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预防原则在防范生物入侵中的法律适用

2022-09-11

提及生物的入侵, 可能比较陌生, 但纵观我们的生活, 生物入侵却无处不在, 从“食人鱼事件”到“鳄鱼龟放生”再到“小龙虾之谜”等, 无不是生物入侵的结果。同时, 这些表象下却深藏着巨大的生态危害, 那便是生物入侵可能带来的巨大生物多样性破坏。

一、生物入侵及其危害

生物入侵是伴随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加剧出现的一种现象。国际组织世界自然保护同盟对其定义认为, 生物入侵是外来生物 (非本地、非土著生物) 借助自然力或者人类社会力量, 从原生区域扩散至新生区域, 在新生区域繁殖生长, 对新生区域 (当地) 环境造成影响的过程。

生物入侵对全球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危害已经日益凸显, 其具体表现为:

(一) 生物入侵对入侵地的生态影响

外来生物在得到人类力量的帮助后落户当地, 在逃离人类控制能力后, 在当地获得适宜环境后, 可成为当地优势物种, 并进一步蔓延, 形成物种单一。同时可能会因为生物的单一性通过生物链影响相关物种群, 威胁当地已经处于濒危的物种, 加剧当地生态恶化。另外, 生物入侵后极有可能与当地的近亲物种杂交, 产生出新的杂交品种, 使得其杂交的后代侵略性更强。

(二) 生物入侵的文化影响

生物入侵的首要破坏便是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也由于历史及地理的原因, 每一个生物圈的人类社会文化都是以本地生物多样性为重要元素, 在生物对当地环境入侵后, 可能会影响生物圈背后的文化元素, 使当地的文化遭受间接破坏。

(三) 生物入侵的经济影响

生物入侵当前所造成的影响正以数以亿计的成本递增。以美国为例, 当前在美国境内有接近4500多种的入侵生物, 且每年在以数十种数量在增加。这些生物造成的经济损失有:生物入侵 (尤其是植物) 成为当地有害生物, 成为贸易摩擦的借口;对当地的旅游资源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生物入侵通过生物的改变, 影响当地气候、水质等环境因素形成不良影响产生间接经济损失。

二、生物入侵与风险预防原则

(一) 风险预防原则

所谓风险预防原则就是指, 当前科学有足够证据证实是无害的, 否则所有对环境有害的行为都应当被约束。风险预防原则在经历了近五十年的发展后, 在实践中被不断完善。传统法学认为, 在采取相应行动或措施的基础应当是基于当前可得知识, 即对可能的有证据证明的巨大安全隐患, 采取措施应是能遇见的, 对于不能遇见的不应成为行动的依据。这种科学的确定性为基础的思想长期占据传统法学的脉络。在环境法学被日益重视之后, 作为传统法学的科学确定性原则也受到了挑战, 科学性的不确定性日益成为当前法律行动的重要基础。所谓科学的不确定性, 是指当前对于某一项技术或者现象是否具有环境风险存在争议, 科学技术对此风选具有不确定性争论, 但同时, 如果风险不予以控制则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以《生物多样性公约》而言, 在对待科学的不确定问题上, 表述为:科学的不确定性不能作为推迟采取用来避免或者减少生物多样性重大损失的措施的理由。为解决科学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之间的矛盾, 预防原则顺势出现。

(二) 预防原则与生物入侵

预防原则无疑是解决当前生物入侵的有效原则, 同时预防原则也被多部国际条约所引用, 虽然具体内容有所差异, 但从法律条文本身来看都是为避免发生生态环境问题。比如《海洋法公约》第196条规定:“条约缔约国应当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减少引入的外来生物到特定海洋环境中, 因为这些海洋生物可能对当地海洋环境带来有害变化。”《生物多样性公约》第8条H款中, “缔约成员国应当对那些威胁当地生态系统的外来生物进行预防、控制以至于根除。”《国际水道非航行利用法公约》中规定“水道国家应当采取措施预防外来生物到国际水道。”

三、防范生物入侵实践中风险预防原则的法律适用

生物入侵防范作为一种长期性的防治工作, 在防范生物入侵过程中, 法律适用应当着眼于风险本身, 有针对性的解决风险所面临的各种因素。就其风险本身而言, 可将风险的过程细分为风险因素、风险事件和风险损失。所谓风险因素, 指的是能够引起或者增大风险事故发生幅度的组成要素;所谓风险事件, 是指由风险直接导致发生的损害事件;风险损失, 指的是又风险事件引起的非可预计、直接因果关系的价值量减少, 包括经济的、文化的各种价值。从这些概念来看, 不难看出, 在这个关系链中, 风险因素与风险损失直接是直接的因果关系, 而风险事件只是一种表象。在对待生物入侵防范这个问题上, 我们可以考虑从本源的角度来充分评估各类风险的因素, 减低风险事件的发生从而降低风险损失:

(一) 评估风险因素

外来生物的评估是针对有意识引入外来生物之前, 对拟引入的外来生物进入本地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估, 这些评估的内容包括环境的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威胁、人类健康及引入后的生态系统效应问题等。对于这些内容的评估, 应当尽可能的全面, 同时在全面的基础上, 应作出相应的识别和处理, 作出相应决策后应当尽可能降外来生物所带来的不良影响降。以发达国家对于风险评估的操作来看, 其在数十年前就已经加大了对外来生物入侵的管理, 将风险评估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环节。以澳大利亚为例, 其已经制定了国家杂草战略, 对杂草有相应的评估系统, 该种系统能够清楚识别多种杂草, 有效解决了外来生物的风险评估。

(二) 防控风险事件

对于风险事件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防控。第一, 建立完备的检验检疫制度。检验检疫是控制外来生物入国门的重要屏障, 应积极建立相应外来生物名录。同时, 有重点的针对入侵生物来源地检验, 对于美洲这种重点区域应当重点检疫, 严格评估其在国内的环境适应性和入侵性。其次, 应当建立完整的报批制度。对于外来生物的引入, 应当在完整的名录制度及行政许可下进行引入备案。最后, 可以建立预警机制。在外来生物已经在当地形成规模即将造成风险事件事件, 迅速利用一切手段将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 减少风险损失

目前对于外来生物的清除方法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一旦生物入侵的事件已经发生, 对于外来生物的清除可以考虑三种方法综合使用, 以达到最佳的清除效果。同时在清除的过程应当保证尽量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减低到最小, 使这场环境手术的创伤最小化。

在防范生物入侵的过程中, 除适用预防原则外, 还可参照国际合作、责任原则等共同形成防范生物入侵的“预防-清除-控制”三阶段处理方式, 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摘要: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得以存继的重要基础, 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不能离开生物多样性的存在已为各国所认同。近几十年来, 生物入侵对全球生态系统的损害逐渐凸显, 人类社会有必要对这一生态杀手有所防范。在众多法律规则中, 风险预防原则作为当今防范生物入侵的首要原则得到了学界的认可。本文将阐述生物入侵的危害及预防原则的含义, 重点探讨风险预防原则在生物入侵防范中的法律适用。

关键词:生物入侵,风险预防原则,法律适用

参考文献

[1] 李宁.生物安全的法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 2009.

[2] 隋淑光.外来生物入侵——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1.

[3] 曾北危.生物入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4] 史学瀛.生物多样性法律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上一篇:正确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下一篇:财经素养与高中生思辨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