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论文

2022-04-30

摘要:作为工业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统计工作急需加强。本文探讨了工业企业统计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工业企业统计建设的几点建议。关键词:统计;工业企业;经营管理前言:统计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常规的管理技术,是研究工业企业再生产过程和成果的有效工具,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工业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工业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论文 篇1:

工业企业统计报表质量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摘 要:工业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如何保障工业企业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是统计工作的一项重任,在“四大工程”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工业统计数据质量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状况,关乎着党与国家的决策。但是,在各类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工业企业统计报表质量常常存在数据拼凑、数据不同一、数据不完整等问题。该文主要针对提升工业企业统计报表数据质量的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工业企业 统计报表 数据质量

1 企业统计报表质量评判办法

1.1 要保持报表的逻辑关系平衡状态

在企业的报表中有多重指标,这些指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那么各个指标的逻辑关系要保持平衡状态,否则就是为质量低下。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就是跨级指标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公式。等号成立则表示三项指标状态平衡,否则就代表这这三个指标不合格。

1.2 要保持相关指标变化趋势的一致性

企业报表里的很多指标具有相关性。如企业营业利润就会随着企业营业收入的变化而做着同向的变化;再如销项税额=主营业务收入增值税率,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所以主营业务收入和应交增值税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所以说我们在看报表的时候要注意这些指标的趋势是否一致,如果发现异常变动,要及时查找原因,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1.3 要从整体角度关注数据的可行性

对于报表的质量的评判,不仅要从数据发展趋势的一致性来看,还要从整体角度来分析数据的可靠性。对于企业数据报表的每个指标如果单独检查,很难发现其中的问题。只有通过他们之间的联系从全局考虑。

2 影响工业企业报表数据质量的因素

2.1 基础工作薄弱

企业数据统计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由于现在的企业大多数只重视会计,对数据统计重视程度不够。所以统计人员大多是身兼数职,且调动频繁。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且责任心不强,在日常工作中只是应付差事,机械填表。数据的搜集、整理、汇总不规范,影响了报表的整体质量。

2.2 指标设置过于复杂

在统计报表中很多指标是复合指标,不能直接从有关财务资料中取得数据。需要会计人员查阅大量的会计明细科目才能取得。如果企业会计制度不健全,也会影响数据报表的数据质量。

2.3 使用報表的各方信息不对称

企业需要向不同的管理部门提供数据报表,而每个管理部门根据企业提供的数据有不同的作用。统计报表作为一种综合报表,涉及的数据类型种类繁多,企业在各套报表中选择数据,容易导致数据混乱,不用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工业增加值会有很大的偏差。因此各部门之间信息不共享,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企业数据报表的重要因素之一。

2.4 政府行为不规范

企业会根据政府部门的关注问题,对响应的指标人为进行干扰。如果单独提高相关联的指標中的一个,而没有对相关的指标进行响应的调整,这也会影响整套报表的数据质量。

3 提高工业企业统计报表质量的建议

3.1 加强统计法治观念和职业道德教育

企业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和统计工作相关管理人员的法律观念,都影响着统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也对统计报表的数据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企业领导和统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教育,组织他们认真学习《统计法》,定期进行培训工作,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3.2 组织统计人员进行培训学习

加强统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让工作能力强的人经常学习先进的统计手段,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对工作能力较差的统计人员,通过培训,加强基本的工作技术知识和提高统计能力,让他们从做好统计工作的基础抓起。时下计算机技术已经应用到了工作各个方面,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度。所以要建立起一套有力的统计质量管理体系,以维护统计数据管理相对独立性。

3.3 实现统计执法和规范政府行为的并重

一是严格执法,杜绝弄虚作假,对于违法者一定要追究其法律责任;二是科学设计统计指标,加强有关指标的可操作性,减少或者避免使用复合指标;三是淡化考核,减少对企业统计的干扰。在数据质量的评估方面,不仅要从指标方面进行分析,还要考虑到数据的整体性,不能孤立的评估各类报表数据,深入分析其中的问题,看是否与其他数据一致。

3.4 注重统计数据质量的抽查

在统计数据质量的抽查方面,需要针对性来抽取相关的样本,必要情况下,需要回避部分企业,如产值下降大的企业、增加值率偏低与毛利润偏低的企业。并做好准备工作,包括现场检查区域、企业海关信息情况、出口交货值等等。并对企业部门的数据进行调查,到财务部门收集相关的会计报表、缴税清单,看企业统计数据与会计报表的数据是否保持一致。此外,要到人事部门,了解企业人员数据,并与财务部每月发放工资人员数据核对,从中也可大致掌握企业的生产规模。到销售部门,查看企业订单汇总及销售合同汇总,以检查企业账面收入是否与销售合同一致,有无账外收入。到仓库,查看出货清单及仓库台账,与财务部的存货进销存账进行核对,以检查企业是否将所有出库商品计入收入。

4 结语

总之,企业报表数据的有效性对于决策层的决策和管理人员对企业的考核有着重要的作用。从企业到政府部门要重视企业的统计工作,加强对企业工作的管理,提高数据报表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辛金国,严兴良.网络直报条件下企业统计数据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3(13):31-33.

[2] Brian A. Rutherford.Obfuscation, Textual Complexity and the Role of Regulated Narrative Accounting Disclosure in Corporate Governance[J]. Journal of Management and Governance,2003,7(2):187-190.

[3] 赵学刚,王学斌,刘康兵.中国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经济评论,2011(1):145-154.

[4] 宋文光.企业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8-29.

[5] Asad Elahi.Challenges of data collec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Pakistani experience as a way forward[J]. Statistical Journal of the IAOS,2008(1,2).

作者:黄小凡

工业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论文 篇2:

统计在工业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摘 要:作为工业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统计工作急需加强。本文探讨了工业企业统计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工业企业统计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统计;工业企业;经营管理

前言:统计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常规的管理技术,是研究工业企业再生产过程和成果的有效工具,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国内工业企业当前的统计工作还存在着诸如企业统计力量薄弱、统计机构不健全、统计服务水平偏低等问题,这阻碍了统计工作的全方位开展,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1.工业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统计工作不受重视

由于工业企业统计工作所能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因此统计工作长期以来得不到企业管理者重视,认为统计工作的职能单一,对决策没有太多实际的指导意义。统计部门和统计岗位被撤销或合并,统计人员变动频繁,其统计业务水平往往较低。此外,企业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不健全,应核算而无记录或不及时、不准确记录的现象普遍,统计数据和统计指标的质量较低。同时,对相关统计法律法规的要求和规定,尤其是对统计基础工作的规定,缺少深入了解。

1.2缺乏健全的统计制度建设,统计分析水平低

长期以来,企业主营业务统计大都由其他部门负责,统计部门缺少独立性,数据受人为因素影响较重,这影响到了统计数据的权威性和真实性。许多企业统计人员仍以汇集、处理企业内部数据为主,往往偏重于统计报表,对于体现企业管理水平以及给经营决策提供参考的指标,很多并未进行统计和处理。对统计数据,缺少洞察力和更深层次的分析,给出的统计分析只是纯粹的数据说明;对外部的市场信息则缺少搜集、整理和加工分析能力,对企业经营策略和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没有进行分析。这些都影响了统计工作在企业中正常发挥作用,无法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有效的统计信息,也难以保证企业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保持旺盛生命力和活力。

2.增加统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2.1规范统计工作

在企业的质量管理过程中,需要保证相关的管理知识普及到各类人员。为实现统计技术的规范管理,应提供相应的作业指导书或指导性文件。同时,相关人员的行为应严格遵照相应的操作规程,不应在审核前临时补资料,而应严格、规范地执行质量管理的要求。

2.2全面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

企业发展和改革离不开人,统计资料、数据和分析报告同样离不开人,因此,应设法提高统计人员的热情和积极性,要有效地加强统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将人的作用进行充分发挥。首先,要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认识。使其认识到统计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其认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其次,应帮助统计工作人员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强化其生产、管理意识。还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对统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增强统计队伍专业化建设,促进其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企业必须保证统计工作人员的稳定性,并要求统计人员具有统计从业资格证,持证上岗,严格执行统计法的相关规定。同时,还应帮助统计人员学习生产知识,深入实际,全面认识生产过程。通过多途径的培训学习,引导和鼓励自强上进,使得统计人员在管理和生产方面获得全面提高,对各车间的情况、工艺流程、设备管理等方面能有所了解。

2.3制定科学的统计评价体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企业综合统计工作必须要彻底摆脱传统统计观念和体制的束缚,要不断更新观念,认真定位好服务对象。这就要求工业企业综合统计的重点必须从上级主管部分服务的报表型统计模式转变到主要为本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服务的综合信息型统计模式上来。统计的内容、统计分析和预测都要以企业的目标定位为依据,要以满足企业效益为根本出发点,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职能。

统计部门要为企业设计一套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同时尽快制定规范、可行的检查方法和数据质量控制,以及统一和完善的数据评估体系,在数据评估方面做到有法可依。要及时提供准确的、完整的统计资料和统计信息,加强统计监督,统计服务应系统化和优质化,利用已掌握的数据和资料,为企业的经营决策重点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和资料,提升未来一段时期内的经济预测的准确性,将统计的作用最大化。

2.4提高统计信息自动化

在当前的经济条件下,各方面对统计信息的需求增长迅速。要提高统计效率,就必须实现统计信息自动化。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统计信息的记录、保存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的纸存转变成了光载,统计信息自动化使高速化处理数据得意实现,数据传输网络化、数据贮存资源化。以此提高工业企业的工作效率,实现统计信息整理的科学、现代、规范化,建立大容量的企业数据库,并且还可减少统计数据在处理、传输和贮存等环节的技术误差及逻辑错误,这有助于从机制上建立职能管理较为独立的统计管理体系。

结语:

统计工作在工业企业管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在工业企业经营管理中统计工作所发挥的作用,努力做好企业的统计工作,通过统计手段,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展开分析和研究,充分发挥统计工作在工业企业管理中的记录、预测、决策等多方面作用,从而提高工业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黄念臻.浅议统计技术在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河北企业,2007(7):13-15.

[2] 许青.浅淡现代企业如何做好统计工作[J].发展,2006(09): 21-23.

[3] 彭海龙.对加强工业企业统计基础建设的思考[J].青海统计,2012(3):36-38.

[4] 李虹.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1-13.

作者:韩利娟

工业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论文 篇3:

中国主要价格指数间传导机制研究

收稿日期:2012112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研究”(09&ZD040);国家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中国能源—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研究”(11&ZD04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CPI偏差理论、测度方法与中国应用研究”(12YJC910005);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中国CPI数据质量与偏差测度研究”(NECT110029)

作者简介:吕光明(1978-),男,河南洛阳人,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等方面的研究。Email:lgmdufe@163com

杨滨嘉(1988-),女,甘肃兰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应用统计研究。Email:benitayang97@gmailcom

摘要:价格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核心变量,其传导机制是宏观经济运行监测和调控中需要密切关注的关键问题。本文选取4个价格指数RMPI、PPI、CGPI和CPI,借鉴使用Toda和Yamamoto以及Dolado和Lütkepohl提出的Granger检验改进方法,对中国价格传导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除由生产链条向消费链条正向传导存在阻塞外,中国市场价格传导整体较为顺畅;中国的价格变动较多地由需求因素驱动。这一结论对国民经济运行的监测和调控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价格指数;传导机制;Granger检验改进

一、引言

在成熟市场经济中,价格是经济运行的核心变量,是资源配置的指示灯,其变化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近10年来,中国以CPI和PPI为代表的价格指数先后出现了3次较为明显的起伏波动,给国民经济的持续、平稳运行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影响。在这一背景下,国家宏观调控已经把保持物价水平的相对稳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然而,物价变化不仅是指CPI和PPI的变化,而且还涉及到生产—消费链条的采购、生产、流通和消费等环节上的诸多价格变化。按照所属环节的关系,这些价格又可以勾勒出一定的上下链条关系。因此,实证研究这些价格指数间的链条关系及相应的作用机制,进而揭示通货膨胀的性质和成因,是目前宏观经济运行的监测和调控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早期的实证研究多以CPI与PPI两大价格指数为研究对象,借助于时差相关或分布滞后回归分析技术进行,发现PPI相对CPI有3—6个月的滞后期。后来的一些研究开始借助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这其中以贺力平等 [1]的研究最为典型。贺力平等采集2001—2008年的月度数据,借助于水平型VAR模型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后发现,处于下游的CPI是上游PPI变动的单向Granger原因,且后者经过1—3个月的时滞会对前者的变动做出反应。这一结果不仅是对以前研究结论的颠覆,同时也意味着需求面冲击比供给面冲击对国内价格走势影响更大。

贺力平等的研究引发了更多学者加入到中国价格传导关系与机制的激烈争论中。宋金奇和舒晓惠[2]认为,PPI与CPI同比增长率存在协整关系,然后借助于VEC模型研究发现,长期内两者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而短期内只存在CPI对PPI的单向因果关系。白雪梅和吴德燚[3]考虑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PPI和CPI的变化影响,构建四变量水平型VAR模型,研究发现PPI是CPI的单向Granger原因。张同龙[4]认为,水平型VAR模型有利于观察长期因果关系,但不能分析短期因果关系;差分型VAR模型有利于观察短期因果关系,但不能分析长期因果关系;而VECM模型则能够同时观察长短期因果关系,通过构建PPI和CPI的二元VEC模型检验发现,两者的因果关系走势是CPI影响PPI,而不是相反。徐伟康[5]构造定基数据序列,建立二元VECM模型后发现,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CPI和PPI都互为Granger原因。张成思[6]认为,只分析PPI和CPI可能无法反映价格指数间的动态效果,从而削弱分析结果的稳健性,为此进一步引入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企业商品价格指数构建VEC模型分析后发现,上中游价格对下游价格具有显著动态传递效应,而下游价格对中游价格以及中游价格对上游价格存在反向传导的倒逼机制。崔惠民和张厚明[7]采用二阶矩Granger检验方法对CPI和PPI不确定性传导关系研究发现,CPI到PPI方向是不确定传导的主体路径,而PPI到CPI仅起到相对较弱的反馈效应。

尽管目前国内研究在结论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但这些研究在价格变化问题的本质、检验方法改进、变量选取与处理等方面都取得较大的进展。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拟选取4个

二、变量选择与数据处理检验

1研究变量选择

在编制范围内,不同商品和服务平均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体现于价格指数。在相关研究和实务中,经常关注的价格指数有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RM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企业商品交易价格指数(CGPI)、商品零售价格指数(RPI)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其中,RMPI是反映工业企业作为生产投入而从物资交易市场和能源、原材料生产企业购买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产品时,所支付的价格水平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统计指标,其根据9类材料498种产品价格调查后计算得到;PPI是反映全部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总水平的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其根据39个工业行业大类4 000多种产品价格调查后计算得到;CGPI是反映国内企业之间物质商品交易批发价格变动情况的指数,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791种企业间集中交易商品价格调查后计算得到;RPI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相对数,其根据14大类300多种商品价格调查后计算得到;CPI是综合反映各种消费品和生活服务价格的变动程度的统计指数,其根据8大类700多种商品和服务价格调查后计算得到。

根据生产消费链理论,上述价格指数间的关系可描绘为:RMPI(原材料成本)→PPI(工业品制造成本)→CGPI(批发成本)→RPI或CPI(零售成本)。考虑到2000年后CPI取代RPI成为中国价格统计中的核心指标,且CPI比RPI的覆盖面更大、含义更广,因而在零售成本环节选用CPI而舍弃RPI。这样,本文最终选择的变量是RMPI、PPI、CGPI和CPI。

2变量数据的处理检验

本文变量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经济信息网数据库,数据频率为月度,相应的样本区间设定为1998年1月至2012年6月。4个价格变量的原始数据均为年度同比数据,若假定1998年12个月份价格水平为100,就可以将年度同比数据转换为定基数据,然后采用X-12方法进行季节调整,再取自然对数。最终处理得到的数据如图1所示。

在建模之前需要检验确定变量的单整阶数,这里采用ADF检验方法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4个变量的水平序列均为不平稳过程,一阶差分序列均为平稳过程。换句话说,4个变量的单整阶数为1。

根据检验变量时序特征的不同,研究通常使用的Granger因果检验模型有3种形式,分别是水平型VAR模型、差分型VAR模型和VEC模型。然而,由于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方法多种,检验模型形式选择多样,受到检验变量时序特征及其检验方式的影响,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在模型形式上会出现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在模型推断上会出现偏差,进而导致结果上

四、检验结果及分析评论

1价格传导关系的Granger检验结果

本文借助于Eviews软件,采用TYDL方法,选取RMPI、PPI、CGPI和CPI等4个变量构建四元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模型。其中,根据单位根检验结果确定d的取值为1,根据LR准则、FPE准则、AIC准则、SC准则和HQ准则绝大多数结果确定k的取值为2。在四元模型框架下,各变量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根据表2,在生产链条内部,RMPI与PPI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在消费链条内部,CGPI与CPI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而在生产链条到消费链条之间,仅存在从CGPI到PPI、从CGPI到RMPI、从PPI到CPI的单向因果关系。这些因果关系虚线箭头表示仅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Granger因果关系成立。

2Granger检验结果的分析与评论

价格是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信号指标。价格依附商品的生产—消费链条而在相应的价格指数上相互传递,进而形成不同的传导关系和作用机制。具体地,按照成本推动理论,来自供给面的冲击发生后,整体价格水平的波动首先出现在上游的基础产品和原材料领域,然后沿着产业链逐步向生产领域扩散,最后传导到流通、消费领域。同时,按照引致需求理论,来自需求面的冲击会导致价格传导出现逆生产链方向的变化。价格传导机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价格变动引起的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内在机制,是价格作为杠杆作用的体现与作为上下游价格链条的传输过程。结合前面的检验结果不难发现,中国的价格传导机制是:从传导关系上看,在生产链条和消费链条内部,价格信号的正向传导和逆向传导较为顺畅;在生产链条和消费链条之间,价格信号的正向传导存在阻塞,而逆向传导相对顺畅。从传导作用机制上看,主要价格指数的反向因果关系相对较多,这意味着,尽管不能完全排除供给因素的影响,但中国的价格变动较多地由需求因素驱动。

中国需求相对主导的价格传导作用机制同当前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经济特征密切相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经济逐渐步入了买方市场时代,在生产链条上,地方政府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过热,形成了庞大的生产加工能力,造成供给严重过剩;而在消费链条上,消费市场疲软,消费需求相对不足。在这一“高投资、低消费”的背景下,投资、出口等需求面冲击更容易成为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一大诱因,进而引致其中的价格波动。很多研究已经表明,目前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存在“投资过热→价格上涨→宏观调控→价格下降→投资过热→…”的循环。当经济不景气时,中央政府一般会通过投资启动经济,地方政府出于本地区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考虑,往往通过税收减免和土地政策等优惠激发企业的投资热情,引发投资出现过热,出口开始增加,货币供应量逐渐增加,进而出现价格上涨。当价格上涨经过相互传导并导致通货膨胀出现时,政府会通过紧缩货币、压缩贷款等手段进行宏观调控,此时价格就会出现逐步下降。

中国不同市场环节差异的价格传导关系同市场环境、定价机制和库存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原材料环节,企业生产经营多具有自然垄断特征,市场进入门槛较高,企业定价能力较强;在工业品制造环节,市场进入壁垒相对较少,具有较好的完全竞争市场特征,企业多为价格的接受者;在批发环节,企业采购数量较多,并持有较大库存,其议价能力通常较强;在零售市场环节,消费者数目众多,消费金额较少,议价能力相对较差。在这一背景下,供给过剩的工业品的价格变化通常很难为批发企业所接受,而其他价格变化则相对容易进行上下游传递。

五、结论与启示

价格传导机制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是体现总体经济运行是否顺畅的信号。本文选取4个价格指数RMPI、PPI、CGPI和CPI,借鉴使用Toda和Yamamoto以及Dolado和Lütkepohl提出的Granger检验改进方法,对中国价格传导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除由生产链条向消费链条正向传导存在阻塞外,中国市场价格传导整体较为顺畅;中国的价格变动较多地由需求因素驱动。

上述结论对国民经济运行的监测和调控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第一,改善国民经济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有效疏通价格的传导过程。目前,中国“高投资、低消费”的国民经济格局是造成价格传导由生产链条向消费链条正向传导出现阻塞的根本原因。因此,从短期看,应适度调控地方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过热势头,继续坚持扩大消费需求的政策。从长期看,应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一方面,应大力推进财税体制、银行体制和投资体制等领域的改革,从根本上抑制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另一方面,应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等流通市场的进入壁垒,打破垄断,进一步推进价格市场化的改革。第二,控制中国通货膨胀应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采取政策,但以需求面政策为主。中国目前将CPI作为反映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程度的重要指标。在市场经济下,任何需求面或供给面的冲击都会引起相应领域的价格变动,再通过具体的价格传导机制最终传递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就中国而言,控制通货膨胀,不仅需要从供给面入手,采取发挥企业生产活力,保障市场供应的政策,而且更需要从需求面入手,采取控制货币流动性,抑制投资需求和投机需求的政策。

参考文献:

[1]贺力平,樊纲,胡嘉妮消费者价格指数与生产者价格指数:谁带动谁?[J]经济研究,2008,(11):16-26

[2]宋金奇,舒晓惠PPI与CPI的关系: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研究[J] 价格理论与实践,2008,(10):50-51

[3]白雪梅,吴德燚我国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的传导机制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12):49-54

[4]张同龙需求拉动,还是投资推动——基于新一轮通胀周期的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10,(1):9-17

[5]徐伟康对“消费者价格指数与生产者价格指数:谁带动谁?”一文的质疑[J]经济研究,2010,(5):139-148

[6]张成思长期均衡、价格倒逼与货币驱动:我国上中下游价格传导机制研究[J]经济研究,2010,(6):42-52

[7]崔惠民,张厚明生产者价格指数与消费者价格指数的传导关系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1,(8):60-61

[8]Toda, HY,Yamamoto,TStatistical Inference in Vector Autoregressions with Possibly Integrated Processes[J]Journal of Econometrics, 1995, 66(1-2):225-250

[9]Dolado,JJ,Lütkepohl,HMaking Wald Tests Work for Cointegrated VAR Systems[J]Econometric Reviews, 1996,15(4):369-386

[10]刘凤良,鲁旭CPI 与PPI 的“虚假传导”及其修正:一个相对稳健的实证框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8):91-102

[11]Yamada,H,Toda,HYInference in Possibly Integrated 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s: Some Finite Sample Evidence[J]Journal of Econometrics, 1998,86(1):55-95

[12]Clarke,JA,Mirza,SA Comparison of Some Common Methods for Detecting Granger Noncausality[J]Journal of Statistical Computation and Simulation, 2006,76(3): 207-231

作者:吕光明 杨滨嘉

上一篇:案例教学法在网络营销教学论文下一篇:施工企业经济效益企业财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