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股票投资论文

2022-04-21

摘要通过对在校大学生A股投资状况的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股民的投资情况,并根据行为金融学理论,分析大学生在股票投资方面的缺陷,从而根据这些缺陷对证券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提出建议。在证券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中,除了传统的投资学课程以外,还可以增加证券分析、股票操作实务、金融心理学等专业课程。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在校大学生股票投资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校大学生股票投资论文 篇1:

新形势下在校大学生的理财策略

【摘要】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在校大学生有没有理财意识,懂不懂理财,这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发展。本文结合我国当前在校大学生理财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他们在理财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做好理财的合理途径和有效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 市场经济 理财 策略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当代大学校园已不再是计划经济时期的“象牙塔”了,在校大学生与社会接触较多,他们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学而优则仕”已一去不复返了,很多大学生崇商、经商意识逐渐增浓,转入了“学而优则商”的态势。懂不懂理财,这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在理财方面给在校大学生提出了新的挑战。

1 理财的概述

“理财”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报端。随着我国股票、证券市场的扩大,商业银行等的日趋丰富和人民总体收入的快速上升,“理财”概念逐渐时兴。理财是现金流量管理,是理一生的财,还包括资产的风险管理。理财的范围较广,但针对当前的大学生来说,主要包括大学生在资金来源、费用支出、个人资产和贷款借款等方面。

2 大学生的资金来源和主要支出

2.1 资金来源

在校大学生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种方式。首先,父母提供学费、生活费等,这是最主要的方式。其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大学生的奖学金、助学金、贷款等制度的完善,相关标准和比例都有大幅度提高,已成为在校大学生另一重要的资金来源。再次,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和寒暑假期间兼职打工,挣取部分费用,来弥补学习生活经费的不足。

2.2 主要支出

在校大学生的支出较多,但归纳起来主要在四个方面。其一,学费是大学生主要支出的项目之一。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从几千到数万元都有。基其二,生活费是当前大学生支出的另一主要项目。虽然全国各地的消费水平的不同,但是每年都得用上几千到数万元。其三,学习生活用品费用,包括书本、文具、通讯费、服饰用品、手机等。其四,交友费是随着大学生的年龄的增长,社交范围的扩大,交友越来越多,因此也需要花费部分经费。

3 大学生在理财方面存在的问题

3.1 许多大学生没有理财意识

不少人觉得自己刚进入社会,很多地方需要用钱,存钱理财有困难,等将有稳定收入时再进行。其实,理财不分多少,尽早学会投资理财,有助于大学生对学习、生活的规划。

3.2 少数大学生认为会理财不如会挣钱

有这种想法的大学生还很多。觉得自己在读书期间资金来源有保障,不会理财也没有什么。事实上,一个人理财能力跟挣钱能力往往是一致的。我们要做到既能挣钱,也会理财。

3.3 不知道如何解决经济困境

有部分家庭贫困的同学,困为经济拮据,可能影响自己学业顺利完成,因而遇到困难,但又不知应该如何解决。比如对贷款、借款如何操作不清楚,对学校的奖学金、助学金等不知道怎样争取,缺乏必要的理财知识。

4 大学生理财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4.1 教育规划

4.1.1 学会贷款

大学的学杂费、生活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家庭经济较为拮据,可以去申请助学贷款,这样既可以为父母分忧,增强理财意识,还可以锻炼自己的独立能力,有利于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4.1.2 争取各项奖学金、助学金

争取获得奖学金、助学金,也是在校大学生当前理财的一个重要方式。各高校都设有奖学金;许多公司在各高校还设立了专项奖学金;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支助贫困大学生的助学金的比例和标准都大幅上涨。一年下来,有的同学可能争取到万元以上费用,足以维持自己在校期间的基本费用。

4.1.3 考取相关专业技能等级证书

在校期间,不少大学生努力提高外语、计算机水平,考取会计师、经济师、物流师、理财师、咨询师、驾驶执照等相关证书,这些都是理财的基础,是在校大学生的教育投资。

4.1.4 提高学历层次

现在在校专科生,攻读本科的同学很多;本科生选修第二专业的也不少;还有本科生的为今后攻读硕士、博士做好充分的准备,创造较好的条件。这也是教育投资的重要内容。

4.2 财务规划

4.2.1 熟悉财务知识,认识理财工具

大学生在校期间有机会尝试理财,积累投资经验是很不错的。但是在其投资之前,首先要学习金融财务知识,了解投资理财工具。从基金、债券、股票等入手,熟悉其方式与特点,充分利用自己的闲散资金进行实践体会。

4.2.2 合理使用信用卡

大学生要诚实守信,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合理使用信用卡。平时多注意信用卡对账单,分析自己的消费是否合理,查看是否发生利息,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开支。信用卡的每笔透支与偿还都会留下记录,恶意欠款行为将会影响自己未来就业,甚至影响今后贷款和办理信用卡,所以大学生要正确对待信用卡透支消费。

4.2.3 记录个人现金流量

目前在各高校,大多数大学生都存在钱不够花的情况。大学生应该有自己的“账本”,养成记账的好习惯,记录每天的开支,将相关费用按所需分成若干部分,统一安排,合理分配学习与生活费用,科学理财。

4.3 投资规划

4.3.1 定期存款

大学生可以开个人储蓄账户零存整取,每月定时从生活费中拿出部分存入银行,或将每月节余部分及时存入银行。零存整取的方式对大学生存钱有一定帮助,有利于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4.3.2 投资保险

保险是投资理财的重要工具之一,其本身就具备保障功能。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保险行业推出了结合投资和保障双重功能的很多险种。大学生在学习之余,适当投资保险,不仅能保障自己的资产安全,还能获得较好的投资收益。

4.3.3 投资基金

对于资金富裕的大学生,可以试做投资小额基金,在实战中提高个人理财能力。基金系专家理财,收益相对稳定,风险相对较低。基金也可以类似银行的零存整取,实行定期定额投资,收益一般较银行利率高。

4.3.4 投资股票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大学校园里早已涌现出大量的学生股民,他们积极进入股市并不全是为了赚钱,更重要的是为了了解股票市场,认识股票这一理财工具。因此,建议有条件的在校大学生适度关注股市,投资股票,加深对股票的了解。但是股票系高风险投资,对于大学生来说,有一定经济条件的,只能适量参与,不能将学费、生活费用于股票投资,以免影响学业。

4.3.5 开办公司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在校大学生开办公司,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只是要有一定的资金、经验及相关的知识和能力,从小逐渐发展。浙江一职业学院部分同学开网店,一年的营业额高达1000万余元。广州市一大学也有几个同学合伙开办公司的,企业成功地做到了数百万元。这样他们在校期间,一边学习、一边工作,过得非常充实,还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技能。

4.4 兼职规划

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兼职的占有一定的比例,正处在逐渐上升的趋势。有的在校内做勤工俭学,有的在校外当家教、餐厅服务、促销等,总之通过这些活动,使大学生不仅有一定的经济收入,而且还增强了他们适应社会、认识社会的能力,为顺利完成学业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目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在校大学生要有做兼职的积极意识和可行计划,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按年级、分阶段进行规划,并制定出一定的目标和措施并付诸实施,这将是大学生一项很重要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王品文,李冠莹.《大学生,你理财了没?》.大学报.2007,12.

作者:伍治平

在校大学生股票投资论文 篇2:

高校证券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

摘 要 通过对在校大学生A股投资状况的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股民的投资情况,并根据行为金融学理论,分析大学生在股票投资方面的缺陷,从而根据这些缺陷对证券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提出建议。在证券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中,除了传统的投资学课程以外,还可以增加证券分析、股票操作实务、金融心理学等专业课程。

关键词 证券专业课;课程体系;大学生;A股投资

Setup of Securities Curriculum with Evidence of Undergra-duates’ Investment Survey//CHEN Yuzhen, HE Yu, LIU Jianhe

Key words securities course; curriculum; undergraduate; a share investment

1 引言

内地学术界对于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的设立,主要来自于海外金融课程体系的实践,同时基于内地教育体系的课程设计方向,形成一系列的专业课程。但是,由于受到内地基于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的影响,金融学专业教育侧重于以银行管理为导向。这一特征与海外金融学理论以投资学和公司金融为理论主体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因此,随着内地证券市场的发展,内地教育界对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的设置和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模式进行一系列改革研究,总体来看,这些研究成果主要可以归类为宏观和微观两大类。

宏观上,许多主要对整个学科体系的建设提出不少意见和建议。如张新认为,内地金融学内涵界定与海外存在相当大的偏差,理论和学科建设比较滞后[1];而肖鹞飞、艾洪德、徐明圣等则提出要对金融学科进行多方面改进,以跟上时代的步伐[2-3];赵汕、于春红等则通过中美或中英金融学高等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发现美国和英国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势[4-5];而高等学校经济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金融与保险学科组从课程、教材、师资和教改等多方面总结了金融学专业教育的不足之处[6]。

微观上,部分学者对学科体系中具体的某门课程或具体的教学方法提出自身的看法。如焦继军和叶立新认为可以应用具体的案例教学法推动课程的教学实践[7-8];宋逢明则指出通过发展实验金融学来推动资本市场的规范化[9];刘建和、武鑫和刘建和虽然对高校证券专业课程教学提出一定的想法和思路,但是没有涉及课程体系的具体设置问题[10-11]。

从这些前人的教学改革研究成果上,不难总结出一定的特点。其一,课程教学体系设计上,这些学者主要从全球金融学理论教学的发展趋势和中外金融学课程建设体系的对比中来发现内地在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上的问题;其二,在解决方案上,主要从课程、教材、师资等方面来展开讨论,缺乏具体的可行性方案;其三,应用方法上主要讨论具体的某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如案例教学法,这样就可能割裂了金融证券类课程围绕金融市场的整个体系。

事实上,目前内地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海外相比差距并不大,也具备了从金融学、金融市场学、金融经济学到投资学、金融工程、期权期货及衍生工具等一系列课程,也充分应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案例教学的方法。但是,内地理论界对于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忽略了一个核心,那就是作为教学受众的学生究竟还需要在哪个方面加强专业教育?正是如此,笔者对在校大学生A股投资状况进行调研,针对调研的结果分析在现有证券专业课体系上需要加强的专业课设置。

2 问卷调查

股票投资存在巨大的风险,需要股民具有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而且也需要资金实力、投资知识和理性的分析判断力,但是大学生没有收入来源,抗风险能力较差,投资知识和分析判断能力较弱。因此,本调查报告的目的一方面可以正确认识大学生股票投资心理及交易行为,对培养大学生在股市上的理性投资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另一方面可以据此分析大学生在股票投资方面的缺陷,从而强化相关的专业课程设置。

问卷设计 为此,笔者以杭州的经管类大学生为主要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涉及两套问题,分别针对参与股票交易和不参与股票交易的学生。同时,也针对部分股民学生进行了个人访谈。

1)基本情况。对应设计了大学生的性别情况、专业情况和年级情况,因为考虑到性别的差异、专业的不同、年级的高低都会对大学生进行股票交易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2)投资情况。对应设计了投资目的、风险意识、资金来源、投入资金量、投资结果这些问题。从投资的目的中可以了解到大学生进入股市的动机,并可以看出这个动机是否合乎常理;而投资者对风险的意识可以得出其对股票投资的心理是否盲目。

3)影响因素。根据需要了解外部环境及内部自身因素对大学生在股市上投资行为的影响,包括外部环境因素、内部自身因素(如股市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对股票信息的获取、对股票分析注重的方面、持股时间及对股市的关注度等内部自身因素)。

调查对象分析 2008年12月—2009年1月,本调查小组共随机发放调查问卷1300份,涉及浙江财经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树人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其中都包括各个学校的独立院校)等经管类专业的在校大学生,最终回收有效问卷998份。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涉及股民在校大学生237人,非股民在校大学生761人。股民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1)股民大学生基本情况。从回收的问卷来看,股民大学生占据调查人群的比重不大,只有不到三成的学生进行股票投资,而且主要集中在金融学、经济学、工商管理、国际贸易等相关专业,这些专业的学生接触证券投资学等课程的可能性较高。而在这部分人群中,男生的比重又占了绝大部分。

2)资金来源。如表2所示,在资金的来源上,股民大学生的资金主要来自自己储蓄和父母的资金,只有极少数人借款炒股。

3)相关家庭收入。从家庭收入与学生股票投资的资金量的数据来看(数据见表3),大学生股民的家庭年收入与其投入股市的资金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这也与表2中炒股资金来源相对应,学生自己储蓄和父母的钱与相应的家庭年收入存在比较紧密的联系。

总体来看,大学生股民的入市比重和资金来源及投入等情况显示,大学生对股票投资仍保持较为保守的态度,以谨慎为主,投入资金也在自身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

3 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股票投资还比较保守,只有不到三成的学生成为股民,而且其中相关专业的学生占据了绝对的比重。显然,平时证券类专业课程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股票投资实践具有相应的影响力。

入市及选股特征

1)入市原因。如表4所示,一部分学生是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主要是股市火热,有闲置资金、希望借股市升值;也有学生是希望学以致用和对股市感兴趣。显然,在在校大学生股民中,理性和非理性的入市因素都占据了较大的比重,但相比之下,外界股市火爆的吸引力度更强。

2)选股依据。如表5所示,大学生股民选择股票时,虽然相当部分的学生股民经过自己分析,但是也有相当部分受到其他人群的诱导,如股评推荐、朋友或教师推荐。

持股时间 大学生股民在A股交易上基本上都是短期操作,甚至有部分学生的操作还是超短线。从数据来看,持股时间超过三个月的在校学生股民只有16.0%,其他学生持股时间远远少于三个月(图1)。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来看,杭州在校大学生股民存在一定的过度自信心理,导致交易频繁。

风险和亏损态度 大学生股民入市和选股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比较明显,对风险和亏损的态度也有着非理性的一面。

1)风险态度。如表6所示,很明显,这些在校的大学生股民对风险不太在意或者在意但并不理会的所占比重较大,达到一半多一点儿的人群。即使是在知道有风险会减仓的42.4%的人群中,笔者通过进一步调查了解到,其中的大部分人只是停留在思想层面的意识形态,并没有去具体实行过。显然,杭州在校大学生股民风险意识薄弱,有可能存在一种过度自信的心理。

2)亏损原因。如图2所示,在校大学生股民把亏损原因主要归纳为信息获取不及时、市场黑幕和国家政策变化等外部因素,以及投资经验不足的内部因素,而没有从根本上如宏观经济变动、投资策略、选股方法、持股周期等方面查找原因。这说明他们对待A股投资的认识有非理性表现。

3)对待亏损套牢的态度。从图3中不难发现,在亏损之后,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股民选择继续观望,希望股市反弹,能亏少点儿。也就是说,学生尽管知道赢的概率可能会低于50%,但是他们仍然愿意冒风险,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返本效应”,他们希望能尽量弥补损失。总体来看,杭州在校大学生股民在亏损后退出市场和逢低继续买入的比重较低,绝大部分学生都采用了套牢后继续持股观望的态度。显然,绝大部分在校大学生股民采用的持股策略具有明显的处置效应,即持有套牢的或者说表现不好的股票,卖出盈利或表现较好的股票。从另一角度来看,学生股民持有套牢的股票、卖出盈利的股票,这一现象即是其后悔厌恶的一种表征。

4)投资心态。如图4所示,只有不到三成的学生股民认为股票涨落不会影响到自己的情绪,超过五成的学生有一定的影响,甚至有不到二成的学生直接认为亏损会导致情绪低落。显然,在校大学生股民投资心态还算比较正常,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认为股票涨落会影响心态。可能是因为大学生投入的钱基本上是自己的储蓄和父母的钱,算闲置资金,亏损后对自己的正常生活也不会造成很大影响。

4 证券类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

目前内地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具备了从金融学、金融市场学、金融经济学到投资学、金融工程、期权期货及衍生工具等一系列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如何更好地为大学生理论教学服务呢?

证券类专业课程有必要向非经济类专业学生的教学扩展 从中登公司的数据来看,截至2015年4月,沪深两市共有A股账户近2亿户,股票投资在内地居民的投资中已经占据了一定的比重。因此,作为内地居民中知识水平相对较高的大学生,毕业后拥有自身的A股证券账户的可能性非常高。从笔者的调查来看,大学生进行股票投资的人群中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占比较高,而非经济管理类的学生占比较少(表1)。显然,证券类专业课程的学习能够激发大学生股票投资的热情。既然非经济管理类的大学生在毕业后也很有可能介入A股的投资,那么在这些学生中也有必要开设证券类专业的选修课程,实现证券类专业课程的扩展。

当然在具体的理论教学活动中,对专业和非专业的大学生可以进行分层次教学。比如,对于金融学专业和金融工程专业,对于计量经济学和数理统计的要求不尽相同,因此,相应的教学有必要分别对等;而对于投资学这样的课程来说,专业性较强的金融学专业学生和一般的经济管理类学生,对比其他非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理论教学的设置也有必要在教学内容、形式和案例方面分别规划;而在金融经济学课程方面,金融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可以以数理经济学方向为主体,而一般的选修课程可以以投资学方向为主。

关注实务实例类课程的教学活动 从笔者的调研结果来看,大学生进行股票投资的选股依据并不理性,持股周期普遍较短(如表5和图1)。即使是金融学和金融工程专业的大学生,通过经济学、金融学的学习了解宏观经济尤其是货币金融方面的运作,通过金融市场学的学习了解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通过金融经济学和投资学的学习了解金融方面的经典理论和投资原理,通过金融工程和衍生工具方面的学习了解对冲套利的知识。但是很显然,即使是学习了这些课程,许多大学生在进行A股投资的时候并不能应用相关的理论来指导实践活动,投资中也以短期操作为主,交易频繁。正是如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现有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增加像证券分析、股票操作实务等实务实例类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进行理论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掌握投资实务。

增加交易心理学方面的课程设置 从调研结果来看,大学生股民在A股投资上非理性投资心理较为明显,有必要从投资理念方面进行正确的引导。

其一,大学生股民从众心理比较明显,有相当部分股民学生受到外界因素和其他人群的诱导而进入股市并选择股票(表4和表5)。

其二,过度自信心态明显,交易非常频繁。从调查结果来看,持股时间超过三个月的在校大学生股民不到二成(图1)。显然股民学生基本上以短线交易为主,有部分学生还是超短线。在有学习任务和上班教学的情况下,如此的交易情况只能说这些学生投资心理过度自信,导致交易频繁。

其三,风险意识薄弱,对待亏损个股具有明显的处置效应(表6)。绝大部分股民学生风险意识淡薄、不在意,甚至有相当部分学生意识到风险但不具体实行。而且大学生股民习惯于把亏损原因归结为外部因素和投资经验,对待套牢个股选择观望(图2)。具有持有套牢或者表现不好的个股,卖出盈利或表现较好的个股这种现象,具有明显的后悔厌恶和处置效应(图3)。因此,可以设置金融心理学、股票心理学或行为金融等专业课程,为大学生掌握交易心理打下一定基础。

辅助的课外学习内容 除了这些课程设置以外,在配合证券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辅之以大量的课外书籍的学习。比如:学习基本面分析,那么《证券分析》《聪明的投资者》《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战胜华尔街》《怎样选择成长股》《股市真规则》《投资者的未来》《股市长线法宝》等书可以学习和讨论;如果是学习基本面与技术面相结合,那么《专业投机原理》《笑傲股市》等书有必要学习;如果从事交易为主的事业,那么除了《股市作手回忆录》必读以外,建立交易系统的学习资料如《通向财务自由之路》等也很有必要;在交易心理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课外阅读《股市心理博弈》《金融心理学》《股市心理学》等资料;而学习计算机量化交易的话,《解读量化投资》可以学习;如果学习仓位管理或资金管理,《一个交易者的资金管理系统》这类课外材料可以阅读。这些书籍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理论知识,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新.中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J].金融研究,2003(8):36-44.

[2]肖鹞飞.现代金融学发展趋势对我国金融学科建设的启示[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7):90-96.

[3]艾洪德,徐明圣.新形势下金融学专业本科教学面临的挑战与改革[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4):89-93.

[4]赵汕.中美金融学高等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及启示[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2):20-24.

[5]于春红.中英《金融学》教学的比较及启示[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47-149.

[6]高等学校经济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金融与保险学科组.我国金融学专业教育的问题与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

2007(1):20-23.

[7]焦继军.金融学科案例教学探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

2007(1):48-50.

[8]叶立新.金融学案例讨论教学体会[J].时代教育,

2008(2):52-53.

[9]宋逢明.发展实验金融学 推动资本市场的规范化[J].资本市场,2007(11):32.

[10]刘建和,武鑫.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分层化教学改革与金融人才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12(6):153-155.

[11]刘建和.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设计的专业化本土化进程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30):142-143.

作者:陈羽瑱 何玉 刘建和

在校大学生股票投资论文 篇3:

首份中国家庭金融数据新鲜出炉

西南财经大学携手中国人民银行共同开展了一项重大科研项目,即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涉及家庭资产、负债、收入、消费、保险、保障等各个方面的数据,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当前我国家庭金融的基本状况。家庭金融的相关数据直观反应了家庭在经济金融活动中的行为决策,对于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控,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中国微观家庭金融数据匮乏的现状,2010年4月,西南财经大学与中国人民银行强强联手,整合高校与政府机构优势资源,成立了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中心是迄今国内最为权威的研究中国家庭金融微观问题的机构之一。此次《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的问世,共历时3年,历经前期筹备、中期调研、后期数据整理、报告撰写4个阶段。32个调查小组、343人次,经过对全国25个省、80个县(市)、320个社区(村),8438份有效样本的科学分析形成了《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调查显示:

——家庭储蓄。中国家庭储蓄主要集中在高收入家庭,收入最高 10%的家庭,其储蓄率为60.6%,其储蓄占当年总储蓄的74.9%。大量低收入家庭在调查年份的支出大于或等于收入,没有或几乎没有储蓄。而中国较高储蓄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广大民众没有足够的消费动机,而在于没有足够的收入。因此,增加消费、减少储蓄最有效的政策是减少收入不均。中国政府《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工资增长和GDP増长速度要求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政策的实施,将有助于降低中国的储蓄率。

——住房资产。中国家庭自有住房拥有率为89.68%,远高于世界平均的60%。其中,城市家庭为85.39%。城市家庭拥有2套以上住房的家庭占19.07%。城市家庭第1套住房价值平均为84.10万,成本价格平均19.10万,市价—成本比为4.4;城市家庭第2套住房价值平均为95.67万,成本价格平均为39.33万,市价—成本比为2.43。因此,城市住房收益可观。

——住房贷款。非农家庭购房贷款总额平均为28.39万元,占家庭总债务的47%;农业家庭购房贷款总额平均为12.22万元,占家庭总债务的32%。住房贷款总额远远大于家庭年收入,户主年龄在30~40岁之间的家庭负担最重,贷款总额平均为家庭年收入的11倍多。

——股票投资。调查中,盈利的家庭占22.27%;盈亏平衡的家庭占21.82%;亏损的家庭比例达56.01%。高达77%的炒股家庭沒有从股市赚钱。随着年龄的增加,炒股赚钱的比例呈增加的态势。

——衍生品及债券市场。家庭对衍生品市场参与率为0.05%;家庭对金融理财产品市场参与率为1.10%。这与我国衍生品市场和债券市场发展滞后的现实基本吻合。

——家庭资产。中国家庭资产平均为121.69万元,城市家庭平均为247.60万元,农村家庭平均为37.70万元。家庭资产中金融资产为6.37万元,占总资产8.76%,非金融资产为66.40万元,占91.24%。

——家庭负债。中国家庭负债平均为6.26万元,城市家庭平均为10.08万元,农村家庭平均为3.65万元。中国家庭总体资产负债率为4.76%,城市家庭为4.08%,农村家庭为9.81%,农村家庭负债较重。

——家庭财富。中国家庭财富净值平均为115.54万元,城市家庭平均为237.52万元,农村家庭平均为32.20万元。

——养老保障。中国居民中44.2%无任何形式的养老保障,仅有54.8%的人有养老保障。退休后养老金收入:总体月平均753.95 元;城市月平均1557.67 元;农村月平均188.67 元。

——家庭教育。九年制义务教育和高考扩招效果明显,“80后”有初中以下比例仅为7.5%,而大学毕业比例则高达并稳定在19%。大学教育及硕士生教育回报显著。本科学历收入是大专或高职学历的1.75倍,硕士学历收入则为本科学历的1.73倍,而博士学历收入则只有硕士学历的70%。另外,到海外接受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中国公民重要选择之一。中国家庭中9.78%在校大学生(含研究生)留学海外。在有15岁以下小孩家庭中,8.31%打算送小孩出国,29.43%看情况决定是否送小孩出国。中国高等教育已经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还将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

西南财经大学张宗益校长表示: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研究开启了实证研究中国经济金融问题又一个重要而富于前景的学术领域,也是西南财经大学与中国人民银行携手面向社会重大需求开展协同创新的有益探索;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是西南财经大学以自己的学术创新能力关注国计民生、勇担社会使命的生动体现。

(摘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作者: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

上一篇: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论文下一篇:权益性金融归类影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