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2022-04-19

劳动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对聋哑人而言,能否就业,其意义显得尤为重大。前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就曾说过:“对残疾人来说,能不能就业,其影响的程度同健全人是不一样的。健全人不能就业是一时找不到工作,残疾人能不能就业是一个生死问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聋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聋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1:

班级心理辅导模式在聋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我国现代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开展的过程中,班级心理辅导模式是一种适用于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这种教育形式能够充分发挥团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从而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基于此,本文通过深入探究班级心理辅导模式在聋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以期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为推动听障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班级心理辅导;聋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用研究

随着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这是因为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听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活动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的趋势,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难以满足听障学生的具体发展需求。在这种背景下,以班级为基本单位的心理健康辅导教育模式成为诸多普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班级心理辅导模式主要以教师的团体辅导为主要形式,以心理健康学和团体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为主要理论指导,以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为主要的教育目标。这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更适合听障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形式和心理内在发展需求。

一、应用班级心理辅导模式的必要性

(一)是立足于学校校情的基本形式

在当前我国特殊教育教育工作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学校的各项教育工作是以班级为基本的课程组织建立起来的。整体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是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将研究重点放在学生的集体形成以及发展规律,从整体上把握学生的个人心理素质的发展规律。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应用班级心理辅导模式,是新课程教育理念的一部分,是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是特殊教育学校实现发展的必然需求。

(二)是团体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需求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团体并非是互不相干的个体集合,而是一组具有个体联系的关系,团体的整体特征取决于每个团体成员之间的内在关系;于此同时,每个团队成员的个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与其他团队个体的状况与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个体在参与团队性活动的过程中,各个成员之间的理解会更加深刻,从而形成整体意识。因此,在聋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应用班级心理辅导模式,能够通过构建社会情境的方式促进听障学生的发展。因此,运用班级心理辅导模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聋校团体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需求。

二、班级心理辅导模式在聋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立足学生实际,形成辅导计划

在应用班级心理辅导模式开展聋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納入到学校的正式课程计划中,在日常的班级心理辅导工作开展过程中,对听障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知识教育、心理素质培养和心理问题辅导活动。

我在应用班级心理辅导模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采用行为训练活动、角色扮演活动和价值观念教育活动的方式,来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首先是行为训练活动,我结合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课程开展过程中以正向引导为主,适当添加“惩罚”手段,增加听障学生的积极行为,帮助他们克服不良行为习惯。我开展的行为训练活动主要包括人际交往技能训练、个人注意力集中训练以及发散性思维养成训练等等。角色扮演活动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戏剧表演的形式,指导学生开展情景剧角色的模仿、想象以及形象讨论等活动,以达到班级心理辅导的教育目标。比如我在班会课中开展的角色游戏、小品表演、心理剧和情景剧等。心理问题辅导活动主要采用价值澄清法,要求听障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选择与反思,在个人选择和行动的过程中,对自身的个人目标和生活价值观等进行有效反思,立足于实际生活经验形成适合于自己的符合客观生活经验的价值观念,从而实现听障学生心理素质的进一步发展。

(二)创新课堂教育,深化辅导效果

在班会课开展过程中进行班级辅导工作,需要班主任充分利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教育方法,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听障学生克服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所遇到的各项困难,从而有效提高心理辅导教育工作的质量。

为了深化班级心理辅导模式的应用效果,我在充分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实际发展需求,以及学校的课程计划,在日常的课程教学活动中首先注重课程氛围的营造。在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渗透文化、品德、思想情感等知识,同时渗透整体性的心理教育互动。

(三)开展课余活动,丰富教育内容

课程实践形式的课余活动是推动听障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形式。因此,在开展课余活动的过程中,可开展多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丰富听障学生课外实践生活,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养成良好的个人心理素养,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和个人思维能力,推动听障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以聋校的班级心理辅导工作为例,在进行听障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过程中,以“课程游戏活动”为中介,将他们的内心世界投射出来,并对听障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辅导。这种教学方式在低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过程中尤其适用。低年龄段的听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兴趣导向性,班主任在此过程中应该注重听障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个人行为,以及这些行为背后的内在心理层面的原因,通过针对性的课程指导活动,增进他们的各项技能。

结语

综上,在我国特殊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现行特殊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在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很多指导班主任的教学目光局限在了听障学生的个人能力发展上,忽略了整体性指导工作对听障学生带来的深远影响。因此,我们在开展聋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注重班级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通过整体性的课程教学计划,深化课内外游戏活动和团队心理辅导活动的影响,从而为听障学生今后走上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2]汪海华. 心理剧对小学六年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D].沈阳大学,2020.

[3]徐畅. 学生自我接纳、接纳他人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0.

本文系:柳州市教育科研课题《团体心理辅导在听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课题编号:2017B-03)研究成果。

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广西 柳州

作者:刘晶晶

聋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2:

聋校学生职业心理健康教育管见

劳动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对聋哑人而言,能否就业,其意义显得尤为重大。前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就曾说过:“对残疾人来说,能不能就业,其影响的程度同健全人是不一样的。健全人不能就业是一时找不到工作,残疾人能不能就业是一个生死问题。”

一、聋哑人存在的就业心理问题

聋哑学生的家长迫切期望孩子毕业后能顺利就业,自己养活自己。但笔者在多年对聋生就业的调研中,发现只有极少数人坚持一直工作,他们大多成为闲散人员,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为突出的是聋哑人的就业心理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肤浅,期望过高导致其轻易放弃就业

在与历届聋生的职前交流中,笔者发现,他们通常都对就业抱有极高的期望,认为工作后,不但可以实现人身自由,而且可以实现金钱自由。但聋生受自身知识欠缺、技能较差和生理残疾的限

制,大多从事的是一些技术含量低,体力劳动强度大的工作。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工作很“辛苦”,钱“一点点”。期望和现实的巨大差距,使聋生往往产生失望、沮丧的负面情绪,以致退缩辞工。

2.性格缺陷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产生心理焦虑

聋哑人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有较强的猜忌心理。交流障碍容易造成其与同事之间、与工厂领导和管理人员之间的误会,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使其产生焦虑、厌倦的心理体验。这些负面因素

容易导致其对就业的失望、退缩,最终放弃就业。聋哑人黄××,就因看到其他同事在一起聊天,以为别人是在说自己的坏话,最后和同事大闹一场后辞职离开工厂,至今仍在家靠父母养活。

3.面对正常的就业竞争心理不平衡

现在的私企大多采用的是多劳多得的管理机制,这也是一种

被社会认同的竞争机制。但是,较多聋哑人无法理解,他们认为自己工作的时间和别人一样长,就应拿一样的工资。为什么人家一月拿三千,我只有八九百呢?一定是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在这种心理下,他们容易嫉妒同事,抱怨甚至愤恨管理者。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有这种想法的聋哑人不在少数。对工作中的不如意,他们往往不是从自身寻找原因,努力改进,而是以辞职的极端方式一走了之。

4.自我认识不够正确,自我评价过高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笔者发现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能力

比较缺乏,过高的自我评价使其“眼高手低”,有的学生又拈轻怕重,贪图享乐,这些倾向显然会对他们毕业后的就业造成很大的

障碍。

二、对残疾学生进行就业心理指导的措施

如何对残疾学生进行就业心理指导,提高他们的就业适应能力,已经成为摆在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近几年,笔者在工作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对就读的中高年级学生积极开展就业心理指导

作为班主任,笔者充分利用健康教育时间和班会课时间,对高年级聋哑学生进行就业心理指导。主要包括自信心培养、自我认识和评价、职业认识、劳动态度、挫折教育、价值观、人际关系、当家理财、家庭责任、遵纪守法等内容,这些内容直接影响残疾学生对就业岗位的态度,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职业适应能力,增加就业稳

定性。

2.积极开展就业后的跟踪指导

我的做法是,继续和就业学生建立好交流平台,通过手机短

信、QQ聊天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对其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境给予积极的建议和帮助,及时疏导其心理问题,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3.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就业心理指导体系

我的做法是:与合作厂方积极交流,把厂方的用人要求和规章制度,渗透在学科教学中,与家长统一理念,构建聋哑学生的就业心理指导三维网络。残疾学生的成长与这个系统中的各种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要矫正学生的就业心理缺陷,塑造他们健康的就业心理,就必须构建一个学校早期干预、家庭密切配合、社会多方协助的开放统一的残疾学生就业心理指导的网络结构体系,力求取得指导的统一性和延续性。

对聋哑学生而言,将来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有所作为,不仅取决于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及思想道德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良好的职业心理素养。特殊教育学校积极加强对残疾学生的职业心理健康教育,不但能增强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而且能更好地实现特殊教育的教育目标,促进特殊教育事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作者单位 重庆市开县特殊教育学校)

作者:周胜辉

聋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3:

论聋校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摘要:聋校是一个特殊的教育单位,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借助语文教学活动,可以提高聋生语言技能,增强其沟通能力,同时承担着聋生健全人格培养的重任。聋生由于自身身体情况的影响,不能够像正常人一样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心理层面也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在聋校语文课堂中,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心理的疏导,加强聋生心理健康教育。本文分析了聋校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聋校  义务教育阶段  语文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聋校教育教学中,开展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随着教育行业的发展,素质教育观念深入人心,更加注重特殊学生教育工作。义务教育阶段正是儿童向青春期过渡的重要阶段,聋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独立性也在不断增强,聋生的心理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关注和重视。因此,在聋校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中,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结合聋生心理特点,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加强聋校学生心理健康疏导,塑造聋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一、有效利用教材,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在聋校教育教学中,聋生很容易受到其他学生或者周围环境影响,如高年级学生的行为对低年级学生的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聋校学生虽然属于特殊群体,但是依然具有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因此,在聋生语文教学活动中,将综合表现较为优异的学生作为榜样,可以为教育活动开展树立榜样。在语文课堂中,教师深入发掘教材内容,选择优秀的文章和作品,结合教材中德才兼备的人物形象,加强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通过这样的方式,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加强聋生心理疏导,培养他们健康心理素质。例如,人教版聋校实验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送雨伞》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帮助聋生理解课文,活跃课堂氛围。在视频中展示一名解放军战士在雨中站岗,无论雨多大,解放军战士始终坚守岗位,一动不动地站着。师问:同学们,知道这名战士是谁吗?他在做什么事情?下雨了,他为什么不去避雨?结合学生思考,教师给予相应的讲解,继续让学生思考:屋里的领导人是谁?他在做什么?是不是已经睡觉了,忘记了战士还在站岗?通过向学生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一边阅读课文,一边思考。通过这样的方式,深入发掘教材内容,引导聋生体会人物的精神,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实现聋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二、结合素质教育,促进课堂教学方式创新

素质教育观念不仅仅是针对普通学校提出的,聋校教育也应当注重素质教育,在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时,不再单纯地衡量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和情感目标,同时,还需要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在聋校教育中,同样需要结合这样的标准检验学生。作为聋校语文教师,应当改变以往的语言技能传授观念,注重聋哑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加强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树立聋生自信心,使聋生主动参与到各项学习中,形成正确的认知观念。作为聋校语文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模式创新,强化聋生语文知识感知能力。例如,在聋校语文三年级下册《春天来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画面,如树木发芽、柳絮纷飞、燕子筑巢、春风吹过草地等,通过相应的视觉效果,引导聋生从内心感知生命的活力。教师结合聋生的心理特点,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帮助聋生形成正确的认知,完成语文课堂教学任务。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情境再现的方式,加强聋生情感教育,为聋生创设温馨的教学环境,传授聋生基本文化知识的同时,加强他们基本能力培养,促进他们情感世界的丰富,让聋生感受到关心、关怀。在聋校语文教学中,借助现代化设备,注重视觉通感方式,促进教学模式创新,将聋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学重点,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融入语文教学每个环节,实现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开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品质。

三、新型师生关系,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保障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在精神抑郁的情况下,一些易于注意的事物也会察觉不到,而在精神愉悦的情况下,则会对新鲜事物做出反应。聋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差,反应敏捷度较差,注意力不够持久,给课堂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在聋校语文课堂中,师生关系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特别是对聋生这樣的特殊群体,师生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聋校语文课堂中,教师需要尊重和关爱每个学生,关注每个聋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其家庭情况,及时了解聋生困难,给予他们最大的帮助。语文学科和学生心理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微笑、肢体动作等方式,优化课堂活动设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例如,在聋校语文三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模仿猴子动作的方式,借助丰富的表情变化和幅度大的动作,拉近学生和课文的距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同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和学生共同观看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虽然大部分聋生听不到,但是,借助视觉和文字能够感知其中的思想,开展课堂讨论活动,实现师生的有效沟通,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师,应当了解聋生内心想法,从聋生角度入手,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加强师生关系建设,实现师生情感交流,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

四、优化课堂辅导,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聋校语文教学中,课外辅导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教学活动的拓展和延伸,心理健康教育亦是如此,注重课外辅导。在聋校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出现的不自信、热情不高以及焦虑等问题,教师可以结合课外辅导方式,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地调动聋生学习兴趣。部分聋生自控能力较差,如不爱做作业等,教师应当开展相互监督活动,加强聋生自我控制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培养。在语文课堂活动中,注重自主学习活动,提高聋生阅读能力,不断提升聋生的综合能力。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引导聋生开展学习活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例如,聋校语文六年级下册《雨中》的教学中,通过情境再现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以此为基础,组织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描述故事情节,做好相应的细节标注。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让聋生写读后感,对文章中印象比较深的片段或者语句进行叙述。在对作业进行检查时,避免表面化和形式化,以对聋生的积极性产生影响。教师需要采取激励性方式,加强聋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同时,由于聋校学生的特殊性,在语文课堂中,应当考虑聋生的个别情况,根据聋生心理变化,及时了解问题,开展相应的沟通与交流,让聋生感受到关心和关怀,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五、结语

聋校语文教学具有特殊性,传授聋生基础文化知识的同时,还承担着聋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责任,这对聋校语文教学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挑战。聋生的特殊性,使得语文教学活动也具有特殊性。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和文字结合的学科,对有听力障碍的学生来说,由于其对语言无法感知,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活动。因此,在聋校语文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同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聋生正确的心理,加强聋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同时保证聋生心理健康,有效弥补聋生的身心缺陷,实现聋生综合素质培养。

参考文献:

[1]彭艺冰.聋校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26+28.

[2]林雪峰.如何在聋校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J].黑河教育,2017(09):8081.

[3]冯青山.如何在特殊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J].赤子(上中旬),2016(01):231.

作者:杨燕

上一篇:核电设备采购管理论文下一篇:物理化学实验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