专业等进行简单的随机抽样。具体做法是在大四学生中发放40份问卷,其中,男女各20人,理科类专业25人,文科类专业15人。其他三个年级各发放70份问卷,男生各45人,女生各25人。每个年级同时兼顾文理。四个年级一共有250名学生构成调查的样本。

在实际调查过程中发放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28份,有效回收率为91.2%。全部问卷资料检查核实后进行编码,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当代大学生对信仰自由的态度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信仰自由。但法律上的权利在实际生活中能否得到公民的普遍支持呢?众所周知,自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没有绝对的自由,那么信仰自由又如何呢?

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认为公民有信仰自由的占80.7%;认为信仰应该考虑社会需求的占17.5%;有1.8%的人认为自己不知道对错。可以看出,有80.7%的学生认为自己赞同公民有信仰自由,信仰是个人的私事。这与17.5%的学生选择信仰要考虑社会需要形成鲜明对照。同时,结合问卷的讨论题目的结果可以看到,大多数大学生都认为公民应该有信仰自由。这一方面说明社会给公民的自由度越来越大,社会包容性增强,另一方面说明了有必要加强社会引导,进行信仰教育。

(二)当代大学生对拥有信仰的态度

信仰总是跟一个个具体的生命紧密相连的。一个人是否应该有自己的信仰?大学生群体应该有自己的信仰吗?通过调查表明:62.7%的学生认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有自己的信仰;仅有4.4%的人认为大学生不应该有信仰;有32.9%的学生认为有没有信仰无所谓。也就是说,有67.2%的大学生对应该有信仰持认同的态度。当然,还有32.9%的人持无所谓的态度,他们认为有没有信仰无所谓。我们可以说,伴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出现,大学生中有一部分人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着变化。他们对自己在追求些什么处于一种模糊认识状态,因为他们正面临着同一时空下传统、现代、后现代思潮共存的状况。

(三)当代大学生拥有信仰的情况

结果表明:在228名大学生中,有60.5%的人认为自己有信仰;有39.5%的人认为自己没有信仰。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有信仰,对信仰还是比较了解的。结合个案访谈可知,一部分学生可能是对信仰不太了解,而认为自己是没有信仰的。他们说信仰这个话题让人很难说清楚,还是应该有的好,可一下子又确定不了自己是否有信仰,信仰什么。

(四)当代大学生中认为自己有信仰者的信仰现状

1、有信仰者是否拥有共产主义这一主流信仰以及原因分析

共产主义作为我们时代的主流信仰,在当前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下,共产主义处于一种尴尬的境界。那么,在当代大学生中,究竟有多少人拥有这一主流信仰呢?调查数据如下:在138名认为自己有信仰的人中,选择共产主义信仰的仅有58人,占有信仰者总数的42.0%;而没有选择共产主义信仰的有80人,占有信仰者总数的58.0%。可见,在认为自己有信仰的138人中,有58%的大学生没有选择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他们选择了别的信仰。

可以看出,在当代大学生中,有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这种伟大信仰存有怀疑。这种对新信仰的怀疑一旦和对旧信仰的眷恋发生奇异的结合,则很可能使我们几十年的现代化出现文化上的剧烈反弹,使我们在文化的建设上出现倒退式的历史复归。所以万万不可掉以轻心。同时,由于中国的现代化和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的后现代化的同一时空性,一些后现代或后工业的文化信仰危机也同时渗透进来,使得我国信仰出现多元化,使信仰状况显得扑朔迷离,重建信仰也更为艰巨,这需要我们保持高度的清醒。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选择共产主义信仰的学生中,他们始终坚持并追求着共产主义信仰,对共产主义信仰的追求表现出了显著的坚定性,这也是我们以往思想教育工作的积极成果。

2、有信仰者是否拥有宗教信仰

宗教是人类无法战胜异己力量的产物,是人类在无奈的情况下获取自我心理平衡的一种方式。同时,宗教是社会意识和社会行为的统一体。宗教作为一种信仰活动,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而且是一种社会行为,并体现了信念与行动的高度统一,已把信念转化为信仰了。宗教正是人类以信仰为手段来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

现今社会,各种信仰以及打着信仰旗号的形形色色的东西都出现了。它们各自抢夺民众,建立和扩大自己的信仰团体。那么在当代大学生中,信仰宗教的情况如何呢?调查结果显示,在138位有信仰的人中,没有宗教信仰的有111人,占总数的80.4%;有宗教信仰的有27人,占总数的19.6%。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中还是有一小部分人选择了宗教信仰。

另外,在对信仰宗教原因的分析中,29.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信仰宗教是出于一种精神寄托;25.9%的人认为自己是受了文化因素的影响;18.5%的人认为是由于家庭背景造成的,14.8%的人认为选择宗教是由于个人兴趣;7.4%的人认为是由于所受的教育的影响;3.8%的人认为是其他原因造成的。结合个案访谈可以看出,大学生中有人对宗教持认可态度,他们说唯物主义并非是完全意义上的科学,作为大学生,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却认为这个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存在。

(五)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命运、迷信、伪科学等

目前,在我国各种封建迷信、现代迷信还是普遍存在。比如,有人自称自己是×××转世,×××的多少代传人,要人们崇拜他、信仰他。同时我们也发现,在一些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大学生中仍然存在着迷信思想的影

响,有的相信命运,有的对星座津津乐道,有的相信血型的综合预测,甚至有的宗教学专业的学生培养起了“宗教感情”。那么,大学生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呢?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在对228名大学生对待命运的态度的调查中,有12.7%的人认为自己相信命运;有46.1%的人认为自己有点相信命运;有16.7%的人认为自己对命运说不清楚;仅有24.6%的人明确表示自己不相信命运。

同时,在大学生被问及“你相信八字、手相、血型、星座等的综合预测吗”的时候,有3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相信;有31.1%的人认为自己有点信;有23.7%的人认为自己对此不清楚;有41.7%的大学生明确表示自己不信。

结合个案,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中还有一些人相信命运和迷信等伪科学的东西。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是唯物主义者,应该彻底地抵制这些反科学的东西。同时,大学生知识水平较高,他们能够也善于对一些深层次上的形式上的问题作思考,能够十分自信地在“命运”、“心灵感应”一类深层次问题上做出判断。但是,由于他们知识的局限,甚至由于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错误,他们常常会出现偏差和错误。可见,在大学生中进行科学无神论教育势在必行,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信仰的任务非常紧迫。

三、结论

(一)当代大学生多数有信仰

在228名大学生样本中,有60.5%的人认为自己有信仰;有39.5%的人认为自己没有信仰。可见,在当代大学生中有一半以上的人认为自己是有信仰的。我们认为当代大学生应当进一步明确信仰问题,逐步树立起科学的信仰,使自己的人生目标更明确。

(二)当代大学生关于主流信仰的认识和信仰状况

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97.4%的人认为自己还是了解共产主义这一主流信仰的。真正地选择共产主义作为自己信仰的仅占有信仰群体的42.0%。值得注意的是,在选择共产主义信仰的学生中,他们始终坚持并追求着共产主义信仰,对共产主义信仰的追求表现出了显著的坚定性。这就告诉我们,要对当代大学生积极主动地普及和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三)当代大学生的其他信仰和追求

1、在认为自己有信仰的大学生中,有19.6%人认为自己拥有宗教信仰。他们认为自己拥有宗教信仰的原因主要是出于精神寄托和受文化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说,当代大学生中有一些人没有认清宗教的本质,对唯物主义也没有彻底地认识清楚。高校应当宣传唯物主义,加强无神论教育,引领大学生树立起积极进取的科学信仰。

2、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58.8%的人认为自己相信命运;有34.6%的人认为自己相信封建迷信等伪科学的东西。可见,我们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面对科学与愚昧,科学与伪科学对青年的争夺,面对许多青年的犹豫和徘徊,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探索一条科学的教育之路。

[责任编辑:闫长生]

作者:肖 欢 乔学琴

上一篇:社科基金体育学论文下一篇:小学体育课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