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教学与民俗文化论文

2022-04-27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的工作。高校是发展社会主义思想政治的重要阵地。在新形势下,既要充分认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又要形成思想政治工作长效运行的工作机制。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古代文学教学与民俗文化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古代文学教学与民俗文化论文 篇1:

对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摘           要]  在我国职业教育中,语文属于一项重要课程,能够提升学生人文素质,语文素养,其作用不言而喻。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在新课改背景下,中职院校语文教学难以满足教学需求,其问题与缺陷也愈发明显。首先分析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同时阐述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意义;其次总结了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措施,旨在全面提升中职语文教学质量,切实发挥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作用。

[关    键   词]  中职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思考;存在问题;教育意义

语文教学本身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且各个学科均围绕学校育人主旨开展教育,中职院校语文教学也是如此。中职院校语文教学促使学科教学与院校人才培养形成一致性的目标,展现出语文教学与中职院校育人生命力,以此保障教学质量的提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不断冲突,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不断提升,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1]中职院校语文教学需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促使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发挥自身传统文化传承者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对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详细阐述如下。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愈发频繁,内外文化相互交融、碰撞,传统文化的弘扬十分重要。[2]就实际情况而言,随着浅文化、俗文化频繁出现在人们生活中,传统文化在学生内心的地位也逐步降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较少,同时,中职院校语文教学对传统文化教育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具体表面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未能重视传统文化

职业教育从创办初期就与普通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近几年,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主要包括生源竞争与就业竞争。且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想要得到更好地发展,就必须要更加坚定地确定职业教育目标,以培养素质人才、专业人才为主要教学目标,不断争取生源,以此推动职业院校得到更好的发展。在这类教学目标下,中职院校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与操作能力培养重视度不断提升,而在语文课程教学方面重视度不断下降难以保障语文教育水平。

(二)教学形式单一枯燥

就实际情况而言,我国大部分中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形式单一,基本是周一开展升旗仪式,通过讲话的形式,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目标。但就实际情况而言,中职院校学生在网络世界上,均是以娱乐、八卦新闻为主,未能注重对国家实时新闻的关注。相关报道显示,通过对中职学生开展历史问卷调查,就基本历史问题进行询问,全部掌握且答对问题的学生仅达5.0%。[3]这就意味着,中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形式单一,学生无法真正理解传统文化,进而难以保障语文教学质量。

(三)教学体系问题

在传统语文課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节省时间,会加速中职语文传统文化学习阅读教学进度,会直接告知学生文章的中心思想,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难以将自身的观点表达出来,进而无法实现学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锻炼,难以保障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学科应当承担的任务为“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促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积极向上、昂扬奋斗的精神状态”。中职语文课程需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培育与弘扬民族精神,促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良好的精神品格,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学生是民族与国家的未来,只有注重青少年教育问题,实现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才可构建双赢局面。随着外来经济的刺激与文化的冲击,社会各界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国家就教育领域也增加了力度。传统文化属于中华文明的瑰宝,随着传统文化国际地位的凸显,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度也不断提升。[4]文化不仅需要教育,还需要传承,通过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结合在一起,能够熏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人文情怀,以此确保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三、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措施

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借助语文教学。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的渗入。就当前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问题,中职院校需要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完善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措施,详细阐述如下。

(一)课前故事,促使学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

近几年,中职院校生源多为“分流生”,初中学生毕业成绩不理想,进入不了高中校园,也会选择中职教育,这类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差,对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认知较低。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在课前抽取少许时间,开展传统文化故事讲解,促使学生每节课均可享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教师可组织学生讲解故事,以此实现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锻炼。就实际情况而言,通过组织学生讲故事,能够引导学生掌握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明确传统文学内的文明与美德,为后期学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二)课中教育,渗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1)在国家经典教学内渗透传统文化,促使学生掌握不同时段的基本文化内容,凸显文化精神。通过强化中职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可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促使传统文化知识与国学经典教学融为一体。阅读国学经典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情感世界,以此唤醒学生的心智与灵魂,培养学生崇高的民族精神。(2)在民俗文化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材学习中,包含了很多的民间故事与民间神话、民间歌谣等文化素材。教授反映民族文化的课文,能够加强传统文化教育。[5]比如:在《胡同文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协助学生认知胡同方位特点、形成等,了解胡同内的各个事件与民俗文化,明确胡同代表封闭、忍耐、安分守己的内涵,凸显北京精神文化。(3)参照传统节日强化传统文化教育,比如:端午节、中秋节等。通过介绍节日背景,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以此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通过将民俗文化渗入到中职语文教材内,可协助学生认知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学习自信心。以此促使学生提升语文知识素养,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深化语文教育功能,以此实现语文教学目标。(4)借助时代背景,找寻传统文化内涵,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需要深入贯彻新课程标准,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强化教学引导。只有学生掌握思想内容,借助时代背景,挖掘文化内涵,才可深入了解与掌握传统文化。(5)古典诗词本身也蕴含着传统文化之美,只有解读诗词内的精神、情怀、情感,才可接受文化的滋养,追求创新。(6)通常情况下,一节课有45分钟,教师应该将10分钟用作讲解,剩下的35分钟给学生自由活动。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式,采取先预习、后教学的方式,在教师讲解了知识之后,应该进行当堂训练。总而言之,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最佳的教学模式,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分组,因材施教,合理引入传统文化。

(三)课外阅读,丰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知识

在课堂教学阶段,会受到时间的限制,中职语文教学需要注重课外阅读知识的延伸。就学生课外书籍阅读文面,教师需要提供针对性地指导,保障学生阅读的有效性。中职语文教学在传统文化渗透阶段,需要凸显常态化的特点,积极鼓励学生阅读《左传》《孔子》《孟子》《史记》与四大名著等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经典文学等。协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吸纳优秀文化作品内的传统文化知识,借助经典名著,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以此更好地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精神。[6]

(四)师资队伍,提升教师传统文化教学素养

中职院校在语文课堂教学阶段,需要强化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播,同时明确语文师资队伍的作用。虽说中职语文课本内配备了相应的传统文化,但占比较小,展示的传统文化并不全面。中职语文教师只有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将自身掌握的传统文化传输给学生,深刻感染学生,组建专门的传统文化教学师资队伍,提升教师传统文化教学素养,以此保障传统文化教育质量。[7]

(五)转变理念,凸显学生课堂学习主体地位

在语文课堂中学生就是课堂的主体,中职语文传统文化学习教师应该注意学生主导地位的突显,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中职语文传统文化学习课堂中来。在应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时候,学生的参与是发挥高效课堂的关键点;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应该按照教师的指导认真进行课前预习;在语文教师讲课的时候,学生应该认真听讲,掌握知识点,明确重难点;在學生小组合作的时候,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敢于发言,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学生应该根据教师的教学特点,选择最佳的学习方法;在教师布置的练习题解题中,学生应该合理的应用各类语文公式,构建完善的公式结构;教师在应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时候,应该注意难题、错题的归纳;在课堂结束之后,学生要复习学过的旧知识,同时注意新知识的巩固,不断地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以此更好地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语文教学内传统文化教育属于一项核心工作,不仅关系学生的未来发展,还关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中职院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渗透传统文化,全面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为学生后期就业奠定基础,同时强化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扬。

参考文献:

[1]陆秀姬.中职语文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策略[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8,17(7):29-31.

[2]严飞.浅谈传统文化与中职语文教学的渗透[J].好家长,2017,9(38):78-80.

[3]杨霞.语文教学与中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7.

[4]张梅梅.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J].戏剧之家,2017,9(7):255-257.

[5]谢原烁.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二者间的契合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7,4(10):219-220,251.

[6]卢炳祥.传统文化:中职语文教学的热切呼唤[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4):57-58.

[7]潘蓓.探寻中职语文教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之路[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7.

作者:杨九银

古代文学教学与民俗文化论文 篇2:

高校院系落实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制的研究

摘    要: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的工作。高校是发展社会主义思想政治的重要阵地。在新形势下,既要充分认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又要形成思想政治工作长效运行的工作机制。本文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从文史哲三大基础学科的现状出发,探索文史哲学科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方面与落实思想政治工作的契合点,研究如何通过院系层面的因势利导,建立健全立体式长效工作机制,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贡献力量。

关键词: 高校院系    文史哲学科    思想政治工作    长效机制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布局中,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在保障政治稳定、推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1]。高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思想政治的重要阵地。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迫切需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新形势下,高校院系尤其是文史哲等基础学科应如何落实思想政治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从文史哲学科的现状出发,探索文史哲学科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方面与落实思想政治工作的契合点,研究如何通过学院层面的因势利导,建立健全立体式长效工作机制,为落实思想政治工作服务。

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新形势。

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習总书记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入回答了有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针对性,是指导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对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求全国高校深入学习领会,自觉用讲话精神指导工作,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

为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海交通大学两次召开党委常委扩大会议和全校干部大会,传达学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学校领导在会上强调,学校各二级单位要认真组织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做好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意见的贯彻落实工作,要认真通读、仔细研究、深刻领会,结合自身和单位实际情况主动查找思想认识上的差距和不足,与中央的要求保持高度一致,并逐步落实、稳妥推进,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落到实处。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设有文史哲三大基础学科。作为一种知识和理论体系,哲学社会科学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阵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落实上海交通大学两次会议要求,对文史哲学科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更是摆在面前亟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此新形势下,人文学院文史哲学科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寻找与落实思想政治工作的契合点,并尝试因势利导,建立健全立体式长效工作机制,为上海交通大学在新形势下落实思想政治工作贡献更大的力量。

二、上海交通大学文史哲学科与思想政治工作紧密联系并高度契合。

哲学社会科学属于与政治上层建筑相对应的思想上层建筑,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具有价值观塑造的功能[3]。相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借用文史哲的价值观塑造功能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明显的优势。哲学社会科学基础学科的科学研究,可以将艰深难懂、高度理论化的政治理论,转化为内容饱满、生动形象的学术研究和专业学习,将摆事实与讲道理相结合,将科学研究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将价值塑造与思想政治相结合,深入浅出,言简意深,教育对象易于接受,更容易达到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效果。

文史哲等哲学社会科学基础学科,虽然不等于思想政治工作,却在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建设、实现教育立德树人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上海交通大学文史哲三大学科亦然,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方面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着深度的契合关系。

1.教学工作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承担着本学科的专业课程建设和全校主要的通识课程教学任务。例如,中文学科开设了“古典诗文名篇选读”“古典诗词鉴赏与创作”“鲁迅作品选读”“鲁迅与中外文化”等课程,历史学科开设了“中国文化概要”“文物与古代社会”“东京审判”“东京审判与近现代亚太地区政治外交”“中国对外关系史”“中外文化交流两千年”等课程,哲学学科开设了“《四书》选读”“中国文化及其哲学”“法国启蒙运动与中国思想”等课程。这些课程都增进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在塑造学生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2.科研工作

近五年来,人文学院文史哲科研发展势头强劲,涌现出了一系列高质量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与上海交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大方向上高度契合。

(1)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中文学科某教授团队致力于左翼文学研究,某特聘教授团队致力于抗战文学研究。上述研究对鲁迅、茅盾、郭沫若、老舍、丁玲等近代爱国作家的深入探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在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方面提供鲜明生动的范式。历史学科某特聘教授团队致力于东京审判研究,先后出版了《东京审判研究丛书》《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索引、附录》《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证据文献集成索引、附录》《国际检察局讯问记录索引、附录》《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中国部分》《东京审判研究手册》等一批关于东京审判的译注和学术著作。这些学术资料和研究著作向读者全面展现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审判的始末,有力回击了日本政府、右翼势力否认侵华战争的企图,在宣传爱国主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2)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学科某资深教授团队致力于传统神话研究,某特聘教授、某教授团队致力于古代文学研究,哲学学科某特聘教授、某教授从事中国哲学研究。以上研究深入开凿宋元明清文学、民俗文化、传统儒学、中国哲学等传统历史文化宝库,相关研究成果在《中国社会科学》等权威期刊发表,在某种程度上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增进了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历史学科某讲席教授团队对抗战时期的敌后战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相关成果发表于《中共党史研究》等权威期刊;某教授团队专注于中共党史研究,新著客观真实地还原了长征期间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为捍卫中国革命果实与张国焘集团斗争的伟大历程,在学界和舆论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上述研究用充分的史料、充足的论据论证了中国共產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及对中国革命的不朽功绩,对国内外甚嚣尘上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进行了强有力的回击。

3.社会服务工作

人文学院始终注重咨政建言,为国家战略、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近五年来,向中央等相关部门提供了多份决策咨询报告。一部分报告被中央高层审阅批示,并被相关部门采纳致谢。

近年来,人文学院亦主动对接国民和社会需求,传递正能量。例如,人文学院积极呼吁倡导成立“东京审判纪念馆”以进行国民爱国主义教育,又呼吁将东京审判纳入国民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了有关部门的积极响应,许多呼吁已经逐步在落实当中。人文学院又成立了神话学研究院,积极主动对接上海市委宣传部着力推进的“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

总之,近五年人文学院文史哲学科在教学层面,帮助上海交通大学学生提升了人文素养,坚固了爱国主义信念,增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树立了正确的历史观,塑造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在科研层面,相关研究成果在海内外学术界和思想界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作用和宣传效应;在社会服务层面,积极发挥了哲学社会科学的“经世致用”功能,始终将国家发展、社会需要放在第一位。

当然,尽管目前人文学院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与上海交通大学思想政治工作在大方向上高度契合,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宏观而言,部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在贯彻落实思想政治工作方面仍处于散兵作战、各自为政的状态,缺乏系统性、长期性和持续性。具体而言,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学院课程、学术话语稍显西化,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比较薄弱;(2)师资队伍思想建设不足,存在重业务、轻政治、轻思想教育的倾向;(3)学生培养偏重于学术训练,在价值引领方面不够重视;(4)研究成果向思想政治工作的转化利用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等等。

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通过学院层面因势利导,从制度设计方面入手,建立健全立体式的长效机制,以更好地服务于上海交通大学的思想政治工作。

三、建立健全长效责任机制,服务上海交通大学思想政治工作。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文史哲学科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方面与落实思想政治工作存在契合点,亦存在一定的增长点和突破点。今后有必要建立健全立体式长效工作机制,逐渐形成一套系统、长期、持续且行之有效的制度。具体而言,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升:

1.加强规划学术研究方向的导向性

(1)意识要到位。梳理文史哲三大基础学科可以看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体现出强大的价值观塑造能力,与思想政治工作存在诸多契合点、生长点。然而,这些契合点、生长点并不完全是有意识地、主观地配合思想政治工作而培育、建设、成长起来的。所以,院系今后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应当高度重视、意识明确地挖掘、提炼、引导、培育这些契合点、生长点,为上海交通大学思想政治工作服务。

(2)规划有导向。院系每年在规划学院发展、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时,应当把服务上海交通大学思想政治工作摆到更明确、更突出的位置,侧重契合点、生长点的规划,形成长效机制。

(3)投入应增加。院系评议审核学科建设经费时,应加强引导各学科增加契合点、生长点的经费投入权重。

2.推进师资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

(1)做好师资队伍的自我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4]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师资队伍首先自我要求要过硬,自我学习不放松,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和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才能在教学科研实践中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2)做好师资队伍的引进工作。在引进师资时,更加注重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考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方搜集信息,还有必要引进人员原单位走访调研,保障引进人员经得起检验,传播得了正能量。

3.提高党团活动的质量并实现常态化

(1)邀请专家教授融入“主题组织生活会”“主题团日”。目前人文学院已经着手进行相关工作。例如,为纪念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爆发80周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宣判69周年,人文学院多个支部联合举办主题党日活动,参观“东京审判专题展”,邀请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研究中心主任、人文学院某教授做专题演讲,使党员同志接受国家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洗礼。今后,此种活动应该在党团组织的领导之下常态化、长期化。

(2)联合其他院系举办特色党建活动。目前人文学院亦已着手相关工作。例如,人文学院与校内五个学院党委联合开展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首场主题教育活动,邀请军史党史研究专家、人文学院某教授做《不忘初心,从井冈山到古田会议》专题讲座讲授“长征精神”,通过重温党史,加强了学科间的沟通和交流,同时增强了党性教育,深入浅出地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洗礼。

4.发挥课堂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1)充分用好课堂主渠道,进一步加大相关课程开设力度和范围。通识教育要注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专业课堂要注重“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4]今后应对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进行系统的规划,做到“课课有思政”,使思想政治真正贯彻到课堂中。具体而言,今后须进一步发掘利用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校史、党史、近现代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加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和留学生语言文化類公共课程的建设,重点打造一批精品核心课程,完善课程体系,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2)建立学院教材及课程规范机制,加强课堂教学监管和教材审查。具体而言,院系应进一步完善“马工程”重点教材的统一使用机制,在制度上促进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规范教材选用,以确保在教学中贯彻落实思想政治工作。

(3)协调处理教学与学术的关系,改变重业务轻政治的模式。院系应督促教师在课堂上守好政治红线,不能以所谓学术中立、价值中立为名,宣扬历史虚无主义;不能以教授学生业务为理由,放松思想政治教育。

5.依靠留学生群体传播“中国好声音”

人文学院每年招收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上千名。院系依靠留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切身感受,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国好声音”、讲述“中国好故事”,对于塑造我国的国际形象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可以进一步将课堂学习与语言实践和中国社会考察活动相结合,组织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意大利、韩国、日本等各国留学生参与,使他们对共产党领导之下的中国发展变化,产生进一步的直观感受与深入了解,更好地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国好声音”、讲述“中国好故事”。

6.积极扩展校园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

归根到底,思想政治工作要为国家和社会服务。因此,在今后社会服务工作当中,文史哲等学科应该进一步对接学校和国家战略需要,咨政建言献策。目前人文学院在倡导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深入研究中共抗战的中流砥柱作用等方面已经做出积极贡献,还需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更加主动呼应主流思想政治工作,主动对接国民和社会需求,传递正能量,通过多种多样的宣传活动形式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入社会,积极扩大校园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

四、结语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形势下,高校必须深入学习领会,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指导工作,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文史哲基础学科院系可以将艰深难懂、高度理论化的政治理论,转化为内容饱满、生动形象的学术研究和专业学习,达到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因此,高校文史哲院系可从以上角度积极探索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与落实思想政治工作的契合点,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建立健全立体式长效工作机制,为高校落实思想政治工作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鲁言.意识形态工作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J].红旗文稿,2016(6).

[2]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3]蒋红.深刻认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识形态属性[EB/OL].光明网,http://theory.gmw.cn/2016-08/24/content_21624071.htm.

[4]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基金项目:2017年度上海交通大学党建研究课题(项目批准号:DJLX201721)。

作者:黎晓玲

古代文学教学与民俗文化论文 篇3:

试论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历史与文化发展的精髓,同时,也是我国珍贵的文化财富。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传统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渗透传统文化,既能够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笔者依据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在本文当中阐述了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渗透的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渗透

语文是兼具工具性与知识性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语文教学内容中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历史知识。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历史文化学习与交流的重要途径,还是学习其他各学科知识的重要基础。同时,传统文化对于小学生构建自身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获得身心健康的成长。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传统文化,是当前的一项重要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本文探析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以期能够给予教育工作者一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一、在古诗词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同时也集中体现出中华历史文化发展进程,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图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集大成者,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理念、行为方式对中国历史文化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小学教育阶段,有效地渗透传统文化是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无处不在,涵盖了古代诗词歌赋、古代文学名著、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民俗文化等多个方面。 在现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通常是通过文言文教学,来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小学生通过诵读与背诵古诗词,来体会古诗词的意义以及其所蕴含的唯美意境,让他们深入认知与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以及感悟古诗词中唯美的意境,并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与自主学习,培养与提升其想象力与创造力。

例如,在教学《江南春》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进行预习,尝试自己先对诗词进行解读,教师再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来有效地创设相关的问题来引导学习。这首诗词用精炼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江南春景的美丽画卷。教师可从诗词内容中提炼出相关的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可以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中感知与体会到什么?通过这样的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思考与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与理解诗词当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教师在古诗词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进一步让学生从古诗词中认知与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索,以此来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构建起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有多样化的中华传统文化资源,这便是学生学习与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小学语文教学长期沿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较为单一,致使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必须依据小学生自身的学习心理特点、认知理解能力,在教学过程当中紧密联系传统文化知识,让小学生行之有效地学习与理解传统文化。

同时,教师要使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在教学古代诗词、文言文、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历史掌故等教学内容时,可充分利用多媒体影音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进行学习,并能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构建起一个轻松愉悦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快乐地进行学习,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传统文化学习中,从而使学生较好地融入到文化环境来进行深入学习。教师可创设多样化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教学情境中,深入感悟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例如,在教学《三顾茅庐》一课时,教师为了有效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学习的兴趣,可借助创设趣味性小故事来导入教学情境。教师可给学生讲述关于诸葛亮的历史掌故与民间传说,例如,可讲述“木牛流马”的小故事。让学生能够认知与了解“木牛流马”是诸葛亮发明并制造的一种运输工具,分为木牛与流马。史书《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三国志·后主传》有相关记载,其是当时蜀军运输军粮的一种主要的运输工具,这是中国历史上记载较早的一种人造半机械化的运输工具,也是古代的一种“机器兽”。

通过这样的故事情境的创设,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内容。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传统文化的知识领域,同时,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较好地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三、借助民族传统习俗,有效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在小学生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时,为了充分体现出学习的实效性,应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进行紧密结合,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与民族传统习俗有关文章的诵读比赛;指导学生以教学剧、讲故事的方式来表演与民族传统习俗有关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让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让小学生能够深入感悟与体会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我國具有多姿多彩的民族习俗与传统节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民族习俗与传统节日,来激发学生学习与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例如,我国的春节、清明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教师可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介绍这些传统节日的由来,在这些传统节日中,又有什么样的民间习俗,以及这些民间习俗体现出的意义是什么,人们为什么要以此种方式来庆祝节日。另外,教师还可向学生介绍各个少数民族的节日、民族风情及民族习惯,进而营造起轻松愉悦的班级文化氛围,让学生能够较好地接受传统文化。

对于传统文化而言,民族性与传承性是其显著的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进而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让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进行紧密结合,让学生能够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例如,在教学《北京的春节》一课时,教师可将“春节文化”拓展到全球领域来进行讲解,因为,春节是全球所有华人最为隆重的节日之一,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来播放与春节相关的图片与视频等,使学能够直观形象地认知与了解春节习俗。同时,教师还可将课文当中的北京的春节习俗与其他地方的春节的习俗进行对比,让学生能够通过节日的习俗,来更加深入认知与了解优秀传统文化。

教师可将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到其他民间习俗知识上,例如,中秋节登高赏月、吃月饼的习俗;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的习俗;元宵节猜灯谜、吃汤圆的习俗等,并组织学生开展背诵与节日习俗有关的古代诗词等教学活动,从而,较好地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最终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与文化素养。

总之,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要有效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必须切实转变教学理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地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并获得全面发展,通过学习传统文化,让学生传承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

参考文献:

[1]蒋改红.浅析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新通信,2018,(4).

[2]任静.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析[D].贵州师范大学,2017.

作者:蔡华北

上一篇:王安石人才观与学校教育论文下一篇:县级单位预算精细化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