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投资风险识别防范论文

2022-04-22

【摘要】资金是一个企业正常运转的核心,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据首要位置,企业资金在流通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风险,对风险的识别以及防范不到位将会造成巨大损失,是企业倒闭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企业风险种类层出不穷,基于财务视角对企业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深入研究,对其识别并进行防范,对企业资金的保值增值具有重要意义,从而提升我国企业风险管控的水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海外投资风险识别防范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海外投资风险识别防范论文 篇1:

中国企业的境外投资风险及防范对策

摘 要:中国面临更为广泛和更为直接的国际竞争,实施“走出去”战略既是企业的微观投资行为,也是政府的宏观管理行为。推动有比较优势的国内产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利用国际资源,成为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中国企业应树立风险预警意识,加强海外投资风险的识别和防范,增强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对外投资;现状;风险;趋势;中国企业

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及趋势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和企业实力的增强,中国企业跨国投资蓬勃发展,成为主动参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进入后危机时代中国企业加快了“走出去”步伐,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扩大,由单一的新建投资办厂为主转向并购投资与新建投资并存的格局,国有大型企业替代民营企业成为对外投资的主力军。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发布的《2010年世界投资报告》,2009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FDI)流出量约480亿美元,世界排名第六。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世界排名跃升至第五位,成为名副其实的资本输出大国。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1年底,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在全球178个国家(地区)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1.8万家,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3 220亿美元,年末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

伴随中国企业境外投资和海外并购的快速增长,中国企业也进入国际风险高发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企业应对国际风险的经验不足,抗风险能力薄弱。其结果出现中国企业并购成功率低、投资亏损率高的困境(亏损率高达67%)。因此,研究当前中国企业境外投资风险问题及应对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课题。

二、中国企业境外投资面对的国际风险分析

1.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是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最大、最不可预期的风险。跨国企业所面临的政治环境的风险是多种多样的,当代发生战争、政变、军事冲突、民族骚乱、恐怖主义等极端政治风险的几率在下降,而来自东道国的政府干预和工会罢工等形式的政治风险在上升。

近年来中国企业频频遭受国际政治风险的威胁和干扰,诸如海外员工遭到绑架和袭击的恶性事件频频发生,也给迈向国际化征程的中国企业敲响了警钟。2001年15名中国援外建筑工人在斯里兰卡遭毒打和绑架,2004年中国援助阿富汗工程项目的工人遭到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袭击,导致11名中国工人丧生。2007年中国石化集团在埃塞俄比亚的石油工作人员遭到非法武装的袭击和枪杀造成9人遇难,7名工人被绑架。2004年9月发生在西班牙埃尔市的一场大火烧掉了价值800多万元的中国鞋,致使中国商人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投资进入方式的决策风险。投资进入方式决策的正确与否往往决定企业的跨国经营目标能否实现。中国公司开展跨国经营活动时,选择和确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出口、契约和直接投资)是一种系统性安排。其中,跨国公司对进入模式选择与决策是国家风险评估与防范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不同的国际市场进入类型,企业所面临的国际风险也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在三大模式中,由于投资区位、资金投入的原因,直接投资面临的国家风险最高,出口居中,契约最低 。因此,对不同模式下的国家风险评估与比较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境外投资企业是在对于投资进入方式缺乏科学论证和评估的情况下做出的。

3.海外融资风险。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普遍存在资金短缺问题,也面临着:一是金融障碍,即中国国内银行提供的跨国服务基本上局限于传统的常规银行业务,难以满足企业海外并购所需巨额融资要求。由于受传统体制的束缚,中国的各大银行还不能对中国跨国公司的海外融资起到足够的支持作用。而跨国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难以支持或满足中国海外企业的融资需求。二是企业对国际融资环境的研究和重视不足,对国际融资环境还不熟悉,利用国际融资的能力不强。中国企业难以从国际市场获得金融支持。

4.跨文化风险。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投资经营时,将面临新的文化环境,语言、习惯、价值观等文化差异使其外部的经营环境更加复杂,企业在东道国面临的除竞争对手和社会公众外,消费者、供应商、雇员等文化差异均会对跨国公司构成挑战,源于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文化差异会导致观念差异和文化冲突,跨国公司在经营中若不了解这些差异,就会导致经营的失败。对外投资企业如果不重视多元文化的差异,将会增大投资风险。中国企业在实施跨国并购后由于缺乏跨文化管理的经验,而屡屡发生文化冲突的风险,最终导致失败,应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和警觉。TCL并购法国阿尔卡特公司、德国汤姆逊电子失败,其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企业没有处理好并购后的管理整合和中法跨文化沟通问题。

5.投资资源国的国家风险。中国资源能源类企业海外投资除了上述一般政治风险外,还面临其他一些特殊的政治风险。因为石油或矿产资源作为一个国家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具有极高的政治敏感度,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还由于中国资源能源类企业都是大型中央企业,其跨国投资活动也就带往往被资源国视为有政府支撑或带有更多的政治色彩。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制造和散布“中国威胁论”,将国际矿产资源价格和油价飙升归因于中国增加进口,蓄意将中国资源进口问题过分“政治化”,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更是将资源能源作為遏制中国的重要战略手段。

三、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风险的防范对策

针对各种国际风险,中国跨国企业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来对政治风险进行规避和防范,可以将风险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1.选择正确的跨国经营进入方式。对于投资进人方式进行可行性研究和科学论证,就跨国经营进入的出口、契约和直接投资等方式进行科学决策,以做出系统性安排。就跨国经营的是否直接投资或并购进入的方式以及是否采取独资企业、合资企业、合作经营的哪种投资形式进行科学论证。就规避风险而言,合资、合作形式明显优于独资,中国企业通过与东道国企业合资有助于缓解民族主义对外国企业的敌视,还可减少政府进行政治干预的可能性,因此企业可更多采用合资经营方式。另外,还可以根据跨国投资行为的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采取不同的风险管理对策。例如,在投资前期,侧重于投资的可行性研究,分析风险来源和因素,做出投资评估和决策。在投资中期,可以根据经营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对照经营绩效,随时调整投资方式和性质,如采取投资分散化、共同投资以及经营方式当地化等等,取得预期的最终的投资目标。

2.高度重视国际政治风险的评估研究,风险的有效识别和评估,提高企业风险防范能力。面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和政治风险,企业应高度重视并加强国际政治风险和东道国政治风险的研究。做好东道国政治风险的评估,不仅要立足现在,更要预测未来中长期走势,还要从宏观层面加以把握和防范。在制度设计上,企业应设立风险防范部门,赋予其相应管理职能,使风险管理机制的运作规范化,通过风险识别、监控和评估,有效地预控、规避、减少和转移政治风险,以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风险防范与预警管理水平。针对东道国风险评级、影响程度和评价结果,制定和采取风险防范对策。

3.实施“本土化战略”,以降低东道国政治风险度,增强企业环境适应能力。面对各种政治风险,中国企业应该主动出击,采取“本土化战略”,入乡随俗,以提高中资企业在东道国环境适应能力。本地化战略的最大好处是,大大降低进入东道国市场的门槛和政治风险,并有可能享受该国国民待遇,免受非关税贸易制裁,还可以较快地融入当地社会文化,有利于树立企业良好形象,降低政治敏感度。实施“本地化战略”,尽可能利用东道国的原料、资本、技术和人才,在东道国制造产品和研制技术,在本土销售。首先要学习和遵守东道国法律、法规,聘请当地的法律人才,他们熟悉本土法律法规,而且通过寻求“本土化”法律保障,可大大降低政治风险。

4.利用海外投资保险制度,转移和分散政治风险。作为规避风险的一种重要方式,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由来已久,它是母国对于本国海外投资者在国外遇到的政治风险等所提供的保证或保险的制度。投保海外投资政治险是一种积极的预防性策略,针对海外投资存在的各种政治风险,企业可以有选择地对海外资产进行投保,将政治风险转嫁给保险机构。发达国家许多跨国公司向保险公司投保战争险和罢工险等方式,以转移国际政治风险,保护本企业在国外的投资安全。跨国公司可以利用投保方式来转嫁政治风险,尽可能避免东道国政治风险可能造成的重大损失。

5.熟悉和掌握东道国相关的政治法律与社会制度。中国企业在海外遇到的法律问题很繁杂,应该熟悉和掌握东道国相关的政治法律与社会制度。学会利用东道国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诸如商标、商业秘密和技术等知识产权。无论在哪个国家投资,从控制法律风险及限制和减少经济责任看,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律形式无疑是最佳的方式。另外,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建立也有利于众多海外投资企业分散风险。

6.加快培育国际化经营人才。海外投资是一项复杂的跨国经营活动,不仅要求经营者通晓国际投资、金融、贸易等必要的专业知识,熟悉国际惯例环境和国际市场,还要求对东道国的历史、文化背景、政治环境、法律制度、经济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并具备较强的管理技能。因此,长远看来,中国培养人才战略,加强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端人才,从而增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洪银兴,赵曙明.国际企业:风险管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 寇江华.海外投资的风险与防范[J].山西财税,2009,(8).

[3] 史建军.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政治风险及规避[J].产业科技论坛,2008,(7).

[4] 田泽,马海良.国际企业管理:文化、战略与行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安世友]

作者:朱嘉平 柏蓉 田泽

海外投资风险识别防范论文 篇2:

基于财务视角的企业风险识别及其防范

【摘 要】资金是一个企业正常运转的核心,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据首要位置,企业资金在流通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风险,对风险的识别以及防范不到位将会造成巨大损失,是企业倒闭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企业风险种类层出不穷,基于财务视角对企业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深入研究,对其识别并进行防范,对企业资金的保值增值具有重要意义,从而提升我国企业风险管控的水平。

【关键词】企业风险;财务;识别;防范

一、引言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正处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过渡的阶段,有很多企业在该新经济常态下濒临破产边缘,一方面是由于传统企业受到新型企业的冲击,更重要的是对企业风险的识别及其防范的忽视。众所周知,利润伴随风险而产生,资金在运转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越大,不确定因素越多,则资金的时间价值、利润率越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财务风险是避免不了的,通货膨胀、合作企业信用度、政府政策以及市场的变化等都对企业资金流通过程中的价值有着质的影响,而这些不确定的风险如果识别及防范做不好,就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从而引起企业资金链断裂,致使企业破产倒闭。

二、基于财务视角下企业风险的相关概念

1.基于财务视角下企业风险的内涵

企业风险即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财务视角下的企业风险无外乎是资金运营过程中会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以及资金运转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均与财务管理息息相关,而造成这些不确定性结果的因素往往有政府政策、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等,企业风险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任何情况下均会存在,并且这些风险以及其风险所造成的风险并不是一成不变,会随着时间、社会环境以及资金量大小等的变化而变化。有的风险可以在资金投资使用前进行风险评估,可以提出相应的响应措施,但是有很多偶然风险的评估往往会使得企业无从下手。而企业风险的防范则是针对这些不确定因素通过管理或者减小投资等一些措施来减小损失或者降低不确定性的行为。

2.基于财务视角下企业风险的特点

基于财务视角下企业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客观存在性,企业风险的首要特点是其不管在何种条件都是必然存在的,因为企业运营的根本目的就是盈利,要盈利就必须有资金的投入,这样资金的时间价值就会存在不确定性,同时资金流通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只要涉及过程就会存在各种会导致资金损失的因素,要想做好防范就必须认清企业风险的客观存在性,并积极地区分应对。第二,风险量大小的相对性,企业风险量大小的相对性是指企业运营中风险的大小以及发生风险的因素并不是不变的,会随着企业的防范措施力度的强弱而有所变动,这便是企业风险识别和防范的根本原因。第三,企业风险严重损失性,企业风险会对企业造成严重损失,无论是社会风险还是企业管理自身的风险,都会给企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企业的风险控制管理不好就是企业的财务管理不到位,造成资金漏洞、资金周转率降低、资金链断裂,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是致命的。

3.基于财务视角下企业风险的种类

基于财务视角我国企业风险主要有筹资、投资、回收资金以及盈利等几方面。当前,有很多企业在筹资时候不注重结构的合理性,盲目筹资,筹资的利率较高,筹资资金不能够及时投入使用,资金控制,时间价值大大降低,导致企业负债累累,最终申请破产。投资风险是因为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候,往往是由决策者根据企业发展以及当下的环境做出选择,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决策者不一定能够准确把握经济环境以及政治环境的走向,故而所做出的投资决策存在相应的风险。企业资金回收风险主要是由道德风险引起的,企业与企业合作往往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依靠法律作用来维系的,但是在利益面前很多合作企业不重视道德,资金回收不及时或者不到位,给企业造成严重损失。

三、企业风险防范的主要措施及途径探析

1.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

要想降低企业风险,财务管理的加强必不可少,财务管理贯穿整个企业运营的各个方面,故而要想增强企业的防范就必须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企业要提高领导人的风险意识,加强财务部门对筹资资金的审核以及投资决策内容的审核,要严格各项预算资金的使用,对每笔资金可能存在的风险要一一进行分析,保证将其所面临的风险种类和风险量降到最低。其次,加强资金流通过程中的监督,保证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每笔资金用到实处,只有实行动态的过程监督,才能够及时地发现资金运转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最后,做好资金的风险评估与实际收益的对比,总结出资金运转过程中采用的风险相应措施以及带来的实质性作用,为后期风险的管控奠定坚实基础。

2.完善企业风险识别及预警机制

一个企业要想做好风险防范,除了加强财务管理之外,还要对风险的识别有着深刻的认识,目前很多企业在进行风险识别及预警机制建立的时候存在着较多问题。企业要科学地进行风险的识别,就要构建相应的风险识别指标体系,对于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构建原则,常见的原则有“全面性”、“重要性”、“协调性”以及“定量性”等。企业要在相应原则基础上构建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不要等风险已经来临才采取相应措施,已经为时晚矣,企业要根据各部门或者各子公司中资金流通运转的情况来分析企业风险存在概率大小,风险发生之前会有较多的征兆,预警机制就是利用这些征兆来分析出风险的种类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的大小,并提醒决策者采取措施。

3.加强企业风险响应和应对机制

每个企业都有一套属于自身的风险响应机制,对于不同的风险其响应方式不同,常见的风险响应措施有风险规避、转移、降低等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资金流通的环境合理地选择方式,在投资时候可以购买商业保险来进行风险的转移,对于不可靠的商家尽量避免与其合作来实现风险的规避等。风险响应和应对机制的完善是实现企业风险管控的主要途径,企业一定要加强该方面的建设,通过借鉴国外企业的相关经验,与其他企业加强交流,争取在筹资、投资、回收等每个重要环节建立完善的风险响应机制,防患于未然,保证资金的时间价值同时,减少外界因素带来的不必要损失,实现资金利润率最大化。

4.加强企业风险管控信息化建设

信息是一个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21世纪是互联网的世界,同时也是依靠信息生存发展的时代,当前各种行业各种环境均存在着真实的虚假的有用的和无用的信息,如何在这些杂乱的信息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且将其合理使用,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信息化战争是全球化经济环境下不可避免的持久性战争。企业要想做好风险的防范就必须要做好信息化建设,建立相应的信息管理部门,除了对企业内部的所有资源信息进行整合,还要及时地获取外界有关政府、行业、消费者、市场等等看似无规律的信息,从中过滤并选取有益于企业决策者做出决策的信息,并进行整合后传达给领导人员。企业各部门或各子公司也要构建信息交流系统,对于每笔资金流通的走向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通过信息系统反应给财务部门或者领导人员,一旦出现风险征兆,领导人员可以第一时间采取风险响应措施,降低风险量或者概率。

四、结语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离不开市场这个大环境,只要涉及利润便会避免不了风险的存在。随着“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战略的不断推进,我国企业逐渐走向世界,同时海外很多企业涌入中國市场,面临各种不确定的因素,企业自身风险识别和防范不到位,就会在无形之中被淘汰。目前,我国有许多中小企业已经破产,企业如果不根据时代及时转型,必将淹没在历史河流中,企业要充分认识风险的内涵,并积极应对,方能在日益严峻的经济环境下可持续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曹爽.基于企业财务视角的外贸经营风险防范研究[J].财会学习,2015,16:37+39.

[2孙新宇.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防范案例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3:154-155.

作者:刘晓玲

海外投资风险识别防范论文 篇3:

我国商业银行防范外部金融风险的措施

一、美国次级贷危机产生的缘由

美国抵押贷款市场的“次级”(Subprime)及“优惠级”(Prime)是以借款人的信用条件作为划分界限的。根据信用的高低,放贷机构对借款人区别对待,从而形成了两个层次的市场。信用低的人申请不到优惠贷款,只能在次级市场寻求贷款。两个层次的市场服务对象均为贷款购房者,但次级市场的贷款利率通常比优惠级抵押贷款高2%~3%。次级债务的固定期限不低于5年。除非银行倒闭或清算,不用于弥补银行日常经营损失,且该项债务的索偿权排在存款和其他负债之后的商业银行长期债务。美国次级贷原本只是普通的银行和住房人之间的借贷现象,为刺激不景气的消费,尤其是房地产业,美国银行业放松信贷管制,把钱借给了那些没有还贷能力的人们。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也只是银行借贷中的问题,不过这种金融行为被包装为产品出售,穿上了金融衍生工具的外衣,性质就完全两样了。当一项金融产品进入资本市场自由交易之后,如果没有建立相应的制度,使之能够完全公开透明地受到市场的监督,人们只能“盲人摸象”谁也看不到产品流程了。由美国次级贷风波造成的资金流动性短缺扩散到全球后,欧洲央行紧急给流动性短缺的银行注资,也只是一些银行流动性短缺的时候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全球如今吞食的只是“次级贷”变为金融衍生品进入市场后的最终“成果”。从2001年以来美国次级抵押贷款的发放量逐年上升(图1),这样在次级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图2),就加大了风险。

在许多人无法还贷的情况下,危机就爆发了。银行的资金缺乏,严重影响其流动性。同时由于是市场上大多数人无法还贷,即使银行把房屋拿来拍卖,也没有购买者了,这样越积越多的情况下,房贷金融机构不得不倒闭。从而又影响了银行的贷款,居民对银行的信用降低,出现挤兑现象。世界许多金融机构对美国这样的金融衍生产品进行了投资,在危机爆发时,严重影响了银行的流动性,于是通过银行把这样的危机带入了欧洲和亚洲以及世界其他的市场,于是形成了一场世界性的危机。

二、美国次级贷危机的影响

(一)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对于美国“次级贷”的影响几何,其能量传递会在何时消散,都有待进一步观察。最近卷入风潮的国家越来越多,受牵连的证券市场也越来越多,已经有经济学家和金融专家提示:要注意全球金融危机的出现。首先,对于爆发源头美国来说,受次级贷危机的影响,美国经济已经陷入整体下滑状态,进入一个新的调整期。美国一些大型的金融集团,如花旗等也大量裁员,来缓解次级贷危机的影响。美国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大大下降,特别是对房地产的影响。世界经济已经陷入次级贷危机影响之中,大多数国家的外汇储备中以美元计价的占大多数,这样许多国家的外汇储备大量缩水。欧洲地区的经济也放慢了增长的步伐。世界主要的股票市场出现了下跌趋势。一些银行因为挤兑风波而被政府托管,巴黎银行经过政府的几次大量注资依然没有从次级贷危机中走出来。亚洲等其他地区的影响相对来说要小点,主要是这些地区市场和美国的联系没有欧洲市场那么紧密。其次这些地区的投资理念相对比较保守,对于新兴的金融衍生产品持谨慎的态度投资。

(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我国商业银行也对美国次级贷危机中的金融衍生产品进行了投资,主要影响是投资收益的影响(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目前在美国进行投资的六大商业银行投资美国证券市场有一定的规模,虽然投资次级贷所占的比重不大,但是损失还是不小的,尤其是中国银行,高达35.83亿元。中信的投资相对小点,是因为其对于次级债投资少。从图中的数据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受到美国次级贷的危机影响不小,并且这次危机的深远影响还没有完全显现。

三、我国商业银行防范外部金融风险措施

(一)建立风险预警体系

第一,监测警源,发现警兆(识别子系统):大多数海外投资风险是可以监测的,风险监测子系统就是对境外投资风险因子和风险表现进行连续、系统的监测和追踪,对得到的第一手资料进行鉴别、分类和初步分析,以便及时灵敏反映出风险变化。境外企业在警情爆发之前,总会有一定的警兆(前兆),风险监测系统就是要通过监测警源,并借助一定的经验和方法,确定是否出现警兆;第二,预测警度,判断警损(评估子系统):根据警兆的变化状况,联系警情的警界区间,参照警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境外企业实际情况,从而预测警度,判断实际警情的损失程度;第三,适时报警,寻找警源(预报子系统):依据预测警度和实际警情的损失程度,适时发出警报,并根据预警对象的特点和变化规律,积极查找产生风险警报的警源,寻找警源也是实施对策的前提;第四,选择对策,排除警患(排警子系统):海外投资风险排警子系统,即风险快速反映子系统是指在境外投资风险科学分析基础上,根据警源情况和风险分析结果,确定与风险相适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及时采取预先已制定好的计划和方案,防止潜在风险的发生。通过建立海外投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预报——风险排除的境外投资风险预警系统,可以实现对海外投资风险的跟踪、监控、报警并及时采取排警措施,从而大大降低海外投资风险。商业银行应该充分利用资源在投资进行前和投资过程中进行预警分析。

(二)实行资产负债比率管理

资产负债管理就是银行根据对资产负债平衡表中的资产和负债每个项目的利率预测,在维持流动性的前提下谋求风险的最小化,收益的最大化。并且通过此来考虑最佳的资产负债的数量和期限的结构。在商业银行进行外部投资中,通过资产负债管理,可以有效的预测外汇、利率、信用等方面的风险。在国际市场利率,汇率波动的情况下,可以主动性的进行调节。推行资产负债管理,必定使商业银行在平常管理中量力而行,自我平衡,合理经营。对负债促使其致力于筹集资金,自觉控制资产,扭转其超负荷经营状况,削弱其资金依赖懒惰性;同时对资产管理有利于其从事投资业务,激发了创造收益的积极性。

(三)加快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

金融衍生工具的灵魂可谓之风险,其本身就是以风险的存在为前提,并为适应风险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金融衍生产品的设计初衷,绝不是为了扩大市场参与者的风险,更不是为了让某些人投机获利。恰恰相反,该类产品的出现原本是为了降低市场参与者的风险。金融衍生工具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具有降低、分散市场风险的功能;另一方面,在转移风险的同时,也可以用来进行冒险式的投资。次贷危机的根源是风险定价问题,而不是创新本身,如果没有创新,受损失的只能是银行。从美国经验看,对房地产贷款进行证券化简便易行且容易获得市场认可。目前我国银行机构最主要的资产是信贷资产,也是存在风险最多的领域,而房地产贷款又属于信贷资产中的优质资产。通过对房地产信贷证券化,可以有效分散、转移我国银行业承担的大量风险,改善资产结构。因此,对房地产贷款证券化不失为我国银行业加快金融创新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现阶段我们应扩大房地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范围,为进一步开展金融创新提供思路和经验。

(四)加强银行业的监管

次级贷危机暴露出美国监管体制方面的一些不足,对我国银行监管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第一,注重规制导向监管与原则导向监管相结合。次级贷危机反映出美国规制性监管模式的滞后性和不灵活性。规制性监管模式很容易与现实情况产生缺口,尤其是在发达的金融市场,即使再详尽、再科学的监管规则,也难以跟上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化。汲取美国的经验教训,我们必须在坚持以规制性监管为主的基础上,实现规制监管与原则监管的有机结合。第二,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监管。美国次级贷危机反映在债券市场,根源于信贷市场,表明在一个统一的金融市场中风险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扩散性,风险监管不再是单个部门的事情。从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融业发展趋势和水平看,分业监管仍是目前比较理想的监管治理体制选择。

(作者单位:建设银行鹰潭市分行)

作者:孙海涛

上一篇:企业市场营销模式研究论文下一篇:油田油水井精细化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