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马克思主义信仰占领大学生的思想高地

2022-09-11

1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崇高的信仰

信仰是指对某人、某种主义或主张极其相信和尊敬并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可见, 信仰的强大之处就在于它统摄着人的全部精神世界, 是人类的“灵魂”与支柱, 没有了信仰, 人也就无法体现存在的价值。因此, 树立正确的信仰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国家来讲都是置关重要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信仰史上迄今为止最科学最崇高的信仰, 这是由它的真理本性所决定并被一百多年的实践发展所证明的。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吸取了前人的优秀成果, 伴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产生并随之不断发展;它从生产力这一最根本的因素入手, 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论证了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必然性, 为无产阶级人民群众的斗争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同时,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表现在它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而不是封闭的教条。马克思主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随着实践的不断变化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对自我的完善和丰富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也正是因为具有了这样的理论品质, 从诞生到今天, 马克思主义在同各种错误思想的斗争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

2 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信仰危机

总体来看,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主流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他们关心祖国的前途, 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 在主流意识的背后, 在部分大学生中出现了浮躁迷茫的情绪, 甚至出现了信仰淡漠、信仰缺失的趋势, 主要表现在。

2.1 价值观念多元化

在全球化浪潮中, 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相互交融, 多种思潮和文化并存, 西方价值体系中的一些消极因素, 比如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对青年大学生的信仰选择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导致一些大学生片面追求物质利益, 过分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 在是与非、得与失的尺度把握上与社会主义所倡导的价值标准有所背离, 甚至有人提出“人人为我, 上帝为大家”的荒谬论调。

2.2 道德标准滑坡

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的贫富差距加大、城乡差距扩大, 大学生就业难等现象, 以及在部分领导干部甚至是党的高层干部中出现的腐败现象使得一部分缺乏全面客观分析能力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和社会主义的价值标准在实际生活中已被边缘化, 甚至有人更加开始怀疑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怀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的正确性。当所受教育与现实利益的取舍发生碰撞时, 当宣传的理论与实际的情况出现巨大反差时, 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断被质疑, 信仰危机随之产生。

2.3 政治信仰迷茫

从世界范围来看, 以经济实力、科技水平、民众生活状况等基本指标来考察, 资本主义国家还显示出不小的优势, 种种表象使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过程中的一些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对于社会主义必将战胜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产生了怀疑, 甚至有人错误地提出“中国改革开放的结果是实现全面的私有化”。这些论调在大学生的思想中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早在改革开放初期, 邓小平同志就曾严肃地指出“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 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 (1)

3 用马克思主义信仰占领大学生思想高地的途径

3.1 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和理解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

笔者认为, “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一范畴, 包含了两方面内容:首先, 指代人们对做为科学理论的马克思主义的信奉和坚守;其次, 侧重表达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体的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彰显, 马克思主义坚持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 这也正是它成为最广大民众信仰的缘由。

3.2 理论教育是对青年学生进行信仰教育的主渠道

信仰不是盲目崇拜, 而是建立在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上。认识和理解的关键在于“求真”。人们确定某种信仰的前提是能够确定自己相信的理念、主义是真的。因此, 要继续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的教学工作, 在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时, 要时刻注意以“科学性”作为重要的突破, 不能仅停留在某个具体问题的分析上, 要注重从体系上培养学生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能力, 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引用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在科学里, 一知半解的知识使人放弃信仰, 完整的知识使人返回信仰。” (2)

3.3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要贴近学生生活

信仰教育不能寄希望于依靠行政命令强硬地灌输来起到理想的效果。因此, 艰涩的理论必须从鲜活的实践中寻求切入点, 才能令学生深刻地领会到理论的意义与生命力所在。当前,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 更是我们开展信仰教育最好的平台。信仰不是教条, 而是以一种静态的方式来反映时刻居于变动中的社会实践, 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瞩目成就是论证马克思主义真理性和科学性的最好素材, 同样是马克思主义信仰重要作用最得以充分展现的平台。同时, 要培养学生对理论的运用能力, 在运用中加深理解, 坚定信念。引导学生从一些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入手, 逐步提升其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会在多种价值观念中辨别、选择并最终确立崇高信仰的能力。社会转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 如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出现的腐败现象, 社会各阶层贫富差距拉大的现象, 大学生就业难等等都是他们高度关注的问题。对这些现象如何做出全面客观的分析, 都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最薄弱的地方就在于没有能够成为学校教育和社会互动的有效媒介, 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的巨大反差使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在占领大学生思想这块高地中出现了困难, 同样对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仰的选择树立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摘要:科学的信仰是个人、民族、国家向前发展的最强动力。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下和不断深化的改革开放进程中, 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正面临着严峻挑战, 在部分学生当中甚至出现了信仰危机。因此我们必须把信仰教育提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地位, 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崇高性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信仰,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 史梅, 刘顺昌.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践意义[J].理论学习, 2007 (10) .

[2] 王东红.信仰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 2005 (2) .

[3] 任珂.对信仰教育的再认识[J].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6 (7) .

上一篇:脑梗死是否合并糖尿病患者辅助检查资料分析下一篇:提高深井和超深井机械钻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