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实验设计论文

2022-04-19

[摘要]物理化学是中医药类院校中药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根据教学实践,从课程讲授重点、培养学生兴趣、理论与实际结合以及加强实验技能等各方面对中医药类院校中药专业物理化学教学内容的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物理化学实验设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物理化学实验设计论文 篇1:

高等农林院校物理化学与专业结合的教学模式与实践

摘要:针对高等农林院校不同专业特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专业的结合上做了有益的尝试,提出了物理化学与专业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现有“课堂教学+学生讨论+实践环节”的“三段式”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尝试“问题教学+参与式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能力,深化了教学内容,提高了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高等农林院校;物理化学;教学模式;专业特点

物理化学是高等农林院校在应用化学、资源环境科学、环境科学、食品工程、食品安全、制药工程、林产化工、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等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是物理学与化学最早相互渗透的一门交叉边缘学科,被称为“化学的灵魂”。该课程不仅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掌握科学方法论。然而众所周知,物理化学是化学课程中基础的基础,较抽象,教学有一定难度。农林院校的学生对这门课更是望而生畏,因此,我们应让基本原理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的实例中展现其活力,以此提高创新能力。因此,近年来,我们结合农林院校开设物理化学课程的各个专业的学科特点,在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等方面始终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结合,提出了物理化学与专业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内容与专业特色紧密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好教学内容比制作PPT课件更重要,不应让“死”的公式和概念充斥课堂,而应让原理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的实例中展现其活力,培育兴趣,提高创新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上,坚持做到“传统物理化学”与“应用物理化学”的有机统一。在对各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坚持将物理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系统地介绍给学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此基础上,紧密结合专业实际、生产实际和生活实际,查阅大量物理化学在各专业领域应用的实例,如将热化学、多组分体系热力学、相平衡、电化学、表面与胶体化学等内容以专题的形式进行讲授,增加反映学科前沿与研究热点的专题内容,并根据专业方向进行专题辅导。如针对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物理化学是一门专业主干课,教学时数较多,物理化学基本理论应该是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但其专业特色又偏重于“应用”二字,所以在做好基本理论教学的同时,重点介绍传统物理化学与其他学科专业之间结合所派生出的一些交叉学科及其应用,如生物物理化学、地球物理化学、土壤物理化学等;同时举一些“闪光点”说明物理化学基本原理在现代技术中

发挥的巨大作用,如物理化学在合成化学和新材料的制备、现代分离技术、新能源技术等现代技术中的作用;同样,在我们周围生活中,物理化学原理也无处不在,如2008年我国南方地区遭受的大面积冻雨灾害的冻雨形成的原理,人体肾功能即反渗透功能,人工降雨、洗涤、矿物浮选、纺织品印染的渗透、油田的二次采油等原理,结合这些“小问题”可以使书本上的理论变得生动而容易理解,培养学生的物理化学视角。对于生物类和制药学等专业,在学生学习物理化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以热力学、电化学、动力学、胶体与表面化学的应用为教学重点,如现代生物科学与物理化学学科交叉与融合而发展起来的,在21世纪已经成为热门研究内容的生物热力学、生物电化学,药物及材料分子设计方法简论、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微乳液的应用等。对农业资源环境专业,以电化学、动力学、表面与胶体化学为教学侧重点,着眼于让学生了解如何解决环境资源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问题,如讲授相平衡知识時,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超临界流体在废弃物的合理利用问题、土壤和水体污染的治理问题等的应用及进展;吸附剂和絮凝剂的研究进展;电化学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电有机合成、纳米电化学、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等新能源技术等。食品科学与食品安全专业,介绍食品科学中的物理化学方法,如热分析在测定食品热值中的应用,化学动力学在食品保鲜保质期测定方面的应用,胶体化学原理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等等。

二、与专业结合的绿色化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课程三段式教学中理论知识的具体验证与应用。在实验教学环节中,又分三个教学层次来进行,即实验技术讲座、基础理论验证性实验和运用物理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实验三部分。在实验技术讲座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学时不同,安排8个或10个涉及热力学、电化学、化学动力学、表面化学与胶体化学等各方面理论知识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验证性实验,同时注重实验过程的绿色化,如凝固点降低实验中的苯和萘更换为水和尿素,双液系中的苯更换为环己烷,溶胶性质中的三硫化二砷负胶更换为粘土。在验证性实验训练的基础上,根据实验室条件、不同专业、不同实验学时数,选取一些与专业有关的研究性、应用性实验项目,让学生综合运用物理化学课程学习及查阅文献资料获得的知识,自行进行实验设计,完成实验内容,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如针对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结合每位教师的科研工作,提出了与生产相关的4个综合性实验项目:果醋总酸度的测定、果胶酶对果汁黏度的影响、维生素C氧化速率的测定和大孔树脂对色素吸附速率测定;对于资源环境科学及环境科学专业学生,主要结合环境问题,提出了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测定和活性炭对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性能测定实验项目。另外对于同一实验,针对不同专业,采用与其专业相关的不同实验材料,如电导滴定实验,对葡萄酒专业,让学生测定葡萄酒的总酸度;而对食品类专业,测定食醋的总酸度;对于资源环境专业,测定土壤的阳离子代换量及不同水体的电导率,这些实验内容同样体现了绿色化的内涵,而且实验内容也趣味化。

三、教学方法中突显物理化学在各专业中的地位

教学方法改革是影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环节之一。教学方法不仅影响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程度”,也是影响教学质量“方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在本质上理解化学变化,从理论上解释化学现象,在实践中利用物理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以“三段式”教学方法为基础,围绕创新教育的战略,研究“问题教学+参与式教学”法,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创新教育。

作者:许娟 杨亚提 马海龙 李天保 马亚团

物理化学实验设计论文 篇2:

浅谈中药专业物理化学教学内容改革

[摘 要]物理化学是中医药类院校中药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根据教学实践,从课程讲授重点、培养学生兴趣、理论与实际结合以及加强实验技能等各方面对中医药类院校中药专业物理化学教学内容的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教学改革;课程结合;实验技能

物理化学是中医药类院校中药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与其他几门基础化学课相比,其难度要大得多。对中药专业的学生而言,物理化学课的难度体现在如下几点:1.概念比较抽象,如焓、熵、化学势、吉布斯自由能、表面张力等;2.公式多并且公式使用的限制条件多,如PVγ=常数的使用必须满足封闭体系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的条件,缺一不可;3.数理知识要求比较高,如有些公式的推导涉及高阶偏微分。目前,中医药类院校的教学计划与综合性大学的化学专业相比[1],很多内容都进行了压缩。现阶段我校物理化学课共计80学时,除去实验部分所占用的学时外,物理化学的理论课部分实际只剩50学时左右。为此,笔者对我校物理化学课的教学从中药专业的角度进行改革提出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以突出重点

目前,市场上针对中医药类的教材不少,我们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采用了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李三鸣主编的《物理化学》教材。由于课时较少,有了好的教材后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物理化学的学习逻辑性强,有些知识点承前启后,不可或缺。因此,在对教材某些内容进行删减时,要保证整门课程内容的前后连贯。在药学学科中,有关新药设计、药物合成中路线选择、工艺条件确定、反应速率与机理确定等都需要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基础[2],因此,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基本内容必须讲授。但在某些补充内容以及应用上,可以结合中药专业特点进行合理取舍。如非平衡态热力学知识较抽象,与所授内容连贯性不强,也很少用到,可以作为学生的阅读材料而不讲授。又如相平衡内容的学习,单组分体系中水的相图对中药专业的学生很有用,应作为讲授重点;二组分体系相图根据课程需要可以适当取舍,而三组分体系相图应用很少,可以全部删去。对于表面化学的内容在药学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从药物的分离、提取、合成、制剂的制备、药物在体内的代谢等都与表面化学有关,这部分内容应重点讲授。

二、结合课程特点以高效学习

考虑到物理化学理论课的难度,教师在授课时除了要多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外,还要根据课程特点多动脑筋。比如物理化学的许多概念都是成对出现,符合哲学上对立统一的特点,如体系与环境、理想气体与实际气体、阴极和阳极、电泳与电渗等,教师在讲授这些概念时要相辅相成,不可割裂开来,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记忆。由于物理化学课的课时数较少,尽管删去了不少内容,但教师仍然觉得时间紧、任务重。因此,教师可以考虑和前置课程——无机化学相结合来讲授。我校中药专业无机化学课程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就已学完。该课程有些知识点包含了物理化学的内容。尤其是在一些公式的基本运算上有所重复。为了节约课时,这些内容可以少讲。但讲课时需要强调,有些内容看起来重复但在两门课程的侧重点不同。如对于标准平衡常数的学习,考虑到学生知识储备不够,无机化学课程只要求学生能记住标准平衡常数公式的表示,这在后续四大平衡的学习中会用到。而在物理化学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势的概念,根据公式推导能够理解为什么标准平衡常数是温度的函数,并且能利用該常数去解决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和限度问题。又如电化学中能斯特方程的学习亦是如此,两门课程都包含该公式的应用和基本运算,物理化学课程中这部分内容可以少讲甚至不讲,但要帮助学生结合公式推导从本质上去理解该方程。总之,要使学生清楚虽然有些内容在这两门课程中有所重复,但不是简单的、没有意义的重复。

三、结合专业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我校中药专业的学生对物理化学课程普遍具有畏难心理,从而在学习中产生抵触情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注意难易结合和专业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熵的概念抽象,有些学生学习时把“熵”戏称为“伤”——意指“伤”脑筋。讲授时,教师除了可以从概率和混乱度的角度多举例子外,还可以将熵与宇宙、熵与生命结合起来,可以从哲学和自然科学的角度给学生谈一谈熵的发展史,并对曾经流行的热寂论指出其错误并进行批判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熵。又如在教学中,公式的推导是重要环节。考虑到中药专业学生数理基础普遍较差,有些公式的推导难度较大,这时可灵活变通,将重点放在这些公式的应用上而省略推导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多注意将物理化学和药学相结合,在讲到相关理论时,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本专业的角度去理解学习,让学生感到学以致用,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有关稀溶液的依数性时,列举“乙醚在热带气候条件下有可能迅速汽化,因而用作外科手术的麻醉剂将会遇到困难,如何利用依数性来解决此问题?”“海水鱼和淡水鱼为什么不能交换生活环境?”“临床上为病人输液为什么必须用等渗溶液?”;在学习化学动力学知识时,举例“如何确定药物制剂的有效期预测和稳定性?”“病人用药的时间间隔根据是什么?”等。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时情况给学生概括地介绍一些本专业新的研究方向和趋势。如当前纳米中药的研究发展得很快,在学习胶体分散系时,可以谈一谈这方面研究的新动向、新技术等。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多从实际出发、多从专业出发,将物理化学与药学紧密联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重视实验以培养学生的能力

加强学生的技能和能力训练,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3]化学是实验科学,物理化学实验尤为重要。与其他基础化学课相比,物理化学课的理论较为抽象,通过物理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印证理论课的一些知识点。学生在实验前要认真预习实验内容,在实验时要做到心中有数,实验条件为什么这样设定?试验中有什么现象发生?实验要达到什么目的?实验课程不仅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设计和创造能力。为此,除了开设基本的物理化学实验外,还可以尝试开设一些设计性实验。例如,恒温槽是物理化学实验中普遍使用的仪器设备。很多学生对恒温槽的使用只知道照本宣科,不求甚解。我们将《恒温槽的装配和性能测试》改为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查询资料。实验中贝克曼温度计的调试是难点和重点,通过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接受,学生对如何调节贝克曼温度计在不同温度下的水银量深有体会,使用起来也就得心应手。在恒温槽的性能测试中,为了取得良好的恒温效果,对于如何减少恒温槽的散热性,如何合理地调节搅拌器的转速等,学生会认真思考,集思广益。最后,教师对每台装配的恒温槽给予综合评价。设计性实验能够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为其以后从事科研工作打好基础。今后应多做一些这方面的尝试。

物理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化学课程,教学时如何使中药专业的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如何更好地与本专业知识密切联系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此仅简单介绍,以供参考。教学内容不在多,而在于使学生能“举一反三”。[4]通过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较深的物理化学理论基础,而且能今后在从事科研工作时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这才是目的。一个合格的中药专业学生,在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后绝不能仅仅会辨辨草药、背背方歌,只有发挥出强大的创新精神,才能使中医药学这一古老的学科焕发出青春。在物理化学的教学中,如何改变旧有的、死板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还需大家共同努力,各抒己见,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中医药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物理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李三鸣.物理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3] 郭子成,杨建一,罗青枝,等.探索知识 能力 素质的辩证统一,努力提高物理化学教学质量[J].化工高等教育,2003(1):64.

[4] 宋秋前.高校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J].高校发展研究,2011(5):74-77.

[责任编辑:陈 明]

作者:赵小军

物理化学实验设计论文 篇3:

课题式教学法在高职物理化学课程中的应用

摘要:针对高职物理化学课时少、内容多的问题,对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验教学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探索。特别讨论了课题式教学法在高职物理化学课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职;物理化学;课题式教学

物理化学是高等化学教学的骨干课程,是化学、化工、材料、冶金、农林、医药、地质、生物等学科的理论基础,它借助数学、物理等学科的理论及其实验手段,研究化学体系行为的一般规律和理论。该课程内容庞杂,概念抽象,处理问题抽象化、理想化,使初学者不适应,给教与学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在有限学时内引入大量知识信息,给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带来一定困难。尤其是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基础知识不够,课时少,要掌握的内容多,难度大。因此,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将物理化学知识应用于科研与实践的能力,一直是授课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

高职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要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把化学分为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四大基础课,形成先学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最后学习物理化学的模式。这种课程结构暴露出诸如课程内容重复、各门课程自成体系、各自为政等不足,并且作为化工、环境、制药、商检、生物等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对课程的设置、教材的优化、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手段的创新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理想的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应该是继续发挥讲授式教学法对那些难点、重点内容进行处理的优越性,同时,以课题研究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和探索,培养学生正确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题式教学在物理化学课程中的实施

课题式教学的涵义教学方法的主体是学法,即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尤其是在高校中,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建立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所以教师要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锻炼和提高。另外,要求教师在讲授理论课的过程中,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突出每一项内容在实践中的应用性;适当增加讨论课的内容,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集思广益的能力,课题式教学正是体现了这种教学需求。

课题式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中针对教材内容设计出学习单元——课题。一个课题围绕一个问题展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性学习,在课题的解决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结合文献检索教学和物理化学实验教学,让学生查阅文献,写作有关物理化学研究性论文,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通过知识的“再发现”,展示思维过程,感悟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尤其适用于抽象、难以理解的物理化学内容。课题式教学能够将学习、设计、研究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始终,是不同于注入式教学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学习、研究、讨论和设计,将教、学、做三者结合起来。它重视方法传授、能力培养和学生主体作用与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把课题研究创新的教育思想渗透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把握科学的思维方式,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行为。

课题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在物理化学课程课题式教学的课题设计中,教师必须挖掘教材中的研究性内涵,精心设计课题;在实施过程中,适当调控、点拨和引导。它的基本策略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过程为线索,以活动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核心。基本教学模式为提出课题、确定研究方案、解决问题、总结和评价。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教师应首先对所涉及的知识内容进行分析和分类,然后设计出一些供学生参考的研究课题,学生也可以自己设计课题。笔者选择该课程教学中的部分学习课题列于下表中。为了有效地实施该教学方法,确保教学质量,同时也为了师生各自明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使探索活动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按照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参考论文写作规范,提出了基本要求和相应量化评分办法。教师适当给学生做出指导或启发,由学生单独或分组进行,学生既可在教室学习研究,也可走出教室在阅览室查阅资料,但要求必须按时写出课题研究报告。

深化物理化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课题式课堂教学是实验教学的改革。传统的物理化学实验很多都是局限于验证原理、单纯掌握操作技术以及依附于理论课程的情况,这样的实验给学生一种错觉,就是物理化学实验的单一性、验证性,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教学是培养适应时代要求、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的重要环节,其内容应该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近年来,我们大力充实和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实行“验证性实验+开放性实验+研究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的实验模式。通过实验对学生进行实验思路、实验设计、实验技能、实验数据处理以及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全面训练,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合理安排教学新的课程体系突破原有课程之间的壁垒,适当调整课程开设时间,在第二、三学期开设物理化学理论课及与理论内容相配套的实验课程,使得物理化学课程与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课程的间隔缩小,内容限界紧密,加强了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和渗透,有利于学生的接受和掌握。

1.我校开设物理化学课程的专业较多,要根据其专业特色因材施教,进行教材优化。选择与专业相适应的理论教材和实验内容,突出与专业之间的联系,体现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在教材的使用方面做到合理优化。无机、有机、分析、物化四大化学课程之间有些内容具有重复性,所以,教师在理论讲授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内容进行配置优化,一些在无机、分析化学中已经有所了解的内容就不需长篇赘述,而只要对其进行深入和展开即可。例如,热力学中的基本计算,化学平衡的基本计算,电化学中有关Nernst方程的计算等。

2.要适应科技发展,更新教学内容。对物理化学的发展前沿也要做适当的介绍,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和增加对未来科学发展的认知,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纳米材料的研究、开发和广泛应用是物理化学知识在科学前沿领域的重要应用。

3.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由于物理化学内容日益丰富和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必须采取配套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运用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融声、形、像、文字、动漫画、图片于一体,具有直观、形象、生动、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等特点,把难以理解的概念和应用形象化,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的理解,充分提高每节课的效率。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4.开放实验室,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实验时间和实验项目。如果学生在规定时间不能完成实验或发现实验结果有问题,可以自己安排时间到实验室重新进行实验。在保证完成基础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我们所设置的与理论教学密切结合的综合性、研究性实验项目。参与这些实验项目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科研课题的研究,对科学素质、创新意识、科研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效果传统教学法的最大弊端是学生被动学习,独立探索的时间太少,自我学习和自我培养欠缺,而课题式教学法旨在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更宽松的独立探索时间,将被动学习过程转化为集求知、探知和科学研究于一体的积极探索过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活了求知潜能,使学生走出课堂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在更广泛的知识海洋里去探索科学真理。学生不仅开阔了视野,学到了活知识,达到了探求知识、培养技能、研讨方法、陶冶情操的综合教学效果,而且在文献查阅、文字组织、思想表达、论文撰写等方面得到了锤炼和强化,取得了传统教学法无法取得的成效。在课题式教学中,学生为完成课题任务,必须观察、思考和实践,遇到问题就会向书本学习,向教师请教,与同学探讨,由此学生在完成课题的同时,除了获取知识外,工作能力也有很大提高。

经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能力、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研究设计的能力、与人合作和交流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都会得到充分地锻炼、培养和提高。在谈到课题式教学对能力的提高是否有帮助时,学生的回答十分肯定。大多数学生认为自身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巩固了理论知识,培养了实践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高职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是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教学管理等多方面的全面改革。上述改革措施已经实施或正在实施,从学生、教师、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来看,教学改革的成效显著。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式,而且蕴含着现代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朱再盛,罗三来,潘育方,等.《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7,23(4):455-457.

[2]范康年,陆靖.大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体系的形成和改革实践[J].大学化学,2007,22(3):8-10.

[3]张庆轩,张龙力,杨普江.对物理化学教学方法的思考[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7,21(2):122-123.

[4]陈琼.高职药用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6,(9):72-73.

作者简介:

钱清华(1965—),博士,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材料制备与表征。

作者:钱清华

上一篇:聋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下一篇:经管类非会计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