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教学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尝试论文

2024-04-25

合作教学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尝试论文(共8篇)

篇1:合作教学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尝试论文

合作教学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尝试论文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每一个都是不同的个体,缺乏共性。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听力、性格、爱好、家庭背景等都不尽相同,每一个残疾学生的背后都有一个个辛酸的故事。作为一名残疾学生,他们是无助的,是弱势群体。正因为是弱势群体,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与人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及班主任,我借鉴普通学校的做法,结合自身特点,在课堂上、在校园里从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开展了互助合作学习。

一、成立合作小组

可根据学生性别、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爱好特长、性格特点、人际交往、口语表达能力等,将学生尽可能分成各方面存在差异的小组,让不同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和爱好特长的小组成员在合作中相互启发、相互弥补、相互帮助,进一步完善气质、培养性格。合作小组不单是文化学习方面的互助小组,同时也是在品行、纪律、生活诸方面互相合作进行竞争的小组。小组成员不是固定的,课上可能是学习合作伙伴,课下不一定是生活合作伙伴。而且小组成员要过一段时间就进行调整,让学生能从更多方面进行互补。由于特殊教育学校的班额较小,一般以2人为宜,不要超过3人,小组规模越少,组越小,每个成员讲话的机会就越多,使某人沉默的机会就越少。人数少的组管理方面的限制条件也少,并通常可以较快做出决定。在组成小组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学业成绩、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异质性,尽量能够做到优生、后进生合理搭配。

二、语文课堂合作基本模式

1.创设情境,呈现问题。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受智力、听力等各方面的限制,接受知识的途径大大缩小,思维反应不够灵敏,接受事物比较缓慢,个体差异很大。针对这种情况,可先让学生反复读课文,鼓励学生找出疑难,简单的由学生予以解答,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参与小组讨论。困难在于学生提不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教师首先应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一起来呈现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2.组内合作,达成共识。根据所呈现出来的问题,可在组内开展合作学习,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动脑动手尝试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哪怕是错误的见解,也说明他在积极参与、思考。这时教师不要游离于学生讨论之外,要积极参与并进行引导、点拨,在组内达成共识。例如在讨论《小红军》的主要内容时,我把班里的学生以两人为一组进行分组,并且座位相邻便于展开讨论。组内讨论时,对于学生提出的任何疑问我都一一进行了解答。

3.班内交流,成果共享。

在组内合作的基础上,各组可将讨论的过程及解决的问题由一名学生向全班作交流。特别鼓励后进生进行发言,这是一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训练逻辑思维、锻炼胆量的好机会。每个组都要进行回答。哪怕你的手语表达支离破碎,你的语言只有三言两语,也要用赞赏的、期待的眼光看着他,通过师生互评互议,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解决问题。例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由于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存在很大差异,概括的语句差异也很大。有的组概括的语句不通顺,意思不完整,有的组照本宣科,有的组竟然赞同第一名学生的发言。只有一个组的`学生详尽说明了她对课文的理解。 4.引进竞争,反馈评价。对同一问题的理解,或解决的方法,或学习效果在组内进行交流时,可通过组间竞赛展开。这样既巩固了合作学习,增强了合作意识,又调动了学生寻求最佳合作方法的积极性。班内交流结束后,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合作的情感、态度、表现、成果等及时做出恰当的总结、评价,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起到纠正、补充、提高、深化的作用。例如在对问题交流结束后,要充分肯定语言表达最流畅、叙述最正确的小组,充分表扬通过组内讨论提高认识的小组,鼓励判断错误的小组课后反复朗读课文以提高理解阅读能力。

三、小组合作的好处

1.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组内、班内自由发表自己的言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增加交流的机会,可以极大地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

2.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主动学习和创新学习的机会,强化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3.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特别是那些性格内向、被动学习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慢慢打开了心扉,融入了班级这个大集体中。

4.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了和他人合作,互相帮助,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5.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感情,特别是学生之间互帮互助,悄悄播下了一颗爱心的种子。

四、对合作教学的思考

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合作学习在课内互动,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在合作中碰撞、在互补中提高,从而使学生对课文有较深的理解。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读为本,重视学生的自主读书、自悟读书,鼓励学生发表经过独立思考的个人独特的见解、体会和看法,克服满堂课串问串讲的弊端。小组合作学习以教师的期待鼓励作用和激发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为操作手段,充分发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作用,使学生在老师的鼓励期待中,同伴之间合作互助,小组之间开展竞争,发挥个性,能够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每一名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最终达到“人人进步,人人成功”的目标。

篇2:合作教学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尝试论文

一、在聋校语文教学中运用竞争机制的实践意义 1.激发聋生的好胜心,促使他们积极地学习

竞争是一种强烈的诱因,可以激发人的斗志,鼓励人去进取。心理学家I.C.切波曼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加法练习成绩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竞赛组的成绩远远高于无竞赛组的成绩。很显然,这是因为竞赛组成员为了竞争不断努力的结果。所以,如果教师在聋校语文课堂上也能引入竞争机制,就会让聋生力求最大限度地表现自己,把教师的提问回答得准确完整。而要想达到这一目标,他们就会逼迫自己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或者主动预习课文,提前思考课后习题,或者课后熟读、背诵课文,认真地做完教师布置的作业。2.活跃课堂气氛,让聋生做课堂的主人

聋校语文课堂气氛普遍较沉闷,很少有人举手回答。聋生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的主体。因此,充分发挥聋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参与意识是十分重要的。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在聋校语文教学中运用竞争机制,聋生会对教师的提问主动思考,积极发言,形成争先恐后的局面。这样,课堂气氛活跃了,问题也越争越明了,聋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把握了重点,提高了教学效率,真正实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3.发展聋生的思维能力

聋生由于语言障碍导致了思维能力发展水平低下,而语文课堂教学引进竞争机制,可以有效发展聋生的思维能力。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本班聋生的实际,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提出竞争的目标,引发聋生的好奇心、竞争心,聋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之中,在抢答或辩论的过程中,聋生不仅回忆、复述了老师讲授的内容,而且引申、开拓了思考的新途径,或者提出了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激发了聋生由常规思维向创造性思维发展。4.培养聋生正确的竞争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只提问那些有答案、有思路的聋生,就会在同学之间形成一种不正确的竞争意识和不健康的心态。比如,经常回答问题的聋生,为了老师永远表扬自己,就不会把自己的学习方法告诉别人;而不会回答问题的聋生则会认为老师不喜欢自己,因此自暴自弃,不再积极学习。如果教师引入竞争机制教学,后进生就会为了表现自己,或者为了小组的荣誉而有所改变,参与竞争,甚至是积极参与。当他们回答正确,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就能极大地满足自尊心,唤醒自信心,进而激活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发挥潜在的能力。而优等生也会在竞赛和成功的激励下更加努力地投入新的竞赛学习,并争取胜利,从而形成正确的竞争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二、在聋校语文教学中运用竞争机制的实施策略 1.新授课的知识要点采用必答和抢答法

(1)把全篇课文的知识要点编制成便于口答的题目,设置成必答题。在教学中,笔者将某一课时的知识点,包括重点难点具体体现于一些难易程度不同的习题上,然后将聋生进行异质分组,各小组组员的综合实力、学习水平大致相当,每轮都由各组同学分别回答一题,并按答题情况给予相应的分值。这样几轮下来,课本中的问题,包括重点难点就基本上解决完了。有时,笔者也按性别分开,将他们分成两组,这样就更快捷,竞争也更激烈。相对容易的必答题目特别“关照”后进生,相对难一点的题目叫优生回答。通过多次的实践证明,课堂上聋生的注意力更集中了,而且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比平时高了很多,课堂上的学习气氛也特别活跃,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2)知识性、纯记忆性问题,采用抢答法。例如,在介绍作者生平时,不是简单地“灌输”,而是先提问,再让聋生抢答。比如,在讲《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时,笔者先布置学生课外收集作者的资料,课堂上对作者苏轼笔者没有作介绍,而是提出“苏轼是什么朝代的人?字、号什么?主要著作有哪些?是什么词派的代表人物?”等一系列问题,让聋生抢答。在对“宋词”做了简要介绍后,笔者又设计了“宋代词风可分为哪两派?代表人物分别是谁?”等题目让聋生抢答,及时强化、巩固这些纯记忆性的知识点。(3)根据课文的内容设计出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题目,作为激发聋生思考的“靶子”。如讲《绝版的周庄》一文时,在出示题目后笔者问:“‘绝版’做题有何特殊含义?”聋生思考了半天却不得其要领。笔者说讲完了全课再来抢答这个问题。这就给聋生树起了“靶子”,激发聋生用思维之箭去射这个问题靶子。这与平时的讲解不同之处在于:不是单纯的灌输,或一般的启发,而是先提出竞赛的要求,他们大多凝神思考,疑团在胸中翻滚,求知欲在心中升腾,这样他们听课会更有目标,同时也激发了聋生动脑的兴趣与积极性,所以教学效果较好。2.评选背诵“状元”

聋生由于自幼失聪,丧失了大量感知和实践语言的机会,语言极为贫乏。郭沫若说:“胸藏万江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厚积才能薄发,古人亦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无疑体现了积累语言材料的重要性。聋生所写的作文或千篇一律,或语病百出,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语言材料的积累。而背诵是积累语言材料的有效手段。语文课,尤其是诗词、文言文、散文里有不少精彩之笔,需要聋生领悟背诵,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只能让聋生课外自读、背诵,但效果往往又不理想。因此,如何解决课堂时间紧、背诵要求高的矛盾就成了语文教学的一个难题。笔者采用竞争方法强化记忆,选拔背诵“状元”来化解这一矛盾。首先说明竞赛要求:比如在规定时间之内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或《荷塘月色》的第四段。全班学生一下子“沸腾”起来,在强烈的记忆、背诵氛围中,大家专心致志,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居然有一位聋生能琅琅成诵,荣获“状元”桂冠。笔者当场发给小奖品以资鼓励。3.实行文言文复习“承包”制

在复习文言文时,笔者让聋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别“承包”课文中的通假字、活用字、特殊句式等,然后从各组中随机抽出一位同学上黑板写出整理的内容,该组同学对这位同学概括的内容再补充、修改,直到全组同学满意为止。然后,欢迎其他组的同学来“挑刺”,每错一个或少写一个扣5分,满分为100分,以得分多者为“优胜小组”。这种带有竞赛、游戏双重性质的复习方法深受聋生欢迎,他们在相互补充、完善、找错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思维,使获得的知识更系统化,学会了“整理知识”,还提升了组员的集体荣誉感。4.现场作文竞赛

教师怕教作文,聋生怕写作文,这是一直以来聋校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作文指导后,布置聋生在课外完成,很多聋生由于语言积累不足,入不敷出,造成言之无物,于是抄袭现象较严重。久而久之,很多聋生丧失写作兴趣,写作水平得不到提高。对此,教师可在课堂上出难度相当的若干题目,简单指导后,把聋生分为两组或四组,要求各组在限定时间内就其中一个题目进行构思,然后各自完成作文,组内交流评优。最后师生根据作文的质量和完成的时间再评出全班最佳作文,所在小组即为优胜小组。聋生为了在作文竞赛中获得胜利,就会自觉地增加课外书的阅读量,加强练笔,这不仅激发了聋生的写作兴趣,也在无形中提高了聋生的写作水平。5.考前拟题竞赛

在复习时,教师由于担心聋生理解不透,往往采用“把饭菜再热一次的做法”,然而聋生缺乏听课的兴趣,效果往往不佳。对此,笔者在复习时,采取拟题竞赛的形式,要求聋生结合自己的复习各拟一份试题(出题范围、题量可有统一要求),完成后,班内交流,看谁出的试题覆盖面广、难易适当、质量最好,认真评出优等试题3—5份,予以一定的加分奖励,并将优秀试卷复印,供全班复习迎考之用。这样大大提高了聋生自主复习的积极性,全班同学通过这种形式也比较系统地掌握了知识。

三、在教学中运用竞争机制的注意点

在具体实践中,可以激发竞赛的形式有很多。比如分男、女组进行比赛;按小组形式进行比赛;采取争当小老师的形式等等。竞赛目的要明确,要围绕教学重点设计竞赛形式,不同的形式要交换使用,以免让聋生感到僵化古板。还要顾及后进生,出一些较为容易的题目特别“关照”一下,给他们增加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也品尝一下成功的喜悦。不要设置倒扣分规定,因为这会使聋生变得缩手缩脚,不仅延长了抢答时间,更会打击他们的抢答积极性。在运用竞争教学法时,教师还要注意评价用语,要肯定双方的参与和结果,引导聋生不要过于计较成败,教育他们从中看到积极向上的一面,否则有的聋生可能会产生严重的挫败感。

篇3:合作教学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尝试论文

近年来, 笔者所在的学校凭借政府、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 大力引进计算机技术进入各个教学班, 为师生创造了先进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 为教师教学寻求资源, 学生了解、认识世界搭建了“无障碍通道”。然而, 如何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在特殊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大作用, 尤其是在聋校语文教学中如何恰当应用多媒体技术引起我的思考, 我做了初步尝试。

一、多媒体在聋校语文教学实际应用的误区

1. 画蛇添足

在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 许多教师认为聋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 抽象思维能力较差, 因此在制作课件时, 插入很多图片和音乐, 画面背景复杂, 大量使用动画, 有些还使用声音效果, 片面追求课件的外部“包装”, 从而忽视课件真正的功能和目的。因为聋生根本听不到, 他们接受信息来源主要集中在“看”, 这些华丽的外表有时反而会淡化课题的教学主题, 分散聋生的注意力, 打断聋生的思维的连续性, 从而影响语文教学质量, 实在是有些“画蛇添足”。

2. 喧宾夺主

我经常在听课中发现, 有的语文教学课件让聋生眼花缭乱, 目不暇接, 课堂时间飞逝, 结果聋生对所要求掌握的知识一无所知。或者多媒体内容过于丰富, 对知识呈现不明确, 实在是喧宾夺主。这使教学走向舍本求末的境地, 把新授课变成了资料欣赏, 聋生被课件的各种展示技巧吸引, 反而影响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当然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3. 越俎代庖

听过这样一节语文课:教师的导入语、过渡语, 甚至问题的设计以及教师准备好的问题和答案, 都由多媒体幻灯片按顺序展示出来。课堂上, 师生围着电脑转, 成了电脑的“奴隶”, 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交流荡然无存。如此一来, 多媒体课件所起的作用只是展示了一份准备好的教案, 教师成为一名操作键盘的工作人员及屏幕前的观众, 聋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更没有了活跃的思想和积极的热情。

二、产生误区的原因分析

1. 缺乏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作指导

许多教师没有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 先进的教育理念没有形成, 在教学改革中自然会出现一些偏差, 这是产生误区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

2. 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和目的认识不足

有些教师认为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的作用和目的是节省板书时间, 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直观。因此, 制作课件仅仅是照搬原来板书的内容, 插入许多“花哨”的图像和音乐。

3. 没有掌握课件制作的技术

目前, 许多语文老师仅仅掌握幻灯片的制作方法, 大部分是用来制作文本, 没有掌握“FLASH”等动画软件来制作课件。

4. 缺乏合理的评价机制

学校把一堂课质量的高低以是否使用计算机多媒体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实际上, 许多教师使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 但课堂教学效果并没有提高, 反而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走出误区的对策

1. 正确认识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的目的和作用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聋校语文教学中有利于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可以综合运用鲜艳的色彩、动态的画面营造生动的学习环境, 激发聋生学习兴趣;制作的课件可以反复使用, 便于交流, 实现资源共享;可以减少板书内容, 避免使用粉笔造成的污染, 有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

2. 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更新教学理念

聋校教师要摒弃旧的教学观念, 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 这就需要新技术和支持, 而计算机多媒体可以提供这种支持, 关键是教师要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 把语文教学、特殊教育理论、多媒体技术整合, 构建新型的聋校语文教学模式。

3. 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技术, 摆正多媒体的位置

要能正确而又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 必须先认真学习现代化教育技术, 切实掌握多媒体操作技术, 充分认识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功能, 为聋生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 活跃语文课堂气氛, 调动聋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聋生乐在其中。

4. 建立科学合理的课堂评价机制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应该有一个合理而科学的评价机制。评价一节语文课质量高低的标准, 应该看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否有利于学生语言和技能的形成。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才能促使教师精心设计高质量的教学课件, 调动教师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的积极性, 避免只讲形式不求实质、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现象发生。

四、多媒体在聋校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几点实践体验

本人从事聋校语文教学15年, 特别是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巧用多媒体技术做了大量的实践与探索, 愿与各位特教同行探讨。

1. 巧用多媒体, 跨越时空, 激发兴趣

但聋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 必须靠教师的激发。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应适时采用电影、视频、图像并茂的情景代替静止无声的画面, 激发聋生学习探究知识的欲望和兴趣。

2. 巧用多媒体, 借用动画,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聋校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语言生动形象, 词义褒贬分明, 有的还富有诗情画意。但对于从小失语的聋生来说, 存在不小的困难。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可以把握适当的时机, 呈现多媒体课件, 借助形象、具体的动画给聋生一个完整的感性认识, 帮助教师突破难点, 促进聋生对重点内容的正确理解。比如《翠鸟》一文第二部分是介绍翠鸟活动特点的, 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翠鸟怎样“贴着水面疾飞”?聋生难以领会, 特别是“翠鸟蹬开苇杆, 像箭一样飞过去, 叼起小鱼, 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这些在刹那间进行的几个连续动作和“只有苇杆还在摇晃, 水波还在荡漾”的含义, 聋生不容易弄懂。对于这一难点, 在一次校内公开课中, 一位教师使用flash动画, 一边播放翠鸟叼鱼的情景, 一边有感情地讲解和朗读课文。聋生眼睛盯着蹬开苇杆叼起小鱼儿展翅疾飞的翠鸟, 如同身临其境, 深深印在脑海里。而后再让聋生反复朗读课文, 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精炼。由于这位教师巧用多媒体, 本节课的教学不仅抓住了教学的重点, 而且突破了聋生理解的难点。

3. 巧用多媒体, 利用视觉优势, 感知文学作品的语言美

聋生虽然失去了听力, 却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因此, 在语文教学时巧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化静为动, 就能形成相应的审美心理, 感知语言文字的魅力。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但对于没有见过森林的聋生来说, 很难想象“林海”一年四季是怎么美丽、诱人的, 若凭教师传统的教法, 聋生对课文也只是一知半解。在教学中, 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动态地展示小兴安岭的整体外貌, 使聋生尽情欣赏几百里林海诱人的美景。这样, 小兴安岭整体美自然映入聋生的脑海。紧接着, 又引导聋生从整体到部分, 依次观看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课件, 结合课文, 欣赏四季不同的景色、珍贵的森林物产以及美丽的林间花园。最后又启发聋生从部分回到整体由表及里地感受了小兴安岭既是花园又是宝库的整体美。通过观察、阅读、思维三结合, 取得了文学、悟道、审美三大效益。

4. 巧用多媒体, 挖掘语文教材德育资源

作为语文教师要借助多媒体, 把德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教学全过程, 把语文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与德育有机结合。如语文教材中《小八路》一文, 由于学生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就很难理解课文编排的意义所在。我在教学中巧用多媒体, 将小八路当时所处的环境和我们现在的学习环境进行对比, 烘托出小八路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学习的品质, 激励聋生向小八路学习。通过这样的背景介绍, 让聋生懂得该怎么做人, 怎么学习, 从而达到德育的效果。

篇4:合作教学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尝试论文

[关键词]分类教学;聋校英语教学;尝试;探究

聋障人士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因而必须加强其素质与文化教育,特别是英语教学,让他们可以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具有立足之地。由于聋生与正常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时,必须以聋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为出发点,本文重点介绍了分类教学在聋校英语教学中运用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教学观点,希望提高聋校英语教学效率。

一、聋校开设英语课的现实意义

我国社会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加快了我国教育的步伐,而聋人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也受到了极大的重视,使其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就现状而言,世界各国之间交流不断增强,因而英语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并且对于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而聋校为了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提高学生生存能力,进而开设了英语课程。而聋人可以通过学校英语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例如:美国的USC公司,是一家实力相当雄厚的企业,而该公司的主要服务人群就是聋人,最重要的是他们的CEO也是聋人。由此可以看出,聋人具有一定学习潜力,如果他们得到更好的社会教育,将会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

二、聋校英语分类教学

1.分类教学优越性

聋校教育属于特殊的教育机构,因而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必须根据聋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常规教育模式显然不适合聋生,教师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分类教学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主要根据学生差异性开展教学,包含个性差异与能力差别。除此之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原则,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根据教学原则与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对于聋生来说,虽然他们具有生理缺陷,但是他们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而分类教学能够将这种优势进行扩大化。例如:美国一位非常著名的作家海伦凯勒,她的老师在教她学习英语单词时,采用直观感受的方法,如water,教师用水在她的手心写出这个单词,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加深了她的学习印象,而直观教学法是分类教学法中一种,教师运用分类教学法可以加深学生单词记忆效果,由此可以看出,分类教学在聋校英语教学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2.直观教学法

针对聋校学生来说,英语学习较为吃力,因为他们听不到相关的英语发音,因此教师必须出示的直观的道具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而教师在进行直观教学时,可以借助以下形式开展,如事物、模型、手势语,还有模拟以及语言描述等。通过这些教学手段,让学生对于英语学习与事物之间关系有清楚的认识,进而更好的掌握英语单词、句子。例如:某教师在进行身体类的单词教学时,引导学生触摸自己相应的部位,如脸(face),教师一边抚摸脸,一边发音,然后让学生跟随其一起做,加深对于单词的学习,进而促使学生可以使用英语辨别事物,培养其英语思维,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英语知识。

3.多媒体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其在教育领域发挥了极大的功效,进一步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升,聋校英语展开分类教学也可以借助多媒体,并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加深学习印象,如图像、色彩、动画等等,同时可以将这些元素融为一体,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体现出聋生较为突出的视觉,激发聋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例如:某教师在教授学生关于颜色的单词时,课前准备一些与颜色有关的事物,可以是动画片里的人物形象,就比如最近比较流行的动画片的形象大白,教师将其引入颜色白色(White)的教学,加深学习的印象;又比如说天空的颜色蓝色(blue),教师列举了相关图片。让学生对于颜色的认识较为深刻,这同时也是聋校学生学习英语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引入多媒体,促使学生学习英语效率的提升。

4.全身反应法

全身反应法是一种比较超前的教学方法,它又被称作TRR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创始人是美国人,这种全新的英语教学方法已经引入我国教学体系之中,特别是针对聋校英语教学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TRR教学法的教学原理相对简单,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活动,可以是身体的活动,也可以是生理的活动,进而直观感受英语学习,让学生对于语言知识理解更为透彻,并且能够在生活熟练应用。其教学的实质非常简单,就是通过TRR活动实现,而教师首先要了解相关原则,然后可以通过自身的思维创设适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活动。所谓全身反应法,通过“听-做动作”,让学生通过基本的反映掌握英语知识,进而达到活跃课堂的目的。例如:某教师在进行相关表情教学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指令做出相应的表情,如教师说微笑(smile),学生立刻做出微笑的表情,当教师说出生气(angry)单词时,学生立刻做出哭的表情。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互动,进一步带动英语课堂教学氛围,并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加深对于英语的学习,最为重要的是能够在生活运用英语词汇,进行较为简单的交流与翻译。这同时也是TRR教学法的魅力所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聋校教育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的关注,尤其是针对其英语教学,进一步推动了聋校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经过长久的教学实践,分类教学更适合我国聋校英语教学。文章针对聋校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分类教学进行深入探讨,并以具体案例论证所述观点,进而促进我国聋校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婉冰.分类指导和分层训练法在初中英语复习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03).

[2]王璐.如何有效提高聋校高中英语的教学能力[J].才智,2012(33).

[3]曹霞.新課改下的聋校英语教学探究[J].成功(教育),2011(21).

[4]张梧凤.聋校英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0(08).

[5]王梦颖.提高聋校生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创设情境[J].才智,2013(29).

篇5:合作教学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尝试论文

阳泉市盲聋人学校 张娟娟

内容摘要:众所周知,形象思维是聋生的主要思维模式,他们在接受新知识时,要通过大量直观形象演示,作为传输的媒介和手段,如果在听讲时辅以图像,能大大提高听课效果。因此,在聋校语文目标教学中适当辅以简笔画进行讲解,对提高聋生学习和聋校的语文教学将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那么,如何利用简笔画进行教学呢?怎样才能用好简笔画呢?本文从教学实践中选取了一些典型的实例,论述了简笔画在聋校语文目标教学中的作用。关键字:简笔画 聋校语文 目标教学 正文:

聋生认识物体是从表象开始,由具体到抽象,学习主要是靠形象思维和形象记忆。而简笔画使用尽可能少的笔划线条,塑造简洁、生动、易懂的形象,把它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是适应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倍受儿童欢迎的教学手段。因此,合理运用简笔画,在聋校语文目标教学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简笔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就是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激发兴趣有很多方式,而不用花费多少力气的简笔画则是最实际、最有效的手段。

1、在导入新课中激趣。

如教学《八角楼上》一课,在导入课题时,我先在黑板中画出(蜡烛),同学们都被吸引住了。我问:这是盏什么灯呢?对有预习或生活经验丰富的学生则容易回答,不懂的同学也无关系,相反更容易集中注意力。老师板书课题后再激疑:现在,每个家庭都使用较先进的日光灯、各种美丽的吊灯,而毛主席为什么还要使用这盏清油灯呢?他利用清油灯干什么呢?这样,激发了学生兴趣,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中,对当时社会背景的理解埋下了伏笔。

2、在认定目标中激趣。

在目标教学中,采用简笔画辅助认定目标,则适合低、中年级学生的特点,既充分发挥了目标的导向作用,又能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了学习兴趣。如认定《要下雨了》第一课时学习目标时,可结合本课内容,在黑板板乌云画。再贴上(或写上)目标的内容,则很生动。再如《拨萝卜》分步认定目标时,可板萝卜叶图,再写上(或贴上)目标内容,也较生动。

3、在导学达标中激趣。一堂课中,学生的无意注意始终不能保持持久的,而长期的有意注意则显得很疲劳,尤其是面对字词的理解、重复的教学活动。因此,《教育学》强调在40分钟内根据具体情况于课前、课中、课后要交替地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从而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如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理解“五光十色,异常美丽”这两个词时,单纯用语言描述始终不够形象易懂。我便这样引导:海水的颜色怎样?学生边讲老师边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平卧在黑板上画显示海水各种颜色如何一块块一条条地交错着,然后小结——这样形成的效果就是“五光十色,异常美丽。”凭着直观,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再讨论海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颜色?学生兴趣盎然,迫不及待地边看书边思考。

二、在导学达标中,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如《精彩的马戏》这课,为了让学生从整体中快速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在初读了课文后提问:1)课文写了哪些动物?(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各动物的图像)2)学生带问题自读课文(A、它们各表演了什么节目?观众有什么反映?B、重点写了哪几项?)后继续板书字及“跑道”。

这样,直接把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都显示出来了,从整体到部分,又回到整体。看看这板画,学生就好像看了一场精彩的马戏,旋转的舞台、动物们的绝技表演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形象直观地把学生带入了情境,从而自然深刻地理清了课文的脉络。

三、在导学达标中,加强教育的形象性,突出重点,攻破难点

聋生对视觉艺术形象很敏感,教师把重点简炼画出来,比写一行板书更有效果,把抽象的道理化为简明的图像,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如《三只白鹤》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的结尾留下一个悬念——哪只白鹤能找到埋在地里的大鱼?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并说出理由,是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如何突破呢?我利用了简笔画解决。提问:1)三只白鹤埋鱼后,各用什么方法记住埋鱼的地方?2)结合填空题进行板画:A、()太阳从东边升起。()太阳在我们头顶。傍晚,太阳从()落下。B、风伯伯一吹,天上的()飘呀飘,一直飘向远方。C、那棵树种在(),天天和小河在一起。

四、在达标测评中,丰富想象力,帮助学生深刻地巩固课文内容

学生想象力丰富,能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有助于理解巩固课文和创作。在达标测评中,我常常让学生有画画的机会,这不仅改变了训练形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如教完杜甫的《绝句》这首诗时,为检测他们对诗的内容是否理解,我便要求学生根据内容在练习本上画出草堂四周美丽的景色。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除画出诗中所描写的黄莺、翠柳、白鹭、青天、雪山、船外,还画出了房屋、道路等,非常逼真,富有童趣。这样,由文字变成图画,从抽象变成具体,使学生对这首诗的含义非常理解,从而深刻地掌握了这首诗。再如《蜜蜂引路》这课,课后题1要求学生说出列宁所经过的地方名称。我则让学生根据列宁跟踪蜜蜂飞回的路线画幅图画来,再通过大家评议,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经过多年来的实践,我体会到简笔画在聋校语文目标教学中实在起着激趣、解难、画龙点睛等重要作用。但教师能在课堂上画出精彩的简笔画,要靠课前的充分准备,如把握课文内容,设计画面形象,练习简笔画法等,这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过程。参考文献:

1、《简笔画实用教程》,涂永录著,2003年3月中国摄像出版社出版。

篇6:合作教学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尝试论文

摘要:手势语是聋人之间交流的语言,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的重要工具。本文主要探讨手势语对聋校课堂师生互动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手语;师生互动;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086-01

1.中国手语的概念

针对手语的语言资格问题,国内外诸多学者对此都进行过讨论,在美国,手语被作为聋人的第一语言。在中国,叶立言、蔡浩中、邓慧兰等人对属于都进行了细致分析,皆认为手语是自然语言的一种,具有不同的表层语法表达形式。在此基础上再对手语概念进行分析,首先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语言,语言是充当人类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的音义结合的词汇和愈发机构体系,这只是对语言的定义,显然不能涵盖手语的概念。手语是一种具有完整语言体系的自然语言,是聋人群体使用的一种复杂空间视觉语言,被称为很多聋人的母语。这个定义尽管考虑到了手语使用的受限人群和手语的空间可视性,但依然没有脱离有声语言定义的范畴。基于以上参考,笔者认为中国手语就是充当中国聋人交际和思维工具的形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体系。

由于中国手语发展的历史所限,手语词汇、语法结构、表达能力等方面都有欠缺,因此很多人都否认它具有独立的语言资格。当然,中国手语的发展历史不能和汉语的发展历史相提并论,在整个语言体系中的发达性、工具性及严密性上都比不上汉语。但对于聋人而言,其听觉不能反馈信息,有声语言对他毫无意义,很显然手语在聋人的世界里更具交际和思维功能。因此在制定手语的定义中一定要强调“聋人”二字。因此,手语作为一种语言,是广大聋人在满足生存需求的活动中日积月累约定成俗的结果。

2.手语在聋人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对于聋人来讲,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在对聋人进行道德教育要从其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三个层面进行。由于聋人在听觉上有障碍,他们主要依靠头脑中的表现和通过对表现的联想进行思考,因此手语在聋人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是非常重大的。在进行早期聋人德育教育过程中,不仅要进行口语训练,而是要更注重手语训练,手语是聋人世界里的母语,学会了手语,而又会口语,这样能够增强聋人的自信心,有利于聋人自强不息,不会躲在在阴暗处自卑过活。

3.聋哑学校中语文老师要对手势汉语准确使用

在聋哑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接触的都是聋人的自然手势用语,能接触到汉语的机会少之又少,就更不用说对汉语的基本语法规则的理解了。因此,让这些聋哑学生正确的打出汉语手势很困难,要是把汉语手势打得正确且通顺更是难上加难,这样给聋哑学校的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目前,在我国的各个聋哑学校中,语文已经成为了聋哑学生的第二语言,可以看出,语文教学在聋哑学校教学中的重要性。而手势汉语是聋哑学生学好语文的前提,所以要想让学生们学好语文,首先要教学生手势汉语,手势汉语可以在实际的语文课程中进行。在实际中,语文老师要规范自己的手势汉语,再结合聋人的自然手语,形象生动的表达出语文词汇的含义,让学生在理解词汇的基础上,充分了解课文的含义。

4.提高师生的手语水平搭建课堂互动桥梁

在聋校的“隔离”环境中,失聪儿童不能“自然习得”有声语言,因此聋生语言发展总处于一种迟缓状态。手语是聋人之间交流的语言,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的重要工具,教师和聋生手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师生互动质量,甚至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营造良好的手语学习环境、促进师生熟练掌握手语是提高聋校课堂师生互动的首要条件。

首先,教师是聋生学习手语的引路人,教师手语的规范度直接影响着聋生手语规范度。因此,作为聋校教师要认真学习手语,坚持使用手语,学校要组织教师定期进行系统的手语培训和考核,规范和强化教师手语,促进教师手语水平的提高。其次,由于“口语教学”在聋校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所以聋校长期以来没有开设手语课程,这导致很多教师认为聋生的手语是不用训练的,等到课堂互动时,才发现聋生手语不规范,聋生不能正确表达思维。因而,在聋校开设手语课程,能够丰富和完善聋校课程建设,使聋生全面掌握手语,提高其手语表达能力。再次,《中国手语》只收录了5500多个手语词汇,随着年级增高,一些抽象的新词汇无法用手语进行表达,给聋校课堂师生的教学互动带来了一定难度。所以,聋校要加大手语研究力度,吸收地方手语和自然手语中的精华,丰富和完善手语词汇,形成研究手语的良好氛围。

5.手语引导思维激发聋生互动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聋生互动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手语提出的问题太简单,聋生不加思考便可答出;教师手语提出的问题有难度,并马上让聋生回答,可能只有个别思维敏捷的聋生能作出反应,而多数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来不及深入思考教师的手语表述,无法表达自己的观点,久而久之,聋生的互动意识淡薄,影响师生互动的质量。

聋生互动意识的培养和形成,要有一定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否则,就没有思考的存在,就不会有聋生的互动意识,更不会产生师生的互动行为。互动过程中,凡是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教师应留给聋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引导每一个聋生积极参与互动,同时,熟练运用手语逐步对聋生进行深入启发,引导他们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与教师产生思维碰撞,激发聋生的互动意识,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

6.结束语

篇7:合作教学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尝试论文

课题的名称:多媒体在聋校美术教学中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美术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重视,在当今社会,对残疾儿童的教育也愈加规范,在我校,焦作市特殊教育学校,美术课堂,已不单是如何教会聋生画的问题,更要有“质”的体现,这就需要进行聋校美术课堂教学改革,以教材内容为中心,将知识学习与趣味性相结合。利用趣味教学来激发聋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唤醒他们的求知欲、鼓舞起他们在美的境界里流连忘返的心帆,那么,在聋校美术教学过程中,怎样培养聋生探讨知识的兴趣呢?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在教育教学中,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

视觉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劳动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我们凭借视觉感知物体,辨别其形状、大小、颜色远近等特征。对于聋童来说,视觉就更为重要。有数据表明,聋童所接受的外界刺激90﹪以上来自视觉,以耳代目是聋童感知觉的突出特点。许多从事聋校教育的工作者反映,聋童由于听力与语言的障碍,他们的思维带有很大的直观行动性,具体形象性。他们在接收新信息时,思维离不开自身对物体的感知,离不开自身的动作,更离不开存在于头脑中的具体形象的记忆表象。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正好符合聋童生理特点和心理需要。其鲜艳的画面,动感的视觉刺激,丰富的教学题材,新颖的教学模式,无不震撼着聋孩子那接受外界信息量少之又少;封闭

而又渴求的心灵。因此,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我们的聋孩子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光彩熠熠的大门,让他们更加全面认识世界,获取知识。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使得各学科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甚至教学思想、观念、理论,乃至体制的根本变化。运用信息技术学习作为一种新的生存技能、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新的挑战,信息技术与各学科间的相互整合正是应对了这一挑战,不断优化课堂的教与学,培养适应信息时代的人才,提高各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过程。我校作为一所具有现代化技术的特殊学校,一直以来都坚持以教育信息化来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方针政策,实现各学科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我之所以选择此课题来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是因为我校具备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平台,学生有着良好的美术功底,多年以前,我校就为各办公室配置了台式电脑,建立了学生机房,2008年,我校成立了焦作市特殊教育学校网站,2009年又为各班建立了班班通,为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本课题的开展不但可以把美术课程中的知识点能够更加形象、生动的来展现给学生,而且更有助于利用学校的信息技术平台(硬件、软件)攻关课题的重点,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来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与学生的信息素养,解决学生终身学习美术的能力,达到学科间的互动,师生间地互动。美术是一门造型艺术,又是视觉艺术,特别是聋生,视觉能力更强,在美术课堂上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美术教学,可以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而且,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图像、语音、音乐、影像以及文字说明进行整合,并自然、快捷、合理地展示给学生,实现教学活动的生动和高效。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结合,集合了传统美术教学的优势和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为一体、它能产生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效果,有助于提高学聋生的学习爱好和课堂教学效率。

二、问题的提出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其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喜好和特长对教学的影响。

教师的喜好和特长,决定了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教师知识、能力、素质以及个性在教学上的客观体现。可以表现在他对教育 的热爱和追求;对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对教育的实践与创新。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审美情感和个性品质。显然,教师教学风格的差异,影响着美术教学任务的完成的质量。这是因为,美术种类比较多,涉及面比较广,技法丰富,学生要掌握这些内容,获取信息,必须通过教师用精炼的语言讲解知识或要领、示范作画的过程。一个美术教师不可能对所有的画种都十分熟悉,掌握作画的要领。对自己不熟悉的画种不草率地进行示范,怕失败的示范影响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因此,每个教师在制定授课计划时,总是把自己喜欢的、擅长的内容安排的较多。时间一长,势必违反了了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如:擅长画中国画的教师,专教中国画,学生也只知中国画而不知西洋画,反之,擅长画西洋画的教师只教西洋画,学生也只知西洋画而不知中国画。

2、技法的难示范影响教学过程。

每一画种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技法,在教学中让学生看清楚、看明 白是比较困难的,主要有下面几种情况:

(1)、空间上的限制。课堂教学中,由于空间上的距离,极大部分学生看不清教师讲台上的范画,尤其是后面的学生。

(2)、时间和条件上的限制。如,水彩画、中国画等画种,教师的范画时间较长,而且只能在平面上进行。

(3)、材料和形式的限制。如,丝网版画、年画等这些画示范起来时间比较长,而且需要有一定的条件,在一堂课上进行示范显然是不可能的。

这些因素影响着教学的进程,教师再多的讲解,也难以达到理想 的效果,这也是传统美术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难题。

3、一味地追求形式而忽略教学的整体性。

毋庸质疑,教师在教学中一味地追求形式而忽略教学的整体性,后果是比较严重的。

三、实现目标

观察是聋生认识客观事物的主要途径,聋生在观察中获得的知识越广泛、深刻,在大脑中留下的印象就越丰富和清晰。因此,运用多媒体教学,要重视指导聋生观察,丰富知识,扩大视野。从美术的角度要求,指导观察应侧重于物体的结构、特征、颜色、物体之间的关系和

联系。通过多媒体教学,贯彻由静到动,由近到远,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传统的教学方法就不能做得这么全面,1、通过信息技术,打破老师传统美术课模式,改变教师工作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信息素养。

2、通过信息技术,提高美术课课堂效率,把聋生单一作品变的更加具有科技感,便于保存与网络的及时发布。

3、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解决学生终身学习美术的能力。

4、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与信息技术技能。

5、通过信息技术,有利的收集一些老师的课件、案例、论文、反思、视频课例,来丰富学校的资源库,并用于网站的发布,做到资源共享。

四、措施与方法

1、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软件来进行教学,使聋生掌握起来比较容易上手,情趣浓厚,适应聋生的阶段学习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在美术电脑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开拓学生的已知和未知的学习领域,能够在有限的学习空间达到开阔的学习疆域(学生可以欣赏静态的优美图片,还可以欣赏动态的视频影片)。在大量的欣赏下聋生的思维可以达到开拓,想象力可以达到激发,但对于教学中出现的操作后效果不佳的情况,教师因多为学生进行细致、分步的讲解,达到熟练的应用,最后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积累资料)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实施研究目标、摸索积累经验)第三阶段:总结阶段。(问卷调查、撰写论文)

(一)准备阶段:2007年5月——2007年9月

1、确定课题研究内容,确定研究方案,制定各项制度,查找资料。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对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操作性等从理论、实践上不断地进行调整,使课题研究按照目标有序地进行。

2、总目标确定之后,拟订各阶段的实施方案,每学期实验计划落实到每周。拟订美术教师的学期实施计划、课时计划、严格按计划组织实施。

(二)研究阶段:2007年9月——2008年9月

1、开题立项

2007年9月1日,在我校综合楼三楼美术活动室举行了开题会。课题负责人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进行了科学的论证。并确定了课题研究组成员及分工,2、实验研究(1)、强化学习

从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和共享优质资源的平台入手探讨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的方式方法,实现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教学的合理整合。

坚持贯彻“科研促教研”的原则,我们积极开展美术课堂教学研究工

作,为聋校美术教师专业化发展开拓新路,强化教师培训,的进行培及时吸纳国内外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为教师与时俱进、和谐发展做好坚实的基础,(2)、转变观念,提高效率。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直接影响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课题实验的过程中:首先通过教学实践,尽快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和学习的主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网络优势激活课堂教学,灵活运用不同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自主创造和想象,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作用,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3)、注重管理,增强实效。

课题实验中,每位美术教师坚持写研究反思(教学随笔)每周至少一份,每月一份反思,每学期一份阶段性总结。认真及时做好实验研究过程的记录,做好各个时期的统计、调查及分析。学会收集、积累、整理课题相关的资料并归档。通过研讨与反馈,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研究,增强实验过程的实效。(4)、立足实践,深化研究。

对美术教师教学需要有目的地进行教学指导,解决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困惑,实现美术教研工作科学性、创造性、针对性、层次性的和谐发展,为更好完成奠定基础。(5)、结合生活,扩大外延。

在教学设计上紧密与生活相联系,重视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美术课程资源。让聋生体验生活中的美术与美术中的生活,开阔视野,深入了解美术学习领域,学以致用。通过社会实践、网络平台及课外阅读等形式拓展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美术素养。

(三)研究总结阶段:2008年9月——2009年5月

1、对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2、评审研究结果

3、拟订研究结题报告

六、研究的成果

1、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导入新课是一节课的龙头,这一环节的设计要让学生一上课就如同进入迷人的景胜一般,乐而忘返。因而我们就必须在课前设计制作一些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有吸引力的多媒体课件来创设趣味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投入到本课学习中。例如在上《迷彩服》一课时,我运用多媒体制作出有趣的动画片:森林里要举行动物联欢会了,森林里的动物们都非常高兴,都要想穿一件漂亮的迷彩服来参加。一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这样,通过生动的动画演示,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得到感染,又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动物的形象记忆深刻,激发了作画的愿望,为接下来帮动物们设计迷彩服打下基础。学生在这种情趣中,乐趣倍增,便会积极动脑,动口,动手,从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2、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

荀况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利用多媒体进行美术教学是从“美术是视觉艺术”这一本质特点出发,在有限的时空内,为聋生创设一个特定的氛围,使教学内容通过生动直观的视听形象,吸引学生各种感观共同参与活动,接受教育信息。多媒体的使用要特别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用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余地,教师应巧妙地运用其在重点、难点处“布阵设防”,现代化教学手段用得好,将事半功倍。如上《有趣的鞋》一课时,利用多媒体先让大家欣赏各式各样鞋的实物图片,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鞋造型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再欣赏不同材料设计制作的奇形怪状、功能各异的鞋,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创作新颖、奇特的作品。从而轻易地解决了本课的难点。多媒体能解决以前挂图的小、不清晰的问题,使学生更好地欣赏各类美术作品,陶冶学生的情操。利用多媒体放映整个制作的示范过程,学生立即明白。经过这种电教手段强化的视觉信号,使学生在认识过程中增强对认识对象的兴趣,从而激发出学习的积极性。

3、运用多媒体,激励聋生参与

美术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必须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尽量动手动脑,创造出他们满意的作品。学生有一个很主要的心理特征,那就是爱表现自己。他们希望能在参与的活动中得到认可、老师的表扬,从而得到自己内心的满足,产生一种愉快的情绪。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作为聋校教育者应多给聋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的去探索,从而走上成功之路。在教学《魔幻的颜色》时,聋生往往对色彩知识缺乏理解,这时多媒体就可大显身手,在大屏幕上放映一张五彩缤纷的图片,同时各种颜色不时地闪烁,学生便可以清晰地看到各种颜色的差异。同时还可用多媒体将红、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制作成各种小动物,然后将它们设计成“找朋友”的游戏,用做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结果同学们在课堂游戏中非常活跃,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在上课过程中学生都十分投入,对所学内容也能轻松牢固的掌握。

4、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美术教育过程的实施,是培养具有创造个性的人才,创造力是高素质人才的主要特征。想象是创造的主要条件,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方法。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创造性思维并非毫无根据地胡思乱想,要收到积极的效果必须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其自觉性、积极性。单凭教师填鸭式的满堂灌是不行的,美术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能起到很好的启发诱导作用。多媒体的运用对学生创造性思维通过视、听等各种渠道影响加强学生与外界的联系,通过各种感官刺激使学生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如我在上《家乡的桥和塔》这课时,收集了许多关于桥和塔的资料、图片。把它制作成课件让学生欣赏、观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对未来桥和塔的发展

变化憧憬于设计中,启发他们大胆地想象,运用夸张表现手法,设计出有主题、有自己个性的作品。这一课给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通过多媒体的图片、影视等展示给学生观察、认识提供了很多机会。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启发他们的积极思维,提供其想象的各种思路和条件,引导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使学生的知识转化为才能。

5、应用多媒体,可使教学化难为易。

聋生由于语言缺乏而导致的感受美、表现美不足。审美感觉时思维发展缓慢,原因就是思维时缺乏以词为中介。也就是逻辑思维时,多依赖语言,需一定概括水平的逻辑分析能力,对于没有语言的聋生非常困难。就难以对现实进行多层次概括,对信息的处理往往达不到揭示客观事实本质属性的深度与广度。再美的语言描绘对聋生来说都是蜻蜓点水,不能深入。

所以,在聋校美术教学中,很多的内容仅仅用讲是学生很难理解的,就算是讲的很详细,讲的在生动, ,有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根本就是一无所知,百闻不如一见,我想聋生在这种情况下理解并能够记牢新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手段要新颖独特,而能够承担这个责任的,想来想去也只有多媒体辅助教学了.比如在<<青铜时代>>这一课中,聋生对于青铜器是什么都不知道,我在上这一课的时候寻找了大量的资料,制作了一个动画式的课件,从青铜器的起源、发展、鼎盛到逐步衰弱,用课件一一展示,象电影影像一样在眼前呈现,聋孩子们两眼放射出好奇、求知的光芒,就像黑暗天空中闪烁的星星,那样亮。那

样深深打动我。让我久不能忘。多媒体使孩子们开阔眼界,丰富了知识,并对美术有了新的认识和思索。

6、利用多媒体,教学能直观演示、突破重难点。

二十一世纪新教材强调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聋生也不例外,欣赏课、工艺课及设计课在教材中的比重增大了。在美术活动中渗透的美术技巧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将问题简单化,有效地突破难点。例如:第二册美术《漂亮的童话城堡》这一课,其中让学生概括建筑物的形状,用各种基本形进行重新组合创造为本课的难点。利用多媒体课件,这个难点就容易解决了,聋生发现房顶是三角形的,就可以用鼠标击房顶,那么城堡中所用的三角形就会不停的闪烁,同学一目了然的发现什么地方用三角形、圆形、方形‥‥‥在进行拼摆练习时就更轻松了,用手轻轻一点鼠标,很多不同组合方式的漂亮的城堡一览眼底,使同学们能更直观地感受到画面形成的过程,掌握基本绘画技能。

七、聋生现状与教师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学生问卷调查

课题组调查成员:许翔云、牛新红、李波 调查班级:七年级31班、九年级29班

调查时间:2008年3月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调查班级基本情况:共21人,调查问题

1、同学们是否喜欢运用多媒体平台上课吗?

喜欢,21人,多媒体上课比较生动,有趣

不喜欢,无

2、同学们知道我们学校的网站吗?

知道,10人 不知道,11人

3、同学们是否浏览过学校的网站? 没有,21人

4、同学们想不想把自己的美术作品放到学校的网站上随时进行浏览呢?

想,18人,喜欢这样的方式,可以像博客一样,把作品放上去大家可以修改,只出优点与缺点,利于更好的修改 不想,3人,作业画的不好,怕丢人

5、同学们喜欢在电脑上绘画还是在绘图本上进行绘图?

电脑,21人,喜欢在电脑上不容易损坏、丢失,而且容易修改绘画本

(二)老师问卷调查

我们课题组对美术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在把问卷调查的情况做一下汇总:

课题组调查成员:许翔云、牛新红、李波 调查组:美术组、调查组人员:美术组张小元、张洪超、郭寅、许翔云、牛新红、李波

本次调查人员共计6人

调查时间:2008年3月

调查方式:教研研讨调查

1.您认为您目前所具备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A.完全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B.基本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C.勉强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D.根本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2.您一般在什么情况下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

A.日常课堂教学

B.评奖或公开课

C.课外活动

D.从未用过

3.您认为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对于听障学生而言()

A.非常必要

B.有一定的必要

C.没必要

D.不知道 4.您一个学期内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频率约()A.占学期总课时数的70%以上 B.占学期总课时数的50%~69% C.占学期总课时数的30%~49% D.占学期总课时数的10%~29% E.占学期总课时数的10%~5% F.基本不用

5.根据您的教学经验,您认为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后的效果是()

A.与传统教学无显著区别

B.有明显提高

C.有一定的提高,但不明显

D.不如传统教学效果好

E.未实践过,不知道

6..您认为开展媒体辅助教学是否需要理论的指导()A.不需要

B.不一定需要

C需要

D.十分需要

7..你是否经常阅读信息技术的科普文章()A.经常阅读

B.偶尔浏览

C.从来不看

8..你能否对一些媒体资料(如课件)做出科学合理评价()A.完全可以

B.有些可以,有些不行

C.不能 你是怎样开展自己的课题研究的,其具体的做法是什么? 10..就《多媒体在聋校美术教学中的研究》课题的研究你有哪些突破,其意义是什么?

11.你是怎样把握信息技术中的美术教学(例如电脑美术的教学)和美术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即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尺度? 12.对现行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的看法。

13.课题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你是如何解决的,有什么建议。14.美术老师们是否喜欢运用多媒体平台上课? 喜欢,6人

有图象,声音资料,比较直观、快捷,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15.运用多媒体上课比传统美术课上起来是否得心应手?

比较直观、快捷,有利于课堂教学与学生思维的拓展,运用多媒体上课,可以使学生掌握更广泛的美术知识。

结论:通过上述两个问卷调查的汇总,我们得出运用多媒体平台上课势在必行,不但有利于学科之间的创新,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学起来更加直观、充满乐趣,也利于学生开拓思维,养成自主学习美术的良好习惯和加强了电脑的操作性,更加利于学校资源库的建立和学校网站的完善。课题的开展势必会加大我们的工作量,但是

这样可以提高我们工作的综合能力,对信息技术也是一个发展与创新愿意研究对我们各科的教育教学有所发展和创新,学生的效果非常好

八、存在的问题

1、重“课件设计”,轻“教学设计”。

往往用多媒体上一节课,教师在准备工作中所化的时间要远远多余上课时间,但其中大部分时间并非化在钻研教材教法上,而是用来解决多媒体制作中的一些技术问题。为了吸引学生的目光,势必在多媒体的制作上要下一番功夫,这样对于教材教法的钻研被放到一个次于技术的位置。

2、重“个体设计”,轻“整体把握”。往往有些教师把自己感兴趣的某一部分制作的非常动人,而忽略了这是否是教学的难点还是重点。

3、聋生在接触电脑时,由于自身条件限制,不可能掌握的十分全面,使用起来比较吃力,手中的鼠标不能象画笔一样灵活应用。

4、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初始备课时,对于备课不了解、不适应。

5、聋生在欣赏大量的图片后,有很多能够在教师引导下开拓思维,激发想象力。但落实到动手操作时,效果不佳。

八、研究小结

两年多的课题实验,将我校美术教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美术课堂教学呈现了异彩纷呈的局面。通过研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纵深探究信息技术带给美术教学的全新发展,提高了美术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推动了素质教育的进程;优化了的教学过程和学习环境,使教与学和谐统一,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和灵活生动的课堂教学方式吸引学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和学习思维的转变,进而全

面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师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促进了美术教学信息化,提高教师科研意识,通过不受时间、地域和资源限制的网络平台,加快了教师个人专业化发展,推进了美术教师队伍的建设。为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之,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过程,能有效的化枯燥为乐趣,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化难为易,让教师在课堂内更游刃有余,让聋生在课堂内更兴趣盎然,使聋生自身的创造性素质也得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同时,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有吸引力,更容易地接受,来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更主动地接受知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住导地位,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美术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很好地加速了美术人才的培养。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已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我们聋哑学校,它更能将我们带离以往那个只局限在黑板、书本的教育方式,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个全新的、现代化的教育方式。参考文献:

1、王大根 《美术教学论》

2、艾略特.W.艾斯纳(美)《儿童的知觉与视觉的发展》

3、尹少淳

《新美术及其教育》

4、周卫勇《新课程教学法》

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篇8:合作教学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尝试论文

一、真材实料“现情境”

说明文因体裁的限制, 大多内容平实、语言朴素, 较难引起聋生的阅读兴趣, 因此, 在教学这类课文时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这类文章多是对事物或事理的说明, 尤其是在教学事物说明文时, 如果教师能够找到具体实物进行演示讲解, 就会让聋生形成更直观的感受, 充分调动他们的视觉、触觉, 使其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事物的特征和写作技巧,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学习叶圣陶《苏州园林》一文时, 我把自己曾经去苏州园林拍摄的照片制成电子幻灯作为设计导语的辅助手段。在板书课题前, 我演示了“狮子林一景”“假山”“池沼”“花园”“梁柱门窗”五幅幻灯片, 请学生观察欣赏, 并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画面内容描述给同学听。我制作的电子幻灯画面一出现, 课堂气氛马上就活跃起来, 学生们有的凝神思考, 有的窃窃私语, 有的眉飞色舞, 尽情描述。面对这种氛围, 我觉得契机已到, 随即引导学生读文:“这五幅图是苏州园林中的几处景观, 它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打开课本阅读《苏州园林》一文, 看看叶圣陶先生在文中介绍的和你的想法是否有不谋而合之处。”话音刚落, 学生就怀着极大的兴趣, 认真阅读, 寻找自己的“知音”。这样的教学扩展了学生的视野, 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更好地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所以说,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 深入理解作品的形象, 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形声兼备“赏情境”

近年来,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迅猛发展, 也为情境教学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如在教学时, 教师可以在课前放映一段与课文相关的录像, 让学生先有丰富的感性认识, 在大脑中形成对该文较为完整的印象, 再加上教师对课文重点、疑点的分析, 就会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更好地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授《故宫博物院》一课时, 我从新华书店里买来《北京故宫》的VCD光盘播放给学生看:“前朝”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金碧辉煌;“后庭”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富丽堂皇;御花园风景独秀;亭台楼阁别出心裁, 山水花木浑然一体……在观看过程中, 学生不知不觉地体会到故宫的建筑美。多媒体不仅可以把语文教材中的各种美的因素直观地再现出来, 而且往往比教材的描述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 加上多媒体教学特有的构图美、色彩美、动态美等因素, 可构建至真至美的意境, 使得聋生眼观其形, 身临其境, 心领其义, 提高了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进而提高了他们的人文素养。又如, 教学《安塞腰鼓》时, 我在课前先播放了一段安塞腰鼓的表演视频, 在漫漫黄沙之上, 那极具震撼力的鼓声, 跃动的红绸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 这带给聋生的视觉冲击也是不言而谕的。学生有了这样的感受, 教师再引导他们走进语文课堂, 那隐藏在文字背后的魅力就更能引起聋生的共鸣。

三、活灵活现“演情境”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也指出:“利用表演进行教学, 本身也包含创作的诸因素, 促使孩子的思维发展, 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意识。”中学语文教材中也有一些故事性强的童话或故事, 许多课文的片断或词句也可让学生投入地扮演故事的角色, 在“动”与“乐”中, 把静止的语言文字变成鲜活的画面, 在活动中发展他们的语言、思维, 升华他们的感情。聋生虽然耳朵听不到, 但性情活泼, 喜欢表演, 我通过“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移情作用, 使学生缩短了与教材的距离,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因而在语文课堂上, 我们要放手让聋生去“演”。

如《皇帝的新装》塑造了一位愚蠢可笑的皇帝形象, 我在教授本文时让学生发挥想象, 带上道具上台表演皇帝试新装的情节, 这一环节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皇帝在镜子面前会有怎样的表现呢?”学生透过字面的大胆想象, 进行表演体会。有的学生表演出皇帝整整皇冠, 摸摸衣角的细节;有的学生表演出皇帝疑惑却故作镇定的虚伪表情, 通过想象把文中的潜台词都表现出来, 如此教学岂不“活”哉?又如, 教学《扁鹊见蔡桓公》时, 我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在粗通文意的基础上, 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排演课本剧。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他们在准备的过程就对扁鹊与蔡恒公的性格特征进行了品位, 熟知了故事发生的经过, 这篇文言文的学习重点在不知不觉中就被他们解决了。

四、走进生活“感情境”

语言教学中, 作文占很大的比重。那么, 在作文的教学过程中, 如何来创设情景呢?其实“生活中处处皆情境”, 学生每天置身其中, 但往往缺少认识, 如果教师能在合适的时间, 结合教学内容, 去唤醒聋生的这些日常积累, 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主题是“感受自然”的写作训练课上, 我没有像以前一样大讲如何构思、怎样布局, 而是带领学生浏览了中山公园, 和学生一起观察落叶并回忆它们往日的繁华, 一起仰望榕树上停留的鸽子, 聆听花丛中鸟的鸣叫声……这些司空见惯的事物, 在学生的眼中突然变得不寻常了。回到教室, 我没有做过多的交代, 只是让他们写出自己的所见、所感, 学生完成的出奇得快, 而且文章的质量也较高。

上一篇:aglobalview演讲稿下一篇:王洛镇初级中学团委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