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龄教育分析论文

2022-04-15

[摘要]混龄教育是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教育者有意将不同年龄的幼儿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组织在一起,对其进行教育的形式。目前,欧美国家的学前教育普遍采用混龄编班这样的教育组织形式,这就使得受教育对象数量扩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节约了师资,非常便于组织、管理和实施。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混龄教育分析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混龄教育分析论文 篇1:

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问题分析及对策

摘 要 混龄教育是幼儿教育不可或缺的组织形式,有利于促进幼儿认知、情感与社会性等方面的健康发展,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题,如混龄教育没有得到相关人员的重视与认可、缺乏高素质高技能的师资队伍等,因此本文着重以广元市为例,分析与探讨了其农村幼儿园的混龄教育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农村幼儿园 混龄教育 幼儿教育

0 前言

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需要高度关注与重视幼儿的学习特征与身心发展规律,推动所有幼儿共同进步及富有个性的健康发展。所以,因材施教尤为重要,一直以来我国幼儿园都是依据年龄进行编班的,都是依据同龄编班组织模式进行教学的。事实表明,混龄编班模式更有利于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广元市一些农村幼儿园就采取了混龄教育模式,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1 混龄教育的概述

混龄教育指的是将不同年龄的幼儿组成一个大班级进行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至今仍缺乏一致的界定,有时被称为混龄分班,有时被称为混龄分组;混龄教室也缺乏一致的称呼,没有合理区分年级、年龄与层次;混龄分班主要涉及完全混龄分班、部分混龄分班与间断性混龄分班三种形式。在混龄教育的实际环境中,幼儿可以结合自身特征与兴趣爱好选取适宜自己学习能力的相关活动,教师需要在充分了解与掌握幼儿发展特征的基础上设计富有个性且合理有效的学习规划与教学方案,促使幼儿一起学习、游戏与生活,相互合作与模仿。

2 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混龄教育价值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与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都认为混龄教育有利于促进幼儿认知、情感与社会性等方面的健康发展,但在我国广元市农村幼儿园的实际教育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2.1 存在的问题

(1)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缺乏科学性的一日活动。一般而言,农村幼儿园混龄班幼儿一日活动所占据的时间较长,一定程度上说,一日活动的重要活动类型是知识学习,幼儿教师过于注重知识学习的安排,而忽略了其他活动对于幼儿健康成长与发展的积极作用。众所周知,幼儿天生活泼好动,喜爱游戏,所以游戏对幼儿阶段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幼儿阶段安排的活动理应将游戏视作中心。而事实上,在农村幼儿园混龄班一日活动安排过程中没有充分展现出游戏的价值与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将农村幼儿园的发展方向规划于“小学化”,这无疑违背了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的要求,即与幼儿园需要高度关注与重视幼儿的学习特征与身心发展规律,推动所有幼儿共同进步及富有个性的健康发展相违。

(2)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缺乏合理的教学环境及教学方法。从环境创设角度而言,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没有充分考虑到混龄的特征,具体表现于幼儿的座位安排方式仍是“秧田式”,无论是玩具的使用还是教具的使用都没有充分考虑混龄的实际特征。从教学方法制定角度而言,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在组织教学时所选取的方式也都仅局限于依据年龄进行分组教学,一定程度上说,这虽然考虑了混龄各个年龄段的所有幼儿,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轻视了异龄互动与沟通,没有充分发挥混龄优势。

(3)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没有得到相关人员的认可及缺乏较高的师资水平。目前,广元市农村幼儿园的园长与教师表示本园之所以实行混龄教育,是因为没有更好的选择,所以他们仍然愿意选用同龄编班模式。幼儿父母则是担心自己孩子难以学习与掌握该学的知识,难以追赶学习实际进度,所以往往表现出无所谓或不认可的态度。教育健康进步与发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且对幼儿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农村幼儿园混龄班的教师基本都是中专学历,他们虽然具备专业条件,但这些条件难以适应混龄教育的实际需求,且幼儿混龄班教师没有较多的机会参与专业技能培训,这无疑阻碍了师资水平的提升。

2.2 原因分析

2.2.1 师资因素

不少园长与教师都认为混龄教育的实施受迫于本园的现实条件,且是为了合理处理农村幼儿生源短缺及师资不足的问题。相比于城市而言,广元市农村人口的分布较为分散,加之现阶段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所以幼儿数量逐渐减少,且年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混龄教育模式的选取是将年龄接近的两个或者更多年龄段的幼儿组成一个大班级,从而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农村地区没有较为发达的经济及较好的物质条件,这些现实因素无疑影响了高素质高技能师资力量的拓展,一般来说,同时兼备较高学历、高技能的教师不愿意来农村地区教学。

另外,不少农村幼儿教师对于混龄教育没有正确的认识与了解。农村幼儿园混龄班的大部分教师都没有触碰过混龄教育相关信息,也没有参与过专业的培训,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会混龄教育价值与意义的正确认识与了解,从而增加了混龄教育的难度。

2.2.2 家庭因素及社会影响

从家庭因素而言,家庭作为幼儿的主要生活场所,其对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家庭因素之中,父母對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的了解与认识直接关乎着混龄教育的发展。相关结果显示,不少幼儿家长都不认可混龄教育,甚至是展示出无所谓的态度,究其缘由,小幼儿父母担心自己的孩子受大幼儿的欺负,大幼儿父母则害怕自己的孩子难以学到该学的东西等。幼儿父母的这种态度无疑增加了混龄教育的实施难度。从社会因素而言,家庭因素固然重要,但社会因素的力量也不容小觑,混龄教育既没有得到社会的高度支持与重视,又没有得到社会投入的支持与认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混龄教育的健康发展,及人们对于混龄教育的了解与认识。缺乏充足社会宣传力度的混龄教育,影响了园长、父母与教师对于混龄教育的了解与认识,影响了教育主管部门对于混龄教育的关注程度;缺乏相适宜的混龄教育教材,增加了混龄教育的健康发展。

2.2.3 农村幼儿园自身因素

混龄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农村幼儿园的健康发展,所以农村幼儿园自身因素对混龄教育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农村幼儿园之所以对混龄没有主动探索的精神,是因为一些客观条件的影响,主要涉及物质条件不充分、师资短缺、生源不成分等客观条件,从而被动实行混龄教育,没有从根本上认识与了解到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的实际价值。

3 混龄教育对农村幼儿园的启示

盛行于我国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混合班就属于混龄教育形式。当时设置混合班的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适应基层人民对于基础教育的实际需求,主要原因在于经济条件等的约束,而不是因为认识到混龄教育的优势与益处。现在重新提议混龄教育的原因在于:一方面人们认识与了解到了同龄编班存在的不足,如难以满足幼儿个别需求等;另一方面是独生子女政策的出台,人际关系逐渐冷漠,这无疑影响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3.1 不断拓展新思路,合理设置新课程

我国教育部早在2001年就出台了《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大纲(试行)》,之后便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新一轮的全面课改,而这次改革普遍涉及了幼儿园学习阶段的所有课程,并且明确规定了“学前教育必须根据幼儿自身的成长发展以及教育规律……进而不断推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他们的学习创造和谐而丰富的教育环境。2004年,国务院联合教育部等诸多部委颁布了《有关农村幼儿园教育改革及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并提出从2003年至2007年这四年里学前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根本性目标,即结合城乡之间的差异性,构建以社区为单位,以规范化幼儿园为核心,且以灵活多变的教育形式为前提的学前教育网络。通过何种路径来实现幼儿员新课程改革目标?而其中的教学方式则显得尤为重要,课程进步主要通过课堂情景的转变而进一步实现,当然这也意味着教学得到进步与发展,其核心在于教师、学生、教学三方的行为方式。要想创新教学行为方式,实现新课便是必经之路。虽然我国农村幼儿园处于这次新课程改革的末端,但却对整体基础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3.2 积极探索农村幼儿园教育教学组织形式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始,中国出现了一种新兴的幼儿群体,即“独生子女群”。该群体逐渐产生很多心理上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无法充分满足他们的社会交往需求,在大多数独生子女家中,因为缺乏与同龄人之间的沟通与交往,幼儿容易产生孤独感、忧郁感;第二,无法充分满足他们的自我表现需求,由于某种历史原因,很多独生子女的父母将“补偿心理”转移到子女身上,进而使该群体承载着上一辈的期望,所以无形之中也就导致他们身负重压,同时其身上特有潜质也很难得到有效发挥。混龄教育作为一种符合农村发展实际、满足幼儿发展的教学形式,其在广元市农村幼儿园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关调查研究也显示:混龄环境下的幼儿要比同龄幼儿的游戏活动更为成熟,而同伴年龄的主要功能则在于对交往模式进行调节。

然而,混龄幼儿教室与同龄幼儿教室所提供的游戏机会是截然不同的:在混龄教室中,合作性及结构性游戏较为广泛,但在同龄教室中,戏剧性游戏则占据主导地位。一系列调查研究也说明了,在不同类型的任务中,年长者的行为往往要比年幼者的更容易模仿,幼儿们发现自己被同伴模仿更富有成就感。虽然榜样效果还依赖于社会能力、社会权利等诸多因素,但在总体上还表明了大龄幼儿具有较高的社会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其他幼儿模仿或失范的可能性。还有些学者认为,混龄教室里的幼儿具有良好的“二维发展轨道”,但同龄教室里的幼儿则呈现出“线形发展轨道”。此外,在2~4岁阶段内,混龄教室里的幼儿认知发展远远超越了同龄幼儿。由于广元市农村幼儿园多半散落于各个村镇之间,可以充分使用本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从而使混龄教育更好地应用于农村幼儿园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 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对策

4.1 营造和谐混龄环境,创新教学方法

环境作为一种有效的隐性课程资源,其也是构成教育的一小部分。在教育部颁布的《学前教育指导大纲(试行)》中,曾规定:环境是特殊的教育资源,应采用环境创设、环境利用等诸多方式,以此进一步推动幼儿的进步与发展。在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之中,环境创设则更显得至关重要。国外相关研究也表明,幼儿园混龄教育的开展必须要考虑幼儿适宜年龄阶段、年幼及年长幼儿的分布比重、适宜的教学课程以及分配时间等四个方面。而且在混龄班级里,幼师应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活动环境,积极引导、观察并加入到幼儿活动中,帮助他们处理好如何与同伴沟通与交往的问题;通过创设真实的课堂环境,实现多元化教育教学目标,使学习内容具象化,从而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在环境互动中得到进步和发展。

由此可见,混龄教育的优势十分明显,不仅为幼儿提供了相对生态化的教育环境,而且也确保了幼师在维护自然情境的基础之上为教学提供或多或少的心理支持与物质支撑。幼儿通过在这一环境中取得了有效合作及活动,并且也实现了多层次的教育目标。但这个具有弹性的环境創设又需要幼师为混龄班级中的幼儿提供自由而宽松的、富有尊重和爱的思想氛围,同时也要求充分满足幼儿交流、合作及互动的需求,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然而,由于我国混龄教育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当前难以为广元市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的提供与之相适应的课程教材。针对这种情况,幼师必须结合农村幼儿园的发展实际和优劣势,积极运用有效的教育资源,并渗透到幼儿日常的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中,在依据幼儿的能力发展、性别年龄、兴趣爱好等要素的基础上来审定最后的活动方案,强调教育的核心内容,从而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在探索、创新、交往和求知欲等方面的精神需求。从目前的发展形势而言,广宁市农村幼儿园尽管在经济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但具有独特的民风习俗、天然的地理位置等优势,农村幼师应当勇于尝试并利用广元农村地区的特色,同时又符合其幼儿园的课程学教学资源。

4.2 科学意识到混龄教育的内在价值,为幼儿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

广元农村幼师应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素质,主动研读国内外对混龄教育的一系列研究,积极参与混龄教育技能训练,学习有关混龄教育的理论知识,并将这样的教育理念直接应用到幼儿园教学实践之中,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的内在价值。此外,还必须为幼师们提供更为广泛的培训机会,不断完善幼师培训体系,提供充足的资金、资源支持,进而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水平和教学技能,同时也促使自我反思行为的产生,发挥着“种子幼师”的积极作用,最终使幼儿园混龄教育实现本质性飞跃。比如,在幼儿活动过程中,幼师应果断判断出幼儿基础素质,借助语言、肢体、表情等暗示,鼓励学生与同伴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

与此同时,还应考虑清楚幼儿实施的活动方式,现主要有个体活动、异龄交往、同龄合作等三种方式,而之后的时机选择及方式也应当有效融入幼儿活动中。但在集体活动中,即使幼师为学生挑选的教学内容符合年幼、年长儿童的好奇心理,但幼儿自身发展的差异性仍然要求幼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对策,以此确保每一位幼儿都可以得到全面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幼儿教师在成员分组中不仅要确保各个小组各司其职,避免互相受到干扰,同时还要确保教师将目光集中于某一小组时,其他各组的活动是井然有序的,而非处于悲壮而消极的状态。由于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复杂性,所以在其过程中很容易发生诸多难以预料的事件,如何本着理智的心态来冷静面对这些事件并且准确把握好混龄教育契机?所以这也要求农村幼师应当具备实践智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混龄教育对幼师的教学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学习需求、活动需求和其他需求等。因此,广元市农村幼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培养他们的教育教学技能,从而进一步推动其专业成长,确保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有效开展。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发展,而且可以提升农村幼儿园的教学质量,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增加了幼儿教师管理班级与组织活动的难度,因此结合现状制定合理适宜的对策至关重要,从而更加有效地发挥混龄教育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齐金莲,张玉梅.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问题分析及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

[2] 宗媛.新疆伊宁县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3(1).

作者:王宏霞

混龄教育分析论文 篇2:

浅析混龄教育面临的形势及应对策略

[摘要] 混龄教育是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教育者有意将不同年龄的幼儿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组织在一起,对其进行教育的形式。目前,欧美国家的学前教育普遍采用混龄编班这样的教育组织形式,这就使得受教育对象数量扩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节约了师资,非常便于组织、管理和实施。而在我国,混龄教育通常被看成是同龄教育的补充或点缀,人们并未充分意识到混龄教育对于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本文拟从混龄教育面临的困境、存在的价值、实践的探索和应对的策略等方面来阐述我国幼儿混龄教育之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以此为基础为混龄教育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混龄;幼儿教育;形势;策略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幼儿园都采用同龄编班的教育组织形式,这种形式便于实施集体教育,与我国长期以来大一统的学校课程体系是高度一致的。而这样的教育组织形式容易导致伙伴单一、形式呆板、社会交往面狭窄等情况,从而导致师幼之间、幼儿之间互动不够,幼儿对日常教学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对各类集体活动的开展缺乏热情,尤其是对体育锻炼活动积极性不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发育良好的身体、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协调发展是幼儿园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相对于同龄编班,混龄环境更接近于真实的社会生活,可以让不同年龄的幼儿学会理解、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特别是现代家庭大多以小家庭为主,独生子女的比率相对增加,幼儿没有机会与兄弟姐妹一起互动,情感学习的机会大大减少。混龄教育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情感体验机会,对促进幼儿学习主动性、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改善幼儿思维品质等都有积极意义。

一、混龄教育的分类

混龄教育通常分为“间断性混龄”与“连续性混龄”两种形式。连续性混龄是指一直都采用混龄教育,从幼儿入学开始就实行。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这对教师的要求是相当高的,而且很多幼儿园的硬件也达不到这个要求。所以,连续性混龄在我国幼儿教育中采用得很少,也不是很适合我国的国情。间断性混龄是指每天一个时段或是一周一至两个时段之内采用混龄教育。现在凡是尝试混龄教育的幼儿园,大部分采用的都是这种分段的混龄教育。

现阶段,间断性混龄作为同龄教育的补充形式而存在,这是非常值得鼓励的。同样,在整日连续混龄活动的模式中,也应该保证相当时间的同龄互动。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教育改革进程的加快和人们整体素质的提高,混龄教育终将会在我国普遍推广应用,以连续性混龄为主的教育模式必将逐渐代替间断性混龄为主的教育模式。

二、混龄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来自家长的压力和质疑

对于幼教工作者来说,家长的支持与肯定,不仅能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有利于提升教师的自信心与成就感。幼儿园实施混龄教育的障碍,首先主要来自家长的错误认识。一方面,大龄儿童的家长会有“我们的孩子跟小龄孩子在一起学不到知识,吃亏了”或者“小龄孩子的问题都由大孩子教了,那么老师做什么”之类的负面观念;另一方面,小龄幼儿的家长认为,小龄幼儿跟年龄大的孩子在一起生活、学习,会影响小龄儿童的身心发展,使小龄儿童产生自卑、不自觉封闭自己等现象。家长的这些顾虑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如大孩子会欺负小孩子。鉴于此,许多幼儿家长对这一有别于我国传统班级形式的新形式难以认同。

(二)缺少科学规范的课程体系支撑

教学之要,首在教材。由于我国在混龄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较之国外相对较晚,种族和文化的差异、经济发展的程度和社会习俗的约定均不相同,导致目前我国混龄教育没有可以参考的现成课程。因此,混龄教育在课程及其安排方面面临巨大压力。有关我国混龄教育实践的素材少之又少,很多幼儿园和教师即使想要开展混龄教育,也很难找到相关的案例和指导材料。开发建设什么样的混龄教育课程,怎样不断完善混龄教育课程的建设,科学合理地兼顾到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差异,使不同年龄层次的孩子以及同一年龄段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仍是我国当前混龄教育面临的严峻问题。

(三)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混龄活动中的教师必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孩子发展状况了如指掌,才能为孩子提供适时、贴切的协助与指导。教师面对的不再是同龄班上水平相对齐整的孩子,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心理需要,要使课程设置和活动组织有序展开,需要教师把握每个孩子的特点,在准备课程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做到面面俱到。然而有些教师却因为怕麻烦而不愿意花更多时间来准备材料和布置环境。同时,国外幼儿园班级人数较少,这使教师在实施混龄教育时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来仔细观察每个幼儿的独特个性与发展需要,从而精心设计适合于不同年龄层幼儿的学习材料。而我国目前的师生比例使教师无法把主要精力集中于观察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上,从而导致混龄教育大多流于形式。

三、混龄教育存在的价值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幼儿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因缺乏兄弟姐妹而导致了交往不足或缺失,而同龄编班不能弥补这种不足或缺失,应该说,同龄交往和异龄交往对独生子女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因而没有相互体贴、照顾的经历,没有互爱互助、相互模仿、共同努力的经历,这不利于发展集体意识,而会导致儿童个人主义的蔓延。”

(一)有效促进幼儿体能发展

不同年龄的幼儿在体能上是有差异的。在混龄教育中,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起游戏、玩耍,特别是在混龄体育活动中,年幼的幼儿通过观察、模仿年龄大、能力较强的幼儿,从中学习相关技能,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自己能像年长幼儿一样运动。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挑战自己的意志和能力,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体能,而年长的幼儿则会在年幼的幼儿面前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详细而主动地讲解他们掌握的知识,并帮助年幼的幼儿获得新的运动技巧。这一互动的过程通常会促使幼儿的活动兴趣更为持久,有助于他们牢固掌握运动技能技巧,切实促进全体幼儿的体能发展。

(二)有效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培养幼儿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以及良好的听、说习惯和语言交往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而幼儿的语言和智力的发展有赖于其如何与环境发生作用。语言是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幼儿模仿他人的语言,然后按照自己的编排方式把语言材料加以重新组合和改变,形成自己的语言体系,从而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一起,他们的发展阶段不一样,所处的语言阶段也不一样。年幼的幼儿通过模仿年长的幼儿的语言,更快地学会新的语言,年长的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纠正年幼幼儿的错误而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从而达到了共同进步的效果。

(三)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将影响个体发展的环境视为一个层层嵌套的层级化多元系统。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性交往中重要的微观系统,幼儿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同伴和同伴群体。幼儿需要一个真实的社会情境,在这个情境中,他们可以学习如何成为社会的人。在混龄教育活动中,面对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年长的幼儿更愿意和他们分享玩具,在产生冲突时,更愿意谦让,享受当哥哥姐姐的乐趣与责任;而年幼的幼儿通过与年长幼儿的交往,其领会能力、观察能力及模仿能力均得到了增强,也充分感受到做弟弟妹妹所获得的照顾、激励和帮助,从而学会关心他人。这样,在混龄教育活动中,独生子女的自私、依赖性强、独立性差、交往能力低等弱点得到了改善。

(四)有效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就是观察和模仿成人或同伴的行为,以形成替代性经验。根据这种理论,社会学习是成长的结果,取决于幼儿的经验和智力水平。榜样越是多样化,观察者就越有可能作出创造性反应。混龄教育中的幼儿,由于年龄的差异性,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年龄小、能力低的幼儿总是能通过观察、模仿年龄大、能力较强的幼儿,从而学习、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混龄幼儿直接的互动对其智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五)有效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

混龄教育模式下的孩子之间存在着年龄、能力和经验等方面的差异,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不是在单一层面上的,而是多角度的。对小年龄幼儿而言,大年龄幼儿正面的行为对其可发挥良好的榜样作用,通过与大龄幼儿交流,可在榜样的感染下克服自己的消极情感。而大年龄幼儿由于具有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有做榜样的自我心理暗示,因此,他们会自觉地展示自己作为哥哥姐姐的一面,克服自己的任性。这种向榜样学习及为做好榜样而对自己的调整,在反复的实践下,就会转化为幼儿对自己的情感调控能力。

四、混龄教育实践的探索

目前,开展混龄教育的幼儿园,一般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全园混龄活动。这是幼儿园目前比较常见的混龄教育活动的形式,它是以“混龄游戏点”的方式打破班级界限,充分调动全园的资源而实现的混龄活动。它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定时、定点、定活动形式和内容的混龄活动。二是班际之间的混龄活动。这是在不同年龄班之间开展的、有特定目的的混龄活动。三是混龄编班,这是混龄教育的典型做法。

五、混龄教育策略的构建

(一)强化混龄教育理念宣传,积极与家长沟通,转变家长观念

应该让家长熟悉混龄教育的目标和组织形式,以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例如在幼儿入园前,教师应向家长详细了解幼儿的情况,并向家长介绍混龄编班的益处,征求家长的意见,解答家长的一些困惑和难题。通过班级QQ群、家长开放日、宣传混龄教育相关理念、邀请家长参与混龄活动等多种方式和渠道,加强与幼儿家长的有效沟通,获得家长的理解,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另一方面,面对家长的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和干涉,教师应坚持自己的正确立场,捍卫幼儿的权利,明确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目标,而不能被动地受家长以及社会上一些错误观点的影响,或因为受到利益的诱惑而迷失了教育的方向。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促使教师转变观念与角色,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混龄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教师的观察、指导能力,材料的提供以及环境的设置能力应与混龄教育模式相适应,等等。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努力学习混龄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如了解混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混龄教学课程内容等。另一方面,教师必须能真正承担起“导师”的角色与职责,要认真观察记录混龄幼儿的互动形态,细心观察孩子的语言行为,还要即时判断和分析遇到的问题,并适时地介入,采取有效的应答和指导策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时刻牢记和实施“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让每个孩子有机会自主发现、主动学习。

(三)注重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构建科学、合理、规范的混龄教育课程体系

我们现在可以找到较多有关混龄教育模式考察和评价方面的资料,但是有关我国混龄教育实践的素材少之又少。一方面,在混龄教育实践中,注重教学案例的整理归档工作,把教学实践中设计的课程、教学工作中碰到的问题都进行分类整理,形成资料台账,以利于本园教师之间、幼儿园与幼儿园之间的分享交流,同时也为混龄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提供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应该筹划建立一个网络资源共享交流数据平台,使相关研究人员可以随时随地查阅参考第一手素材和相关实践资料,为混龄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便捷丰富的研究平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幼儿园应综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群体是宝贵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认真观察、深入分析每个年龄层次幼儿关注点、兴趣点和兴奋点,仔细研究混龄教育活动中各个层面的内容,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习需求,寻找共性,摸索整理一整套的混龄教育活动方案,并认真梳理总结混龄活动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制定相对应对措施,从而形成科学、完善、合理的混龄教育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

[2]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

[3]罗维军.践行蒙台梭利混龄教育困难的原因探析.教育求索.总第451期.

[4]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5]桑标.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张琳

混龄教育分析论文 篇3:

幼儿园混龄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混龄教育最大特色就是能够让幼儿具有多重身份,并处于一种复杂的关系网络之中。身处于复杂关系环境中的孩子,可以是同龄人的玩伴,可以是其他孩子的哥哥、姐姐或者是弟弟、妹妹,甚至可以是其他幼儿的老师。这种多重身份将会为幼儿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并且对其心理构成巨大冲击。幼儿园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对幼儿的情感体验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既要丰富孩子们的情感世界,又要防止不健康情感对孩子构成负面影响,最终实现孩子们全面、健康的发展。本文对混龄教育进行了概述,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幼儿园混龄教育的实施现状,并从四个方面,就如何有效开展混龄教育,提出了若干建议。

幼儿园混龄教育独生子女角色现阶段,我国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长辈们将所有的爱都给予了孩子,但是这样真的有利于独生子女的成长吗?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因而没有相互体贴、照顾的经历,没有互爱互助、相互模仿、共同努力的经历,这不利于发展儿童的集体意识,而会导致儿童个人主义的蔓延。”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独生子女很容易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在与其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无法形成正确态度,这也不利于孩子独立性、责任感的形成。因此,幼儿园有必要实行混龄教育,让不同年纪段的孩子们相互交往,从而使幼儿在复杂的关系网络中完善人格,这对于孩子未来的成长具有重大意义。

一、混龄教育概述

(一)混龄教育的内涵

混龄教育是指将不同年纪段的幼儿编排在一个班级中进行学习与生活。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学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在多年的幼儿教育实践基础上,创立了一套完善而又独特的儿童教育方法,而混龄教育则作为蒙台梭利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世人所熟知。蒙台梭利认为将同龄编班会人为的把幼儿隔离于真实世界之外,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随着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在全球范围内的流传,混龄教育理念被诸多国家幼儿教育所接受,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比如美、英、法、德等国家,其学前教育已经普遍推行混龄教育。特别是德国,已经成为混龄教育的具有代表性的国家。

(二)混龄编班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1.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对语言的掌控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对于幼儿将来的成长有着重大意义。采用混龄编班之后,班级更像是一个家庭,在这样温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幼儿更愿意敞开心扉,与其他小朋友交流与互动,分享学习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我们知道,年纪较大的幼儿,会掌握更多的词汇量,口头表达能力也强于年纪较小的幼儿。这种特殊氛围中,年纪较大的幼儿会承担着哥哥、姐姐,甚至是老师的角色,在交流的过程中,年纪较大幼儿会复习自己最新掌握的词汇,年纪较小幼儿则会学习并掌握新的词汇。因此,混龄教育更利于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2.提高幼儿学习的自主性

混龄教育主要是利用同龄互动与异龄互动来展开教学的。混龄班级中的幼儿会有更多的时间与机会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然后再利用幼儿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来分享彼此用心做事时的喜悦。由于这种学习是自主的、内在的,所以幼儿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到他们喜欢的事情之中,同时这种精神带有一定的“感染”性。无论是哪个年纪段的人,认真做事的样子都是非常迷人的,而幼儿又有很强的模仿性。所以在游戏、学习以及生活的过程中,他们寻找并且模仿这种专注的感觉。而这一过程,除了老师进行适当的引导之外,更多时候是靠幼儿自主完成的。

3.弥补同伴群体缺失

根据布郎芬布伦纳生态理论,我们可以将影响个体发展的外部环境,看作是一个层层嵌套的多元化系统。对于幼儿来讲,这些层次有与幼儿关系紧密的父母、老师、伯伯、姑姑、叔叔、婶婶等,当然还包含像邻居、路人等一些关系并不紧密的群体,无论是哪个层次都不能缺失,否则将会对个体产生不利影响。现阶段,我国家庭多数为独生子女,这将会导致同伴群体的缺失,同伴交往作为一种微观层次,是幼儿个体发展所必备的。而混龄教育不但可以弥补同伴群体缺失这一问题,同时还能够将同伴群体的范围扩大,使幼儿能够接触到比自己年纪稍大或者是稍小的幼儿,使同伴群体的内涵更加丰富。

4.提升幼儿智力水平

由于混龄教育中幼儿年纪存在差异性,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年纪偏小、能力较弱的幼儿能通过观察,来学习那些年纪偏大、能力较强的幼儿身上的东西,无形之中完成了“学”与“教”的过程。而且这种学习模式,要比老师教授来得更直接,因为年纪偏大幼儿行为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模仿。接受混龄教育的幼儿,其自主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不断增强,知识不断积累,智力水平大幅度提升。

二、现状分析

(一)开展的现状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幼儿园都是按照年纪进行分班的,虽然存在部分地区有混龄编班的情况,但是显然这些地区带有一定的“被迫性”。比如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落后,学前教育资金不足,教室与教师均无力承担按年纪分班,所以会采取“混龄编班”。还有一些偏远山区,因生源不足,也会采用“混龄编班”。这两种情况多见于经济落后地区,均是“被迫”采用“混龄编班”的。而且在过去,我国幼儿园教育更重视传授知识,小学化倾向严重。

近几年,我国与世界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西方比较先进的学前教育模式也进入了我国,其中就有风靡全球的蒙台梭利教学法。再加上我国独生子女数量不断增长,独生子女教育问题成为了社会热点问题,在我国教育专家、园长以及广大幼儿园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混龄教育模式在许多地区开始试探性的开展。有些城市的幼儿园开设了混龄班,开展了混龄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混龄教育还很难大范围开展,这与社会、家长以及幼儿园教师的思想认识存在很大的关系。现阶段,仍然以同龄编班为主,那么如何真正开展混龄教育,使混龄教育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二)原因分析

1.家长观念落后

幼儿园推行混龄教育的第一个障碍就是来自于家长。现阶段,存在大量的家长认为幼儿园教育是为小学教育打基础,幼儿园仍然要以知识传授为主,这样的幼儿园教育才有意义。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年纪较小孩子与年纪较大孩子在一起生产,容易让年纪较小孩子产生自卑感。家长观念的落后,给幼儿园混龄教育的开展带来了强大的外部压力。

2.本土化程度较弱

我国对混龄教育研究已经展开多年,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远远无法满足混龄教育全面展开的需要。笔者认为,现阶段我国对混龄教育的研究还更多的停留在对这种模式的优、劣势分析上,并没有上升到将混龄教育本土化的层面上来。

3.师资力量不足

在混龄教育模式中,教师被称为导师,原因就是他们要对幼儿的心理非常了解,同时还会对每一名孩子的脾气、秉性、优点、缺点都有深刻的了解,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帮助孩子成长。我们知道,幼儿园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而混龄教育对幼儿园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非常高,而且美、英、法、德等国家幼儿园师生比例普遍都比较低,这样幼儿园教师才有时间与精力来观察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特点,满足其个性化发展。而我国幼儿园的师生比例较大,目前的师资力量无法满足混龄教育全面展开。

三、对策建议

(一)转变家长观念

通常情况下,人们对于新模式都会带有一种抵触的情绪,家长的心理我们是可以理解的。而且部分家长的担忧也有一定道理的,比如有些家长认为混龄教育,自己家的小孩子会受到年纪较大孩子的欺负,但笔者却认为这恰恰是对幼儿进行引导的最佳时机。当年纪较大的幼儿欺负年纪较小的幼儿时,教师绝对不会放任其不管,而且那些比较强势,喜欢欺负其他小朋友的孩子便也“暴露”了自己。此时教师必须要抓住时机,对这些恃强凌弱的孩子进行积极引导,相信孩子的缺点必将会得以纠正。实际上,幼儿园开展混龄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幼儿能够在相对真实且复杂的环境中锻炼自己,一味的保护与溺爱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幼儿园可以通过宣传栏、开放日、家长会以及网络等多种渠道,让广大家长真正了解混龄教育的模式、目的与意义,宣传的过程中,我们要多讲混龄教育的成功案例与心得体会,争取到家长的认同与配合。

(二)建立试点单位

为了使混龄教育能够全面展开,我国政府要鼓励一些有意愿、有能力的幼儿园开展混龄教育,并且给予适当的资金支持与政策支持。需要注意的是,试点单位不在多,而在于精。如果社会上能够建立一所全园性的混龄教育幼儿园,并且教学效果能够达到预期水平,相信这要比局部的、断续的开展混龄教育要更有意义,也更有说服力,同时还能够为混龄教育的全面开展积累丰富的经验。建立混龄教育试点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师资力量,除了政府要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之外,试点单位可以采取向社会募集的方式进行,比如向某些图书企业、教育企业拉赞助,从而使试点幼儿园的资金渠道更加多元化。

(三)推进混龄教育本土化进程

混龄教育模式有着其独创性,它对于幼儿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但是我们绝对不能照搬照抄,而是要与我国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断推进混龄教育的本土化进程。蒙台梭利是意大利人,她创造的教育体系带有一定的时代特性、地域特性以及文化特性,有些内容我们是无法直接应用的,比如关于语言学习方面。推进混龄教育本土化进程的关键就是我们要把握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的核心,对整个教育体系的思想内涵进行全面解读,然后再从我国学前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出一套符合我国学前教育现实发展的教学理论,并且将其推广到实践教学之中。

(四)通过混龄游戏开展教育

1.合作能力培养

小组合作是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培养儿童合作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现阶段混龄教育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其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合作意识并不强,如果教师不加以积极有效的引导,那么很容易出现孩子们自己做自己事的情况,这样的课堂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教师必须要有针对性的对课堂进行设计,进而达到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目的。比如笔者在实践的过程中,就组织了名为“快乐搭档”的活动,小组成员为四名,其中两名是大班孩子,另外两名是小班孩子,共同来完成分角色扮演、拼图、接力跑以及读儿歌等小组任务。教师在教学开始时,要鼓励大班孩子照顾小班孩子,这样在任务进行时,才能利于互动、合作的实现,最终完成教学目的。除此之外,为了鼓励孩子,笔者还设计了一些奖项,比如“最佳默契奖”“最有爱心奖”以及“最佳搭档奖”等等,提高他们学习、游戏的积极性。

2.交往能力培养

幼儿的交往能力是在与其他人的接触过程中形成的,如果幼儿缺少与其他人的接触机会,那么交往能力将很难发展。因此,幼儿园教师必须要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为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提供机会。特别是不同班级、不同年级的孩子,这样的交往更有挑战性。笔者曾经组织了全园范围内的混龄游戏,划分区域分别设置了礼品店、剧院、医院、超市、餐厅等区域,分别让孩子们扮演店员、演员、观众、医生、护士、患者、理货员、厨师等一系列角色,并且委派一个孩子执行某一任务,比如买菜任务、看话剧任务等等。幼儿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必须要与其他幼儿交流,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教育孩子要使用礼貌用语、主动帮助他人等等,从而使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提高了交往能力。

3.认知能力培养

混龄教育模式下,幼儿是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而在认知层面,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对于事物的认知程度是不一样的,当幼儿之间发生认知冲突时,年纪稍大的孩子便扮演了“教师”这一角色,从而为年纪稍小的孩子讲解相关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年纪稍大的孩子巩固了原来的知识,而年纪稍小的通过学习、模仿,从而掌握了新知识。比如笔者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开展了“水果拼盘”的游戏,同样是以小组的形式,将大班幼儿与小班幼儿搭配在一起,笔者为孩子们提供了如苹果、梨、杏、桃、香蕉等水果,让孩子们完成洗涤、去皮、切片、拼盘等工作,拼盘的样式可以由孩子们自由发挥。在这一过程中,小班的幼儿跟随大班幼儿了解了水果的名称、外形,学习了利用刀具进行切片的操作。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游戏在进行的过程中,老师向幼儿发放的是塑料的刀具,以防止孩子割伤自己。幼儿通过“水果拼盘”游戏,在欢声笑语中,学习了新知识,掌握了新技能,并且体验到了成功的感觉。

四、结论

综上所述,混龄教育对于幼儿成长有着重大意义。由于混龄教育属于“舶来品”,受文化背景、时代背景以及地域背景的影响,混龄教育不能完全符合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现状,需要我们不断总结国内外经验,推进混龄教育的本土化工作。除此以外,还需要我们注意的是,有些教育机构为了获得高额利润,将蒙台梭利教育模式抬到了一个遥不可及的高度,这显然是不利于混龄教育本土化的。教育是立国之根本,好的教育方法应该平民化、大众化,这样才能使更多人受益,如果将某些教育模式神话,将会阻碍这些优秀教育模式的推广。因此,幼儿教育的同仁们必须要反思自己的行为,教育不能太过商业化,否则其后果不堪设想。

参考文献:

[1]罗璇.我国幼儿混龄教育现状与展望[J].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03):117-120.

[2]刘文,魏玉枝.混龄教育中幼儿心理理论与创造性人格的关系[J].学前教育研究,2010,(08):33-38.

[3]黄俏乐.混龄教育对我国幼儿教育的意义[J].华章,2009,(02):132.

[4]张军.混龄教育与幼儿发展[J].教育教学研讨,2007,(04):14-16.

[5]钱秀华.在我国幼儿园实践混龄教育的困难与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08,(02):69-71.

[6]邬娟.家庭因素对儿童心理理论的影响及其教育启示[J].中学时代:理论版,2013,(08):29-29.

[7]刘英.探讨蒙台梭利混龄教育的中国化[J].现代教育科学:普考研究,2013,(02):52-54.

[8]马卡连柯.儿童教育讲座[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

[9]黄伟达,王霞玉.幼儿冲突与幼儿社会化[J].学前教育研究,2007,(07):56-58.

作者:陈俏宏

上一篇:市政工程管理论文下一篇:边区社会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