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地区孩子品德教育论文

2022-04-21

摘要:就现代化的趋势而言,现代的家长更多的开始外出务工,导致很多学生变成留守学生。他们从小缺乏家长的陪伴和教育,在情感认知方面存在一定的错误认知。为了促进这类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需要对其进行德育教育,让其树立良好的心态,健康成长。而其实在各类学科中,教师都可以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因为每一门学科都有独有的特色和内容。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沿海地区孩子品德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沿海地区孩子品德教育论文 篇1:

湘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及分析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民工进城务工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成为社会一个焦点问题。由于长期缺乏家庭教育,“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发展到更加严重的程度。正视社会发展中的留守儿童问题,认清其深层原因,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对于实现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与此同时贫富差距也在逐渐扩大。城乡发展的现实差距和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农村往城市迁移,出现了大规模人口迁移现象,其子女留在农村,形成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近年来,农民工进城务工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成为社会一个焦点问题。由于长期缺乏家庭教育,“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发展到更加严重的程度。正视社会发展中的留守儿童问题,认清其深层原因,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对于实现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湘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湘西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据2018年民政部官网最新发布的留守儿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留守儿童比重占全国儿童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以四川省规模最大,湖南次之,高达70万人。湘西作为湖南西部一个较贫困落后的地区,是全省唯一被列入西部大开发的地区,少数民族聚居,民族特色浓烈。

最新的数据显示,湘西州全州总人口有26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高达150万人,占全州人口总数的57%,占据大半比率。湘西位于武陵山片区,交通不便,农民生计难以维系,自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经济得到发展,许多家庭夫妻双双外出务工,将孩子留在农村,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在湘西尤为突出。

为了了解湘西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特选取湘西州泸溪县兴隆镇村作为调查对象,全村共计90户人家,其中6-13岁儿童人数达38人,留守儿童有36人,36份调查问卷数据有效。此次调查针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进行展开。

1、具体情况

2、家庭教育方面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关于家庭方面的具体情况如下表显示。

通过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在父母双双外出務工的留守儿童当中,有26人是由爷爷奶奶进行抚养,占比90%,只有3人是由叔叔或伯伯等其他亲戚代为抚养,占比10%。这些留守儿童与父母基本上是一年见一次,只有2人超过一年见一次,日常沟通是通过电话联系,有4人一个月与父母联系一次,有4人经常联系但时间不定,还有21人很少同父母联系。在询问具体谈话内容得知,谈话的内容主要涉及家里的一些琐事,对于留守儿童的询问也仅仅涉及到学习方面,关于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或者是心情状况不甚关心。在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谈话里,多以责备为主,很少存在夸奖一说,很多时候通话都以不欢而散收场。

二、湘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湘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家庭教育相对缺失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工作,留守儿童无法得到父母的照顾,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为了谋生,其父母长期在外工作,除了为他们提供一定的经济条件外,却极为缺乏关爱和情感交流,无法提供正常的家庭生活环境。父母在教育这一方面与孩子完全脱节,在家庭教育方面发挥不了作用,对于留守儿童自身的学习教育情况并没有高度重视,孩子受这样错误想法的引导,也在脑海中形成读书无用的观念,无心学习。

在留守儿童中,监护的主要形式是隔代监护。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进行照料。由于他们的血缘关系,监护人大多采取了娇惯的方式,不忍心进行严厉的责骂和纪律管教,此外,对儿童的要求相对宽松。同时,老年人的教育水平与现实脱节,对儿童在教育上的影响微乎其微,他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也难以被留守儿童所接受。

2、学校教育相对落后

(1)学校教育设施落后

贫因地区教育条件落后,基础教育投入不足。村小学的大量消失,许多偏远村只设立一个教学点,采用复式教学模式。学校里,粉笔,书本等必各的教学材料都很匮乏,课桌残旧,有的教室还出现漏雨等现象,学习环境十分艰苦,学校无法进行正常的教学管理,这样的艰苦条件很难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环境,更谈不上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为留守儿童的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2)师资力量相对匮乏

农村地区的任课老师自身教学素质有待提高。因在农村地区任教,发展前景不好,在教学上缺乏热情以及责任心,对学生采用一种放养管理策略,主要孩子不在学校里面出事,家长不追究其责任即可。

由于留守儿童人数众多,师资力量缺乏,老师精力有限,除了繁重的教学任务之外,还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安全,也往往没有更多精力去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缺乏细心的引导。

三、湘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解决对策

留守儿童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工程。这是一个涉及成千上万家庭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关注。因此,要解决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公平。我们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分担这一责任,共同努力,共同努力,相互合作。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该树立正确的家庭观。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也是孩子步入社会后影响其终身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父母应该尽最大努力创造条件,弥补家庭教育不足对子女造成的负面影响。不要因为缺席孩子的成长过程,与物质相比,孩子们需要父母更多的精神关怀。父母应该重视孩子的情感需求,更加注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和心理交流,从精神上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在日常通话中,父母不仅应该询问他们的学习,还应该更加关注他们的生活心理健康。询问他们一些生活上琐碎的事情,这样他们才能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关心。

(二)加强学校德育建设,正确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把教育和引导结合起来。遵循留守儿童自身思想道德发展的规律,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留守儿童愿意并自觉接受和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从而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终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重视素质教育,应从素质教育的角度促进留守儿童的道德、智力、身体、审美和劳动能力全面发展。在课程方面,添加与留守儿童相关的课程,例如,心理咨询课程和法律课程。学校可以根据留守学生的年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加强自尊自强的思想教育,培养法律意识,提高自救能力。

学校应该与他们的家人保持联系,并及时提供关于学生最近生活和学习的信息。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儿童成长,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共同作用,让学生从内心改变孤立激进的个性,积极与外界沟通

教师应该正视学生的真正需求,因材施教,对学生的优点加以引导和培养,指导其存在的不足,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努力降低农村初中辍学率,形成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机制,重视素质教育的发展。重视和强化心理教育。

(三)建立健全政府关爱留守儿童机制

優化社会环境,让留守儿童在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中受到良好的熏陶。社会各界应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社会环境。改善社区教育环境。加大城市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和服务的力度,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可以定期对农村地区的孩子进行支教活动或是开展春游、助人为乐等活动,内容主要以德育为主,注重孩子德育方面的发展。加强农民自我素质教育。

政府应放宽学生入学准入条件,取消地区化因户籍难入学的限制,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能够在当地接受义务教育,并提供一些相应的农民工孩子入学保障,比如福利保障以及帮扶政策,减缓农民工生活压力,让留守儿童能够待在父母身边,得到更多的社会关照。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保障制度,开展一些公益活动,呼吁社会对留守儿童进行关心并帮扶,让留守儿童体会到社会的关爱。

加强对农村地区教育的建设,改善农村教育条件,加强农村德育建设,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体系,保障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组织相关实践活动,做到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确保教育教学的实施。积极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积极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开发农村资源,如旅游、原材料等,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使其父母更愿意留在农村,待在孩子身边。

参考文献:

[1]谢玉兰.农村留守儿童情绪性问题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07.

[2]贺慧静.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问题探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2.

[3]陈怡.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D].扬州大学.2012.

[4]张博,李聪.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以河南省W村为例[M].赣南师范学院.2018.

[5]张小芹,孙忠良.湘西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M].吉首大学.2018.

[6]民政部门户网站.2018年农村留守儿童数据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吉首市吉首大学 肖海鸥

作者:肖海鸥

沿海地区孩子品德教育论文 篇2:

以历史课堂教学为契机加强对留守中学生的德育渗透

摘要:就现代化的趋势而言,现代的家长更多的开始外出务工,导致很多学生变成留守学生。他们从小缺乏家长的陪伴和教育,在情感认知方面存在一定的错误认知。为了促进这类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需要对其进行德育教育,让其树立良好的心态,健康成长。而其实在各类学科中,教师都可以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因为每一门学科都有独有的特色和内容。就以历史这一门学科而言,虽然其中包含了很多知识性内容,但是通过这门学科,可以让学生学会辩证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三观。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留守中学生;德育渗透

众所周知,因为很多留守中学生从小没有父母陪伴在身边,而一般爷爷奶奶只关注他们是否吃得饱,穿得暖,对于孩子的其他方面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比如孩子的心态是否健康。而经过观察发现,由于很多留守学生从小受到的关注不高,所以有的时候容易产生错误的思想,导致误入歧途的状况出现,所以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品德思想,当前德育教育不容忽视。那么就以历史课堂教学为契机,教师需要思考如何对学生展开德育渗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质。

一、简述德育教育

从大方向来说,德育就是指教育者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相关的教育,囊括了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但是就本文从谈论的重点而言,我们更倾向于从学校的德育方面展开论述。也就是说学校会根据当前的教学需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设置一系列教学计划,让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培养健康而良好的品德。所以就受众面而言是全体学生。比如受传统的教育理念影响,很多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才是重点关注部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他们对于学生的品德教育有一些忽视,导致学生可能形成错误思想,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就现代学生发展实况而言,很多成绩好的学生并不具备良好的品行,这样的学生在未来是不符合社会需求的。而且很多初中学生出现了一定的犯罪率,这都是由于教师对德育教育的忽视,所以就目前状况而言,教师应该引起重视,在各类学科中积极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出更加优秀的现代化人才。

二、如何以历史课堂教学为契机加强对留守中学生的德育渗透

既然提到了当前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很多教师也开始采取措施展开德育教育。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各大学科中,强化学生的认知。而对于历史这一学科而言,很多教师不知道如何下手,认为历史和现代德育教育之间没有太大的联系,所以接下来就针对当前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措施展开探讨。

1.严谨选材,合理设计

在进行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体特征适当选材,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比如在德育教育内容中囊括了很多内容,诸如爱国教育、集体主义、个人品德等。教师首先明确自己这一堂课的内容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什么再选择相应的历史题材。比如在我国历史上,遭受过太多的民族侵略,也出现了很多民族反抗的斗争,正是那些爱国英雄的出现,才保护了那么多人民,让我们拥有如今的幸福生活。比如我国伟大的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东南沿海地区坚持不懈抗倭十多年,让沿海人民的生命有了保障。后来他又到北方区抗击蒙古族,保卫了北部的疆域。正是这些爱国民族英雄的出现,才让我国免遭生灵涂炭,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明确方向进行选材。

2.历史故事,增强认知

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产生正确的情感认知,让学生可以正确规范自己的言行。所以,教师有时候可以利用一些历史小故事来增强学生的认知,比如历史上经典的“三顾茅庐”的故事,为了邀请贤才,当时的刘备屡次诚信地邀请诸葛亮,最终得到了诸葛亮的回应。那么在这个故事里的人物是以真诚心态,最终打动了人。所以教师可以顺势教导学生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一定要真诚待人,以真心才能收获真心。同时历史上还有特别出名的“负荆请罪”的故事,本身作为将军的廉颇,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理应受到尊敬。而当时的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与渑池会立下大功得到了上卿的封位,所以位列廉颇之上,导致廉颇出现不服气心理,想要对其进行羞辱,而蔺相如对此是予以回避,很多人以为他对此畏惧,但是实质上他是因为国家的危难更重要。而廉颇在明白了蔺相如的苦心之后,也终于知道自己的做法不正确,所以才背上荆条,去向蔺相如请罪。

那么在这个故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白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不承认错误。学会承认自己的错误,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3.结合时事,引起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当前时事,因为要用现代化的眼光去看待历史,不能一成不变,所以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可以做到古今结合。那么谈到这些为国家做出奉献的優秀人物时,教师就可以顺势将话题引到关于品德教育的方向上来,正是因为他们拥有健康的品德,所以他们才会因为大义而舍弃小利。这时候引用现代的反例强化认知,而纵观当今社会,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可是他们却再也没有以前的团结,“老人摔倒没人扶、高铁霸座、公交不让座遭暴打”的社会事件层出不穷,这都是因为他们没有形成良好的品德,教师借助此类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反思。

综上,就当前学生的培养而言,除了基础的知识学习,德育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环,教师要利用学科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强化学生的认知,让学生可以形成健康正确的思想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参考文献:

[1]鲁全梅.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考试周刊,2010(13):168.

[2]李宏.浅谈历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7(11):46.

(作者单位: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印江中学555200)

作者:吴运江

沿海地区孩子品德教育论文 篇3:

教师与教材创新

近年来,不时有教师就教育部推出统编教材提出质疑:是不是意味着教师的教学行为被限制了?规范化教材体现诸多现代教育目标,而目标的实现渠道与途径不同;所以,教材的规范化,教师仍有发挥创造性的广阔天地。

解决教材城市化问题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教材城市化的倾向,一直给农村学校尤其是偏远地区农村学校师生的教和学造成很多困难。中小学教材的城市化倾向,有多方面原因。教材编写者常年生活在城市中,所选内容较少考虑农村生活现状,使得教材内容和农村学生生活脱节。

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在其编写的《现代课程论》中,主张教师要“用教材教”,教师不应只是被动的课程执行者,而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创造者。如今,对教材进行创造性使用是时代的要求,广大教师正在摒弃“教教材”和“以教材为本”的观念,确立“用教材教”和“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发挥创造性。

为了解决中小学教材城市化的问题,一些农村教师 “因地制宜”开展教学创新。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教育局曹灿辉表示,一些农村学校积极发挥地域优势,把乡村特色课程建设与乡土文化建设相结合,让农村中小学生在自身的生活场景中感受知识的价值和魅力。

山区学校利用丰富的森林、果园资源,引导学生开展一些诸如森林合理开发利用、果树栽培等方面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种植业地区的学校可以开展农业种植技术教育,开辟劳动基地,请当地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江河湖泊沿海地区的学校,可以开发水产方面的课程,让学生学习。一些农村教师转变教学理念,积极参与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研究,优化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比如,依据乡村学校的特点,因地制宜开发一些教学器具。像数学课,师生一起动手做各种几何体,如圆柱体、圆锥、正方体、棱柱、球体等,用泥土、瓜菜和边角木料作为材料。美术教师利用乡村学校附近的山水作为观察对象,就地开设写生课,启发学生讨论诸如光源、物体和环境之间的色彩关系。学生身临其境,直观体验,会更加善于欣赏大自然的美,更深入地掌握绘画技巧。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桃花岭小学数学教师陈奕在教学中体会到:新教材是在总结以往义务教育教材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并且通过系统整理与修订,不仅结合了数学本身的特点,而且强调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必须深入钻研,从教材的内涵出发,领会教材中的多种教育意义,从而能动地发挥教材的效能。

为了贴近学生实际,在教学和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替换例题中的现实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教材提供的教学范例进行合理的改造,在不改变教材中数学系统知识的前提下,用学生熟知的素材换掉原题中学生生疏的素材,从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收集相关教学材料,把学生“身边的数学”搬进课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以致用活用教材

近年来,国家重视中小学英语教材开发,高中英语新课标强调四项核心素养,对教材提出了新要求。外语教材的开发,也在不断地吸收中外学者交流探讨的最新理念与实践探索的新成果。

英语教学的实效,近年来一直受到抨击,但随着5G时代的来临,英语的工具属性凸显。英语的词汇语法是编程语言的基础词汇和语法。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在国家规定教材和英语教学创新中找到恰当的平衡?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束定芳表示:“一套教材如何给不同情况的学生使用,成了中小学教师的最新挑战。”

2018年,国际教材开发研究会议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召开,来自17个国家约130多位学者参会。各国专家一致认可,在外语学习中,英语仍是全球学习的主要语言。国际教材开发协会秘书长马谡辣博士表示,目前,大部分英语学习仍然是以语法学习为主,这與英语的全球化是相悖的。

马谡辣博士以自己的经历为例。18岁时,她赢得了奖学金去美国留学,才明白自己之前的英语学习只是为了考试考高分,而不是为了交流。直到这时,她才恍然大悟:自己的英语学习十分低效。她认为,创造性和流利度才是英语学习最需要关注的重点。这也是英语教材中应该具备的元素。

束定芳教授的观点和马谡辣博士不谋而合。他认为,优秀的教材要吸引学生,也要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不仅要培养英语能力,还要与品德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和专业知识相结合,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思维品质、文化意识等。

另外,束定芳也认为,除了教材之外,学生还应该接触大量的课外语言材料,如报纸、刊物、电视等,通过与时俱进的材料,了解社会最新的知识。英语学得好的孩子,都离不开大量的课外阅读。

实现更好的英语教学效果,对教材进行创新开发是教师发展最有效的手段。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表示:“在中国,老师常被比作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但我不想被当作蜡烛,我认为教师反而是最好的职业,因为我们始终和学生一起在学习。”

文秋芳等与会专家认为:教师应该参与教材开发,更好地开拓教材内容。这个过程,也是教师很好的进修过程。国际教材开发协会创始人趟雷子教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理念:教材开发是教师发展最有效的手段,可以帮助教师反思外语教学的相关理论,形成自己对外语教学的信念,应用所学理论来促进教学。因此,教师在入职前或在职培训中,都应该参与教材开发项目,提升教师对外语教学的认识和教学能力。

英语教学法、教材研究专家马累教授则指出:当前的教师培训大多没收到良好的效果。他探讨了几种可行的教师发展模式,包括在课程中学习、个人反思性学习、通过教材开发学习等。其中,教材开发对学生来说是“强有力的引擎”,相比填鸭式的教学,开发教材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方式,带来的影响也更为持久。作为一名外国人,他特地引用荀子在《儒效篇》中的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整理、加工与拓展

高中教材有一定知识深度,内容环环相扣,十分严密。这种情况下能否创新?如何创新?江苏省特级教师、扬州市新华中学生物教师蒋选荣认为:创新教材内容的目的,首先是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活动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且始终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目标决定内容,内容达成目标,教材内容要适应教学内容,就需要对教材资源进行整理、加工与拓展。创新教材要有利于组织教学。组织教学过程就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组织教学的核心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师通过“教”引导学生更好地“学”。“教”和“学”之间信息传递的主要渠道就是教学“内容”,“内容”主要来自教材。通过对教材内容结构的调整、延伸,科学方法的渗透等创新,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促进课程开发。创新教材内容可以将更多的教学资源融入教学内容中,避免教材成为唯一的教学资源,教师要成为课程开发的参与者。需要注意的是:教材内容的创新,必须依据教学目标和组织教学的需要,切不可盲目修改教材。

蒋选荣表示,国内高中生物学教材有5种版本,每个版本的教材都有自己的特色,具有教学的普适性。不同教材的编写结构、呈现方式不尽相同。教材具体章节内容是教师组织教学的资源,由于区域地理位置的差异、经济文化背景的差异、不同学校学情的差异、教师教学方式的差异、实验设施的差异,教师需要对教材中的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整合,将编写者的教材转变成适应教师教的教材和适合学生学的教材。目前人教版教材广为应用,在教学中不妨引进其他教材体系中的思路和内容予以补充。

在设计实验、问题和教学点呈现方式及顺序方面,蒋选荣吸取其他教材的闪光点进行了一定调整,在教学中取得了明显效果。

作者:宋亮

上一篇:廉洁教育预防腐败滋生论文下一篇:卷烟营销模式的服务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