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教育功能研究论文

2022-04-15

【摘要】作者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音乐课程的教学实践,充分认证了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通过音乐审美教育以及音乐相关知识的学习和音乐鉴赏,发挥音乐审美的核心功能;通过感受音乐的律动,提升审美情趣,感知生活的美好,缓解当代大学生的学业及生活压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以及心理的健康发展。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音乐的教育功能研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音乐的教育功能研究论文 篇1:

音乐教育功能在中职院校中的实践研究

摘要:音乐不止是艺术表演,更是修身养性的教育手段。对于音乐教育功能的开发与实践,有助于从音乐作品中体验音乐的内涵,促进学生审美素质的提升。中职音乐教育应该如何发挥音乐教育功能,如何从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融入音乐与学生德育精神,如何更好的借助于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来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教学实践;对策研究

中职阶段音乐教育功能的发挥,对于促进学生的艺术审美,尤其是通过优秀作品的感知来认识美、体验美,欣赏美,将是音乐美育功能的重要内容。当前的中职学生身心发展较为单纯,对于外界文化环境的辨别及认知缺乏自主性,特别是社会流行音乐,在内容上多倾向于爱情,而缺乏对高尚文化底蕴的熏陶,长期以往对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是不利的。中职阶段学校艺术课程教学纲要提出,对于公共艺术课程应该从美育方面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而音乐作为最直接、最广泛的艺术形式,对于学会情感的激发,增强学生对美的判断是弥足重要的。为此,本文将从音乐教育功能上,针对中职院校教学实际提出积极的建议。

一、音乐教育在中职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中的重要价值

音乐教育是当前中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综合性艺术,其价值往往是多方面的。一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借助于多种方式的音乐形式,从学生的直观情感上进行熏陶和感染,让学生从音乐教育中激发对生命的认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音乐欣赏与音乐实践中愉悦身心,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二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增进学生人格的塑造。对于音乐教育来说,教师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从师生间的探讨和学习中,发现作品的美;同时,在创新课堂音乐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的参与表演,从学生的感知中积累音乐审美经验,优化学生间的协作精神。音乐作为抽象而极富艺术形式的作品,对于学生情感的激发,深化学生的精神世界意义重大。三是音乐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在音乐作品讲解与感知中,从作品的创作内涵及欣赏中,学生不知不觉的喜好、情感、品味、气质等要素被激活,特别是在歌曲的演唱中,各类器乐的协奏下,学生能够从自身的发音与用气中把握每首歌曲的情感点,增进联想和想象。如引入民乐合奏《紫竹调》,小提琴协奏《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特殊民族音乐,从中来感受美和理解美。四是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认同感。音乐教育是开发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对于学生内心来说,从音乐实践中来体味合作的愉悦,从自我的内心关爱中来增强信心,战胜挫折。音乐艺术是赋予人的创造力的实践活动,每一首音乐作品都有其主题,而积极的音乐艺术更是激发人的自信,构建对生命、对生活思想认同的重要力量。

二、发挥音乐教育功能,提升中职学生综合素养的对策和建议

《中职艺术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遵循艺术规律,注重感知体验,根据学生成长阶段和认知特点,做到以学生为主,激发兴趣,引导参与,合作学习,愉悦身心”。因此,利用音乐教育,从音乐作品的学习与鉴赏中突出教育特色,尤其是音乐文化与音乐情感的培养上,关注学生的认知实践,整合音乐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

(一)优化教学内容,促进音乐对学生情感的启发

音乐是美的艺术,针对中职学生学科差异性,对于音乐教育功能的实现,需要从 教学内容的整合和选择上,更加凸显其启发情感的功能。如对于维瓦尔第的《春》进行欣赏时,可以先从学生的聆听做起,让学生从音乐声中发散思维与想象,就其音乐所表达的内容进行感受。同时,考虑到中职学生情感形成的关键期,也可以从通俗的流行音乐来强化学生的音乐兴趣。如选择《我相信》、《永远的朋友》、《愚公移山》等歌曲,从音乐编组、演唱、以及合唱中来强化学生的体验,借助于优秀作品的讲解,加深学生对曲谱、音准、节奏的理解。

(二)注重师资专业学习,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音乐教育功能的发挥离不开优秀的教师队伍,而教师教学能力又与其专业素养关系紧密。因此,要从教师音乐素养培养上,一方面加强专业学习,从专业视角来拓宽知识结构,增强教学能力;另一方面从教学实践上深入挖掘,审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如在传统音乐教育思想的融入中,要从教学示范上侧重于自身的表演来感染学生,尝试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满足学生对音乐的欣赏需求。注重通俗音乐的导入,打破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从不同曲目及曲风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于钢琴教学等传统方式,要不断拓宽现场演奏部分,特别是鼓励学生从器乐表演中来共建音乐课堂。

(三)强化音乐艺术实践活动,增强实践功能

音乐是表演的艺术,而表演离不开对学生情感的激发。结合中职学生对音乐的需求,要加大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如举办音乐专场演出活动,让学生从自我才华展示中提升艺术修养。开展音乐讲座与交流,邀请音乐专家进行普及音乐知识。组织音乐欣赏会,从聆听中来感知音乐的魅力。另外,对于音乐课外活动的实施,要从音乐教育的空间、质量、形式上加以深入,特别是结合学生个性强、好奇心重,渴望自我展示的特点,借助于艺术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表演欲,弘扬民族文化,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感,营造音乐文化校园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四)创设校园文化环境,激发音乐感染力

校园文化建设广义上讲是对学生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也是顺应社会发展需要,增强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音乐教育的熏陶作用是显著的,也是中职院校校园文化环境的重要载体。因此,营造温馨的音乐文化氛围,加强对校园音乐设施建设,从艺术课程教学及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中,打造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如构建音乐教室,完善音乐器材,开展形式多样的音乐团体活动,丰富班级音乐文化建设,增强班级凝聚力,树立学习自信心,推进学生音乐教育多元化发展。

三、结语

音乐教育功能是隐形的,也是长期的,对于音乐教育实践的探索,从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实践活动的组织,以及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实践中来完善音乐教学服务,发挥音乐的教育功能,逐步养成学生自主与自信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刘英洁.多元音乐文化视野下中职生音乐审美心理的培养[D].武汉理工大学,2013

[2]侯靖瑜.中等职业学校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功能的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4

[3]王灵.中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现状及改革措施[J].音乐时空,2014(05)

作者:蒋艳丽

音乐的教育功能研究论文 篇2:

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摘要】作者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音乐课程的教学实践,充分认证了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通过音乐审美教育以及音乐相关知识的学习和音乐鉴赏,发挥音乐审美的核心功能;通过感受音乐的律动,提升审美情趣,感知生活的美好,缓解当代大学生的学业及生活压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以及心理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育;音乐审美

一、音乐审美教育的地位

(一)美与审美教育

美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实践活动,使人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人的精神发生积极变化。蕴涵着客观规律与长远目的高度融合,是和谐自由关系的理想存在。美育又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培养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音樂审美教育的含义和地位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也是时间的艺术,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分支,也是审美教育开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在过去在教育体系中,审美教育没有独立的价值和明确的地位,特别是在普通高校,基本是专业教育和学科教育的一统天下。自2015年9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为促进学校美育的发展提出指导性的建议。高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使命,随着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日益多样化,不仅要求大学生具备必要的知识储备以外,还要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和谐、全面发展。而审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一个特殊的存在,在培养人全面和谐发展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

二、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

(一)音乐教育的审美任务

审美教育的主要任务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也是审美教育的最高追求。审美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音乐教育作为实施审美教育的基本方式和最佳途径,成为人全面和谐发展的核心要素。

在教育实施过程中,通过音乐艺术相关学科以及美育课程的开设,坚持“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再到创造美”这一条主线。启发引导学生睁开发现美的眼睛,善于去留意和发现身边那些容易被人忽视的美。音乐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培养音乐家、舞蹈家,让学生能够在优美的音乐旋律和生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潜移默化的陶冶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最终达到以美育人的目的。首先应该让学生充分感受、去体验音乐作品的艺术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让学生通过感知并体会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美;通过不同的音乐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学生的现有的音乐知识储备

通过走访本校学生开设的钢琴课、乐理与视唱,了解到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大部分学生没有基本的识谱、读谱能力,对于优秀音乐作品的欣赏,体会作品的情感存在一定难度。对音乐教育的作用不够重视,音乐相关课程被其他“主科”占用成为常态,学生对于音乐审美的观念不够科学,偏爱聆听和欣赏流行音乐以及网红歌曲,对于传统的、古典的音乐并不感兴趣,作品欣赏的范围过于局限。

(三)发挥音乐教育的核心功能

音乐的审美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和交流,对不同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音乐艺术是一门听觉艺术,通过听觉活动来感知和体验音乐形象。音乐不具有语意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特殊性和抽象性有别于其他学科,是通过音符、韵律、节奏、和声、配器等音乐基本要素来塑造音乐形象,表现人们的审美理想,寄托人们的情感。不同的音乐视角,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体现出来的音乐风格和形象也截然不同。

优秀的音乐作品使人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就设有专门的音乐治疗课程来训练专门的音乐治疗师,在欧美发达国家音乐治疗已经成为一个社会职业,音乐对儿童的孤僻症、语言障碍、正常人的心理治疗、青少年犯罪行为、生活改善和辅导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音乐可以净化大学生的心灵,长期参与音乐审美活动,音乐渗透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同的音乐活动形式可以抒发、表达和宣泄内心的情感,缓解生活中的不悦以及学业上的压力。

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有利于丰富大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认识美、发现美,从音乐美学中得到满足,达到精神上的愉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审美观,提升审美情趣,善于感知并发现生命中的美好。激励大学生工作的热忱和欲望,参与创造美,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以及心理的健康发展。

(四)音乐审美教育的实践

音乐教育是实施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带领学生从读谱、唱谱走进音乐,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识谱、读谱和视唱的能力。开设钢琴课程,使学生掌握到的音乐基础知识得以有效运用,掌握和形成一定的演奏技巧和能力,加强学生对获得音乐美感的满足感与成就感,保持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

通过组建合唱团,训练学生在集体演唱多声部作品时,通过不同声部的对比聆听,学习“直声”的发声方法。在了解自己音色的情况下,不断调整自己,将自己融入合唱当中,把歌唱技巧、音色强弱、力度大小、情感处理等融合为一个整体,再加上指挥和伴奏的配合,达到较好的艺术效果。通过合唱训练,提升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通过对中外优秀作品的欣赏学习,带领学生认识并热爱我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理解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合唱训练作为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学校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团队精神的一项重要工作,已经成为了任何教育工作都不可替代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大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通过美育课程,了解音乐与相关姊妹艺术。从音乐美到其他艺术门类美,再到生活中的美,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增强对音乐表现的自信心。丰富思维想象,帮助学生跳脱出原有的专业性的思维定势,提升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及心理健康发展。

音乐教学是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即兴编创等形式的音乐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其作为引导学生走进音乐、获得良好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念,营造充满美的生活氛围,缓解当代大学生的压力,提升辛福感。

四、结语

音乐教育应当坚持把音乐审美放在重要位置,贯穿于全部音乐活动的始终。音乐教育应确立“育人”与“成才”并重的原则。音乐教育通过聆听不同风格、不同时代的优秀音乐作品,通过音乐基本要素的学习,尝试通过演唱、演奏、表演、编创音乐等形式来感受音乐的律动,体会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及其表现出的情感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审美观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培育良好的身心素质、艺术基础和学习能力的社会人。

作者简介:林佳静(1991—),女,汉族,福建漳州人,硕士,漳州理工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作者:林佳静

音乐的教育功能研究论文 篇3:

高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路径研究

摘要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学校想要确保音乐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有效进行,就要将德育教学作为工作重心。发现并且明确当前音乐教育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相应的应对处理措施,将德育教育的效果最大化实现,以此来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够因此得到提升。正因如此,本文就高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路径进行较为详细的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 :高中学校;音乐教学;德育教学

高中阶段对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高中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音樂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还能够加强学生感性方面的体验与成长,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高尚品德。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高中学校在开展德育功能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问题,需要高中学校合理调整教学模式,以此来确保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认知水平能够得到较为有效地提升。

一、理论基础

1.德育功能的理论基础

一般来说,思想政治品德结构内容是不具备单一性的,相反,它的存在是由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思维以及道德这三方面共同组成的,因而在对其进行相应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品德教学,以此来确保学生自身的思想政治品德能够得到较为有效地提升。而德育功能本身是以中立性为中心,在客观性上相对明显,教师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一旦脱离了这一特性,就会导致教学效果与预想背道而驰,同时德育功能也会随之无法得到有效实现。通常情况下,德育功能可以分为内外两种,前者是指人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内在思想与价值观的一种追求,这种正向价值观对学生群体而言是尤为重要的。德育外部功能主要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所导致的客观结果,因而各大学校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开设德育内容教学。反之,德育外部功能的存在则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因而想要确保整个德育教育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提升,相关人员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整与优化,以此来确保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较为有效地提升[1]。

二、高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存在的问题

1.对高中音乐教育德育功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就目前来看,部分高中学校在日常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认识不足的情况,无论是教师还是领导人员都没有对音乐教学产生正确的认知,为了满足升学要求,学校会将教学重心放在传统主科之上,而音乐课程由于不需要考试,也不会计算为成绩,因而在整体教学结构中的占比相对较低。在这种背景下,教师便会降低对学生音乐学习程度的关注程度,学校也会降低音乐课程的资金投入,甚至在某些学校并不会开设音乐室来供学生学习,而对学生而言,在这种背景影响下学生自身的音乐学习态度也会产生模糊,更不用说德育功能能够得到有效开展与落实[2]。

2.高中音乐课程专业教师敬业精神不高

敬业精神不高是当前我国高中音乐课程专业教师所存在的一大问题,由于学校本身的音乐教师资源相对较少,为了满足学生的课程需要,部分课程需要由其他教师临时担任,这种教学模式具有极高的变动性,同时也无法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与责任进行合理评价,这样会导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工作积极性无法得到提升,以至于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德育水平无法得到有效培养。而导致这一情况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如下所示:

(1)教师数量不足

在学校中数量最多的应当是三大主科的教师,也就是语文、数学以及英语,其他副科教师人数相对较少,而负责音乐课程的专业教师数量上相对更少,即便是规模较大的学校在这一方面的人数也不超过5人,很难满足我国高中生对音乐学习的需要[3]。

(2)教师调配不合理

通常情况下,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在被教育部门进行调配的过程中会优先分配到音乐专业院校,而对普通学校而言,所能够引进的专业教师数量相对较少,以至于整个学校的音乐教学质量无法得到较为有效地提升。

(3)音乐教师晋升空间受限

对教师而言,在评职称的过程中音乐教师所能够占据的优势相对较小,并且在教学福利方面也无法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除非是音乐专业的特长班教师才能够获得相应的教学福利,这样会导致很多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并不愿因此花费大量的时间,这样会导致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无法有效开展德育功能,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思想道德素质也会因此无法得到较为有效地保障[4]。

3.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脱离课程标准

很多院校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教学内容与要求不符的情况,而导致这一情况发生的根本原因一共有两点,这两点都会导致高中音乐课程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并且德育功能效果也很难满足我国社会发展需要,详细情况如下所示:

(1)由于高中学校在课程安排的过程中并没有加入最新的课程要求,以至于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仍然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至于整个音乐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2)如果将课程标准在内容上的要求比作1,那么院校与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内容占比只有0.5左右,内容上的缩水会导致高中音乐教育质量无法得到较为有效地保障,同时还会缩短学生在德育学习的时间,导致整个音乐教育所能够达到的效果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要[5]。

4.高中音乐课程教学评价缺失

与传统教学科目不同,高中学校并不会对音乐教学进行任何评价,自然也不会针对音乐教学进行教学质量的奖惩措施,对教师而言,这种模式所带来的影响是消极的,教师自身的工作积极性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在教学的过程中整个课程更偏向于表面化,教师将课本上的内容一股脑交给学生,也不会考虑学生是否能够理解,能否从中获取到深层次理念,这样不仅会导致高中音乐教学中德育功能的大幅度弱化,同时还会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

三、高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问题处理措施

1.充实音乐内容

高中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音乐作品本身所具备的特征作为教学重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教材中所包含的正能量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以此确保学生能够了解整个音乐乐章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思想水平进行有效的培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先要通过相应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与音乐内容的共鸣性,需要先对所要教学的音乐内容加以分析,不仅要让自己能够领悟,同时还要确保在教学时学生能够从中学习到相应的德育教育思想,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的音乐学习态度发生转变,同时还能够对学生自身的优点与优势进行较为有效的挖掘。例如,在进行《我和我的祖国》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技术将中华大地的壮丽山河展现出来,通过这一措施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山川河流的认知程度,同时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激发学生自身所具备的民族自豪感。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理解水平也已经趋近于成熟,因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将自身的主观意识带入到教学之中,而是要给学生足够的思想空间,学生在乐曲播放的过程中脑海里会将之前所看到的山河内容与歌词相结合,了解并且分析歌词的内涵情况,以此提高学生对国家的热爱程度与依赖性。

2.结合社会实践,融合德育元素

高中时期的学生已然具备了相应的独立思考能力,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以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为基础进行相应的教育,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加强教师对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通过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实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自身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能够对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以及协作精神起到较为有效地促进作用。例如,在有关《走进新时代》内容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进行相关内容的演唱,并且播放当时社会的现状,学生在了解创作背景的情况下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不仅能够明确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艰难,同时也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3.营造教育氛围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质量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它的存在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针对当前高校所面临的一大问题,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教学质量的重视,并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思想上的教育,只有学生的思政水平得到了较为有效地提升,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才能够从被动转变为主动。正因如此,教师在日常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前学生自身的心理状态与实际情况调整教育方式,选择并采用高水平的教学模式,并为学生搭建一个自由、积极、有趣的学习环境,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提升德育教育的影响力,以此确保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较为有效地提升。例如,教师在进行爱国主义教学过程中,可以带领学生举办或者参加相应的歌唱比赛,学生想要达到目标就要先了解爱国主义背后的故事,在红歌背景的影响下进行音乐的表达,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还会对学生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起到较为有效地促进。

4.做好教育方法的创新

在通常情况下,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千篇一律,这样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得到有效提升,而为了避免这一情况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教师在日常教学时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音乐的重视程度,同时对学生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也会起到较为有效地提升。例如,在进行《龙的传人》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疫情之下中国抗疫先锋的举动加强学生的社会观念,明确在当今时代哪些行为是值得敬佩,能够正确分辨当前社会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此避免学生步入社会后被别有心的人误导而走向歧路。

综上所述,为了确保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较为有效地提升,高校在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其本身的重要性,并通过做好教育方法的创新、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丰富教学内容以及营造教学氛围的方法,从而确保在整个音乐教育过程中德育教育能够得到较为有效地保障与提升。

参考文献:

[1] 戴清英.高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路径[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6):60.

[2]杨晨.高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路径[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5(6):71.

[3]宋大权.高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路径[J].通俗歌曲,2015(11):60.

[4]吴杨.高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路径分析[J].北方音乐,2018,38(14):157.

[5]李苏德毕力格.高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路径[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22):152.

(作者单位:宁海县知恩中学,浙江 宁海 315600)

作者:薛海云

上一篇: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论文下一篇:水安全保障技术分析论文