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实践论文

2022-04-26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调查问卷等方法,对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存在以下六个问题:体育教师对体育课教学目标的认识具有片面性;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忽略个体差异;教学内容过于传统,注重竞技化;学校投入不足,教师积极性不高;教学方法单一;注重竞技成绩,忽略学生考核的全面性。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实践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实践论文 篇1:

立足职业学校特点 发展体育教学实践

摘要: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衡量学校教育总目标的关键因素。职业技术学校体育教学是全面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特别是专业技能训练的加强,体育教学也和其他文化基础学科课程一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关键词:职业学校;发展;体育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新的历史时期对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劳动者为目标,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适应广泛就业需要的职业素质教育。与普通高中相比,职业学校学生不仅要掌握较强的职业技术来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而且还要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对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体育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学目标明确,实践与理论并重

在许多职业学校,体育一直被视为是一种自由锻炼的课程,教育模式散乱,没有目的性。如果一直按照这样的教学模式发展下去,就会使学生养成散漫、没有纪律性的坏习惯。所以,体育教师要摆正自己的教学态度,让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漫无目的地活动,要制定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在体育课上过得充实而有意义。比如,一个学期要求学生锻炼哪一方面的身体素质,训练哪些项目,在长跑、短跑、跳远、跳绳、球类技巧方面,掌握哪些体育动作要领,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仰卧起坐、俯卧撑等方面需要完成多少才算合格,教师要根据男女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定的计划,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仅学生的体能得到锻炼,而且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也会更加乐于上体育课。

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讲一些理论性知识,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再让学生去实践,体会这些理论指导的实践意义;教师还可以将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可适当地让学生观看一些体育视频,让学生去理解为什么要在理论的指导下去实践。例如,教师上课时可以先讲一些“立定跳远、跑步、跳高”等一系列相关的注意事项和理论,在操场上帮助学生进行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及时纠正练习中所出现的错误。这样才会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实践中,在体育锻炼中历练自己、培养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二、重视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则是通过体育教学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目标。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这些对职业学校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从“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高度备课,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使学生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为他们将来升学或就业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真正体现学校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教育目标。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德育渗透:其一,结合课堂常规进行德育渗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的教育。如通过队列练习,有目的地培养学生遵章守纪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其二,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在体育课教学中,学生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如跑、跳、掷、基本体操、游戏、球类等。如在短跑教学中,结合动作的技术要领,要求学生遵守规则,打消抢跑等投机心理,培养求真务实的精神。在这些教学内容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往往是游戏,因此,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游戏教学中渗透德育无疑是最好的途径之一。如通过接力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其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加强德育渗透力度。主要是利用体育教学活动的实践环境,结合体育教学方法,贴近学生实际,激励学生的进取精神。

三、重视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职校学生普遍入学成绩差,常被传统的教学观念视为中考的失败者,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和就业的压力,造成学生普遍存在严重的自卑感、害怕考试、害怕与人交往问题。体育运动是一种良好的治疗心理疾病的方法,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使人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是治疗抑郁症、焦虑症的有效手段。再者,体育运动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在持续紧张的学习、工作压力下,或是在情绪消极低沉的时候,参加适量的体育运动,对消除疲劳、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提高学习、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大有益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加强健康教育专题的教学。国家有关部门已颁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将健康教育专题列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必修课,并分配了一定的学分。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健康教育专题的教学,对学生培养健康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显得很有必要,也更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其次,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及时采用激励和肯定的方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参与课堂,培养自我意识,树立自信心;教师要通过创设运动情景,着力营造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变化,培养学生情绪的调控能力。

四、体育教学应体现因材施教,培养创新意识

首先,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其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启发、鼓励学生创造新的方法去完成动作,让学生有目的地质疑和实践,在实践中体会、思考、发现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其三,通过各种体育教学手段,创设各种情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或技能,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线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其四,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引入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切实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使他们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得到更好的发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作者单位:山西省临县白文职业技校 033200)

作者:高海博

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实践论文 篇2:

阳光体育对高等职业的影响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调查问卷等方法,对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存在以下六个问题:体育教师对体育课教学目标的认识具有片面性;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忽略个体差异;教学内容过于传统,注重竞技化;学校投入不足,教师积极性不高;教学方法单一;注重竞技成绩,忽略学生考核的全面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阳光体育运动下高等职业学校的体育课改革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阳光体育;高等职业学校;体育课

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连续10几年下降,而耐力素质则连续20多年下降,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城市男生已达30%。视力不良率仍居高不下,小学生为33%、初中生为60%,高中生为70%,大学生为85%。在此背景下,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全国亿万学生中掀起体育锻炼的热潮,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其宗旨就是号召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体育锻炼的高潮,目的是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高等职业学校是培养中等专门职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场所,如何使得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来培养良好体育意识和行为,主动走出教室,进入操场,真正使得“阳光体育”走到学生心中去,是摆在广大职业体育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严峻的课题。

一 “阳光体育”的界定

目前,对于阳光体育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专家将“阳光体育”界定为:“阳光体育”是指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普遍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为目的,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主动的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体育习惯、体育行为,在广大青少年中形成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青少年学生体育活动。在学校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可以改变青少年学生的体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二 当前高等职业学校体育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等职业学校体育课教学现状,指导“阳光体育”下的学校体育课改革,笔者对河南省12个县区15所高等职业学校的在校学生和体育教师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61份,其中有效问卷752份,有效率98.8%)。根据调查结果,当前高等职业学校体育课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

1.教师对体育课目标的认识具有片面性。

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目标的理解和认识存在片面性。调查发现:56%的教师认为体育课的目标就是增进身体健康;31%的教师则认为体育课要尽量让学生多学习些技能,不管学生喜不喜欢;还有10%的教师认为,体育课就是领着学生玩,只要学生高兴就行等,而对于社会适应及心理健康目标却很少有教师能够涉及。这种体育教学方式根本不可能整体地表现出体育课的教学目标,从而影响了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兴趣的培养。

2.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忽略个体差异。

通过对15所学校的教师访谈,班级授课制依然是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男女分班、兴趣分班等教学组织形式基本不采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造成素质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长此以往,影响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从而也使得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

3.教学内容过于传统,注重竞技化。

通过调查,传统的篮球、排球、田径、体操等竞技类的教学内容,依旧是当前高等职业学校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中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教学,单纯强调体育对于促进身体完善发展的意义,忽略了学生个性和兴趣的培养,导致了体育目标和现实情况相背离。

4.高职学校投入不足,教师积极性不高。

目前,在高职体育课中,投入不足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在领导层面上,体育课还存在“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思想观念。另外,由于近几年来国家对职业技术教育的不断重视,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运动设施的投入跟不上学生人数的增长,体育经费投入与国家的要求相差也很大。在教师方面,由于学校没有激励措施,加上大部分教师对传统教学轻车熟路,导致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的积极性不高。

5.教学方法单一。

高等职业学校的体育课,大都安排每周两节,每节45分钟。“一讲解、二示范、三巩固、四纠错”的程式化教学程序占据主导地位,使得原本生动活泼的体育课变得枯燥、乏味。此外,还普遍存在教学手段落后,教学设备老化、简陋、现代信息技术很少使用等问题。

6.注重竞技成绩,忽略学生考核的全面性。

成绩的评定是对学生体育学习的综合评价,应当反映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当前,还有中等职业学校在对学生体育成绩评价上依旧以技能成绩为主(92%),这种评价学生的方式导致学生只追求考核项目的成绩,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练习的动机和兴趣,以致造成被动、消极参与体育活动,不能形成有针对性地进行身体健康锻炼的习惯。

三 阳光体育运动下的高职学校体育课改革探索

阳光体育运动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以全国亿万学生为对象而开展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学校体育运动。高职学校体育课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结合当前阳光体育的实施,以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运动习惯为出发点,为我国培养合格、健康的劳动者作出贡献。

1.在目标定位上,把高职体育课纳入整个学生人才培养体系中。

高职学校培养目标应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劳动者。然而,很多学校领导对体育的认识只是局限于增强体质的认识上,忽视了学校体育的其他功能,对体育教学并不重视,使得体育课在学校课程体系中处于边缘地位。因此,学校领导和行政部门理应高度重视体育课教育的作用,理应将其纳入整个学生人才培养体系中。

2.以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为出发点,形成终身体育能力。

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乃至爱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快乐,是奠定学生终身参加体育运动的重要前提。调查发现,80%的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科内容的基本特征,充分挖掘挖教材中的娱乐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将目前流行或带有当地传统特色的体育项目纳入到体育教学中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风气和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3.构建多样化、个性化、开放型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

当前,高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采用自然班为主的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需要。新课标和阳光体育都要求一种多样化、个性化、开放型的教学组织形式,这更能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满足其从事体育锻炼的欲望,并使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体验乐趣,形成良好的体育情感体验,有利于保持体育教学效益的连续性和延伸性,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

4.课内课外配合,形成课内外一体化模式。

在教学安排上,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兴趣和提高技能,课下采用兴趣练习小组等形式使学生主动到操场上去,形成“课堂为中心,课外活动为辅助;教师为中心,学生自主锻炼为辅助”的一个完整系统。同时,还要积极组织校内、校际及参与各级组织的比赛活动,满足部分运动水平高的学生的需求,并以此来带动学校各项体育活动的开展,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5.注重成绩评定的全面性。

学生成绩评价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依据,要从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定。使体育成绩直接反映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让学生最终对自身的健康有个明确的了解,改变过去在体育锻炼及活动中的消极被动局而,提高其主观能动性。

四 结语

高职学校应抓住阳光体育运动这一契机,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浓厚的体育氛围,把阳光体育运动与学校体育教学以及群体竞赛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真正把广大学生吸引到健身场所,主动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充分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以此提高学生校园体育生活质量,并使之养成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实施意见[EB/0L].http//www.moe.gov.cn/edoas/website18186/info24086.htm,2006

[2] 冯唯锐,徐雷.“阳光体育运动”解析及高校实施的策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4):13-16

[3] 刘长江,严春辉,孙荣辉.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障碍性因素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5):80-82

作者简介: 肖磊(1979-):男,籍贯:信阳潢川,学历:本科,职称:助理讲师,专业:体育教育,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学,在校从事体育教育。

作者简介: (1980-):女,籍贯:河南濮阳人,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助教,专业:企业管理,研究方向: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在校从事旅游管理相关教学。

作者:肖磊 侯昭华

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实践论文 篇3:

浅论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原则和策略

摘要 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必须遵循五项基本原则,即体育技能训练的原则、品德教育渗透的原则、促进智力发展的原则、审美教育渗透的原则和服务专业教学的原则。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还必须遵循六大策略,即从实际出发开发教学内容的策略、合理选择有效整合教学内容的策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的策略、教学评价以激励为主的策略,教学过程注重容情激趣的策略以及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体育教学 原则和策略

Principle and Strategy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Schools

GUO Kaiyu

(Huaian Huaiyin Vocational Center, Huaian, Jiangsu 223300)

Key words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principle and strategy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明确指出:“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健康素质,关系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是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磨炼坚强意志、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段文字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强调了学校体育教学根本任务和意义;二是强调了体育教学的德育和智育功能。学校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体质。体育教学的德育功能就是对学生进行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审美教育、良好品德教育;体育教学的智育功能,就是通过体育活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为国家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教育似乎更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必须加强学生的体质训练,必须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智力训练。

1 中等职业体育课教学的五项基本原则

1.1 体育技能训练的原则

体育技能训练,既是体育课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体育课教学的根本内容。在职业学校,健康的体质是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重要保证。“体育技能”包括体育技术、技巧和体育能力。对学生进行常态的体育技能训练是提高其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一定量的的体能训练,直接促进了学生肢体发育;科学的体育技术和技巧训练,为学生的自主锻炼提供了方法的保障。另外,体育课技能训练还能给学生缓解其它课程的学习疲劳,促进其它课程的学习效率。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的学习会给学生带来一定身心疲劳,专业技能课上单一动作也会给学生带来一定身心疲劳。娱乐性的体育活动能够缓解学生学习其它课程的疲劳。

1.2 品德教育渗透的原则

在职业学校,体育课属于文化基础课,和语文、数学、英语、德育等课程一样有着基础性的功能地位。不但有传授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教学任务,还有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教育任务。体育课还有着其它文化基础课所不能具备的思想品德教育优势,体育课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可以有效的让学生养成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良好习惯以及遵守规则的习惯。对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这些“精神”和“习惯”的形成,必将是他们未来适应社会,成就事业的资本。所以,职业学校的体育课教学必须坚持思想品德教育原则。

1.3 促进智力发展的原则

学生在体育课上进行和娱乐活动是有益于智力发展的。这个道理可以从两个方面讲。首先,相对于课堂理论知识学习过程来说,体育技能学习是一个让大脑做一个调整性休息的过程。这个调整性休息是智力发育所必须的。学生在一段紧张性用脑学习之后,大脑就会对课堂的理论知识学习产生排斥和抑制,如果继续用脑,其学习效率就下降。必要的休息是有益提高用脑学习效率的。其次,体育课教学内容本身就包含着智力活动的内容,学生在肢体运动的过程中同时也进行思维活动不过这种思维活动完全不同于学生学习文化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时的思维活动。体育课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伴随着体育运动过程而产生的,有着直观的、及时的情景条件。一个判断出来后,马上就可以用实践来加以证实。正因为体育课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受肢体运动刺激而产生的,并发作用肢体运动。整个过程调动了人体各个器官,所以说体育教学是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的。

1.4 审美教育渗透的原则

体育活动是有规律的运动过程,这个过程客观要求具有音乐美,绘画美的形式。所谓具有音乐美的形式,是指体育活动过程都是有节奏的,都可以伴随一定的音乐而展开。所谓具有绘画美,是指体育活动过程要讲究队形排列,要讲究动作流畅和动作姿势的。学生在创造美和欣赏美过程中,很容易得到心灵的净化。所以,体育课教学要遵循审美教育渗透的原则。

1.5 服务专业教学的原则

进行体育技能训练是职业学校体育课教学的基本内容,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重要手段,是学生获得和保持健康身心的重要途径。职业学校体育技能教学内容的选择除了要遵从学生身心发展基本规律外,还要考虑充分考虑到如何为专业教学服务,考虑专业教育的需求。不同专业,在培养目标规格上都有体质、动作协调性、态度等方面的个性要求。另外,各个专业在培养目标规格上也有体质、动作协调性、态度等方面的共性要求。这些个性要求是我们体育课教师进行体育课教学内容开发和选择的重要参考,是我们体育课教师根据专业特点,进行针对性体育教学的依据。

2 体育课教学的六大策略

2.1 从实际出发开发教学内容的策略

丰富的体育课程内容资源是上好体育课的基础,体育教师要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开发体育课程内容。对于职业学校教师而言,体育课程内容的开发既不能离开学生的生活实际,也不能离开学生的专业学习实际。因为这关系到体育教学的有效进行。职业学校学生一般都有着地域生活环境特点和地域生活习惯特点。关于地域生活环境,从大的方面说山区环境、海滨环境、平原环境的差异,从小的方面说有社区体育设施,娱乐设施的差异。关于生活习惯,主要指地域体育娱乐习惯。体育教师要注意开发这些具有地域特色体育教学内容。

2.2 合理选择有效整合课程内容资源的策略

体育教师要运用教育学理论,运动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对现有的体育课程内容资源进行筛选和整合,才能成为有效的体育课堂内容。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要考虑到体育教学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基本任务,也要考虑服务专业教学。体育教学内容的整合,既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也要遵循教育规律。

2.3 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的策略

体育教学目标和体育教学内容,决定着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体育组织形式服务并影响着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和体育教学内容的有效展开。丰富多彩的组织形式可以为体育教学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集体的组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分组的体育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也可以使得养成竞争意识;个体的体育活动指导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体育特长。

2.4 教学评价以激励为主的策略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运动态度、运动方法、运动效果进行适时、准确的评价。评价既能带来积极的作用,也可能带来消极的作用。肯定的评价,会使运动能力不强的学生产生鼓励作用,也容易使运动能力强学生产生满足于运动成绩的消极作用;否定的评价,对有上进心的学生产生运动的鞭策作用;对无上进心的学生会产生恐惧运动的消极作用。“鼓励”和“鞭策”在体育教学评价中归根到底属于“活动的激励”。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从学生的个性实际出发,对学生适时地进行“鼓励”和“鞭策”,只有这样才能使体育的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2.5 教学过程注重融情激趣的策略

体育教学有德育功能。体育教学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深刻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充沛感情、敬业精神、认真态度能感化着学生,优美动作、娴熟技巧、生动语言能感染学生。体育教师融情于课堂,融情于教学是体现师德基本表现,是取得良好体育教学效果的基本保障。体育课的培养学生健康身心的要求,决定着体育课“激趣”策略。“激趣”就是要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让学生在体育活动获得愉悦。体育教师要注意开发趣味性,娱乐性体育教学内容资源,要精心策划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要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趣的作用。

2.6 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

在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是体育活动的主体,整个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展开。学生参与活动方案的设计,学生参与活动过程的组织,学生参与活动效果的评价是最能激发学生活动热情,提高活动效果的。让学生自己设计活动方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自己参与活动的组织,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让学生参与活动效果的评价以及活动过程的评价,可以培养学生辨析能力,让学生树立遵守规则意识。

参考文献

[1]张继周.浅析我国体育教学原则及其运用[J].科技资讯,2010(34).

[2]张细谦论体育教学原则的创新[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6).

[3]喻长虹.谈体育教学原则及运用[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4(6).

[4]王涛.谈优化体育教学策略[J].魅力中国,2010(6).

作者:郭开宇

上一篇:教师专业发展开放教育论文下一篇:工程造价管理轨道交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