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论文

2022-04-18

摘要:基于不同视角,对近年来国内核心期刊上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进行综述,并稍加评述与建议,希望能够给国内企业指明发展道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论文 篇1: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未来展望

摘要:自“哈佛争论”以来,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成果日益丰富、研究体系逐渐完善。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起步较晚,研究缺乏“先天条件”,同时也“后天不足”。本文主要就近些年来国内兴起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做出简单的思考与展望,以此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些借鉴。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展望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近些年来主要集中在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研究。一方面,我国社会责任的研究起步较晚,此外,也受我国不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致使研究“先天不足”。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学术界研究方法的落后、研究视野的不开阔等,虽然研究成果丰富,但无法摆脱一味跟风西方研究而缺乏适合本国实际创新研究的嫌疑,致使研究“后天不足”。本文就笔者自己近来研究的感悟,以此提出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未来展望,进而也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些借鉴。

一、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展望

(一)研究方法要多样化。

回顾以往两者关系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学术界更多的采用了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而没有发现学者们跳出固有的计量经济学思维去尝试采用其他研究方法。笔者并不批判此种方法,它确实为此项研究带来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笔者略有疑虑,我们如何有效控制替代变量之间的内生性问题。当然,可以用很多计量检验的方法去修正。但是,如果发现企业社会责任绩效一个替代变量与其他变量间内生性很严重,按常理来讲它应该是最接近且最能反映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这时又出现了一个与其他变量内生性问题不严重但并不能显著表示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替代变量,那么,在研究时为了追求模型的稳健性,我们大概会倾向后者更多点。如此,我们能有效得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吗?笔者认为,这是不能的。由此,我们因引入不同的研究方法,来探讨企业社会责任绩效与财务绩效的关系。具体可以引用社会学、伦理学、博弈矩阵分析法、除计量经济学以外的实证研究方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例如,我们就可以运用实地调查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去社区、供应商、债权人、客户、政府去实地调查财务绩效表现优异(或者较差)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情况。通过深入实地让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进行满意/不满意的评价,而不是运用主观性的得分法去判断,以此得出企业社会责任绩效与财务绩效的关系。如果不满意情形占大多数,那么财务绩效未能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绩效。此外,在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绩效是否能促进财务绩效时,也可以选择那些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优秀(通过网络等方式评选)的公司进行相关研究。

(二)研究范围要更加包容。

例如,我们千篇一律的在某一行业中不断做两者关系的文章,尤其是制造业。笔者承认制造业中包含了向石油塑胶等污染型企业,重视他们的社会责任表现是理所当然的,但我们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毕竟污染行业仅仅是我们所关注的一个行业,我们不能仅局限于此。因此,在样本量上我们应不断将它扩大。例如,第三产业也是我国产业转型的方向,我们完全可以研究第三产业的社会责任表现,诸如劳工权益保护,食品安全等方面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此外,在经济结构转型时期,我们也可以研究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中小企业间的两者表现差异情况等等。

(三)研究结论要具有动态时效性。

在企业社会责任绩效与财务绩效研究中,我们首选研究的方法是计量经济学方法,它是实证研究方法的一个分支。实证研究是一个“证伪”的研究过程,它主要揭示事物或现象究竟“是什么”。依据哲学发展的观点,事物是永恒发展的。那么在一个时间段被实证证伪过的事物或现象未必在下一个阶段还是那样的,因此在不同的时间段里已被“证伪”过的东西需要继续“证伪”,以保持其动态时效性。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在之前一段时间内广泛讨论过了企业社会责任绩效与财务绩效的关系,并且得出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而在以后很少讨论甚至不讨论了。如果这样,我们似乎完全把实证的“证伪”误认为“证明”了,而陷入学术发展的恶性“路径依赖”中。

二、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展望

(一)促进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统一规范的研究。

笔者认为,如今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较低的原因是:其一,缺乏统一的标准去规范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这使企业更多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信息披露,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方向而避开对自己不利信息的披露。这就造成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不真实可靠、不客观,带有很强的主观的形式化色彩。其二,企业缺乏对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视。例如,部分企业以牺牲周边环境来换取短期的利益,却不重视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治理以此玷污企业的社会形象而遭到利益相关者的抵制。在这两方面原因中,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结果。正因为缺乏统一的社会责任规范体系,由此带来了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薄弱。笔者建议,通过对不同行业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调查分析,我们可以参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企业社会责任准则》制定的研究,并将《企业社会责任准则》也分为《基本准则》、《具体准则》、《操作指南》三部分。这样在企业社会信息披露方面有了统一的标准可以参考,而不再是零碎的去参考《公司治理准则》、《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

(二)促进社会责任审计的研究。

现如今,在民间审计中,会计师事务所中注册会计师作为“审计警察”,通过对企业年度报告、内部控制报告等的审计促使企业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以维护利益相关者利益。但是,随着企业自愿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增多,怎样才能让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真实可靠?这有待我们展开对社会责任审计的研究。笔者建议,依据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报告审计的经验,中注协应积极完善社会责任审计制度的建立。其中,社会责任审计主体为会计师实务所,审计客体为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企业。至此,对于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企业,除了出具审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外,也应出具社会责任审计报告。以此促进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真实可靠。此外,中注协应定期评价社会责任审计报告的质量,对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较高的企业给予奖励(例如,在中注协网站公告),而对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较差的企业给予通报批评,以此来促进社会责任审计制度的不断完善。

(三)不断拓宽研究思路,促进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经济后果的研究。

正如之前所述,相比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研究,我国对其经济后果的研究成果甚少。因此,我们应不断拓宽思路,完善对此的研究。笔者建议,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多学科的思想来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经济后果。例如,运用财务学知识,研究企业社会信息披露与投融资行为、股利政策、自由现金流量等的关系;运用伦理学的知识,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社会道德、慈善等的关系;运用会计学知识,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企业盈余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等的关系。

三、总结

综上所述,以上仅仅是笔者近来研究中的一点点感悟,限于水平原因,在未来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完善中尚需学术界同仁的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汤晓建.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财务目标修正[J].中国证券期货,2013(1).

[2]汤晓建,杜剑.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现状、市场反应与信息质量分析[C].中国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汤晓建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论文 篇2:

不同视角下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

摘要:基于不同视角,对近年来国内核心期刊上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进行综述,并稍加评述与建议,希望能够给国内企业指明发展道路。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财务绩效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3.023

1 引言

近年来,国内很多企业盲目扩大生产规模,追求利润最大化,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其中不乏餐饮中使用地沟油,三聚氰胺毒奶粉,红心鸭蛋苏丹红,以及近期发生的山东假疫苗事件等等。这些都是企业采取不正当手段追求利益,忽视企业社会责任的结果。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企业应该采取合理的竞争手段追求利益,同时承担相应的企业社会责任。在我国,企业大多不愿意或不想承担社会责任,是因为企业认为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支出会给财务绩效带来负面影响,而这正好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的相悖。鉴于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意识的现象层出不穷,国内专家学者以及企业逐渐将目光投向企业社会责任。据统计,2012年国内共发布1700多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其中近1500份是企业发布的,非企业机构发布约200份,发布的报告数较前一年增长70%。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术界,都更为关注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因此,学术界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逐步升温,有关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颇多,他们希望能够厘清二者的关系,为企业发展并履行责任提供一条清晰的思路。

2 相关研究综述

2.1 基于财务绩效的研究视角

在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相关关系方面,杨熠,沈洪涛(2008),陈德萍(2012)基于利益相关者的理论,牛晓琴,张晓慧(2012),徐二明,衣凤鹏(2013)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实证分析了国内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相关关系。他们的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正相关。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企业获得合法地位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越好,对财务绩效的促进作用就越显著,二者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相互促进。

温素彬,方苑(2008),杨熠,沈洪涛(2008),刘录敬,陈晓明(2010),陈德萍(2012),张兆国,靳小翠,李庚秦(2013)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跨期影响。温素彬,方苑(2008),陈德萍(2012),张兆国,靳小翠,李庚秦(2013),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确实有影响,在当期这种影响表现为负,但在长期表现为显著的正。这是因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必然会产生一部分的资源消耗和成本支出,这种劳务成本使得企业当期支出增加而收益降低,即给财务绩效带来负面影响。而在当期内,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产生的良好效应并不一定能够抵消这种负面影响。但是,在长期内,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能够为企业带来多方面的益处,进而促进财务绩效的增加,而财务绩效的增加又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提供了资金支持,使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但杨熠,沈洪涛(2008),刘录敬,陈晓明(2010)有不同的观点。杨熠,沈洪涛(2008)实证研究发现企业承担当期社会责任对当期财务绩效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企业前期的社会责任却对当期财务绩效起到负面的作用。刘录敬,陈晓明(2010)通过实证分析认为,企业承担当期的社会责任与当期的财务绩效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这种影响是极其微弱的,前一期的社会责任对当期财务绩效有一定影响,前两期的社会责任能显著促进财务绩效的增加。

朱金凤,杨鹏鹏(2009),蒋红芸,景珊珊(2013),赵存丽(2013),吴方,严伟,邢潇倩(2015)以企业社会责任的衡量维度为切入点,研究社会责任的不同维度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朱金凤,杨鹏鹏(2009)实证分析了沪市A股691家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认为企业对政府和对债权人的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有显著地正向促进作用。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为负,这是由于国内企业的员工大多处于高压的工作环境下;企业对供应商的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也表现为负,这是因为短期内供应商采取利益保障的决策。蒋红芸,景珊珊(2013)考察医药企业的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得出企业部分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正相关的结论。赵存丽(2013)则明确指出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方面,民营企业较国有企业表现良好(徐二明,衣凤鹏(2013)的研究中也曾提及此观点),但二者显著性水平都很低。民营企业所承担的经济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正向促进财务绩效,而环境责任,创新责任则随着财务绩效的衡量标准不同而表现出与财务绩效不同的相关性。吴方,严伟,邢潇倩(2015)构建了股东、员工、政府、社会和环境五个方面的社会责任度量模型,实证分析了2008-2012年68家医药上市公司的统计数据,结果表明,企业履行不同维度的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均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企业对员工、政府的责任对财务绩效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对股东、社会和环境的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不明显。

此外,学术界还有关于创新创业企业的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当下正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双创”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中国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田茂利(2012)对现代服务业的创业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实证分析出创业企业的社会责任对创业绩效的影响呈显著性正相关。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使得企业为其与利益相关者相处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企业的创业绩效也会随之而改善。付强,刘益(2013)基于技术创新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创新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能够正向影响企业的绩效从而促进企业财务绩效的提高。社会媒体舆论能够正向调节基于技术创新的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并且媒体舆论的强度越大正向调节的效果越明显。

2.2 其他研究视角

张兆国,梁志刚,尹开国(2012)针对企业盲目扩大生产追求高额利润的同时而忽视企业社会责任的现象,以利益相关者为切入点,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原因,范围以及治理机制。从理论上建立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构架,丰富了利益相关者的理论,并从实际出发,促进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实现创新绿色可持续发展。

吴定玉(2012)认为供应链企业社会责任存在贡献与收益,监督与治理以及目标与内容3种错位,并立足于利益相关者逻辑,设计出供应链企业社会责任共同治理机制,提出政府与供应链各层面企业共同治理为主,媒体舆论,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监督为辅的对策。

黎耀奇,傅慧(2014)鉴于当下对旅游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不足,通过比较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在制造业与旅游业的影响,得出企业社会责任在旅游界都更为重要的结论,并通过对现有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的情况下,抛砖引玉,希望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与实践能够在旅游业方面得到相关学者,专家以及企业家足够的关注和长足的发展。

魏农建,唐久益(2009)基于对上海牛乳行业的实证分析,确定企业对社区,环境以及顾客三个维度方面的社会责任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不同,企业社会责任通过调节变量即企业形象和消费者感知来间接作用于顾客满意度,并且作用效果显著。企业盈利归根到底是由于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实践,因此在众多的利益相关者中,消费者无疑是企业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因而企业应该优先考虑消费者的利益,履行消费者的责任。

在社会责任意识觉醒的今天,无论是企业还是消费者都将社会责任视为自身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马龙龙(2011)发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确实存在,这一点与国别无关,但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程度却因人而异。消费者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益于自身,进而消费者出于自我价值的肯定和满足回应企业,即对企业产品或服务“货币投票”完成购买行为。那些认为企业不仅要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而且要履行相应社会责任的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在更大程度上受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程度的影响。

3 结束语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最早缘起于西方,1924年美国学者谢尔顿首次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在上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90年代初国内对社会责任的研究处于零星阶段,但近年来国内学术界聚焦于企业社会责任,尽管没有形成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统一认识,但学术界大多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自身发展是有长远利益和深远影响的。

本文通过对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研究的梳理,希望能够给国内企业一些明确的认识,即:(1)面对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已不能满足持续发展的要求,更应该从骨子里树立社会责任意识;(2)或许短期内,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财务影响不显著,甚至会带来财务上的负面影响,但是,从长期来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一定可以促进财务绩效的增加,而财务绩效的增加又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资金,这是一个良性循环;(3)企业应该格外关注诸如对经济,政府和对消费者,股东以及员工等利益相关者的责任,这些社会责任维度能够正向促进企业的财务绩效;(4)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的影响不再局限于促进财务方面,它对企业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5)企业社会责任是特定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丰富。因此,当下企业应该秉持绿色发展,开放共享的理念,致力于产品与服务的研发和创新,同时履行相应的企业社会责任,将提高产品与服务的质量和提升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有机统一,为企业长盛不衰开辟道路。

参考文献

[1]杨熠,沈洪涛.我国公司社会责任与财务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06):6068,151152.

[2]陈德萍.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2,(12):178181.

[3]牛晓琴,张晓慧.大型公司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相关性研究[J].会计之友,2012,(06):1618.

[4]徐二明,衣凤鹏.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市场发展与政府所有权的调节作用[J].中国流通经济,2013,27(11):9095.

[5]温素彬,方苑.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面板数据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10):150160.

[6]刘录敬,陈晓明.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14):149151.

[7]张兆国,靳小翠,李庚秦.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交互跨期影响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13,(08):3239,96.

[8]朱金凤,杨鹏鹏.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09,(07):135137.

[9]蒋红芸,景珊珊.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相关性研究——以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J].会计之友,2013,(01):4952.

[10]赵存丽.不同企业性质的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相关性研究[J].会计之友,2013,(02):2528.

[11]吴方,严伟,邢潇倩.医药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相关性的实证研究——基于68家医药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J].生态经济,2015,31(08):112116.

[12]田茂利.创业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创业绩效——基于现代服务业的数据[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04):198202.

[13]付强,刘益.基于技术创新的企业社会责任对绩效影响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3,31(03):463468.

[14]张兆国,梁志钢,尹开国.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02):139146.

[15]吴定玉.供应链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02):5563.

[16]黎耀奇,傅慧.旅游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述评与展望[J].旅游学刊,2014,29(06):107116.

[17]魏农建,唐久益.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顾客满意实证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6(02):106120.

[18]马龙龙.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J].管理世界,2011,(05):120126.

作者:陈广强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论文 篇3:

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文献综述

[摘 要] 伴随我国企业日益发展壮大及其引发的诸多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劳资纠纷、食品安全等,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被提上日程,并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与重视。本文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入手,依次从企业社会层次、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角度,概括评述了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最后进行评述。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国内研究

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至今,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已经历了接近一个世纪的进程。我国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源于对国外成果的学习、引进,集中于对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等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且以定性研究为主。本文对过去的研究文献做了进一步梳理,从四个方面总结国内研究的概况和主要成果。

一、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研究

刘俊海认为,“所谓公司社会责任,是指公司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们赢利或赚钱作为自己的唯一存在目的,而应该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进而刘俊海指出“由于法学上的‘责任,一语往往与‘义务’相连,没有义务,也无责任可言,所以笔者觉得公司社会责任称为‘公司社会义务’更为严谨些。”法学界的另外一位学者卢代富则认为:“所谓企业社会责任,乃旨企业在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义务。”这两种观点本质上都将公司社会责任归结为一种义务,这种“义务观”对于强化公司社会责任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由于其过分强调社会责任的必然性和外在性,而忽视公司内部治理动机对公司社会责任实践的巨大推动作用,因而不可避免的具有一些不足之处。

屈晓华认为企业通过企业制度和企业行为所体现的对员工、商务伙伴、客户(消费者)、社区、国家履行的各种积极义务和责任,是企业对市场和相关利益者群体的一种良性反应,也是企业经营目标的综合指标。贾生华、李丽企业在履行其囊括显性契约与隐性契约在内的综合性社会契约时,必须考虑的利益相关者合理的利益要求,企业社会责任不过是发达国家设置国际贸易壁垒。高尚全认为企业对社会的责任有两类:第一类是基础责任,就是立足于企业的发展;第二类是企业在承担基础责任过程中,必然产生的外部性问题,应通过制度来实现责任的最优分担。

许永盛认为公司社会责任是指在公司产权制度以及承载公司的社会环境的当代演进中所产生的,社会对公司所寄托的经济、法律、伦理和自由决定(慈善)的期望,以及公司为了自身利益主动实现这一期望,维护利益相关者权益的内在要求。这种观点强调了公司社会责任是社会期望和公司内在要求的互动产物,即外生化和内生化的结合体。刘长喜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对包括股东在内的利益相关者的综合社会契约责任,这种社会综合性契约责任包括企业经济责任、企业法律责任、企业伦理责任和企业慈善责任。

综合国内的研究,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大致从两个维度展开,即责任对象和责任范围。在责任对象上,企业在确保为股东提供较高利润的同时也要兼顾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在责任范围方面,存在两种观点,第一种是狭义的,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责任的一种,是企业除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之外的“第三种责任”;第二种是广义的,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涵盖经济责任、道德责任等各种企业责任,甚至与企业责任几乎等同的概念。比较而言,广义的观点更能全面反映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便于引导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设。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层次研究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三角模型

陈志昂、陆伟从企业社会责任的供给与需求角度分析,发展了企业社会责任三角模型,以帮助管理者评估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决策。他们将企业社会责任分为三个层级。最下面为法规层级,在这一层级上企业严格按照法律和规章的规定行事,属于服从性的行为;第二层为标准层级,其中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则属于依赖性行为,是按照社会风俗习惯、行业标准行事的;最上面一个层级是战略与道义层级,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边的战略区,右边的道义区。战略区包含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是管理者基于追求利润的企业战略的考虑而采取的,是对内外部各利益相关者的压力所作的积极反应。当大部分企业纷纷效仿的时候,战略区的社会责任行为会向标准层级迁移,成为一项新的标准。道义区中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实施的标准是管理者自身的价值判断,是由管理者的道义责任决定的,从短期来看,可能会偏离利润最大化目标,这些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往往会更有利于社会。战略区和道义区的波浪线区隔说明两者之间的界限是很难确定的。由于这种难界定性和不确定性,也由于管理者对个人声望和社会形象的考虑,采用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往往是道德区的。

(二)其他学者的研究

屈晓华指出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生态责任、伦理责任(包括慈善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文化责任。

刘继峰、吕家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自然的历史的经济发展过程的结果,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其中法律责任是前提,在责任体系中占据最高的位阶;经济责任是基础,道德责任是补充。企业的社会使命在于经济方面,但它必须顾及社会的愿望和反映,遵守法律规范,尊重社会道德准则。

三、基于相关利益者理论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企业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在消耗社会资源,平衡利益相关者各方的利益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结合体,它要求社会公平和市场效益的一致,始终把社会公平放在突出的位置,因此在我国提出公司的社会责任具有预防公司滥用经济力量,有利于公司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利益。利益相关者理论对“股东至上”原则进行了修正并明确了企业社会责任对象和内容。

四、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的研究

国内对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的研究起步较晚,马学斌、徐岩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所涉及的大多没有量值的概念,如何将定性概念转化为定量指标基于财务指标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研究并能用于定量判断就成为评价技术的关键所在。他们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线性插值原理,突破了传统的评价方法,建立了定量判断的科学评价模型来评价企业的社会责任,为了检验评价程序的可行性,他们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某大型电站锅炉制造企业为参照进行了系统的评价研究;李富平、宋爱东根据矿山企业的特点,从国家、职工、能源、社区生态5个方面提出了矿山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和灰色系统理论的综合效果测度法,对矿山企业社会责任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他们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模糊概念,它既没有明确的外延,而且内涵也相当复杂;古丽娜、张双武指出我国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证研究因为缺少国外研究所使用的类似KLD社会资料库中的数据而无法深入,从研究相关性的前提提出首先要进行我国公司利益相关者的识别、权重分配、公司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体系及其评价体系的设计;李立清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评价了湖南省293家企业的社会责任,选择的调查样本是以湖南省2003年度规模以上企业为母本框进行的,这些单位包括工业制造企业、石油化工企业、零售商业、饮食酒店业、农产品加工(含食品加工)企业、建筑业、采矿企业、烟花鞭炮制造和交通运输企业等九个主要产业的工商企业;周旭卉从社会责任的理论入手,探讨了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的构建原则,提出了一整套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体系;牛杰从构建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的依据入手,提出了一整套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标体系。

五、结语

综上所述,国内对企业社会理论的研究虽在近几年取得了些进展,但由于起步晚,并没有形成一致性的概念维度,关于CRS的研究还处于引进、吸收国外成果的阶段。对于基于中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有一定的探索,并且做了小范围的实证研究,但总体来说还存在很多不足,诸如没能制定出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没有系统阐述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价值观和这会责任呢驱动因素等。总而言之,国内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仍属于“拿来主义”,缺乏与中国实情的结合,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参 考 文 献

[1]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北京:法律出版,1999:6

[2]卢代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96

[3]陈志昂,陆伟.《企业社会责任三角模型》.经济与管理[J],2003(11)

[4]陈宏辉,贾生华.企业利益相关者三维分类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4.

[5]章金霞.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质量体系框架的构建[J].财会月刊,2009.1:105-106

[6]钱红光.西方国家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J].财会月刊,2009.3:66-67

作者:胡姗姗 吴晓璐

上一篇:输电线路爆破工程论文下一篇:课改局面开创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