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风险投资中的风险防范论文

2022-04-29

中国人民银行晋城市中心支行山西晋城市048000摘要本文通过介绍晋城市县域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特点,深入剖析中小企业资金供求存在的问题,进而从搭建银企信息沟通平台、完善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体系、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对中小企业融资机制进行积极探索,提出具体的设想与建议。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剖析风险投资中的风险防范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剖析风险投资中的风险防范论文 篇1:

浅析国有企业投资风险防范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有企业投资风险作为金融发展的重要内容,越来越被各部门重视,如果不做好应对和预防工作,很难保障国有企业的发展与生存。本文结合我国国有企业的投资风险,对投资风险的防范措施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国有企业;投资风险;防范

国有资产的增值率与保值作为国有企业的考核指标,它是由资产活动进行创造的过程。但是在投资活动中也存在很大的投资风险,即:投资过程可能出现经济损失,或者投资后不能收到预期效益。受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发展并不乐观。在投资的过程中也伴随着很大风险,为了确保国有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推动国有资产增值、保值,不但要承担风险,还要做好风险防范工作,不断完善国有企业投资风险管理体系。

一、国有企业投资风险管理概述

1.风险与风险管理

“风险”一词最早源于西方经济理论,在十九世纪经济学家就正式提出了风险含义,认为风险就是经营期间出现的各种负产品。到二十世纪,又出现了很多关于风险的概念。但是截至目前,仍然没有公认的、明确的定义。风险是受各种不确切因素影响,让投资者被迫接受损失的几率。它的本质表现为:对客观事物的不确定,当然这种不确定分为内部与外部的不确定。

从风险形式来看:有自然、人为、政治、经济、财产、责任风险之分。但是各个风险都有共同特征,即:可控性、可变性、客观性。从风险管理的定义来看: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不是将人的意识作为转移的反映,而是客观存在。”实际上,风险也是这样,它是客观存在,并且不以人的意志进行改变,但是也存在很多规律性。因而,要完全控制风险很难达到,为了降低风险只有强化管控。风险管理,则是经济主体部分对国有企业进行的风险辨别、剖析与计量,并且在最大基础上控制风险,用最小的成本进行管理,最大限度的确保安全。

2.基于内部视角的国有企业投资风险

美国COSO委员会作为控制体系的提出者与缔造者,也是整个内部控制中最具权威的组织,对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作用。早在1992年,就提出了《内部控制综合框架》,并且对内部控制进行了详尽的定义;而内部控制很容易受到管理层、董事会以及其他人员影响,所以也为经营活动中财务报告、效果、效率的法规法律、可靠性等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证。2004年,该委员会又正式颁发了《企业风险管理综合框架》,它将内部报告上上升到风险全面管理的层面,具体描述了各种组织规模的企业风险防范构成原则、因素和概念。并且提出了八项要素控制方案,即:识别事项、设定目标、控制内部、应对风险、活动控制、监控、信息沟通等。

随着内部控制的快速发展,内部体系逐渐趋于玩啥那,发展流程也经历了从稚嫩走向成熟的时期。根据梳理与总结,我们发现:其内部控制大致可以分成内部牵制、制度控制、结构控制、整体框架控制、框架整合等内容。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以及经济发展力度的快速演变,市场竞争在国有企业投资发展中发挥了很强的作用。在2006年,相关部门颁发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在2008年,审计署、证监会、保监会与财政部门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这些制度与规范为投资经营提供了保障,同时对降低风险也提供了很大的依据。另外,做好事前识别,对潜在风险进行分有效预测与评估,并且以此为对策,能最大限度的控制风险产生。

二、造成投资风险的成因与识别方式

1.投资风险成因

为了增强国有企业的风险投资管理效益,对成因进行精确的分析作为一切行动的支撑,对风险管理具有很大影响。从整体来看:对投资风险造成影响的成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直接性投资的非科学性。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产业机构,由于投资相对分散,有限的资金很难胜任过多的行业需求,更难生成效益规模,因为投资结构满足不了大型市场的需要,所以造成大规模产品积压的现象;在投资决策中的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对于投资细节缺乏系统、周密的研究与分析,或者依据的信息滞后、失真,这样不仅违背了决策秩序,对投资来说也是一大浪费;在执行投资风险中,由于不够了解市场竞争的行情,或者不能及时将物质、资金进行妥善管理,都很容易造成项目资金的投资风险;另外,还有经营投资后的风险,主要是产品需求和预期生产力产生的变化和生产技术、成本以及通货膨胀等不确定因素带来的结果。

其次,是组合投资的非分散化,根据市场假设、资产定价和证券组合灯方式进行,而国有企业中的报酬与投资风险作为投资者组合投资完全分化的条件,其风险系统性与期望报酬直接相关。一旦投资者没有让其完全组合投资,就可能负担不必要的、额外风险。

2.风险投资的识别方式

头脑风暴法,是1939年美国奥斯本创设的方式,最初运用在广告设计中的花样设计,然后再由此向其他地方推广,主要使用小组会议的形式,参与会议的人员不能太多,这样才能让每个人的意见得到最大程度的采纳。

德尔菲法,它产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兰德公司,使用的是匿名函询的形式,收集专家对某个问题的具体意见,然后再由小组进行系统的整理、划分,如此循环王府,最终得到公认的看法。

暮景分析法,是一种能够快速识别风险影响程度和关键因素的方式。幕景就是描述未来投资活动状态的展示,一旦该情况发生变化,整个过程也会变化。从国有企业的金融投资来看:为了收到更好的效益,预期收益也会受到很多危险因素的左右,所以一项金融投资能否顺利投资,得到最大的预期收益很大方面取决于决策人员对投资风险的控制与分析上。从整个决策投资过程来看:投资风险随时都在发生变化,所以利用识别方式,快速掌握风险特征,对其进行全面的掌控能够有效控制和降低风险,并且为国有企业的投资提供条件和依据,从而提高决策投资的正确性、科学性。

三、国有企业的投资风险防范策略

1.明确投资风险,做好内部控制

受不同企业的风险容忍程度、风险偏好度影响,让企业在投资风险的反应形式、水平以及路径是哪个都存在差异,所以在风险投资的结果评估与识别中,必须认清企业风险投资偏好度。一般情况下,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投资风险有三种不同的态度,即:风险厌恶、中立和偏好性。对于不同的风险态度,风险预警形式自然不同。因此,在国有企业的投资风险管理中,必须在明确风险投资偏好后,才能对风险内部控制与应对策略进行正确选择。

2.完善国有企业的投资立法进程和监管体系

受社会制度的影响,我国很多法律法规都还有待完善,国有企业的立法也在不断推进中。为了更好的满足国有企业立法要求,除了要优化资源配置,最大程度的促进资源增值、保值,还应该避免流失,从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性着手,制定专门的国有企业投资法规。也只有从立法上保障企业投资的清晰度,还能确保企业投资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在项目监管上,为了确保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和监管主体之间的监督与管理,除了要明确各个工作体系的职责与工作属性外,还应该保障各个工作职能的发挥。国有企业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主体,所以有权享有经济市场为其赋予的义务与权力。对于资产监理委员,在监管的同时,我们应该做到既不缺位也不越位,从根本上处理好经营权和所有权之间的关系。

在对其进行监管时,只是利用监管委员会明显不够,所以应该充分发挥相关机构和专业人才的力量,用各种优势和专业技能弥补监管过程专业领域狭窄、人员缺少、工作面大等造成的监管失误、失职与失财等情况。另外,从现行的国有企业监管行为来看:帮助国有企业成立集团性风险管理会,综合评估、考量风险事项,针对各个国家的下属情况分社子公司风险考核部门与管理委员会;通过完善职工代表会议,赋予更多的职能,更好的展现企业职工主人作用,以带动民主管理的氛围,强化内部监督与管理效益。

3.增强企业现代化建设,完善交易机制

针对当前的国有企业革新机制,为了更好的防范投资风险,除了要明确产权、权责,让政企分开,还应该树立科学的企业管理体系,在满足当代企业金融投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确保其可持续发展。产权交易作为很好的平台,它能够为国有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因此,在国有企业发展中,必须注重国有企业的进退渠道和改革措施,这样才能发挥出产权交易的作用,在资源配置的同时,促进资源重组,从而增加信息披露和透明度。

四、结束语

风险防范与管理作为国有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内容,它对金融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整合企业经营差异,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方法,强化国有企业的投资风险管理模式与机制,这样才能降低风险,提高投资有效性,让资产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张国胜.中小企业投资风险防范探析[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1(4):52-53.

[2]邵素梅.加强国有企业投资管理的建议[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5(2):69-71.

作者:温启元

剖析风险投资中的风险防范论文 篇2:

晋城市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实证研究

中国人民银行晋城市中心支行山西晋城市048000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晋城市县域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特点,深入剖析中小企业资金供求存在的问题,进而从搭建银企信息沟通平台、完善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体系、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对中小企业融资机制进行积极探索,提出具体的设想与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机制;信贷管理体制

一、晋城市中小企业发展及融资概况

截至2005年末,晋城市各类中小企业总数达16934户,其中制造业1570户、批发零售业3195户,四人以上的个体工商户12169户。

晋城市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

(一)中小企业多以自有资金起家,成长主要依靠外源性资金

在调查的78家企业中,有46家企业以自有资金为主。企业平均有76.1%的流动资金和81.8%的新增投资款项来源于内部资金积累和历年留存利润。在12家年营业额500万以上企业的资金总额中,金融机构贷款占主要地位,说明在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自有资金已难以满足不断发展的需要,需要外源性资金相助。如高平市某服饰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西服、衬衫、真丝系列等产品为主的民营企业,1999年12月投资465万元兴建了厂房,购置了设备。后在高平农村信用联社和高平城关信用社的资金支持下,逐步发展壮大。到2005年末,企业资产总额达1804万元,负债总额达1319万元,其中,银行贷款883万元农村信用社,占资金总额的48.9%。

(二)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强烈,供给渠道狭窄

据统计,在78家样本企业中,有55家企业需要资金,占70.5%,其中42家表示“非常需要资金”,占53.8%。在55家需要资金的企业中,营业额100万元以下的12家小型企业有66.7%表示“非常需要资金”100—500万元企业中,有10家表示了对资金的强烈需求500万元以上的37家企业中,80%左右需要资金。但供给渠道较窄。一是中小企业大部分受规模小、知名度不高、信用等级较低等条件的限制,难以获得发行股票、债券的额度。目前,晋城市中小企业在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方面还是空白。二是民间借贷、内部集资和占用客户资金成为中小企业解决流动性不足的重要途径。调查显示,78户企业中,有31户通过民间借贷获得资金8790万元,比重为39.7%。三是银行贷款仍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但比重在逐步下降,且提供贷款的机构过度集中于农村信用社。78家中小样本企业问卷调查显示,2003年、2004年2005年末企业资金来源总额中“银行贷款余额”分别占31.48%、30.2%和 28.56%。从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看,2005年末,78户样本企业贷款余额31028万元,其中,农村信用社贷款27户金额20084万元,占比高达64.7%。此外,在调查企业未来的融资意向时,78家样本企业中有60家选择“金融机构贷款”,占77%,可见晋城市中小企业对银行信贷的需求十分强烈。

(三)企业所属行业影响银行信贷的介入程度

从上表可以看出:金融部门对铸造业的贷款总量逐年增加,占比逐年增大而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水泥行业贷款占比则呈逐年下降。

(四)企业发展及需求状况决定了贷款的难易

调查的78家样本企业中,认为金融机构贷款“容易”的有12家,占15.4%认为“困难”的37家,占47.4%其余29家认为“一般”,占37.2%。另一项调查结果是,26家企业表示曾获得过银行贷款,12家企业表示正在申请银行贷款,其余40家企业表示仍未获得过银行贷款支持。贷款的难易直接受企业发展时期及需求目的的影响。一是初创期企业。这类企业资金需求特别强烈,但因自身素质较弱,难以达到银行贷款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获取银行贷款较难。二是成长期企业。这些企业正处于经济上升时期,资产负债率偏高,从银行获取贷款也较难。三是成熟期企业。这些企业产权清晰,财务管理规范,自身与银行对接的较好,周转性流动资金缺乏,贷款获得较容易。

二、中小企业资金供求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信息不通

一方面,中小企业信息披露方面的制度建设还比较滞后,企业征信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商业银行难以全面、准确掌握中小企业财务状况及相关信息,导致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可控度降低。另一方面,企业不熟悉国家的金融政策、银行的信贷政策和信贷产品,难以创造符合信贷准入的条件。同时,不少中小企业没有设立真实的核算账务,银行难以确定其真实的经营状况、资金实力和赢利能力,导致资金供需双方对接过程中信息不对称。

(二)现行信贷管理体制不适应发展需要

一是贷款审批权向上级行集中。目前,除小额质押贷款外,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审批权均集中在总行和省分行。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后,信贷审批权限也有所上收,贷款审批权限由原来的300万元降为50万元。而中小企业具有点多、面广及资金要的急、额度小、周转快的特点,这些与贷款的层层审批难以相适应。二是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条件提高。一方面银行发放贷款的基本原则是“收回有保障、贷后易管理、责任易明确”,而中小企业点多面广难管理,很难迈进银行的门槛儿。另一方面企业要贷款,首先要进行信用评级,中小企业因财务不规范,仅现金流量表一项就把好多企业授信拒之门外。其次,信用等级必须在A级以上,总资产不低于5000万元,资产负债率65%以下,即便是经济效益好的煤炭企业,年生产能力也必须在60万吨以上。晋城市符合这些条件的中小企业了了无几。即使符合这些条件,在借款时,还必须提供银行认可的担保和抵押且手续相当繁琐。三是银行实施“零风险”贷款责任追究制度。近年来,各行普遍建立了严格的贷款责任追究制度,由于中小企业户数多、金额少、风险高、信用低、成本高、效益低,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发放小额贷款程序、手续和利率等与大企业大额贷款基本相同,同时由于企业财务信息不完整、不真实,银行进行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人力。据测算,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平均为大型企业贷款的5倍左右。四是融资体系不完善。首先,缺乏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多层次的直接融资渠道。《公司法》规定只有股份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和两个以上国有企业或其他两个以上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才有资格发行公司债券,股份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额分别不能低干3000万元和6000万元,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很难达到。其次,缺少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对于100万元以下的贷款需求基本不予考虑,而县域农村信用社由于资本金少,一般对于30万元以上的贷款没有能力满足。再次,缺乏风险投资准入和退出的市场机制安排。中小企业成长性高、风险大的特性与银行审慎经营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背离,需要风险投资与其相对应,但当前缺乏一个比较统一、完善及信息透明的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为风险投资提供进入和退出的途径。五是银行贷款“一次核贷、一次到位、一次归还”与企业资金“分次使用,分次回笼”不匹配。

(三)政府行为的地方化与政策的刚性不吻合

一是地方政府审定的项目与信贷准入条件相脱节。从贷款条件看,国有商业银行对信贷准入、操作流程实行了统一标准。而地方选定的企业的技术条件和经营规模大多达不到要求,有的还被列入各行的信贷退出行业。二是政策的多变性与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不衔接。如2003年6月前,政策允许支持179立方高炉,2003年7月,要求支持225和318立方高炉,到了2003年9月,改为支持500立方以上高炉,这种政策的多变性造成一些地方项目“今年立项,明年搞基建,后年就关闭”,给地方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滞后

近年来,晋城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与中小企业担保市场需求和市场化发展要求还有较大距离。一是担保机构规模偏小,担保实力不强。晋城市担保公司于2003年组建,2005年末,公司资本金达5200万元,为55户中小企业累计提供信用担保3亿元,但与晋城市中小企业担保资金需求相差较大。二是担保行业监管制度还不健全,行业准入机制尚未建立,部分担保机构的运行还不规范。三是银行与担保机构合作还不够紧密。四是担保行业的风险防范、控制、分散和补偿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化解中小企业资金供求矛盾的对策建议

(一)积极开展银企沟通,搭建良性发展平台

一是要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银企座谈会等形式,政府通过企业与金融部门的关系,让企业及时了解金融信息,让金融部门及时了解企业动态,形成良性沟通机制。二是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政府、发改委、商贸局等经济主管部门和银行之间的联动工作机制,使国家的产业政策、金融政策、和本市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实现有机结合。三是尽快建立多元化的信息网络体系,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让银行及时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管理水平和发展前景及诚信状况让经济主管部门及时指导和监管企业的经营行为;让企业进一步熟悉银行的各种操作程序、金融服务项目。

(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1.国有商业银行要设立独立于大型客户和集团客户的中小企业信贷服务部门,在总行和一级分行设立小企业中心,二级城市分行和部分县支行成立小企业经营中心,并根据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特点量身定制“速贷通”和“成长之路”信贷服务产品。此外,对资信良好、产供销状况稳定的中小企业推广使用商业汇票、信用开证,办理贴现、转贴现业务,支持企业扩大票据融资,以满足中小企业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要求。

2.完善对中小企业的授权授信制度,提高贷款效率。根据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短、频、快”的特点,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限,缩短决策链条,提高贷款效率。一要下放审批权。对单项贷款500万元至5000万元的,可下放到地市级机构审批,并向省级机构备案,5000万元以上的由省级机构审批,500万元以下的由县级金融机构审批。二要简化贷款操作程序。对于企业信息充分、信用记录良好的小企业,可授予一定的贷款额度,在此额度内,按零售业务实行柜面式操作。

3.修改企业信用评定标准,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变重视企业经营规模为重视企业经营效益。商业银行应改变目前按大中型企业的标准评估衡量企业资信的做法,进一步完善现有内部资信评估制度,逐步形成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贷款资信评估制度。同时,尽快制定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标准规范,统一信贷评估标准。

4.加快发展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金融体系。一是改造县域国有商业银行机构和邮政储蓄机构,吸收民营资本入股,建立产权清晰,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当地政府要给与一定的政策扶持,优质贷款项目优先供地方性商业银行选择。二是对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农村信用社通过清产核资、清股募股,改制成由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投资入股,实行一级核算的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三是引导城市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向县域发展。四是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建议政府提供财政资金,对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和创新的小额贷款给予支持。

5.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一是建立有效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健全担保机制。二是建立完善的资信评估、项目评估等中介机构。三是政府部门建立专门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援助。可借鉴美国政府联邦小企业管理局SBA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做法,结合我省实际建立专门机构如中小企业管理局,管理、服务中小企业。

(三)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充分发挥政府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领导作用,通过部门间的共同努力和协调配合,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一是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舆论监督等手段,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的正向激励和逆向惩戒机制,使守信企业和个人充分得到好处,失信企业和个人得不偿失。二是加快对工商、税务、公安、银行等部门的信用信息资源联网步伐,推进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实现社会信用信息资源共享。三是要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向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根本转变,使企业真正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

(四)出台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是加强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资金投入。要加大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同时改变过去那种“撒胡椒面”式的资金使用方法,要集中资金支持当地的一些特色项目;要针对农村和贫困地区资金流出严重的现状,出台一些优惠政策法规,遏制资金的外流。二是组建小额贷款公司,充分发挥民间资金作用。建议在试点的基础上,尽快全面推广,以疏导民间资金流向,优化社会资金配置。三是为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工具。建议有关部门研究发行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的办法,使中小企业也能够像大企业那样利用短期融资券工具融资,实现多元化融资。四是建立中小企业风险处置机制。对因政策因素如关闭“五小”企业,形成的呆帐、死帐应尽快出台办法予以处置。

课题组组长王少杰

成员程永利张利民

石玉德韩斌

执笔石玉德韩斌

责任编辑李西江

作者:人民银行晋城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剖析风险投资中的风险防范论文 篇3:

浅析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摘要:文章分析了中小企业在我国工业化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对中小企业现状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对策建议

一、中小企业的作用

中小企业在“经济生态平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关于其存在及发展的理论基础也是经济学界一直关注的焦点。笔者较认同的代表性的有“社会分工论”和“竞争簇群论”。“社会分工论”从社会分工的角度,论证了中小企业同大企业一样是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产业组织形式。“竞争簇群论”彻底打破了“规模经济”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制约,进一步强化和拓宽了“规模经济”的内涵和外延。“竞争簇群论”认为,由相互独立和非正式联盟的中小企业组成的簇群,代表着一种富有活力的组织形式,这种专业化簇群同样较易获得规模经济。如珠三角地区的“集中式规模经济”或“地区规模经济”。

就我国实际经济运行而言,中小企业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长远角度来看,中小企业在以下二个方面的作用有相当一大部分内容是大企业所无法替代的。因而对整个国民经济更具有战略性。

(一)中小企业与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就业和社会稳定问题

在我国未来整個工业化及城市化的过程中必须创造出四至五亿个非农业部门的就业岗位,中小企业必将是容纳农村劳动力的最广阔的场所。没有中小企业的良好发展,就无法吸纳从农村领域中转移出来的大量劳动力,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将难以实现。有些学者认为,二元经济时期的结构转型才需要大量的中小企业。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即使是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在解决社会就业中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工业化不仅仅是大量物质财富的创造过程,也是巨大物质利益的分配过程,是利益格局大调整的过程。工业化本身未提供让农民分享工业化成果的有效机制,所以农民问题成为工业化过程中社会动荡的一个主要根源。对于二元经济结构突出的我国来说,中小企业不但是转移劳动力的主要场所,也是农民分享工业化成果的有效机制。

(二)中小企业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问题

中小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方面具有十分巨大的作用。过去指导产业方向的更多的是产业政策。但如今是买方占主导的市场,在这样一个受需求制约的经济环境中,对未来的需求是难以预测的。所以产业政策的功效大大削弱。我们只能通过制度的安排把资源引向最有效率的地方,这样结构调整和升级的任务自然落在了众多的中小企业身上。以美国为例,小企业的大量增加和消亡,是美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主旋律,小企业的创新精神和自由竞争是发展市场经济的核心。

二、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现有中小企业约3000万户,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分别占总量的60%、57%、40%。中小企业提供了75%左右的城镇就业机会。提供了60%左右的出口总额。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尽管如此,从种种情况仍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有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如宏观政策层面,也有企业内部经营策略的原因。

(一)政策不同,市场无序

按照企业规模和所有制设计操作的宏观政策很多,但对中小企业有利的太少。在税收政策上,国有企业可先缴后退,非国有企业(多数是中小企业)无此待遇;中小企业特别是个私企业往往是小额纳税人,增值税发票难以抵扣,实际税负增加;个体私营企业存在双重纳税等。在土地政策上,国有企业可享受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增值税减免政策。在银行呆坏账核销上,大企业可列入国家计划及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中小企业却无法享受此待遇。在行业准入上,中小企业还受到很多的限制。此外,市场交易缺乏规则,市场秩序混乱,致使中小企业相对大企业来说无竞争优势。

(二)融资不畅,资金困难

融资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上市和债券发行普遍受限制,证券市场上的资金很难流向中小企业,国内风险投资环境也不是很完备;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易受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经营风险大,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日益强化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小企业基本上得不到信贷资金支持。再者,中小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单个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不大,因而其筹资成本也比较高。以上因素导致中小企业无法扩张,无法创新。

(三)基础差,产品档次低,产品重合度过高

中小企业一般利用当地资源进行粗放型加工,形成乡镇区域经济。经营单位规模较小,且较分散。普遍存在产品档次低、技术含量低,竞争力差的现象。同时。中小企业无创新个性造成了行业布局、产品结构严重失控,从而形成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产品供过于求的结果。譬如江苏省苏州市现有企业四万余家,集中在轻纺、服装行业的生产企业就达5000余家,如此高的产品重合度,必然造成供过于求的市场窘境,成为中小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障碍。总之,结构趋同、专业化程度低、产品质量差、档次低、生产工艺落后、科技水平低、企业创新能力弱等致命弱点,使许多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难以正常运转。

(四)管理落后,缺乏人才,无法技术创新

企业的管理水平仍处于落后状态。制度建设薄弱,人治代替法治,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残缺不全:用人机制异化,家长制的领导、家族制的职工结构、血缘制的权力结构普遍存在。中小企业经营者长期以来重战术而轻战略,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只注重生产技术层面的管理,不注重经营理念、经营战略等重大问题。另外,人才的缺乏使企业不敢投入,造成企业新产品研发缓慢,导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成长潜力。

三、中小企业的发展对策建议

从以上剖析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来看,既有外部因素的制约,也有来自企业自身的发展瓶颈。所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既要政府营造宽松的外部发展环境,也需要企业结合自身选择适宜的经营策略。

(一)拓宽外部发展环境

政府要积极改善和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法律和市场环境,主要包括金融支持、财政支持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等。

1、金融扶持政策。政府要健全和完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建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积极发展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完善资本市场结构,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和二级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渠道。

2、财政支持政策。《中小企业促进法》明确规定国家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

中小企业发展:建立和规范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加大财政对中小企业改革的支持力度:增大财政对中小企业资金融通的力度;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制度:扩大财政对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支持。建立和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政府要大力支持向中小企业提供各类中介服务的工作,积极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培训,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服务,以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开发、市场营销和资本运营的能力。

(二)选择正确的经营策略

企业自身要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因时、因地和因企制宜来选择正确的经营策略。

l、集群发展策略,获取外部规模经济。大企业的规模经济是建立在内部分工和专业化的基础上的,相比大企业来说,中小企业缺乏规模经济的优势。但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地理上的产业集聚,即通过外部分工和专业化协作来获得规模经济效应。通过企业集群化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来节约交易成本和中间费用,同时利用集群内企业生产经营同一产品的特点,形成具有产业特色的“地区规模经济”。如珠三角地区存在的数十个产业基地为珠三角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同时也为该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2、协作经营策略。得益社会分工。在现代生产体系中,大批量生产方式必然会引起分工协作的发展。大企业要想真正获得规模效益,谋求利润最大化,必然要把相当一部分零部件加工装配轉移,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高附加值的生产和经营环节。中小企业借助于大型企业的商标、技术等无形资产和资金、设备等有形资产,进行合作联营、开展生产营销活动,或者通过签订协议,为大型企业承接配套产品和服务,来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3、差异化经营策略,取得竞争优势。中小企业规模小,但地方性强,扎根基层,比较容易贴近客户和市场,从而更加了解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通过与众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来吸引消费者,开展特色经营,形成产品或服务的差异化。在当今国内外消费品贸易中,特色化、多样化、个性化已成为消费需求的主流,中小企业可凭借灵活有效的经营机制来占领那些批量小、个性化的市场。

4、技术创新策略,充分利用“外脑”。当前,中小企业普遍缺乏自主创新的条件和经费,但也可以实施自己独特的创新策略。积极利用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科研和技术优势,可采取直接引进技术成果、联合开发、共建技术经济联合体等方式展开低成本的技术创新活动。为提高技术创新水平,聘请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作为技术顾问,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实行人才定制培养等都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作者:沈孟康

上一篇:通信设备制造业供应链管理论文下一篇:煤炭企业建设思想政治工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